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文档

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目标: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合作探究:实验准备: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 并做好记录。
方法:平行光聚焦法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所示摆放。
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是:1、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 ,成放大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
2、成实像时:(1)当物距逐渐减小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像的逐渐 ;像距也逐渐 。
(或者)(2)当物距逐渐增大时,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像逐渐 ;像距也逐渐 。
3、、成虚象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典型例题[例1:]如下左图所示,F 、F'到凸透镜的距离均等于焦距,P 、P'到凸透镜的距离均为2倍焦距。
那么,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应是倒立、_______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移到P 与F 之间,调整光屏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将会_______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图1变式练习: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与光屏分置于凸透镜两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如上中图所示的a 、b 、c 、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1)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放大的像;(2)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缩小的像;(3)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等大的像;(4)当蜡烛位于_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例2、如图12,实验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
(1)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 ;由图示可知物距是 厘米。
(2)要使得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此时蜡烛成像的特点是 。
(3)如果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会呈现像吗?如果有像呈现,那么是 ,你的依据是 。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学案一、完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光路图并填空。
1、物在2f外,像在。
成像性质:、、。
生活中的应用。
2、物在2f。
生活中的应用。
F F3、物在f与2f之间,像在。
成像性质:、、。
生活中的应用。
F F4物在f上,不成像5、物在f内,像在。
成像性质:、、。
生活中的应用。
F F总结:(1)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是成虚像与实像的分界点;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2)实像皆立,虚像皆立;(3)实像与物体在透镜侧;虚像与物体在透镜侧。
(4)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所成的像也;成虚像时,物距越小,像距,所成的像也。
口诀:一倍焦距分,二倍焦距分,物近像像变,实像立虚立。
二、眼睛与眼镜.1:近视眼的原因及其纠正2:远视眼的原因及其纠正三、复习巩固1、一蜡烛位于凸透镜前3倍焦距处,在它移近凸透镜1.5倍焦距过程中,光屏上得到的像将()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2、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3、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其中()A.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B.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C.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D.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4、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5、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是()A.放大的B.缩小的C.等大的D.无法判断6、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 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 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 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D. 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7、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
凸透镜复习学案.doc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学案班级姓名一、复习目标1、会判断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凸透镜的种类2、知道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会测量焦距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二、考试说明: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C:独立操作,会实验探究)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B:理解)三、复习过程1、如下图所示,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对右图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A. 2或5B. 1或5C. 1或3或5D. 2或3或4变式:图6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
其中凸透镜是()2、教科书70页基本概念复习回顾,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3、如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4、特殊光线:画出下图的两条折射光线类型一5、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的实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选填:“倒立”或“正立”)(3)改变蜡烛,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的烛焰的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问题:要知道成像情况必须先知道的条件有哪些?总结:变式(2015云南4)如图1所示,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接收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B.蜡烛在距透镜2倍焦距以内C.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D.蜡烛靠近透镜,光屏应远离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类型二、(已知成像情况,倒推物距)(2009昆明8.)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
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叶脉放大了。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学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复习课导学案一.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回顾 班级 姓名 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器材所应用的透镜主要是 镜。
