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人口分布等基本情况,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节课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巩固和扩展学生的地理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通过观察亚洲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4)科普书籍:推荐一些与亚洲自然环境相关的科普书籍,如《亚洲地理概览》、《亚洲的气候与生态系统》等。
2.拓展建议:
(1)分组研究:让学生分组研究一个亚洲国家的自然环境特点,深入了解该国家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山脉、河流、气候等,并撰写考察报告。
(7)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与环境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志愿者等,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今天讲授《亚洲自然环境》这一课时,我以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和实践活动,力图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亚洲的地形、气候和河流分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理解某些复杂知识点上仍存在困难。
答案:亚洲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沙漠气候等。这些气候类型对亚洲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带季风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口居住。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些地区人口分布较为密集。

6.1亚洲 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6.1亚洲 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
2、亚洲主要位于半球(东西半球)、半球(南北半球)
3、读书P3图6.4,亚洲自北往南、、三条特殊纬线穿过,所以亚洲跨越带、带、带,大部分属于带。
4、亚洲位于大陆的部。
5、亚洲西北连D洲,西南是E洲,东北是F洲,南望G洲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生充分发言,将自己所知道的有关亚洲的事物写在黑板上。
读图6.2和幻灯片图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地位
P3活动3,完成。
P3活动1,完成。
P3活动2,完成。
启发式
直观体验
教学步骤及设计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本溪市第八中学教案
授课题目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
授课时间
2011年3月2日
类别
教读课()自读课()新授课(√)实验实践课()复习课()
任课教师
姚梦月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授课班级
7.17.27.3
课时安排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2、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河流的特点和亚洲的气候特点。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亚洲洲复杂的气候、地形和河流。

难点:1、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2、亚洲复杂气候形成的原因。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设计[教学过程]复习回顾(通过课件内容展示)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了解了亚洲的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亚洲六大分区,我们要记住各个分区的位置以及大概的范围,这节课我们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看一下亚洲的地形区、河流的特点和分布,不同的区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首先来学习地形。

教学引导及点拨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让学生一起回顾地形的类型(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并简单回顾各种地形的特征和海拨)知道这些地形之后,我们来看一下亚洲的地势状况和地形特点。

让学生阅读书本第一段和第二段文字现在同学们根据中部和四周不同的地理方位,根据书本P6第一段罗列的亚洲地形区名称。

课件展示出各个地形区所在的位置。

增强对地形区的分布以及名称的记忆。

通过课件展示,可以很明显看到亚洲的地形类型齐全且复杂多样;而且地势特征主要为中部高、四周低。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人往低处走;那么同学们看到亚洲这样的地势情况,再来想一下,亚洲的河流是怎样流的?阅读书本P6第三段,归纳一下亚洲的河流特点,找出河流的所在位置,展示河流的位置和河流的名称。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亚洲的位置特点;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一、位置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边界:P2二、地形和河流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设计者:广州市第四十中学政史地科组何冬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1.第六章 亚洲 6.2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1.第六章 亚洲 6.2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1.利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特征。

2.观察亚洲地形图、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河流特征。

3.简述亚洲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气候和河流特征
难点: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影响
【教学方法】情景导学、问题导学、独立探究、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图说地形。

候?同位合作尝试。

过渡:解释小雨的困惑,让我们大体了解了亚洲气候,很庞大的气候信息量,下面我们小组内群策群力,对这些气候信息一块再来梳理归类认识。

过渡:解释小雨的困惑,让我们初步了解了亚洲河流,下面我们小组内群策群力,一块再来归类梳理气河流息。

合作探究
河流
五、合作探究-归纳特点
归纳导引1.分析P12表格11条
世界长河有条在亚洲,形成亚洲
河流的一个特点①亚洲是世界上
长河的大洲。

思考特点①与面积、地形的关
系。

:A.11条世界长河7条在亚洲,
亚洲是长河最多的大洲,这记为特
点①。

B.上节课学习了亚洲面积广、地
形复杂多样,特别是雪山融水常形
成大河水源;刚刚了解了气候复杂
五、分组合作-探究归纳
1.再看P12段1分析表格,借助
归纳导引1.归纳探究河流特点①,
及其与面积地形气候的联系。

