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由此可见,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最终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服务。
如何抓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呢?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体会。
一、善于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充分把握儿童的这一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儿童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阅读的成功。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让情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教师要是一位动情和煽情之人。
要想感动学生,让学生对文章情深似海,我们教师必须要走进文本和作者交流,充分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以此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起共鸣,正所谓学会“煽情”。
此环节在课堂引入上至为关键。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可以设计简朴而充满理性,凝重而饱含激情的导语(“圆明园”——融汇了整整六代皇帝的浩荡皇恩,更凝聚了151年的能工巧匠的风雨兼程,凝聚了古往今来的一切奇思异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奇迹般的园林,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东方神话,却那么悄然又轰然地毁灭在两个强盗之手),为文章的学习铺下慷慨、悲怆的基调,让学生对圆明园的情恩在脑中弥漫和升腾。
二、尝试品味词句情感是不能靠传授灌输的,而应是学生自发生成,是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品词感悟,从而产生的共鸣。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情感思想和语言本是平行一致的,并无先后内外的关系。
”那么如何在与文本对话中激发学生情感呢?找关键的词句就是不错的方法。
如教学《一夜的工作》,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找出体现周总理这一夜“简朴”的生活词句——“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阅读教学之我见

阅读教学之我见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
要想使这几种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一个持久的培养过程。
能否把其中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从而带动其它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呢?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我认为阅读教学的改革首先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运用这些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成果。
一、更新理念,角色定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新的课程理念变教师是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本班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种思维碰撞才会产生智慧的火花。
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教材上没有的,教师预先也没有想到的,这种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体现了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热生活,关注生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的习惯。
二、转变方式,激活资源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
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
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
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
“文本与阅读主体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惟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畅所欲言,可充实完善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阅读 动机是 学生 发 自内心 的强烈 愿望 . 学生只有产生 强烈的 阅读 动机 .才 能增 强阅
『 3 1 陈晓林. 新课程 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 学改革探究. 新课程 导学. 2 0 1 2 ( 9 ) .
读 的主动性 .才能充分调动 一切智力 因素与 非智力 因素来 主动 地投入 到 阅读活 动 中来 . 这样才 能取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 也就是说 . 阅 读 动机与 阅读 效果是成正 比的关系 阅读动
以优美 的图片 、 美丽 的画面 、 动 听的音乐与动
态 的效果 来呈现 .这样更 能引起学生 对文本
的关注 使学生产生主动阅读 的动机
二、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指明 了方向.为阅读教 学的改革带 来 了重要
契机 那么新课程标 准下如何进行 阅读教 学 呢?笔者现结合教 学实践. 从激发 学生阅读动
和教师过 于重视学生 的书面成绩 .忽视阅读 教学。同时随着 网络 的普及 . 许多学生沉迷于 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因此 . 在教学 中
我们要改 变教师讲学生 听 、教师问学 生答 的
教学模式 . 要为学生 的阅读提供时 间与空间 . 让学 生独 立思考 . 同时要鼓励学生 大胆想象 . 要突破文 字的限制 、 固有 思维的 限制 . 跳出条 条框 框 . 打破 固有思 维定式与心理 定势 . 大胆 地发 表个 人见解 .使学 生展开充分 的交流与
学生 的成功 . 给予学生必要 的表扬与鼓励 . 使 学生真正感 受到阅读所带来 的乐趣 . 进而真正 地爱上阅读 在教学 中.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 同层次制订不同的阅读标准 . 这样才能满足全 体学生的阅读需求 . 使全体学生都能基于 自身 基础圆满顺 利地解决 问题 . 使学生的阅读能力 都能得到全面提高。如学生读得标准流利 . 掌
新课标下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下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说已经逐步变为阅读命题材料,并且在高考中广泛应用,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小说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针对小说情节、小说脉络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辅导。
通过小说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
下面本文主要介绍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策略,旨在促进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小说阅读;具体措施相比于其他体裁,小说可能更会受到学生的青睐,但学生阅读小说不能只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更要与考试相结合。
目前小说阅读理解题的比重大大提高,教师应当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投入更多精力,在小说阅读教学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的创新,不能局限在传统教学方法中。
1、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小说是一种特殊体裁,与其他文体不同,小说的特点鲜明,阅读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利用好其特点,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小说提升多方位能力。
