读《新教育》心得体会
新教育心得体会(28篇)
![新教育心得体会(2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15314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b.png)
新教育心得体会(28篇)新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8篇)新教育心得体会篇1不知不觉,为期六天的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骨干教师赴海门跟班培训的活动就结束了,但只要一想起这次活动,我就心潮腾涌。
在我教育生涯中,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将是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情。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五莲县教育局精心组织了这次活动,这次活动是为老师们量身打造的,热别是对于新教育一知半解的我来说,那就是雪中送炭。
这次活动如一股清新的风,轻轻拂去积郁在我心头已久的烦躁;又如一扇透明的窗,通过这扇窗我得以抛开一切杂念,更好地与外面的世界进行沟通,近距离地接触新教育,感受新教育。
为此,我的心中充满了欣喜,充满了幸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次活动中,我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亲身感受,收获了曾未有过的丰盈和充实: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不断的更新,我的视野得到极大的开拓,我的内心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来海门学习之前,我感觉新教育的确不错,可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使学校提升教育品质;可以使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可以使学校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真好!可是内心深处却又感觉新教育离自己很遥远,高不可及,不过是频频出现在书本上和报道中的名词而已,跟自己好像没有多大的联系,但是经过这几天不断地学习(聆听报告和观摩课堂教学),我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原本那些既专业又深奥的文字也仿佛都有了灵性,一下子变得亲切、生动、丰盈起来。
于是我对读千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忽然间,如醍醐灌顶,新教育原来是如此精彩,如此充满魅力,足以让你不顾一切爱上她,矢志不渝追随她。
这就是你啊,新教育!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放学后,我送走了学生,坐在办公室里小憩,望着天上悠悠飘过的白云,好像又回到了20__年9月17日&&新教育跟班培训启程的那天,我仿佛又坐上了开往海门的列车,去赶赴那场有关新教育的盛大精神之宴客车在平坦的高速路上飞驰电掣,我望着窗外,沉默地坐着,好像在美美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其实我心里是思潮起伏,满怀憧憬的,恨不得立刻插上双翅赶到海门,我的心随着路两边飞一般后退的景物一起飞了起来。
阅读《新教育》心得(通用8篇)
![阅读《新教育》心得(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a450c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e.png)
阅读《新教育》心得(通用8篇)阅读《新教育》心得篇1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拜读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园里属于自己的那棵苹果树。
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和责任分享朱教授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梦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写自己从今往后的实践和追求。
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
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驻苹果树下!今天,我终于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
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要挖掘你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
”教师,作为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是啊!细想一下,我们的心态一般都比同龄人要有活力很多,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孩子给予我们的美丽,是孩子们影响着我们,带动着我们,年轻着我们,使我们的青春延续再延续......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办?不再问自己还要教多少年书?因为我知道了“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朱教授说“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
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追求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强、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一个善于合作,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我相信那必将是一个永远年轻老师。
花儿不会因为畏惧凋谢而后悔绽放,小溪不会因为畏惧干涸而放弃流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阵子”,它们都知道抓住每个最精彩的“一阵子”去赢取一辈子的生存价值。
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怀着“新教育之梦”谱写自己辉煌的“一辈子”!阅读《新教育》心得篇2《什么是教育》一书中的言论丰富且不乏许多闪光的地方。
新教育读后感(精彩5篇)
![新教育读后感(精彩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ef5cf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d.png)
新教育读后感(精彩5篇)《新教育》读后感篇一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丛书》一书中提出要重建学科教学价值观,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指出“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地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
“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生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惟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
惟有如此,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才能从不同的学科教学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欣赏、改变、创造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体验丰富的学习人生,满足生命的成长需要。
”叶澜教授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认识人文地理的教学价值,人文地理教学的价值就在于让学生用地理的独特视角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类活动有更丰富的认识。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还停留在“传授知识”上,学生并未对人文地理中所描述的人类活动及社会现象形成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上学期听了“城市化”一节课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这节课主要内容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及城市问题。
为了说明问题,有必要对这节课主要教学过程作简单的描述。
在“郊区化和逆城市化”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先用示意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的含义,接着提问:“为什么中心城区的人口会迁移到郊区去?”“因为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较差,交通拥挤,房价太高等造成的”“还因为郊区环境好”,教师肯定了两位学生的回答后,再次强调郊区化的表现。
然后又以同样的教学方式进行“逆城市化”教学。
在“城市问题”部分的教学中,教师用景观图片的方式罗列出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交通问题、住房问题、就业问题等城市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为身边的城市问题献计献策”,学生提出一些诸如“少扔垃圾多种树”“多乘坐公共交通”等对策。
新教育阅读反思心得感悟(精选10篇)
![新教育阅读反思心得感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84070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1.png)
