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专题课构造等腰三角形的常用方法-2020秋人教版(广东)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人教版数学八上第13讲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基础)知识讲解
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基础)【学习目标】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它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垂直.2.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要点诠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1802A︒-∠.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要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要点诠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 【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有关度数的计算题1、如图,在△ABC中,D在BC上,且AB=AC=BD,∠1=30°,求∠2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AB=AC∴∠B =∠C∵AB=BD∴∠2=∠3∵∠2=∠1+∠C∴∠2=∠1+∠B∵∠2+∠3+∠B=180°∴∠B=180°-2∠2∴∠2=∠1+180°-2∠2∴3∠2=∠1+180°∵∠1=30°∴∠2=70°【总结升华】解该题的关键是要找到∠2和∠1之间的关系,显然∠2=∠1+∠C,只要再找出∠C与∠2的关系问题就好解决了,而∠C=∠B,所以把问题转化为△ABD的角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容易的多了.关于角度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进行解决.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D、E分别为AB、AC上的点,AC=BC=BD,AD=AE,DE=CE,求∠B的度数.【答案】解:∵AC=BC=BD,AD=AE,DE=CE,∴设∠ECD=∠EDC=x,∠BCD=∠BDC=y,则∠AED=∠ADE=2x,∠A=∠B=180°-4x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x+y+180°-4x+180°-4x=180°①又∵A、D、B在同一直线上,∴2x+x+y=180°②由①,②解得x=36°∴∠B=180°-4x=180°-144°=36°.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2、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40°,求其余各角.【思路点拨】唯独等腰三角形的角有专用名词“顶角”“底角”,别的三角形没有,然而此题没有指明40°的角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解:(1)当40°的角为顶角时,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两个底角的度数之和=180°-40°=140°,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两底角相等,故每个底角的度数1140702=⨯︒=︒;(2)当40°的角为底角时,另一个底角也为40°,则顶角的度数=180°-40°-40°=100°.∴其余各角为70°,70°或40°,100°.【总结升华】条件指代不明,做此类题应分类讨论,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讨论到,别遗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求其余各边.【答案与解析】解:(1)3为腰长时,则另一腰长也为3,底边长=13-3-3=7;(2)3为底边长时,则两个腰长的和=13-3=10,则一腰长1105 2=⨯=.这样得两组:①3,3,7 ②5,5,3.而由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3+3<7,故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其余各边长为5,5.【总结升华】唯独等腰三角形的边有专用名词“腰”“底”,别的三角形没有,此题没有说明边长为3的边是腰还是底,所以做此题应分类讨论.同时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验证讨论哪些情况符合,哪些情况不符合,从而决定取舍,最后得到正确答案.举一反三:【变式】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BC=8cm,且|AC-BC|=2cm,那么腰AC的长为( ). A.10cm或6cm B.10cm C.6cm D.8cm或6cm【答案】A;解:∵ |AC-BC|=2cm,∴ AC-BC=±2.又BC=8cm.∴ AC=10cm或6cm.∴ AB=10cm或6cm.类型三、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EA C F4、已知:如图,△ABC 中,∠ACB =45°,AD⊥BC 于D ,CF 交AD 于点F ,连接BF 并延长交AC 于点E,∠BAD =∠FCD . 求证:(1)△ABD≌△CFD;(2)BE⊥AC.【思路点拨】此题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知AD =DC ,易证△ABD ≌△CFD ,要证BE ⊥AC ,只需证∠BEC =90°即可,DF =BD ,可知∠FBD =45°,由已知∠ACD =45°,可知∠BEC =90°. 【答案与解析】证明:(1) ∵ AD⊥BC,∴ ∠ADC=∠FDB=90°.∵ 45ACB ∠=︒,∴ 45ACB DAC ∠=∠=︒ ∴ AD=CD∵ BAD FCD ∠=∠,∴ △ABD≌△CFD(2)∵△ABD≌△CFD∴ BD=FD.∵ ∠FDB=90°,∴ 45FBD BFD ∠=∠=︒.∵ 45ACB ∠=︒, ∴ 90BEC ∠=︒. ∴ BE⊥AC.【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垂直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关键在于熟练的综合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通过求证△ABD≌△CFD,推出BD=FD ,求出∠FBD=∠BFD=45°.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C =90°,AD ∥BC ,AB =BC ,E 是AB 的中点,CE ⊥BD .(1)求证:BE =AD ;(2)求证:AC 是线段ED 的垂直平分线;(3)△DBC 是等腰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 ∵ AD ∥BC ,∠ABC =90°,∴ ∠BAD =∠ABC =90°. 又∵ EC ⊥BD ,∴ ∠BEC +∠DBE =90°,∠BEC +∠BCE =90°. ∴ ∠DBE =∠BCE .在△DAB 与△EBC 中,,,,BAD EBC AB BC ABD BCE ∠=∠⎧⎪=⎨⎪∠=∠⎩∴ △DAB ≌△EBC(ASA). ∴ AD =BE .(2)证明:连接AC ,ED .∵ E 为AB 的中点,∴ BE =AE .又∵ AD =BE(已证),∴ AE =AD 且∠A =90°.△AED 为等腰三角形. ∴ ∠AED =∠ADE(等边对等角), 即∠AED =∠ADE =45°.又∵ AB =BC ,AD ∥BC ,∠ABC =90°. ∴ ∠BAC =∠BCA(等边对等角).∴ ∠BAC =∠BCA =1(18090)452︒-︒⨯=︒. ∴ 45CAD BAC ∠=∠=︒.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可知AC 垂直平分ED ,即AC 是线段ED 的垂直平分线.(3)解:△DBC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由(2)得CD =CE .由(1)可得CE =BD , ∴ CD =BD .∴ △DBC 是等腰三角形.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6,则它的周长为( )A .16B .17C .16或17D .10或122.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度数比为2:3:3,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3. 将两个全等的且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两条长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4. 