A.在P12段1上标画特点①
B.理解面积、地形气候对特点①
与的影响。

2.再次阅读P12段2,观察河流
分层
递进
再学
归纳
切块
归纳
化难
为易
案例。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学情分析】经过初一上册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的自然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学生还是初次接触。

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是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3、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气候和水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播放有关亚洲自然环境典型图片的视频,引入亚洲自然环境一词。

然后,告诉学生所有这些图片和歌词展示的是亚洲自然环境的部分,亚洲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需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1、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他们的大致海拔。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读图得到的信息,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活动:阅读“亚洲地理集锦”,将文中所提及的地形单元,逐个在图6.6亚洲地形图中找到,并让学生描述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这些地理事物的。

如:珠穆朗玛峰用一个黑色小三角表示,旁边标注8844.43米、西西伯利亚平原用一大片绿色表示等。

通过这些描述,学生可进一步熟悉并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方法。

【人教版】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

【人教版】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活动一:亚洲之旅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同学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

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

(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洛江区第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1课时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课件 新版新人教

洛江区第一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1课时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课件 新版新人教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范围 邻国
地形 : 北部山地 , 中部平原 , 南部高原
人口
人口数量 : 2011年 , 达到12.1 亿措施 : 控制生育计划
人口众多的优劣势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综上所述归纳北美洲地形特点是 : 地形多样 , 地势东西部高、中部低
讲授新课
以密西西比河为例 , 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対河流流向的影响。
1.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 河及其主要支流 , 并用 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 与地形的关系。
密西西比河干流自 北向南流
因为北美洲东西部为 地势较高的山地高原 , 中部是地势较低的平 原 , 南部地势更低的 平原 , 这使许多河流 发源于东西部向中部 流 , 汇集形成密西西 比河 , 最终向南流入 海洋。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 ——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1课时 地势起伏大 , 长河众多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导入新课
歌词中蕴藏着亚洲 那些重要的地理事 物特征 ?
讲授新课
一 亚洲地形区的分布
1.请仔细读图 , 找出 亚洲主要地形区。
2.说说亚洲有哪些地 形类型 ?
讲授新课
找出亚洲主要地形区及其海拔
2.看看它们的流向有何差别 ? 有向北流、向东流、向南流、向西流
讲授新课
3.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 ?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 系如何 ?
亚洲河流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因为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 使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 山地、高原 , 流向四周较低的平原、丘陵地区。 4.亚洲河流还有哪些特点 ?

第六章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学习目标】1.运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其气候的类型,运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其主要气候的气候特征。

2.利用亚洲的河流分布图以及亚洲大河在世界中地位的表格进行分析亚洲河流的主要特征。

3.通过学习亚洲气候特征、河流的特征,理解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

【教学的重难点】重点:季风气候及其特征、河流的分布特点难点:季风气候的成因【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读图指导、问题引领、重点点拨【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展示三幅平原的景观,分别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恒河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恒河平原强调它们都是平原,景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三者景观有那么大的区别?教师转入新授:对,主要是三地气候有明显差异,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亚洲的气候和河流。

学生讨论,分析,交流。

学生预测性回答:西西伯利亚平原,冰雪分布广,地衣苔藓比较多东北平原,沼泽广布,有肥沃的黑土恒河平原:棕榈树分布较广,降水较多,一派热带风景。

原因是:气候不同;气温不同;降水不同等。

通过同是平原的景观不同,学生很容易得出景观不同的原因不是地形而是气候。

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1.运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其气候的类型,运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其主要气候的气候特征。

2.利用亚洲的河流分布图、亚洲大河在世界中地位的表格进行分析亚洲河流的主要特征。

学生看目标,领会本节课内容。

理解:读什么图查看气候类型?用什么图区分析特征?利用什么图进行分析河流特征?通过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会怎么样分析?更主动地学习。

