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影响因素和世界人口问题的体现及人口与.
中国的人口分布
中国的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众多分布广泛。
本文将从地理、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
一、地理分布中国地域辽阔,人口分布差异明显。
从东部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密度逐渐减少。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这些地方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同时,东部沿海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相对人口稀少,有较大的土地面积但却承载着较少的人口。
这些地区一般地形复杂,气候条件艰苦,交通不发达,经济相对欠发达。
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各项指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人口流出成为其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
二、经济分布中国的经济分布与人口分布有着密切关联。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各类产业集中,同时也是国内外投资的重点区域。
这里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人口规模较小。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希望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这也导致了一定数量的人口流动,一些人口开始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希望在那里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城乡分布中国的人口分布也存在城乡差异。
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中国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人口众多,且不断膨胀。
一些新兴的二线和三线城市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仍然庞大。
由于农业生产条件的限制和农村就业机会的不足,一些农村人口选择到城市谋求发展,这导致了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
四、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不同地区的老龄化程度也存在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而中西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
这主要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结构有关。
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相对较高。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分布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的人口资源,并且人口分布也非常广泛。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人口数量及其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人口数量中国的人口数量一直以来都居于世界前列。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人口达到了14亿以上,占世界总人口的近20%。
这庞大的人口数量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状况带来了诸多挑战。
二、人口分布1. 区域差异中国人口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
这些地区相对较发达,经济实力较强,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动。
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山区和沙漠地带,人口密度非常低。
这些地区的经济相对不发达,缺乏吸引人口流入的条件。
2. 城乡差异中国的人口分布还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
城市地区的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尤其是一线和二线城市。
城市化的进程和工业化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口前往城市谋求生活。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相对稳定。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缺乏吸引人口流入的条件。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失,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三、人口分布的原因和影响1. 原因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历史、文化和地理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产生了影响。
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历史上人口聚集在这些地区。
而西部和中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条件恶劣,导致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经济和社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口分布。
发达地区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相反,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缺乏吸引力,导致人口流失和数量减少。
2. 影响分析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有重要影响。
首先,人口数量过多可能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社会问题的增加。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控制人口数量,采取了一系列的人口控制措施。
其次,人口分布的不平衡也会导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人口数据分析人口趋势与分布
人口数据分析人口趋势与分布人口数据分析:人口趋势与分布人口数据分析是一种揭示人口趋势和分布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有关人口数量、构成和变化的详细信息。
本文将通过对全球和国内人口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人口趋势和分布的现状及未来预测。
一、全球人口趋势在探讨全球人口趋势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全球人口总量的增长情况。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截至2019年,全球人口达到了77亿。
而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人口数量有望超过110亿。
这种快速的增长速度对世界各国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除了人口总量增长之外,人口结构也在发生重大变化。
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年轻人口过剩的挑战。
这两种情况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国内人口趋势与分布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人口趋势和分布备受关注。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的人口数量约为14亿。
而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的总人口数量为14.94亿。
在人口趋势方面,中国也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推动下,中国的老龄人口持续增长,而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势头开始放缓。
这对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口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而西部和中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对于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人口趋势的影响人口趋势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的老龄化导致了养老保障、医疗服务等社会福利的巨大压力。
政府和社会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影响。
年轻人口过剩或老年人口增多都会导致就业压力的增加。
政府需要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等方式来缓解就业压力。
最后,人口分布不均衡也会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
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人口相对较少地区的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中国的人口问题
影响二: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 提高
影响三:给资源、环 境和社会带来沉重 的压力
人口过少的影响
缺乏劳动力,进而影响工农业生产 地区消费能力不足,无法通过内需无法拉动经 济 容易形成老龄社会,造成社会劳动力不足,社 会保障负担加重,同样增加年轻一代的压力 国防力降低
中国人口是多好还是少好?
