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教案标题:高频电子线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b. 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元件和符号;c. 解释高频电子线路中的频率、波长、相位等概念;d. 讲解高频电子线路中的阻抗匹配和功率传输原理。

2. 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a. 分析高频电子线路的频率响应特性;b. 讲解高频电子线路的传输线模型和参数;c. 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滤波器设计方法;d. 解释高频电子线路的放大器设计原理。

3. 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a. 进行高频电子线路的实验操作,包括测量和分析;b.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c.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图表绘制;d. 提供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a.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b.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交流,培养沟通能力;c.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d. 提供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改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高频电子线路的实际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结合多媒体教具和示意图,讲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高频电子线路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实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

5. 知识拓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问题,拓展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7.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激发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的进一步学习兴趣。

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教案教案标题: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习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3. 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实际应用技巧。

教学内容:1.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高频电子线路的定义和特点b. 高频信号的特性和传输方式c. 高频电子线路中常用的元器件和设备2. 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a. 高频电子线路的建模和参数分析b. 高频电子线路的频率响应和功率传输特性c. 高频电子线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分析3. 高频电子线路的实际应用技巧a. 高频电子线路的布局和布线技巧b. 高频电子线路的射频功率放大和调制技术c. 高频电子线路的滤波和匹配技术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高频电子线路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介绍高频信号的特性和传输方式,让学生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需求和挑战。

3. 介绍高频电子线路中常用的元器件和设备,如电容、电感、晶体管等。

第二课时:1. 讲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建模和参数分析方法,包括S参数、Y参数等。

2. 演示如何使用软件工具进行高频电子线路的仿真和分析。

3. 给学生布置一个设计任务,要求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高频电子线路并进行仿真分析。

第三课时:1. 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在设计任务中遇到的问题。

2. 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频率响应和功率传输特性,如增益、带宽等。

3. 演示如何通过实验测量和分析高频电子线路的频率响应和功率传输特性。

第四课时:1. 讲解高频电子线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分析方法,如极点和零点分析。

2. 演示如何通过实验测量和分析高频电子线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给学生布置一个设计任务,要求他们设计一个高频电子线路并进行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分析。

第五课时:1. 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在设计任务中遇到的问题。

2. 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布局和布线技巧,如地线和射频屏蔽等。

3. 演示如何通过实验优化高频电子线路的布局和布线。

高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教案3 Microsoft Word 文档

高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教案3 Microsoft Word 文档
重点: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分析与计算
难点: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分析与计算
教学内容:
1.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1)晶体管高频微变等效电路2)单调谐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3)多级单调谐放大器4)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实例分析
2.集中选频放大器
1)集中选频放大器的组成框图和原理2)几种集中滤波器
教学过程设计:
1.回顾在低频电路中学过低频放大电路的分析和计算,那么在高频电路中放大电路的计算会有什么区别呢?从而有晶体管的低频微变等效电路过渡到晶体管的高频微变等效电路,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
2.回路部分接入式阻抗变换电路
1)变压器阻抗变换电路
2)电感分压式阻抗变换电路
3)电容分压式阻抗变换电路
教学过程设计:
1.回顾上次所学的信号源和负载对LC并联谐振回路的影响,以及采取什么措施减小信号源及负载对LC并联谐振回路选择性的影响,其中阻抗变换电路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2.通过对电路基础中学过的变压器的作用进行复习,变压器具有变压、变流、变阻抗的作用以及阻抗的等效变换概念进行加深。引入阻抗变换电路的概念。
作业:习题3-9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3-3
课题:第三章高频小信号选频放大器
3.5阻抗变换电路
课时
3
教学目的:熟悉串并联阻抗变换电路
掌握几种部分接入式阻抗变换电路
重点:掌握几种部分接入式阻抗变换电路
难点:阻抗变换电路的推导
教学内容:
1.串并联阻抗变换电路
对LC串联电路和并联联电路进行阻抗变换的推导
2.比较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和低频小信号放大器在性能指标上有什么异同,加深对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选频和放大两个作用的理解。
3.回顾第二章中LC振荡器的学习,了解了LC并联谐振回路具有选聘的作用,熟悉其阻抗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LC并联谐振回路在后面要学的哪些高频电路中还要用到?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1
本讲授课内容
授课内容——课程介绍;第一章绪论
知识点——无线电广播系统组成以及各部分功能
重点——调制的通信系统
难点——调制与解调的概念
本讲所用方法和手段
除了用课件进行教学外,讲课内容中的“无线电广播系统”部分,再采用动画放映。
本讲师生互动设计
本讲是第一次课,师生间先相互认识。教师作自我介绍,了解教师的教学要求,以便相互配合。学生的介绍可先采取点名的方式进行,以后再增强了解。
作业——2.10,2.14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3-1
本讲授课内容及其知识点、重点、难点
授课内容——1、概述,背景知识;2、调谐功放的工作原理
知识点——1、非线性放大的特点;
2、基本原理电路;
3、折现化分析法的工程应用;
4、导通的特点,导通角的定义;
5、集电极脉冲电流的分析;
6、槽路电压的分析;
重点——1、谐振功放基本工作原理;
通过课件动画演示,深入了解非线性放大的本质与特性,以及电路的具体工作原理;
本讲师生互动设计
提问:功率放大电路工作于什么状态?(与线性放大的区别),为什么,和下一次课的放大效率联系起来;
提问:为什么集电极输出的周期性余弦脉冲信号最后能得到单频正弦信号?
本讲布置的作业、思考题等内容
思考题: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两个本质特点是什么?
板书、课件与动画放映结合,尤其是重要公式要板式。
本讲师生互动设计
提问:上网用的调制解调器可否用A/D(或D/A)代替?
提问:如何分析串联谐振回路的选频性能?
本讲布置的作业、思考题等
思考题:高Q的LC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作用如何?
思考题:LC回路的部分接入的含义、功能如何?

