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学2阴阳五行精品PPT课件

中药学2阴阳五行精品PPT课件

一 阴阳的基本含义
1、阴阳的涵义
是属性概念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 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可以用来说明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 两种事物或现象,也可说明同一事物 或现象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 学说
类别 空间 时间 季节 温度 重量 亮度 动态 性别
自然界的阴阳 阳 天 白昼 春夏 热 轻 明 运动 男
皮毛
功能、活动、 温煦 气
心、肺 心阳、肾阳
筋骨
物质、静止、 清凉 血
肝、肾 心阴、肾阴
阴平阳秘
阴阳 学说
阴阳
阴阳失调
阴偏胜 阳偏胜 阴偏衰 阳偏衰
阴阳 学说
阴阳
阴阳
阳 阴
阴 阳
实证
虚证
阴阳 学说
(二)阴阳消长
是指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不是静止或绝 对平衡,而是指在一定限度内的“阴消阳 长”、“阳消阴长”的相对平衡。
阴阳有无限可分性
阴阳 学说
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对立 阴阳消长 阴阳互根 阴阳转化
阴阳 学说
(一) 阴阳对立
阴阳的属性都是相互对立、相反的。 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任何一方对另一方 都具有抑制、约束和排斥作用。
如春夏阳气上升且盛,抑制了寒凉之气, 因而春夏温热;秋冬阴气上升且盛,抑制 了温热之气,因而秋冬寒冷。
某些急性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 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热、汗出的情况下, 可突然地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 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这种 病证变化,即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
阴阳 学说
相互之间的关系:
阴阳对立和阴阳互根阐明事物的对立统一 关系
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 本形式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ppt课件
25
1、阴阳偏胜
(1)“阳胜则热”—(实)热证:高热、 大汗、烦躁、面赤、脉数
(2)“阴胜则寒”—(实)寒证:面白、 脘腹冷痛、泻下清稀、舌淡、脉沉迟或 沉紧
ppt课件
26
2、阴阳偏衰 (1)“阳虚则寒”-阴相对偏亢-虚寒证: 面白、畏寒、肢冷、神疲蜷卧、自汗、脉 微 (2)“阴虚则热”-阳相对偏亢-虚热证: 潮热、盗汗、口干舌燥、脉细数 (3)阴阳互损 原因:阴阳互根互用
ppt课件 20
(五)阴阳相互转化
-转化是消长的结果。 “物极必反” 量变——质变 形 式 1) 渐变-寒暑交替,昼夜转换 2) 突变-急性发热性疾病,高烧持续不退, 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 绝。-阳证转化为阴证
ppt课件 21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玻尔 -族徽:太极图 “contraviasuntcomplementa”(对立即互 补)
ppt课件 11


(三)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阴和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 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 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期和 条件。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 阴阳互用: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 和助长对方。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 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1 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 -天与地、昼与夜、水与火、寒与热 2 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气与血、脏与腑、寒热与温凉
ppt课件 4
事物的阴阳属性
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 明亮的、兴奋的 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 晦暗的、抑制的

阴阳五行学说PPT演示课件

阴阳五行学说PPT演示课件

7
阴阳学说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非绝对,而是相对。 比较分阴阳--单一事物无法分阴阳 任一事物内部可分阴阳 每一事物内部的阴或阳任何一方,还可再 分阴阳

8
《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阳,阳中有 阴 《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 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 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25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还用来区分人体内各种具有不同生理功能 的物质 卫阳--具有固护、温煦肌表作用的“卫 气” 营阴--能化生血液、具有濡养作用的 “营气”

26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人体的可一切生理功能,都可以用阴阳这 个概念说明 《素问•生气通天论》:生之本,本于阴阳。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 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五行学说
1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范畴 东方人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 和认识论 东方的唯物论和辨证法

2
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作为 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阴阳学说
中国传统的对立统一理论 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一切事物运动和 发展变化的根源及其规律 起萌于商周,成熟于战国秦汉