Back
2000Ä Î ¸ · Ö Î » ³ ¶ µ È ¿ Õ × È ¿ µ ê Ò ú ÷ Ä ¯ Ì È Ä Ë Ú ¼ Ü Ë Ú Ä È ý ±À 40.00% 35.70% 34% 30.00% 15.54% 20.00% 11.15% 3.61% 10.00% 0.00% ¡ § ³ Ö Ð Ñ õ Ð ß Ð · Ö ó § Æ Ë ´ Ñ ä ü
我国东西人口密度比是9:1
• 当今中国是低出生,低死亡 ,低增长的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中国每年出生大 约1500万人,死亡大约500万人,自然 增长1000万人左右。2020年中国人口 预计达14.5亿 。
影响一: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1953年到1978年的25年间, 消费基金总量增长了2.8倍, 但由于人口增长了66.7%, 以致每人平均的消费额只增长 了1.3倍。再以人民生活基本 需要的粮食为例,我国粮食总 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 口一平均,只接近世界人均占 有粮食(400千克)的水平。
人口太 多怎么办?
计划生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国 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还规定: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 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中国的人口分布与人口问题
中国的人口分布与人口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
然而,由于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及其带来的人口问题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就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以及相关的人口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中国人口分布在中国,人口分布主要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这里不仅环境优美,经济发达,而且交通便利。
中国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也是人口的集中地,这里的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较多,吸引了大批人口迁徙至这些城市。
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由于西部地区地势复杂,交通不便且经济相对落后,很多人选择离开家乡前往东部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种东西部人口流动的不平衡现象,导致了东部地区的人口压力较大,而西部地区则面临着人口减少、老龄化等问题。
此外,中国南北的人口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等,气候温暖湿润,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而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气候寒冷、资源相对匮乏,不利于人口的聚集和发展。
第二部分:中国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过多、老龄化和性别比失衡等。
首先,人口过多是中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之一。
中国的人口总量庞大,且增长速度较快。
这导致了资源、环境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
尽管近年来,中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但仍然难以根本解决人口过多的问题。
其次,老龄化也是中国面临的重要人口问题。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素质的提升,人们的寿命逐渐延长。
而同时,低生育率也导致了中国老龄人口比例的上升。
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养老、医疗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
最后,中国的性别比失衡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于部分地区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导致了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男性人口相对过多,而女性人口相对偏少,这不仅造成了结婚难、单身问题等社会问题,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第三部分:应对人口问题的措施为了应对中国的人口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中国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
中国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一直面临着人口问题的挑战。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程度加剧、人口结构失衡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旨在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和人口问题的解决。
一、人口问题的表现与影响中国的人口问题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人口数量过多和人口结构不合理。
首先,中国的人口数量一直居高不下。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的总人口超过14亿,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挑战。
高密度的人口分布不均导致了城市人口过多,造成资源紧张、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问题。
其次,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养老和医疗资源的不足,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压力。
此外,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出现了男女比例失调的情况。
这些人口问题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实质性的挑战和不利影响。
因此,有必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人口政策来应对这些问题。
二、人口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国的人口政策是基于国家目标和社会需求制定的,旨在优化人口结构和解决人口问题。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人口政策:首先,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国人口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避免人口爆炸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可承受之压力。
该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
其次,分区域发展是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高,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为了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鼓励和支持人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优化资源配置和改善基础设施等,以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
此外,改善养老和医疗服务也是人口政策的重要内容。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和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养老和医疗领域的投入,提高养老金水平,并加强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以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经济
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经济一、中国的人口分布1.人口地理分布特点:东多西少,沿海地区人口多,内陆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2.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等),历史因素。
二、中国的人口经济1.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适量的劳动力、消费市场和人才储备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但过多的人口可能会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恶化,从而制约经济发展。
2.中国的人口政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
近年来,我国逐步放宽生育政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3.人口经济结构:包括劳动力市场、消费市场、人才市场等。
劳动力市场方面,我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消费市场方面,我国拥有14亿人口,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人才市场方面,我国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各类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人口与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西部地区由于人口较少、资源丰富,近年来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区域经济发展逐渐提速。