2、照相机能成 、 的 像。
3、投影仪能成 、 的 像。
4、放大镜能成 、 的 像。
使烛焰焰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在 ,目的: 。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达标过关 (一).能熟练的填写表格内容(二)画出下列光路图并且完成例题1.当u>2f 时 f<v<2f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 。
例题1:2013黄河口国际马拉松首次启用了航拍,向国内外全方位展示了赛事盛况。
已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航拍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关于航拍成像正确的是( )A 放大、正立的实像B 放大、倒立的实像C 缩小、正立的实像D 缩小、倒立的实像 2.当f<u<2f 时 v>2f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例题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距透镜36cm 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8cm 处的光屏处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18cm 处时,它的像一定是( ) A 像距为36cm ,且成缩小的实像; B 像距为36cm ,且成放大的实像; C 像距为18cm ,且成缩小的实像; D 像距为18cm ,且成放大的实像; 3.当u<f 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 正立、放大的虚像 。
例题3: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Ocm 的放大镜去看离他1.5m 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虚像。
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 )A.小于10cmB.大于10cm 小于20cmC.大于20cmD.等于10cm 方法总结 。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距v 像的性质 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或异侧应用举例或物距的作用正、倒 大、小 实、虚u >2 f U =2 f 2f >u >fU = f u<f三.能力提升1、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主光轴上,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该物体的明亮、清晰的实像,当用不透光的物体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后,物体此时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A.只有上半部分,亮度不变B.只有下半部分,亮度不变C.与原来相同,亮度不变D.与原来相同,亮度变暗2.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 符合()A、15cm <f<30cmB、f>15cmC、f<15cmD、f>30cm3.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导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并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2.弄懂凸透镜成像中物距的变化引起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
【前置性学习,自主尝试】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同侧/异侧成像的性质应用正/倒大/小虚/实u>2fu=2ff<u<2fu=fu<f【检查预习,创设情境】检查交流前置性学习情况【合作探究,互动互助】活动一: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例1: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实像必是放大的(理由:)B.无论物体放哪儿都会成像(理由:)C.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虚像(理由:)D.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理由:)例2: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理由:例3: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 cmB.7cmC.10 cmD.20 cm理由:活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中物距的变化引起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1.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变化,观察像距、像大小的变化情况,你能得出哪些规律?2.例题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A. 像距增大,像增大B. 像距减小,像增大C. 像距减小,像减小D. 像距增大,像减小理由:3.例题5:某老人用放大镜看报纸,为了使看到的字更大,应采取的措施是()A.报纸与眼睛位置不动,让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位置不动,让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位置不动,让眼睛离报纸近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位置不动,让眼睛离报纸远一些【当堂训练,质疑释疑】1、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学案【复习及巩固】一、操作问题1.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为了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
(2)当蜡烛位于图中的B 处时,移动光屏到D 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cm 。
(3)紧接着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下半部分,发现光屏上呈像是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
(4)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向下移动 (填“光屏”或“凸透镜”)。
二、动态问题(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知识回顾 物距(u ) 像距(v ) 成像特点 应用举例f <v <2f 倒立、缩小、实像 u=2f v=2f 倒立、 、实像 得到fv >2f 立、 、 像u=f不成像获得平行光v >u 正立、 、 像2.如图所示,烛焰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设备有 (写出一种即可)(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知识回顾 成实像时 物近像 像变 成虚像时物近像 像变3.如图所示,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 、b 、c 、d 、e 各点,分别调节光屏: (1)蜡烛放在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2)蜡烛放在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3)蜡烛放在 点,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透镜最远;(4)蜡烛放在 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但透过透镜可以观察到 (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4.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 .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C .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 .景物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才能成缩小的像 5.放映幻灯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像,那么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B .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C .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D .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知识回顾 加凹透镜时 凹透镜发散作用,像向 移 加凸透镜时凸透镜会聚作用,像向 移6.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 .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 .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 .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 .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三、不等式问题7.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u 大)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 (v 小)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C .该透镜的焦距f 一定满足9cm <f <16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8cm 拓展:若物体放在此透镜前6cm处,光屏上有怎样的现象8.下面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4.2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

