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在XXX合法席位的恢复的基本情况;知道XXX访华和《中美联合公知识与能力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了解中日建交的情况;掌握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增强热爱祖国、立志研究、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在XXX合法席位的恢复;XXX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承办XXX会议。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左侧是XXX,中间是XXX,右边是XXX)2018年,是中美建交39周年。
三十九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元年之时,中美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忆往昔,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虎视眈眈二十余年,那么,又是怎样的国际风云改变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呢?看图片,这是一幅反映中美外交出现转圜的漫画,历史上将其称作“乒乓外交”。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恢复在XXX的合法席位1.图片展示:XXX总部前飘扬的中国国旗2.教师提问:中国在XXX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提示:1971年第26届XXX。
3.教师讲述: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
“二战”后期,同盟国在XXX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XXX,美、苏、英、法、中五国为XXX常任理事国。
所以,中国是XXX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新中国在XXX 的席位被XXX长期窃据。
(人教部编版)2018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AUnlUA
第2课抗美援朝1 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
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1.史料解读: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
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决定?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
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教案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准备三、教学过程第一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第二课: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繁荣第三课:宋代的政治制度与科技进步第四课:元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交流第五课: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四、教学方法五、教学评价六、拓展阅读七、课后作业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繁荣、宋代的政治制度与科技进步、元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交流以及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
通过本教学过程,学生将能够:1.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繁荣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3. 掌握宋代的政治制度与科技进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了解元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交流带来的影响;5. 了解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的背景和内容。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确认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准备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 熟悉相关历史知识。
2. 学生准备:- 带齐教材和文具;- 主动阅读相关教材内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1. 导入:通过问问题、分享学生的观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背景及其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特点。
3. 分小组讨论,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结合教材,向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
5.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相关课后阅读和作业。
第二课: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繁荣1. 导入:通过多媒体、故事等方式呈现隋唐时期的盛世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3. 展示隋唐时期的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材料,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特点。
4. 结合教材,向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繁荣。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点课时一:人类的起源与文明的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文明的发展过程,理解文明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 教学内容:人类起源的理论,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文明的定义和特征,文明的发展过程。
-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小组活动、多媒体展示。
- 实施步骤:引入话题,讲解人类起源的理论,组织学生讨论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介绍文明的定义和特征,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解文明的发展过程。
课时二:古代文明的辉煌-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辉煌时期和影响,认识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
- 教学内容: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
-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
- 实施步骤:讲解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影响,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介绍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国文明,通过多媒体展示深入了解各个古代文明。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课时三: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变革-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理解封建社会的变革和影响。
- 教学内容:中国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点,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影响,科举制度的兴起与变革。
-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
- 实施步骤:讲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点,介绍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影响,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科举制度的兴起与变革。
课时四: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认识不同时期的政治机构和特点。
- 教学内容:夏商周政治制度,封建时代的政治机构,秦汉的中央集权制度,唐宋的科举制度。
-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
- 实施步骤:讲解夏商周政治制度,介绍封建时代的政治机构,解析秦汉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唐宋的科举制度,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比较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世界古代的政治和文化课时五: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认识古希腊的文化和艺术。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教案
2018部编版八下历史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教案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了解中国梦的提出、基本内涵、实现途径和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表现和影响。
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定位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知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重点中国梦及其基本内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共十九大。
难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XX年11月29日。
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你知道什么是“四个全面”吗?近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了解这一辉煌的历史。
一、中国梦宏伟蓝图史料1 XX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史料 2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渴望、共同憧憬和共同目标,它是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理想追求,需要全民族有意识、有依据、有目的自觉,并用心浇灌和接续奋斗才能实现的夙愿。
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可见,中国梦是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XX年《民主与科学》史料3 如图。
教师:XX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提出相关问题。
情景故事第一集张三家庭1977年的艰难生活:张三一家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户,家有七口人,茅屋两间,妻子体弱多病,小儿在外求学,家里债台高筑,生活艰难。
张三所在生产队劳动场景:生产队的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生产队长每天吹哨子出工时,是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张三家的状况图片:提问:结合材料和本课的相关知识以及所学过的知识,思考:为什么张三家生活如此的艰难?通过这个问题引出农村改革的原因。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实行人民公社,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先向学生展示情景故事第二集相关内容,以及这时张三家粮食丰收的图片,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情景故事第二集张三家庭1985年的“温饱”生活:这时村子里实行了大包干,张三家承包了几亩地,他家的粮食获得了丰收,“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粮食丰收的图片:逐步提出问题:张三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里的“大包干”是指哪种政策?你认为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微课,再回答这个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来总结它的含义、作用和创造者等。
先向学生展示情景故事第三集相关内容,以及张三家专业化养殖场、住房、当地的乡镇企业的图片,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情景故事第三集张三家庭1995年的“小康”生活1995年张三在家干起了养殖场,在政府帮助和支持,养殖场逐步走向专业化,产品远销国内各地市场,成了当地出了名的富裕户。
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农民也走上产品经营多元化、专业化,当地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起来。
图片: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讲解: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农村也逐步走向了市场,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为建立社会主义先向学生展示情景故事第四集相关内容,以及这时国营企业萧条、职工上班懒散状态的图片,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 土地改革16
第3课土地改革一、课标要求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理解土地改革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知识、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观察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识图能力;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农民在2 000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理解基本国情是国策制定的依据。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难点:分析土地改革的背景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比较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五、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思考以下问题:①、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②、土地改革的时间、内容、结果?③、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
