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教发展情况
唐代的宗教文化
唐代的宗教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令人艳羡的时代,特别是在宗教文化领域。
在唐朝时期,众多的宗教运动在中国大地上盛行。
这其中,佛教、道教、儒教成为了主要的宗教力量,而且它们之间互相融合,相互影响。
一、佛教在唐代的发展佛教在唐代前期发展十分迅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寺庙建筑风格。
唐太宗在位期间,曾派遣法僧玄奘到印度取经,他带回来了大量佛经及文物,推动了佛教文化的繁荣。
随着佛教的不断流行,寺庙与僧团数量不断增加,唐朝更是在盛唐五代时期,出现了达到万寺之多的盛况。
佛教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突飞猛进,更在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为唐朝的文化和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佛教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长安城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二、道教在唐代的传播道教在唐朝时期也发展得非常迅速,得到了皇室与社会各界的很大支持。
在唐朝,道教受到了五斗米教、沙门及迷信等宗教的影响,不仅有了完整的神仙体系,而且也诞生了不少理论体系。
道家在唐代的传播,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相应变化。
唐朝是武功增强的时期,道家提出了炼丹、飞升、延年益寿的教义。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也逐渐崇信道教中的神仙仙人,这导致了道教逐渐发展成为士人的信仰和化身为禅宗的底色之一。
三、儒家文化在唐代的地位唐代是中国的儒家文化的黄金时期。
唐太宗时期,开始大力支持国子监和进士科举制度,鼓励士人兴学兴教,使得重新探讨儒家经典和儒家命理学成为时髦和流行的文化头脑。
在唐代,考试涵盖的范围很宽,难度也极大,士人必须对经典和命理有精深的认识才可能获得入朝之途。
相对于佛教和道教,儒家文化想直接影响社会生活和政治。
四、唐代宗教文化的融合佛道儒三教在唐代的共同发展互相影响。
当时士人群体既有儒家思想,又带有佛教与道教趋势。
这些思想的交流使得佛、道、儒三教逐渐“同频共振”,既呈现出各自独有的风貌,又与其他文化融合,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宗教现象。
比如在佛教的文化上,兼有儒家道家传统文化,与中原文化水深火热。
唐代的宗教文化
唐代的宗教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也是中国宗教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唐代,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文化相互交融、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唐代宗教文化的多元面貌。
本文将从佛教、道教和儒教三个方面来探讨唐代的宗教文化。
一、佛教在唐代的宗教文化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并在唐朝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在唐朝,佛寺遍布大江南北,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洛阳白马寺和长安大雁塔。
白马寺是当时最大规模的寺庙之一,也是皇家重要场所之一。
大雁塔则是为了供奉高僧玄奘所建,玄奘法师曾到印度取经,并将带回来的经书翻译成中文。
在佛学方面,唐朝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学者和高僧。
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玄奘法师和鉴真法师。
玄奘法师曾到印度求法,带回来大量佛经,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鉴真法师则是唐朝时期的日本僧人,曾到唐朝传教,为日本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佛教艺术方面,唐代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唐代石窟艺术以著名的龙门石窟为代表,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的瑰宝之一。
在龙门石窟中,可以看到精美绝伦的佛像和壁画,展现了当时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
二、道教在唐代的宗教文化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之一,在唐代得到了蓬勃发展。
在当时社会中,道士被视为高尚聪明、通达天人之道的人物。
唐代皇室对道士也非常尊重和重视。
在政治方面,道家思想对于政治家和皇帝有着重要影响。
李世民是一位信奉道家思想并且实践道家思想的皇帝。
他提倡“仁政”,倡导“以德治国”,使得国家治理更加和谐稳定。
道家思想的影响也使得唐代的政治更加注重道德和人文关怀。
在文化方面,唐代的文人雅士也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们以“仙风道骨”自居,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在诗词中,他们经常以山水、仙境、神仙等元素来表达自己对于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三、儒教在唐代的宗教文化儒教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一种,也在唐代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唐朝,儒学得到了充分发展,并成为统治阶级推崇和追求的学问。
唐朝的佛教盛行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唐朝的佛教盛行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宗教信仰多样性达到巅峰的时期之一。
在唐朝时期,佛教成为了中国社会最为盛行的宗教之一,其影响力广泛渗透各个阶层。
本文将就唐朝的佛教盛行以及唐朝时期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多样性进行探讨。
一、唐朝佛教的兴盛在唐朝初期,佛教并未得到足够的认可和推崇。
然而,随着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以及后来的唐高宗,佛教逐渐开始发展壮大。
唐高宗时期,佛教成为了国家的官方宗教,受到皇室的大力支持。
此举极大地促进了佛教的普及和发展。
佛教的兴盛与唐朝社会政治的稳定和繁荣密不可分。
唐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心灵上的追求也开始接受更广泛的关注。
佛教教义强调解脱人民的痛苦,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这一理念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共鸣,并吸引了众多的信徒。
二、佛教的影响力与传播佛教的盛行不仅仅体现在唐朝政府的支持和人民的信仰上,还表现在佛教艺术的繁荣和佛教文化的传播上。