问题导学【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教师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导学】读图6-2-6中查找主要气候类型1.有哪些气候类型?世界上共有多少种气候类型?亚洲哪两种气候类型没有?2.从颜色上判断,哪种气候类型的面积最大?这种气候类型特点是什么?(提供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候)气候统计图-30-20-101020301357911月份气温100200300400500600(地理位置:60.3 °N, 102.3°E)降水量/mm推测为什么亚洲这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请从亚洲面积规模进行分析)3.分类练习:用笔把温带大陆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圈起来,让学生分类,把其中一个气候类型与其他气候类型分开,并说明分类依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RJ)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自然环境1课时 自然环境1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RJ)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自然环境1课时 自然环境1课时(教案)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归纳总结①地势起伏大,以高原山地为主
②中间高、四周低
③沿北纬30°自西向东,呈现“低—高—低”变化
教师:展示亚洲的河流,让学生一起找出亚洲的河流
活动探究:亚洲的河流发源地和流向有什么特点呢?(指导学生读图进行总结)
归纳总结:河流特征
①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
②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思考:为何亚洲河流会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总结:受亚洲地势影响,中部高,四周低
思考:再接再厉,试着分析地形特点尤其是地势特点对水系特点的影响
学生分析讨论
总结:①河流流向反映地势特点,例如:亚洲河流流向呈放射状,可以反映出亚洲地势特点为中间高,四周低。
② 地势特点影响河流流向,例如:北京地势特点为西北高,东南低,因此河流多为西北向东南流。
练 一 练:
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教师:展示北美洲地形图,带领学生一起找出北美洲的主要地形区
总结归纳:可将北美洲分成东西排列的三大纵列带:
西部高峻的山地、高原,中部宽广的平原,东部低矮的山地、高原。
学生:读图6.12,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教师:展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教师:出示亚洲各种形态地形、河流湖泊图片。
提出问题:为什么亚洲各地自然环境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学生回答预设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点。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地形、河湖泊征风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亚洲自然环境的兴趣。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学生对抽象的自然环境概念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构成要素的理解还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掌握自然环境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2.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案例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自然环境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究的自然环境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展示地球自然环境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环境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如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_2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_2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

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重点难点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与分布;亚洲地势的特点;主要河流名称与分布难点地形与河流的关系3.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查阅有关亚洲的相关资料,讲学生分为两组4.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这一学期老师主要是带大家环游世界,第一站就是从我们所居住的大洲开始,我们亚洲的地形、地貌、河流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走走看看。

接下来我们就搭乘今天的飞机,请大家系好安全带飞机开始起飞了。

大家看你们看到了什么?(打开高空俯瞰青藏高原的视频,让学生看青藏高原的感受)引入亚洲的自然环境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世界最高高原雄踞亚洲的中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山喜马拉雅山的主峰,喜马拉雅山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所以亚洲中间的地势是比较高的。

)亚洲整个的地势怎样?这样高的地势对河流有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讲授】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合作探究〗比一比,赛一赛地形组:读图观察总结亚洲的地形、地势特征河流组:读图观察总结亚洲的河流特征地形组(读图合作讨论小组回答)引导:请同学们在课本P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它圈起来。

1、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类型?说说亚洲都有哪些地形区2、找出主要的地形区:(1)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2)喜马拉雅山、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3)印度河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说说这三组的大致海拔及分布特点。

3、参照图中的高度表,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说说亚洲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趋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初一地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初一地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精心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就是使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于使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认知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就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开朗又疑惑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备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存有了一定的重新认识,但对人口所引起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

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想】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

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价值的地理”理念启程,非政府基本建设教学内容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教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特点;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 活动一(1)(2)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 活动二(1)(2)(展示“亚洲的范围图”)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 精品教案18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 精品教案18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内容: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和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能通过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和水系特点的一般方法。

通过阅读地图,领会归纳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

3、思想目标:通过对亚洲各自然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加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辨证观。

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重点为: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学情制定教学难点为: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因此学起来比较容易。

但记忆地名较为困难。

教学过程:一、学生读(“亚洲地形图”)讨论回答。

引导: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及气候等方面。

首先了解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1、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什么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2、学生查图(图6。

8)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A组:青藏高原、海拔在米,喜玛拉雅山、海拔在米,及主峰、海拔在米。

B组:帕米尔高原海拔在米、蒙古高原海拔是多米。

C组:亚洲最大的是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这些平原海拔在米左右,德干高原、伊朗高原D组:世界上最大半岛是半岛、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很大,高,低。

3、读地形剖面图。

(“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大,高,两侧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高低。