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①△BDF,△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DB+CE;③AD+DE+AE=AB+AC;④BF=CF.A.1个B.2个C.3个D.4个∆沿过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上F处,若5. 如图,D是AB边上的中点,将ABCB∠=︒,则BDF50∠度数是()A.60° B.70° C.80° D.不确定6. 如图,ΔABC中,AB=AC,∠BAC=108°,若AD、AE三等分∠BA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A.4个B.5个C.6个D.7个二.填空题7.如图,△ABC中,D为AC边上一点,AD=BD=BC,若∠A=40°,则∠CBD=_____°.8.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比其中一个底角大30°,则顶角的度数为.9. 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BD平分∠CBA交AC于点D,DE⊥AB于E.若△ADE的周长为8cm,则AB =_________cm.10.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11. 如图,△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OM∥AB,ON∥AC,BC=10cm,则ΔOMN的周长=______cm.12.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B=∠D,若CD=1.8cm,则BC=______.三.解答题13.已知:如图,ΔABC中,AB=AC,D是AB上一点,延长CA至E,使AE=AD.试确定ED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4. 已知: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B=∠EAC,EF⊥AD于F.求证:EF平分∠AEB.15. 如图,在△ABC中,∠BAC=60°,∠ACB=40°,P、Q分别在BC、CA上,并且AP、BQ分别为∠BAC、∠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Q+AQ=AB+BP.【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C;【解析】注意分类讨论.2. 【答案】D;【解析】三个外角度数分别为360°×=90°,360°×=135°,135°,所以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 【答案】B;4. 【答案】C ;【解析】①②③正确.5. 【答案】C;【解析】AD=DF=BD,∠B=∠BFD=50°,BDF∠=180°-50°-50°=80°.6. 【答案】C;【解析】△ABD,△ADE,△ACE,△ABE,△ACD,△ABC为等腰三角形.二.填空题7. 【答案】20;【解析】∠A=∠ABD=40°,∠BDC=∠C=80°,所以∠CBD=20°.8. 【答案】80°;【解析】设顶角为x,则底角为x-30°,所以x+x-30°+x-30°=180°,x=80°.9. 【答案】8;【解析】DE=DC,AC=BC=BE,△ADE的周长=AD+DE+AE=AC+AE=AB=8.10.【答案】70°或40o;【解析】这个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11.【答案】10;【解析】OM=BM,ON=CN,∴△OMN的周长等于BC.12.【答案】1.8cm;【解析】连接BD,∠ABD=∠ADB,因为∠B=∠D,所以∠CBD=∠CDB,所以CD=BD.三.解答题13.【解析】证明:ED⊥BC;延长ED,交BC边于H,∵AB=AC,AE=AD.∴设∠B=∠C=x,则∠EAD=2x,∴∠ADE=1802902xx ︒-=︒-即∠BDH=90°-x∴∠B+∠BDH=x+90°-x=90°,∴∠BHD=90°,ED⊥BC.14.【解析】证明:∵AD 是∠BAC 的平分线, ∴∠BAD =∠CAD 又∵∠B =∠EAC ,∴∠B +∠BAD =∠EAC +∠CAD ,即∠ADE =∠DAE ∵EF ⊥AD , ∴∠AFE =∠DFE在Rt △AEF 和Rt △DEF 中ADE DAE AFE DFE EF =EF ∠=∠⎧⎪∠=∠⎨⎪⎩∴Rt △AEF ≌Rt △DEF (AAS )∴∠AEF =∠DEF ,即EF 平分∠AEB . 15.【解析】证明:延长AB 至E ,使BE =BP ,连接EP∵在△ABC 中,∠BAC =60°,∠ACB =40°, ∴∠ABC =80°∴∠E =∠BPE =802︒=40° ∵AP 、BQ 分别为∠BAC 、∠ABC 的角平分线, ∴∠QBC =40°,∠BAP =∠CAP ∴BQ =QC (等角对等边) 在△AEP 与△ACP 中,EAP CAP E C AP AP ∠=∠⎧⎪∠=∠⎨⎪=⎩∴△AEP ≌△ACP (AAS ) ∴AE =AC∴AB +BE =AQ +QC ,即AB +BP =AQ +BQ.。
13.3.1等腰三角形(教案)-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质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强调两边长度相等是等腰三角形的核心特征,使学生能够准确区分等腰三角形与其他类型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包括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等,这些性质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关键。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判定方法,能够快速识别图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感。
2.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等腰三角形是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它具有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等重要性质。这些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等腰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等领域,了解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1)在解决等腰三角形相关问题时,可以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性质应用于计算角度、边长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13.3.1 等腰三角形16优质课件PPT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A
顶
腰
角
腰
底角
B
底角
C
底边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 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 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动手做一做
C A
B
A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AB=AC ∠B = ∠C. BD=CD ∠BAD = ∠CAD
AD=AD ∠ADB = ∠ADC =90º
则有∠1=∠2
12
在△ABD和△ACD中
AB=AC ∠1=∠2
BD C
AD=AD (公共边)
∴ △ABD≌ △ACD (SAS)
∴ ∠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
证明: 作△ABC 的中线AD
则有 BD=CD
在△ABD和△ACD中
AB=AC BD=CD
BD C
AD=AD (公共边)
∴ △ABD≌ △ACD (SSS)
猜想 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相互重合。
已知:△ABC中,AB=AC, AD平分∠BAC平分线。
A
求证:AD⊥BC,BD=CD
B
C
D
证明: 作顶角的平分线AD, A
则有∠1=∠2
在△AABB=D和AC△ACD中
12
∠1=∠2
AD=AD (公共边)
∴ △ABD≌ △ACD (SAS)
∴ BD=CD,
B
D
∴ ∠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
证明: 作△ABC 的高线AD
则有 ∠ADB=∠ADC =90º
在Rt△ABD和Rt△ACD中
AB=AC
小专题构造等腰三角形的常用技巧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课件PPT
技巧一:作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模型构建】 ①利用“角平分线+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若∠1=∠2,AC∥ OB,则△OAC 为等腰三角形.