高中小说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小说作品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升其文学修养和兴趣,学生也可以通过优秀的小说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方式和手法,了解作者想表达的真正含义,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最终对学生的文学水平有很深远的影响。
因此,高中小说教学是非常重要课题,教师应该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并且找出一些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2、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小说对于学生来说充满魔力,很多高中学生在课余饭后都会阅读小说,有些甚至沉迷于此,兴趣爱好与考试不同,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一)题海战术教师进行传统题海战术训练,不顾学生的独立思考,只是一味地为了解题要求学生进行答题,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作用并不大,并不是简单的解题训练就可以提升小说阅读的能力,题海战术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厌烦越来越烦躁,无法帮助学生找到小说的核心思想,只会使学生变成答题机器,甚至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反作用。
(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弱作为新课标下的高中小说阅读专题,是高中语文中相对较难的部分,对大多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一年级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一年级语文教学之我见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颁布和新课程的改革,语文新课程所确立的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教材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等新理念,已经得到大家的基本认同,并成为主导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观念。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既创造着“未曾预约的精彩”,也陷入了新的迷惑和误区。
特别是高一年级,由于必修课程学时有限,只有处理好教材,选择安排教学内容,才能求得学生语文能力的均衡发展。
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因为倡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探讨的范围必然会延伸到文本以外。
这时,如何把握文本与外延之间的关系,就是值得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了。
如果架空文本,无节制的外延,它的症结在于教师过分追求知识平台这一广度,而忽视了深度。
广度是可以通过外延的无限扩展来实现的,但是深度则必然要求对文本进行挖掘。
我们不要忘记了,新教材允许教师用同一教材达成不同的目标——目标虽然是不同的,但是总还有一个教学目标在。
但如果忽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片面强调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而忽视教材的经典性、恒久性和经验的间接性、语言形成的新颖性,学生就难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书面语言的学习上,难以领会教材中在不同时空结构间的交流中发展起来的语言。
教材也难以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书面语言及其表现形式,从而与世界上更广大、更多样的人们实现跨时空结构的多层面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因此,在对新教材的处理上,“增”不是随意的拓展延伸,应该是立足于文本的、严谨的拓展。
原有高中语文教材一册六个单元,一学期上完。
新教材一册四个单元,,在高二上学期的前半段基本上就要结束必修课程五本教材的教学,也就是半个学期教完一册。
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实施后,教学进度将从原有的半学期教完三个单元加快到半学期教完四个单元。
如果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把新教材每个单元四篇课文一篇不拉地教过去,则违背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必修课程目标的理解:“阅读与鉴赏部分中,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究之我见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究之我见【摘要】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要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师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机制,让阅读教学“立体化”,从而使学生能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自主化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自主性阅读现代阅读教学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应该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阅读实践,可以使学生充分走进文本,体验阅读的快乐。
一、追求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1.鼓励自主选择,诱发个性体验的独特性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取舍学习对象。
在教一篇课文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从课文中感兴趣的地方开始读,谈谈读后有什么感受。
除了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外,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学习。
2.增强内外结合,促发个性阅读的有效性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教师不但要扎根课内的范文导读,还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3.求同和求异双管齐下,提高个性阅读的深刻性求同就是理解、感悟作者的价值观,追寻文本意义的过程。
在求同阶段,我们首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借助语言文字去理解、感悟作者表现的主题思想;其次在理解到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去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独特的语言、构思、手法来表现思想的。
比如在《莫高窟》一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不难理解到课文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等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我国劳动人们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之我见

在 高 中语 文 教 学 中 占 有 举 足 轻 重 的 地 位 , 在 教 学 中 我 们 都 和 全 面 素 质 的 培 养 。 为此 , 有 必 要 对 高 中 语 文 阅 读 教 学进 想 摸 索 出 一 种 适 合 不 同 文 体 、 不 同类 别 、 不 同 时期 作 品 的 行 改进 ,具 体 来讲 ,有 如 下 意义 : 教 学 模 式 , 随 着 语 文 教 学 改 革 的 深 入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也 出 第 一 ,符 合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理 念 。语 文 是 基 础 工 具 , 一
高 中语 文 阅 读 教 学 改 革 之 我 见
。孙凌琦
摘 要:改进高中语文 阅读教 学符合新课程 改革 的理念 ,能有效优化教育资源,打 牢学生的知识基础 。从 学生个 性理解 出发 ,通过教学活动的精 心设计提升 阅读能力;从开发 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出发 ,培养其 阅读思辨能力;从
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知识水平 出 发 ,帮学生选好读物 ,引导学生阅读优秀课外作品是其具体策略。
除 了成 长 中 知 识 的 习得 之 外 ,还 有 更 加 持 久 的 东 西 。