5.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同时,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人才结构不匹配等问题,也对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6.人口经济的国际比较: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优势,但人均GDP、人力资本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面临国际竞争压力,我国需要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的人口分布
中国的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十分广泛和复杂。
本文将就中国的人口分布进行详细探讨,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东西部人口差异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东西部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众多,尤其是江浙沪、广东等地,人口密度高;而西部地区相对人口稀少,尤其是青藏高原、西南地区等地,人口密度低。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不均衡所致。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得到了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投资,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
而西部地区则受限于地理条件和发展水平,人口流动性相对较低。
二、城乡人口分布中国的人口分布也存在着城乡差异。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地区的人口越来越多,而农村地区的人口规模则相对较小。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及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多所致。
中国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得城市地区人口规模快速增长。
同时,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及其家属进入城市。
三、区域人口分布中国的人口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沿海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多,而内陆地区的人口规模相对较小。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资源禀赋不同所致。
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
而内陆地区受限于交通等因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规模较小。
四、人口分布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中国的人口分布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密集导致了经济发展迅猛,成为了中国经济的引擎,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西部地区的人口稀少导致了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相对困难,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投资。
城市地区的人口增长使得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福利等方面面临压力。
同时,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和老龄化也带来了农业生产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总结起来,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出东西部差异、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
这种分布不均对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挑战,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使得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和均衡。
中国国土人口情况汇报
中国国土人口情况汇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广阔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
中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中国人口总数约为14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总人口的近20%。
中国的国土分布广泛,包括了广袤的平原、高耸的山脉、广阔的草原和丰富的水域。
中国的地理环境多样,气候类型丰富,从寒冷的东北地区到温暖的南方地区,各种气候型态都有所体现。
中国的人口分布也非常广泛,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差异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稀疏。
这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发达的经济和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
而西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人口相对较少。
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人口结构逐渐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面临着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不断推进人口政策,努力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和协调发展。
中国的国土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空气污染等问题成为了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国土广阔,人口众多,地理环境多样,人口结构不断变化。
中国面临着发展和保护的双重压力,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同时,中国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保护好自己的国土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中国地理人口问题
中国地理人口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人口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面临着许多与人口相关的挑战,包括人口过剩、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分布不均等问题。
本文将就中国地理人口问题进行探讨。
人口过剩是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方面之一。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总人口超过13亿,这在许多方面给中国带来了压力。
过多的人口会导致就业压力增加,难以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导致失业率上升。
此外,人口过剩还给中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的供给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人口过剩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这在许多方面是一个好消息,但也意味着更多的老年人需要社会和经济的支持。
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这给养老金、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
政府需要提供适当的措施和政策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此外,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大多数人口集中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大城市。
这导致了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进一步加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如鼓励人口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和发展内陆地区。
为了解决中国地理人口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推行全面的二孩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同时,加强对老年人的养老金、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的支持,确保老年人能够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另外,政府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吸引人口向内陆地区流动,实现人口分布的平衡。
此外,我们可以加强培养和就业政策的制定,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以减轻就业压力。
总的来说,中国的地理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
政府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促进人口分布的均衡发展。