②作腰的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若 AB=AC,DE∥AC形.若 AB=AC,DE∥BC,则△ADE 为等腰三角形.
小专题(5)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常用技巧-2020秋人 教版八 年级数 学上册 作业课 件(共20 张PPT)
小专题(5)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常用技巧-2020秋人 教版八 年级数 学上册 作业课 件(共20 张PPT)
5.如图,在△ABC 中,AD 为中线,E 为 AB 上一点,AD,CE 交 于点 F,且 AE=EF,求证:AB=CF.
证明:在边 AC 上截取 AP=AB,连接 PD. ∵AD 是∠BAC 的平分线,∴∠BAD=∠PAD. ∴△ABD≌△APD(SAS). ∴∠APD=∠B,PD=BD. ∵∠B=2∠C,∠APD=∠PDC+∠C, ∴∠PDC=∠C. ∴PD=PC.∴BD=PC. ∴AB+BD=AP+PC=AC.
小专题(5)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常用技巧-2020秋人 教版八 年级数 学上册 作业课 件(共20 张PPT)
小专题(5)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常用技巧-2020秋人 教版八 年级数 学上册 作业课 件(共20 张PPT)
1.如图,AE,BC 交于点 D,且 AB=CE,∠B+∠DCE=180°, 求证:AD=DE.
小专题(5)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常用技巧-2020秋人 教版八 年级数 学上册 作业课 件(共20 张PPT)
∴∠G=∠EAF. ∵AE=EF, ∴∠EAF=∠EFA=∠GFC. ∴∠G=∠GFC,∴CG=CF.∴AB=CF. 方法二:延长 AD 至 M,使 DM=DF,连接 BM, 同理可证 CF=BM=AB. 方法三:作 BM⊥AD 于 M,CN⊥AD 于 N, 先证△BMD≌△CND,BM=CN, 再证△ABM≌△FCN 即可.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人教版广东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PPT
第13章第8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020秋人教版 (广东 )八年 级数学 上册课 件
∴ME=MB,NE=NC. ∴MN=ME+NE=BM+CN=5. 故线段 MN 的长为 5.
第13章第8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020秋人教版 (广东 )八年 级数学 上册课 件
第13章第8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020秋人教版 (广东 )八年 级数学 上册课 件
第13章第8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020秋人教版 (广东 )八年 级数学 上册课 件
6.如图,在△ABC 中,AB=AC,BD 和 CD 分别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求证:△DBC 是等腰三角形.
第13章第8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020秋人教版 (广东 )八年 级数学 上册课 件
第13章第8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020秋人教版 (广东 )八年 级数学 上册课 件
【变式 2】 如图,已知底边及一腰,求作等腰三角形.
第13章第8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020秋人教版 (广东 )八年 级数学 上册课 件
第13章第8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020秋人教版 (广东 )八年 级数学 上册课 件
第13章第8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020秋人教版 (广东 )八年 级数学 上册课 件
第13章第8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020秋人教版 (广东 )八年 级数学 上册课 件
解:∵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AD∥BC. ∴∠DBC=∠ADB. ∵沿长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BD 翻折△ABD 得△A′BD. ∴△ABD≌△A′BD. ∴∠ADB=∠BDF.
第13章第8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020秋人教版 (广东 )八年 级数学 上册课 件
03 分层检测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13.3 等腰三角形 课件(共16张PPT)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02021/8/102021/8/102021/8/108/10/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10日星 期二2021/8/102021/8/102021/8/10
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A
BD FEC
3、O是△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的
交点,OD∥AB交BC于D,OE∥AC交BC于E点,
若BC=10cm,那么△ODE的周长为10 cm。
A
O
我的学友最棒!
我的师傅最耐心!
B
D
C E
总结提升
1、知识上:我学会了… 2、能力上:我提高了… 3、沟通上:我要对师傅(学友)说…
由。
解:S△ABC=
1 2
AB·CF
A
S△ABC=
1 2
AC·BE
即
1
1
2 AB·CF= 2
AC·BE
∵AB=AC ∴CF=BE
F
E
B
C
我能挑战师傅!我能带学友一起进步!
