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无线电技术实验报告_实验三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自无线通信实现以来,无线通信技术日新月异。
第二代主流的移动通信技术包括欧洲技术标准GSM和美国技术标准CDMA,第三代主流的移动通信技术包括三种技术标准:WCDMA、CDMA2000和TD-SCDMA。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第二代通信技术还是第三代通信技术,彼此互通性较差,其互不兼容,这就给不同体系内的用户通信带来很大的不便。
软件无线电的提出,为解决这种矛盾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软件无线电希望构造一个标准化、模块化、开放性的硬件平台,不同的通信体制根据用户的需求,以软件的形式,通过空中接口加载到硬件平台上,实现不同通信体制的兼容。
本论文在研读了大量的文献、参考相关设计的基础上,依据软件无线电的思想,以DSP+CPLD为硬件平台构架,面向高校实验室和相关研究单位,设计了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数字信号处理的平台,并基于该平台开发出了窄带CDMA反向链路中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实验。
DSP作为核心CPU,完成数据采集和算法运算;CPLD作为外围电路的接口控制电路,提供地址分配和控制信号。
本论文主要完成了硬件电路的方案设计、硬件电路设计、硬件电路调试和基于窄带CDMA反向链路中业务信道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
在论文中,给出了硬件电路设计的具体电路图、设计参数、接口控制代码、硬件电路调试结果、窄带CDMA反向链路数字信号处理重要算法实现的程序流程图和运行结果。
该平台可以作为移动通信专用的教学实验设备,方便地演示CDMA相关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亦可以作为通用、开放的实验平台,使用者不仅在该平台上学习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各类算法,完成相关研究。
软件无线电的概念在不断的延伸,实现方式在不断的更新和进步,它为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融合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产出导向软件无线电实验教学方案
产出导向软件无线电实验教学方案杨杨 饶文贵*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产出导向教育 (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受到了工科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软件无线电是一种新型的无线电体系结构,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无线网络和用户终端具有可重配置能力,契合当前电子信息产业模块化、软件化的发展趋势,适合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学生,在基于OBE理念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优势。
利用软件无线电平台设计的培养无线电工程师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实施、考核评价机制、持续改进机制。
所涉及的方案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遵循OBE教育理念,可以由浅入深地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产出导向教育 软件无线电 实验教学 方案改进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4)03-0158-04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grams for Software-Defined RadioBased on Output-Based EducationYANG Yang RAO Wengui*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74 ChinaAbstract:The concept of output-based education (OBE) has received high attention from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Software-defined radio is a new type of radio architecture that combines hardware and software to en‐able wireless networks and user terminals to have reconfigurable capabilities. It is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modular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is suitabl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who can solv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it can play a unique advantage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OBE concept. The experimental plan designed by using software sdefined radio platforms for training radio engineers includes: experimental implementation,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echanism. The plan is based on the student-centered principle and follows the OBE concept, which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to solv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from shallow to deep. Key Words: Outcome-based education; Software-defined radio;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gram improvement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使产业自动化的程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无线电射频系统综合实验