高频电子线路 电子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 电子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教案教案标题: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以及相关的电子器件。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理和实施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1. 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理和实施方法;3. 学会使用相关的电子器件进行高频电子线路的搭建和调试;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高频电子线路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理和实施方法;3. 相关电子器件的使用和调试。

教学难点:1. 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理和实施方法;2. 相关电子器件的使用和调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子教案、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教学实例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相关教材、实验报告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与高频电子线路相关的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二、理论讲解(25分钟)1.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高频电子线路在通信、雷达、无线电等领域的应用,并解释高频信号的特点和传输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2. 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理和实施方法: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流程、常用的设计方法和工具,如S参数、功率放大器设计、滤波器设计等。

三、实践操作(6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指导书和实验器材,学生分组进行高频电子线路的搭建和调试实验。

2. 教师辅导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进度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四、实验总结与讨论(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总结和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并与其他小组分享实验心得和经验。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醒学生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3.熟悉高频电子线路的常见应用。

4.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高频电子线路的概述1.1高频电子线路的定义和基本特点1.2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的区别1.3高频电子线路的主要应用领域2.高频放大电路设计2.1高频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2.2高频放大电路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2.3高频放大电路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3.高频滤波电路设计3.1高频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3.2高频滤波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3.3高频滤波电路的常见应用场景4.高频混频电路设计4.1高频混频电路的基本原理4.2高频混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4.3高频混频电路的实际应用案例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2.实验法: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搭建高频电子线路并进行测试和仿真。

3.讨论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实践中交流和分享设计经验。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其在通信、雷达、无线电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2.理论讲解(30分钟)讲解高频放大电路、高频滤波电路和高频混频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

3.设计实践(6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一个高频电子线路,并在实验室中搭建并测试该电路。

4.讨论交流(2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并对其他小组的设计进行评价和讨论。

5.展示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和收获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学生设计的高频电子线路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搭建和测试。

2.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能够深入思考和交流设计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学生在实践中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表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理论讲解、设计实践和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教学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教学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理和相关技术,包括传输线理论、微波谐振器、滤波器、放大器等内容,为学生今后从事电子工程相关行业提供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二、教学大纲
章节内容
第一章高频电子线路设计基础
第二章传输线理论
第三章微波谐振器
第四章滤波器设计
第五章放大器设计
注:以上为教学大纲,具体细节还待确定。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 -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用投影仪和幻灯片展示理论知识; - 教
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举手提问并主动参与讨论。

2.实验操作 - 学生需要完成教师指定的实验任务; - 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实验
现象,总结实验规律,并在实验报告中撰写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

3.课程设计实践 - 学生将实践操作与课堂知识相结合,完成由教师安排的课
程设计项目; - 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和使用高频电子线路设计软件,并将实验结果
应用于课程设计项目中。

四、教学评价
采用多维度教学成果评估,主要包括: - 课堂表现(包括提问和讨论的积极
程度等); - 实验操作完成情况及实验报告; - 课程设计项目完成情况; - 期
末考试成绩。

五、参考资料
•大学物理(微波与量子物理卷)(第三版)马振国,陈鹏,王斐著;
•高频电子管子电路设计江旭武著;
•微波工程学高翔主编。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完整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完整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掌握高频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3. 学习常用的高频元件及其性能、应用和测量方法。

4. 学会高频电子线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5. 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高频电子线路的定义高频电子线路的频率范围高频电子线路的特点2. 高频信号的产生与传输高频信号的产生原理及装置高频信号的传输介质高频信号的调制与解调3. 高频电子线路的接收与处理高频接收电路的组成与原理调谐器、放大器、滤波器的作用与设计高频信号的处理方法4. 高频元件及其应用电阻、电容、电感在高频电路中的应用晶体管、集成电路在高频电路中的应用天线、馈线、变压器等高频元件的应用5. 高频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高频电子线路的分析和设计流程高频电子线路的仿真与实验高频电子线路的优化与调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电路图等形式,直观地展示高频电子线路的相关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设计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高频电子线路教材。

2. 实验设备:高频信号产生器、调制器、解调器、放大器、滤波器、天线等。

3. 软件工具:Multisim、Cadence等电路仿真软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

2. 实验报告: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课程论文: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某一专题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对学生全面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知识的评估。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堂讲解和16次实验操作。