1、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分别为2cm、4cm,则周 长为 10 cm。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微专题构造等腰三角形技巧三折半加倍法同步精练新版新人教版(重点资料).docx
微专题构造等腰三角形技巧(三)折半加倍法【方法技巧】在已知条件中出现二倍角关系时,可作二倍角的平分线构造等腰三角形,或延长二倍角的一边,使其等于二倍角的另一边,构造两个等腰三角形,将倍角关系转化为等角关系.基本图形:△ABC中,∠ABC=2∠C,①如图1,作∠ABC的平分线交AC 于D,则可构造等腰△DBC.②如图2,延长CB到D,使BD=AB,则可构造等腰△ABD和等腰△ACD.一、作二倍角的平分线构造等腰三角形1.如图,△ABC中,∠ACB=2∠B,求证:2AC>AB.【解题过程】证明:延长BC至D,使CD=AC,则AB=AD,∵AC+CD>AD,∴2AC>AB.2.如图,△ABC中,∠ACB=2∠A,AC=2BC,求证:∠B=90°(2种方法).(导学号:58024183)图1 图2【解题过程】证明:方法一:如图1,作∠ACB的平分线交AB于D,过D作DE⊥AC 于E,证CD=AD,AE=CE=BC,△BCD≌△ECD即可;方法二:如图2,作∠ACB的平分线交AB于D,延长CB至E,使CE=AC,先证△ACD≌△ECD,再证CD=DE,BC=BE,∴DB⊥CE.二、延长二倍角的一边构造等腰三角形3.如图,在△ABC中,∠BAC=2∠B,CD平分∠ACB交AB于点D,求证:AC+AD=BC(3种方法).(导学号:58024184)图1 图2 图3 【解题过程】证明:方法一:如图1,延长CA至E,使EA=AD,证△CDE≌△CDB即可;方法二:如图2,延长DA至E,使EA=AC,证ED=EC=BC即可;方法三:如图3,在BC上截取CE=AC,证AD=DE=BE即可.【点评】方法一、方法二实质是补短法,方法三实质是截长法.。
202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等腰三角形》(讲义、随堂测试、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等腰三角形(讲义)➢ 课前预习1.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1)若∠1=∠2,则BD ____DC (填“>”,“<”或“=”); (2)若BD =CD ,则AD ____BC (填“⊥”或“∥”); (3)若AD ⊥BC ,则∠1____∠2(填“>”,“<”或“=”).D CB A 21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8,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 知识点睛1. ______________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 等腰三角形是_________图形.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__________”),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_________.3.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___.4. 三边都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________. 5. “三线合一”模块书写: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求证:BD =CD . 证明:➢ 精讲精练1. 在下面的等腰三角形中,∠A 是顶角,请分别将它们底角的度数标注在相应的图上.CB C B C B AAA108°60°2. 如图,在△ACD 中,AD =BD =BC ,若∠C =25°,则∠ADB =____.D CB ADCBAEDCBA第2题图第3题图3. 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平分∠ABC ,BD =BE ,∠A =100°,则∠DEC =________.4.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D 为边BC 上一点,CD =AC ,AD =BD ,则∠BAC =______.CD B AABCE第4题图第5题图5. 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是BC 的中点,点E 在AC 上,AD =AE ,若∠BAD =50°,则∠CDE =________.6. 如图,在△ABC 中,已知AB =AC ,AD ⊥BC 于点D ,过点D 作DE ∥AB 交AC 于点E .求证:AE =ED .7.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BC 外,CD ⊥AD于点D ,12CD BC.求证:∠ACD =∠B . E CB AAB CD8. 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BC 的中点,DF ⊥AC 于F ,延长DF 到E ,使EF =DF ,连接AE .求∠E 的度数.FE DCBA9. 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 cm ,其中一边长为3 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_________.10.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_______.11.若等腰三角形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与另一腰所在直线的夹角为4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_______.12.已知:如图,线段AB的端点A在直线l上(AB与l不垂直),请在直线l上另找一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能找几个?请你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13.已知:如图,线段AB的端点A在直线l上,AB与l的夹角为60°,请在直线l上另找一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能找几个?请你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课前预习1.(1)=(2)⊥(3)=2.18或21➢知识点睛1.有两边相等2.轴对称,三线合一,对称轴3.相等,等边对等角相等,等角对等边4.相等,60°5.证明:如图∵AB=AC,AD平分∠BAC∴D为BC的中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BD=CD➢精讲精练1.60°,60°;45°,45°;36°,36°2.80°3.100°4.108°5.25°6.证明略提示: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得∠BAD=∠CAD,再由平行可以得到∠CAD=∠BAD=∠ADE,从而AE=DE7.证明略提示:过点A作AE⊥BC于点E,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得BE=CD,再证△ABE≌△ACD即可.8.∠E=60°提示:连接AD,利用垂直平分线定理得AD=AE,从而∠E=∠ADE9.3cm10.40°或100°11.50°或130°12.这样的点能找4个,作图略13.这样的点能找2个,作图略等腰三角形(随堂测试)1.如图,在△ABC中,D为AC边上一点,且AD=BD=BC.若∠A=40°,则∠DBC=______.CDB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其中一边长为10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_________.3. 已知:如图,在△ABC 中,E 为BC 边上一点,连接AE ,D 为AE 的中点,连接BD ,∠BAD =∠EAC +∠C .求证:AD ⊥BD .【参考答案】1. 20°2. 10cm 或8cm3. 证明略提示:利用外角可以得到∠AEB =∠BAD ,根据等角对等边,得BA =BE ,因为D 是AE 的中点,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以得到AD ⊥BD等腰三角形(习题)➢ 例题示范E DCB A例1: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BC 外,CD ⊥AD 于点D ,12CD BC =.求证:∠ACD =∠B . 【思路分析】 ① 读题标注:② 梳理思路:由条件12CD BC =,可尝试取BC 的中点E ,此时结合等腰构造三线合一的线AE ,如图所示.要证∠ACD =∠B ,可以证明△ABE ≌△ACD .