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7诗词五首饮酒教案语文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饮酒》这首诗,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

2. 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全诗,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学习并运用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简介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歌以田园诗最为著名,表达了回归自然、超然物外的思想。

2. 简介《饮酒》诗:这是陶渊明的一组田园诗中的一首,表现了诗人饮酒赏月、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意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讲解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对《饮酒》诗进行鉴赏,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点评并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背诵诗歌(5分钟)1. 让学生集体背诵《饮酒》诗,巩固学习成果。

2. 教师检查背诵情况,对背诵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饮酒》诗的主题和情感。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陶渊明的《饮酒》诗,使学生了解了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到了其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通过背诵诗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以及诗歌意境的感悟,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饮酒》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的表现手法的学习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以有关饮酒的话题导入课题,然后板书课题《饮酒》(其五)陶渊明。

二、作者、作品介绍:1、走近作者:展示陶渊明个人小档案,学生齐读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有名诗人。

性格:“娴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嗜酒”喜爱的花卉:“晋陶渊明独爱菊”2、作品介绍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组诗共有20首,而第五首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三、诗韵朗读1、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

(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划分五言诗的朗读节奏2、学生自我评价朗读效果,并明确这首诗所适合的朗读语气。

3、学生以合适的。

语气和节奏再读诗歌,教师指导。

4、播放诗歌朗读范文,学生借鉴掌握。

5、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订正。

四、画面再现——理解诗意1、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呢?能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境(用诗句中的一个词回答)?明确:悠然五、合作探究——品读诗歌1、想一想,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哪些词语当中?2、展示历史背景知识,请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

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语文版初一下)

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语文版初一下)

第25课《诗词五首——饮酒》教案(语文版初一下)〔陶渊明〕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乐趣。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预备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设计思路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把握观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明白得本课中的五首作品。

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咨询。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形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提出来的疑咨询,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咨询题,能够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

然后让同学讲讲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进展过程中,显现过许多流派,〝田园诗派〞确实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专门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确实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讲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1.陶渊明,字元亮,一讲名潜字渊明。

饮酒初中教案

饮酒初中教案

饮酒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歌。

2. 了解作者陶渊明及其饮酒诗的特点。

3. 分析并欣赏《饮酒》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歌的理解和背诵。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饮酒》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陶渊明的生平介绍、饮酒诗的特点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歌,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2. 提问:陶渊明的诗歌有什么特点?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如何?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展示《饮酒》诗歌的文本。

2. 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

3. 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三、诗歌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

2.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如夸张、对比等。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四、欣赏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美词佳句。

2. 学生进行诗歌默写练习。

3. 教师提供相关饮酒诗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中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

3.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欣赏陶渊明的《饮酒》诗歌,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饮酒诗的特点。

通过诗歌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意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诗词五首》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词五首》的作者及其时代背景;2.理解《诗词五首》的内涵,能朗读、背诵和理解其中的诗句;3.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欣赏中国古典诗词;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饮酒文化的理解。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和品味;2.多元化的文学生活,发掘学生兴趣;3.珍视文化传承,做一个懂得文学、品味文学的人。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温习古诗《游山西村》和《题目》。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诗词五首》,发现并记录其中的重点词句。

2.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感悟和收获,并汇报给全班同学。

3. 集体探究使用课件和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诗词解读,注意到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4. 重点欣赏选取《离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词,进行重点讲解和欣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心理、思想和情感。

5. 综合应用以《天问》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重点分析诗歌的结构、格律、意境和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和仿写。

6. 总结回顾通过总结课堂重点知识,引导学生加深对饮酒文化的理解,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三、课堂实录导入(5分钟)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游山西村》和《题目》这两首诗,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五首古诗,拓宽我们的古诗词知识面。

自主学习(15分钟)老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诗词五首》,发现并记录下其中的重点词句,为下面的课堂分析做好准备。

(学生自主阅读10分钟,记录重点词句5分钟)集体探究(30分钟)老师:请同学们将你们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感悟和收获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和交流,并汇报给全班同学。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共10分钟,老师进行总结与解答10分钟,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重点欣赏(20分钟)老师:同学们,请听课件中的诗歌朗诵,我们一起来了解古诗《离思》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文化内涵,并对内容进行感性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语文版