新教育阅读反思心得感悟(精选10篇)新教育阅读反思心得感悟篇1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身为教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题目,又怎么能期待我们的学生认真审题呢?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在备课时候充分把握了教材。
熟悉了教学内容,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
学生从课堂学习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多的应是学习的方法。
如果教师在每次读题时能做到读两遍、三遍,指导学生如何来读题。
读完此书后让我不禁感觉到拥有一名好教师的思想,能指导我们不断地开拓自己的事业,努力地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完善。
但思想、主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拿来”之后也要善于与时俱进,并且在长期实践基础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思考。
你想关于教学研究,怎么去选择一个课题?怎么去定位,我觉得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我打算利用寒假的时间再去读几本关于类似的书来提升一下自己。
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
其中有很多要学习。
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
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
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
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
《新教育》读后感(5篇)
![《新教育》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66dc6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1.png)
《新教育》读后感(5篇)《新教育》读后感1这个学期,我担任了初二一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担任了初一二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
工作上来讲应该还是比较充实的。
在课余之际,我阅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这本书,颇有感触,受益匪浅。
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想。
让我钦佩的不是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和独特的教育观点,也不是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教育智慧,而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教育追求,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从不放弃。
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等。
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教师堪称是理想的教师呢?《新教育》提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
教育的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们每天面对着学生,日复日,年复年地教书,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和评职称,写教案、教学反思、听课小结、教育个案等诸多材料,一边叫苦一边“奋笔疾书”,却忽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30年,再看我的今天,发现我还是一个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的人,激情真的不能被岁月耗干了,这时,我才深刻地体会到保尔·柯察金的话:“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尊重同事,尊重领导,善于调动帮助他生长的各方面因素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新教育》读后感2近期,我认真地阅读了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是叶澜教授积十多年“新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交互研究撰写而成的,是一部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全景式力作。
新基础教育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期间我有幸拜读了新基础理论书籍,也聆听了许多优秀教师在新基础理念下的研讨课。
新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篇)
![新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c39b1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6.png)
新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篇)【新教育心得体会第1篇】好久一直听闻朱永新的《新教育》,所以,借名师工作室的读书要求,从网上买了这本书,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在翻看的时候,发现这本书没有像传统的教育类书籍一样,通篇的理论和说教,于是就接回家细细研读。
在《新教育》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新教育的精神,它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
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
读着这本书,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
我非常认同作者说的: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
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
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
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
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
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其实,对于这本书,对我震动的是两句话---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专业写作,在反思中成长。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
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篇)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6c946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c.png)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我深知,成为新教育的倡导者首先需要自我变革,以实现成为一名理想教师的理想。
1. 真诚地关爱学生。
根据朱教授的教诲,“教师的价值不在于教书的年数,而在于用情投入教学的年数。
”而投入的前提,即是“爱”,对职业的热爱,对岗位的热忱。
我曾认为教书单调乏味,但现在我意识到,是过去的我未曾全心投入,未曾将爱付诸实践,未曾将学习与生活融合。
因此,我以高昂的热情立下誓言,要在教育领域勾勒出光明的未来。
然而,日复一日地在对与错的纠葛中,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劝说,让我对学生产生了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与困扰。
尽管我已从事教师工作四年,但我并未真正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我用严厉的威压控制学生。
如今,这种威慑只会加剧我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使其无法弥合。
正如书中所言,“理想的教师应是充满爱心的教师,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是能放下教师‘架子’,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
”我对学生的关爱是真诚的,但我的严厉和“架子”阻碍了学生感受这份情感。
如何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让自我走进他们的心灵,是我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我相信,通过更多地与学生交流,我能让学生真正认识我,理解我,接纳我。
2. 成为教育的用心者。
在教育的田地里辛勤耕耘多年,面对现状,我亦产生了诸多困惑,却始终未能找到完美的解答。
感谢这次的读书活动,让我有机会聆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理念,让我重新审视我所做一切的价值,让我找到了自我突破和发展的方向。
朱老师指出,“理想的教师应是不安于现状,富有梦想的教师。
”“优秀的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不断为自己设定追求的目标,同时保持激情。