【过程书写】证明:如图,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E 是BC 的中点∴12BE BC =∵12CD BC = ∴BE =CD∵AB =AC ,E 是BC 的中点 ∴AE ⊥BC ∴∠AEB =90° ∵CD ⊥AD ∴∠D =90°∴∠AEB =∠D =90°在Rt △ABE 和Rt △ACD 中 AB AC BE CD =⎧⎨=⎩(已知)(已证)∴Rt △ABE ≌Rt △ACD (HL ) ∴∠ACD =∠B例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 ,其中一边长为5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____cm .【思路分析】ACDEA B C D A CD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5cm ,这一边可能是底,也可能是腰,故需分类讨论: ① 如果5cm 为底,则根据周长为12cm ,可知腰长为3.5cm .此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三角形存在.② 如果5cm 为腰,则根据周长为12cm ,可知底边长为2cm .此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三角形存在.综上,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cm 或2cm . ➢ 巩固练习1.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A =80°,求∠C 的度数.2. 如图,在△ABC 中,AB =AC ,BE ∥AC ,∠BDE =100°,∠BAD =70°,则∠E =______.第2题图第3题图3.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AB 边上一点,若CD =AD =BC ,则∠A =_________.4. 如图,在△ABC 中,∠ABC 的平分线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 ,过点E作MN ∥BC ,交AB 于点M ,交AC 于点N .若BM +CN =9,则线段MN 的长为()CBAED CB ADB AA .6B .7C .8D .95.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点P 在AD 上.求证:PB=PC .6. 已知:如图,B ,D ,E ,C 在同一直线上,AB =AC ,AD =AE .求证:BD =CE .N M EC BADCBAPA B CD E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8.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比另一个角大30°,则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9.已知:如图,线段AB的端点A在直线l上,AB与l的夹角是30°,请在直线l上另找一点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能找几个?请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思考小结1.要证明边相等或角相等,可以考虑两种思路:①如果边或者角在两个三角形里面,则证明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②如果边或角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证明三角形是_______三角形.2.将两个含30°角的三角板如图放置,则△ABD是_________三角形(“等腰”或“等边”),故AB_____BD,BC=____BD,所以BC=____AB,从而得到对于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_______.【参考答案】➢巩固练习 1.50° 2.50° 3.36° 4. D5. 证明略提示: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AD 垂直平分BC ,从而得到PB =PC6. 证明略提示: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 =∠C ,∠ADE =∠AED ,进而可得∠BAD =∠CAE ,从而证明△ABD ≌△ACE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D =CE7. 20 D C B A8.80°或40°9.这样的点能找4个,作图略➢思考小结1.①全等②等腰2.等边,=,12,12,一半。
【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件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
4.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 BC=AD,求∠A的度数.
解:设∠A=x°. ∵BD=AD, ∴∠ABD=∠A=x°. ∴∠BDC=2x°. ∵BD=BC, ∴∠C=∠BDC=2x°. ∵AB=AC,∴∠ABC=2x°. ∵∠A+∠ABC+∠C=180°, ∴x+2x+2x=180.∴x=36. 即∠A=36°.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0°,则它底角的度数为 _5_5_°__或__7_0_°___.
3. 如图,在△ABC中,AB=AC,∠A=40°,MN是AB
的垂直平分线,求∠DBC的度数.
解:∵∠A=40°,AB=AC, ∴∠ABC=∠ACB=70°. ∵MN垂直平分AB, ∴DB=AD. ∴∠ABD=∠A=40°. ∴∠DBC=∠ABC-∠ABD=70°-40°=30°.
5.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
BD=CE.求证:AD=AE. 证明:∵AB=AC,∴∠B=∠C.
AB=AC,
在△ABD和△ACE中,B=C, ∴△ABD≌△ACE. BD=CE, ∴AD=AE.
6. 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 AE.求证:BD=CE.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6,则周长为
_1__4_或__1_6_;
变式2.一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10°,则它的底角的度 数为 70°或 55°.
例3.如图,点D在AC上,AB=BD=DC,∠C=40°,
求∠A,∠ABD的度数.
解:∵BD=DC, ∴∠DBC=∠C=40°.
∴∠BDA=∠DBC+∠C=40°+40°=80°. 又 ∵AB=BD, ∴∠A=∠BDA=80°. ∴∠ABD=180°-∠A-∠BDA
小专题(5)构造等腰三角形的常用技巧-2020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课件(共20张PPT)
技巧四:利用截长补短法构造等腰三角形 6.如图,在△ABC 中,CA=CB,∠ACB=108°,BD 平分∠ABC 交 AC 于点 D,求证:AB=AD+BC.
证明:方法一:(截长法)在 AB 上截取 BE=BC,连接 DE,易证 △BCD≌△BED,∠AED=∠ADE=72°,∴AD=AE.
∴AB=BE+AE=BC+AD. 方法二:(补短法)延长 BC 至 F,使 BF=AB,连接 FD,只证 AD= DF=CF 即可.
1.如图,AE,BC 交于点 D,且 AB=CE,∠B+∠DCE=180°, 求证:AD=DE.
证明:方法一:作 AF∥CE 交 BC 于点 F, ∴∠AFD=∠ECD. ∵∠B+∠DCE=180°, ∴∠B+∠AFD=180°. 而∠AFB+∠AFD=180°,∴∠B=∠AFB.∴AB=AF=CE. ∴可证△ADF≌△EDC.∴AD=DE. 方法二:作 EF∥AB 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F. 可证 EF=CE=AB,△ABD≌△EFD,∴AD=DE.
小题(五)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常用技巧
技巧一:作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模型构建】 ①利用“角平分线+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若∠1=∠2,AC∥ OB,则△OAC 为等腰三角形.
②作腰的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若 AB=AC,DE∥AC,则△BDE 为等腰三角形.
③作底边的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若 AB=AC,DE∥BC,则△ADE 为等腰三角形.
技巧三:利用中线倍长法构造等腰三角形 4.如图,若∠1=∠2,D 为 BC 的中点,求证:AB=AC. 证明:延长 AD 至 E, 使 DE=AD,连接 BE, 可证△BDE≌△CDA(SAS). ∴∠2=∠E=∠1. ∴AB=BE=AC.