确性。
(二)设计指标:
中心频率:2.2GHz、2.4GHz、2.6GHz 共3种 1dB带宽:200MHz; 插损:≤ 2 dB; 抑制:≥ 30dB(±400MHz外)
(三)实验设备条件:
无线电射频收发系统、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
语音 调制器 衰减器 滤波器
关 2.3~2.5GHz 关 放大器
频踪 1.7~2.3GHz
2.1~2.3GHz
二、收信平台实现电路框图
微带滤波器
混频器 波 段
2.5~2.7GHz 波 段
天线
图像 480MHz
AGC
LC
开
开 低噪声
语音 解调器 放大器 滤波器
关 2.3~2.5GHz 关 放大器
频踪 1.7~2.2GHz
无线电射频系统综合实验
实验内容
1、收发系统传输实验(射频发射、接收系统分 析实验)
2、射频模块测量实验 3、射频模块仿真设计实验 4、射频模块制作及替换验证实验
一、收发系统传输实验
了解该无线信息传输射频系统实现图像和语 音信号的信号传输流程,从整体角度了解 和掌握系统的原理和性能,深入理解信号 间的相互作用。
4、将收信平台和发信平台到摄像头或显示器的音 视频线、电源线都连接好(注意:白色接头为音 频线);
5、将收信平台和发信平台上的电源总开关SW1分 别拨到ON状态,几分钟后在收信平台的液晶显示 器上应该显示出发信平台摄像头正在摄取的图像 (注意:此时液晶显示器、收信平台和发信平台 上所有开关(除SW15频率设置开关外)应该处于 ON状态)。
设置端口1输出功率为-20dBm,关闭【耦合】 由于矢网内部衰减器不变,为保证低噪放处于小信 号放大,校准前在端口1加接50~60dBm固定衰减;
软件无线电技术实验报告_实验三
E、将示波器分别观测实验平台TXI和TXQ端口,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和频谱。
根据示波器上产生波形的频谱图,观察并记录发送波形经上变频后的频谱特征:
2.数字上/下变频扩展实验
A、在ISE中编译uc_dc工程,然后通过JTAG仿真口将比特文件下载到FPGA中;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李志学号:2011019070023指导教师:沈莹
邮箱:634897551@
一、实验室名称:通信信号处理及传输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数字上下变频
三、实验原理:
1、数字上/下变频的理论基础
通常的无线通信都是通过载波调制信号来实现。这意味着产生了数字基带信号后,需要将信号通过数模(DA)转换,由射频端调制到某个载波频段进行发送。这个将基带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频段的过程就称为上变频。反之,在接收机端将模数(AD)转换后的高速率高频带数字信号转换为低速率的基带信号,即将中频或者高频信号搬移到基带或者低频波段的过程就称为下变频。
1.数字上/下变频基础实验
通过实验平台的菜单窗口提示,利用键盘选择菜单内容,逐级进入该实验操作界面,根据操作步骤的提示,利用示波器在指定接口进行输出信号波形观察。具体步骤如下:
检查实验平台左上方和右下方的Power Switch是否处于关闭(OFF)状态;
检查实验平台的电源线是否连接正确,若连接正确,实验平台右下方的Power Ready指示灯会亮起;
因此,上变频和下变频的概念分别是指把信号搬移到更高或更低的频率上。这可以通过信号 与一个复旋转向量相乘得到,结果为:
(3.1)
其中, 代表搬移的频率,通常称为载波频率。
复数信号的实部和虚部也可以分别称做同相分量或正交分量。
实验三 ASK调制与解调
实验三 ASK调制解调一、实验目的1.掌握ASK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测试;2.学习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ASK调制、解调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仪器1.RZ9681实验平台2.实验模块:●主控模块●基带信号产生与码型变换模块-A2●信道编码与频带调制模块-A4●纠错译码与频带解调模块-A53.信号连接线4.100M四通道示波器三、实验原理3.1调制与解调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分为基带传输和带通传输。
然而,实际中的大多数信道(如无线信道)因具有带通特性而不能直接传送基带信号,这是因为数字基带信号往往具有丰富的低频分量。
为了使数字信号在带通信道中传输,必须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以使信号与信道的特性相匹配。
这种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载波,把数字基带信号变换为数字带通信号(已调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调制(digital modulation)。
在接收端通过解调器把带通信号还原成数字基带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解调(digital demodulation)。
通常把包括调制和解调过程的数字传输系统叫做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数字信息有二进制和多进制之分,因此,数字调制可分为二进制调制和多进制调制。
在二进制调制中,信号参量只有两种可能的取值;而在多进制调制中,信号参量可能有M(M>2)种取值。
本章主要讨论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原理。
3.2 2ASK调制振幅键控(Amplitude Shift Keying,ASK)是利用载波的幅度变化来传递数字信号,而其频率和初始相位保持不变。
在2ASK中,载波的幅度只有两种变换状态,分别对应二进制信息“0”或“1”。
2ASK信号的产生方法通常有两种:数字键控法和模拟相乘法。
实验中采用了数字键控法,并且采用了最新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结合可编程逻辑器件和D/A转换器件的软件无线电结构模式,由于调制算法采用了可编程的逻辑器件完成,因此该模块不仅可以完成ASK,FSK 调制,还可以完成PSK,DPSK,QPSK,OQPSK等调制方式。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软件无线电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现有的硬件完成无线电传输功能,实现了无线通信标准的软件化,具有高度灵活性、可维护性强、协议可升级扩展等优势。