佛教艺术在唐朝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壁画和石窟的出现使得佛教的教义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著名的石窟艺术如敦煌和龙门石窟等,将佛教的故事和教义用艺术表现形式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佛像的制作与塑造技术也逐渐完善,丰富了佛教的艺术价值。
此外,佛教的传播也离不开佛经的翻译和传抄。
唐代佛教文人们潜心翻译佛教经典,使得佛教经典汇聚于中国。
这不仅促进了佛教教义的传播,也使得中国佛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影响。
三、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多样性虽然唐朝的佛教盛行,但唐朝时期的宗教信仰仍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除了佛教之外,儒学也是唐朝重要的信仰体系之一。
儒家思想贯穿于唐代的社会教育体系和官僚制度中。
唐代儒家学者倡导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的规范,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此外,道教在唐朝也有着广泛的信众和影响力。
道教倡导炼丹修真,主张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道教吸纳了许多民间信仰的元素,形成独特的中国道教体系。
唐朝的佛教与道教
唐朝的佛教与道教一、佛教在唐朝的兴起与发展佛教的传入与佛教在唐朝的兴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
佛教起源于印度,最早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末年,但真正在唐朝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佛教开始在中国流传,唐朝时成为国家支持的宗教之一。
佛教在唐朝的传播和影响佛教由中原地区向全国传播,得到许多统治者的支持和尊崇。
例如,初唐时期的太宗李世民曾多次赞扬佛教的道德教化作用,推崇佛教为国家宗教。
唐朝的扶植和推广使得佛教在社会各阶层都有影响力,甚至成为社会风尚。
佛教的人数与影响在唐朝,佛教的信徒逐渐增多,出现了大量的佛教文化建筑。
据史书记载,唐朝中期时,佛教信奉者就达到了几百万人。
佛教影响力的扩大也带来了许多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例如佛教寺庙常常开设医药诊所、救济济贫等活动,使得佛教成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
二、道教在唐朝的发展与繁荣道教的起源与传播道教是中国独有的宗教文化,起源于战国时期。
在唐朝时期,道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尤其是在初唐时期,李世民即位后,他对寺庙、道观的修建加以青睐,为道教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道教在唐朝的繁荣唐朝时期,尤其是贞观年间,道教兴盛达到了一个巅峰。
同时,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道教也适时地提供了精神慰藉和宇宙观念。
大量的道观建设充实了道教的教义。
道教与政治的关系唐朝时期,由于道教对统治者的顺应和奉迎,使得道教的发展与统治阶级产生了密切联系。
例如,许多唐代皇帝自称道教的神威已于天下,认为他们具备了道教所宣扬的无上至尊之位。
因此,皇帝和皇室成员经常参加道教的活动,给予诸多支持。
三、佛教与道教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佛教和道教的相同之处在唐朝时期,佛教和道教之间有相互借鉴和融合的现象。
佛教和道教在宇宙观、生死观、修行方法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因此在唐朝的文化史上,出现了佛道合一的现象。
佛教和道教的互补和融合佛教强调慈悲、舍己为人,追求解脱和涅槃;而道教强调自然、无为而治,追求长生和仙境。
唐朝的宗教与信仰
唐朝的宗教与信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灿烂的时期,其文化和艺术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
这个时期的宗教和信仰也十分丰富多彩,呈现出极为复杂的现象。
在唐朝,佛教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不仅有很多的寺庙建立起来,而且还形成了完整的教义体系和僧尼制度。
唐朝的皇室也非常支持佛教的发展,不少皇帝都曾经大力修建佛寺和塔庙。
除了佛教,道教也是唐朝的主流宗教之一,它的传人和信徒在当时的社会中也是非常有分量的。
此外,还有伊斯兰教、景教等外来宗教,它们在唐朝也留下了一定的印记。
佛教在唐朝的最盛期,其发展主要分为南北两个阶段。
南朝时期,佛教发展较为缓慢,但到了北朝时期,佛教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一大特色。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称为中土佛教。
唐朝时期,中土佛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其外传进的佛经文化逐渐被吸收,形成了唐朝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在唐朝时期,佛教对于文化方面的贡献也非常巨大,例如佛教与文学的结合,佛教文学成为了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佛教的流传下,唐朝时期的寺庙十分盛行。
据塔院寺的一位禅师所说,“唐天下大有奇塔之峰”,寺庙塔庙遍布天下。
在唐朝的寺庙中,一些非常著名的有少林寺、灵隐寺、净土寺等。
其中少林寺是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最著名的寺庙之一。
此外,唐朝的佛教文化还在日本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许多文化人士和僧侣曾经前往唐朝修学佛学,并将其传回日本,形成了日本佛教的发展之源。
道教在唐朝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
与佛教相比,道教的发展进程则稍显缓慢。
它在唐朝时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医学上,道教将修行和医药结合,形成了非常高超的医学技术。
例如道教中的丹药学,对后来的药学界有着巨大的影响。
此外,又由于道教的重视内修身心,因此在唐朝形成了一些寺庙和生活学派,例如崇福寺和全斋派等。
伊斯兰教和景教等外来宗教在唐朝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观念和文化发展。
晚唐时期的宗教信仰与社会风貌
晚唐时期的宗教信仰与社会风貌晚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的时期,此时为唐朝的衰落期,国力不再强盛,社会矛盾加剧。
在这个时期,宗教信仰成为人们寻求安慰和安抚的重要精神支撑,并且宗教信仰与社会风貌密不可分,影响着整个社会生活。
一、佛教信仰的兴盛晚唐时期,佛教信仰逐渐兴盛起来。
唐代宣传佛教的僧侣玄奘曾经长期在印度学习佛法,后来回到中原,传播佛法,为佛教在中国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同时,唐代变法运动的失败也加速了佛教信仰的发展。
当时有很多失去土地和财产的士族和流民,他们在佛教的慈善和救助下得到了生存的保障,转而成为了佛教的信徒。
此外,佛教对于个人精神层面的关注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因此,在这个时期,佛教信仰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追捧。