5.如图,在△ABC 中,AD 为中线,E 为 AB 上一点,AD,CE 交 于点 F,且 AE=EF,求证:AB=CF.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13.3.1 等腰三角形28
B
C
1.知识方面
等腰三角形 的主要特征
①从边看----- 两边相等
②从角看------- 两个底角相等
顶角的平分线
③从“三线”看---- 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三线合一)
④从整体看------- 轴对称图形
2.方法方面----- ①分类思想 方程思想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锐角.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能是锐角或者直角、
在△BAD和△CAD中
B
AB=AC
∠BAD=∠CAD
AD=AD
∴ △BAD ≌ △CAD (SAS).
∴ ∠B= ∠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DC
证明
方法二:作底边上的中线
已知: 在△ABC中,AB=AC.
A
求证: ∠B= ∠C.
证明: 过点A作底边的中线AD, 则BD=CD.
在△BAD和△CAD中
B DFE C
思考:已知:如图,点B,D,E,C在同一直线上,BD=CE, AD=AE. 求证:AB=AC.(不用全等) A
B DFE C
作业布置:
(A) P81-P82 1,4;
(B)P81-P82 1,4,9.
兴趣作业:利用等腰三角形为一个商品 设计logo。
• 有些烦恼都是自找的,因为怀里揣着过去而放弃了现在的努力。有些痛苦也是自找的, 一直活在未来的憧憬里。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是靠天,也不是靠运气,而是坚持和付 ,重复的做,用心去做,当你真的努力了付出了,你会发现自己潜力无限!再大的事, 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 自己最大的底气。埋怨只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不安于现状,不 能在勇于进取的奋斗中奏响人生壮美的乐间。原地徘徊一千步,抵不上向前迈出第一步 次,不如撸起袖子干一次。世界上从不缺少空想家,缺的往往是开拓的勇气和勤勉的实 的犹疑和怯懦束缚,行动起来,你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 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不谈以 现在的坚持。人生就像舞台,不到谢幕,永远不要认输!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年龄 激情,只要你有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负能量的脑袋不会给你正能 单单,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路是一步一步的走出来的 ,只有脚踏实地的往前 多大的风雨,坚持走下去,阳光灿烂的笑容,在风雨后等着你我。笑着走下去,一定会 。每个人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决定生活的样子,每一次付出,都会在以后的日子一 上。生活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也不会同情假勒奋的人。别让未来的你怨恨今天的自己。 ;总有一天,你承受过的疼痛会有助于你。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 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喜欢一个人,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很开心;而爱一个人, 和他在一起。身体最重要,上网不要熬通宵。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们就 的风雨里,从此天各一方,两两相忘。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考的越多,得到的 可以释放能量。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白得不到我想要的,所以就选择了放弃;不知道这样做是对还是错,那么就让时间来裁 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左手是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里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少 ,青年的时候想成家,成年的时候想离家,老年的时候想回家。生命中,不断的有人离 ,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的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 了。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迹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 在于追求的过程。学会宽恕就是学会顺从自己的心,“恕”字拆开就是“如心”。人生 漫长,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之上,唯有不断地求索才能真正地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我爱 就是什么。我不爱你时,你说你是什么。人生是需要用苦难浸泡的,没有了伤痛,生命 重。没有汽车是郁闷的生活,有了汽车是闷气的生活;没有好车是羡慕的生活,有了好 。有时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有时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说出来;有时候不是不 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就保持了沉默。真正的放弃是悄无声息的。别想一下造出大 河川开始。还记得你说世界美好事情真的特别多,只是很容易擦肩而过。善待自己,幸 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每个人 主张和个性,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人,同样,也不要被他人所改变生活,匀速的是爱,不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小专题(九)构造等腰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方 法 2 : 延 长 AB 至 点 E , 使 BE = BD , 连 接 DE , 证 △AED≌△ACD 即可.
方法 3:延长 CB 至点 E,使 BE=AB,连接 AE,则∠E=∠C =∠EAB,易证∠EAD=∠EDA,∴AC=EA=ED=EB+BD=AB +BD.
AB=EB, ∠ABD=∠EBD, BD=BD, ∴△ABD≌△EBD(SAS).
∴∠BAC=∠BED=108°.
∴∠DEC=72°.
∵AB=AC,∠BAC=108°,∴∠C=∠ABC=36°.
∴∠CDE=72°.
∴∠CDE=∠CED.∴CD=CE. ∴BC=BE+EC=AB+CD. 方法 2:(补短法)延长 BA 至点 E,使 BE=BC,连接 DE, ∵BD 平分∠ABC, ∴∠CBD=∠EBD. 在△EBD 和△CBD 中,
AD 于点 E.求证:BE=12(AC-AB). 证明:延长 BE 交 AC 于点 F,
∵BF⊥AD, ∴∠AEB=∠AEF.
∵AD 平分∠BAC,∴∠BAE=∠FAE. ∠AEB=∠AEF,
在△ABE 和△AFE 中,AE=AE, ∠BAE=∠FAE,
∴△ABE≌△AFE(ASA). ∴∠ABF=∠AFB,AB=AF,BE=EF. ∵∠C+∠CBF=∠AFB=∠ABF,∠ABF+∠CBF=∠ABC =3∠C, ∴∠C+2∠CBF=3∠C. ∴∠CBF=∠C.
EB=CB, ∠EBD=∠CBD, BD=BD, ∴△EBD≌△CBD(SAS).
