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评课稿
古诗评课稿模板语文
古诗评课稿模板语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掌握古诗的大意。
学习古诗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模仿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情感。
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古诗的选取所选古诗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教育意义。
古诗的主题是否明确,内容是否丰富,能否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重点与难点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古诗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所侧重。
对于重点字词和诗句的讲解是否清晰、透彻,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
3、知识的拓展教师是否能够适当拓展与古诗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能否引导学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教师是否注重朗读指导,如语调、节奏、重音等,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
学生的朗读是否积极主动,朗读效果如何。
2、讲授法教师的讲解是否简洁明了,语言是否生动形象,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讲解过程中是否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3、讨论法教师是否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讨论的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的参与度如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是否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多媒体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没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导入方式是否新颖、有趣,能否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内容是否与古诗主题相关,能否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年级古诗三首评课稿
五年级古诗三首评课稿一、《登鹳雀楼》评课稿课文简介《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古诗。
诗中描绘了登上鹳雀楼后所能看到的壮丽景色,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诗中融入了对山川、历史和文化的颂扬,通过对楼台上的景致描绘,表达了登高远望、游历中的想象,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感慨。
教学目标通过教授《登鹳雀楼》,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理解和把握《登鹳雀楼》的主题和意境。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步骤复习与导入教师将鹳雀楼的图片投影到教室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鹳雀楼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导读与感受教师朗读《登鹳雀楼》,并解释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中的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分析与欣赏教师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等,并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美学特点和意境。
创作与表达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以《登鹳雀楼》为题目写一首诗。
拓展与实践学生阅读《登鹳雀楼》相关的历史故事和背景,展开深入了解和研究。
二、《静夜思》评课稿课文简介《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古诗。
诗中描绘了一个人独处静谧夜晚时的心境和思绪,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以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孤独、思念的心理状态,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教学目标通过教授《静夜思》,引导学生通过细腻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的美和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把握《静夜思》的主题和意境。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情趣。
3.通过练习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复习与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夜晚的宁静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用心去感受夜晚的宁静。
导读与感受教师朗读《静夜思》,并解释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中的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分析与欣赏教师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美学特点和意境。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评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评课稿一、课堂情境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二首》课文的评课稿。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优秀诗歌,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阅读能力和汉字识读能力,他们对于文学艺术也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
然而,他们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适应学生的阅读水平,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并通过练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古诗二首》中的诗意和意境;•掌握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综合能力。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诗意和意境,掌握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准备•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课件和电子白板;•音频设备;•教学素材:《古诗二首》的课文、背景知识、相关练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入课题,并与学生就图片中的场景进行对话,激发学生对于田园生活的感受和想象。
2. 导入课文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或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课文理解通过问题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例如,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芳草萋萋白露多”的意义和形象描写。
4. 诗歌欣赏教师指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妙之处,如韵律、修辞手法和意象等。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5. 练习与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对比两首诗歌的异同之处,并请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如仿写、排比等。
古诗三首》评课稿
古诗三首》评课稿评《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今天上午我有幸聆听了___执教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教学内容。
___重点讲解了《出塞》一诗,这是唐代诗人___描写军旅生活的佳作。
全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用英勇善战的名将镇守边关,以消除边塞战事,使国家安宁的美好心愿。
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严谨,___的语言亲切自然,教态独特,教学风格独特,语文学科素养良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___采用了读悟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味诗情。