导学案(八年级)1.(贵阳中考)“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的太空课.如图所示,是她在展示她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上的情景可以判断,这个水球( )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相当于一个平面镜D.所成王亚平的像是虚像2.(贵港中考)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出现正立放大的虚像3.(济南中考)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1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4.(大连中考)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12.(阜新中考)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________高度上.(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3)实验过程中,小丽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与像都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5)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________(填符号).。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凸透镜的教学内容规律较多,在中考凸透镜成像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学生掌握普遍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针对这本章特点在本节课的设计上,采取避轻就重的反向教学手法,让学生整理错题,通过的错题的整理,错题的学生的分析互助,取得学生对知识的升华,采用展示、实验回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通过物体、像的位置分析成像的特点,根据成像特点分析物体、像的位置)2、实验操作能力(物象怎么移动、找不到像的原因是什么?)3、凸透镜在生活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实际应用)能力目标:提升学生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三、教学方法错题学生整理、小组合作、学生展示四、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请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进行知识梳理,自己独立完成下列填空1、凸透镜成像规律:(多媒体展示)2、凸透镜成像总结规律:(1)当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逐渐靠近透镜,像逐渐透镜,像距变,像变。
当物体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逐渐靠近透镜,像变。
(2)当物体经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___像距当物体经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___像距.(填大于或小于)3、实验前要调节在同一高度。
这是为了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二、基础模块(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复习目标:通过对透镜基础规律的灵活运用,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展示错题解决过程交流解题过程巩固提升: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交流讨论并总结:判定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的方法有哪些?三、模块二:实验规律灵活运用(复习目标:物像移动、像如何调大?如何观察实像与虚像?)学生展示错题解决过程交流解题过程巩固提升1、如果摄影师在给毕业班的学生拍摄集体照片发现相机里面的同学们人员不全(还有一些同学没有进入镜头里),该摄影师应怎么办:() A、照相机远离人,镜头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镜头缩短C、照相机靠近人,镜头缩短D、照相机靠近人,镜头拉长2、有一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5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向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移动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B.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小的实像C.在光屏上不可能得到像D.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物体大的虚像交流讨论并总结:这类动态调节问题,所用的知识点是什么?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交流,进行课堂小结教师提升六、课堂小测1、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 cm,实验过程中,这时在右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__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生活中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2、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教学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3、能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应用的能力。
2、领会动态作图验证凸透镜成像的方法,感受验证过程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题过程的讨论、交流,懂得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1、理解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及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2、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引起思考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注意点。
2、物距、像距与一倍焦距、两倍焦距比较的必要性。
二、动态作图,自主探究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作光路图得出。
分别完成u>2f 、u=2f 、f<u<2f 、u=f 、u<f 五种情况。
三、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特点。
1、小结成像规律,完成表格。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物与像的位置关系大小正倒虚实u>2fu=2f2f>u>fu=fu<f2、思考讨论①、五种成像情况中,实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有没有正立的实像?②、五种成像情况中,虚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有没有倒立的虚像?③、所成的像中,有虚像也有实像,能否找出成虚像与实像的分界点?④、所成的像中,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
