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与区域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发展与区域管理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世界分工体系中,传统主权国家的“边界”已日益模糊,而区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时区域性问题也不断增多并日趋复杂化。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区域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区域持续发展的需要,尽早建立我国区域管理的新体制已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区域区域发展区域管理
1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分工体系已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以主权国家为主的地域分工格局已被打破,而区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加强了对区域创新和区域管理的研究,旨在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以确保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建国以来,我国曾长期采取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区域管理模式是“全国一盘棋”,地方没有自主权,地方政府被动地服从于中央的计划安排。改革开放后,地方自主权扩大,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各地区管理方式开始趋异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区域管理体制仍然不能适应区域发展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深化区域管理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我国是一个人口和地域大国,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都很大,国家治理的大部分任务要落实在区域层面上展开。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表明,国家能否实现长洽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管理的成败。在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深入系统地研究我国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区域的复杂性
区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源于地理学,原指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范围的地理单元。从
管理学的角度看,区域可表述为一个国家内部具有某种特定边界的管理单元,这种管理单元可以是行政区(如省、市、县)、经济区(如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规划区(如西部地区或某种特定资源的自然分布区(如水资源管理按流域划分管理区)等。由于区域是一个复杂的地域系统,各个学科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鉴于此,有学者认为“区域就是对描述、分析、管理、规划或制定政策来说,被认为有用的一个地区统一体”人们对区域复杂性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早期人们只是从静态的和空间分布的角度认识区域,把区域看作是内部特质无差异的连续地域,即“均质区(等质区)”,如山地区与平原区、工业区与农业区、发达区与贫困区。2O世纪5O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具有“核心(城市)一外围(腹地)”结构特征的城市经济区,区域内部结构趋向复杂化,学术界将这种区域称之为“结节区(功能区)”。近1O多年来,随着经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以大城市群或知识创新高密区为核心,由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组成的网络化区域口]。目前网络化区域在我国大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辽中南地区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学术界已开始运用复杂性科学(Sci—encesofComplexity)研究的最新成果~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AdaptiveSystem,CAS)的理论和方法L4],研究区域问题及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根据CAS理论,认为区域是由大量分散的主体构成的地域系统,这些主体包括居民、企业、政府以及社会各类团体和组织等微观主体,同时还包括城市、乡村和区域本身,区域内所有的主体并行地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其中任何一个主体的行为都与其他主体的社会经济行为相关。区域系统是一种复杂适应系统(CAS),区域的发展变化则是由区域内大量微观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非线性互动作用累积引发的空间自组织过程]。简言之,区域的面貌和发展是由区域内各种主体的相互作用而共同决定的。CAS理论对于研究区域管理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3我国区域管理亟待研究的实践问题
3.1区域管理目标选择问题
我国现行区域管理的目标几乎包罗万象,地方政府成为“万能政府”,这与国外地方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通行做法有很大的不同。根据我国国情科学地确定区域管理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推进我国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从近几十年国外区域管理变化看,2O世纪3O 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区域管理一直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为目标。由于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政府向竞争性行业投资过大,结果导致政府机构庞大臃肿,管理效率低下,政府负债累累。2O世纪7O年代后,西方国家区域管理大多开始跳出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陷阱,政府投资开始从竞争性和半垄断性行业(如城市基础设施)退出,而集中精力
致力于为社会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由于政府职能转换,政府机构人员减少,办事效率提高,行政成本降低,政府债务相应减少。在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小政府、大服务”的指导思想支配下,近l0多年来西方国家区域管理的主要目标大多确定为区域创新管理、环境保护和维护社会公平三个方面]。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是我国长时期的第一要务。如果我们照搬西方国家区域管理模式,政府完全从经济活动领域退出,这不仅不符合国情,还会延缓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必须结合国情和区情,实事求是地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区域管理改革模式
。
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区域管理目标可以重点考虑四个方面,即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长时期的第一要务,无疑应成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的首要管理目标;扩大就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条件;维护社会公平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政权建设以及政局的稳定,是关系我国长治久安的大政;环境保护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四个
方面除了促进经济增长之外,其他三个目标都无法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而需要政府发挥其作用。今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作用要逐步弱化。
3.2行政区划改革问题
行政区划是国家对地方行政区域、行政建制的划分与设置。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行政区划是一个国家划分和配置地方各级政府职能和政权建设的基础。同时,行政区划从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两个方面制约着经济体制,并直接影响着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社会经济活动以及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行政区划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局稳定造成多方面的直接影响。行政区划是国家治理的产物。我国早期的行政区划源于春秋战国,在秦统一中国后开始形成郡县制框架。历经两千多年的变更,至今形成中央、省中央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自治州)、县(市)、乡(镇)四级行政区划、五级政府管理体系。有的地方还在县与乡之间、乡和村之间设立办事机构。从国外实践看,行政区划大多采用二级制或三级制,采用四级制的极少。我国现行区划层次明显偏多,已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鉴于此,近年来一些省区推行了“强县扩权”改革,主要做法是减少地级市这一中间层次对县的管理。从“强县扩权”改革的效果看,这种做法有其成功的一面,但仍然存在诸多弊端。要从根本上消除现行行政区划的弊端,必须
推行全方位改革才能奏效。目前行政区划改革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行政区划层次的设置,二是行政区划的幅度。关于行政区划层次设置问题,讨论最多的是三级制],即建议取消现行区划中的地级市层次。而对于行政区划幅度的讨论,各种意见难以统一。们认为,确定行政区划的层次和幅度,都要充分考虑我国地区差异巨大这一基本国情,同时还要考虑行
政区划的历史传统和改革的过渡方案,以避免因行政区划调整造成负面影响。从国外经验看,发达国家都制定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且行政区划的变动需要经过充分论证和一定的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