通过“唐”字组词,引出唐代诗人___和古诗《出塞》,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边塞诗,将其融在边塞诗中去体会。
教学的破题,选择“出塞”为突破口,通过一系列边塞诗的朗读,直观地感知边塞环境之恶劣、生活之艰苦。
在这基础上,让学生把诗读熟,然后再通过朗读去体悟。
初步体会诗歌大意,从戍边而引出“万里长征”,进而在体会万里长征时,从时间长去感知征人生活的艰难、惨烈、悲壮,在深究征人“人未还”的根由时,体会征人不能回的事实,同情征人的生活。
___通过语境的渲染,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帮助学生体会本诗的情感。
通过读读通句子,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需要注意的读音进行适当的点拨。
通过“2/2/3/”有节奏的读,把诗读熟,读出诗的韵味。
理解内容再读,读对语速、语调,初步读出感情来。
体会感情再读,读出诗中复杂的情感,使学生加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___把诗与画,读与情相融。
课堂上教师一次次声情并茂的描述、引读、过渡、总结,融情想象的基础上,配以教师的入情解说,诗句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悲壮的情景,学生自然入情入境,读出了诗句后面的意蕴。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走进作者的心里,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感受作者的感情,触动学生的心灵。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精彩的课程,但是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不够到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够充分。
在有感情地朗读上还有所欠缺。
教师可以配乐让学生读,或者是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再让学生读。
古诗评课稿经典15篇
古诗评课稿经典15篇古诗评课稿1古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教师采用的古诗教学方法是:情境导入,了解诗人;读通全诗,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感悟诗情。
课前教师认真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但由于线路出现问题没有能用上,非常遗憾。
整首诗,教师在朗读指导上做了精心设计。
索老师着眼一个“悲”字,运用拓展,感悟诗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
教师用了很感性的教师引导语言,为的是抓住学生已有的'情感,来提升感悟。
如:“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遗憾啊!”“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陆游悲痛啊!”有了这样的教师语言,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同时也自然的把内容归结在了我们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时,学生的情绪还在激昂之中,所以继续教学后两句诗: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因为陆游的爱国,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国家,于是他对儿子千叮万嘱,我们的课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叮嘱中,一次又一次的抒发陆游爱国感慨的朗读中结束。
听过本课后,我对索老师一点小小的建议:首先对写作背景的介绍过于简单,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不够透彻;其次,学生对伟大诗人陆游的爱国思想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书中的诗句,还有当时的历史事件。
在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延伸时,教师虽多方引导,但学生联系实际、自身谈现在学习这首诗的意义时,部分学生的回答不能令人满意。
如能联系当前国家形势谈出爱国主义对与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中心就会得到再一次升华。
通过此次教学活动,我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并努力把它们应用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
但学习是无止境的,今后我还必须深挖教材,课前认真备课、对学生的了解上做到细致入微,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评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评课稿评课背景作为二年级语文教师,我将评价并分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二首》这一课文。
该课文旨在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评课稿将从课文的选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该课文进行评析,以期对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课文选材《古诗二首》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
它选取了两首古代诗歌,分别是南朝梁·庾敳的《采莲曲》和唐·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这两首诗歌选材典型,其一以描写采莲的情景为主线,体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探索和对美的追求;其二描述了一个秋夜的凉爽,从而引发对季节变化的共鸣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些选材抓住了学生对自然、对季节的好奇和兴趣,能够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力。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二首》,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中的基本意思,抓住诗歌的主旨;2. 掌握诗歌的基本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季节变化的感知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秋天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和联想。
2.呈现诗歌:出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再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诗歌的大意。
3.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特点、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例如诗歌中使用的形象描写、对比等。
4.讲解生字词:对诗歌中出现的生字词进行解释和拼读,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词义。
5.写作练习:组织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感悟,完成有关秋天的作文练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6.呈现第二首诗歌:出示庾敳的《采莲曲》,让学生朗读诗歌并思考诗歌中描写的情景和感受。
7.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采莲曲》中的描写手法、意象和情感表达,通过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让学生理解不同诗歌的特点。
8.听读评析:播放有关采莲的音乐,边听边阅读《采莲曲》,通过音乐的节奏和诗歌的赏析,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古诗三首》评课稿
《古诗三首》评课稿近期有幸聆听了三节关于古诗的课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这三节课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素养三位授课教师都展现出了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他们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流畅,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话语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中领悟古诗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诗句的含义时,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帮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感悟。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来看,这三节课都较为出色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
教师们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们通过学习,能够准确地背诵古诗,理解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品味等方式来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三位教师的导入方式各有特色。