2. 课时的分配:课堂讲解:每次2课时,共计16课时。

实验操作:每次2课时,共计16课时。

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介绍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高频电子线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则和常见设计方法。

3. 学会使用高频电子线路的仿真工具进行线路设计和性能优化。

二、教学内容1. 高频电子线路的概述a. 高频电子线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b. 高频信号的特点和信号传输原理2. 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则a.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匹配b. 引脚布局和电路分区的优化c. 降低线路损耗和噪声干扰的方法3. 高频电子线路的常见设计方法a. 放大器设计:射频放大器和中频放大器的设计要点b. 混频器设计:频率变换和频率合成的原理与方法c. 滤波器设计: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的设计方法d. 频率合成器设计:锁相环和频率倍频器的设计原理4. 高频电子线路的仿真与优化a. 仿真工具介绍:ADS、CST等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工具的使用方法b. 线路性能优化:利用仿真工具进行线路参数优化,提高线路性能三、教学过程1. 理论讲解a. 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讲解b. 高频电子线路的设计原则和常见设计方法的讲解c. 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工具的介绍和使用方法的讲解2. 实例分析a. 相关高频电子线路设计的实例分析和讨论b. 学生参与实验室实践,掌握高频电子线路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 教师辅助指导a. 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答疑b.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评价:通过实验室实践和课堂互动,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 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设计的掌握程度。

3. 课堂测验评价:通过课堂测验测试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1. 相关教材:《高频电子线路设计》、《射频电子线路设计》等。

2. 仿真工具:ADS、CST等高频电子线路仿真工具。

3. 相关论文和研究报告: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等。

高频电子线路高频教案4 Microsoft Word 文档

高频电子线路高频教案4 Microsoft Word 文档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4-1
课题:第四章高频功率放大器
4.1概述4.2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课时
3
教学目的: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特点
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和参数分析
重点: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以及的集电极和基极调制特性
难点:丙类功率放大器特性分析
教学内容:
1.概述
高频功率放大器在通信系统中作用,比较低频功率放大器和高频功率放大器
5.本次课程小结
相关习题评讲
6.本章小结。
本讲的思考题、作业等
思考题: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中的失真是怎么解决的问题?
作业:
2.丁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丁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总结上次的教学内容,接着来学习丙类功率放大器的组成和输出匹配网络的相关知识。
2.了更进一步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引入丁类功率放大器的学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样的高频功率放大器?
3.采用ppt多媒体工具。
4.比较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集电极调幅特性和基极调幅特性,在后面的调幅电路的学习中会用到。
6.本次课程小结
本讲的思考题、作业等
思考题: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个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中的LC并联谐振回路各起到什么作用?
作业:习题4-2、4-3、4-6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4-2
课题:第四章高频功率放大器
4.2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4.3丁类功率放大器
课时
2
教学目的:了解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组成和输出匹配网络
了解丁类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
重点:
难点: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匹配网络
教学内容: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设计前言电子线路设计是现代电子工程师的核心技能之一。

在高频电子线路设计方面,更是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度。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的学习和应用,本文提供了一种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目标1.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知识2.理解常用的高频电子线路的组成部分和原理3.学习高频电子线路中使用的符号和标准4.能够独立设计和优化高频电子线路二、教学步骤1. 理论知识讲解首先,教师应该在课程开始阶段,给学生讲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知识。

教师可以讲解以下内容:1.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2.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3.天线的基本原理4.高频电子器件的选择和设计2. 实验设计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实验。

实验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学生需要自己设计高频电子器件的电路图和PCB图2.在实验室中,学生需要使用测试设备进行电路测试和数据收集3.学生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提交实验报告,包括电路图、PCB图、测试数据和分析结果。

3. 项目实践在理论知识和实验设计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项目实践,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项目实践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项目主题,如天线设计、无线通信模块设计等2.学生需要通过对项目主题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分析,最终完成项目设计,包括电路图、PCB图、测试数据和分析结果。

3.教师评估学生的项目设计,并对学生在所选项目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

4. 总结与评估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

学生需要总结以下内容:1.所学内容和所得收获2.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3.对课程设计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自我评估,学生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和表现,并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启示。

三、课程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2.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和项目设计成果3.学生的总结和自我评估4.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反馈和建议以上四点将对学生的课程评估产生影响。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doc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doc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doc高频电子线路是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有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高频电子线路的研究对象:研究无线电通讯中关于信号的产生、发射、传输与接收的一门科学,即研究信号传输与处理的一门科学。

更具体地说是研究模拟无限通讯系统中的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重点是研究它们的构成原理、基本电路与分析方法。

电子线路的分类:低频电子线路f<300k按工作频率分高频电子线路300k<f<300mhz微波电子线路f>300mhz模拟电子线路传输、交换模拟信号按信号的流通形式分数字电子线路传输、交换数字信号集成电路线性电子线路按集成度分按元件工作特性分非线性电子线路分立元件电路时变电子线路一、无线电进展简史从无线到有线:麦克斯韦方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赫兹证明了迈克斯韦的理论)。

