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河东历史名人集
山西历史名人简介

山西历史名人简介1、后圣——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安泽县)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2、龙城飞将——卫青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
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3、封狼居胥——霍去病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是卫青的外甥,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在两次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又一次击退匈奴至今天的蒙古境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4、“武圣”——关羽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
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
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
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关公的故事_历史名人故事

关公的故事_历史名人故事关公,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关公故事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关公的故事_历史名人故事1、温酒斩华雄: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
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
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
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
” 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 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
” 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
” 曹操听了,十分欣赏,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
” 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 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
他回到军营,曹操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杯中的酒还没凉呢。
2、三英战吕布:“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故事背景为袁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猛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
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
“三英”指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
3、斩颜良诛文丑:一开始颜良的河北大军列阵平原上,根本不顾曹操部队居高凌下占地利优势,估计是认为自己部队太强了。
敌人的骑兵冲不动,不在乎,犯了骄兵必败的毛病。
当关二哥冲向敌阵的时候他非常聪明的只身前往,这样以来敌人猜不透他的真实意图,也就不会把他当作一次冲锋对待,这可能就是敌人始终没有用弓箭阻止关羽的原因。
面对关二哥的冲锋,颜良一开始是坐着的,轻敌是一方面,搞不清楚对手意图也是一方面。
他所在的位置是中军,也就是指挥部,按常理没人会那么傻冲入敌军群中,所以他也有点麻痹大意。
诗词鉴赏-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河东先生柳宗元 精品

“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河东先生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下面是人物生平早年生活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
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
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
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柳宗元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
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
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
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
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
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
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
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
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
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
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
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话说河东)司马迁是山西运城市河津人