人需要有梦想。
当生活失去梦想,生命的意义也就消逝了,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
”朱老师的这番话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初入职场时,我曾立志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好教师,期望能教好每一个学生。
然而,四年过去了,回顾我的教育历程,只能用“平凡”一词来形容,最大的成就仅是获得过一次先进的称号,我顶多算是一个过得去的教书匠。
《新教育》读书心得(4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86319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2.png)
《新教育》读书心得《新教育》是方舟教育创始人浦志强所著的一本书,主要介绍了新教育理念以及如何实施新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新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启示和经验。
首先,新教育强调个性化教育。
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测试成绩。
而新教育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独特的兴趣、个性和潜能,因此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教育。
个性化教育注重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优势和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路径。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尽量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来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其次,新教育强调终身学习。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知识的更新和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教育认为,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
因此,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我还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
再次,新教育强调素质教育。
传统教育往往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新教育认为,学生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要有优秀的学术成绩,还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我还会注重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最后,新教育强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在新教育理念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长应该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与学校共同育人。
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互相支持和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需求,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方向。
《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悟(四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悟(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387c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9.png)
《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悟《新教育》是一本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教育类书籍,作者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深刻的分析,向读者介绍了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发生了转变。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和心得感悟。
首先,我从《新教育》这本书中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过去,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培养。
而新教育则主张综合素质教育,即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读完《新教育》,我深感到只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其次,我从《新教育》这本书中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和潜能,因此,教育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在新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并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进行培养。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发现自己的优势,进而实现个人价值。
通过读《新教育》,我深感到只有在个性化的教育下,孩子们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另外,我从《新教育》这本书中认识到教育应该是科技化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也不能滞后于时代。
在新教育的理念下,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出多样化、有趣味、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
例如,通过使用电子教材、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读《新教育》,我深感到科技能够改变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另外,我从《新教育》这本书中认识到教育应该是社会化的。
学校只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场所,真正的教育应该融入到社会中。
在新教育的理念下,学生应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等途径,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4篇)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2587b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6.png)
2024年《新教育》读书心得《新教育》是德国教育家费尔巴哈在19世纪中叶提出的一种教育理论,主旨是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内心需求出发,倡导开放、灵活、有机的教育方式。
费尔巴哈认为传统的教育过于强调灌输知识,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
他主张通过培养儿童的感觉、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在积极的环境中实现自我发展和实现,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这本《新教育》以其简明清晰、富有启发和指导性的观点,让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读《新教育》的一些感悟和心得。
首先,《新教育》明确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个体。
费尔巴哈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应该充分尊重他们个体的特点和差异。
他主张培养儿童的感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认为儿童应该通过直接的体验来学习,而不仅仅是被动地以知识被告知的方式。
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迎合了现代社会对个体发展的需求,培养了儿童的自主性和探究精神。
其次,《新教育》对教育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费尔巴哈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新性和开放性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通过积极的实践来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他还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手工艺活动和体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另外,《新教育》对教育环境的重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费尔巴哈认为教育环境应该是放松、愉悦和有序的,让儿童感到愉快和放松,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他主张教师应该为儿童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与儿童保持良好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他还强调了家庭和社会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家长和社会应该积极参与儿童教育,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阅读《新教育》,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传统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应试化,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