跳频通信技术是指在通信中不断改变载频频率,以增强信息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技术将两种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为未来通信网络的建设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关键技术,为实现高速、高效、安全的通信方式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通过开展相关研究,有助于推动软件无线电技术与跳频通信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关键技术,具体内容包括:1、对软件无线电和跳频通信技术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梳理相关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
2、研究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信号产生与处理技术,包括跳频序列的生成和选择、频带选择技术、调制解调技术、协议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探索。
3、建立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模拟实验平台,在模拟环境下对应用领域进行实验验证。
4、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估,进一步完善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技术。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验证相结合进行系统分析。
具体方法如下:1、对软件无线电和跳频通信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引入信息论和通信理论的知识。
2、确定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技术的实验方案,开展相应实验研究。
3、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效果评估,对技术进行优化调整,并提出具体的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技术的理论研究报告,包括理论基础、技术路线和具体解决方案。
2、建立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跳频通信模拟实验平台。
3、相关实验数据和分析报告,以及效果评估报告。
4、相关专利和论文发表。
五、研究计划和进度本研究计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
SDR课程设计
SDR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SDR(Software Defined Radio,软件定义无线电)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
2. 学生能掌握SDR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了解其与传统无线电技术的区别。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在SDR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SDR系统的基本配置和调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SDR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SDR技术进行简单的无线电通信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及实践操作,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SDR技术,提高学生在通信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培养具备竞争力的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SDR概述- SDR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分类- SDR的优势与应用领域2. SDR工作原理与关键技术- 无线电信号处理基础- SDR系统的硬件与软件架构- 数字下变频、滤波器设计、调制解调技术3. SDR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SDR与传统无线电技术的比较- SDR在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领域的应用案例4. SDR实践操作- SDR设备的安装与配置- 基于SDR的信号捕获、处理与分析- SDR通信实验:如FM广播接收、简单无线数据传输等5. 我国SDR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SDR技术政策与发展规划- 国内外SDR技术发展动态及趋势- 我国在SDR领域的主要成果与应用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系统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实践操作,了解我国在SDR领域的发展现状。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调制信号自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调制信号自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4)二、相关工作与技术概述 (5)2.1 软件无线电技术简介 (6)2.2 调制信号自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7)2.3 软件无线电与调制信号自识别技术的结合 (9)三、系统设计与实现 (10)3.1 系统总体设计 (11)3.2 频谱分析与跟踪模块设计 (13)3.3 自适应滤波与解调模块设计 (14)3.4 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 (15)四、仿真验证与性能评估 (16)4.1 仿真模型构建与验证 (17)4.2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18)4.3 性能评估标准与方法 (19)五、结论与展望 (20)5.1 主要成果总结 (20)5.2 研究不足与改进方向 (21)5.3 未来工作规划与展望 (23)一、内容概括本文档主要介绍了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调制信号自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无线电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以其灵活性和可重构性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调制信号自识别系统是软件无线电中的关键部分,能够在接收到的信号中准确识别出不同的调制方式,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原则以及实现过程。