只有通过长期持续的努力,中国才能够有效解决这些人口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精选资料】
目录一、内涵:1、定义2、简介与背景3、实质表现二、我国面临人口问题:1、人口成本2、人口增长3、出生与死亡4、人口老龄化5、性别比失调6、人口素质7、单身意识三、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1、环境问题2、经济影响3、不堪重负四、解决对策1、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五、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1、关注2、欧盟3、日本4、美国一、内涵:1、定义:(1)、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人口数量问题,主要由非均衡生育(多子化和少子化)以及人口迁移造成,只有通过均衡生育(发达国家2.17胎,发展中国家2.3胎)和调控迁移来解决。
(3)、人口结构问题,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收入、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数等人口结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年龄(多子化、少子高龄化)、性别(男女比例失调)和收入(基尼系数高、中产塌陷)结构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只有通过均衡生育(发达国家2.17胎,发展中国家2.3胎)来解决。
人口性别结构问题,只有通过限制堕胎来解决。
人口收入结构问题,原因较复杂,但最终都只有通过壮大中产阶层,使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主体才能真正解决。
(4)、人口分布问题,主要包括大城市病、高密度连绵城市群的环境污染问题、大片乡村缺少就近(200公里内)特大城市辐射带动的发展难题、生态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地区人口的生存困境、以及高密度大流量的人口迁移等问题。
人口分布问题,主要是通过城镇化的合理布局,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来解决。
2、简介与背景:(1)简介: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引起了许多问题。
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人口过度增长,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背景:在20世纪70年代,有人认为,当时的人口要占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总人口的75%。
初中地理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问题
初中地理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复杂的人口分布格局。
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问题,对于我们深入探究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人口的总体分布特点、城乡人口差异以及人口问题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问题。
一、中国人口总体分布特点中国是一个广袤的国家,人口分布呈现着明显的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东部地区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
这一区域具有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以及交通便利等优势,吸引了大量人口集中居住和工作。
而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因其地理环境恶劣、经济相对欠发达,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二、城乡人口差异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纷纷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更多的机会。
因此,中国的城市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相对而言,农村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且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这种城乡人口差异不仅带来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还直接影响着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
三、人口问题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在人口总体分布的基础上,中国还面临着一系列的人口问题。
首先是老龄化问题,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给社会养老、医疗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
其次是人口流动问题,大规模的农民工流动和跨省市的人口迁移对城市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了巨大挑战。
此外,婴幼儿死亡率、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高等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在未来,中国的人口问题将继续变化和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如何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
同时,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途径。
此外,人口流动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也需要政府加强管理和制定相应政策。
综上所述,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问题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地理人口分布特征
中国的地理人口分布特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这种多样性在中国的人口分布中也得到了体现。
从东部沿海地区到西部内陆,从北方辽阔平原到南方山地,中国的地理人口分布呈现出独特的特征和趋势。
一、东部沿海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和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
这里拥有发达的港口和海洋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徙和经济活动。
上海、广东、浙江等地成为了人口集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中心。
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城市化水平也相对较高。
这里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的聚集,形成了繁华的都市景象。
二、西部内陆地区中国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相对稀少,地理环境相对艰苦,资源相对匮乏。
西部内陆地区包括西藏、新疆、青海等省份。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这里的发展相对滞后。
人口密度较低,农村人口占比较高,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然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西部内陆地区也开始吸引外来人口的迁徙,有望逐步实现人口的平衡与发展。
三、北方平原中国北方平原位于黄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这里是中国农业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人口分布相对密集的地区。
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份是北方平原的重要代表,并且经济发展较为迅速。
这一地区的人口密度高,农业劳动力占比较高。
受制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北方平原也面临着人口外流和城市扩张等问题。
四、南方山地中国南方山地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以及华南地区。
这里的地理环境多山丘陵,气候湿润,资源丰富。
由于山体起伏和交通不便等因素,南方山地的发展相对滞后。
人口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改善,南方山地也开始吸引外来人口的迁徙,助推地区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
总体来说,中国的地理人口分布特征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发达、人口密集,西部内陆地区相对滞后,人口稀少,北方平原农业发达,人口分布密集,南方山地地理条件相对艰苦,人口分布相对分散的趋势。
这种分布特征是中国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结果,也是未来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人口第1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教师用书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主要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分布规律按半球主要居住在北半球按纬度集中在北纬10°~50°范围内按距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按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4.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即“胡焕庸线”,自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此线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因素原因举例气候过于寒冷、干旱和湿热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带、沙漠戈壁地区、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少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等地区人口稠密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2.人文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平原并非都是人口稠密区一般来说,平原人口多于高原。