话说河东)司马迁是山西运城市河津人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印的《辞海》911页“河津”辞条中明确记述:“河津,在山西省西南部。
黄河禹门口(龙门)在县境西北。
古迹有司马迁故里。
”河津古称龙门,司马迁故里在今河津市阳村乡西辛封村,现存的文献、碑志、家谱、司马迁后裔、司马迁遗物,都确凿地证明:司马迁是河津人。
一、文献证1.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明确表述:“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2007年新世纪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白话史记》(系台湾14院校60位资深专家教授合译)对司马迁这句自序的译文是:“迁生在龙门,在黄河以北,龙门山以南这块地方,过着耕种牧畜的生活。
”河即黄河,山即龙门山,河之北、河之东为阳,山之南为阳,河津正处于黄河与龙门山之阳,而韩城在河之阴。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一句下,唐代张守节注释:“《正义》括地志云龙门在同州韩城县北五十里……夏禹所凿者也,龙门山在夏阳县,迁即汉夏阳县人也,至唐改曰韩城县。
”这个大前提是片面的、错误的,大禹凿开的龙门在河津,龙门山在河津,不只在夏阳,所以,因“龙门山在夏阳县”由此而得出“迁即汉夏阳县人也”的论断是错误的。
2.元代监察御史王思诚(山东人)在《河津县总图记》中明确记述:“司马迁墓前有庙,庙前有碑,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为之建石室,立碑树垣。
太史公自叙曰:‘迁生龙门’,居于太和坊,是其坟墟所在矣。
”这说明河津在晋代就有司马迁墓和庙。
3.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1527-1602,福建人)在纪传体《藏书》卷四十“儒臣传·史学儒臣司马谈、司马迁”一节中,明确记述:“司马谈,绛州龙门人,谈为太史公,……有子曰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河津古称龙门,属绛州,而韩城属通州。
“司马迁是绛州河津人”,这是李贽的盖棺定论。
4.明朝内阁首辅朱国桢(1557-1632,浙江人)在《仿洪小品》卷六“古墓”一节中明确记述:“汉太史司马迁墓在韩城县南芝川镇,前有祠,见存。
运城名人

运城名人--傅作义:字宜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万荣县)人,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
1949年1月,他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毅然率部起义,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
运城名人--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三国时名将,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历代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
道教将他奉为“关圣帝君”,即人们常说的“关帝”,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
运城名人-嫘祖,一作“累祖”。
神话传说人物,传为西陵氏之女,是传说中的北方黄帝轩辕氏的元妃。
她生了玄嚣、昌意二子。
玄嚣之子蟜极,之孙为五帝之一的帝喾;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五帝之一的“颛顼帝”。
《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
古代诗人名人柳宗元人物介绍PPT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古文运动
柳宗元和韩愈等人领导了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打着复古的旗号进行文 体和文风的改革。首先柳宗元在韩愈重视文章以道德教化为主的基础上, 提出了“文以明道”的具体主张,柳宗元的道偏重于解决实际问题;其 次,柳宗元在其文章中率先提出“文有二道”的思想主张,文学有辞令、 褒贬、导扬、讽谕四种作用以及文学有本于著述和本于比兴两大部类, 文如何发挥明道的作用规定了具体的途径,对两类不同性质的文学规定 了内容和形式的基本要求;再次,柳宗元对文章的发展提出了广泛继承 和注重创新的见解,提倡反对骈文以学习古文。
诗词特点
诗歌
柳宗元的诗歌在繁荣的唐代诗坛上具有独特风格,他擅长运用简练 质朴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情感,内涵丰富而深入。 《掩役夫张进骸》表达了对一位劳动者真诚的同情,同时抒发了唯 物主义思想和基本平等观念。《韦安道》是一首在古典诗歌中十分 罕见的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的诗歌,生动地叙述并高度赞美了韦安道 的英勇侠义行为和品质,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柳宗 元描绘自然风景的诗作与山水游记相似,通过描绘幽深的林谷、清 澈的溪流和寒冷的花朵来塑造自己忧伤的形象。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 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
目 录
诗人生平 经典作品 诗词特点 相关资料
第一部分
人物生平
诗人生平
早年经历
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于长安,他原籍河东(今山西省 永济县),因世代外任官职,家在首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安家落户, 视长安为第二故乡。父亲柳镇曾任录事参军、长安主簿、殿中侍御史等职, 母亲卢氏,贤惠有才。童年时,柳宗元在母亲的培养下勤奋学习,四岁时 已熟读多篇古代辞赋。十三岁时随父亲在湖北、江西等地游历,见识众多 优秀人物。他年少时已展露文学才华,在文坛有名声。
河东先生是唐宋八大家的谁

河东先生是唐宋八大家的谁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
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
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
