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世界的气候与自然带
种类繁多,以树栖和攀援生活 的动物为主,如猩猩、长臂猿
、各种鸟类和昆虫等
热带季雨林带
分布
南北纬10°~25°之间的大陆东岸
植被
群落结构简化,以落叶乔木为主,上层林木 稀疏,下层草本植物丰富
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动物
具有季节性迁移现象,以适应干湿季节的变 化,如象群、斑马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自然带中的生态系统通 过碳的吸收和释放,对 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 产生重要影响。
气候与自然带的协同演化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导致了自然带的形成和演变,如冰期 和间冰期的交替影响了生物群落变生理生态特征等方 式适应气候变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带的特 征。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自然带的时空变化也起到重要作用,如森林砍伐、城市 化等。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也会对自然带造成时空变化。
05 气候与自然带的相互作用
气候对自然带的影响
1 2
温度和降水
气候是决定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温度和降水 量的变化会导致植被、土壤和动物群落的改变。
季节性变化
气候的季节性变化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动物 的迁徙模式,从而塑造不同的自然带特征。
03 气候变化与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与地球运动
太阳辐射角度和强度的变化
地球自转轴倾斜和公转轨道变化导致太阳辐射角度和强度在一年内的周期性变 化,形成四季。
昼夜交替与温度变化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使地表温度发生周期性变化。
大气环流与洋流
大气环流系统
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 ,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 带的形成,导致了热带和极地气候的 显著差异。
水平地带性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地域分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异规律 域分异规律)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 域分异规律)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经 度变化方 向 ( 东 西 方向) 中纬度地区
月份 11 12 1 降水量(mm) 东方 26.5 13.9 7.6 海口 81.3 34.9 19.5 琼海 159.6 68.2 31.4 平均风速(m/s) 东方 4.6 4.5 4.2 海口 2.6 2.4 2.5 琼海 2.7 2.5 2.4 日照时数(h) 东方 202.2 187.0 179.2 海口 144.8 131.3 109.1 琼海 121.1 112.2 116.3
(2014年高考海南卷)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 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图3示意喇叭沟 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8~10题。
15.北京的地带性植 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014年高考海南卷)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 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图3示意喇叭沟 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8~10题。 16.喇叭沟门有天然白 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一、自然带的形成
二、知识结构
三、水平地带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 异规律 主导因素 影响 因素 成因总结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 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太阳辐射) 域分异规律) 水分(海陆位置)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 两极递减,即以热 的方向变化,即以水 量为基础 分为基础
(1)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 带季雨林景观,南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 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2)原因:海南岛旱季以北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 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 少。 因素及作用:风速大,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岩石 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 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气候所对应的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
气候所对应的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英文回答:The distribution of terrestrial biomes corresponding to climate follows a general pattern that is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solar radiation. These factors determine the availability ofwater and energy, which in turn shapes the types of vegetation and ecosystems that can thrive in a particular region.In general, terrestrial biom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several broad categories based on their climatic conditions:1. Tropical rainforests are found in regions near the equator that receive copious amounts of precipitation and have high temperatures throughout the year. These forest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dense canopy of vegetation that blocks sunlight from reaching the forest floor. The high humidity and warm temperatures create a favorableenvironment for a wide variety of plant and animal life.2. Temperate forests are found in regions with moderate temperatures and precipitation. These forests are dominated by deciduous trees that lose their leaves in the fall to conserve water during the cold winter months. The understory of temperate forests often consists of shrubs, herbaceous plants, and ferns.3. Grasslands are found in regions with moderate precipitation and warm temperatures. These biom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continuous cover of grasses and other herbaceous plants. Grasslands are often home to large herds of grazing animals, such as bison and wildebeest.4. Deserts are found in regions with extremely low precipitation and high temperatures. These biom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parse vegetation and a lack of surface water. The plants and animals that inhabit deserts have adapted to survive in these harsh conditions.5. Tundra is found in regions with very lowtemperatures and low precipitation. These biom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permafrost layer that prevents waterfrom draining from the soil. The vegetation in tundra regions is typically low-growing and includes mosses, lichens, and shrubs.