向 , 但 交 会 时互 放 的 光 芒 需 要 用 心 智 创 造 。 成 绩 的 鞭 策 , 威 力 可 计 。但 感 情 投入 ,深 入 了 解 后 的评 价 更有 说 服 力 。 希 望 多 元 化 的评 价 方 式 能在 教 育 教 学 过 程 中 成 为 教 师 手 中 的利 器 ,为 学 生 搭 建更 评 价 要 做 到 掷 地 有 声 而 非 轻 描 淡 写 , 这 在 于 学 出版 社 , 2
对 学生 学 习生 活 的关注 以及感 同 身受 。秦 望在 《 光辉 岁
就 像 一 次 恋 爱 。 ” 师 生 间是 一 次 遇 见 , 虽 最 终 各 有 各 的 方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策略,以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一)以学生为中心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阅读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注重阅读体验阅读是一种体验,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兴趣。
(三)强调阅读素养的培养阅读素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需具备的一系列能力和素质,包括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分析能力、阅读批判能力、阅读欣赏能力等。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强调阅读素养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阅读能力。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文本的情感和意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阅读、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质量。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新课程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搭建了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的教学平台,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说有了一定程度的更新。
但目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与新课程不符的行为和方法值得我们反思。
笔者就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与同仁商榷。
一、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维护个性的发展目前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老师仍然不重视阅读教学,不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中考试题为准绳,通过让学生拚命做试题,搞题海战术,来达到对知识点的掌握,导致学生语文素养不能很好的形成。
语文本身就是社会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大语文观。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通过阅读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重视学生阅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要充分指导学生的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以读促悟,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学生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二、作文教学,应让学生多一些创新,促进自我体现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强调作文在教学中的份量,但在实际行为中, 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写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大部分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空洞而缺少感动,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
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
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国》 , 后 我们可 以不忙解题 , 而是针对课题 中“ ” 别 字提 出
了这样 一个 问题 , 去你学 习过哪些带 “ ” 过 别 的词 ?大家
争相举手 回答 : 惜别 、 暂别 、 辞别 …… , 我们接着 又可 以
试 问 , 题 中 的“ ” 于哪 一 个 呢 ?有 的说 , 者 离 开祖 课 别 属 作
二、 精心设计课堂提 问, 达到“ 最近发展 区”
过程作为重点 。努力探索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 , 发 扬学生 的主体精神 , 学生真 正成 为课堂 主人 , 优化 让 是 课堂教学的核心 问题 。 么 , 阅读教学 , 那 在 如何把课堂还 给学生 , 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 , 是新课 程改革 最重
好。
2 . 合理地组织好教学 。 教学 内容 的设计难度要适 中。
一
节课 的设计要考虑学生心理 活动 的特点 , 让学生有 意
注 意和无意注意交替使用 。 一般来说 , 上课初 , 学生的注 意难 以很快集 中,教师可 以通过谈话或提问 的方式 , 让 学 生把注意集中到教学 内容上来 。 接着可 以提 出一些启 发性 的问题 , 造成悬念 , 引起学生对新课 的兴趣 , 由此转 入无 意的注意 。当讲到重点 、 点 时 , 难 教师 可以通过重 复 、提高声音等方法使学生 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 意。
要 的问题 , 针对当前的现状 , 对于阅读教学 , 我是试着这
在 阅读 教学 中 , 堂提 问应把握 难易度 , 课 如果 问题
过于简易 , 不能启发学生 的精心思维 , 则 如果难度太 大 , 学生 目瞪 口呆 , 了脑筋还是 茫然不 知所措 , 动 这将会挫
新课标下阅读教学

新课标下阅读教学之我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文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标语文阅读阅读兴趣课外阅读创新意识“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
”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不利于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淡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师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教法,学生以抄、背为主要学法;课堂教学以“复制”为中心,教师往往习惯于根据教学资料来分析、肢解文章,习惯于在字、词、句、段、篇上零敲碎打,咬烂嚼碎之后“喂”给学生。
由于教师太注重讲解,从而导致了一些弊端的出现:老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老师的思考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个性学习的余地,影响了对文章的感悟。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大胆放手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思考,引导他们质疑、探究、体验,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化的阅读感受。
二、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才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从而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
1.激情导入,引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故事、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画、一段音乐、一段录像、实物等导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