它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我党把精准扶贫作为当前国家的重要任务,体现了党和政府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
那么,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什么呢?(生答:土地改革)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场轰轰烈烈的土地运动。
并板书课题新中国成立前,东北和华北等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老解放区的1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改,3亿多农民的生活状况怎样呢?学习新课:第一篇章-----渴望土地问题探究一:土地改革的原因1、这是四川省土改前一贫苦农民,身后的茅草屋是他家的住宅。
再看材料二,武汉贫民陈友汉家一年的生活。
上述两则材料反映土改前农民的生活很穷。
师过渡:农民辛勤劳作却极度贫穷的原因何在?2、我们来看土改前农村土地的占有情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案 北师大版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的内容,围绕实现祖国统一这一主题,主要叙述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含义,“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三个问题。
这节课在全册书中是个重点内容,掌握这节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对国家强盛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历史意义;3.“一国两制”的深刻含义;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师准备:上网搜集香港、澳门回归的图文、音像资料,自制ppt课件,预设问题,共同学习,共同提高;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本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做到对基本历史史实有概况了解,整理课外了解的相关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香港、澳门回归是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的,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香港、澳门的主权回归。
【教学难点】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2、和平统一台湾的政策。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激情阶段:导入语:同学们,1997年7月1日,那是一个令亿万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
那一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日子,下面我们来再现一下当时的历史情景。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香港回归时,相关的音像资料;香港回归祖国已快十年了,那么,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是怎样的?香港又是怎样回归祖国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段历史教师活动:投影仪展示香港回归时相关的音像资料;香港回归祖国已快十年了,那么,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是怎样的?香港又是怎样回归祖国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段历史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提出(1)提出者:邓小平。
八下历史部编版教学设计
八下历史部编版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版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历史事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历史和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概述:本教学设计将围绕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版的教材内容展开,包括以下主题: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概述、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近代中国的外交与对外侵略、近代中国的文化与思想变革。
三、教学过程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概述1.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自主探究,如:近代中国大事件有哪些?近代中国面临的挑战有哪些?1.2 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概述,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中国近代化启示等。
1.3 操作活动: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 第二课时: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2.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视频观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冲击。
2.2 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内容,包括社会制度的改变、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等。
2.3 操作活动:进行小组合作,对比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现代社会的差异和联系,让学生能够把历史与现实进行关联。
3. 第三课时: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3.1 导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近代中国政治变革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3.2 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近代中国政治变革的内容,包括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
3.3 操作活动:进行个人写作,让学生就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对中国的影响进行思考与总结。
4. 第四课时: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4.1 导入:通过讲述民族英雄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2课 民族大团结3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共同繁荣发展
3.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发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两条粗线明确,线索清晰,不难把握。但本课中“民族区
域自治”和“共同繁荣发展”均涉及多个政治事件,有的甚至涉及政 治文件,因此,需要老师用图示方法标注出来,以方便学生记忆。此 外,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以及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不仅 要督促学生记忆,也要在课上让同学们加深理解。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四套人民币 100 元、50 元、10 元、5 元、2 元、1 元、2 角纸币和 1 角硬币在市场上流通。 展示学习目标:
1. 熟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 认识我国建立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温故知新 历代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 汉代:西域都护 元代:西藏正式成为行政区,回族形成。 清代:设置伊犁将军和驻藏大臣等。 教师补充: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 系。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1.图片展示: 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2.教师提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教师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 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 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精品复习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教学课件(部编版)
选择题专项练习
21.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错误,
1961年初我国开始实施( C )
A.过渡时期总路线 B.农业生产合作化建议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D.第一个五年计划
选择题专项练习
22.《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 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
5.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 。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动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一五计划的实施
选择题专项练习
6.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 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 化迈进是在( D )
全面 建设 社会 主义 时期 成就
工业 交通 科技
模范人物
时代精神
文革 时期 科技 成就
①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②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石油实现自给; ③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居世界领先地位
教训: ②要按 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③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1章 填空题—快问快答
时间 1966年—1976年
:
毛泽东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而发动
原因
中央文革小组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学校停课,工厂停工
概:
;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斗(最大冤案:刘少奇冤案)
二
择
章
题
选择题专项练习
1.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化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 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B )
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新知讲解
1971年中国代表乔冠华、 黄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 “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新知讲解 思考:为何新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新中国。1950—1953年,中
国被迫进行抗美援中朝国战的争,国捍际卫地了位中国提的高国家安全,极大地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 工业化迈进。
中国的军事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
子弹爆炸成功
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
成功
落成
新知讲解 思考:为何新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54年,国际日内瓦会议上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 周恩来握手。
新知讲解
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材料一: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 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尼克松……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 、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的三分之一时间里,这 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04
中美关系正常化,未建交
新知讲解
《时代》周刊编辑把这一期的主题 定为“Nixon’s China Odyssey”,这 句话可以翻译为“尼克松的破冰之 旅”。 ——美国《时代》周刊,1972-03-06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 ,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建交
新知讲解
三、全方位外交
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 军事威胁论 粮食威胁论 经济威胁论 网络威胁论 环境威胁论 ……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二、筑路——农业怎么改
小岗村秘密大包干 解放农村生产力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
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 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 (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 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 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 (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 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24915.8 2000年
2017年
分析上表,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有了农村改 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
——邓小平(1984年10月)
问题——城市为什么改?