费尔巴哈的思想让我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意识到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读《新教育》有感
![读《新教育》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7d7589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2.png)
读《新教育》有感读《新教育》有感(精选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新教育》有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新教育》有感篇1四月份我认真品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收获很多,现将所感所悟总结如下:新教育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舒展自我把人提高到“人”的高度。
把人还原成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
无限相信学生和教师的潜能。
教师要教给学生以一生有用的东西。
理想课堂的“六度”(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练习度)这种状态的出现,让我们教学有了追求的目标。
为师者不仅要让学生有一个辉煌的今天,更要有一个辉煌的明天。
实现这一切就要从我们的主阵地------课堂抓起。
想要拥有优质公开课的课堂活力,但更想让活力呈现于日常的课堂中;想拥有应试课堂话语同样想要的成绩,但希望是以一种人性的、人道的、科学的方式来实现。
达到你这二者的融合才是真正的理想课堂。
拥有这样一个理想的课堂,“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幸福生活’新教育才有了根。
”朱永新说。
他认为,如果课堂不能给学生以智慧的挑战、情感的共鸣、发现的愉悦,而只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容器消极地接受、被动地应付,学生一定不会享受幸福完整的幸福生活。
如果不能让教师的生命在课堂里发光,魅力不能在课堂里展现,教师只会成为“到死丝方尽的春蚕”和“成灰泪始干的蜡烛”。
新教育倡导的理想课堂的三重“理想境界”朱永新描述的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正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寻找到的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模式。
理想课堂的框架分为教学目标、预习作业、个体学生学习清单和教学板块。
“预习”被朱永新称为这个框架的一大特色。
预习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机会,而不应该是为教学做准备。
应该尽可能的针对的所有教学目标,是学生真正的学习。
读《新教育》心得体会最新5篇
![读《新教育》心得体会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a987a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7.png)
读《新教育》心得体会最新5篇每一次写心得都在提醒我们,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一份成功的心得体会,离不开个人的真切感悟,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受到深刻的情感,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读《新教育》心得体会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新教育》心得体会篇1假期里,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让我对新教育又有了一个系统的、全新的了解。
这次阅读,让我知道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其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了解了它的精神,知道了它的学理基础,学习了它的四大改变六大行动九大定律等,新教育的确是一种富有辩证法精神的教育,是一种动态的、面向未来的教育。
阅读是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基础活动,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新教育对阅读的重视。
朱永新老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知识的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竞争的时代,而一切知识的来源都自阅读开始。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是从阅读开始的,崇尚阅读的民族,才是顽强的生命力的民族。
国家是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昌人口数量,而是人口素质,只有倡导全民阅读,才能真正让中华民族的复兴获得不竭动力。
朱老师提到的六大行动之一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
现在的教育挤占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校无书可读、学生无暇读书、不爱读书的情形屡见不鲜。
除了干巴巴的几本教科书,学生几乎再没有其他的书可读可看。
电视文化、电脑游戏、不良读物等不断的的侵害着广大的少年儿童纯洁的心灵。
就在这时,新教育倡导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正在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互动阅读发掘孩子的潜力、发展孩子的个性。
朱老师说,在学校就要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
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
《新教育》读后感(精选21篇)
![《新教育》读后感(精选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29983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8.png)
《新教育》读后感(精选21篇)《新教育》读后感(精选21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教育》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教育》读后感篇1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
新教育实验为我们勾画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和载体,合力打造和优化教育这一师生共同发展的共同体。
现在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对阅读的重视。
《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动之一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
朱永新老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世界已进入知识世纪,一切的竞争与价值都以知识为主,而一切知识的基础都自阅读开始。
新教育要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新教育就是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互动阅读发掘孩子的潜力、发展孩子的个性。
朱老师说,在学校就要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
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
教师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晨诵—午读—暮省”(包括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这一儿童生活方式课程是新教育探寻的重要成果之一。
让孩子们能在他们的童年和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让这些经典为孩子们铺展一个丰厚广阔的智力背景,从而开启美好的人生。
这又和我们学校安排的阅读、经典诵读不谋而合!我们学校每天坚持的晨诵、午读、暮省,学校的校本读物《语文主题丛书》等,已成功举办了两届跳蚤书市,校园时时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学生和教师都在平时的阅读中共同成长。
读着这本书,我有一种莫名的骄傲与兴奋。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9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9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ac272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4.png)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9篇)《新教育》读书篇1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