∴DE=DC,∠E=∠C. ∵AB=AC,∠BAC=108°,∴∠C=∠ABC=36°,∠EAD
=72°. ∴∠E=36°.∴∠EDA=72°.
∴∠EDA=∠EAD. ∴EA=ED.∴CD=DE=AE. ∴BC=BE=AB+AE=AB+CD.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十三章 微专题3 巧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共20张PPT)
解:(1)由图形旋转前后对应线段相等知 OC=CD, ∴△COD 是等腰三角形,又由旋转知∠OCD=60°, ∴△COD 是等边三角形. (2)当 α=150°,即∠BOC=150°时,△ AOD 是直角 三角形.理由:由图形旋转前后对应角相等知∠ADC= ∠BOC=150°.又∵△COD 是等边三角形,∴∠ODC= 60°,∴∠ADO=90°,即△ AOD 是直角三角形.
∴∠FEA=∠EAC, ∴∠FEA=∠DAF, ∴AF=FE, ∵BE⊥AE, ∴∠FEA+∠BEF=90°,∠BAE+∠FBE=90°, ∴∠FBE=∠BEF, ∴BF=EF, ∴AF=BF.
7. 如图,在△ ABC 中,AC=BC,∠ACB=90°,D 是 AC 上的一点,AE⊥BD 交 BD 的延长线于点 E,且 AE =12BD.求证: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又∵AD 平分∠BAC, ∴∠FAE=∠BAE; 又∵AE=AE, ∴△AEF≌△AEB(SAS), ∴∠ABE=∠AFE=90°, 故 EB⊥AB.
9. 如图,在△ ABC 中,AB=AC,D 是 BC 的中点,
过点 A 作 EF∥BC,且 AE=AF,求证:DE=DF. 证明:连接 AD, ∵AB=AC,BD=CD, ∴AD⊥BC; 又∵EF∥BC, ∴AD⊥EF; 又∵AE=AF, ∴AD 垂直平分 EF, ∴DE=DF.
4. 如图,△ ABC 中,∠B=2∠C,AD 是∠BAC 的平 分线.求证:AC=AB+BD.
证明:在 AC 上截取 AE=AB,连接 DE,易证 △ ABD≌△AED(SAS),
∴∠AED=∠B,BD=ED, ∵∠B=2∠C,∠AED=∠EDC+∠C, ∴2∠C=∠EDC+∠C, ∴∠EDC=∠C,∴ED=EC, ∴AC=AE+EC=AB+DE=AB+BD.
专题课等腰直角三角形常见的解题模型(最新)人教版(广东)八年级数学(上)PPT-公开课
【例 1】 如图,在△ ABC 中,∠A=90°,AB=AC,D 为 BC 的中点, E,F 分别是 AB,AC 上的点,且 BE=AF.求证:△ DEF 为等腰直角 三角形.
证明:连接 AD, ∵AB=AC,∠BAC=90°,D 为 BC 中点,
∴AD=BD=CD,且 AD 平分∠BAC.
∴∠BAD=∠CAD=45°.
【名师示范课】第13章专题课 等腰直角三角形常见的解题模型-2020秋 人教版 (广东 )八年 级数学 上册课 件-公 开课课 件(推 荐)
【名师示范课】第13章专题课 等腰直角三角形常见的解题模型-2020秋 人教版 (广东 )八年 级数学 上册课 件-公 开课课 件(推 荐)
【例 3】 如图,△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B=AC, D 是 AC 上一点.若∠AEB=45°.求证:CE⊥BD.
【名师示范课】第13章专题课 等腰直角三角形常见的解题模型-2020秋 人教版 (广东 )八年 级数学 上册课 件-公 开课课 件(推 荐)
【名师示范课】第13章专题课 等腰直角三角形常见的解题模型-2020秋 人教版 (广东 )八年 级数学 上册课 件-公 开课课 件(推 荐)
模型 2 变式 等腰直角三角形及 8 字模型中只有一个直角,过等腰直 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作垂线构造直角 如图,已知等腰 Rt△ ABC,∠AEB=45°,常过点 A 作 AF⊥AE,则 ∠FAE=90°,∠1=∠2.
【名师示范课】第13章专题课 等腰直角三角形常见的解题模型-2020秋 人教版 (广东 )八年 级数学 上册课 件-公 开课课 件(推 荐)
【名师示范课】第13章专题课 等腰直角三角形常见的解题模型-2020秋 人教版 (广东 )八年 级数学 上册课 件-公 开课课 件(推 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3.专题课堂(四) 等腰三角形中的证明
4.如图,在△ABC中,AB=AC,CD⊥AB于点D,BE⊥AC于点E, 求证:DE∥BC.
证明:∵AB=AC,∴∠ABC=∠ACB.又∵CD⊥AB于点D, BE⊥AC于点E,∴∠AEB=∠ADC=90°,∴∠ABE=∠ACD, ∴∠EBC=∠DCB,由AAS可证△BEC≌△CDB,∴BD=CE, 即AD=AE,∴∠ADE=∠AED.又∵∠A是△ADE和△ABC的顶 角,∴∠ADE=∠ABC,∴DE∥BC
二、等腰三角形中常见的证明题型 类型:(1)证明数量关系; (2)证明位置关系; (3)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 【例2】如图,在△ABC中,AB=AC,D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 ∠ADB=60°,E是AD上一点,且有DE=DB.求证:AE=BE+BC.
分析:延长DC至F,使CF=BD,连接AF,可证 △ABD≌△ACF,从而可证△ADF是等边三角形, 再证△DEB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证得结论.
【对应训练】 3.如图,在△ABC中,AB=AC,AD,BE是高,相交于点H,且AE= BE,求证:AH=2BD.