1895年,意大利的马克尼首次用电磁波通信获得成功;1901年,又完成了横渡大西洋两岸的通信;这意味着无线电通信进入有用化的阶段。

1904年,电子二极管被发明,进入无线电电子学时代;1907年,电子三极管诞生,是电子技术进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1948年,晶体三极管发明,电子技术进展史上第二里程碑;上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诞生是电子技术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无线电技术的核心任务是传输信息,高频电路所涉及到的单元电路都是以传输信息、处理信息为核心。

二、无线电信号传输原理1. 传输信号的基本方法假如导体内有高频电流通过(变化的电场),则有电磁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辐射。

高频电流为载波电流或者载波,这种频率称之载波频率或者射频(射频电子)。

载有载波电流使电磁能以电磁波形式向空间辐射的导体称之发射天线。

我们设法操纵载波电流,使其含有基带信号的信息,即为无线电信号的发送过程。

无线电信号的接收:接收天线把接收到的电磁波还原为与发送端相似的高频电流,然后办法取出原先信号。

因此完整的通信系统由发送设备、传输媒质、接收设备构成。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说明:1. 教学要求按重要性分为3个层次,分别以“掌握★、熟悉◆、了解▲”表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其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目标。

2. 作业习题选自教材: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第五版。

3. 以图表方式突出授课思路,串接各章节知识点,便于理解和记忆。

1.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第二节无线电信号传输原理第三节通信的传输媒质目的要求1. 了解无线电通信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标志2. 了解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3.熟悉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方框图和组成部分4. 了解直接放大式和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区别和优缺点5. 了解常用传输媒质的种类和特性讲授思路1. 课程简介:高频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的特点详述学习方法与前导课程(电路分析和模拟电路)的关系课程各章节间联系和教学安排参考书和仿真软件2. 简述无线电通信发展历史3. 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图解信号传输流程哪些环节涉及课程内容两种信号传输方式:基带传输和调制传输▲三要素:载波、调制信号、调制方法各种数字调制和模拟调制方法▲详述AM、FM、PM(波形)4. 详述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图解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各单元电路与课程各章对应关系)超外差式和直接放大式比较5. 简述常用传输媒质:常用传输媒质特点及应用有线、无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天波、地波各自适用的无线电波段(无线电波段划分表)作业布置思考题:1、画出超外差式接收机电路框图。

2、说明超外差式接收机各级的输出波形。

1. 第二章选频网络第一节串联谐振回路第二节并联谐振回路第三节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与回路抽头时的阻抗变换目的要求1. 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通频带的计算2. 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特性和谐振时电流电压的计算3.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曲线方程4.了解串联谐振回路的相位特性曲线5.了解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串联谐振回路的影响6.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通频带的计算7.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特性和谐振时电流电压的计算8.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曲线方程9.了解并联谐振回路的相位特性曲线10.了解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并联谐振回路的影响11.了解低Q值并联谐振回路的特点12.熟悉串并联电路的等效互换计算13.了解并联电路的一般形式14.熟悉抽头电路的阻抗变换计算讲授思路★◆▲1. 选频网络概述:选频网络(后续章节的基础)谐振回路(电路分析课程已讲述)滤波器单振荡回路耦合振荡回路(耦合回路+多个单振荡回路)串联谐振回路并联谐振回路2. 详述串联谐振回路:串联谐振回路电路图详述回路电流方程的推导(运用电路分析理论)谐振状态特性非谐振状态特性★计算谐振频率、特性阻抗、能量关系、★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阻抗特性、电压特性、空载品质因数▲计算有载品质因数★计算通频带(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品质因数的影响)串联谐振回路适用场合3. 简述并联谐振回路:参照串联谐振回路的讲述过程运用串联、并联电路的对偶性4. 详述串并联电路的等效互换和抽头电路的阻抗变换:运用上述标准串联或并联谐振回路的已知结论,分析复杂谐振回路混联电路到串联或并联电路推导抽头电路到无抽头电路的等效互换◆推导串并联电路的等效互换电感抽头电容抽头(依据等效前后阻抗虚实部恒等)谐振回路的应用电路只需推导串联或并联电路形式之一不考虑互感、谐振条件下推导◆推广到一般情况(非谐振、有互感)抽头电路等效互换举例1. 第二章选频网络第五节耦合回路第六节滤波器的其他形式目的要求1. 了解耦合回路的一般性质2.掌握耦合回路频率特性曲线及方程3.掌握耦合因数η不同时曲线形状的变化及特点4. 了解LC集中选择性、石英晶体、陶瓷和表面声波滤波器特性和应用讲授思路1. 详述耦合回路:单振荡回路缺点(阻抗变换不灵活 + 选频特性不理想)耦合回路+多个单振荡回路互感耦合串联型(串并联电路可等效互换)电容耦合并联型推导耦合回路反射阻抗(电路分析课程已讲述)★推导耦合回路频率特性方程(节点电压法或KCL)▲反射阻抗性质★频率响应曲线克服单振荡回路缺点:阻抗变换不灵活临界耦合、过耦合、欠耦合★推导通频带克服单振荡回路缺点:选频特性不理想2. 简述各种滤波器特点及应用:LC选频网络缺点(选频特性不理想+体积大)LC集中选择性(选频特性好)石英晶体、陶瓷和表面声波滤波器(选频特性好+体积小)▲根据Q值、通频带、插入损耗比较各种滤波器优缺点作业布置思考题:1、在调谐放大器的回路两端并联一个电阻,放大器的通频带将如何变化?2、串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电容两端的电压大小与输入电压有什么关系?3、若已知并联谐振回路的R、L、C,则并联谐振频率为多少?4、耦合回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当η<1和η>1时,曲线的形状有什么不同?5、并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流过电感的电流大小与输入电流有什么关系?6、若已知串联谐振回路的R、L、C,则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为多少?7、选频网络分为两大类。