二、道教信仰的发展晚唐时期,道教信仰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其信仰涉及自然、仙、神的观念,崇尚“无为而治”的思想。
在晚唐时期,人们对文化、艺术、自然等方面的追求对道教信仰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由于唐代的繁荣,人们更加崇尚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而道教的信仰主张也与这种追求高度契合,因此在这个时期,道教信仰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认可。
三、基督教的传入与佛教和道教不同的是,基督教的传入在晚唐时期还比较有限。
唐代年间有一批宣传基督教的传教士来到了中国,但由于政治以及宗教文化的原因,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推广。
不过,这也是中国基督教发展的开始,这个宗教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宗教信仰与社会风貌晚唐时期的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社会风貌的特点。
佛教主张“度生”、“度死”,注重人的灵魂健康和转世轮回,深刻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带来了宽容、慈悲等精神品质。
而道教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崇自由、平等、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现出人们追求自由与个体权利的精神风貌。
这些与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出人们在当时尝试超越危机与困境,寻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力量。
唐朝的宗教与信仰多元化
唐朝的宗教与信仰多元化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多元的时期,宗教与信仰在这个时代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本文将从佛教、道教和儒教三个方面来探讨唐朝的宗教与信仰多元化。
一、佛教佛教在唐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国家主流信仰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期间,积极推崇佛教,为佛教寺庙建筑提供支持和保护。
佛教的传播不仅限于中原地区,还向西域和东南亚地区扩散,形成了跨国的佛教交流。
在唐朝时期,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名刹如长安的大雁塔、洛阳的白马寺等相继建成。
此外,佛教对于社会秩序的影响也逐渐显现,促进了社会的融洽与稳定。
二、道教在唐朝,道教也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
唐高宗时期,道教与佛教并重,皇家对于道教的支持和推广使得道教得以迅速发展。
当时的道士们被赋予重要的官职,道教寺庙也得到了皇家对待。
道教与佛教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交流和融合。
例如,唐代道教的一派正一道就集佛教和道教于一身,推崇“诸佛诸神皆如一体”的理念,意味着佛教和道教之间的共通之处。
三、儒教儒教在唐朝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虽然佛教与道教在唐代的兴起使得儒教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儒教作为中国传统的国学,依然为社会所倡导。
唐代儒者如孔颖达、韩愈等致力于维护传统文化,并通过倡导“复古求新”来推动儒教的复兴与发展。
他们强调尊儒宗,提倡儒学思想,尤其注重礼乐制度的传承和提倡。
总结起来,唐朝的宗教与信仰多元化体现在佛教、道教和儒教三个方面。
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使得其成为主流信仰之一,并在社会稳定中扮演重要角色;道教得到了皇室的厚爱,寺庙与道士都受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儒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虽然受到其他宗教的冲击,但仍然坚守传统信仰的核心。
总之,唐朝的宗教与信仰多元化,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宗教文化与思想的丰富交流与融合。
这种多元化的宗教应对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开放与包容,也成为了唐代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对于今天的社会,我们可以从唐朝的宗教与信仰多元化中汲取启示,尊重每个人的信仰和宗教,推动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与和谐。
唐朝的宗教信仰中国古代信仰体系的变迁
唐朝的宗教信仰中国古代信仰体系的变迁唐朝的宗教信仰是中国古代信仰体系变迁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信仰在宗教社会中各自发展,并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唐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发展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佛教是唐朝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之一。
唐太宗时,佛教被大力发展,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太宗皇帝亲自出资兴建了一些佛教寺庙,还在府、郡、州、县等地设立了佛教寺院。
在唐朝以后的几代皇帝中,佛教一直受到重视,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佛教的兴盛不仅对于唐朝社会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于社会的文化、艺术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道教在唐朝时期也得到了发展。
唐朝时期,道教的主要发展集中在道教的组织建设和文化传播方面。
道教典籍的翻译和整理在这个时期非常活跃,许多道教经书得以保存和传播。
此外,道教的组织也得到了规范和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道教体系。
由于唐朝时期道教对于修炼身心、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它受到了不少人的接受和追随。
与佛教和道教相比,儒教在唐朝时期的影响力较弱。
儒教在唐朝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经学的整理和推广,以及儒学的教育。
唐朝皇帝对于经学的重视,使得许多儒家经典得以保存和传承。
同时,皇帝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办了一些国子监等儒学机构,对于儒学的传授充满了热情。