证明:∵AD,BE是△ABC的高,∴∠ADB=∠AEB=90°, 又∵∠BHD=∠AHE,∴∠EBC=∠EAH,可证 △BCE≌△AHE(ASA),∴AH=BC.又∵AB=AC,AD⊥BC, ∴BC=2BD,∴AH=2BD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专题课堂(四) 等腰三作“三线”中的“一线”; (2)利用垂线、平行线和截长补短,构造等腰三角形. 【例1】如图,在△ABC中,AB=AC,EF交AB于点E,交AC的 延长线于点F,交BC于点D,且BE=CF.求证:DE=DF.
解:延长DC至F,使CF=BD,连接AF,∵AB=AC,∴∠ABC= ∠ACB,∴∠ABD=∠ACF,由SAS可证△ABD≌△ACF,∴AD =AF.又∵∠ADB=60°,∴△ADF是等边三角形,∴AD= DF.∵DE=DB,∠ADB=60°,∴△DEB是等边三角形,∴DE= BE=DB=CF.∵AD=AE+DE,DF=DB+BC+CF,AE+DE= BE+BC+DE,∴AE=BE+B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如图 3,延长 CB 至 D,使 BD=AB,则可构造两个等腰三角形: △ ABD,△ ADC; ④如图 4,作∠BCE=∠ACB,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E,则可构造等腰 △ BCE.
【例 3】 如图,在△ ABC 中,AD 平分∠BAC 交 BC 于点 D,且∠ABC =2∠C.求证:AB+BD=AC.
证明:方法 1:作∠CDP=∠C,交 AC 于点 P. ∴PD=PC,∠APD=∠CDP+∠C=2∠C=∠ABC. ∵AD 平分∠BAC, ∴∠BAD=∠PAD. 在△ BAD 和△ PAD 中,
∠BAD=∠PAD,
∠ABD=∠APD, AD=AD,
∴△BAD≌△PAD(AAS). ∴AB=AP,BD=PD=PC. ∴AB+BD=AP+PC=AC. 方法 2:延长 AB 至 E,使 BE=BD,连接 DE,证△ AED≌△ACD 即 可. 方法 3:延长 CB 至 E,使 BE=AB,连接 AE,则∠E=∠C=∠EAB, 易证∠EAD=∠EDA, ∴AC=EA=ED=EB+BD=AB+BD.
数学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专题课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01 课堂精讲精练
类型 1 利用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①利用“角平分线+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若∠1=∠2,AC∥OB, 则△OAC 为等腰三角形.
②作腰的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若 AB=AC,DE∥AC,则△BDE 为等腰三角形.
③作底边的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若 AB=AC,DE∥BC,则△ADE 为等腰三角形.
∠GDF=∠E,
DF=EF, ∠DFG=∠EFC, ∴△GDF≌△CEF(ASA).
∴G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 ∵BD=CE, ∴BD=GD. ∴∠B=∠DGB=∠ACB. ∴AB=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
类型 2 角平分线+垂线→等腰三角形
如图,在△ ABC 中,AD 平分∠BAC,CD⊥AD,故可以延长 CD 交 AB 于点 E,则△ ACE 是等腰三角形.
【例 1】 (汕头潮阳区期末)如图,点 E 在△ABC 的 AC 边的延长线上, 点 D 在 AB 边上,DE 交 BC 于点 F,DF=EF,BD=CE.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过点 D 作 DG∥AC 交 BC 于点 G. ∵DG∥AC, ∴∠GDF=∠E,∠DGB=∠ACB. 在△GDF 和△CEF 中,
类型 4 截长补短法构造等腰三角形 【例 4】 如图,在△ ABC 中,∠BAC=120°,AD⊥BC 于点 D,且 AB+BD=DC,求∠C 的度数.(用截长法与补短法两种方法解答)
解:方法 1(截长法):在 CD 上取点 E,使 DE=BD,连接 AE,则 CE =AB=AE. ∴∠B=∠AED=∠C+∠CAE=2∠C. ∵∠BAC=120°,∴∠B+∠C=2∠C+∠C=60°. ∴∠C=20°. 方法 2(补短法):延长 CB 到 F,使 BF=AB.
【例 2】 如图,在△ ABC 中,AB=AC,∠A=90°,BE 是角平分线, CD⊥BE 交 BE 的延长线于点 D,求证:BE=2CD.
证明:延长 BA,CD 相交于点 Q. ∵∠CAQ=∠BAE=∠BDC=90°,∴∠ACQ+∠Q=90°,∠ABE+ ∠Q=90°. ∴∠ACQ=∠ABE. 在△ ABE 和△ ACQ 中,
∠ABE=∠ACQ,
AB=AC, ∠BAE=∠CAQ,
∴△ABE≌△ACQ(ASA). ∴BE=CQ. ∵BD 平分∠ABC, ∴∠QBD=∠CBD. ∵CD⊥BD,即 BD⊥CQ. ∴BD 垂直平分 CQ. ∴CD=DQ. ∴BE=CQ=2CD.
类型 3 运用倍角关系构造等腰三角形
已知在△ ABC 中,∠ACB=12∠ABC. ①如图 1,作∠ABC 的平分线 BD,则可构造等腰△ BDC; ②如图 2,作∠BCE=2∠ACB,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 E,则可构造等 腰△ BCE;
∴∠F=∠FAB,DF=BF+BD=AB+BD=CD. ∵AD⊥BC, ∴AF=AC. ∴∠F=∠C. ∴∠ABD=∠F+∠FAB=2∠C. ∵∠BAC=120°, ∴∠ABD+∠C=3∠C=60°. ∴∠C=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