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
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
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
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
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
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1、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
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
《新教育》读后感(五篇)
![《新教育》读后感(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ef713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a.png)
《新教育》读后感(五篇)第一篇:《新教育》读后感《新教育》一书的作者是朱永新,该书涵盖了新教育实验最全最新的资讯,是新教育实验的入门指导书,是新教育实验的经验总结,更是教师改变生活方式、发现自我、创造价值的行动指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新教育》读后感(一)躁热的暑假已经结束了,但我的心情同这久久还不散去的暑热一样无法平静。
因为利用暑假的时间我读完了朱永新先生所著的《新教育》。
这本书在我的心中点起了一把火,一把让我重新认识我所从事的工作,我所具有的教育理想的火。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我的人生前进的方向。
首先我谈谈我对新教育的理解。
“新教育实验”主要内容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方面。
“一”就是一个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二”就是两个目标:即“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三”就是三大改变:即“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四”就是四重教育境界,即让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生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五”就是五个基本观点,即“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六”就是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七”就是七字内涵,即“成长,并且快乐着”。
“八”就是八大理念,即“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把童年还给孩子,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
“九”就是九大教育定律,即“态度决定一切,说你行你就行,体罚近乎无能,读书改变人生,课堂属于学生,性格主宰命运,特色就是卓越,理想创造辉。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e0fb7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8.png)
《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篇《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 在当今新的教育标准下,课程标准对于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新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一起来看一下吧。
通过暑期“新教育”的培训学习以及后期的自我学习,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学生,对课堂,对自己的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下面我就一些“新教育”提出的先进理念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眼睛一亮。
最新的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一直信奉的理念,做教师不为学生为谁?在此理念下,我们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
然而,朱教授却认为,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他说,教育是为了学生未免太狭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育就是为了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他将此理念作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我最欣赏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朱教授提出新教育。
大基本观点,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说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以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
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
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最震撼的一个工程:营造书香乐园。
朱教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书,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一所学校可以在很多方面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
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千百年来社会、学校和家庭达成的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不断学习。
读《新教育》心得体会5篇
![读《新教育》心得体会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be147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4.png)
读《新教育》心得体会5篇读《新教育》心得体会篇1“立志、孝亲、尊师、友学、常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等八德方面的教育内容,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与道德教育培训课,王局针就日常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孝亲和法治教育,讲述了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司法理论与实践的视角研究现代青少年成长方向目标、素质培养和道德与法制教育等问题。
王局长全面透彻的讲解在会上大感人心,深受启迪和震撼。
一、感恩:一种朴素而深广的伦理感恩的情感是很朴素的,感恩的内涵又是非常的丰富,感恩的心使我们能够与他人、集体、国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种良性、和谐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危难之际,得到他人救护,那么他很自然地会对那个救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
同样,一个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帮助,那么他对这个帮助自己的人必然有着一种感谢之心。
当然也会有忘恩负义之徒,以怨报德,但他必定为世人所不齿,因为他已经失去为人的基本伦理。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感恩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或是一种朴素的伦理。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直接得到他人的恩惠,所以那种感恩的情感也是即刻升起的。
然而事实上,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无数的恩惠,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首先是父母之恩。
我们的生命是籍由父母而生,父母给予我们以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将我们养育成人。
为了保护孩子,父母甘愿牺牲自己。
其次是师长之恩。
父母给我们以血肉之躯,而教师和长辈给我们以知识、经验的传递和人生的教诲。
没有师长的教导和引领,我们将何以成人。
如果没有人传递知识和人生智慧,人类可能将永远停留在蒙昧的原始社会。
其三是国家之恩。
我们在祖国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食之物在这片土地上长成,所用之物取之于斯。
因此,我们要感念国土之恩。
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安定,人民要和睦,这有来赖于政府的管理,有赖于军队的护卫,因此我们理应感念政府的恩德,并在自己岗位上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其四是大众之恩。
