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PPT课件
4 、隋唐实行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包括( )B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D.改变了传统的用人制度 5 、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 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B )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科举制度比较完善
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 生。
唐太宗见到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 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 入吾彀中矣。” 请回答: (1)“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是什 么意思? 天下的人才全都落到我的手中了 (2) 唐太宗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了人才,有 利于加强唐朝的统治。
• • • • • • • • • •
1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鲁 迅 2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 席慕蓉 3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萧楚女 4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 迅 5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巴 金 6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 锋 7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8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9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0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 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 速,越彻底,越好。—— 毛泽东
《科举制说课》课件
试,打破社会阶层固化。
保障女性权益
建立适合女性的选拔机制,让 女性在学术和政治领域得到更
多的机会和关注。
05 科举制案例分析
历史上的科举制案例
隋唐科举制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为士人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晋升机 会,促进了社会流动和文化的繁
荣。
宋代科举改革
宋代对科举制进行了多项改革,如 增加殿试、实行糊名和誊录等,使 科举制更加严格和公正。
提高文化素质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激发了人 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 质。
B
C
强化中央集权
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强化了中 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
传播中华文化
科举制不仅选拔了人才,还传播了中华文化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D
02 科举制的组织与运作
考试科目与内容
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现代启示
重视人才选拔
科举制的公平、客观的人才选拔原则 对现代企业、政府机构的人才选拔具 有启示意义,应注重能力与业绩的考 核,而非关系和背景。
强化文化自信
推动教育公平
科举制的历史表明,教育公平是社会 进步的重要基石。现代社会应努力消 除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让每个人 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01
隋唐时期
科举制创立并逐步完善,考试科目多样,选拔范围广泛 。
02
宋元明清时期
科举制持续发展,考试内容、形式和制度不断调整和改 革。
03
晚清至民国时期
科举制逐渐衰落,最终于1905年被废除。
科举制的影响与意义
A
选拔人才
科举制为各个阶层的人才提供了公平的竞争平 台,打破了世袭制的局限,使优秀的人才得以 脱颖而出。
保障女性权益
建立适合女性的选拔机制,让 女性在学术和政治领域得到更
多的机会和关注。
05 科举制案例分析
历史上的科举制案例
隋唐科举制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为士人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晋升机 会,促进了社会流动和文化的繁
荣。
宋代科举改革
宋代对科举制进行了多项改革,如 增加殿试、实行糊名和誊录等,使 科举制更加严格和公正。
提高文化素质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激发了人 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 质。
B
C
强化中央集权
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强化了中 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
传播中华文化
科举制不仅选拔了人才,还传播了中华文化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D
02 科举制的组织与运作
考试科目与内容
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现代启示
重视人才选拔
科举制的公平、客观的人才选拔原则 对现代企业、政府机构的人才选拔具 有启示意义,应注重能力与业绩的考 核,而非关系和背景。
强化文化自信
推动教育公平
科举制的历史表明,教育公平是社会 进步的重要基石。现代社会应努力消 除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让每个人 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01
隋唐时期
科举制创立并逐步完善,考试科目多样,选拔范围广泛 。
02
宋元明清时期
科举制持续发展,考试内容、形式和制度不断调整和改 革。
03
晚清至民国时期
科举制逐渐衰落,最终于1905年被废除。
科举制的影响与意义
A
选拔人才
科举制为各个阶层的人才提供了公平的竞争平 台,打破了世袭制的局限,使优秀的人才得以 脱颖而出。
科举制度的兴起和衰落
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发榜分为三甲, 第一甲的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赐 进士及第,二甲赐精选进完整士pp出t课件身,三甲赐同进士出 18
乡试发榜
精选完整ppt课件
19
八股文特点
1、取材于四书五经
2、代圣人立言
3、采用排偶文字,文体本身集诗、赋、论、
策于一体。
古怪题目:截搭题:“则吾从先进”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标志)
科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
举 制
完善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度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精选完整ppt课件
25
状元梦
精选完整ppt课件
26
古人也作弊哦!
精选完整ppt课件
27
精选完整ppt课件
28
宋真宗《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家不有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科举考试导致教书先生教条主义地传经引典, 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 培养和开发
精选完整ppt课件
23
科举制对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文明和用人制 度的影响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 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
精选完整ppt课件
29
还有不少高门权贵,到此挑选新科
进士做女婿。许多新科进士充满了春 风得意的情怀,有一首《及第谣》, 反映了他们当时的心情:“水国寒消 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精选完整ppt课件
乡试发榜
精选完整ppt课件
19
八股文特点
1、取材于四书五经
2、代圣人立言
3、采用排偶文字,文体本身集诗、赋、论、
策于一体。
古怪题目:截搭题:“则吾从先进”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标志)
科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
举 制
完善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度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精选完整ppt课件
25
状元梦
精选完整ppt课件
26
古人也作弊哦!