4、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请同学们读(“亚洲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如:黄河、长江流入洋,鄂毕河、叶尼塞河流入洋,湄公河流入洋,恒河、印度河流入洋。

特点: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部,向四周分布的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课时10页)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课时10页)

教学设计艾亭镇中心校李颖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共2课时〕第一课时地势起伏大 ,长河众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 ,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 ,说明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 ,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学习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住的大洲——亚洲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与分布;亚洲地势特点;主要河流名称与分布。

难点: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动手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查阅有关亚洲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亚洲的地形 ,河流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这节课 ,讲授新课:第二节自然环境课件展示:亚洲地形图,这是哪类地师:〔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读图方法〕 ,〔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 ,活泼气氛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喜马拉雅山及其主峰。

B 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 组: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 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朝鲜半岛、日本群岛。

E 组: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日本海、白令海、黑海、红海、地中海。

【抢答】学生查图 ,讨论、抢答出各地地理位置 ,海拔。

【总结】答复较快 ,较好的小组及时表扬。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 ,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 ,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生:小结1、 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 ,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以平原 ,丘陵为主。

2、 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承转】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的反映出一个地方地势的上下起伏 ,下面我们来看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课件展示〕 ,说说亚洲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教案及课后习题-word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教案及课后习题-word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亚洲自然环境-教案及课后习题-word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一、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地势特点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中部以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地势最为高峻,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单元。

二、亚洲的主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等。

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

四、亚洲的河流特征1.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导致许多大河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河流流向特征注入海洋长江自西向东长度、流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太平洋黄河自西向东长度5 500千米,中国第二长河太平洋湄公河自北向南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太平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位于亚洲北部,纬度较高,冬季河流结冰期较长北冰洋恒河自西向东位于亚洲南部,主要流经印度、孟加拉国印度洋印度河自北向南位于亚洲南部,主要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洋3.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①概念:亚洲有众多的内流河,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②举例: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亚洲的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1. 气候类型2. 成因3. 各地气候差异大地区气候类型特点景观北冰洋沿岸寒带气候终年严寒银装素裹、冰封千里东南部的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常年皆夏,森林常绿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沙漠广布西部的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常绿硬叶林中部的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区高原山地气候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山地气候区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1. 分布: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几乎占亚洲的一半。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这是教材安排学生学习的唯一一个具体大洲的地理位置,所以本人在设计时特别注重对大洲地理位置、地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便于今后学生在接触其他地区需要分析其位置、地形时可以通过现在的学习提高自己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设计意图明确,所以课堂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措施,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密切,整体感觉一气呵成,所以学生最终的三维目标实现较好。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思考:从以上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3.在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体会亚洲地势的特点。
4.如果我们沿着30°N纬线把亚洲切开,看到的地形剖面图会是下面的哪一幅呢?
5.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找出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鄂毕河、叶尼塞河,看看它们各流入哪个大洋,并说说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了解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学会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资料归纳一个地区的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难点
1.分析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共享备课
二次备课
第二节自然环境(第1课时)
导入:听歌曲《亚洲雄风》。
【自学指导】读图6.8回答
1.看图例,注意海拔5000米以上,3000-5000米,以及200米以下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然后找出这几种颜色分别在图中的哪些区域。
【合作探究】分小组完成P8活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当堂作业
1、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是()
A.里海B.黑海C.死海D.贝加尔湖
2、亚洲最大的平原是()
A印度洋平原B华北平原C西西伯利亚平原D东北平原
3、世界上最大的湖是( )
A.贝加尔湖B.里海C.苏必利尔湖D.坦噶尼喀
4、下列河流注入北冰洋的是( )
河流: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高原:G________,H________。
平原:①________,②________。
半岛: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四周,发源于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入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唐家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学科下册第六单元第2节第1课时新授教案
主备课人:陈柳授课人:七年级教师
教学课题
第二节自然环境
教学时间
第2周
教学目标
1.了解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学会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资料归纳一个地区的地形和河流特点。
3.学会分析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培养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后反思A.恒河B.湄 Nhomakorabea河C.长江D.叶尼塞河
5、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主要原因是( )
①跨纬度最广②跨经度最广③周围被大面积海洋包围④东西距离最长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读下面的“亚洲地区图”,回答问题:
(1)将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内:
山脉: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