新课程下的初中阅读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下的初中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成为了当前教育的迫切任务,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因而,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能力阅读兴趣鉴赏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高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因此,应重视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育经验,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又符合教学规律的新方法。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与现状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和阅读祖国的语言。
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是信息量急增的社会,也是阅读的社会,阅读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学生而言,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完善与发展,所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而现代教育学家普遍认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是具有和谐共融的智商情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阅读教学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的,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只是长期以来,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却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学会阅读,还是停留在为了眼前的考试而读,被动地接受老师或教参上对文章的解读。
这种现状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无疑是不适应时代要求的。
二、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尝试(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活用现有教材。
教材的许多篇目跟不上的步伐,迫切需要进行取舍(注:现在初一和初二使用的新教材这一矛盾已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可初三用的仍是老教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教育新模式的转变也要客观适应课改的要求。
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实施新教学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
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读、美读能力,并且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帮助,而且与写作能力的培养相关联。
对于如何顺应语文课程改革而改变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我在阅读教学新模式实施中进行实践总结,如有不足之处请给予斧正。
关键词:教育改革新教学模式创新能力语文课程改革一、课题的提出随着中学教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语文学科的课程改革也全面启动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需要我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和思想,构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
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练习的过程中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培养主观能动性等。
在如今的学校教学中,老师有着各自的教学方式,但是有一部分老师在教学上依旧无法转变教学观念,使得阅读教学质量上得不到大的改观。
有诗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会学”和“学会”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借助他人优秀的教学方法和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方法相结合,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下面是我在近几年调查的一些学校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和针对教学缺陷而在课堂中调整教学方式的实践,如有不足之处请予以斧正。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1.在如今的许多学校中,阅读教学不作为教学内容的必修部分,老师对阅读教学不重视,甚至没有开设阅读课,导致学生无法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2.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而是单纯地把文章让学生通读一遍,就开始粗略讲解,使得学生对文章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老师讲解的时候对这篇文章根本没有印象,严重阻碍教学质量。
3.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答案死板地讲解,认为学生答案和正确答案一样才是正确,不允许学生有其他见解,磨灭了学生的个性和打消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针对时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出现的几种问题,我经过几年的实践,树立了体验性、拓展性、创造性的阅读教学观,并提出了和这几个观点相对应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引导学生体验性朗读、充分想象、体验和感悟、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体验性朗读实效性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朝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这个总体目标而努力。
我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摸索、总结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一、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课堂中,师生的交流停留在表面上,往往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指名回答这样,使交流局限于师生的单项交流,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教师往往关注学生是否能说出自己心中的预想答案,而容易忽视学生的表达中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从而,使课堂上许多精彩的生成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二)在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过程上,仍然存在着语文实践活动不够丰富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时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教师放任自流,教师只管提出问题,对于学生如何讨论,如何合作则不管不问;二是教师收得太紧,课堂气氛过于紧张、严肃,缺少合作讨论的氛围。
由此,合作学习就只能流于形式,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有时候还可能影响到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听、说、读、写,应该作为语文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对学生朗读指导的过程。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学生为写作文而写作文,将学生作文的兴趣一点点的抹杀。
二、实践教学中的作法和点滴经验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结合《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关于小语阅读课堂教学,我的想法和做法是:(一)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的体验性朗读,树立体验性阅读教学观《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在课程改革大潮的挟裹之下,在各种理念的倡导之下,语文的阅读教学却发生了异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①忽视基础能力和知识积淀的建构,盲目的追求新奇,语文课堂唯美化,显得花俏浮躁。