精选完整ppt课件
27
精选完整ppt课件
28
宋真宗《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家不有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科举考试导致教书先生教条主义地传经引典, 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 培养和开发
精选完整ppt课件
23
科举制对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文明和用人制 度的影响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 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
精选完整ppt课件
29
还有不少高门权贵,到此挑选新科
进士做女婿。许多新科进士充满了春 风得意的情怀,有一首《及第谣》, 反映了他们当时的心情:“水国寒消 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精选完整ppt课件
《中古隋唐时期》课件
道教的演变与影响
01
道教的起源和发展
道教起源于公元前的道家思想, 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 独特的宗教体系。
02
道教的信仰和实践
道教信仰神仙、符箓、炼丹等, 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养生修炼 。
03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 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涉及哲学、医学、化学、文 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04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与东北亚国家的交往
高句丽
隋唐时期与高句丽的关系复杂。隋朝曾三次征讨高句丽,但均未能征服。唐朝初期,太宗 皇帝也多次派兵征讨,仍未能成功。后高句丽因内乱被新罗和唐朝共同平定,高句丽领土 被纳入唐朝和百济、新罗的势力范围。
THANKS
感谢观看
中S TO CREATE A NEW
ERA
• 隋唐时期概述 • 隋唐时期的社会变革 •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 隋唐时期的宗教与哲学 • 隋唐时期的建筑与艺术
目录
CONTENTS
01
隋唐时期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政治权力的垄断。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02
唐朝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地方行政改革
03
隋唐时期对地方行政进行了改革,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
管理。
经济文化
01
农业的发展
隋唐时期,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兴修水利、改进农具,提高了
农业生产效率。
02
工商业的繁荣
科举制PPT课件
• 唐代的科考,分为常科和制科。每年按 例举行的分科考称为常科,而由皇帝下 诏临时举行的考试则称制科。
常科: 秀才 明经 进士 明字 明法 明算
1、秀才科:最为难考的科目 2、进士科
时务策 天宝以后加试诗、“赋得” 中唐以后进士科越来越重视诗赋
报考人数最多,录取也最严。考中进士的 仕途升的较快,唐朝的宰相都是进士出身。
• 所谓经义,与论相似,只限于用经书中 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 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 经致用。
• 宋神宗时,实行三舍法取士
• “三舍法”,就是把国子监的学生 分为上舍生、内舍生、外舍生三个 等级。上舍上等可以直接受官,上 舍中等可直接参加殿试,上舍下等, 可以参加京城省试
• 童试:州县级考试,考中者称为“生员 、秀才或相公”,送到省里参加乡试
• 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 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 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 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习
未入学者称童生 “七十老童生”
童试合格:进学(中秀才)
秀才权利:穿蓝衫 免肉刑 免服役
末, 称为附学生员
SUCCESS
THANK YOU
2019/8/10
• 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一方面、各 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 ,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一方 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 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 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 员。因此,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 级。
考试科目上,增设了制科和翻译科
对作弊的防范措施更加严密,由于科举制 本身的弊病,舞弊现象越演越烈,科考 内容脱离实际的弊端突显,八股文作为 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越来越禁锢了人 们的思想,遏制了人们创造力的发挥, 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PPT课件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1、唐太宗:(1)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2)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称为——状元
2、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1)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2)曾8次面试科举应试者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积极的:1、政治上:改善用人制度; 2、教育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文化上: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消极的:1、考试内容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2、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 。 3、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课堂小结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始 分科 考试
正式 设置 进士科
扩充 国学 的规模
殿试、 武举 的开始
诗赋成 进士科
主考 内容
课堂小结:
一、科举制度诞生两件大事(诞生于隋朝)
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完善科举制度的三个关键人物:(唐朝时逐渐完善)
看书、讨论并归纳: 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他为完善科举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1、唐太宗:(1)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2)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称为——状元
2、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1)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2)曾8次面试科举应试者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积极的:1、政治上:改善用人制度; 2、教育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文化上: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消极的:1、考试内容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2、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 。 3、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课堂小结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始 分科 考试
正式 设置 进士科
扩充 国学 的规模
殿试、 武举 的开始
诗赋成 进士科
主考 内容
课堂小结:
一、科举制度诞生两件大事(诞生于隋朝)
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完善科举制度的三个关键人物:(唐朝时逐渐完善)
看书、讨论并归纳: 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他为完善科举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科举制的创立 PPT课件17 中图版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3、殿试开始于( C )
A、隋炀帝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课后作业:评价科举制