但并不是所有的平原都这样,如巴西的亚马孙平原,虽然地形平坦,但是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烟稀少。
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巴西高原。
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状况:呈正相关。
①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
②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的人口较多。
③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中国人口问题研究
中国人口问题研究人口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中国人口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这也引发了业界广泛的讨论。
本文将对当前中国人口问题进行研究,探究其原因、表现以及应对措施,以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一、人口问题的背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国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首先,人口总量逐渐增长到了14亿以上,虽然近年来出生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长期积累的人口基数,总量依然居高不下。
其次,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已经达到了18.7%。
此外,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中国的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和解决人口问题,对于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政策因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总量和优化人口结构。
虽然计划生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也引发了一系列其他问题,例如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衡等。
其次是社会因素,例如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等,这都推动人口结构的变化。
第三是经济因素,例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推动了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和集聚,导致城市化率不断上升。
此外,知识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提高,也为人口结构变化提供了重要基础。
综合来看,多种原因共同作用,推动了中国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
但在实际应对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原因加以应对和解决。
三、人口问题的表现中国人口问题在表现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老龄化问题。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已经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3%。
这种老龄化趋势,对于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不少影响。
2.人口红利消失。
曾经被认为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的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
中国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
中国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人口问题的背景、影响以及中国的人口政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口问题的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国的人口问题逐渐显现。
过去几十年间,我国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居民平均受教育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改善,这些因素都对人口结构和人口质量产生了影响。
首先,人口结构出现失衡。
中国的人口结构一直偏向年龄层次较高的人口,老年人口比例日益增加,而年轻劳动力的比例相对较低。
这种失衡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其次,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这导致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对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资源的需求带来了巨大压力。
另外,人口流动性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流动人口。
这种人口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社会秩序、公共服务和资源配置。
二、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人口问题加剧了就业压力。
由于人口数量庞大,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导致大量就业岗位匮乏,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来说,就业压力更加突出。
其次,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资源的需求带来了巨大压力。
老年人口增加导致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加大,同时也对养老院、医院等医疗机构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人口流动性带来了城市社会秩序、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挑战。
大量农民工流入城市,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超负荷,教育和医疗资源紧张,维护社会秩序的任务更加艰巨。
三、中国的人口政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并推行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以应对人口问题带来的挑战。
首先,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上世纪70年代末,为了控制人口增长,中国政府实施了一胎化政策,确保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分布
中国的人口与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的人口资源。
然而,这样庞大的人口数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中国人口的总量、人口结构、城乡人口分布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的人口与人口分布情况。
一、人口总量截至2021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4亿,居世界首位。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人口规模快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口增速逐渐放缓,由此引发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二、人口结构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过去,中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一颗“梨形”图,即底部年轻人口众多,而老年人口较少。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转变,导致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
目前,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呈现出倒挂的形态,老年人口占比逐渐增加,而年轻人口的数量相对减少。
这给社会养老、医疗和社会安全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城乡人口分布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
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地区,特别是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
这些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形成了繁荣的城市群和都市圈。