我们将概述调制信号自识别系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阐述其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分析系统的关键要素,包括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以及识别模块等组成部分,并探讨各模块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
在系统设计部分,我们将详细阐述系统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
包括系统架构的设计、算法的选择、关键技术的实现等。
我们还将讨论系统设计的难点和解决方案,如信号特征的准确提取、高效识别算法的开发等。
在实现过程中,我们将介绍系统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硬件平台的选择、软件编程环境的选择、具体算法的实现等。
我们还将分析系统在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系统性能的优化、错误处理机制的建立等。
软件无线电实验报告
软件无线电实验报告软件无线电实验报告引言: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简称SDR)是一种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软件来实现无线电信号的处理和调制解调。
相比传统的硬件无线电,SDR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SDR系统,探索其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搭建一个基于SDR的无线通信系统,并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SDR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具体实验目标如下:1. 理解SDR的基本原理;2. 学习使用SDR平台进行信号处理和调制解调;3. 实现简单的无线通信功能。
二、实验环境和工具1. 硬件设备:电脑、SDR硬件平台(如RTL-SDR等);2. 软件工具:SDR软件平台(如GNU Radio等)。
三、实验步骤1. 搭建SDR硬件平台:将SDR硬件连接至电脑,确保硬件设备正常工作;2. 安装SDR软件平台:根据硬件平台的要求,下载并安装相应的SDR软件平台;3. 配置SDR软件平台:根据实验需求,设置SDR软件平台的参数,如采样率、中心频率等;4. 实现信号接收:使用SDR软件平台接收无线电信号,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信号的频谱特征;5. 实现信号处理:使用SDR软件平台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如滤波、解调等;6. 实现信号发送:使用SDR软件平台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出去,构建一个简单的无线通信链路;7. 进一步实验:根据实际需求,深入研究SDR的其他应用领域,如无线电频谱监测、无线电定位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搭建SDR系统并进行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实现了无线信号的接收、处理和发送。
在信号接收方面,我们能够准确地捕获无线电信号,并通过频谱分析工具展示信号的频谱特征。
在信号处理方面,我们可以使用SDR软件平台提供的各种信号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解调等操作。
在信号发送方面,我们可以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SDR软件平台发送出去,实现简单的无线通信功能。
证明无线电原理的实验
证明无线电原理的实验无线电原理是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的原理。
下面我将通过以下几个实验来证明无线电原理。
实验一:产生无线电波材料:1. 一个电源2. 一个电磁铁3. 一根电线4. 一个螺旋形天线步骤:1. 将电源接入电线,将电线的一端连接到电磁铁上,并将电磁铁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2. 将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到螺旋形天线上。
3. 打开电源,使电流通过电线和电磁铁。
4. 用一台无线电接收器接收来自螺旋形天线的信号。
结果:我们能够在接收器上听到来自螺旋形天线发射的无线电波产生的声音。
解释:这个实验证明了无线电波的产生。
当电流通过电线和电磁铁时,它会产生变化的电磁场。
这个变化的电磁场通过螺旋形天线发射出去,形成无线电波。
这些无线电波被接收器接收,并通过扬声器转化成声音。
实验二:无线电通信材料:1. 两个无线电收发器2. 两个天线步骤:1. 将一个无线电收发器的天线连接到其天线接口上。
2. 将另一个无线电收发器的天线连接到其天线接口上。
3. 将两个无线电收发器的电源打开,并将它们设置为相同的频率和通信方式(例如,模拟或数字)。
4. 用一个收发器发送一条信息,并用另一个收发器接收这条信息。
结果:我们可以在接收器上接收到发送的信息。
解释:这个实验证明了无线电通信的原理。
当一个收发器发送信息时,它将信息转化成电信号,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接收器的天线接收到这个电信号,并将其转化成可读的信息。
实验三:无线电遥控材料:1. 一个无线电遥控器2. 一个无线电接收器3. 一个电动玩具汽车步骤:1. 将无线电接收器连接到电动玩具汽车上的电路。
2. 将无线电遥控器的电池安装好,并将其与无线电接收器进行配对。
3. 在无线电遥控器上选择一个动作(例如,前进、后退、左转、右转)。
4. 按下对应的按钮,观察电动玩具汽车的动作。
结果:当按下按钮时,电动玩具汽车会做出相应的动作。
解释:这个实验证明了无线电遥控的原理。
当我们按下无线电遥控器上的按钮时,它会发射一个特定频率的无线电信号。
软件无线电Labview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原理实验》课程研究性学习手册一、实验任务:1、在LabVIEW 平台上完成一个AM 演示程序,实现简单的AM 调制。
2、实现一个基于LabVIEW 和NI-USRP 平台的调频收音机,并正确接收空中的调频广播电台信号。
二、理论分析:1.幅度调制幅度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 ,AM )是一种模拟线性调制方法。
频域上,已调信号频谱是基带调制信号频谱的线性位移;在时域上,已调波包络与调制信号波形呈线性关系。