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一、论说:《天说》《封建论》《断刑论》《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非国语》、《贞符》、《时令论上》。
二、寓言:《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蝜蝂传》、《罴说》等。
三、传记:《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捕蛇者说》,《童区寄传》。
四、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
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五、骚赋:《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运城河东历史名人集

河东历史名人集知我河东爱我运城——南风广场“河东历史文化长廊浮雕”图解文字:吴民方序运城市旅游局局长安三法巍巍河东,雄踞晋陕豫金三角。
孕中条之秀气,毓大河之神韵。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数千年来,名流辈涌,灿若星河。
或建都兴邦,或文治武功;或著书立说,或驰战疆场;或泽被苍生,或流芳千古……,揽时代风云者,不可胜数。
后人择其杰出者,共得44位,于南风广场之北,历史长廊之上,镂诸金石,雕其塑像,以扬其美名,人所共抑。
今日运城,生机勃勃,日新月异。
旅游业适逢盛世,得以快速发展,规模壮大、市场拓宽、景点层出、客源攀升,位居全省前茅,为人所瞩目。
挖掘深刻内涵,展示河东文化,扬先贤美名,引四海客商,实为发展旅游之大事。
吴民方先生,早年就读于山西大学历史系,退休后笔耕下辍,悉心整理44位先贤功绩成册。
市旅游局将其付梓,于海内外广泛传颂,以知我河东,爱我运城,发展旅游,振兴经济。
知我河东爱我运城——南风广场“河东历史文化长廊浮雕”图解南风广场的北端,建有“河东历史文化长廊”。
长廊壁上,尽布浮雕。
漫步长廊,放眼浮雕。
文人学士、帝王将相,栩栩如生,跃然身前;农贾精英、书画名家,熠熠生辉,尽收眼底。
像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了河东古代名人风采与运城灿烂文化。
给运城增添了魅力。
让世界了解运城,让运城走向世界。
为了协助市民群众和青少年朋友,进一步“知我河东,爱我运城”,现将浮雕上的四十四位河东古代历史名人,逐一附图注解中下,以飨游人观注。
【中华曙猿】1994年至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在垣曲县发拙出具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牙齿、美两国科学家验证而命名为“世纪曙猿”。
“世纪曙猿”生成于四千万年前,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最早的人类祖先。
这一发现把人类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一千万年。
因为,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女娲氏】即女娲。
有类始祖。
母系氏族社会的领袖。
女娲的重大功绩有二:一是造人。
天地初开,世间无人。
女娲便用黄土造人。
河东人文)山西安邑县(盐湖区东)30位历史名人

河东⼈⽂)⼭西安⾢县(盐湖区东)30位历史名⼈安⾢县,历史悠久,中国最古⽼的县城,从夏朝起,到1958年,安⾢这个地名,包含着多少历史,4000年地名未改,上个世纪在县级政权消失。
北魏(428年)是从中分出北安⾢县(现在为夏县)。
1958年,与解虞县、永济县、临猗县合并组成运城县。
现运城市盐湖区由安⾢县与解县组成。
远去的安⾢县值得怀念,古⽼的地名让⼈留恋。
安⾢县(这⾥不含运城市盐湖区另⼀个组成解县),⼈杰地灵。
名⼈辈出,仅明朝⼀代,进⼠数量接近70多⼈(⼭西进⼠总⼈数1100⼈),占⼭西100多县进⼠数量的接近⼗分之⼀,占平阳府28县五分之⼀。
万历嘉庆⼭西总计进⼠532⼈安⾢就有34⼈之多(蒲州32⼈)。
清代⼭西进⼠1409名,安⾢县进⼠64⼈,排名第⼀。
1、蚩尤。
安⾢县东郭镇⼈。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武战神。
蚩尤曾与炎帝⼤战,后把炎帝打败。
于是,炎帝与黄帝⼀起联合来战蚩尤。
蚩尤率⼋⼗⼀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下,在运城盐池展开激战。
传说蚩尤有⼋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枪不⼊。
善于使⽤⼑、斧、⼽作战,不死不休,勇猛⽆⽐。
黄帝不能⼒敌,请天神助其破之。
杀得天昏地暗,⾎流成河。
蚩尤被黄帝所杀,帝斩其⾸葬之,⾸级化为⾎枫林。
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
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来⿎励⾃⼰的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降。
相传蚩尤⾯如⽜⾸,背⽣双翅,是⽜图腾和鸟图腾⽒族的⾸领。
他有兄弟⼋⼗⼀⼈,都有铜头铁额,⼋条胳膊,九只脚趾,个个本领⾮凡。
古籍中提及蚩尤最多的,是其与以黄帝为⾸的部落联盟展开的激战,具体情况有三说。
第⼀说见于《史记·五帝本纪》,即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战胜炎帝后,蚩尤作乱,黄帝⼜在涿⿅之战中击败蚩尤,从⽽巩固天⼦之位;第⼆说见于《逸周书·尝麦篇》,即蚩尤驱逐⾚帝(炎帝),⾚帝求诉于黄帝,⼆帝联⼿杀蚩尤于中冀;第三说见于《⼭海经·⼤荒北经》,即蚩尤作兵攻伐黄帝,黄帝令应龙迎战,双⽅在冀州之野⼤战,蚩尤兵败被杀! 尽管各说略有差异,但蚩尤与黄帝曾经交战是⽆疑的。
运城历史人物及故事

运城历史人物及故事
运城位于山西南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曾经出现过许
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和动人的故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
1. 郭松龄:清代诗人、书法家,他的诗词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书法更是被誉为“龙腾虎跃”。
他的诗文和书法作品至今仍备受推崇。
2. 杨庆成:民国时期的著名将领,曾经担任过国民政府军委副
参谋长等职务。
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领部队在山西、陕西等地取得了多
次战役的胜利,被誉为“战争英雄”。
3. 神秘的地下城:运城还有一个神秘的地下城,称为“运城地
下防空洞”,据说是当年为了应对日军轰炸而建造的。
这个地下城深