有的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古诗;有的教师则通过讲述一个与古诗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的教师直接展示一幅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这些导入方式都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朗读指导朗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这三节课中,教师们都非常重视朗读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有的教师采用范读的方式,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感受古诗的韵味;有的教师让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登鹳雀楼教学评课稿
登鹳雀楼教学评课稿一、整体感受哇塞,这堂登鹳雀楼的课真的是很有看头呢!一进去就感觉整个课堂氛围特别活跃,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就像朋友聊天一样自然又有趣。
感觉这堂课就像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旅行,带着学生们在古诗的世界里畅游。
二、教学目标达成老师把教学目标定得特别明确,就是要让学生理解登鹳雀楼这首诗的含义,感受诗中的哲理。
在课堂上,真的是一步一步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从最开始的读诗,到后来对字词的讲解,再到对整首诗意境的领悟,学生们就像一个个小探险家,在老师的带领下,顺利地找到了目标。
比如,老师问同学们“欲穷千里目”里的“穷”是什么意思,同学们都积极地回答,有说“没有了”的,有说“尽头”的,然后老师再一引导,大家就都明白了这个字在这里是“尽,使达到极点”的意思。
这就说明教学目标在这个环节达成得很不错。
三、教学方法运用1. 诵读法老师特别注重诵读,这一点超棒。
让同学们一遍又一遍地读诗,从一开始的读准字音,到读得通顺,再到读出节奏和韵味。
而且老师还示范读,那读诗的感觉就像是在唱歌一样,同学们都被吸引住了。
就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老师读的时候,把那种山河壮丽的感觉都读出来了,同学们跟着读,也能慢慢体会到这种感觉。
2. 情境教学法老师还创设了情境呢。
在讲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的时候,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故事,说一个小书生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然后他就不断地往高处爬。
这样一讲,同学们就很容易理解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理了,就是要不断努力,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四、课堂互动环节课堂上的互动环节也很出彩。
老师不是那种一直自己在讲的,而是不断地和同学们互动。
比如老师问“如果你们站在鹳雀楼上,看到这样的景色,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了,有的说会觉得很壮观,有的说会很兴奋。
然后老师就接着同学们的话,引导他们把这种感受和诗中的词句联系起来。
还有在解释字词的时候,老师也会让同学们自己先猜猜意思,然后再进行讲解,这样同学们的参与度就很高。
古诗教研活动评课(3篇)
第1篇昔者诗书满室香,今朝教研共芬芳。
春风化雨润心田,诗韵悠扬映课堂。
一、活动背景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
为了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校于近日开展了古诗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登鹳雀楼》为教学案例,旨在探讨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活动过程1. 教学展示本次活动由我校青年教师张老师主讲,课题为《登鹳雀楼》。
张老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将《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呈现于课堂。
在导入环节,张老师通过讲述诗人王之涣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接着,张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2. 互动交流教学展示结束后,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纷纷发表自己对这堂课的看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3. 专家点评我校语文教研组组长李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点评。
李老师认为,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教学方法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李老师也指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不够深入,课堂互动不够充分等。
三、评课内容1. 教学目标明确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同时,张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 教学方法多样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这些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丰富张老师对《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从字、词、句、篇等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同时,张老师还结合了诗人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 教学效果显著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
小学古诗的评课稿优秀7篇
小学古诗的评课稿优秀7篇小学语文评课稿一等奖篇一1、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理念新。
2、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定位准。
3、体现阅读教学特色和学生认知规律,训练过程实。
教学过程中,胡教师善于调动学生进取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以巧妙的切入,动情的渲染,灵活的方法,机智的点拨,恰当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举例略),体现了训练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
整节课情、景、理顺序清晰,调动学生进行生命的感悟和思考,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滋润。
4、以语言训练为本,品词、析句、明理、悟情,语文味浓。
围绕教学目标,胡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抠词抠句,潜心会文,认真思考,把语言文字活化为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
例如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的读(自读、听读、评读、合作读、主角读、表演读、配乐读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换词比较,动作演示等方法体会“冒”一词在句子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引导学生以“岩石妈妈”、“小诗人”的身份夸一夸小草,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且使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小草精神的赞颂,升华了情感美。
5、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方法活。
练一练、演一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进入到小草的主角之中,在课文特定的情景中去体验小草的艰辛与喜悦,进一步体会小草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
6、专业知识全面、厚实,学科视野宽,教学功底深。
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与教学实践中,胡教师逐步构成了自我鲜明的教学风格,听她的课是一种愉悦和享受。
她的教学语言规范、简洁、流畅,具有亲活力和感染力。
课堂上能做到关注学情,适时调控,引领和评价本事强,教学智慧丰富,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好好学习。
提几点需要改善的地方:1、课堂显得过满,指导学生“静心会文”略显不足。
2、动态学情的处理方法上有失偏颇,例如前排一个男生表现很进取,发言未经认真准备,教师的评价使他有受挫之感。
古诗评课稿模板语文
古诗评课稿模板语文一、教学目标1、目标的明确性教师是否明确阐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例如,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还是能够背诵并默写古诗等。
2、目标的达成度通过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学生的表现,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学生是否在课堂结束时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如能够准确解释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等。