我们每日生存所必需的粮食是农民所种,所穿之衣、所用之物是工人所制造,还有赖于商人的流通之功,等等。
新教育阅读反思心得(7篇)
![新教育阅读反思心得(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0dcaa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c.png)
新教育阅读反思心得(7篇)新教育阅读反思心得篇1 首次翻看这本书,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
我非常认同作者说的: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
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
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
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说到阅读,“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
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于是我在班里提倡学生早晨背古诗,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与经典古诗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
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
然而,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我们该怎么开始阅读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教育实验自2024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
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读朱永新《新教育》心得体会(精选8篇)
![读朱永新《新教育》心得体会(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60ce4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a.png)
读朱永新《新教育》心得体会(精选8篇)读朱永新《新教育》篇1在无意间发现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
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没有看书的习惯了。
又一次偶然间,我拿起了这本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
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一、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
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
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识。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
新教育读书心得14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ce4f5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9.png)
新教育读书心得14篇新教育读书心得14篇新教育读书心得1常听人说,学生的幸运是遇到一位好老师,而我想说:座位教师我的幸运是人生旅途中有花样的学生陪伴,倾听花儿尽情绽放,我们的生命才会饱满丰盈。
这是我学习“新基础教育”的最大感悟。
初读此书,感悟肤浅,但一本好书的最大价值是耐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初读无味,继之有感,再读如佳酿。
《新基础教育》以它独特的魅力,充满活力的脚步,在反复研读中让我顿悟,在不知不觉中迈出了课改的脚步。
通过学习,我对“新教育观念是新基础教育之魂”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包括三个层面:即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学生观,学校教育活动观。
感悟之一来自于第一层面:教育要“面向未来”。
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个体的角度看,基础教育永远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所以,在时间的价值取向上,增强未来意识是新基础教育的重要观念。
而对“生命性”的理解是:在现实的基础教育中常常忽视了对象是“人”,是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忽视了教育是面对处在人生最重要时期的、具有奠基意义的“发展中的人”――青少年,同时,还忽视教师同样是一个有多种需要和能力、具有发展可能的人。
强调基础教育要有远虑,不可只求近利。
要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就是基础教育所要体现的“社会性”。
感悟之二是如何看待学生。
在这一点上,根据以前的经验,总是把学生看作是接受教育的被动者,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或服从教师。
而新基础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学习上升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发挥出来,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
同时,在新基础教育过程中,承认差异,关注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机智,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感悟之三就是学校教育活动观的更新,我的理解是“决战课堂”。
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新教学理念,就要: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新教育》心得体会
假期中,我细细品味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受益匪浅。
它让我了解了“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的新教育理念;知道了“只有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的行动论;懂得了“爱心才会产生奇迹”的定律等。
新教育赋予了我新的教育理念,为如今有点迷茫的我,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学理想课堂,走教学新路
我认真学习了新教育所阐明的理想课堂的六个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我深刻领会了这六个度的实质,反思以往的课堂,觉得前五个度还做得较好,但延展度还远远做得不够,通过这次学习,更加坚定以后更应该重视延展度,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全面的知识。
为了构筑理想课堂,我在今后的每堂课中都要全面执行这六个度,课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在预习本上记录积累学懂的知识,提出不懂的问题,广泛收集资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找到答案;然后小组人员上台展示成果,教师时时引导,时时给予肯定,给予奖励,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评价,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成功。
同时,新教育的《有效课堂的教学框架表》也给了我深刻的启发,使我明白了语文教学不仅是以前三个维度的整合,也深刻领悟了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作为优秀的语文教师,课堂上应该重现万物得以命名时的冲动与喜悦;能够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
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从“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中体会到汉语独特的悠长韵味等。
如果课堂上我们能够重现这些,那么每一堂课都不会平淡,都不会平庸。
二、彰显大语文教学观,让阅读成为悦读
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由此可见,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学会课本上的知识,还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拓展延伸课外的教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让孩子们养成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习惯,最后以活动促阅读。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心得交流,小小故事会等。
通过这些途径,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让童书战胜电视,让童书战胜电脑,让童书战胜游戏机,让阅读真正成为悦读。
读过《新教育》后,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不仅仅是学生成长与进步的过程,更应该包含教师的成长与进步,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算是一种完整的教育。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应该得到提升,那就从阅读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