能否找出成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⑤、成实像或虚像时,物体逐渐靠近焦点,像是逐渐靠近凸透镜还是逐渐远离凸透镜?在靠近或远离的过程中像的大小怎样变化?四、规律的应用问题:物距大于两倍焦距的应用是照相机还是幻灯机?1、幻灯机放映员想调整一下幻灯机,使屏幕上较小的像再大些,下面的操作中可行的是()A.幻灯机远离银幕,镜头移近幻灯片B.幻灯机移近银幕,镜头远离幻灯片C.幻灯机远离银幕,镜头远离幻灯片D.幻灯机移近银幕,镜头移近幻灯片2、某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cm处向15cm处移动时,则()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3、一题多变:①凸透镜焦距25cm,当蜡烛距离透镜40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倒立缩小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 D.倒立等大的像②凸透镜焦距在10cm-20cm之间,当蜡烛距离透镜40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A.缩小的 B.放大的 C.倒立的 D.正立的③凸透镜的焦距在10cm-20cm之间,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缩小的 B.放大的 C.倒立的 D.正立的④凸透镜焦距是25cm,当蜡烛放在距焦点5cm处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缩小的 B.放大的 C.倒立的 D.正立的五、小结:课件六、思考题:课件七、板书设计: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1、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当u=f时,不成像当u﹤f时,凸透镜成正大放大的虚像; v ﹥ u2、特点: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历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3、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理解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2、难点(1)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相关计算和解释实际现象。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二)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2、实验步骤(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点燃蜡烛,调整蜡烛的位置,使物距分别为 u>2f、u=2f、f <u<2f、u=f、u<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像距 v 的大小。
3、实验数据记录|物距 u |像距 v |像的性质||||||u>2f |_____ |倒立、缩小、实像||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f<u<2f |_____ |倒立、放大、实像||u=f |不成像|无||u<f |_____ |正立、放大、虚像|4、实验分析与总结(1)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f<v<2f。
(2)当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 v=2f。
(3)当 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 v>2f。
(4)当 u=f 时,不成像。
(5)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教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中的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用于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放大镜观察邮票,引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2. 讲解:讲解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分别是: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演示实验: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
4. 练习: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关系,确定成像情况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2. 应用题:已知一盏台灯的灯泡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凸透镜的焦距为5cm,求灯泡的实像。
答案:1. (1)错误;(2)错误2. 灯泡的实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在讲解过程中,通过演示实验和随堂练习,加强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doc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4.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导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看到了人在照相的时候,总是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老爷爷还可以透过放大镜看到一个放大了的字,这都是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那么同样是凸透镜,为什么可以成这样不同的像呢?.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二、预习学案:知识回顾:1.照相机镜头是一个镜, 它能成的、的、像。
2.投影仪上也有一个相当于的镜头,它成的是立的、的、像。
3.放大镜就是一个镜,它能成立的、的、像。
4.实像:能在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而成的。
(也可用眼睛观察到)5.虚像: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课前预习:1.当u>2f时,能成的、的、像,像距,应用。
2.当f<u<2f时,能成的、的、像,像距,应用。
3.当u<f时,能成的、的、像,应用。
4、从左向右依次放置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复习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几种特点2、知道凸透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3、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4、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教学重难点凸透镜成像的作图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过程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 幻灯机u<f 正立放大虚象|v|>u 放大镜二、人的视力问题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成因: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光会聚于视网膜前近视眼矫正: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成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光会聚于视网膜后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课堂练习1、让一凸透镜正对太阳照射,在离凸透镜10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小亮点,若想要得到放大的字,则凸透镜离物体的距离应该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投影仪时,投影片离镜头的距离u和镜头焦距f的关系应是:( )A.u>2f B。
u=2f C。
2f>u>f D。
u<f3、将凸透镜作为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物体放在:( )A.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B.透镜的2倍焦距处C.透镜的焦点以外D.透镜的焦点以内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胶片上得到被拍景物的像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B。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复习学案