二、教学内容1、选材恰当所选取的古诗是否具有代表性和教育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2、内容解读教师对古诗内容的解读是否准确、深入,能否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得到有效突破。
例如,对于古诗中较难理解的意象、典故,教师是否采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方法1、导入方式导入环节是否新颖、有趣,能否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讲述一个与古诗相关的故事、展示一幅优美的画面等方式引入新课。
2、讲解方法教师在讲解古诗时,是否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朗读指导、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互动环节课堂中是否有足够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的参与度如何。
互动环节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4、练习巩固是否安排了适当的练习和巩固环节,以检验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教学过程1、流程顺畅教学过程是否流畅自然,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是否合理、紧凑,没有明显的脱节和停顿。
2、时间分配教师对教学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在重点内容上给予了足够的时间,避免了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
3、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和谐,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是否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五、教师素养1、语言表达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清晰、流畅,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
2、教态仪表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亲切,仪表是否端庄大方,能够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
古诗评课稿(通用)
古诗评课稿(通用)古诗评课稿1今天,我校第一次举办“小学生‘群文阅读’语文设计及实践研究地区教研活动”,使我对“群文阅读”有了初步的认识。
现在简单对杨咏儿老师执教的《古诗群文阅读》发表下我的一些听课心得。
在以“奇诗妙词”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杨咏儿老师和学生都在课下做了充足的准备,课下定是花费了不少时间。
这节课,杨老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她则真正做到了引导、总结的角色。
首先,让学生背诵诗人李白的诗歌,并介绍学生所了解的李白,老师补充说明李白的古诗资料,由数字资料引入本课学习,并点出李白的大部分诗歌都与月亮有关,这就引入了本课的学习要点:探讨三首与月有关的古诗——《古朗月行》、《月下独酌》、《把酒问月》。
三首古诗均在杨老师的引领下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诗情,品味诗意。
而后教师总结概括,并让学生当堂习作,任选一个与月有关的主题进行习作。
整堂课紧凑有序,环环相扣,各环节衔接流畅自然,教师总结言简意赅。
此外,教师的.板书一目了然,准确地概括出三首古诗的主要精髓,月亮给诗人李白带来了无限的遐想、陪伴与追问。
这节课,杨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去感受诗歌美丽的魅力,同时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与口语表达能力,给他们带来了快乐,让孩子们沐浴在诗歌的芳香里,激励着孩子们去大量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群文阅读有了更深的认识,要想上好群文阅读课,这需要老师有一定的阅读量,这样老师才能对大量的文章筛选后让学生读。
看来,我还需要大量的阅读,这样才能更好的引领孩子们读书!古诗评课稿2老师教态亲切随和,古诗鉴赏考点的剖析有条不紊,教学任务基本得到了落实,学生的学习反馈较好。
教师声音悦耳、语言活泼,有效地调节了课堂气氛。
教学环节衔接自然,品诗的意味比较浓郁。
值得借鉴的地方:(一)从目标定位来看,教师的古诗复习课都把目标立足于“读懂古诗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但日常的古诗复习中,不少语文教师是忽视了“读懂”这一必需的环节,而直接进入“鉴赏”,使学生对诗词的感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观点,进而死记硬背,并不能形成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对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古诗词三首》进行评课稿的撰写,该篇教材内容主要包含了三首古诗词,分别为《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
本评课稿将从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2. 教材内容选择与安排《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教材内容,以三首经典的古诗词为主要教学内容。
这三首古诗词在中国历史上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语言表达、意境描绘、情感抒发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教材选择了《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这三首诗,这充分展示了唐代的风貌、孩子们熟悉的自然环境以及古代人的生活情感。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妙和表达情感的力量。
3. 教学目标设定基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素养要求,本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如下:3.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晓》这三首古诗词的作者和背景知识;•能够默写并理解这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运用正确的朗读技巧,准确地表达古诗词中的意境;•了解古诗词的一些基本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提高语感和韵律感;•结合课文内容,开展诗词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导引学生关注古诗词中的词义、修辞手法和意境;•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教学过程设计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4.1 导入环节(5分钟)•利用一幅与《静夜思》有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夜晚的思考,并探讨夜晚的特点。
4.2 学习《静夜思》(15分钟)•学生朗读《静夜思》,教师解读词义、讲解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句意;•导引学生欣赏古诗词中的意境,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学生仿读古诗词,培养语感和韵律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评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评课稿一、引言《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该篇课文主要以介绍古代诗词为内容,旨在启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了解。
本评课稿将对《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和内容进行评析,以提供对该课文的深入理解和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课文结构分析《古诗词三首》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介绍一首古代诗词。
以下是对每一部分的详细分析:1. 第一部分:古诗词《七步诗》这首古诗词选自唐代诗人曹操,描述了曹操在战争中英勇无畏的形象。
通过对诗中的七步行走进行描写,传达出曹操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 第二部分:古诗词《春晓》这首古诗词选自唐代诗人孟浩然,描绘了清晨的田园景象。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述,表达了孟浩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 第三部分:古诗词《登鹳雀楼》这首古诗词选自唐代诗人王之涣,描绘了登上鹳雀楼后所看到的壮丽景色。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王之涣对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的感慨之情。
三、教学设计评析1. 教学目标通过教授《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旨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 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感。
2. 教学内容分析《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主要围绕古代诗词展开,内容相对简短,但内容丰富多样。