藏地下,有许多复杂的迷宫和通道,探险者们一直对其充满着无穷的
好奇心。
4. 万寿寺佛像:万寿寺佛像是运城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之一,
这座佛像是唐代名匠所铸,高达18.6米,是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最
大的一尊青铜佛像。
经历过千年风雨洗礼,这座佛像至今仍坐落在万
寿寺内,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以上就是运城历史人物和故事的一些简单介绍,这些历史人物和
文化遗产深深地植根于这座城市,不仅让运城拥有了丰厚的历史底蕴,更成为了这座城市的重要文化符号。
【名人故事】柳元景简介

【名人故事】柳元景简介柳元景个人资料本名:柳元景别名:字孝仁性别:男民族:汉族国籍:南朝宋所处时代:南北朝时期出生地: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解州镇)出生日期:公元406年逝世时间:公元465年9月8日职业:将领柳元景简介柳元景字孝仁(公元406年?公元465年),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
中国南朝宋大臣,将领。
柳元景少习弓马,骁勇寡言。
初任江夏王司徒太尉城局参军、随王后军中兵参军等职。
元嘉二十七年(450),竟陵王刘骏以之为建威将军,统帅尹显祖、鲁方平、薛安都、庞法起、姚范、康元抚各路将士,北伐攻魏,收纳庞季明、赵难、刘宽纠等,攻占卢氏、潼关、弘农等地,挥师入陕,大败魏军。
因王玄谟等主力战败于滑台(今河南滑县西南),他奉命班师襄阳。
元嘉三十年,宋文帝为太子刘劭所杀,他统率宗悫、薛安都等十三路人马讨伐元凶,斩杀萧斌。
刘骏即帝位,以之为侍中,领左卫将军,官至尚书令、左光禄大夫,封巴东郡公。
监领王玄谟,讨平南郡王刘义宣、臧质叛乱,又奉孝武帝遗诏辅立太子刘子业(前废帝)。
永光元年(465)与义阳王刘昶、尚书仆射颜师伯等密谋废刘子业,另立江夏王刘义恭,事泄被杀。
柳元景生平简介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南北朝时期宋朝名将。
柳元景的曾祖父,将柳家从解县迁到襄阳,官至汝南太守。
祖父柳恬,为西河太守。
父亲柳凭,冯翊太守。
柳元景自幼善于骑马射箭,多次随父亲讨伐北地少数民族,以勇猛而著称。
柳元景为人“寡言有器质”(《宋书?柳元景列传》)。
荆州刺史谢晦闻其名,便请柳元景为其效力。
但柳元景未至,谢晦便兵败被杀。
雍州刺史刘道产也非常喜欢柳元景的才能,但柳元景因父亲刚去世,正在守丧,所以也没去成。
恰好荆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召柳元景,刘道产遗憾地说:“久规相屈。
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宋书?柳元景列传》)。
柳元景服丧期满后,便应召到刘义恭部下,任中军将军,迁殿中将军,司空行参军,又升为司徒太尉城局参军,宋文帝刘义隆见了他也非常赞许。
河东历史上不得不说的人物—关公

河东历史上不得不说的人物—关公提起关公,几乎海内老少皆知,尤其作为河东人更加引以为傲。
当在外的游子们听到别人问起哪里人时,都会扬起头,自豪的说:“关公是我老乡!”,剩下就是羡慕嫉妒恨的眼神。
然后各种吹嘘,各种嗨。
人家怎会有如此骄傲的老乡呢?我想无非主要还是在国人的眼里,关羽是忠义的化身,他过五关斩六将,护送家嫂千里寻兄,被后人赞为“义绝”。
今天再絮叨絮叨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三国时蜀汉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
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
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无论怎样,在这个物质横溢、诚信缺失的时代,有句话这样说,时代缺什么就崇拜什么。
商人供奉关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倡导诚信守义的职业道德,曾有乾隆时代商人们共同制定的行规保存在石碑上,其中对于欺骗顾客的行为处罚最为严厉,而处罚方式却又十分有趣,那就是罚戏。
被判定有欺诈行为的商人要出钱请戏班来演出,关庙对面就是戏台。
这种处罚也成为商人们讨好顾客的高招,演出吸引来大批看客。
关公信仰可以说是最具有华人基础的信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由关公信仰。
而随着关公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关公为武财神,无论是家里,还是店铺办公室,我们都可以看到供奉关公的,尤其是生意人,有关公信仰更加虔诚!亲们,满嘴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台上一套,台下一套,比比皆是,更应该崇尚关公精神和关公信仰,关公信仰可以说是最具有华人基础的信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由关公信仰。
而随着关公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关公为武财神,无论是家里,还是店铺办公室,我们都可以看到供奉关公的,尤其是生意人,有关公信仰更加虔诚!。
古中国新运城之——商圣范蠡

古中国新运城之——商圣范蠡范蠡活动在公元前497年——411年,字少伯,春秋时期人,原籍楚苑三户(今河南临漳),晚年曾寓居河东陶村(今运城市陶村)。
早年聪明颖悟,勤学博览,抱负远大。
但怀才不遇,傲藐一切,倜傥佯狂。
文种做宛令时,发现他是个人才,曾派遣衙役持帖请他做朋友。
衙役说:“范蠡是个疯子,请他干什么?”文种不以为然地笑着说:“大凡有识有志之人,仪表都是雍容洒脱,不随流俗的,他们本来不拘小节,但又无大事可做,在这种景况下,本人情绪不正常,无知之人难免就要妄加非议,这些道理你们是不懂的。
”言罢,不复劳驾衙役,而躬身前往与范蠡交朋友去了。
由于志趣相投和韬共谋同,两个人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
文种到越国任大夫以后,就把范蠡推荐给越王,也当了大夫。
从此,范蠡如龙跃天门,鱼游碧波,得意之处,妙不可言。
但他得意的不是高官厚禄,而是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初仕越,范蠡不只是审事明透,言必有中,马上就被越王器重;而且求贤若渴,很快就找到一位位微才广的大学者。
其人善计算而精研,并且研必有果,因此国人送号“计然”。
范蠡不耻下问,拜这位计然先生为老师。
在这位老师跟前,他学到了《贵流通》、《尚平均》、《戒滞停》等七策,仅以五策献给越王,越国的面貌就焕然有起色了。
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要出兵伐吴,范蠡认为,勾践初上台(公元前492年)已在携李(今浙江嘉兴县南)地方射伤致死吴王阖庐。