AM 调制的载波信号通常是高频正弦波,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源信号中的信息。
调制结果是一个双边带信号,中心是载波频率,带宽是原始信号的两倍。
调制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000c o s c o sθωθω+++==t t f t A t c t m t s c c AM (1.1) 式中,)(t m 是调制信号,其直流分量为0A ,交流分量为;)(t c 是载波信号,其为角频率为c ω、初始相位为0θ的余弦信号。
从式1.1我们能够得出幅度调制的已调信号就是是)(t m 和)(t c 的乘积。
为了实现)(t m 能够对载波信号的幅度实现线性调制,)(t m 应该包含直流分量来保证0)(≥t m ,也就是 ()0m a x A t f ≤ (1.2)这样的话才能够保证()t s AM 的包络完全在时间轴上方,如图1所示。
根据式(1.2),为避免产生“过调幅”现象而导致包络检波的结果严重失真,兹定义一个重要参数:10≤=A A mAM β (1.3)式中,称AM β为调幅指数,或调幅深度;m A 代表信源信号()t f 的最大幅值。
一般AM β不超过0.8。
下面对AM 调制在频域上进行分析。
对于式1.1,我们能够直接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其频域表达式,如式1.4所示。
()()()[]()()[]22220000000θθωωωωδπωωωωδπωj j AM e F A e F A S -+-++++=-(1.4)频谱如图2所示:图2 调幅信号频谱由于软件无线电的核心思想是对天线感应的射频模拟信号尽可能地直接数字化,将其变为适合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或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流,然后由软件(算法)来完成各种各样的功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应用环境适应性,故而对信源信号的各种调制与解调过程都是在数字域实现的。
软件无线电技术设计与实践
通信信号处理及传输实验指导书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李玉柏崔琳莉武畅杨炼目录第一部分通信信号处理及传输实验总体介绍 (1)第二部分实验设备介绍 (3)第三部分通信信号处理及传输实验 (11)实验一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基本通信实验 (11)实验二脉冲成型实验 (22)实验三数字上下变频 (31)实验四基带载波调制技术实验 (42)实验五基带载波解调技术实验 (50)实验六无线信道性能测试实验 (73)实验七无线收发综合实验 (90)实验八小型软件无线电系统SSF-SDR综合实验 (100)附录A 信号发生器使用说明 (119)附录B 射频GUI使用说明 (137)第一部分通信信号处理及传输实验总体介绍一、通信信号处理及传输实验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要求学生能够基于可编程的、可设计的、模块化的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通过FPGA设计、DSP程序设计来完成各项通信功能,如脉冲成型、上下变频、调制解调等等;深入理解通信系统中各组成模块的实现原理,融汇贯通学生在通信专业的主要知识体系;同时通过本课程实验,让学生了解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了解实际硬件系统与理论的联系与区别,切实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通信信号处理及传输实验简介通信信号处理及传输实验包含7个基础型、综合型实验项目以及1个创新设计型实验项目。
单套实验设备包括PC机、软件无线电实验箱、基带信号发生器、DSP 仿真器、FPGA仿真器等硬件平台,以及CCS、ISE等软件仿真平台。
同时需要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测试仪器。
三、信号与系统课程适用的专业通信、电子信息类等专业。
四、通信信号处理及传输实验涉及的核心知识点实验内容涉及通信信源编解码、信号成型滤波与均衡、数字载波调制和解调、无线信道中通信性能分析、信道编码算法、无线收发、信道噪声特性分析、点对点通信、多径干扰分析等。
同时实验涉及基于DSP的分析设计方法和基于FPGA的分析设计方法。
五、信号与系统实验的重点与难点对软件无线电通信中各重点模块的理解和设计,如波束形成、数字滤波器、上/下变频、软件无线电中的数字载波调制、软件无线电中的信号处理算法、无线信道中通信性能分析、软件无线电中的信道编码算法、射频及模拟前端等。
软件无线电技术实验报告_实验五
软件无线电技术实验报告_实验五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李志学号:2011019070023 指导教师:沈莹邮箱:634897551@/doc/f81328647.html,一、实验室名称:通信信号处理及传输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基带载波解调技术实验三、实验原理:1、基带线性载波解调技术原理数字信号载波调制有三种基本的调制方式:幅度键控(ASK ),频移键控(FSK )和相移键控(PSK )。
它们分别是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高频载波的参数如振幅、频率和相位,得到数字带通信号。
在接收端运用相干或非相干解调方式,进行解调,还原出原数字基带信号。
解调的最终目的是消除频差项,判决出正确的码元数据。
如果能跟踪相位的变化,并且得出正确的相位估计值0φ为:0002?φπφ+≈n f (5.1)那么消除由于0f 的存在而引入的调相可以通过坐标旋转而获得,即:()()()φφ?sin ?cos n Q n I n I -='(5.2)()()()φφ?sin ?cos n I n Q n Q +=' (5.3)其中,()n I '、()n Q '是()n I 和()n Q 经过旋转φ角而得到的数据输出。
解调器的工作原理就是用估计出的相位φ?对接收数据进行坐标旋转变换,消除()002cos φπ+n f 和()002sin φπ+n f 两个因子,提取出传输的数据,从而完成解调过程。
旋转变化运算中,相位估计φ与解调器性能有很大关系,它的跟踪性能直接关系到解调器性能的优劣。
通常设解调器都采用锁相环,以实现性能较好的相干解调。
(1)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 )对于BPSK 调制方式,如果没有信道引入的多径损耗,接收的BPSK 信号可表示为:()()()ch c bb BPSK t f T E t m t S ??π++=02cos 2 ()()?π+=t f T E t mc b b 2cos 2(5.4)其中ch ?对应于信道中时间延迟造成的相移。
ASK 调制解调