然而,由于唐朝时期佛教、道教的兴盛,儒教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唐朝宗教信仰体系的变迁也与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唐朝时期是一个相对开放和繁荣的时期,多样的宗教信仰在这个背景下得以发展。
政府对于各种宗教的容忍和支持,使得各个宗教在社会中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同时,唐朝的政治稳定也为各个宗教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结起来,唐朝的宗教信仰体系经历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兴盛发展。
佛教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道教在组织建设和文化传播方面得到了提升,儒教在经学整理和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宗教信仰的变迁和发展,不仅对于唐朝时期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盛行
唐代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盛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辉煌的时期,文化、技术、科学、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唐朝时期也是一个充满宗教信仰和文化盛行的时期,这不仅是因为唐朝时期民众的宗教信仰非常强烈,而且还因为这个时期的文化基础非常坚实。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唐代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盛行。
一、唐代的宗教信仰唐代时期宗教信仰非常广泛,除了官方承认的佛教、道教和儒教,还有其他宗教信仰,例如基督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等。
其中,佛教、道教和儒教是唐朝时期的主流宗教信仰。
1、佛教唐代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唐朝皇室和贵族阶层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量修建寺庙和修缮佛像。
唐代的佛教分为南北两宗,南宗以禅宗为主,北宗以律宗为主,这两个流派互相支持,相互促进,使得佛教在唐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道教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宗教信仰,唐朝时期道教也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
唐代一些皇帝相信道教可以延年益寿,因此道教在唐朝时期的发展很快,一些著名的道士如吕洞宾、钟离权等也在这个时期诞生。
3、儒教唐代时期,儒教一直是官方承认的宗教信仰。
儒教教育得到了很高的重视,成为唐代社会中最受尊敬的文化。
唐朝时期的儒家思想在后来的中国文化中影响深远,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
二、唐代的文化盛行唐代文化盛行,与这个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
唐代的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涉及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建筑等方面。
唐朝时期是中国文学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朝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他们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的文学还涵盖了散文、小说等领域,如《肆夜漫步闲谈录》、《聊斋志异》等,都是唐代的代表作品。
2、艺术唐代的艺术成就非常突出,涉及了绘画、雕塑、陶瓷等领域。
唐代的天宫图、千佛洞造像、唐三彩等艺术品都是中国艺术的宝贵遗产。
3、音乐唐代音乐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时期的音乐分为宫廷乐和民间音乐。
唐朝宗教政策
唐朝宗教政策
唐朝时期,统治者对宗教的态度和政策发生了变化。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社会对于宗教的态度和政策已经由此前的利用转变成为促进融合。
唐玄宗希望各种宗教共同发展,因此他下令修建了大量的寺庙和道观,并且允许佛教、道教、儒教等各教派之间相互交流。
在唐朝前期,中国传统两大宗教——佛教和道教都有较大发展。
唐朝初年,高僧玄奘远赴天竺(现在的印度)取经657部,唐朝特此兴建了大雁塔来保存这些佛经。
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自身思想体系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迎来空前的发展,中国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形成或成熟。
其它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和祆教也随着国际交流传入中国。
唐代宗教发展情况
唐代宗教:唐朝积极提倡各种宗教。
当时从波斯传来的有祆教、摩尼教和景教(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支派)、此外伊斯兰教也随大食商人在长安等地流传,但主要是在西域胡商中流传,唐人信仰的并不多。
在唐朝流行的主要宗教是道教和佛教,其中又以佛教的势力最大,影响最深。
道教尊老子李耳为教主。
因为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从李渊起皇帝就以教主的后裔自居,积极扶植道教,企图借助神权来巩固皇权。
666年(乾封元年),高宗下令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玄宗进一步尊老子为大圣祖,令人画老子像颁于天下,要求生徒皆习《老子》、《庄子》等,又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等,以壮大道教的势力。
玄宗还派人四处搜寻道经,编纂《道藏》3744卷。
当时两京和各州府都建有玄元皇帝庙,道观也很多,仅长安就有三十所。
据统计,到884年(中和四年),全国共有1900余所道宫,道士达1.5万余人。
佛教在唐代逐渐形成了许多佛教宗派。
各派虽有差异,但基本精神却是相同的,提倡灵魂不灭、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引导人们逆来顺受,安心现状,所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在诸派别中,以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和禅宗的影响较大。
以慧能(638年~713年)为代表的禅宗,兴起晚,但影响却远超其他各派。
禅宗相传是由南印度僧人达摩在北魏时创立。
武则天时,禅宗分为南、北二宗。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有两个大弟子,一为神秀,一为慧能,神秀创立北宗,慧能创立南宗。
南、北二宗各把自己的主张归纳为四句偈。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就是说,通过长期苦修,排除杂念,然后才能渐悟成佛。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反对神秀的渐悟说,主张佛在心内,只要净心、自悟,就不必苦修,不必背诵大批的经卷,便可以顿悟成佛。