32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阴阳偏衰 衰:正气虚衰 阴阳偏衰: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 病理状态

33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 热 阳虚则寒:阴相对偏亢,出现面色苍白、 畏寒肢冷、神疲倦卧、自汗、脉微等虚寒 证 阴虚则热:阴虚不能制阳,出现潮热、盗 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脉细数等虚热 证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2021/7/21
1
2021/7/21
2
医易同源
神农尝百草始 有医药
岐黄之术开中医理 论之先河
2021/7/21
3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是 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用以解释自然现象,探 求自然规律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
阴阳五行学说移植入医学领域,与中医理论相 互渗透并融合一体,成为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用以 阐明生命现象和防治疾病规律,成为
8
对立统一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
2021/7/21
9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2021/7/21
10


部位: 上 下
表 里(脏腑)
背胸
气血津液: 气 血、津液
脏腑: 六腑 五脏
心阳 心阴
经络: 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阳
2021/7/21
正常
阴阳两虚 14
•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色泽
鲜明
晦暗
声息
高亢宏亮
低微无力
症状
热、燥、动 寒、润、静
脉象
数、浮、大、 迟、沉、小、
洪、滑
细、 涩
病变部位 表、外、上 里、内、下
2021/7/21
其它
……
……
15
➢ 1、指导养生防病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2、确定治疗原则
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阴
2021/7/21
11
• 阳盛则热,阳胜则阴病 • 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
正常
阳偏盛 阴偏盛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ppt课件

五行中的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火克金、金克木,形成了一个循环的 相克关系。
五行与人体脏腑的关系
火对应心和小肠
心和小肠在五行中属火,与夏 季和红色相应,具有温热、兴 奋的特性。
金对应肺和大肠
肺和大肠在五行中属金,与秋 季和白色相应,具有收敛、清 肃的特性。
木对应肝胆
肝胆在五行中属木,与春季和 绿色相应,具有生长、升发的 特性。
五行学说
五行的定义

代表温热、升腾、 光明、燥动等物质 或状态。

代表沉降、收敛、 清洁、抑制等物质 或状态。

代表生长、生发、 条达舒畅的物质或 状态。

代表化生、承载、 受纳等物质或状态 。

代表寒凉、滋润、 向下等物质或状态 。
五行的特性
木的特性
生长、生发、条达舒 畅,具有生发、条畅 的特性。
的作用机制和实质。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的 传承和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 才和科研力量的支持,应加强 相关领域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阴阳的相互关系
总结词
阴阳的相互关系包括阴阳交感、阴阳对立、阴阳互根和阴阳消长。
详细描述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互感应,产生新的变化;阴阳 对立是指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 为用;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双方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
02
五行学说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着阴阳属性的生长、温热、稳定、 收敛和滋润等特性,体现了阴阳相互依存、制约和转化的关系。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水生木,形成了一个循环的 相生关系。
相克规律
制化规律
相生相克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平衡的 关系,如木过度旺盛会导致土的缺乏 ,而土过度旺盛则会导致水的缺乏, 形成相互制约的制化关系。

中医学课件阴阳五行学说ppt

中医学课件阴阳五行学说ppt
三、阴阳的相对性 一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明显的 相对性。
如: 人身 脏腑
阳: 背 腑 阴: 腹 脏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四、阴阳的可分性 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 的特点。 如:腑为阳,脏为阴;心肺在上属阳, 肝、脾、肾在下属阴;心脏又分心阴、 心阳。
2、子病犯母(逆传):又称“子盗母 气”,即病变由子脏及到母脏。
木(肝)
(肾)水

金土
例:肝病及肾,“子盗母气” 虚
肝血虚至肝肾阴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3、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来自例:肝病及脾,肝木乘脾土
4、五行相侮:指五行之间反向相克的异 常变化。(侮——欺侮,恃强凌弱)