吴人本怀仇恨,如果现在又无故加兵是没有好下场的。
所以说:“不可,”越王勾践不听,结果玩火自焚,在夫椒地区(今江苏吴县境内),被吴水兵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仅余残兵败将五千人,龟缩在会稽越王城(今绍兴东南)还被吴兵围了个飞鸟难出。
越王勾践垂头丧气地向范蠡道歉说:我不听你的话故致于此,现在可怎么办啊?范蠡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大王切莫灰心,事在人为,现在除了收拾人心,节俭用事外,还可以利用胜利者的通病——骄傲滛逸情绪,不妨暂屈九重之尊,向他请降。
山西名人大全简介

山西名人大全简介山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华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有许多历史名人,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山西名人的简介:1.柳宗元(773年-819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
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在政治上主张改革,曾参与“永贞革新”,后在革新派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最后病死在任所。
他的文学成就很高,代表作有《柳河东集》、《柳州八记》等。
2.武则天(624年-705年),唐代女皇帝,字媚娘,唐太宗李世民赐名“媚”,称“媚娘”。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
武则天在位期间,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人材的选拔,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
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
她在军事上收复并稳定安西四镇,一度使后突厥归降。
3.王维(701年-761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
他被誉为“诗佛”,其诗清新自然,意境空灵,多描绘山水田园风光。
他还擅长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其画作被视为“画中有诗”。
4.郭沫若(1892年-1978年),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中国古史研究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他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祖籍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他的代表作品有《郭沫若全集》《甲骨文字研究》《中国史稿》等。
5.陈廷敬(1639年-1712年),清代名臣,字子端,号说岩,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人。
他历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为康熙帝所重用。
他任职期间,整顿吏治,清廉勤政,为清朝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6.阎锡山(1883年-1960年),字百川、伯川,号龙池,山西五台河边村(现属定襄县)人,民国时期重要政治、军事人物,晋系军阀首领。
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古代诗人名人王维人物介绍PPT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 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 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目 录
诗人生平 经典作品 诗人成就 相关资料第一来自分人物生平诗人生平
少年才子
王维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左右,原本家在太原祁,后来其父王处 廉将家迁往了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在王处廉去世后,王维的母亲崔氏 便遁入佛门,师从普寂大师,直至去世。受母亲的影响,王维及其兄弟均 信奉佛教,常年吃素,不沾荤腥,不穿太过华美的衣服。由此,王维的部 分诗歌中也闪烁着禅宗的思想。
资助韩干
韩干年少时家中贫困,在酒馆当佣工,常去王维家送酒或收 酒钱。有一天,韩干在王维门外地上用手指画人画马,被王 维看见,王维见韩干有此志趣,于是每年都资助韩干2万钱去 学习绘画,持续了十多年。而韩干也在王维的资助下,奋发 图强发,逐渐画技精熟,被传为画马神手。
完结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 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 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出生时间
关于王维的出生年月,史学界颇有争议。而就20世纪以来学术 界的探讨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公元701年说,公元699 年说,公元692年说,公元694年或695年说。根据《新唐书》 的记载,王维是在上元初年去世,享年60岁。故而有学者倒推, 认为其出生年份应当是武后长安元年(701年)。但根据《旧 唐书》中有关王缙的记载,王缙应当生于武后久视元年(700 年),换言之,他比兄长王维还大一岁,这显然有误。故而又 有学者根据《集异记》推算,王维应当出生于武后延载元年 (694年),享年68岁。
河东地区——精选推荐

河东地区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华夏⽂明的摇篮,上古尧舜禹时代的都城皆在河东。
《尚书》载"尧都平阳" ,史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 ,禹都安⾢" ,都在这块⼟地上。
周朝晋国的都城也在这⼀地区。
上古时代⼥娲⽒炼⽯补天、神农⽒尝百草、愚公移⼭、精卫填海、舜耕历⼭,柳⽒⼀门的祖先"和圣"柳下惠坐怀不乱等均发⽣于此。