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人口稀少,这造成了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差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鼓励人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提高人口的分布均衡性。
四、人口政策与挑战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人口政策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给养老、医疗等方面带来了压力,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人口总量的减少可能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因此,中国政府正在逐步调整人口政策,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
综上所述,中国的人口总量庞大,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城乡人口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地理中国人口的知识点
地理中国人口的知识点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
了解中国人口的地理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的人口状况,以及相关的人口问题和挑战。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一些关于中国人口的地理知识点。
1.人口数量和分布:中国的总人口超过14亿,分布在广阔的国土上。
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西部、北部和西南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特别是一线城市和沿海城市的人口集中度更高,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2.人口增长和控制:中国在上世纪经历了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但在1979年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这个政策限制了大部分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以减缓人口增长速度。
然而,政策的实施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例失衡等。
3.农村和城市人口: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呈现出明显的农村和城市差异。
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渐下降,而城市人口的比例逐渐上升。
这一趋势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
然而,城市人口的增加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拥堵、住房短缺和社会福利压力等。
4.人口流动和城市化:中国的人口流动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地理现象。
农民工和务工人员经常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种人口流动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给城市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同时,城市化也带动了乡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和老龄化问题。
5.就业和人口发展:中国的人口发展还与就业问题紧密相关。
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机会成为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就业压力、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等。
6.人口政策和社会问题:中国的人口政策对于人口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除了计划生育政策,中国还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教育和医疗改革,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
然而,这些政策也面临着调整和改进的需求,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初中六年级地理认识中国的人口与城市
初中六年级地理认识中国的人口与城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的城市。
在初中六年级的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对中国的人口和城市有一定的认识。
本文将从中国人口的分布、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中国的主要城市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人口与城市。
一、中国人口的分布中国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众多,而西部和西南地区则相对稀少。
这主要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动。
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西部和西南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因此人口数量较少。
西藏、青海等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恶劣,对人们的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人口较少。
二、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中国的人口数量在近几十年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
这些政策导致了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但人口总量依然庞大。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速度有所回升。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人口数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5亿人左右增长到现在的14亿人左右。
人口数量的增长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带来了挑战,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中国的主要城市中国拥有许多大城市,其中一些是全球知名的国际大都市。
以下是中国的一些主要城市:1.北京:中国的首都,也是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
2.上海: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
拥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国际化的城市风貌。
3.广州: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是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的重要枢纽。
广州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4.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
深圳的特区经济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金和人才。
5.成都: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美食而闻名于世。
中国的人口分布
中国的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
中国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
1. 东部地区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加上地广人稀的原因,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非常高。
例如,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省份就有数千万甚至上亿的人口。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更是人口聚集的重点地区。
2. 中部地区中国的中部地区相对于东部来说人口密度较低,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口分布在这一区域。
该区域的发展相对滞后,但政府近年来加大对中部地区的发展力度,吸引了一些人口向该区域流动。
湖北、河南和湖南等省份是中部地区人口较多的省份。
3. 西部地区中国的西部地区是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之一。
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这主要得益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经济发展不平衡。
西部地区的贫困程度较高,部分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吸引力相对较低。
4. 内地与沿海地区的差距除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区别,中国的人口分布还存在内地与沿海地区之间的差距。
沿海地区由于接触外界的机会更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前往工作或生活。
而内地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人口密度较低。
5. 城市和农村中国的人口分布还可以从城市和农村两个层面来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
目前,中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
大城市的人口密度较高,人口流动性也较大。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农村地区的人口密度也较低。