《信息处理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三)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2020-11-20实验三 ASK 调制解调一、实验目的1.掌握ASK 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测试;2.学习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ASK 调制、解调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ASK 调制观测(1). 基带数据设置及时域观测使用双踪示波器分别观察2P1 和2P3,使用鼠标点击“基带设置”按钮,设置基带速率为“15-PN”“2K”,点击“设置”进行修改。
观察示波器观测波形的变化,理解并掌握基带数据设置的基本方法。
(2). 基带数据频域观测采用频谱仪或示波器的FFT 功能,观测分析2P3 的频谱特性。
将基带信号设置为“16bit”,“2K”,自己设置16bit 基带数据,观测分析其频谱变化。
思考将信号进行ASK 调制频谱会有什么变化?进行FSK 调制频谱会有什么变化?(3). ASK 调制信号时域观测在ASK 实验内容页面,示波器一个通道测基带信号2P1,并用基带信号作示波器同步源;用示波器另一个通道观测研究4TP9 调制信号,观测并记录ASK 调制信号特性;鼠标点击“载波频率”按钮,尝试ASK 调制的载波频率,观察ASK 调制波形的变化;ASK 解调观测(1). ASK 解调整形输出观测在实验中ASK 解调采用了包络检波法。
示波器同时观测ASK 调制输入5P1 和调制信号整形输出5TP3,观测ASK 调制整形前后的波形对比,并思考后面怎么处理整形后波形;(2). 整形信号滤波后输出示波器同时观测ASK 调制输入5TP3 和滤波后输出5TP5,对比整形后输出和滤波后输出,分析是否和基带信号相关;(3). 判决输出观测示波器同时观测判决前5TP5 和判决后输出5P2,结合当前的判决电平5TP7,判断判决后数据是否正确。
通过模块右下角的“编码器”修改当前的判决电平,观测5TP7 的变化以及判决后5P2 的变化情况。
观测在不同判决电平下的判决输出,分析解调对判决电平有什么要求?ASK 系统加噪及误码率分析(1). ASK 系统加噪设置在前面实验步骤中,直接将调制输出4P9 连接到了解调输入端5P1,没有经过模拟信道。
软件无线电实验报告
软件无线电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同组人:指导教师: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 0 1 2 年11 月实验一 Matlab 语言与SDR 采样理论一、实验名称Matlab 语言与SDR 采样理论二、实验内容(1)、SDR 低通采样理论用Matlab 软件编写程序验证奈奎斯特采样理论。
Nyquist 采样定理的大概意思是:如果 对某一时间连续信号(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当采样速率达到一定数值时,根据这些采样值就能准确地确定原信号。
更进一步说,当采样频率fs 大于等于原始信号最大频率的2倍时,就能不失真的恢复原信号。
(2)、SDR 带通采样理论用Matlab 软件编写程序验证带通信号采样理论。
Nyquist 采样定理只讨论了频谱分布在(0,H f )上的基带信号采样问题。
当信号的频率分布在某一有限的频带(L f ,H f )时,就需要带通采样理论来设定采样频率fs 。
带通中心频率为o f ,频带宽度为B,则采样频率为124f s +=n f o。
三、实验步骤 (1)、SDR 低通采样理论1)、设置信号的频率为f=5e3Hz ,采样频率为fs=5e4Hz ,这里保证了fs 是f 的2倍以上。
2)、设置采样点的个数,N=1024。
3)、画出信号的时域图像。
4)、画出采样后信号的频域图像。
(2)、SDR 带通采样理论1)、设置基带信号的频率为f=1.3e3Hz 。
2)、设置载波信号的频率为fo=100e6Hz 。
3)、采样点个数N=1024。
4)、设置采样频率fs=4000Hz 。
5)、画出带通信号的时域图像,采样后的时域图像以及频域图像。
四、实验结果(1)、SDR 低通采样理论由时域图像可知,t=n/fs 可知当n=1024时,t=1024/5000=0.2048 与图像吻合。
由频域图像可知,峰点恰好为5kHz 与之前设置的f=5e3 吻合。
由于fs=10f所以满足低通采样定理,在频域图像上没有混叠现象出现,因此可以不失真的完全恢复出原始图像。
北交大通原labview实验报告-FM
《通信系统实验》课程研究性学习手册姓名祖健文学号12211189同组成员刘少强指导教师李丞时间2014年12月一、实验任务:1、实验简介:频率调制(FM )常用于无线电和电视广播。
世界各地的FM 调频广播电台使用从87.5MHz 到108MHz 为中心频率的信号进行传输,其中每个电台的带宽通常为200kHz 。
2、实验目标:进一步学习并练习图形化编程方式;学习并运用LabVIEW 和USRP 的基本模块、使用和调试方法;在直观深入理解调频收音机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将具体通信原理知识转化为编程算法的思维模式、以及图形化编程的能力,感受真实信号。
3、实验任务:实现一个频率调制的收音机,并正确接收空中的调频广播电台信号。
二、理论分析: 1、频率调制FM (Frequency Modulation )代表频率调制,常用于无线电和电视广播。
世界各地的FM 调频广播电台使用从87.5MHz 到108MHz 为中心频率的信号进行传输,其中每个电台的带宽通常为200kHz 。
本实验重新温习FM 的理论知识,并介绍其基本的实现方法。
通过一个基带信号)(t m 调节载波的数学过程分为两步。
首先,信源信号经过积分得到关于时间的函数)(t θ,再将该函数当作载波信号的相位,从而实现根据信源信号变化对载波频率进行控制的频率调制过程。
FM 发射机频率调制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频率调制示意图在图1的框图中,将信源信号的积分得到一个相位和时间的方程,即:⎰+=tfc d m k t f t 0)(22)(ττππθ(1.1)式中,c f 代表载波频率,f k 代表调制指数,)(τm 代表信源信号。
调制结果是相位的调制,与在时域上载波相位的变化有关。
此过程需要一个正交调制器如下图2所示:图2相位调制在此次实验中,NI USRP-2920通过天线接收FM 信号,经模拟下变频后,再使用两个高速模拟/数字转化器和数字下变频后将信号下变频至基带I/Q 采样点,采样点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发送至PC ,并在LabVIEW 中进行信号处理。
软件无线电实验指导书