黄河乾坤湾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纵横家张仪、名将李牧、⽔利家李冰,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名相霍光,三国时期名将关⽻、徐晃,晋代书法家卫铄,隋代⼤儒王通(号⽂中⼦),唐代名将尉迟恭、薛仁贵、郭⼦仪、道家祖师吕洞宾、⼀代⼥皇武则天,名相狄仁杰、裴度(出⾃河东裴⽒)、河东裴⽒家族、⽂学家柳宗元、诗⼈王之涣、王维、卢纶、司空图、才⼦王勃、播州杨⽒始祖杨端(与杨家将源⾃同门) ,宋代名相司马光、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名将狄青,元代⼤⽂豪元好问、杂剧家郑光祖,明代重⾂王琼、清代第⼀廉吏于成龙、名相陈廷敬······均诞⽣于此。
上古时代⼥娲⽒炼⽯补天、神农⽒尝百草、愚公移⼭、精卫填海、舜耕历⼭等均发⽣于此。
河东地区历代名⾂良将辈出。
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张仪、名将李牧、⽔利家李冰,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霍光、关⽻、张辽、徐晃,东晋著名⼥书法家卫铄(卫夫⼈),唐代名将尉迟恭、薛仁贵、郭⼦仪、名相裴度(出⾃河东裴⽒),宋代名相司马光、满门忠烈的杨家将、名将狄青,明代重⾂王琼、清代第⼀廉吏于成龙······均诞⽣于此。
河东地区为华夏⽂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利家李冰,中国第⼀位西⾏取经的僧⼈法显、隋代⼤儒王通、⼀代⼥皇武则天,唐代诗⼈王勃、王翰、王维、王之涣、王昌龄、卢纶、宋之问、温庭筠、柳宗元、⽩居易、司空图、⾦代⼤⽂豪元好问、元代杂剧家⽩朴、郑光祖、明代⽂学家罗贯中、清代名相陈廷敬······名胜古迹中华神州⼤地上最古⽼的祭祀后⼟(地母)的祠庙后⼟祠,黄河壶⼝瀑布,古时历代均为国家级祭祀之所的平阳尧庙,舜帝陵,运城盐湖,武庙之祖解州关帝祖庙及关帝家庙,四⼤名楼之⼀的鹳雀楼,唐代蒲津渡遗址出⼟的黄河⼤铁⽜,唐皇敕建的池神庙,道教三⼤祖庭之⼀、元代所建供奉道家祖师吕洞宾的永乐宫(⼤纯阳万寿宫),中华第⼀⽊楼飞云楼,中国现存最⼤最完整的琉璃塔⼴胜寺飞虹塔(86版《西游记》"唐僧扫塔"拍摄地),晋商⼤院中"晋商三蒂莲"之称的李家⼤院,万⾥黄河第⼀湾乾坤湾等。
最新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 法学家有裴政; ▪ 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 ▪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224—271年) ▪ 南北朝时期的“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骃、裴子野
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裴氏名人
▪ 唐代小说家裴铏著《传奇》一书,首先提出的“传奇”这 个专有名词。
以明薛瑄为代表的学派。因瑄为河东(今山西一带) 人,故名。恪守 周敦颐和二程之学,尤推崇 朱 熹,与王守仁姚江学派相对峙。
代表人物段坚、 王鸿儒、 周蕙、 吕柟、 吕潜、 张 节、 李挺、 郭郛、杨应诏等。
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主张
1、“太极”是宇宙的本体,由“太极”产生 万物。“统体一太极,即万殊而本一”。
裴氏宗族所居——裴柏村
▪ 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距县城25公里。它以历史 上声名显赫的裴氏家族的人文历史资源和新建的 一系列景观,于1995年农历三月三(1995年4 月2日),正式向海内外游客开放。现存裴氏祠 堂、裴氏碑廊、裴氏墓冢等众多古迹。
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裴柏村
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裴柏村
▪ 裴氏祠堂又称晋公(晋公裴度,字中立,为唐宪 宗、穆家、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将入相,爵 封晋公。)祠,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有 前殿、后殿、状元坊、碑廊等,规模宏大,但屡 遭兵燹,屡修屡毁。
▪ 2、理在气中,理与气不可分先后。 ▪ 3、人性“非特具于心”,即不仅表现在意
念上,“凡耳、目、口、鼻、手、足、动、 静之理皆是”。
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薛瑄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县 人(今运城万荣县里望村),明朝官员、理学家,河东 学派的创始人,由于他曾在朱熹的白鹿洞讲学,深受欢 迎,所以人们尊称他为“薛夫子”。
山西名人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
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霍光、狄仁杰、毕士安、王琼、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杨业、薛仁贵、狄青,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维、王之涣、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
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也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重尔(前697年——前628年),春秋时晋国国君,即晋文公。
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
原为宦者令舍人。
赵盾,春秋时期晋国正卿,即赵宣子,赵衰之子。
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一称史狐。
孟明视,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子。
荀况(约前313一前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李牧(?一前228),战国末赵国将领。
长于用兵。
纪信(?——公元前204年),赵城(今洪洞县)人,秦末刘邦起义军的将领。
卫子夫(?——前90),汉武帝后,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卫青(?——前106),西汉名将。
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