慧能的这种简单速成的方法,对于那些看不到出路的广大百姓,对于灵魂空虚的地主官僚有很大吸引力。
因此,南宗战胜了北宗,得到广泛流传。
唐朝的宗教信仰与佛教传播
唐朝的宗教信仰与佛教传播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同时也是宗教信仰和佛教传播取得重要进展的时期。
唐朝统治者对于宗教信仰的宽容和支持,以及佛教教义的广泛传播,都对唐朝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唐朝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在唐朝时期,宗教信仰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除了佛教,道教和儒教也是当时重要的宗教流派。
作为中国传统信仰的一部分,儒教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的主流信仰。
唐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儒教的传承和发展,推崇儒家思想,并将其作为国家的官方信仰。
此外,道教在唐朝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道教的理念强调通过修身养性来追求超越性的境界,以达到与天地相通的境地。
唐朝时期的一些著名文人士大夫如白居易和李白等人都有深入的道教修行经历,对于推崇道教精神有着深刻的体悟。
二、佛教在唐朝的传播在唐朝时期,佛教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东汉末年相近,但直到唐朝才真正开始在中国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唐朝统治者对于佛教持宽容和支持的态度,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唐朝帝王普遍崇尚佛教,酷爱修建佛寺,且不惜耗费巨资。
大量的寺庙建设不仅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场所,也成为了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例如,唐朝时期的著名寺庙法门寺和大慈恩寺等,至今仍然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
佛教的传播也离不开一些重要人物的贡献。
例如,由于唐朝皇帝太宗的皈依和推崇,使得佛教在唐朝时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太宗还亲自颁布了一系列佛教法令,对佛教寺庙、僧侣和信众予以保护和赏识。
另外,唐代的高僧鉴真以其卓越的功绩开启了中国佛教和日本佛教之间的交流,对佛教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佛教对唐朝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佛教的传播对唐朝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佛教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佛教强调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让人们关注内心的修行和自我解脱。
佛教的理念影响了唐朝人民的思维方式,提高了他们的精神修养。
其次,佛教艺术在唐朝达到了顶峰。
唐代宗教与信仰的转变与进步
唐代宗教与信仰的转变与进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变革。
在唐代,宗教和信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这与唐朝时期的社会环境、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宗教传统的延续与发展在唐朝时期,佛教和道教依然是中国主要的宗教信仰。
佛教是唐朝主要的宗教信仰之一,唐朝时期,佛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时期,对佛教的扶持和支持远超过了其他朝代。
唐朝还有许多著名的佛教寺庙和僧人,如法华寺、灵隐寺、慧远等。
佛教在唐朝时期的法理教义和僧侣制度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道教在唐朝时期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唐代道教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现了道教宗派。
唐代道教宗派主要有全真派、五斗米教、神仙道等。
唐代道教的崛起,可以归因于唐朝政府对道教的支持和保护,以及道教宗派之间相互竞争和借鉴的作用。
除了佛教和道教,伊斯兰教也在唐朝开始传播。
唐朝时期,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贸易往来频繁,从而使得伊斯兰教逐渐进入中国。
唐代伊斯兰教的发展还表现在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回族和各种伊斯兰教寺庙的兴建和发展。
二、教义和信仰的变化随着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和信仰也发生了变化。
此时,人们的思维方式由唯物主义和简单的宗教观念转化为更为复杂和深刻的思考,由此形成了许多新的宗教思潮。
例如,1. 归一思想:归一思想在唐朝时期逐渐兴起,主张把宇宙万物归于一个共同的根源。
它在佛教教义和道教思想中都可以找到一定的影响。
这种思潮的主要代表是法华宗和华严宗。
2. 禅宗思想:禅宗思想是佛教中的一支主要流派,在唐朝时期,其发展尤为迅速。
禅宗注重内心反省和自我修行,主张通过禅定来达到悟道的目的。
3. 道教养生思想:道教在唐代逐渐形成了以养生作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此时的道教认为,通过内功修炼和遵从天时地利人和的影响,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三、信仰和社会生活唐代宗教和信仰的进步和变迁直接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生活。
唐代宗教文化与社会变革
唐代宗教文化与社会变革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代,它是一个文化繁盛、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宗教繁荣的一个时期。
唐代对于中国宗教文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宗教文化的繁荣,也填补了中国文化的缺失,社会变革也充分体现了唐代宗教文化的重要性。
一、唐代宗教文化的繁荣唐代是中国宗教文化繁荣的时期。
诸如佛教、道教、基督教等众多宗教在唐代盛行不衰。
特别是佛教,它在唐代达到了全盛时期,成为着重的信仰。
唐代成立了大量寺庙,使佛教的传播和普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同时,唐代还发展了许多佛经,而且内容涵盖了广泛的学问,深受各个阶层及不同职业人士的支持和推崇。
唐代的佛教文化不仅被中国人民广泛接受,而且还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推广,传播至西方并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
道教也成为了唐代代表性文化之一。
在唐代,道教哲学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发展。
它对于诸如性、死亡、东方学问、神秘主义等方面的信念产生了显著影响,而且将部分牟道学说和中国元素融合在一起,成为道教独具魅力的特色。