相 侮





相 克
金土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解释生理现象
木(肝)
(肾)水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 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事物的发 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 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通过“比类取象”法,用五种 物质特点,概括为五种属性。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

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诊断方法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来判断阴阳的偏盛偏衰,从 而确定病证的性质和部位。如望诊观察面色、舌苔,闻诊听 声音、嗅气味,问诊询问病情、病史等。
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根据阴阳失调的具体 情况,采用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方法,使阴阳恢复平衡。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CONTENCT

•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阴阳五行学说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 • 阴阳五行学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学习阴阳五行学说的意义和方法
01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阴阳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阴阳观念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形成于殷周时期,西周 末年,以伯阳父为代表的一些贵族卿大夫把阴阳看作天地之气。
在建筑和风水布局中,阴阳五行学说 也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合理的布局 和设计,可以营造和谐、宜居的环境 。
阴阳五行学说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根 据时令和气候的变化,合理安排种植 和养殖活动,以获得更好的收成。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发展
春秋时期,阴阳学说被赋予哲学含义,战国时期,阴阳学说进一 步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理论。
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五行学说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方位 观念,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
在战国时期,五行学说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与阴阳学说相结合 ,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最初的含义是 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 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春夏阳气生而渐旺,阴气也随 之增长,天气虽热而雨水增多; 秋冬阳气衰而渐少,阴气随之潜 藏,天气虽寒而降水较少。如此 维持自然界气候的相对稳定,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四)阴阳的消长平衡
消长含义: 阴阳双方数量的对比变化。 消,减少;长,增加。
此长彼消 此消彼长
起源: 阴阳最初的涵义是非常朴素的: 生活观察: 日光向背 向日,光明 温暖为阳 背日,阴暗 寒凉为阴 生产实践: 作息受日支配 日出而作,动为阳 日落而息,静为阴
所有事物或现象都有两极现象 抽象 规定
(二)阴阳的属性
事物阴阳属 性的规定
明亮、温热、活动、兴奋、 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
晦暗、沉静、抑制、向下、 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
的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 互牵制互为胜负。
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
如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 凉、寒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温 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 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 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 温热之气的缘故。
(三)阴阳的互根互用:
互根互用 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 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 部分范畴的阴阳双方体现出相互资生、 相互为用的特点。
五 行 的 相 生 和 相 克 是 不 可 分 割 的 两 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 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间 的正常协调关系。因此,必须生中有 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才能维持 事物间的平衡协调,促进稳定有序的 变化与发展
3.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 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


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有

兼阴虚(酌加养阴药)
阴虚 阳虚
虚热证 补阴(阳病治阴,壮水 补
之主,以制阳光。)

不 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 足
之源,以消阴翳。)
(2)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归纳药物性能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四气 温、热——阳 寒、凉——阴
五味 辛、甘、淡——阳 酸、苦、咸——阴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如: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二气相互 作用,交感合和,产生宇宙万物,并推动着它们 的发展和变化。 阴阳交感前提与基础: • 阴阳二气运动; • 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 感作用,从而产生万物。
(二)阴阳的对立制约:
对立制约 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
此长彼长 此消彼消
热盛伤阴,寒盛伤阳
阴虚火旺,阳虚阴盛 补气生血,补血养气 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
(五)阴阳的互相转化:
相互转化 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向 其相反方向转化。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 寒”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 ❖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 ❖用于疾病的防治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子母相及传变:
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 如:肾病及肝。 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 如:心病及肝。
2.相克关系传变:
相乘——相克太过而为病。如“木旺乘土”和 “土虚木乘”。
相侮——反向克制而为病。如“木火刑金”和 “土虚水侮”。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阴不制阳
阴阳
阴虚
虚热证(阴虚则热)
偏衰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阳虚阳不制阴 虚寒证(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阳偏胜 阳偏衰
阴偏胜 阴偏衰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色泽 声息 症状
脉象
病变部位 其它