河东平阳人,卫青之甥,官至骠骑大将军、封冠军候,后任大司马。
霍光(?——前68),西汉政治家。
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冯奉世(?——前39),西汉将领,字子明。
上党潞(今山西潞城东北)人。
尹翁归(?——公元前62年),临汾人,西汉著名官吏,以刚正廉洁。
张敞(?——公元前48年),临汾人,西汉宣帝时大臣。
班婕妤(约公元前48——公元前6年),西汉楼烦(今朔县)人。
郭泰(128——169年),东汉名士,字林宗,介休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东历史名人集知我河东爱我运城——南风广场“河东历史文化长廊浮雕”图解文字:吴民方序运城市旅游局局长安三法巍巍河东,雄踞晋陕豫金三角。
孕中条之秀气,毓大河之神韵。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数千年来,名流辈涌,灿若星河。
或建都兴邦,或文治武功;或著书立说,或驰战疆场;或泽被苍生,或流芳千古……,揽时代风云者,不可胜数。
后人择其杰出者,共得44位,于南风广场之北,历史长廊之上,镂诸金石,雕其塑像,以扬其美名,人所共抑。
今日运城,生机勃勃,日新月异。
旅游业适逢盛世,得以快速发展,规模壮大、市场拓宽、景点层出、客源攀升,位居全省前茅,为人所瞩目。
挖掘深刻内涵,展示河东文化,扬先贤美名,引四海客商,实为发展旅游之大事。
吴民方先生,早年就读于山西大学历史系,退休后笔耕下辍,悉心整理44位先贤功绩成册。
市旅游局将其付梓,于海内外广泛传颂,以知我河东,爱我运城,发展旅游,振兴经济。
知我河东爱我运城——南风广场“河东历史文化长廊浮雕”图解南风广场的北端,建有“河东历史文化长廊”。
长廊壁上,尽布浮雕。
漫步长廊,放眼浮雕。
文人学士、帝王将相,栩栩如生,跃然身前;农贾精英、书画名家,熠熠生辉,尽收眼底。
像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了河东古代名人风采与运城灿烂文化。
给运城增添了魅力。
让世界了解运城,让运城走向世界。
为了协助市民群众和青少年朋友,进一步“知我河东,爱我运城”,现将浮雕上的四十四位河东古代历史名人,逐一附图注解中下,以飨游人观注。
【中华曙猿】1994年至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在垣曲县发拙出具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牙齿、美两国科学家验证而命名为“世纪曙猿”。
“世纪曙猿”生成于四千万年前,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最早的人类祖先。
这一发现把人类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一千万年。
因为,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女娲氏】即女娲。
有类始祖。
母系氏族社会的领袖。
女娲的重大功绩有二:一是造人。
天地初开,世间无人。
女娲便用黄土造人。
另有传说,女娲与其兄伏羲氏相婚而产生人类。
此后,她又禁止兄妹通婚,成为建立婚姻制度的女神;二是补天。
当时,天陷地塌,大火熊熊,洪水滔滔,猛兽遍野,恶鸟横行,人们难以生存。
女娲便炼五色石补天,积炉灰止住洪水,砍鳖足撑天,杀黑龙清猛兽,免去灾难,使人们得以安生。
女娲涤动在河东大地,传说甚多。
万荣县黄河边上的后土祠,就上专为后土(即女娲)而建造的。
历代帝王多来此祭典,汉、唐、宋、三朝八位皇帝先后亲临二十多次。
仅汉武帝刘彻就来过八次,并作《秋风辞》。
【嫘祖】嫘祖约生于四千六百年前。
皇帝正妃。
夏县西阴村人。
传说累祖为了人们有衣穿,先用草皮、树皮捻线,后来教人们养蚕缫丝,织布做衣,结束了人们兽皮树叶为衣的原始生活,并重视农耕,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蚩尤】蚩尤,姜姓,炎帝后裔。
九黎族部落首领。
传说蚩尤,长相奇异,生性好战。
为了与皇帝争夺水草丰美的中原之地,遂死在古河大地(今运城市盐区东郭乡一带),进行了一场决战。
最终皇帝打败并擒杀了蚩尤。
砍了头颅,肢解了身体。
身体化解为盐池,血液变成了卤水。
肢解的地方称为“解州”,盐池称为“解池”,遗留的蚩尤城改为“蚩尤村”(今从善村)【风后】风后,皇帝宰相。
生于海隅,今昔对比运城盐池一代。
才智过人,尤善用兵。
在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时,黄帝和蚩尤经常争战不休,而皇帝虽然人马众多,却常常难以取胜。
为此,问计于风后。
风说,两军混战一起,敌我难分,故难取胜。
为了辨认,让士兵帽插槐叶,后来改换为皂角树叶。
这样,两军分明,擒杀了蚩尤,取得了大胜。
风后逝世后,皇帝将其埋葬于“风陵渡”,让这位智人守护西大门,以防西逃的蚩尤残部卷土重来。
风陵渡也由此而名。
【后稷】后稷,姬姓,名弃。
中国农业的始祖。
尧、舜农官。
受封于邰(今陕西武功),故曰有邰氏。
主要活动在稷王一带。
后稷自小喜种五谷蔴菽。
长大后,精于农耕。
教民种植庄稼,时播五谷,开荒种田,使人们有粮可吃,解决了生活困难。
【唐尧】尧,史称唐尧、陶唐氏。
名放勋。
父系氏族社会的部落领袖。
生于绛县尧寓村。
自幼天资聪明。
古传为圣王,“其仁如天,其知(智)如神,孰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做了首领后,初都蒲坂(今永济市蒲州),后迁平阳(今临汾)。
在位其间,选贤任能,为政清明。
设官掌管时令,制订历法,重视农耕,天下安宁,世风祥和。
咨询四岳后,让位于舜。
又让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
使天下成为人们理想的太平盛世。
【虞舜】舜,史称虞舜。
姚姓,名重华。
父亲氏族社会的部落领袖。
冀州诸冯(永济市龙行村)人。
舜以孝、贤文明。
幼年丧母,父双目失明续妻,生子名象,父母喜象厌舜,但舜却很孝悌,二十岁以孝名天下,三十岁尧访贤遇舜婵让其位。
定都蒲坂(今永济蒲州)。
舜耕历山(垣曲)、捕渔雷泽(永济)、制陶沙滨(永济黄河边),勤奋有为,业绩显著。
可父母不时加害,企图纵火烧死、落井下石砸死用酒灌醉砍死,但终如愿。
尽管这样,舜仍一如既往,孝敬父母,爱护弟弟,被称为贤人。
【大禹】史称大禹。
姒姓,名文命。
传说中夏氏部落联盟领袖。
古代治水功臣。
传说禹时洪水泛滥,人们苦不堪言,尧命禹继承父业,继续治水。
禹接受其父治水失败的教训,改堵截为疏导。
踏遍“九州”,历尽千辛万苦,在外奔波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表现了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
终于通山川、疏江河,平息了水患,使人们过上了太平的日子。
禹凿龙门(今河津市),流传至今。
由于治水有功,得到人们信任,舜让其位。
禹继位后,建都安邑(今夏县城西北)。
由于长期劳累过度,病死于苗山(又称会稽山)。
其子启抢占了王位。