§4.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复习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学习过程:成像顺口溜: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倒立用屏显,虚像正立镜里观;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焦距变长像远大,焦距缩短像近小;完成填空二、凸透镜成像实验复习要点㈠针对实验过程的思考:1. 如何判断实验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2. 器材组装顺序是:、、并且要保持。
3.为何要使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4.物距是到的距离,本实验的像距是时,到的距离,为什么同一个实验会有同学读出的像距不一样?5.实验所用透镜焦距多大合适?透镜焦距不能过大?6.实验中,如果无论如何都在光屏上找不到像,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㈡数据收集与论证的思考:1.为什么同一实验物距相同时,会测出不同的像距?2.设计实验时,如何规划物距才能清楚得出透镜成像规律?3.对比学案提供的两表中其中一表能得到如何的成像规律?你为何得到这些规律?由此你对实验有什么新认识?实验结论是:1、成倒立、缩小、实像;2、成倒立、等大实像;3、成倒立、放大、实像;4、不成像;5、成正立、放大、虚像。
如何才能得到透镜的普遍规律?讨论与交流: 1.我们所指像的“放大”、“缩小”“正立”“倒立”是以什么为参照标准?2. 你认为放大缩小像的分界线是:物距为多少?不成像时物距是多少?成实像与虚像分界线是物距为多少?3.对比两表数据可以判断:成同样的像物距范围相差较大,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规律?你如何才更容易找出这些规律?4. 规律中为什么要按2倍焦距、焦距为单位将物距分段来划分成像范围?问题再拓展:1.蜡烛燃烧逐渐变短后,像会如何变化?要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该如何移动光屏或透镜或蜡烛?2.当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对调蜡烛和光屏位置,光屏还能否得到清晰的像?为什么?3.当光屏得到清晰放大的像后,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变,调整透镜还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吗?能在光屏上得到几次清晰的像?4.实验中如果用纸板遮住将凸透镜遮住一半(或者遮住中心部分)凸透镜还能不能成完整的像?遮与不遮成像有何区别?5.当光屏上呈清晰的像后,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老花镜,光屏上的像会如何变化?要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该如何移动光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doc

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复习学案姓名:班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凸透镜的相关知识,复习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与应用实例;2、过程与方法:能应用已知的透镜成像规律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将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具有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巩固。
教学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应用中的成像问题。
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凸透镜?例1:请在下列光学元件中找出凸透镜,在图中的编号上打“寸'(阴影部分不透光):A B C D E F ▼▼总结:凸透镜是中间,边缘的光学元件。
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作用;2、主光轴:通过凸透镜两球面球心的直线,简称主轴;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一点,每个凸透镜有个焦点;光心、O:主光轴上的一点,凡通过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每个凸透镜有个焦距;每个透镜的焦距都是的,凸透镜的表面越凸,其焦距越o3、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形:总结:4、“三条特殊光线”的应用:•第一条光线:平行于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汇聚于•第二条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第三条光线:由 _________ 发出或经过_______ 射向凸透镜的光线,平行于.例2:完成下列光路图(图中阴影部分透光):A组:一下——甲乙丙C组:运用“三条特殊光线”的相关知识,在下图中画出此烛焰所成像的大概位置与大小。
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与应用1、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等;(2)焦距一一用表示;像距一一光心到的距离,用表示;物距一一光心到的距离,用表示;(3)实像一一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它是由通过凸透镜射出后的会聚而成的,能使底片感光;A情景:物与像在凸透镜的侧;实像一定是立的;虚像一一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不是会聚而成的;A情景:物与像在凸透镜的侧;虚像一定是立的。
(完整word版)第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1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专题

决胜2012年中考专题十: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专题学案一、复习目标在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条件从而判断出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包括像的倒正、实虚以及放大还是缩小情况),还要学会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实际应用如: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以及人的眼睛、眼镜二、知识储备;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像;无论成什么像,当物体靠近焦点时,所成的像变_______,且像距变________.二、典型例题解析:(一)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性质例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当物体移到凸透镜前10cm处,所成的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针对性训练】1、三个焦距都是20cm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做了一些简易光学器材,第一个做成了简易照相机,拍摄了墙上的一幅画;第二个做了一台投影仪,演示了一张幻灯片;第三个直接作放大镜使用,观察一只小昆虫,使用过程中,下面对应关系连线正确的是()A BC D 2、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透镜45cm处,成的像情况是:()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等大的实像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焦距大小的判定例2.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有蜡烛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B、15cmC、10cmD、5cm【针对性训练】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将这三个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透镜跟烛焰的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实验记录如下表:透镜像的性质甲放大倒立实像乙缩小倒立实像丙放大正立虚像由此表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是:A、f甲>f乙>f丙B、f丙>f甲>f乙C、f甲<f乙<f丙D、f乙>f丙>f甲(三)镜的调节问题例3、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doc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焦距,成像时的物距、像距;2、知道□透镜成放人、缩小实像和虚像跟物距有关;3、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时物距、像距跟焦距的关系;二、难点和重点(1)重点:对凸透镜成放人、缩小实像和虚像时物距、像距跟焦距关系的认识。