鲜明
晦暗
高亢宏亮
低微无力
热、燥、动 寒、润、静
数、浮、大、 迟、沉、小、
洪、滑
细、 涩
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失衡
(三)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
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六淫 (阳)
风邪、暑邪、火(热)邪为阳 寒邪、湿邪为阴
饮食居处,情志失调(阴)
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阴盛
实寒证(阴胜则寒)
阴阳 偏盛
伤阳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阳盛
实热证(阳胜则热)
阳 失
伤阴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一、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精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奠定
思 了中医学理论体系方法论基石。
维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

统一理论。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
论。
二、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注重宏观观察 注重整体研究 擅长哲学思维 强调功能联系
中和思维:中和,又称“中庸”、 “中行”、“中道”。其思想的 核心是平衡与和谐。 类比思维:类比,是根据两个 (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 面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 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 种逻辑方法,是一种由一事物 推到另一事物的推理方法。
3) 既有所不胜过亢,又有所胜过弱。 如既有木亢(肝气亢逆),又有土虚
(脾气虚弱),出现“肝脾不和”。
❖相侮:
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 即反克,又称“反侮”。






引起相侮的原因:
太过——被克者太过 不及——克者太弱
如:木旺侮金 如:金虚木侮
2.子母相及
❖母病及子
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 致母子 两行皆异常。
2.确定治则和治法
以相生规律确定 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治法:滋水涵木,益火补土
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以相克规律确定 治则:抑强,扶弱 治法:抑木扶土,培土制水
佐金平木,泻南补北
•确定治则和治法
滋水涵木法
相生治法
益火补土法 培土生金法
金水相生法
相克治法
抑木扶土法 培土制水法 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
肝属木:木曰曲直,枝叶条达,有升发之性 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
心属火:火曰炎上,有温热之性 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
脾属土:土性敦厚,生化万物 脾居中焦,化生气血
肺属金:金性清肃,收敛肃杀 肺性清肃,以降为顺
肾属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肾有藏精,主水之功
2.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 相生: 肝藏血以济心——木生火
滋肾阴以养肝阴 温肾阳以补脾阳 健脾气以补肺气 养肺阴以滋肾阴
疏肝健脾 补脾利水 泻肝清肺 泻心火滋肾阴
相生的治法如:涵滋水以木
•指导针灸取穴: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 规律进行选穴治疗。
•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临床上运用不同情志变 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 到治疗的目的。
第四节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表现为阴阳的每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
(四)阴阳属性的绝对性
主要表现在某些事物属阴或属阳 的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如 水与火,水属阴,火属阳,其阴 阳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可 反称的。
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交感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一)阴阳交感: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 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
作用方向 升、浮——阳 沉、降——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五行的概念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 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 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 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 种古代哲学思想。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及其运动变化.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五行各自的特性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 革、水曰润下
木曰曲直——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 舒畅 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 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三)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1. 阴阳的对立性: 2.阴阳的转化性 3. 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1.阴阳的对立性:
即阴阳双方必须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相比 较而确定其属性,单一事物无法定阴阳。
2.阴阳的转化性
即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 方向转化,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属阳, 属阳的事物也可以转化属阴。
3.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思 考?
1. 怎样确定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 2. 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互用? 3. 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 试述五行生克乘侮规律。 5. 如何以五行生克关系来阐释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 6. 五行学说是如何指导临床治疗的?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自然界 五行
五色 五音 五味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木青 角 酸 生 风 东 春 火赤徵苦长暑南夏 土 黄 宫 甘 化 湿 中 长夏 金白商辛收燥西秋 水黑羽咸藏寒北冬
(三)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
1.五行相生:相生为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生木生







《难经》: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五行相生,实际上是指五行中 的某一行对其子行的资生、促 进和助长。
2.五行相克:相克为相互克制、制约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水克 克克 火
克克


《内经》: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