通过选择不同的古代诗词作为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题材和表达方式。
同时,通过分析每首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可以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3. 教学方法针对《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 - 讲解法:通过解读古诗词的意境和写作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 - 朗读演示法:带领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和美感; - 对比法:将《古诗词三首》与其他古代诗词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题材和表达方式;- 创作法: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创作兴趣,鼓励他们尝试自己写作古体诗词。
古诗评课稿3篇范文
古诗评课稿3篇范文篇一:四年级古诗复习评课稿《漫步诗林——古诗词复习》评课稿背诵古诗一直是我部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项目也是我部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林敏老师向我们展示的《漫游诗林》将孩子们带入了浩瀚、有趣的诗词海洋陶醉于中国古诗歌的神韵之中课堂上学生们诵诗、对诗、唱诗、画诗、演诗真可谓生动活泼、动静相宜孩子们那摇头晃脑神气活现的神态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华5000年的诗词瑰宝这种吟诵既是对语言文字的积淀又是学生思想的启蒙、人格的熏陶作为一节中国传统文化课它又体现了以下几个“多”:一、所展示的古诗多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古诗诵读复习学过的古诗领略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林老师带领孩子们诵古诗佳言妙语对对碰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学习古诗、展示古诗来进行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快乐着、兴奋着、学习着二、所展示的形式多孩子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对古诗浓厚的兴趣得益于老师精巧的设计林老师在展示古诗时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有小组看图赛背古诗有对佳言妙语有和着音乐的旋律吟唱古诗有根据诗意画出古诗还有小组合作表演古诗三、课堂的作用多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复习了所背的古诗在对音乐、绘画、表演方面也有所接触整堂课诗、书、礼、乐相结合使人受到美的享受希望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时能指导孩子读出诗的韵味篇二:《古诗擂台》评课稿《古诗擂台》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评析十月十日早上第二节课我们六年级语文科组全体老师都去听了廖梅英老师上的这节《古诗擂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我们一下课就集中评析了这节课主要谈到下面两个方面:一、优点1、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例如最后环节的“看画猜古诗”中的插图就是廖老师课前要求学生提前画出的既美观又准确2、图文并茂的课件很好地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容量大直观性强可操作3、这节课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二、建议1、攻擂时人人参与实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课件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都有ABCD四组题目刚好与学生组数相同如果廖老师能够把学生举手个别回答的方式改为先各组长抽签然后组员集体出谋划策最后选派代表答题或集体答题课堂效果就大不一样了2、擂台环节可再拓展看图猜古诗这一环节过后如果再来一个“古诗运用”的环节就是像这样的题目——看到可爱的夏雨我不禁吟诵起《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两句诗来整节课就显得更有梯度更符合《小学语文新课标》中综合性学习要求——书本学习与实践运用要紧密结合3、教师要时时留心学生表现廖老师也许是紧张因此当学生朗诵“为有暗香来”这句诗时学生把“为”读成第二声“wéi”正确的应该是读第四声“wèi”廖老师忘了纠正过来我们六年级科组的评析完毕说得不当之处请廖老师多多包涵附:开场白(不打印)雷秀群老师由于我们六年级科组今天早上的早读和第一节课进行语文测试无法到场听课请接受我们的道歉在此我们科组只好就《古诗擂台》这节课谈谈粗浅的认识了篇三:《言传古诗词之妙》评课稿言传诗词之美畅谈心得体会——《言传古诗词之妙》评课稿学习诗歌使学生具有优雅、有品位的浪漫情怀诗歌教学使教师挥洒自如、开怀畅谈尽享语文教学的乐趣感谢党老师慧眼识人感谢王舒老师精心演绎在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让我们共度好时光王舒老师的《言传古诗词之妙》古诗赏析课上的非常成功我主要用两个字谈谈我的感受一是美一是实首先说说美如诗如画的古诗词图片扣人心弦、触动情思的配乐教师行云流水、诗意盎然的语言全方位的打造了一个妙可言说的古诗词佳境化茧成蝶、翩然起舞从容、洒脱的王舒引领我们如在画中游感觉真是美不胜收这么成功的一节课是王舒老师多个不眠之夜大量阅读资料潜心揣摩苦心历练的结果课美人更美王舒老师广泛学习、潜心钻研、不断自我挑战、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令我折服淡然、淡定、与世无争、潜心育人、精心上课的王舒是我要效仿的榜样再说说实准备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一个月的准备时间瘦了十斤的王舒老师把学生领上了古诗词赏析的“溜光大道”值了然而受益的又何止学生我们全组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她感动受其触动在古诗词教学方面颇有收获产生许多新的想法要在教学中尝试仅以我举例我听了王舒老师的五节课从她板书的四次改变;教学思路的逐步清晰明了;重、难点内容的确立、突破;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方法的逐步细化、具体、可操作等等宏观之处以及细节方面她都做得扎实而有效她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扎扎实实的为学生服务例如学生介绍背景、作者时教师指导学生紧扣作者经历明确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了李煜人生的经历、作品的风格、把握了李煜的感情变化为学生理解《相见欢》《虞美人》做足了铺垫再有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我感悟小组交流主动展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具体到位有个别指导还参与到小组讨论中适时点拨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学会联系背景体会作者感情个性的每个学生的看法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完善;共性的重点知识老师呈现在黑板上——“知作者、品词语、赏手法”三步赏析诗词的方法简单易操作学以致用讲解《相见欢》自学《虞美人》是方法落到实处的再现总之一句话扎实育人、踏实做人真乃王舒之本色。
关于古诗教学的评课稿(通用7篇)
古诗教学的评课稿关于古诗教学的评课稿(通用7篇)导语: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古诗教学的评课稿,以供参考。
古诗教学的评课稿篇15月6日,春城一小与双窖镇中心小学开展了“手拉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在春城一小举行,双方都派出了实力较强的老师上课,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共上了6节课。
语文上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的古诗《绝句》,上课的老师分别是春城一小的王仿和双窖中心小学的张海云。
下面是听课感受——同样精彩,各显千秋。
一、两位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较强。
理解教材、熟悉教材,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熟练掌握古诗教法。
二、理解诗意、感悟意境,方法灵活多样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两位教师在学生熟读古诗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理解诗意,如演一演,练一练,画一画,做游戏,讲故事等。
特别是在运用多媒体理解诗意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例如理解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王老师播放动画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教室里听到了黄鹂的鸣叫,看到了白鹭在天上飞;在教学诗歌的后两句时,老师又出示了课件“窗含雪”“门泊船”的画面。
这样的直观教学,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情景逼真,一幅“色彩明丽,景色迷人”的图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在获得快感的同时又明白了诗歌的意思,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注重朗读,重视背诵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求比较低,“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根据课后的背诵要求,这首诗的教学应侧重于读,要把诗读通顺,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两位教师都重视了读书,读书的形式较多,如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有自由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评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评课稿(正文)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深沉的内涵、优美的词句和独特的韵律感吸引着无数读者。