敬请指导 谢谢
•
1、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的执着,不需要承诺无需誓言,只是想珍惜,仅此而已。
•
2、无数个黄昏,单薄的身影,徘徊在飘满落黄的深巷,风,轻抚着卷曲的秀发,街灯照着泪痕划过的脸颊。一季季的草香,一片片的落叶,素颜难描落叶怨!爱到魄散不知倦!心,在秋天的荒草中茫然慌
温故知新
1、唐太宗善用人才,出现“贞观之治”。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
2、武则天喜欢任用正直而又才能的人,出现“贞 观遗风”。
狄仁杰、张柬之等
3、唐玄宗前期统治善用人才,出现“开元盛世”。 姚崇、宋璟、张九龄等
人生得意事之一 ——金榜提名时
第一单元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用考试选拔官 员的制度
一、科举制的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三、科举制的影响
2、这样的选官制度有什么弊端呢? (1)权贵子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官员素质低; (2)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任官。
3、隋文帝采用了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唐太宗
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现 存 的 唯 一 一 张 状 元 卷
•
21、曾经说过:试着把你忘纪,其实忘记,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
22、失去了所有,沉寂在过去的记忆不能自拔,不愿有新的选择。
•
23、次次的别离,浪迹天涯,放纵,摧残你自己的躯体,肆意,折磨你自己的灵魂,我总是在日落的时间里,身心疲惫,忧伤相伴,文字为伍。
3、殿试开始于( C )
A、隋炀帝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课后作业:评价科举制
敬请指导 谢谢
•
1、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的执着,不需要承诺无需誓言,只是想珍惜,仅此而已。
•
2、无数个黄昏,单薄的身影,徘徊在飘满落黄的深巷,风,轻抚着卷曲的秀发,街灯照着泪痕划过的脸颊。一季季的草香,一片片的落叶,素颜难描落叶怨!爱到魄散不知倦!心,在秋天的荒草中茫然慌
温故知新
1、唐太宗善用人才,出现“贞观之治”。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
2、武则天喜欢任用正直而又才能的人,出现“贞 观遗风”。
狄仁杰、张柬之等
3、唐玄宗前期统治善用人才,出现“开元盛世”。 姚崇、宋璟、张九龄等
人生得意事之一 ——金榜提名时
第一单元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用考试选拔官 员的制度
一、科举制的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三、科举制的影响
2、这样的选官制度有什么弊端呢? (1)权贵子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官员素质低; (2)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任官。
3、隋文帝采用了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唐太宗
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现 存 的 唯 一 一 张 状 元 卷
•
21、曾经说过:试着把你忘纪,其实忘记,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
22、失去了所有,沉寂在过去的记忆不能自拔,不愿有新的选择。
•
23、次次的别离,浪迹天涯,放纵,摧残你自己的躯体,肆意,折磨你自己的灵魂,我总是在日落的时间里,身心疲惫,忧伤相伴,文字为伍。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PPT优秀课件
只 注 重 门 第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晋书·王沈传》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西晋·左思《咏史诗》
废 止 九 品 中 正 制
隋文帝杨坚
下 令 “ 分 科 举 人 ”
541~604
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
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将选
创立殿试制
武则天改革科举制,在开设文举的同时也开设武举。为防止考生和考官 作弊,武则天创设了糊名制,这种办法行之有效,一直沿用至今。为了严防 选官舞弊,她还创立了殿试制度。
彩绘贴金陶武官俑
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
唐代彩绘涂金穿明光铠武士俑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置武举制度。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
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唐朝大
将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据统计,从唐武科正式开考,迄至清代光绪年间废
武科,有史籍可考的武状元共有171名。
唐朝彩绘釉陶文官俑
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
唐三彩文官俑
陕西省干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矣,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初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后经不断扩建,至清同治年间巳形成一 座占地30余万平方米、考生号舍达20644间的中国最大科举考场。仅清代经过 江南乡试后考中状元者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一半以上。唐伯虎、郑板桥、 吴敬梓、吴承恩、方苞、袁枚、林则徐、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
shào
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 课件 (共28张PPT)
明清科举简表
科别
内容
项目
考场 主考人 参加者 中者名称
日府、县 各省学政 童生(儒生) 生员(秀才) 三年之内两次
案首 - -
乡试(秋闱)
会试(春闱)
殿试
省城
京城贡院(礼部) 皇宫(宫殿)
朝廷特派官员
钦差大臣
皇帝
生员及监生
举人
贡士
举人
贡士
进士
子、卯、午、酉年八月, 乡试次年三月, 会试同年四月
科举制,即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 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 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 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 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 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 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 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3、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 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 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4、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学校教育, 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三)与科举有关的内容
国子监 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
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 子寺。在元、明、清三代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 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4.科举制的创立ppt课件
科举制的创立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欣赏黄梅戏
我国的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有一种广东小吃,用猪瘦肉丸、 猪肝片、猪粉肠加入粥中煮熟 而成。色白鲜明,糜水交融, 味鲜香厚。它叫及第粥。
影视剧作《天下无贼》
黎叔:21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结束
张之洞 袁世凯
★1905年9月2日,袁 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 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 科举制废除了。(清朝 末年被废除)
课后思考
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 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有怎样的想法,敢大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的建议吗?