材料一:
统得过多过死
那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
最大的家电工业园——海尔工业园 2022年海尔集团 全球营业额3506亿元!
筑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目标)
1980年12月,章华妹从鼓楼 工商所拿到了由毛笔书写的“ 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工 商业营业执照”,证号为 “10101号”,经营范围为“ 小百货”,开业日期为“1979 年11月30日”。这是中国第一 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1978年,全国 还有2亿多农民 没有解决温饱问 题。 ——《中国近现
代史纲要》
集中劳动
缺少生产 自主权
平均分配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 女劳力上工带纳鞋。 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干啥都归公社管, 种啥自己说不算。 工资分配特平均, 不论多少和好坏。
一、问路——农业为何改
——人民日报1979年6月29日《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凤阳县大旱之年夺得丰收》
二、筑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及概述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了解历史人物及其贡献,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对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的历史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历史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史的重要阶段和事件,如春秋战国、秦汉统一、唐宋变革等。
2.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转折点,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
3.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历史贡献和影响。
教学难点:1.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记忆。
2.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分配各章节的课时。
重点章节可适当增加课时,难点章节应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的讲解和讨论。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课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2.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历史地图、视频资料等,提高教学效果。
3.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资料收集,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五、学生评价与反馈1.通过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课堂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3.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
六、教学资源及利用1.充分利用教材、教辅资料、历史地图等资源进行教学。
2.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历史博物馆等外部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和现场教学。
3.鼓励学生和教师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七、教学进度及调整1.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计划,确保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计划。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权利:分田到户 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 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
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能够阐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其意义。
活动:阅读课本,找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况
过程: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 产到户,自负盈亏 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特点/方式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材料一:(张瑞敏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上班八点钟来,九点 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
材料二:那年夏天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 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 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 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开始: 1984 年 10 月 , 中 共 十 二 届 三 中 全 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 革的决定》,初步提出和阐明了经济 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 题,要求加快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 改革步伐。
目标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及作用。
活动:阅读课本,找出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能够阐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其意义。
活动:阅读材料,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背景。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 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 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 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 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 个秘密会议,决定冲破旧的经营管理 体制,并写下了保证书,实行分田包 产到户,自负盈亏。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影响
所有制
结构 单一公有制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0课《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课件(77张)
调查汇总: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每家每户还是 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只求有两餐温 饱,其他的都无所求。现在改革开放 后,人们的家庭收入稳定地增加,让人 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其次改革开放40年之 饮食变化看家庭经济的 变化
改革开放前
食物匮乏单调
改革开放后
吃好、讲究营养 均衡、粗细搭配
家庭收入: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医疗保障的制度 背景开始经历重大变化。
从1978年到2019年,改革开放正式迈入第41个年头, 回首我国各个领域那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生领域 绝对称得上独树一帜。
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 今的“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从“赤脚 医生”到鼎级专家;从乡村诊所到“超级医院”......四 十年沧桑巨变,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飞速。
50
50.4
60 70 1977 1979 1983 2000 2017
80.66 90 100 301 795 2253 13000
匮乏、单调
日益丰富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有切身体会的专题,走访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设计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交流调查成果。
比较落后
先进、快捷
36396.2
13432.4
在“问卷星”上做了一次网络的调查问卷
由此可见,基本工资是我们家庭收入的经济来 源。家庭收入与支出往往是一个很模糊的数字 绝大多数家庭没有相应的详细的账簿。柴米油 盐的花费极为琐碎,组建一个家庭往往没有我 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祖国越发强大,人民的生活品质也逐渐变好了。
许多人认为生活幸福与家庭富裕程度关系较大,当然有钱才能过上好日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
)
A.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B.改革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C.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D.改革中的“平均主义”深入人心
C 4.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钟走人,十点钟时,随
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
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描述青岛电冰箱 厂
海尔集团 首席执行 官张瑞敏
海尔冰箱厂原貌 1985年砸掉76台质量不合格冰箱
2018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2661亿元,已 成为全球大型家电著名品牌。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前后变化
所有制结构
职权划分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 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事业)
:
—— 党在农村探索出的致富新路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发展: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大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土地改革运动
B.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土地改革运动
B.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西藏解放的具体过程。
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时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采访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把搜集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以宣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你们熟悉的国庆节是什么时侯?答:10月1日。