在四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中,包含了杨洪基等人重新编写的三首经典古诗,分别是《春晓》、《夏夜》和《秋思》。
在本篇评课稿中,我们将对这三首古诗进行深入分析,从诗歌的内涵、结构和韵律等方面评述其价值和教育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春晓》这首古诗。
这首古诗写春天的早晨,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富有感染力地表达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生机。
诗中有着“处处蚊虫鸣”、“径菊蕾生”等细腻的描写,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同时,这首诗还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寓意生活就像春天一样,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并增强他们的正能量。
接下来,我们转到《夏夜》这首古诗。
这首诗以夏夜的静谧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诗中有着“渐浓月初扇”、“深涧虫犹听”等生动的表达,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夏夜的寂静中。
这首古诗给人一种安详宁静的感觉,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教育意义上,这首古诗能够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秋思》这首古诗。
这首诗以秋天的凉爽和凄美为主题,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有着“鸟宿池边树”、“秋桐更不休”等动人的词句,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诗人用凄美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使读者不禁感叹时光的飞逝和生命的短暂。
这首古诗引发了人们对亲情、友情和家乡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惜之情。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分析,我们不仅能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韵律,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
这些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生活、思念和情感的表达,引发了学生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并促使他们思考人生的真谛。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和解读这些古诗,培养学生的情感经验、审美能力和思维品质。
古诗教学小学评课稿范文
古诗教学小学评课稿范文一、教学目标。
1. 明确性与适切性。
在这堂古诗教学课中,教学目标明确清晰。
老师将目标设定为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以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目标非常适切。
就像给小树苗浇水,浇的量刚刚好,既不会太多把小树苗淹死,也不会太少让小树苗渴着。
比如说理解古诗含义这一目标,是学习古诗的基础,只有先明白诗在说啥,才能进一步体会情感等。
2. 达成情况。
从课堂的整体情况来看,教学目标达成得相当不错。
老师通过各种方式,如逐字逐句讲解、结合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等,学生们在课堂结束时基本都能说出古诗的大致意思,也能在朗读中融入自己对诗人情感的初步理解。
这就像带着一群小探险家成功到达了宝藏所在地,学生们收获满满。
二、教学内容。
1. 准确性与深度。
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上做得很到位。
对于古诗中的字词解释、诗句翻译都准确无误。
而且在深度上把握得也很有分寸,没有过度深入地讲解一些生僻的学术性知识,而是聚焦于小学生能够接受的层面。
就好比做菜,盐放得正好,不会太咸也不会太淡。
例如在讲解“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字,解释为“因为”,还举了一些简单的古文中同样用法的例子,让学生轻松理解,又不会觉得太难。
2. 丰富性与趣味性。
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且充满趣味。
除了基本的字词解释和诗句翻译,老师还介绍了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
这就像给古诗这道菜加了很多配菜,让整道菜更加美味可口。
在介绍诗人创作背景的时候,老师就像在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而且还展示了一些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比如讲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时,那枫叶似火的图片一出来,学生们仿佛一下子就走进了古诗的世界里,对古诗中的景色描写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三、教学方法。
1. 多样性。
这堂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讲授法用于讲解字词和诗句的基本含义,老师就像一个知识渊博的导游,带领学生们在古诗的字里行间游览。
《古诗三首》评课稿
《古诗三首》评课稿本文将对《古诗三首》进行评课,以探讨古诗的艺术特点和意境表达。
首先,我们将分析《古诗三首》的主题和诗歌结构,接着对每首古诗的诗意进行解读,最后总结全文,展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古诗三首》评课稿《古诗三首》是一部由古代文人所创作的诗歌作品集合。
其中,每首古诗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进行评课,并对这三首古诗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首古诗。
这首古诗以自然景色为题材,通过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出古人对自然的景仰之情。
同时,这首古诗的结构非常完整,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展现。
通过押韵和平仄的运用,使得整首古诗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诗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等,以增强意境的表达力,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宁静。
接下来,我们转到第二首古诗。
这首古诗的主题是战争与英雄,通过对战士们豪情壮志和顽强奋斗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当时战争时代的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抒发。
古诗的结构特点是七言绝句,这种长度适宜的句子,使得整首古诗节奏感强,使读者有一种仿佛置身其境的感觉。
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以表现出战士们的英勇和坚定的意志,并通过对动作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荣耀。
最后,我们来欣赏第三首古诗。
这首古诗的主题是爱情和离别。
通过对两情相悦的男女之情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分别的痛苦之情。
古诗的结构是五言绝句,通过押韵和平仄的运用,使得整首古诗音节流畅,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
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和夸张等,以增强情感的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种深情厚意。
总结起来,《古诗三首》展示了古代文人的艺术成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三首古诗通过不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战争和爱情的独特理解。
同时,这些古诗的结构和用词都非常精妙,使得整个作品给人以视听上的享受。
通过阅读这些古诗,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诗歌才华,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感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评课稿
以下是一份关于《书湖阴先生壁》古诗的评课稿示例: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评课稿
《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环境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良好,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赏析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3.