高频电子线路绪论电子教案1 Microsoft Word 文档

高频电子线路绪论电子教案1 Microsoft Word 文档
3.从学生了解的通信相关概念出发,首先提出问题,如什么是高频?什么是视频、什么是音频?为什么在通信中要引入调制技术?通过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学生熟悉的手机通信为例引入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着重强调无线电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以无线电广播为例介绍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基本原理即涉及的相关电路并与后续章节的内容简述通信系统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所涉及的基本电路
4.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比较几种常见的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及其各自的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1.本讲是第一次课,通过自我介绍和点名的方式进行师生间的先相互认识;了解本课程的教学要求,以便相互配合。
2.通信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上进行课程介绍,旨在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提高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使同学们非常有必要掌握好这门课。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1
课题:第一章绪论
课时
2
教学目的: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无线电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组成及原理
重点: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原理
难点:调制的概念及原理
教学内容:
1.高频电路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课程性质、课程特点、学习方法、课程要求及考核方式等
2.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研究对象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研究对象以及为什么在高频电路中要采用调制技术
5.采用ppt多媒体工具。
6.本次课程小结
本讲的思考题、作业等
思考题:在通信系统中为什么要采用调制作业:习题1-2、1-4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案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案

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案教师姓名:王桂海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授课学时: 72学时附件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案专用纸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时间: 5 小结:1、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2、信号的时域、频域特性。

3、无线电波传输特点。

思考题与习题:1. 画出无线通信收发信机的原理框图, 并说出各部分的功用。

2 无线通信为什么要用高频信号?“高频”34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案专用纸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案专用纸电容:由介质隔开的两导体即构成电容。

高频电感器:也具有自身谐振频率高频电路中的有源器件:用于低频或其它电子线路的器件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1) 二极管 半导体二极管在高频中主要用于检波、 调制、 解调及混频等非线性变换电路中, 工作在低电平。

2) 晶体管与场效应管(FET ) 在高频中应用的晶体管仍然是双极晶体管和各种场效应管,这些管子比用于低频的管子性能更好, 在外形结构方面也有所不同。

高频晶体管有两大类型: 一类是作小信号放大的高频小功率管, 对它们的主要要求是高增益。

和低噪声; 另一类为高频功率放大管, 除了增益外, 要求其在高频有较大的输出功率。

3) 集成电路 用于高频的集成电路的类型和品种要比用于低频的集成电路少得多, 主要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种。

2、高频电路中的组件 共 115分钟高频电路中的无源组件或无源网络主要有高频振荡(谐振)回路、 高频变压器、 谐振器与滤波器等, 它们完成信号的传输、 频率选择及阻抗变换等功能。

1、振荡回路 40 1) 简单振荡回路振荡回路就是由电感和电容串联或并联形成的回路。

只有一个回路的振荡电路称为简单振荡回路或单振荡回路。

串联振荡回路:L CR CC(a)阻抗频率 f (b)阻抗与相角阻抗相角频率 fSRF11()S Z r j L r j L j C C ωωωω=++=+-并联谐振回路。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教案

第1章绪论1.1 教学基本要求一、了解“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掌握无线电发送设备、接收设备的基本组成、简单工作原理。

三、建立无线电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的初步概念。

四、了解通信的传输媒质,无线电信号的传播方式。

1.2 重点、难点接收设备、发送设备的组成框图及其简单的工作原理、工作波形、各部分的作用。

1.3 教学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剖析一、主要教学内容“高频电子线路”讨论的主要内容通信系统组成,通信系统根据信道分类无线通信系统发送设备的主城框图及简单工作原理接收设备的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无线电信号的划分及传播方式。

二、重点、难点剖析“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通信等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通信系统为主要对象,研究构成发送设备、接收设备的各单元电路,典型线路的工作原理。

本课程讨论的功能电路的工作频率范围在几百千赫至几百兆赫的高频频段,主要特点是电路负载不再是纯电阻,而是以RLC谐振回路作负载,利用有源器件(晶体管、场效应管或集成电路)的非线性特性实现电路的各种功能,由于电路工作在高频频段,所以有源器件的极间电容不能忽略,研制电路时必须考虑分布电容对电路的影响。

分析电路的"功能",通常是利用电路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数学表示式、波形和频谱来实现,所谓电路的"功能"。

是指基本电路能够完成的信号传输和信号变换处理的具体工作任务。

当然,对于同一功能电路,可以用不同的器件和不同的电路形式构成,但功能电路的功能和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的频谱关系是不会变的。