考考你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 D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 进士科每年应举者少则八九百人,多则一二千人,而其中 能及第者不过十余人以至三十人左右,录取比例不过百分 之一二。
• 由于录取率低,有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中进士,而50 岁能考中进士的人也还算年轻,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
何谓“进士”?
• 进士重诗赋,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 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
类似今天作文
看图:请你描述一个读书人的经历
对后世:
•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 废除。
生 员 童, 试 俗称 秀 才
)
(
举
人
,
乡 试
元 ”
第 一 名
称
“
解
( )
( )
贡
士
,
会 试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欣赏黄梅戏
我国的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有一种广东小吃,用猪瘦肉丸、 猪肝片、猪粉肠加入粥中煮熟 而成。色白鲜明,糜水交融, 味鲜香厚。它叫及第粥。
影视剧作《天下无贼》
黎叔:21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结束
张之洞 袁世凯
★1905年9月2日,袁 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 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 科举制废除了。(清朝 末年被废除)
课后思考
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 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有怎样的想法,敢大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合理的建议吗?
考考你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 D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 进士科每年应举者少则八九百人,多则一二千人,而其中 能及第者不过十余人以至三十人左右,录取比例不过百分 之一二。
• 由于录取率低,有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中进士,而50 岁能考中进士的人也还算年轻,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
何谓“进士”?
• 进士重诗赋,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 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进士"的说法。
类似今天作文
看图:请你描述一个读书人的经历
对后世:
•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 废除。
生 员 童, 试 俗称 秀 才
)
(
举
人
,
乡 试
元 ”
第 一 名
称
“
解
( )
( )
贡
士
,
会 试
科举制度
• 最常见的作弊有三种,一是贿买 (即贿赂主考官以获取好成绩)、 二是夹带考试经文(带书或抄录于 随身物品中)入内作弊、三是请人 代考。
指科举制度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年少。” “金榜未提名,名落孙山外。” 这句诗说得
⑨“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相同点: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
舞台;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 律严格。 不同点: 项目 隋唐科举考试 当今学校考试 科目 设置 考试 内容 偏重文科 有文科、理科,设 置较合理。
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偏重经书、诗赋, 结合学生实际,有 比较脱离现实。 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 1、明清院试实际上要经过三次考 试,即县试、府试、院试,合称为 “童生试”。
• 县试,就是由知县主持的考试,考期 在每年的二月。参加考试的童生先要 向本县衙门报名,填写姓名、籍贯、 三代履历,并且还要由同考的五个童 生连环作保,称为“童子结”,此外 还要由秀才中的“廪生”作保,称为 “廪保”,保证你不是冒籍、匿丧, 保证你出身清白,不是倡优皂隶的子 孙,才能参加考试。县试第一名叫 “县案首”
1、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 : 分科考试 择优录取 2、科举分类及考试内容
常科 (1)________
制科 (2)________
3、科举程序
明经科 _________
进士科 _________
• 唐代的考试方式主要分作两类:一 是常科,二是制科。
• 1、制科 制科是皇上临时设立的科目, 也叫“特科”,其内容相当庞杂, 是朝廷特选人才的一种办法。
• 2、常科 常科就是每年举行的考试,设 立的科目不下几十科,常见的有秀 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 算、史科等,其中又以进士、明经 两科最受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 ”
第 一 名
称
“
状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矣,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曲江盛会(杏园宴)
曲江流饮
曲江春晓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雁塔题名
大雁塔 (陕西西安)
大雁塔进士题名帖拓本
慈恩塔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高门权贵的子弟: 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 朝廷:
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选拔官吏的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的发展——唐朝
分科考试 1、基本特征
择优录取
进士科 重在考核诗赋和时务策
2、分类
常科
明经科
重在考查对儒家经书的记 忆和理解
科举制的影响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 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 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 去的。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 度,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孙中山《五权宪法》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13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2.隋朝建立和统一后,急需大批人才。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的创立
只注重门第
魏文帝曹丕
九品中正制示意图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的创立 2、奠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 “分科举人”。
3、正式创立: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
制度正式创立。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隋朝创立的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科举 制度,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
制 举“非常之人”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的发展——唐朝
3、程序 州府初试—尚书省省试—吏部考查,量才任用
创立殿试制
开设武举
女皇武则天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 )
( )
( )
(
生
员
童 试
, 俗 称
秀
才
)
举
人
,
乡 试
元 ”
第 一 名
称
“
解
贡
士
,
会 试
元 ”
第 一 名
称
“
会
进
士
,
殿 试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14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一个人人生的四大喜事是什么?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 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立的? 1.九品中正制选官弊端严重,不能选拨 出有真才实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