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biomes across the globe is influenced by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latitude, altitude, and distance from large bodies of water. Latitude affects the amount of solar radiation a region receives, which in turn influences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patterns. Altitude can also affect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s air temperatur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Distance from large bodies of water can also influence climate, as water bodies tend to moderate temperatures and increase humidity.中文回答:气候对应的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受温度、降水、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水分和能量的供给,从而塑造了特定区域内能够繁荣发展的植被和生态系统类型。
浅析自然带中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
划分 为以下 四个 带: ①亚寒带针叶林带 ( 。N 7。N; 5 0 -0 )②温 带落 叶阔叶林 垂直变化。如图 带( 南北纬 3 。-5 。之间的大陆东部和南北纬 4 。-6 。之间的大陆西 5 - 0 0 - 0 说 明: 1 低纬度和 中纬度 的高 山地 区 ()
部) 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带 ( 纬 2 。- 3 。之 间的大陆东部) ④ 亚热 这种 垂直分 布表现 最为明显 。例如 , ; 南北 5 - 5 ; 赤道 附 乞力马扎罗 山海拔 59 8 5米) 带常绿硬 叶林带 ( 南北纬 3 。-4 。之间的大陆西部) 0 - 0 。地球表面的各个 自 近 的最高山岭 (
一
、
自然 地 理 环 境 的 各 组成 要 素 ( : 形 、 候 、 湖 、 被 、 壤 等 ) 地 如 地 气 河 植 土 在
分 布 规 律 : 山 麓 到 山 顶 自然 景观 在 垂 直 方 向上 依 次 变 化 。 从 如 图
表按确定方向呈现有规律的空间分化 , 为地域分异 , 表现 为 自然带 称 其 1 自然 带 的含 义 、 陆地上的不 同地区, 由于所处 的纬度位置和海 陆位置各不相 同, 分别具 有一定热量和水分 的组合,形成 不同的气候 以及与之 相适应 的有代表性 的
课 改
浅析 自然带中的 “ 地带性分 布规 律” 非地带性 现象” 和“
甘肃省华池一 中 邓怀颖
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但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 形成基础: 水分条件为基础 , 以 同时 也 是 在 一 定 的温 度 条 件 上 进 行 的 。 地球 上没 有地理环境完全相 同的两个 区域 。为了认识 地 理环境的地域 差 典型特例 ; 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 向内陆的变化。 异, 我们必须 了解 自然带 。 说 明: 这种变化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 明显 。 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 ( 、 即垂直地带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自然带 )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符合一定的分布规律,具有地带性的特点,但是地表自然带并不是都符合地带性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起伏、洋流等,任何自然带的分布都具有所在地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局部的、特殊的非地带性的分布特点。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对比](一)简析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区别。
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即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原因是以热量为基础而产生的,主要是受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例如,赤道穿过非洲的中部,非洲南北半球部分获得太阳的能量,从赤道向高纬依次递减,出现了南北对称分布的自然带。
该规律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明显。
2.经度地带性即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要是水分受离海远近的影响,从大陆沿海往内陆方向递减。
该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
例如,我国由东北—西北,自然带从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植被类型的变化明显地符合经度地带性规律。
3.垂直地带性即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自然带,主要是因为高山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汽量越少,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一般来说山体越高,垂直自然带越明显;高山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越复杂。
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地形起伏影响,因而属非地带性现象,这是学习的难点。
我们所说的水平地带性是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是基于“理想大陆”的基础上来进行考虑的,因此山地的存在是对水平地带性的干扰和破坏,是一种相对于水平地带性的非地带性因素,又由于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是一种连续而有规律的分布,因此垂直地带性属于地带性现象即山地的垂直分布自然带是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
4.非地带性即处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环境由于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完整、不鲜明。
[重点]自然带类型
自然带类型然带2006-12-08 15:141自然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相对的)。
其中,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土壤为中心环节;由于位置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地域分异(绝对的)。
2自然带――地球上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
不同自然带环境特征差异较大。