②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师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③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大张旗鼓地搞课题研究,华而不实。
④高喊学科渗透的口号,语文教学的本位缺失,出现非语文的倾向。
⑤“讨论”、“合作”、“对话”的蔓延,把不准教学内容的脉,课堂教学“信天游”,无目标倾向。
⑥教材处理、教学语言的模式化,束缚了教师的创造力,导致教师反思、调整和重构能力的丧失。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枢纽,但是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们的课堂华而不实。
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保持理性,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正确地处理好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阅有所得,读有所获。
一、把握语文的特点,立足文本,以“言语”为教学基础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从知识和能力的建构来说,是历练语文能力,而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将文本的静态语言转化为学生的动态言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
其实,学生在学习文本语言的过程中,同时也接受了文本中固有的思想、知识、文化,接受了作者潜移默化的熏陶,将静态的语言转化为动态的言语,形成了自己富有个性的言语能力。
而“言语能力”最基本的表现是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它不仅体现在诵读上,更主要体现在对词句的理解和运用上。
有时即使是一些简单平常的词句,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读、去品味,让情感与语言之间建立一种意义上的关联,学生就会对语言有了更深的感受,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尊重学习的主体,加强引导,以“感悟”为教学主线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探究、体验、感悟和熏陶,揭示了语文学科的文化功能及其人文特性。
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们缺乏从学生阅读的主体性角度去认识学生阅读的探究和体验性质,在课堂上搞“一言谈”、“满堂灌”,用教师的条缕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学生完全臣服于教师和文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缺席的,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怎能不味同嚼蜡,怎么会喜欢呢?真正成功的阅读教学不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而是在教师的有效调控下,学生饱含求知的热情,大胆地对文本畅想畅言,从文本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对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教学问题,影响整体教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目前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新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作出了详细的规划和分析,从不同学年段学生的学习出发,创建轻松和谐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境,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首先,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下,一些语文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认知比较片面,认为阅读教学就是针对教材内容按计划进行教学,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就能够收获相应年级段的知识,忽略了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一直比较低。
其次,针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而言,教师采用的阅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比较偏向于讲述式或者简单的师生互动形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也影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最后,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实践活动机会,没有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的实践意识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努力为学生创建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融入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学习某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而不是让学生单纯进行课文的背诵和记忆。
因此,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一)更新教学理念,重视阅读兴趣阅读是一项主动性较强的活动,被动阅读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学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探究性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阅读探究性教学之我见摘要探究性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阅读的教学要想跟得上教育发展的脚步,就必须在探究性学习上下功夫。
关键词阅读探究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评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所谓“探究型”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活动过程。
“探究型”的学习为各学科所倡导。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应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创造性阅读教学,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几年来的课程实验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大胆质疑,初步掌握预习的方法先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规定预习包含的几个板块,具体内容则由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发挥其能动性去书写,鼓励学生将预习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大胆质疑,提出疑难,同桌互相交流,展示预习中的好作品,以提高预习质量,为课堂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一学生曾在《孙权劝学》一文中预习中提出:“吕蒙为什么要找借口推辞孙权”。
我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一提问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在热烈的讨论中解决了这一问题,明白了对故事的理解可多样化,然后再引入古代关于读书的故事,从而劝学生好好读书,并对生活有所启示。
二、搞好课堂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关键对于教材,我由以往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
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凭这些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课堂上教师应精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去探究,从而达到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