从此,结束了原始公社制,进入奴隶制社会,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国家——夏王朝。
【傅说】殷商贤臣。
约生于公元前1350年。
平陆县人。
傅说出身奴隶,自幼天资聪明,生性慧敏,懂得许多人间哲理,掌握不少生产技术。
由于善思考,又有一定技术和组织能力,遂成为奴隶群中的佼佼者。
他创造的“版筑法”,就是以两块木板相夹,中间填满泥土,以修筑被洪水冲毁的道路。
这一方法,今天仍被广泛用于筑墙,垒坝,修护地堰。
这在当时,是生产技术上的一个了不起的重大突破。
殷王武丁下访求贤,被邀入朝。
从而辅佐武丁实施了“治乱罚恶,畏天保民,选贤取士,辅治开化”等政治主张。
使政治清明,矛盾缓和,朝野内外,充满生机,出现了国泰民安,百废俱兴的升平景象。
谓之“武丁为君,傅说为臣,相得而益彰。
”【晋文公】晋文公(前697—前628)姬姓,名重耳。
春秋时晋国国君。
晋文公为晋献公次子,由于献公废嫡立庶,引起朝政混乱,宫廷不安。
重耳外逃十九年,周游犹、卫、齐、曹、宋、郑等国,备受艰辛,屡遭坎坷,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同时也坚定了复国兴邦之志。
遂在秦穆公帮助下,返国继位,史称晋文公。
继位后,重用功臣,励精图治,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接着又平定了周王室内乱,争取了更多同盟国,改变了政治、外交上的被动地位,遂为“盟主”。
【魏文候】魏文候(?——前396)斯。
著名政治家、战国时魏国国君。
前445——前396年在位,大胆起用法家人物,在魏国实行变法。
重用李悝为相,把“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作为一项普遍原则付诸实施,这是社会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
又用吴起为将,西门豹治邺(河北临漳),操练军队,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奖励耕战。
使魏国政令统一,军力强大,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成为强国。
【猗顿】猗顿(前480—?),春秋时大商人。
原籍山东,后迁临猗。
原是春秋时鲁国一个贫寒书生,为了改变耕而不得温饱,织而衣难难蔽体的现状,便跋涉到齐国,向致富闻名的范蠡请教,又千里迢迢,定居于适宜畜牧的猗氏王寮(今临猗县王寮村),发展畜牧,经营盐业,“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富埒(jie)王公,驰名天下”,成为大富商。
致富后,急公好义,赈灾济贫,备受赞誉。
死后,人们感其恩情,修建陵园,现在寮村有猗顿墓。
【荀子】荀子(前313—前238),名况。
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新绛县人。
幼小好读,十五岁远游齐国求学,在与各学派的长期接触中,融会贯通有选择地接受了儒学和法家的先进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成为有名望的学者。
荀了反对“法先王”的复古倒退理论,主张“法后王”,实行法治,强调“一天下”、“一制度”,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
主张“人定胜天”,反对儒家的“天命论”及鬼神之说。
又以“性恶论”反对孟轲的“性善论”,否定了天赋道德,强调后天环境的决定影响。
荀子著有《荀子》一书。
著名弟子有战国后期思想家李斯和韩非。
【李冰】李冰(约前302前235),战国时水利家。
运城解州效斜村人。
在公元前256年至前254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
任职期间,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兴建成布局合理,施工技术高超,受益面积广阔,功在当代,惠泽后世的世界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开创了化水害为水利的新纪元。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永葆青春,一直造福川西人民,成为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人类文化遗产的一座丰碑。
【关羽】关羽(160—219)字云长。
三国时蜀国名将。
运城解州常平村人。
少时以打铁为生,有匡国济民、除暴安良的意愿和志气。
二十岁时,别父母,过黄河,游郡里,习武艺。
188年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
此后,征战周旋,除杨奉,战吕布,不避风险,屡立战功。
忠于刘备,为人称道,尤其在刘备艰难困苦,无所作为的情况下,能全心全意,矢志不移,更是难能可贵,表现了为人忠与友信,义炳乾坤。
除恶济世,勇迈绝伦。
破关斩将,威震九州。
行为品德,超群武艺。
令人仰幕,备受崇敬。
卒年五十九岁,追谥为壮缪候。
【卫夫人】卫夫人(372—349),名铄。
汝阴太守李矩之妻。
东晋著名的女书法家。
夏县苏庄村人。
书法继承家传,最善隶书和正书,誉为“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移若清风。
”方笔凝重,体态端正,用笔合法,精湛纯熟,恣态妩媚,源远流长,曾未得有。
同时,在书法理论上有所创见,所写《笔阵图》仅五百余字,对纸、墨、笔、砚的选择、执笔的部位及传统书法的法则,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其理论之精辟,见识之卓越,堪称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之精髓。
世称“书圣”的王羲之,就是其弟子。
【裴秀】裴秀(224—271)西晋杰出的地理学家。
闻喜县裴柏村人。
出身名门世族,博学洽闻,重视图籍。
官至尚书、司空。
在朝任职期间,总结了前人的制图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各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
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
这些制图的基本科学理论,在中国地图学史上有重大贡献,并对后世制图学有巨大影响,成为当之无愧的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
【薛仁贵】薛仁贵(614—683),名孔。
唐代名将。
河津市大黄龙人。
出身贫苦,自幼务农、卖炭佣工。
十九岁与柳金花成婚,寒窑度日。
三十一岁应募东征,投效张士贵帐下,开始了戎马生涯。
善骑射,会用兵,东征西伐屡建战功。
曾战胜九姓突厥于天山,故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