综上所述,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高,中部地区人口分布逐渐增加,而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
此外,沿海地区相对内地吸引力更强,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而农村地区的人口则相对较少。
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情况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及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一、分析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影响因素
二、世界人口问题的体现及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二、分析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影响因素
1、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
中国历史悠久,人口总量庞大,其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和多种社会因素影响,具有一系列鲜明的特点。
(1各地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东南半壁地势平缓,气候暖湿,人口高度密集;西北半壁地势高俊,气候干冷,人口远为稀疏。
若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向云南的腾冲划一直线,其东南一侧占总面积的42.9%,人口占94.3%,西北一侧分别为57.1%和5.7%。
2000年年前者(含台湾、香港和澳门平均人口密度高达296人每平方千米。
相差达21倍。
在东南一侧,以江河沿岸冲积平原和沿海平原人口最为稠密,如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超过1000人每平方千米,长江中下游平原超过900人每平方千米,黄淮海平原和四川盆地也达600~700人每平方千米;在西北半壁,人口主要集中与河谷地带和绿洲,大面积上人口均极度稀少,其中以藏北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主的无人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10。
此外,帕米尔高原、阿拉善高原、呼伦贝尔高原以及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1人每平方千米左右。
(2人口分布明显地趋向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少。
1995年,距海岸200km 范围内的平均人口密度为458人每平方千米, 200~5000km范围内为226人每平方千米,下降了一半还多, 500~1000km范围内160人每平方千米,下降近2/3,1000km以上仅
为23.6人每平方千米。
(3人口主要分布在较为低平的地区,人口密度与地面海拔高程呈密切的负相关。
1995年海拔200m以下的地区集中了全国人口的64.9%,200~500m为
17.2%,500~1000m为7.7%,1000~2000m为8.9%,2000~3000m和3000m以上分别仅
为1.1%和0.3%;200m以下人口密度高达达522人每平方千米,3000m以上仅为1.6人每平方千米,相差320余倍。
但在中国人口分布的最低高程并不是沿海,而恰恰是在地处亚欧大陆的核心的新疆吐鲁番盆地,其中居住在海平面高程下的约有16万人。
中国人口垂直分布的最上限在喜马拉雅山北坡和唐古拉山南坡,共有约2万人定居在海拔5000~5200m高程上,而季节性人口分布(放牧的上限更是高达5500m。
2、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的影响因素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的影响因素有中国的自然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类型的差异,其中以地形、气候为主的自然条件在其中显然起了基本的制约作用。
事实上,制约中国人口分布的是一个地区的供养人口的承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粮食的承载力。
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的、自然条件的优劣以及自然资源的多寡,都直接影响着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分布。
(2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特点:人们的物质生产方式,具体说主要指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及其生产布局特点,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3历史、社会和政治因素:人口的地
域分布是历史的产物。
一方面,它随生产方式的发展和生产布局的变化而处在不间断的演变过程;另一方面,从总的来看,它远不如后者变化得那么活跃,而表现出极大的惰性。
一个地区人口聚居的历史越长,这种惰性往往越大。
而且人口状况不仅仅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布局的变化,它本身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条件对后者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从另一方面来说,人们长期在一个地区居住,会养成对当地环境的一中适应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饮食、服装、语言、建筑、风俗、心理乃至生理机能等等的特点莫不与此相关。
二、世界人口问题的体现及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1、世界人口问题的体现
世界人口问题主要指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不协调发展。
具体分析如下:
(1人口与社会不协调发展
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激增,人口问题引起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高度重视,马克思的人口理论认为除了生产方式决定人口规律以外,最主要的基本点是:人类自身生产必须同物质资料生产互相适应,以及人类应该自觉地调整自身的生产。
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繁衍。
就人类而言,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又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者。
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互相适应的规律对于一切社会都是适用的。
当二者比例协调时,社会就会向前进步;当二者比例失调时,社
会就会向后倒退。
所谓的比例失调就是指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人口压迫生产力,二是生产力压迫人口。
这正是世界人口问题的一个体现。
(2人口与自然资源不协调发展
人口与自然资源的不协调发展表现在人口与土地资源的不协调、人口与水资源的不协调、人口与森林资源的不协调、人口与能源的不协调。
(3人口与生态环境不协调发展
人口与生态环境不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六方面:一是环境污染: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化肥和农药的污染等;二是废料激增:大量有毒有害的化学废料和放射性废物不断增加,其处理的难度很大;三是气候恶化: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致使温室效应日趋明显。
与此相应的是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气象灾害加剧,天气反常;四是土地退化:人类对土地的过度的、不合理的利用,造成普遍的土地退化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等;五是植被减少:受过度采伐放牧的影响,全世界的森林迅速减少。
大部分的天然草地的产量也显著下降,严重的已走向沙漠化。
六是:人类不断扩大活动空间,人口压力日增,使生物物种适宜的生存环境日甚一日的减少。
此外,人为的灭绝行动、食物链的中断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也对若干物种造成威胁。
2、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人口必须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近一二十年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逐步取代片面
追求经济发展的传统发展战略,把人置于发展的中心地位,把经济增长看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求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简言之,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求人口必须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口是一个涉及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多方面内容的丰富的总体,这几个方面相互制约,紧密联系,对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的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现阶段,就人类作为一个总体而言,人口的数量问题,具体说是指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的问题,显然具有头等的重要性。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和终极目标的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适应、协调运行的综合过程。
在人口领域内,涉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等多方面的内容,就现阶段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而言,控制人口数量是头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