教学方法多样:教师运用了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5.
教学过程清晰:教师按照导入、朗读、理解、赏析、总结的顺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层次分明。
6.
7.
教师素质较高: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富有感染力;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8.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
希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注意这些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的来说,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古诗教学课,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教师素质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教学评课稿5月6日,春城一小与双窖镇中心小学开展了“手拉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在春城一小举行,双方都派出了实力较强的老师上课,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共上了6节课。
语文上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的古诗《绝句》,上课的老师分别是春城一小的王仿和双窖中心小学的张海云。
下面是听课感受——同样精彩,各显千秋。
一、两位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较强。
理解教材、熟悉教材,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熟练掌握古诗教法。
二、理解诗意、感悟意境,方法灵活多样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两位教师在学生熟读古诗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理解诗意,如演一演,练一练,画一画,做游戏,讲故事等。
特别是在运用多媒体理解诗意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例如理解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王老师播放动画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教室里听到了黄鹂的鸣叫,看到了白鹭在天上飞;在教学诗歌的后两句时,老师又出示了课件“窗含雪”“门泊船”的画面。
这样的直观教学,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情景逼真,一幅“色彩明丽,景色迷人”的图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在获得快感的同时又明白了诗歌的意思,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注重朗读,重视背诵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求比较低,“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根据课后的背诵要求,这首诗的教学应侧重于读,要把诗读通顺,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两位教师都重视了读书,读书的形式较多,如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有自由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等。
特别在指导学生如何读出诗的节奏、抑扬顿挫方面,两位教师采用了同样的教法,首先出示了标有停顿的古诗课件,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抽查学生或指名学生朗读,示范读或放录音读等。
经过教师的不断引导、点拨,学生很快掌握了节奏,结果读得“有板有眼”。
在背诵方面,两位老师都比较重视。
而张老师的教学比较到位,她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背,做动作试背,做游戏试背等,然后采取了“挑战”的形式背诵古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背诗的目标。
以上三个方面是两位教师突出的共同的优点,而她们在教学中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
王仿老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方面,教法灵活多变,运用自如。
例如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抓重点词语教学,讲故事,做游戏等,特别是在理解诗的第一、二句意思时所设计的课堂练习为后面深入理解诗意做了很好的铺垫,设计得很巧妙。
大胆渗透古诗知识的教学——对仗,教师不是采用理论说教,而是通过“找朋友”的一道练习题让学生感性认识了“对仗”,学得自然,教得自然,事半功倍。
张海云老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
教师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诗合作找出“景物”,找出“颜色词语”,共同探究诗歌的意思。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品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这两节课如果学生更能入情入境地读诗,教师上课更有激情一些,那么课堂就会更加精彩。
篇二:评课稿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评课学校:车力乡中心校教师:刘丹《乡村四月》评课稿三年级语文—翟文坤非常荣幸能在山原绿遍的四月里到水绕山环的美景来学习。
虽然刚刚欣赏语文古诗词《乡村四月》的精彩课堂教学,还来不及整理和消耗,但这耳边的子规声声,远处乡亲的忙碌身影,对于翟老师的课我又有了更多的领悟。
刚才大家欣赏了,整节课教师都是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来有效的调控教学过程的。
学生就犹如沐浴在春雨中,或美读,或想象,或表达,无不显示出勃勃生机。
我想如此和蔼可亲的老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欢和爱戴,“亲其师则信其道”。
首先,教师的课堂结构简单而完整,基本符合诗歌教学。
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解题引入——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潜心会文,明诗意——别出心裁悟意境——提升情感。
步骤简单,突出了向老师简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的思想。
1、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感受,“白满川”“雨如烟”的情景,学生不由发出“哇”“呀”的感叹,进而对诗的美景已印在心中,再用自己的话把诗句意思说出来就容易多了。
2、注重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读,比如初读前问学生读古诗要读得怎样,生答,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带着感情等。
而“了”这类多音字根据意思来读。
引导学生学:古诗文的学习,先扫清字词障碍,再感悟得出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悟诗的意境,走进诗歌品悟,走出诗歌赞美身边的人们,把诗歌融进生活,这样学生在以后学习诗歌的时候就有方法可循了。
短短四十分钟,就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合作读。