二、宗教文化与社会变革相互影响唐代的宗教文化繁荣不仅是文化范畴内的重要现象,而且对于唐代社会变革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唐代,宗教文化与社会变革相辅相成,不断促进和推动着整个社会向着更加丰富、开放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首先,在唐代因为诸多历史原因,社会领域的变化愈加迅速。
这些变化体现在制度变迁、产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变化同样为宗教文化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人们在这些变化中不断寻求宗教信仰的安慰,并通过宗教文化来缓解对社会变革所造成的焦虑和不适,这一点在唐代宗教文化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次,唐代的宗教文化是高度包容和开放的。
不同宗教之间的融合与交流,使得唐代社会有了更为丰富和多元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此外,唐代宗教文化的传播速度也非常快。
唐代交通发达,盛产海外丝绸之路,这些交通线路共同促进了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传播,使得唐代甚至影响了更远的地区。
唐代文化的宗教背景与影响
唐代文化的宗教背景与影响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繁盛、辉煌的时代之一。
在唐朝的两百年间,不仅涌现了众多杰出人才,而且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代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社会背景和宗教影响。
本文将探讨唐代文化的宗教背景与影响。
一、唐代宗教背景在唐代,宗教极为普及,道教、佛教、儒教乃至众多民间信仰都有相当的影响力。
道教是唐代前期最早传入中国的宗教,其主张“道法自然”,提倡追求长生不老,并注重修炼身心以达到精神上的境界提升。
道教的兴盛给唐代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影响元素涉及世俗、宗教、哲学、文化等等方面。
佛教是唐代最受欢迎的宗教之一,其在唐代中期达到顶峰。
唐代时期佛教的发展分两个阶段:唐初为初期,以大乘佛教为代表;唐中期为盛期,以唯识宗为代表。
唐代的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目共睹。
如研究经义、译经等等,都对中国古代文化以及唐代的总体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儒教在唐代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而非邪教,在唐代的文化生活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方面。
因为唐代中期的政府非常重视儒学思想,且不断更新和修改相关制度,而儒学则逐渐取代了道教成为唐代除佛教之外另一渊源广泛的宗教。
民间信仰则是唐代社会主要的形式之一,如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宗教文化在民间信仰中传承较广,且许多的神仙故事等等传说也影响了唐代的文化。
二、唐代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唐代文化是由多重因素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其中宗教及其所传承的思想、文化是一条重要的渊源。
(1)文化思想的新理论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在唐代提供了重要的创新理论和思想,以改变传统文化。
他们对世界万物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对人类追求精神愉悦和物质满足的方式提出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2)文艺的创新唐代的文艺是基于前代所积累的基础之上展开,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为文艺提供了灵感和创意基础。
同时儒家学派的思想也对文艺创作人员舆成就都进行了相当的教育和熏陶。
(3)宗教影响的积极价值宗教方面的思想体制不仅体现了积极的价值,也体现出负面价值及局限性。
唐朝的宗教信仰与道教发展
唐朝的宗教信仰与道教发展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也是宗教发展与繁荣的时代。
唐朝时期,佛教、道教和儒教是三大主要宗教信仰,而在其中,道教的发展尤为瞩目。
本文将探讨唐朝的宗教信仰,以及道教在这一时期的发展。
一、唐朝的宗教信仰在唐朝时期,佛教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之一,在唐太宗时达到了高峰。
唐朝后期,佛教的影响逐渐减弱,主要是因为社会的不稳定和政府对佛教的限制。
儒教,则是中国传统的国学思想,唐朝时期的官方信仰。
唐朝皇室和贵族推崇儒教,同时也在社会中推广儒家思想。
道教在唐朝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二、道教在唐朝的兴盛唐朝是道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道教在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之一。
唐朝皇帝和宫廷成员对道教持支持态度,一些皇帝甚至亲自信奉道教。
此外,道教继承和吸收了佛教的一些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道教文化。
唐朝时期,道教的发展几乎渗透到了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
1. 道教的政治影响道教在唐朝的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朝皇帝认为,修炼道教可以延长寿命,并保护皇帝的权威。
因此,皇帝经常参与道教的仪式和活动,给予道教教派以巨大的支持。
道教的高僧也常常受到朝廷的赞赏和任命,一些道教的经典也被收入了国家的经典之中。
2. 道教的文化影响道教对唐朝文化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道教的文化理念对诗歌、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有一定影响。
在唐朝文人中,许多人热衷于道教的修行,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同时,道教的信仰也为文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和创作灵感。
3. 道教的社会影响道教在唐朝的社会中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道教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提倡“无为而治”,这与唐朝社会的追求奢华和功利形成了一种反差。
因此,不少平民百姓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也纷纷加入到道教的信仰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总的来说,唐朝是佛教、儒教和道教并存的宗教复杂时期,而道教在唐朝的发展可谓是一枝独秀。
道教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宗教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宗教信仰多元宗教共存的时代