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事先预习,已对文本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笔者再引导学生完成四方面的探究阅读:(一)体味语言是课堂阅读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的根本在于对语言的研习,作者创作意图的显现和文章的内涵美等都需要借助语言这一载体,学生要结合时代背景、个人的生活体验等去探究文体语言的美,感受美文语言的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与内容。
然而,目前的阅读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为阅读教学的改革带来了重要契机。
那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阅读动机、进行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体会阅读的乐趣等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动机个性化阅读阅读习惯阅读乐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健康人格的塑造、气质修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忽视阅读教学。
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许多学生沉迷于电视与网络中,而对阅读不加以重视,这些都是造成学生阅读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在当前形势下重视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阅读动机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学生只有产生强烈的阅读动机,才能增强阅读的主动性,才能充分调动一切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来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来,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就是说,阅读动机与阅读效果是成正比的关系。
阅读动机
愈强,所取得的效果就愈高,所取得的进步就愈大。
因此,在教学中要真正搞好阅读教学,第一步就是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让学生主动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枯燥的教学方式,要向学生展现阅读的魅力,为学生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教学中来。
第一,加强教师范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动力。
我们要重视范读的作用,以教师标准流利、正确优美的范读来激起学生内心阅读的欲望。
教师在平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对各篇文章的情感等方面全面把握,提高自身阅读能力,这样才能达到吸引学生阅读、带动学生阅读的目的。
第二,展现文本的魅力。
文字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从简短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真挚的情感与优美的意境,可以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面、一个动人的情节、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将文字描述以优美的图片、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与动态的效果来呈现,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关注,使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动机。
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程标准提出一种新的阅读取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避免那种简单地让学生通过阅读直接获取信息来解决问题的标准化阅读,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因此,在
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要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要突破文字的限制、固有思维的限制,跳出条条框框,打破固有思维定式与心理定势,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在激烈的讨论与交流中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一个个重要的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在思考中达到对文本的深刻领悟。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这样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在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
第一,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阅读的方法,在阅读时才能获取更多的信息,才能进行有效阅读。
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进行专注阅读、有意阅读。
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快读、跳读等阅读方法的适用情境,并加强阅读实践指导。
第二,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阅读中只读不写是无法收到最佳效果的。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时随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采用批注等来帮助理解与记
忆,使学生逐渐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四、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只有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才能激起学生内心更强烈的阅读热情,使学生以更强大的学习动机参与到今后的阅读活动中来。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要发现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成功,给予学生必要的表扬与鼓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进而真正地爱上阅读。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订不同的阅读标准,这样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基于自身基础圆满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能得到全面提高。
如学生读得标准流利,掌握了一种体裁的写法,哪怕只是学会了运用一个词语教师都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
这尤其对于阅读动机不强、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更为重要。
只有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才能激发学生更强烈的阅读动机,挖掘出学生更大的阅读潜能,才能真正把阅读当做一种乐趣,一种内在的需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长远的眼光,制订长远计划,具体落实,按步实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功.阅读教学之我见.学园:教育科研,2012(3).
[2]张春娥.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快乐阅读,2011(17).
[3]陈晓林.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究.新课程
导学,2012(9).
[4]钟建才.浅谈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新课程:中学,2012(3).
[5]于怀凤.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分析.快乐阅读,2012(22).
[6]周远霞.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学习:上,2011(3).
[7]蒋燕.构建科学的阅读教学观实施高效的阅读教学.快乐阅读,2011(2).
(责编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