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实验指导书2006年10月达盛科技目录实验一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和编码器尾比特 (3)实验二卷积编码实验 (14)实验三块交织实验 (18)实验四Walsh码正交调制实验 (22)实验五长码产生实验 (26)实验六长码扩频实验 (29)实验七IQ两路导频PN序列产生实验 (32)实验八I路和Q路导频PN序列正交相位扩展 (36)实验九BPSK调制 (39)实验十BPSK解调 (42)实验十一QPSK调制 (45)实验十二QPSK解调 (50)实验十三I路和Q路的OQPSK调制 (52)实验十四I路和Q路的 OQPSK解调 (55)实验十五I路和Q路导频PN序列正交相位解扩 (57)实验十六长码解扩实验 (59)实验十七Walsh码正交解调实验 (61)实验十八去交织实验 (63)实验十九维特比(Vertebi)译码实验 (65)实验二十去CRC比特实验 (69)实验二十一数字终端实验 (71)实验二十二软件无线电整体实验——FSK方案举例 (72)注意事项 (76)实验一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和编码器尾比特一、实验目的1、了解TI公司67XX系列DSP开发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熟悉DSP开发系统的连接;3、练习和熟悉从CCS加载程序,进行实验的方法;4、掌握CRC比特和编码器尾比特的产生过程;5、掌握CRC比特和编码器尾比特的作用。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CCS3.1版软件,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三、基本原理CDMA反向业务信道(RTC)用于呼叫过程中向基站传输用户数据和信令信息。
反向信道可使用9.6kb/s,4.8kb/s,2.4kb/s或1.2kb/s四种不同速率。
在本书的所有实验中,我们统一采用9.6kb/s的速率来发送数据。
每个RTC数据帧持续20ms,根据发送速率不同可能含有信息、CRC、尾比特或信息、尾比特。
当我们采用的发送速率为9.6 kb/s时,RTC帧的结构为:帧比特=172信息比特+12CRC比特+8编码尾比特=192比特而且在该帧中包含一个帧质量指示器(CRC)。
实验三QPSK通信系统
图 9 接收机框图 LabVIEW 的 USRP 驱动将基带信号传输至主机作为“采集帧”,每个帧由多个复值信号样 本组成。本图显示了由接收器采集的原始信号样本的帧。采集的帧的长度是一个可以在接收端设 置的参数。在本例子中,选择帧的持续时间为 50ms,可以看到其包含了发射过来的多个分帧。
图 10 接收机信号流程图 该框图表明了在基于 LabVIEW 的接收器中恢复和显示消息的顶层步骤。这些步骤包括:数 据包切分、同步&解调、重新排列数据包以及最后的消 码
调 制
上 变 频
通 信 道信
下 变 频
解 调
信 道 解 码
信 源 解 码
图 7 数字通信链路中的模块
图 8 发射器框图
接收器系统由 USRP 接收器所采集的信号开始。该 USRP 接收器使用了一个直接转换架构, 在此架构中接收的信号混合到基带,直接采样后进行下变频。然后产生的 IQ 基带信号传输到上 位机 PC 进行处理。
无线通信数据包结构:
图 11 无线通信数据包结构 对应的,接收端需要载波同步、符号(位)同步、帧同步,取出数据,还原信息。
采集 能量检测 & 数据包
切分 重采样和解调 数据包同步 & 解码
重建数据 转换位为 ASCII
图 12 基于 USRP 实现的接收器采用流水线型移位寄存器架构
五、实验步骤 1. QPSK 调制发射系统观测
M = 2 时的 PSK 调制也称为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等同于 2PAM 信号。当 M = 4 时, 也称为 QPSK。
2 QPSK 调制器相位定义
对于同一个 MPSK 传输系统,比较输入数据以普通二进制映像和格雷码映像到信号点的两种 情况,调制输出信号通过相同的加性噪声高斯信道,对误比特率进行计算与测试。数据映像方式 设置为普通二进制方式,信道噪声方差为 0.05 时,相应的误比特率为 0.008033;将数据映像方式 修改为格雷码方式,其他参数不变,相应的误比特率为 0.0047,显然格雷码映像优于普通二进制 映像。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系统平台研究和实现
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课题任务书课题名称: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信系统平台研究与实现课题负责人:智群联系电话:电子邮箱:ccgjzzq126.课题起止时间:2005年09月至2008年08月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二○○五年一、为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开发任务,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甲方)与课题承担者(以下简称乙方)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三、本课题的成果提供形式以及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四、本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工作具体安排、阶段实施计划、课题进度分工方案)五、参加本课题研究开发的单位和人员承担部门:电子工程系合作单位:主要研究开发人员六、本课题研究启动经费。
课题立项后,甲方拨给乙方元作为课题启动经费。
七、本课题的设备、软件投入经费预算(说明:开发设备应尽量使用学院现有的设备或04年度已计划购进的设备进行开发。
如确需购置新的设备及软件,请填写下表,并根据开发进八、课题的鉴定验收乙方在本课题任务合同完成期限时,应提交供鉴定验收的成果、完整技术资料和总结,甲方根据本合同约定容组织鉴定验收。
并参考课题立项时的等级和结题后的课题成果进行重新评比,评出学院年度教科研成果A、B、C、D类四个等级,确定并划拨相应课题经费(含启动经费)。
(科研类:A类6000元、B类4000元、C类3000元;教研教改类:A类3000元、B类2000元、C类1000元;课件类:A类4000~6000元、B类2000~3000元、C类500~1000元。
被评为D类的不给予课题经费。
)九、成果的权属和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技术成果,其知识产权归属及成果转化,按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上述技术成果涉及国家利益的,乙方有偿转让之前,应经过甲方的审查批准;涉及国家的,按国家《法》有关规定执行。
十、风险的承担研究开发过程中,因发生不可抗力、因本课题研究的技术已由他人公开或确因现有水平和条件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致使研究开发工作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乙方应提出书面报告(若属于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应附上有关专家的书面认定意见),甲方经核实后提出处理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其中, 代表搬移的频率,通常称为载波频率。
复数信号的实部和虚部也可以分别称做同相分量或正交分量。
数字上变频和下变频就是对上式进行数字化。这就意味着信号和复向量都要用量化的样本来表示。引入满足采样定理的采样周期 ,这样,数字上变频和下变频可以写为单窗口提示,利用键盘选择菜单内容,逐级进入该实验操作界面,根据操作步骤的提示,利用示波器在指定接口进行输出信号波形观察。具体步骤如下:
检查实验平台左上方和右下方的Power Switch是否处于关闭(OFF)状态;
检查实验平台的电源线是否连接正确,若连接正确,实验平台右下方的Power Ready指示灯会亮起;
D、按照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软件界面的提示进行后续操作;
E、将示波器分别观测实验平台TXI和TXQ端口,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和频谱。
根据示波器上产生波形的频谱图,观察并记录发送波形经过上变频后的频谱特征:
2.数字上/下变频扩展实验
A、在ISE中编译uc_dc工程,然后通过JTAG仿真口将比特文件下载到FPGA中;
(2)上变频过程
上变频过程其实就是输入信号uc_din(经过AD之后长度也为10bit)与调制信号modulation_signal的相乘过程。
四、实验目的:
1.理解数字上/下变频的原理,了解无线通信中进行上/下变频的原因。
2.分析上/下变频后信号时域和频域波形的变化。
3.能够基于ISE编写并调试FPGA上下变频程序。
(3.4)
可见信号 是原信号 在 处的一些离散值。因此A/D输出的最终信号形式为:
(3.5)
那么,此信号经过正交数字解调后的信号形式(设信号频率和本振频率相同,即 )可以表示如下:
I路:
(3.6)
Q路:
(3.7)
可以看出:数字正交解调输出包括两项,其中第1项为解调过程中引入的高频分量,第二项为所需要的低频分量。
根据示波器上产生波形的频谱图,观察并记录发送波形经过上变频后的频谱特征:
(2)数字下变频
A、选择“3”进入数字下变频实验;
B、在按“确认(回车)”后,进入数字下变频实验仿真实验窗口;
C、将能产生正弦信号的函数信号发生器与实验平台的RXI端口连接,正弦单频信号的幅度不要超过2V,信号频率设为1MHz;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李志学号:2011019070023指导教师:沈莹
邮箱:634897551@
一、实验室名称:通信信号处理及传输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数字上下变频
三、实验原理:
1、数字上/下变频的理论基础
通常的无线通信都是通过载波调制信号来实现。这意味着产生了数字基带信号后,需要将信号通过数模(DA)转换,由射频端调制到某个载波频段进行发送。这个将基带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频段的过程就称为上变频。反之,在接收机端将模数(AD)转换后的高速率高频带数字信号转换为低速率的基带信号,即将中频或者高频信号搬移到基带或者低频波段的过程就称为下变频。
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假设中频信号为单频形式,暂不考虑邻道及其他干扰。
1)数字下变频的时域分析:
数字下变频的目的是把所需的分量从载波频率加搬移至基带。模拟中频信号为单频形式:
(3.3)
其中 表示信号频率, 表示信号初始相位。
同时假设用于正交解调的两路数字本振的初始相位为0,那么模拟中频信号经过A/D后得到的信号形式为
sin(2*pi*f*n/fs),其中f=1MHz,fs=16MHZ→sin(2*pi*n/16)
其中,n的取值为0到15,也就完整地表示了这个调制正弦信号的一个周期。在离散化之后,我们再进行一个幅值上的放大,这里我们以乘以511为例,最终得到的一个样本用10bit长的向量来表示。
在程序中,我们用变量dc_array来表示调制正弦信号modulation_signal,它是一个包含16个元素的数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长度为10bit的向量。
五、实验内容:
(1)数字上/下变频基础验证实验,观察并记录上/下变频后信号时域和频域波形的变化;
(2)编写VHDL程序,完成基于FPGA的数字上/下变频实验。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计算机、软件无线电实验箱、信号发生器、示波器、DSP仿真器、FPGA仿真器、+5V电源
七、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结果分析:
2、VHDL实现数字上/下变频
在程序中,我们先对AD输入的信号进行采样,然后将采样后的数据与内部的1MHz正弦载波信号值表相乘,再通过DA发送出去。
(1)1MHz正弦载波信号的产生
由于实验箱中输入信号的采样率是16MHZ,要产生1MHz的正弦载波信号,我们可将1MHz的正弦信号离散化为16个样本,等效于用16MHZ的时钟采样,即:
2)数字下变频的频域分析:
输入模拟中频信号的频谱为:
(3.8)
此信号经A/D变换后的输出信号频谱为:
(3.9)
经过数字正交解调后的频谱:
I路:
(3.10)
Q路:
(3.11)
应该注意的是,实际上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本振是不同步的。因而,经过接收机下变频后的信号与发射信号之间存在相位和频率偏差,必须进行校正。
八、实验结论:
九、思考题
十、总结及心得体会:
十一、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报告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1)数字上变频
A、选择“2”进入数字上变频实验;
B、在按“确认(回车)”后,进入数字上变频实验仿真实验窗口;
C、将能产生正弦信号的函数信号发生器与实验平台的RXI端口连接,正弦单频信号的幅度不要超过2V,信号频率设为1MHz;
D、按照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软件界面的提示进行后续操作;
E、将示波器分别观测实验平台TXI和TXQ端口,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和频谱。
B、用信号发生器发送600KHz正弦波到平台的RXI端口;
C、在ARM控制端的显示界面中按ENTER;
D、用示波器观测平台的TXI、TXQ端口,查看变频前后的波形和频谱。
E、改变数字调制信号频率,将代码中固化的1MHz的正弦信号换为2MHz,并采取相同的幅度放大。(提示:511*sin(2*pi*f’*n/fs) = 511*sin(2*pi*n/8),其中n的取值是从0到7,将8个样本值转换成二进制数。具体的样本请学生自行完成。
将实验平台左上方的Power Switch置为开启(ON)状态,实验系统进入启动状态,观察实验平台中部的显示屏直至进入“高级软件无线电教学系统”;
按下“确认(回车)”键进入系统实验列表;
对于基础实验,选择“1”按Enter键,屏幕显示“进入实验中,请稍候”提示框,直至进入基础实验列表;
对于扩展实验,在ARM界面选择进入->扩展实验->FPGA扩展实验->上下变频实验;
(3.2)
进行上变频还是下变频是由频率 的符号决定。因此只要对其中一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我们假设对接收到的信号在模拟前端对整个接收带宽进行下变频,然后进行滤波。
假设信道可位于带宽为Band的频带(波段)内的任何位置,频带内包含所需信道加上干扰邻道。如图1所示。对信号进行下变频可以得到图2。邻道干扰可以通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