3世界自然带的类型与分布规律(注意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异同,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河马砖红壤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象,孔雀砖红壤性红壤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长颈鹿、羚羊燥红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袋鼠、沙漠狐、单峰驼荒漠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阿尔卑斯山羊、黇鹿褐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猕猴、灵猫红壤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混交林带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混交林松鼠、黑熊棕壤、褐土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黄羊、旱獭黑钙土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双峰驼、子午沙鼠荒漠土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驯鹿、紫貂灰化土苔原带极地气候苔原驯鹿、紫貂灰化土冰原带极地气候冰雪裸地北极熊、海豹未发育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热量太阳辐射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低、高纬度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水分海陆位置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北回归线北极圈
理想自然带 的分布规律
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圈
苔原带:苔原气候;冰原带:冰原气候
北极圈以上
许多山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垂直自然带谱不完整
从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相似,但影响因素不同
通过图表加深对自然带分布的记忆 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的形成受热量条件影响,也受水分条件制约
规律: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 显著地区:中纬地区
分布
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形成原因
热量
形成基础
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 低纬地区,高纬地区
规律 显著地区
分布
从沿海向 内陆的地 域分异
由赤道到 两极的地 域分异
地球表面普遍存在的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干扰和 破坏了地带性分异规律,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局部环流和洋流,局部水分的变化
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局部地热异常
概念 形成因素
非地 带性 分异
局部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
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北回归线
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 风气候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
形成原因
水热组合
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垂直方向更替,水平方向延伸
规律
形成基础
山地垂 直地域 分异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分布
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高山区
主要陆地自然带
础,对于合理利用自地然方性资分源异、是较因小地尺度制的宜地
进行生产布局有指域气导分候作异、较,用它大是。范在围地地方面地组形成、物地质方
地方性分异常常表等成现差成出异分的及有影其序响组下合性沿,自和一然重定环地境复势各性剖组
的规律。
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四) 地方性分异规律 活动: 地方性分异所表现的尺度是否具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 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理
想
热带季雨
大
林带
陆
自
然
带
活动: 荒漠自然带主要分布于什么气候类型?
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活动12:争对做比优照秀片导,游说,明请了将什风么景问照题片。与实地一一对应。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 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理
想
热带季雨
大
林带
陆
自
然
带
活动: 草原自然带分属什么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三) 荒漠自然带
荒漠自然带一 般分布于干旱地区, 降水量稀少(小于 250毫米/年),气 温变化剧烈,日较 差很大。
三、主要陆地自然带
冰原带
( 以 北
陆 地
半 球 为 例
自 然 带
)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北极圈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
温带 荒漠
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
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1、温带季风气候对应什么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赤道地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 10度纬度和回归线之间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回归线和30读纬度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现在地理书上此带归入热带雨林带与热带草原带的过渡带,合与热带草原带合称热带疏树草原带)回归线和1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度-35度之间的大陆东部或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0度-6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外围温带草原带,内部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的内部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的东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带)极圈地区苔原气候-苔原带冰原气候-冰原带2、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分为广义气候和狭义气候。
广义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狭义概念不包括湿的后者。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年温差大,日温差大。
冬季受高压控制,最低气温-73度;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26-27度,最高气温33度,北部接近20度,最大年较差62.3度,受大陆气团控制。
年降水量由南向北增加。
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北部达300~600毫米。
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所以温带荒漠带和亚寒带针叶林都对。
(2)各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扩展资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温带沙漠带主要分布在中欧亚大陆和北美洲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以及南美洲南部的东部。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知识讲解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一、主干知识解析:1.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带的形成,如下思维简图: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如下图:①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苔原气候----苔原带、冰原气候----冰原带②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是温带荒漠带,其外侧是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又叫萨瓦纳带;③气候相同但因地势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带,但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印度半岛西海岸等);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等)。