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请同学们先看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一)、筹建新中国本目主要叙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先看完本节,由老师列出问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2、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3、《共同纲领》的性质及主要内容?4、大会还做出了哪些决定?学生掌握后,教师可参照教室里面的国旗、国徽、国歌进行介绍。
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二)、开国大典学生可先阅读一遍,然后看一段《开国大典》,享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心境。
1、提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谈一谈:请学生谈谈“当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的心情?3、答一答:说一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西藏和平解放由教师讲述:1、解放西藏时,我们采取的是和平解放的方针。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活动建议:观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片,同学们相互交流,谈谈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什么?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课程标准: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进行的大体情况。
3、正确理解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4、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以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分析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加强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认识。
2、讲述抗美援朝的有关故事,增强对材料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集、整理、讲述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阅读反映这一时期历史的文章,观看有关的影片,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讲述法、启发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学了《开国大典》,大家知道新中国虽然宣告成立了,但还面临许多严峻的困难。
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保护我们所取得的革命面果,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从而引入新课: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二、新课:(一)、稳定物价之战由学生自学,教师稍微讲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是一个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真实情况。
(二)、农民的翻身解放由教师讲述。
主要讲清三个问题:1、进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土地改革的经过。
3、土地改革的意义。
讨论:你是怎样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引导学生阅读本节,了解朝鲜的由来。
1、抗美援朝提问:1、中国为什么要组织军队入朝作战?2、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组织学生讨论,形成正确的认识:美帝国主义的进攻已经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全,中国出兵是近不得已,既是为了支援朝鲜的反侵略斗争,也是为了巩固政权,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2、抗美援朝过程:由教师讲述,并引用几个英雄事迹插入讲解,从而反映志愿军作战的艰苦与残酷,同时展现志愿军战士团结友爱、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结合课后的“材料阅读”,与学生共同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伟大意义。
(四)畅所欲言: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学生谈一谈自已的感受,如何在自已的学习和生活中向志愿军学习,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有空请学生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课程标准: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和平共处原则的主要内容。
2、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1、在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中,利用分析归纳和判断的逻辑方法,使学生认识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认识到依法治国的必然性,认识到从专制到法制,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教学方法:启发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引入:请学生学习本课的导言。
进而引入新课: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二、新课:(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首先请学生阅读本节,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什么?2、说一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它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学生考虑回答后,教师讲解有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第一课的一些内容相对比。
并结合本目中课文中的“想一想”与“每课一得”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
它规定了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一部有别于以往资产阶级类型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表现在它的民主性上: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结合近代史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主与法制的奋斗历程,使学生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艰辛历程,理解民主和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目可用问题教学法,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本目,了解本目有关内容。
思考: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如何?答: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遏制的封锁,许多国家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心存疑惧。
2、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外交活动,其目的是什么?答: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最早是什么时侯提出来的?它与以往的帝国主义外交政策有何不同?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3年12月公正、合理、平等、互利。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本节可以引导学生自学,然后教师讲述。
评论:你如何评价周恩来的外交?总结:本课主要向我们讲述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确定,为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基础,也说明了我国已从人治走向法制,从专制走向法制的具体过程。
从万隆会议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打开了国际封锁的外交局面。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课程标准: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泄劲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二、过程与方法:绘制知识线索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本课的知识线索图,加深对本课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
2、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已应有的贡献。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阅读本节的导言,引入新课。
二、新课:(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总结: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完成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条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即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逐步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第一次五年计划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是国家根据过渡时期而编制的。
提问:为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只是提建立初步基础?(二)、“三大改造”高速进行本节由学生自学归纳。
教师讲解:三大改造的途径不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存在的不足及其意义。
提问: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2、我国社会主义还是不是初级阶段,为什么?通过解决以上两题,可以得出: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形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过渡时期是指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既然实现了这种转变,那么过渡时期就当然结束了,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总结:党领导我们在建国初期,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毕竟我们在探索一条前人所未走过的路,难免存在不足,这也正说明前进的道路充满挑战和机遇。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实现这一目标。
同学们是新世纪的主人,重任在肩,我们应该勤奋学习,胸怀大志,为实现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课程标准: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