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尤其令我欣赏的是教师巧妙地迎合了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声有色”的特点。
如“我想象中的江南是怎样的”“如果为一二句诗作画你准备用什么颜色”“从诗的后两句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古诗词要在学生反复吟诵地基础上,自我感知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能采取简单的文本对译,学生字字句句按照老师的模式化去理解。
这样的教学方法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更不会激发学生创作诗歌地灵感。
二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首古诗的基础上应开展适当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多去积累、收集类似的古诗。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定律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异同点引出课题,非常自然,从乘法意义入手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用算式的结果相同来说明两个算式有相等的关系,再观察几组数目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掌握其数字特点和结构形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主动探究这节课从一系列的等式中发现乘法分配律,让学生从乘法意义上理解算式的意义,不断地表达两个算式的相等关系,降低了乘法分配律的难度,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整个过程中,不是把规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感悟发现,使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多角度练习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是一个一般层面的目标,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通过解决不同四年级数学—李桂娟《除法的意义及读写法》评课稿二年级数学—白佳晶教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帮熊猫盼盼分竹笋的活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的方法,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广泛进行合作交流,篇三:四年级古诗复习评课稿《漫步诗林——古诗词复习》评课稿背诵古诗一直是我部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项目,也是我部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
林敏老师向我们展示的《漫游诗林》将孩子们带入了浩瀚、有趣的诗词海洋。
陶醉于中国古诗歌的神韵之中。
课堂上学生们诵诗、对诗、唱诗、画诗、演诗,真可谓生动活泼、动静相宜。
孩子们那摇头晃脑,神气活现的神态,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华5000年的诗词瑰宝,这种吟诵,既是对语言文字的积淀,又是学生思想的启蒙、人格的熏陶。
作为一节中国传统文化课,它又体现了以下几个“多”:一、所展示的古诗多。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古诗诵读复习学过的古诗,领略古诗词的神奇魅力。
林老师带领孩子们诵古诗,佳言妙语对对碰。
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学习古诗、展示古诗来进行。
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快乐着、兴奋着、学习着。
二、所展示的形式多。
孩子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对古诗浓厚的兴趣得益于老师精巧的设计。
林老师在展示古诗时,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
有小组看图赛背古诗,有对佳言妙语,有和着音乐的旋律吟唱古诗,有根据诗意画出古诗,还有小组合作表演古诗。
三、课堂的作用多。
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复习了所背的古诗,在对音乐、绘画、表演方面也有所接触,整堂课诗、书、礼、乐相结合,使人受到美的享受。
一点建议:希望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时,能指导孩子读出诗的韵味。
篇四:《言传古诗词之妙》评课稿言传诗词之美畅谈心得体会——《言传古诗词之妙》评课稿五十中学王永梅学习诗歌,使学生具有优雅、有品位的浪漫情怀。
诗歌教学,使教师挥洒自如、开怀畅谈,尽享语文教学的乐趣。
感谢党老师慧眼识人,感谢王舒老师精心演绎,在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让我们共度好时光。
王舒老师的《言传古诗词之妙》古诗赏析课,上的非常成功,我主要用两个字谈谈我的感受。
一是美,一是实。
首先说说美。
如诗如画的古诗词图片,扣人心弦、触动情思的配乐,教师行云流水、诗意盎然的语言,全方位的打造了一个妙可言说的古诗词佳境。
化茧成蝶、翩然起舞,从容、洒脱的王舒引领我们如在画中游,感觉真是美不胜收。
这么成功的一节课,是王舒老师多个不眠之夜,大量阅读资料,潜心揣摩,苦心历练的结果。
课美人更美,王舒老师广泛学习、潜心钻研、不断自我挑战、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令我折服。
淡然、淡定、与世无争、潜心育人、精心上课的王舒是我要效仿的榜样。
再说说实。
准备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一个月的准备时间,瘦了十斤的王舒老师把学生领上了古诗词赏析的“溜光大道”,值了。
然而受益的又何止学生,我们全组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她感动,受其触动,在古诗词教学方面颇有收获,产生许多新的想法要在教学中尝试。
仅以我举例,我听了王舒老师的五节课,从她板书的四次改变;教学思路的逐步清晰明了;重、难点内容的确立、突破;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方法的逐步细化、具体、可操作等等宏观之处以及细节方面她都做得扎实而有效。
她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扎扎实实的为学生服务。
例如学生介绍背景、作者时,教师指导学生紧扣作者经历明确相关内容。
使学生了解了李煜人生的经历、作品的风格、把握了李煜的感情变化,为学生理解《相见欢》《虞美人》做足了铺垫。
再有,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我感悟,小组交流,主动展示。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具体到位,有个别指导,还参与到小组讨论中适时点拨,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学会联系背景,体会作者感情。
个性的每个学生的看法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完善;共性的重点知识老师呈现在黑板上——“知作者、品词语、赏手法”三步赏析诗词的方法简单易操作。
学以致用,讲解《相见欢》,自学《虞美人》,是方法落到实处的再现。
总之一句话,扎实育人、踏实做人,真乃王舒之本色。
言传诗词之美畅谈心得体会五十中学王永梅篇五:《古诗擂台》评课稿《古诗擂台》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评析六年级语文科组2013.10.15十月十日早上第二节课,我们六年级语文科组全体老师都去听了廖梅英老师上的这节《古诗擂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