④同一气候类型对多种自然带,该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两个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荒漠带(内部)、温带草原带(外部);亚寒带针叶林带(中高纬)⑤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个自然带,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和温带海洋气候(大陆西岸),对应的是同一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自然带东西方向呈现阔叶林、草原和荒漠的对称分布;⑦亚欧大陆同为亚热带,东西两岸的自然带植被叶面存在差异: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岸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如下结构图: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方向沿伸。
如: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带性),在中纬度表现明显,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方向沿伸。
自然带分布规律三
3.洋流作用使自然带分布发生变化
同一自然带在大 陆东西两岸分布 纬度的差异
4.水分条件引起的自然带的变化
• 山麓绿洲 • 河流绿洲
• 11.从图中可以判断北纬10度的自然带
垂直分异中,积雪冰川带位于
A.5000M B.4000M
米以上。
C.6000M带表现最为明显的是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全部都明显
• 13。雪线海拔最高处在
纬度,原因是:
副热带地区(或20---30纬度区);因为该地处在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积雪少,雪 线海拔高。
山地坡向:山地阳坡,气温较高,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阴坡高。
⑤雪线:山地积雪冰川带的下界,雪线高度即该下界的海拔高度。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山体所处纬度----纬度低,气温高,雪线海拔高;反之就低。 坡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度高。
降雪量---迎风坡降雪量大,积雪多,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课堂小试】读下面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图后回答10— 12题: • 10.图中所示自然带①是 A.热带雨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苔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自然带分布规律三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顶 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分异基础:水热组合
分异特点:
山麓
☆据图判读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①山麓与水平带一致。 ② 垂直带谱变化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③垂直带谱数量取决于山地的纬度位置与海拔(或相对高度)
④山地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受气温的制约 (山体纬度:纬度越低,气温越高,自然带分布的高度就高)
地域分异规律四:非地带性规律
自然带分布规律
自然带分布规律
自然带内涵——也称“自然地带”或“地理地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每一带都有一定的水热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景观类型。
由于植被的类型是每一个自然带的典型和最富有表现力的特征,因此自然带都以植被类型的名称加以命名。
自然带在时空上是不断发展的,各带之间并无固定的、显著的界线,界线通常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①纬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近于东西向延伸、呈南北更替的带状规律性。
纬向地带性差异是由太阳热力因素造成的,即地球是一个运动中的椭球体,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缘故。
②非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纬向地带性即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呈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性。
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和洋流等都属于非地带性因素,由这些因素所导致的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的经向地带性或区域性分布,都是非地带性的具体表现。
五个自然带的划分
寒带针叶林带的气候和环境影响
气候
寒带针叶林带的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温和。该地区降水量较低,主 要集中在夏季,且蒸发量较小。
环境影响
寒带针叶林带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 该地区的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威胁。人类活动如采伐、狩猎等
05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和特点
分布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 温带地区,包括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 温带气候区域。
VS
特点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该地区 的植物生长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秋季时树叶会变色并脱落,冬季则是树木 休眠期。
气环流、洋流等影响,在地球表面形成的具有明显地域分异特征的地理景观。
联系
气候带和自然带是相互关联的,气候带是形成自然带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带的差异也 会导致自然带的差异。同时,自然带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例如植被覆盖和地形地貌等
因素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自然带的地带性规律
纬度地带性规律
由于地球各地区纬度不同,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也不同,导致气候和植被等自然要素呈 现纬度地带性规律。例如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 落叶阔叶林和寒带针叶林等自然带。的定义 • 热带雨林带 • 热带季雨林带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寒带针叶林带
01
自然带的定义
自然带的定义和特征
自然带定义
自然带是指由于地球各地区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海拔高度等方面的不同, 以及地球上大气环流、洋流等影响,在地球表面形成的具有明显地域分异特征 的地理景观。
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作者: 张权
作者机构: 江苏省沛县中学,江苏沛县221600
出版物刊名: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73-75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5期
主题词: 自然带 垂直地域分异 基带
摘要: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变化规律和判读方法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主要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成因、分布变化规律和判读方法等三个方面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和分析,并结合数据材料对一些典型山地垂直自然带进行作图和对比分析,以提高学生对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直观认识和深入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一、主干知识解析:
1.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带的形成,如下思维简图: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如下图:
①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苔原气候----------------------------- 苔原带、