唐朝的宗教信仰多元宗教共存的时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朝代,也是一个宗教信仰多元、宗教共存的时代。
在唐代,佛教、道教、儒教等多种宗教信仰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为唐朝的文化繁荣与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佛教的兴盛及其影响佛教在唐朝达到了顶峰,成为当时最主要的信仰之一。
唐朝皇室对佛教信仰的推崇,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许多皇帝亲自供养寺庙、修建佛塔,如李唐皇帝还曾亲自出家,号称万佛之王,并将佛教庙宇和僧侣与官府结合起来,形成了“佛寺僧尼庙”的局面。
佛教的兴盛为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佛教提倡慈悲、舍己为人的精神,成为社会道德观念的一种重要来源。
此外,通过佛教的传播,各地的寺庙成为了艺术与文化的中心,佛教的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得到了发展。
同时,佛教也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引进了许多外来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二、道教的地位与影响唐朝时期,道教也处于一个相对兴盛的时期。
尽管佛教在宗教信仰上占据主导地位,但道教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唐代的皇帝们多数信仰道教,尊奉天师道教为朝廷宗教,为其兴修道观,下诏奉道教神仙为帝王之祖。
这种信仰对道教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道教在医学、丹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道教在健康养生、疾病治疗等方面的理念逐渐得到普及,成为了当时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
道教还在文化艺术领域具有独特贡献。
在道教的影响下,独特的道教音乐、道教舞蹈等艺术形式得以诞生,并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
三、儒教的传统与影响唐朝时期,儒教虽然在宗教信仰方面并不占主导地位,但是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儒教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和谐、人伦关系,弘扬尊师重道的思想。
儒家的思想在教育、政治、家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当时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史记》、《尚书》等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为后世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唐代大宗教的形成与发展
唐代大宗教的形成与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为灿烂的一朝,也是中华文化的繁荣时期。
唐代宗教盛行,佛教、道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逐渐发展壮大。
其中,佛教与道教最为广泛和影响深远,被视为唐代最主要的两大宗教。
一、佛教在唐代的发展唐代佛教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初唐时期与盛唐时期。
初唐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主要以印度籍和波斯籍僧人弘扬为主。
由于外国僧人的语言不通,因此在传教过程中遭遇到许多困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目睹了唐朝皇帝的善举和放大和尚等故事的流传,唐代开始有了大批本土化的中国僧传。
在此基础上,佛教教义得以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之中,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形态。
盛唐时期,佛教开始进入繁荣时期。
唐代佛教分南北两个派系,南宗以禅宗为主,北宗以律宗和宝书宗为主。
禅宗以禅修为重,主弘先心后得,旨在启迪人们的心灵和觉悟;律宗以戒律为重,主张修行人要遵守戒律,力行善根;宝书宗则强调念佛,每日念佛三万遍,以此来积累功德和慈悲。
佛教在唐代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
唐代社会大力兴修打造佛教寺庙,既满足信仰需要,又成为政治手段和维护稳定的手段。
同时,佛教的广泛传播也使当时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唐诗中出现了许多以佛教教义为主题的作品,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孟郊的《登科后》等。
二、道教在唐代的发展道教是唐代本土宗教,它是以老子所创刊的“道德经”为根据的,与佛教有很强的区别。
道教主张“道法自然”,认为自然宏博、空无所垢,是人们心灵的净土。
唐代道教发展迅猛,先后形成了七大派别,其中以全真教最为有名,其创始人之一王重阳更是被誉为“道教之祖”。
道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包括从众修道、道家练丹、天人合一等思想。
其中,道家练丹是道教最为独特的特点之一。
道家练丹主要通过内外两者结合,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
内调主要通过静坐冥想、呼吸调理等方法;外装则主要通过药物炼制、炉鼎锤炼等方法。
可以说,在唐代,道家练丹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医学体系,为当时的医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唐朝的宗教信仰儒释道三教的并存
唐朝的宗教信仰儒释道三教的并存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时代。
在唐朝时期,儒教、佛教和道教三教并存,相互影响、交融和竞争,共同构成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格局。
一、儒教在唐朝的地位和影响儒教作为中国的国学,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主流思想和信仰之一。
在唐朝时期,儒教的地位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当时的皇帝和士人阶层普遍崇尚儒教,儒学成为了制定政策、教育士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唐朝时期的士人多以儒学为中心,弘扬儒家经典,注重礼仪道德的培养和传承。
儒家的价值观在唐朝社会中影响深远,忠孝、仁爱、公正等儒家思想成为了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同时,儒教在唐朝也积极与其他宗教进行对话和融合,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一些观念和信仰,形成了唐代的新儒学。
这种融合的新儒学思想为儒、释、道三教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基础,也为唐代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了贡献。