(2)难点:进行实验操作及实验数据处理并总结归纳成像规律。
三、教具: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打火机,多媒体课件。
四、课前预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探究实验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____________ 和交流评估等几个过程。
2.照相机成、的像。
3.投影仪成、的像。
4.放大镜成、的像。
五、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照和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各成什么样的像? (二)、进行新课:1、凸透镜成的像的大小、正倒,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 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1)方案:用点燃的蜡烛作物体,用光屏來承接实像,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带冇刻度尺的光具座上,先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在另一侧移动光屏至到冇清晰的像为止,再把蜡烛不断靠近□透镜重复做实验,把每次成像的性质和对应的物距和像距记录下來作为分析的证据,从而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
(2)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打火机4、进行实验:(1)、安装装置: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安装顺序是: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
而H.要求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和烛焰的中心在 ______________ 0(2)、读出实验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规律 复习课
一、 凸透镜
特点:中间 ________ ,边缘 _________ 的透镜。
作用:凸透镜对光有 ____________ 作用,所以又称为 ________ 透镜。
二、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凸逵皱的三条特殊无线
① 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竝.经凸透號后 __________ :
② 通过焦点的光钱.鏡廿透链后 ________________
③ 通过光心的光缆经过凸透链后 ____________ .
思考:如何测量焦距未知的凸透镜的焦距? 方法:将凸透镜太阳光,m 侧用光屏(或白纸)寻找到的光斑,此时光屏到透鐘的距离即为焦
距,光斑的位置即为焦点。
三、凸透镜的基本成像规律
请尝试画岀物体AB 的像A' B'.
请在下表屮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U 与焦 距f 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V 与焦
距f 的关系
应用
倒正 虚实 大小 u>2f
u=2f
2f>u>f
u=f
u<f
以上规律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一倍焦距分____________ ,二倍焦距分_________
(三)若换用焦距不同的透镜,像的位置怎样变化,如何调整光屏的位置?
例题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换成焦距为20cm的,调整光屏的位置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关于两次成像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得到的像是缩小的
B.两次得到的像都是缩小的
C.调换透镜后,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D.调换透镜后,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例题7.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fi, f2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
实验。
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
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
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A: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B: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
C: flVf2
D: f 】>f2
(四)若挡住透镜的一部分,是否影响像的完整?像会有什么变化?
(五)若透镜不动,将物体与光屏对调,会看到什么现象?
例题8.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_____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光屏向_____ 移(以上两
空选填“左”或“右”);此时,把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____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
能”)成清晰的像。
(3)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小华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或“变暗”或"不
)O ____ (选填“完整”丰“不完整”),亮度与之前扌少会__ (选填“变亮
(六)若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偏高(或偏低),有哪些方法进行调整?
例题9.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_______ (填“上”或“下”)调整。
(2)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
焦距是_____ cm。
(3)使烛焰向右移动2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 (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
得到一个倒立、_____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
例题10.王明和张亮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7所示。
在实验过程屮保持凸透镜水平位置不变,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他们先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屏上呈现岀最小最亮的光
斑,如图18所示,该凸透镜焦距约是 _________ cm;
图17 1^18 ffi 19(2)实验前,两人分别设计了实验方案。
王明的方案:先把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处,然后放在大于一倍焦距、小
于二倍焦距和大于二倍焦距的某一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
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分析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张亮的方案: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
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趋势,尤其是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处所成像的情况,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以上两种方案中, ______ 的方案更科学合理(选填“王明”或“张亮” ):
(3)实验中,他们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19所示,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屮央,则应
向_____ (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或者向_______ (选填“上”或“下”)调节蜡烛火焰;
(4)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17所示,此时恰能在光屏上岀现一个清晰烛焰
的像,这个像是_____ (选填“倒立”或“正立” )、___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了20 cm,凸透镜位置不变,光屏应向 __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 ___________ (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