1、无线通信系统(1)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2)声音是如何通过自由空间传到远方的?(3)无线电发送设备组成框图交变的电振荡可以利用天线向空中辐射出去,为何不能将交变的音频信号通过天线直接向空中辐射?(A)高频部分的作用(B)调制的概念(4)无线电接收设备组成框图最简单的接收机方框图及工作原理。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教案(完整)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教案(完整)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一、讲授题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方法及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接收设备的组成及原理教学难点:接收设备的组成及原理四、教学过程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通信等电子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的研究对象是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各种高频功能电路的功能、原理和基本组成。

*消息(NEWS,MESSAGE):-- 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

-- 通信过程中传输的具体对象:文字,语音,图象,数据等。

*信息(INFORMATION):-- 有用的消息*信号(SIGNAL):-- 信息的具体存载体。

*输入变换器-- 将输入信息变换为电信号。

*发送设备-- 将输入电信号变换为适合于传输的电信号。

*传输信道-- 信号传输的通道。

-- 有线信道:平行线、同轴电缆或光缆,也可以是传输无线电波。

-- 无线信道:自由空间或某种介质。

*接收设备-- 将输入电信号变换为适合于变换的电信号。

*输出变换器-- 将接收设备输出的电信号变换成原来的信息,如声音、文字、图像等。

通信系统方框图通信系统分类:1)按通信业务分类*单媒体通信系统:如电话,传真等*多媒体通信系统:如电视,可视电话,会议电话等*实时通信系统:如电话,电视等*非实时通信系统:如电报,传真,数据通信等*单向传输系统:如广播,电视等*交互传输系统:如电话,点播电视等*窄带通信系统:如电话,电报,低速数据等*宽带通信系统:如点播电视,会议电视,高速数据等2)按传输媒体分类a)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损耗大,几千比特/秒 ~ 几百兆比特/秒*同轴电缆损耗小,价高,抗干扰能力强,几百兆比特/秒*光纤损耗小,价高,抗干扰能力强,带宽大,体积小,重量轻,几千兆比特/秒。

实例:光纤在几千米距离内,数据率 = 2 GHZ / S同轴电缆在1千米距离内,数据率 = 几百MHZ / S双绞线在1千米距离内,数据率 = 几MHZ / Sb)无线传输信道:自由空间或某种介质。

高频电子线路原理第三版教学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原理第三版教学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原理第三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高频电子线路原理》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重点介绍高频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涉及到宽带电路、数字电路、射频电路等多个方面。

目前的第三版教材在内容上已经做了大幅优化与更新,使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高频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1.掌握高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掌握高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3.能够设计和实现宽带、数字、射频等各种高频电路。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高频电路的基本原理与特性;2.传输线路及其参数;3.滤波器、放大器等模块电路的分析与设计;4.射频电路的设计与应用;5.数字电路在高频电路中的应用。

2.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联系起来,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在理论教学方面,采用面授、讲解、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讲解,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在实验教学方面,提供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高频电路的实验技能。

在设计教学方面,将高频电路设计作为重点,分为单独设计、团队设计等多种模式进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高频电路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与反馈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知识掌握程度评价:采用小测试、大作业、期末考试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高频电路原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相应的评价与反馈。

2.实验环节表现:采用实验报告、实验成绩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

3.设计能力评价:采用作品展示、设计报告等方式来对学生的设计能力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高频电路知识。

五、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本课程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资源。

1.课件资料:采用PPT、PDF等方式制作本课程课件资料,以方便学生掌握课程知识。

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教案

传输媒质
接收设备
图 1.2.3 通信系统框图
根据传输媒质的不同,分为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
计算机1 广播网 电视机 收音机 有线 电视网 计算机2 局域网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发送设备
传输媒质
接收设备
图 1.2.3 通信系统框图
有线通信传输媒质有: 双线对电缆 同轴电缆 光纤(光缆)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学习目的
了解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 建立无线电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的初步概念 一般了解通信的传输媒质
重点
牢固记忆调幅发射机方框图和超外差式接 收机方框图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1.1 1.2
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 无线电信号传输原理
1.2.1 传输信号的基本方法 1.2.2 无线电信号的产生与发射 1.2.3 无线电信号的接收
无线通信的传输媒质是自由空间。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图 1.3.1 电磁波传播的几种方式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高频电子线路的工作频段
音 频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转接交换设备
要在多个用户之间进行通信,就需要在用户之 间设置转接交换设备。所有用户的终端设备都接到 这个转接交换设备上去,由它来按照用户的要求完 成通信的接续工作,是电信网的核心。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电信线路设备
发送终端的光电信号要通过电信传输线路用某 种或某几种媒体传送的目的地。 1、有线传输设备:普通导线、光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1.1 教学基本要求一、了解“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掌握无线电发送设备、接收设备的基本组成、简单工作原理。