二、佛教在唐朝的兴盛和传播佛教在唐朝期间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其影响力达到了顶峰。
唐朝皇族和士人纷纷皈依佛教,大量的佛寺和寺院兴建,寺院成为佛教信众的栖身之所。
佛教的兴盛也使得许多外来文化得以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教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广泛影响了唐代文学艺术,塑造了唐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和创作风格。
同时,佛教也与儒学、道教进行相互交流和融合。
唐代的“折衷论”和“三教合一”思想,是佛教、儒教和道教相互融合的产物。
佛教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元素,融入自身教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
三、道教在唐朝的发展与影响道教在唐朝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和推广。
唐代的皇室对道教持支持态度,不仅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了许多道观,而且还加以赞扬和推崇。
道教的巫觋术士成为了唐朝宫廷的常见景象,道教的信仰和仪式也广泛流传于民间。
道教主张修行得道,追求长生不老、神仙之境。
在唐朝社会,道教的修行思想深深吸引了许多人,包括士人、文人和百姓在内的许多人都向往着通过修行实现个人的长寿和超凡脱俗。
唐代的道教与佛教
唐代的道教与佛教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仅是经济、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同时也是宗教传统的发展和融合。
在唐代,佛教和道教这两个主要宗教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唐代的道教与佛教。
第一部分:唐代的宗教背景唐代的宗教背景非常丰富多样。
当时,佛教、道教、儒教、禅宗、密宗和天师道等众多宗教发展兴盛,而佛教和道教却是最为显著的两大宗教。
佛教从汉代开始传入中国,经历了东汉和三国时期的发展,到了唐代达到了顶峰。
唐朝皇帝对佛教的支持和推崇,使得佛教的发展更加迅猛。
同时,在唐代,也出现了很多佛教的名人,如玄奘、鉴真、慧能、法海、道宣等,他们对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道教则是中国独有的宗教,起源于汉朝。
到了唐代,道教虽然没有得到官方的支持,但仍然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许多著名的道士如郭子仪、李靖、张宁等,都通过道教修炼达到了海内外的声名。
此外,唐代也出现了许多道教的重要经典,如,《道德经》、《列子》等。
这些经典对后来道教的发展和壮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佛教和道教的共存佛教和道教虽然从宗教传统、信仰体系和教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唐代,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和谐的。
二者共存产生的影响非常显著。
首先,佛教和道教对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引进了佛学,开启了佛教与汉族文化的互动交流,使佛教成为一种汉化了的宗教。
而道教则是汉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佛教和道教的交流和融合,使得中国的文化和思想更加丰富多元。
其次,佛教和道教也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佛教在唐代的兴盛,为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多奉献精神,废寺舍弃、崇信僧侣成为了时代的风尚。
道教在唐代的普及,主要是民间信仰,提出“道教政治”即“以道德为基础,推行为政”,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对个人修道的需求,其中的长生不老、丹丸、养生等观念影响了人们的后来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宗教:
唐朝积极提倡各种宗教。
当时从波斯传来的有祆教、摩尼教和景教(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支派)、此外伊斯兰教也随大食商人在长安等地流传,但主要是在西域胡商中流传,唐人信仰的并不多。
在唐朝流行的主要宗教是道教和佛教,其中又以佛教的势力最大,影响最深。
道教尊老子李耳为教主。
因为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从李渊起皇帝就以教主的后裔自居,积极扶植道教,企图借助神权来巩固皇权。
666年(乾封元年),高宗下令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玄宗进一步尊老子为大圣祖,令人画老子像颁于天下,要求生徒皆习《老子》、《庄子》等,又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等,以壮大道教的势力。
玄宗还派人四处搜寻道经,编纂《道藏》3744卷。
当时两京和各州府都建有玄元皇帝庙,道观也很多,仅长安就有三十所。
据统计,到884年(中和四年),全国共有1900余所道宫,道士达1.5万余人。
佛教在唐代逐渐形成了许多佛教宗派。
各派虽有差异,但基本精神却是相同的,提倡灵魂不灭、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引导人们逆来顺受,安心现状,所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在诸派别中,以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和禅宗的影响较大。
以慧能(638年~713年)为代表的禅宗,兴起晚,但影响却远超其他各派。
禅宗相传是由南印度僧人达摩在北魏时创立。
武则天时,禅宗分为南、北二宗。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有两个大弟子,一为神秀,一为慧能,神秀创立北宗,慧能创立南宗。
南、北二宗各把自己的主张归纳为四句偈。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就是说,通过长期苦修,排除杂念,然后才能渐悟成佛。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反对神秀的渐悟说,主张佛在心内,只要净心、自悟,就不必苦修,不必背诵大批的经卷,便可以顿悟成佛。
慧能的这种简单速成的方法,对于那些看不到出路的广大百姓,对于灵魂空虚的地主官僚有很大吸引力。
因此,南宗战胜了北宗,得到广泛流传。
到唐后期,它几乎取代了佛教的所有各宗派,垄断了佛坛。
整个唐代,佛、道二教的斗争一直很激烈。
唐高祖和太宗把道教置于佛教之上;武则天为反李唐皇室,又把道教压在佛教之下。
唐武宗为了打击极度膨胀的寺院经济势力,听从道士的建议下令灭佛。
宣宗继位后,又下令扶植佛教。
由于以禅宗为代表的佛教,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简化了教义和修行方
法,吸收儒家的一些思想因素,增添了世俗宗法色彩,逐步从外来宗教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加强了自己的竞争能力,在与道教的斗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