冰原气候--- 冰原带
②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是温带荒漠带,其外侧是温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带又叫萨瓦纳带;
③气候相同但因地势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带,但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印度半岛西
海岸等);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等)。
④同一气候类型对多种自然带,
该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两个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荒漠带(内部)、温带草原带(外部);亚寒
带针叶林带(中高纬)
⑤--------------------------------- 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个自然带,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和温带海洋气候
(大陆西岸),对应的是同一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自然带东西方向呈现阔叶林、草原和荒漠的对称分布;
⑦亚欧大陆同为亚热带,东西两岸的自然带植被叶面存在差异: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岸是亚热
带常绿硬叶林;
4.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如下结构图:
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
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
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自然带南北
更替,东西方向沿伸。
如: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
带性),在中纬度表现明显,自然带东西
更替,南北方向沿伸。
如: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沿海内---------------- 陆沿海)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也叫垂直地带性),在中低纬的高山表现明显。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类
型与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坡向等因素有关。
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
分布的自然带相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该地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析与判读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
随着水热状况的变化,形成了相应的自然景观,自然带呈现垂直地带性的分布规律。
这种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性规律相似。
一、影响山地垂直带的因素分析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因素
(1)纬度若海拔相当,纬度越低,山地垂直带谱越多;纬度越高,山地垂直带谱越少。
(2)海拔若纬度相当,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带谱越多;海拔越低,山地垂直带谱越少。
(3)相对高度若纬度相当,山顶与山麓的相对高度越大,山地垂直带谱越多;相对高度越小,山地垂直带谱越少。
2、影响山地同类自然带海拔高低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水热状况越好,同类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高;纬度越高,同类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
(2)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海拔更高;在阴坡分布的海拔更低。
二、山地垂直带的判读方法
1、通过山地基带名称确定所处的温度带基带是指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如某山地的基带是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山地带谱数量多少判定所处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带谱数量越少,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
3、通过南坡与北坡同类自然带的高低判断南北半球
如果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说明南坡热量更充足,为向阳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为南半球。
4、通过南坡与北坡自然带谱的数量判断南北半球一般情况下,山地向阳坡热量充足,自然带谱的数量多于阴坡。
如果南坡自然带谱数量多于北坡,说明南坡热量更充足,为向为阳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为南半球。
雪线及其影响因素
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
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1.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
①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气温高时雪线也高。
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 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 米,北极圈内在200 米以下,
②雪线的分布高度与降水量成负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例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
段雪线达5000 米以上,再向东到祁连山东段,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反而降低。
2 .地貌因素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①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②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③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例如,我国天山南坡雪线高度为3500——4200 米,而北坡雪线高度为3500——3900米。
3.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①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
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海拔高度要低。
其南坡面向
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在2000——3000 毫米,在同等气温(低
于零摄食度)情况下,南坡空气易达到过饱和,形成降雪,雪线高度在4500 米左右;北坡
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雪线高度大多在6000 米左右,个别地区达6200米。
②青藏高原境内雪线海拔高低相差很大,大体上有从边缘向内部、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的趋势。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雪线高度为4500——5000 米,至高原内部,中喜马拉雅山北翼、冈底斯山等雪线高度为5800——6000 米,珠峰北侧东戎部冰川以及羌塘高原西部昂龙冈日雪线高度达6200 米。
③阿尔卑斯山北坡为背阳坡,蒸发弱;北坡又是迎风坡,大西洋水汽在此产生了大量的降水。
因此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较低,南坡雪线较高。
④天山南坡为向阳坡,气温比北坡高,且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故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高。
温带地区南北走向的山脉,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4.雪线的升降变化还受大气环境改变的制约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沙尘暴等因
素均可对雪线高度产生影响。
三、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