三、建立无线电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的初步概念。

四、了解通信的传输媒质,无线电信号的传播方式。

1.2 重点、难点接收设备、发送设备的组成框图及其简单的工作原理、工作波形、各部分的作用。

1.3 教学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剖析一、主要教学内容“高频电子线路”讨论的主要内容通信系统组成,通信系统根据信道分类无线通信系统发送设备的主城框图及简单工作原理接收设备的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无线电信号的划分及传播方式。

二、重点、难点剖析“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通信等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通信系统为主要对象,研究构成发送设备、接收设备的各单元电路,典型线路的工作原理。

本课程讨论的功能电路的工作频率范围在几百千赫至几百兆赫的高频频段,主要特点是电路负载不再是纯电阻,而是以RLC谐振回路作负载,利用有源器件(晶体管、场效应管或集成电路)的非线性特性实现电路的各种功能,由于电路工作在高频频段,所以有源器件的极间电容不能忽略,研制电路时必须考虑分布电容对电路的影响。

分析电路的"功能",通常是利用电路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数学表示式、波形和频谱来实现,所谓电路的"功能"。

是指基本电路能够完成的信号传输和信号变换处理的具体工作任务。

当然,对于同一功能电路,可以用不同的器件和不同的电路形式构成,但功能电路的功能和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的频谱关系是不会变的。

1、无线通信系统(1)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2)声音是如何通过自由空间传到远方的?(3)无线电发送设备组成框图交变的电振荡可以利用天线向空中辐射出去,为何不能将交变的音频信号通过天线直接向空中辐射?(A)高频部分的作用(B)调制的概念(4)无线电接收设备组成框图最简单的接收机方框图及工作原理。

实际接收机比较复杂的原因,实际接收机中为何需要加高频放大器、混频器和中频放大器?2、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划分,有几种传播方式,各自有啥特点,适合哪个波段?第2章选频网络与阻抗变换网络2.1 教学基本要求一、掌握串联与并联谐振回路的主要性能回路谐振的条件与谐振曲线,通频带,品质因数Q值的意义;信号源内阻与负载阻抗对谐振回路的影响。

二、掌握几种常用的无源阻抗变化电路的结构、阻抗变换原理;三、熟悉互感耦合回路的主要性能:反射阻抗的物理意义,弱藕合、强耦合与临界耦合的定义与特征,互感耦合回路的谐振曲线。

四、了解其他形式的滤波器,主要是石英晶体滤波器的特性。

2.2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内容是串、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条件,选频特性;LC 分压式阻抗变换电路; 难点是耦合回路的阻抗特性及频率特性的分析。

本章特别要强调串、并联谐振回路阻抗特性的不同,两种电路的谐振电阻,e 0R 与r 的不同之处。

强调串、并联谐振回路相频特性的不同之处。

2.3 教学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剖析2.3.1 主要教学内容LC 谐振回路有串联回路和并联回路,是无源带通滤波网络。

在“高频电子线路”中的作用有三:(1)选频滤波:从输入信号中选出有用频率分量,抑制无用频率分量或噪声。

(2)阻抗变换电路及匹配电路;(3)频→幅变换和频→相变换:将频率的变化转换为振幅或相位的变化。

LC 串联回路和并联回路的阻抗特性,谐振的概念,品质因数的定义,理想的LC 谐振回路和实际的LC 谐振回路如何用品质因数界定?何为谐振电阻(阻抗)?LC 串联回路和并联回路的选频特性曲线,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的线性范围及其应用。

负载和信号源内阻对LC 回路的影响,解决的措施。

阻抗变换的主要目的和实现方法。

其它形式的选频滤波网络。

2.3.2 重点、难点剖析一、LC 谐振回路1、LC 并联回路(1)阻抗及其特性:根据回路两端的等效阻抗(导纳)的表达式,将实际的LC 并联回路等效为谐振导纳与理想LC 回路的并联形式,以此得到:回路并联谐振的条件;回路的谐振角频率(频率);回路谐振时,回路A 、B 两端的阻抗(回路的谐振电阻)eo R 或谐振电导0e g 。

回路的空载品质因数的定义。

结论:并联回路谐振谐振时阻抗最大,且为纯阻,该谐振电阻是回路容抗或感抗的Q倍。

回路特性阻抗 的定义与表达式。

由前面分析得到: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回路两端的阻抗最大,而在偏离谐振点时,阻抗下降。

当工作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阻抗呈感性,高于谐振频率时,阻抗呈容性。

(2)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输出电压随输入信号频率而变化的特性称为回路的选频特性。

分析选频特性,也就是分析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通过回路的能力。

从归一化选频特性表达式得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根据定义求出1)通频带通频带表达式说明回路的0Q 值越小,通频带越宽。

或相对带宽0.70BW f 与品质因数0Q 成反比,相对带宽越小,要求回路的0Q 值越高,故在中心频率很高时,窄带选频回路要求极高的0Q 值。

2)选择性(矩形系数)矩形系数1.0K 的大小反映了选择性的好坏,理想情况下0.11K =。

(3)小结(1)并联谐振回路的选频滤波特性与回路的品质因数Q 值有关,回路的Q 值越大(回路损耗越小),通频带越窄,选择性越好。

(2)并联谐振回路的相频特性具有负斜率变化的规律,且Q 值越大,斜率越大,曲线越陡。

(3)回路谐振时,回路阻抗为纯阻且最大,所以回路两端得到的输出电压最大,并且输出电压o V 与激励电流s I 同频率同相位。

(4)相频特性的线性范围在()6πϕω≤时,000000022arctan()2Q Q Q ωωωωϕωωωω-∆∆=-≈-=-∝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将频率的变化转换为相位的变换,实现频--相转换。

2、串联谐振回路分析串联谐振回路时,应该注意对应并联回路的特性分析,并进行串、并联回路的比较,这样便于学生理解。

3、负载和信号源内阻对并联谐振回路的影响当一个具有品质因数为0Q (称为空载品质因数)的并联谐振回路接有负载电阻L R 和内阻为S R 的信号源时,回路的特性将如何变化呢?从分析中得到结论:由于负载电阻和信号源内阻的影响,回路的品质因数下降,通频带展宽,选择性变差。

L R 和S R 越小,e Q 下降越多,影响也就越严重。

为了获得优良的选择性,信号源内阻低时,应采用串联振荡回路,而信号源内阻高时,应采用并联振荡回路。

改善的措施是:减小信号源的内阻及负载电阻的影响,为此可采用下节讨论的阻抗变换网络。

串、并联谐振回路的应用串联回路适合于信号源和负载串接,从而使信号电流有效的送给负载。

并联回路适合于信号源和负载并接,使信号在负载上得到的电压振幅最大。

二、窄带无源阻抗变换网络阻抗匹配的概念,获得最大输出功率的条件。

其目的是将实际负载阻抗变换为前级网络所要求的最佳负载值,即获得最大功率。

1、接入系数与阻抗变换关系接入系数n 定义为n =转换前的圈数(或容抗、电抗)转换后的圈数(或容抗、电抗)阻抗变换关系21LL R R n '= 2L L g n g '= 21L L X X n'= 2L L C n C '= S S I nI '= 1s s V V n '= 2、典型的阻抗变换电路三种典型的阻抗变换网络(变压器耦合阻抗变换电路 、自耦变压器阻抗变换、电容分压阻抗变换)的阻抗变换特性及接入系数。

结论:采用部分接入方式时,阻抗从低抽头(部分)向高抽头(整体)转换时,等效阻抗将增加(L R ',L Z '),增加的倍数是21n。

此时,只要合理的选择抽头位置,就可以达到阻抗匹配的目的。

3、耦合回路单调谐回路通频带窄,选择性差,为此可采用的耦合回路。

(1)耦合回路的阻抗特性反射阻抗与反射电路,定义、特点、作用;(2)耦合回路的频率特性耦合因数、耦合因数的定义与计算;弱耦合、临界耦合、强耦合的定义,各自的特点。

临界耦合情况下的通频带、选择性?4、其他形式的滤波器,特别是石英晶体滤波器的滤波特性。

第3章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3.1 教学基本要求1、重点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工作原理、分析方法;2、了解多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与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特点3、了解放大器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引起放大器不稳定的原因、保证放大器稳定工作的方法;4、了解集成宽频带放大器的内部结构及组成;3.2 重点、难点重点:1、晶体管的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形式等特效电路与混合π等效电路。

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质量指标(电压增益、功率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分析计算。

难点:1、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性能指标的分析与计算。

2、谐振放大器工作不稳定的原因与稳定措施。

3.3 教学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剖析2.3.1 主要教学内容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质量指标有哪些?小信号放大器的分析方法、Y 参数等效电路;单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等效电路的简化过程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分析;多级级联的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性能指标的分析;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电路组成及其特点,性能指标分析;参差调谐放大器的电路组成、特点;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分析,电路不稳定的原因和稳定措施;集成宽频带放大器。

2.3.2 重点、难点剖析根据提出的质量指标得到对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要求是:电压增益足够高和通频带足够宽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电路应该能够稳定工作和教小的噪声系数。

增益:重点强调放大器在中心频率o f 处及带宽内的谐振定义增益A υ足够大。

通频带 0.7BW :强调3分贝带宽决定于负载回路的Q 值及电路形式;多级级联的情况下,0.7()BW ∑随着级数的增加而下降;且用途不同,要求的0.7BW 也各不相同。

噪声系数F N :要说明产生噪声的原因,多级级联放大器:前一、二级对整机的噪声起决定作用。

所以接收机前级电路应采用低噪声电路。

一、 晶体管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小信号放大器采用的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的两种形式,等效电路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求解方法;二、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1、单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及交流等效电路(强调画交流等效电路的方法),小信号等效电路及其简化过程。

将小信号放大器的等效电路简化到并联谐振回路的形式(要注意简化过程中各参数的等效表达式),再根据定义对放大器的性能进行分析,得到:1) 电压增益这里需要分析谐振电压增益与哪些因素有关,混的高增益与反相放大器的条件,若LC 回路两端并接电阻(阻尼电阻)对电路性能指标产生何种影响?2)通频带放大器的通频带与哪些因素有关,增益带宽积?展宽通频带的方法3) 选择性其矩形系数的值远大于1,谐振曲线和矩形相差较远,频率选择性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