饮酒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二、解题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7诗词五首饮酒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7诗词五首饮酒教案语文版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师:同学读懂这首诗没有?请小组出示疑问.赏1、(预设问题)关于诗题.是否与饮酒有关?一种有关:《饮酒》二十首序“偶有名酒,无夕不饮.……既醉之后,则题数句为娱,纸墨遂多,聊为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一种无关:借酒为题,躲避迫害.《饮酒》二十首“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①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呢?明确:心远地自偏.“心远”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心远?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先援引陶《归去》辞中ⅰ“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ⅱ援引江州刺史檀济道例.陶常是“夏日抱常饥,寒夜无被眠”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ⅲ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故“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明确:“心远”包含三个因素: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达观的生活态度(酌贪泉以觉爽,处涸泽而犹欢)这就是陶成为士大夫精神堡垒的的一个重要因素.②除此,诗人笔下所描绘的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是不是士大夫回归陶的又一因素呢?(意境分析)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构成一幅由近及远的傍晚时分一幅美丽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名句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名句名在哪里?ⅰ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ⅱ刻画出一个采菊形象.有人说“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你怎么看?ⅰ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隐逸者也”,“晋陶渊明独爱菊”.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刻画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形象,ⅱ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尤有傲霜枝——耿介;ⅲ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高洁.ⅳ唐元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明确:渊明常以孤云、松菊自比,表现了诗人孤芳自赏、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ⅴ.李白笔下的月,林逋笔下的梅,周敦颐笔下的莲等等.(分析含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ⅰ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ⅱ《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归结:陶渊明高远的心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以及他笔下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都是他作为士大夫精神归宿的原因.(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前四句叙事道理(人境——无喧——心远——地偏);中间四句写景显理(采菊——见山——日夕——鸟还);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抒归隐之情,或叙田居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师:2、封建社会,士大夫们把陶渊明作为精神归宿,那么今天,我们能从陶身上得到哪些启示呢?生……一是“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借鉴. 诗中写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只要每个人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追求,那么我们的心境也会变得宁静起来,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对于我们自身的修养,对于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二是陶渊明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来生活.诗人不愿意在黑暗的官场混,他本人又十分崇尚自然、热爱自然,因此也就选择了回归自然.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生存方式可供选择,特别是现在,生活日呈多样性和多变性,面临的诱惑也很多,选择的前提应该是:健康、向上、有益、乐观.关键是适合自己——(联系现实谈谈“有为”“有不为”)三是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评师 4、诗歌形象的鉴赏首先,知人论世.其次,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这类诗的特点,也就是说,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再次,要分析诗歌的哲理句再其次,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三)巩固、拓展练乘坐 2190才过峰峦一线天,又临“险”字洞门前.未及抚定惊魂魄,已作霞云雾里边.抓住语言:“才过、又临、未及、已作”——山峦高险,景色迷离,变化万千.意境:险要的峰峦,幽深的山洞,绮丽的云霞,抒发了对北国风光的惊喜赞美之情.《饮酒》教学反思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念.语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从语文课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味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教师用美的艺术形象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次,教学一篇文章要选好突破口或者切入点.我觉得《饮酒》以陶渊明为什么能成为士大夫的一座精神堡垒作突破口,有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而且也贯穿着一种人文精神.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积极主动探求未知,课堂会诗意盎然的.这次教学《饮酒》也使我认识到:要让学生入境学习,教师必须首先入境.这方面我觉得做得还不够.另外,学生对陶渊明的介绍有些流于形式,这也与教师指导不够有关.如果能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事迹来解读陶渊明,使诗人形象铭刻学生心中,知人论世,就可以很好的把握诗歌形象极其诗中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七年级语文下册 《饮酒》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饮酒》教案 语文版

《饮酒》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了解了一些词的知识,也知道了唐诗宋词元曲这种说法。

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

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梁·钟嵘说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那么,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处的环境对他的田园诗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检索到的有关资料、信息。

陶渊明生平陶潜,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

今江西九江人。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

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

《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陶渊明的诗作有两类题材: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饮酒》教案(优秀7篇)

《饮酒》教案(优秀7篇)

《饮酒》教案(优秀7篇)《饮酒》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

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

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在语文版实验教材中,《饮酒》被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

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七年级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都是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21世纪,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对中国一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不长,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四、设计思路在课前准备时,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课下解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7诗词五首饮酒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7诗词五首饮酒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7诗词五首饮酒教案语文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

3、体会诗意。

(二)能力训练点1、朗读诗歌做到以声传播,有感情朗读,读出诗中的意味。

2、了解诗歌的赏评。

(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2、人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爱。

(四)美育渗透点1、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感受诗人的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知——析赏——评——行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1)、创作背景的介绍。

2)、诗人的整体评价。

3、疑点重点词句的理解。

4、解决方法1)、注重贯穿朗读训练,以朗读带动理解。

2)、结合陶渊明的诗歌介绍背景。

3)、以同类诗文拓展诗歌的赏评。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媒体设计录音机《古筝高山流水》、投影仪《陶诗、赏诗》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朗读诗歌。

2、设问、作答、引题。

3、背诵诗歌。

4、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七、教学步骤(一)导语中国的传统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诗歌和散文更是两股清泉,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让它们永久地留在血液里,终生受益。

初一上学期我们学过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铅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圈。

展示了山村优美的风光,恬静的生活,老友间的情谊,透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情趣。

大家还能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写冬去春回的神助之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渊,杂英满芳甸。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
在实践活动方面,诗歌创作环节让学生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我感觉对他们的引导和启发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写作特点,提升创作水平。
另外,课后我也收到了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对<饮酒(其五)>中陶渊明的退隐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引入更多关于陶渊明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让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及其作品。
-对仗:分析诗句的对仗结构,如“采菊”对“见南山”。
-夸张与拟人:探讨诗句中的夸张与拟人手法,如“悠然”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2.教学难点
-字词理解:对<饮酒(其五)>中的一些生僻字词进行深入解析,如“悠然”、“东篱”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
- “悠然”:解释“悠然”在诗句中的意义,如何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 “东篱”:解析“东篱”的寓意,联系诗人田园生活的背景。
-诗句内涵挖掘: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分析此句如何表现诗人追求田园生活的理想,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诗歌鉴赏:教授学生如何从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方面鉴赏诗歌,提升文学素养。
-陶渊明生平: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归隐田园的背景。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饮酒(其五)>的深入鉴赏,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歌的背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
其次,在讲解诗句的内涵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仍存在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字词,我打算在下一节课前,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资料,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2023年《饮酒》教案

2023年《饮酒》教案

2023年《饮酒》教案2023年《饮酒》教案篇1教学目标: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的统治,辞官归田,不与当时腐败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__。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__,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三、析题:__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请大家将书翻到103页。

四、读1、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2、全班齐读。

(重读“返”、“暧”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写错)3、自由朗读:思考: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17 诗词五首 饮酒教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17 诗词五首 饮酒教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 17 诗词五首饮酒教案语文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

3、体会诗意。

(二)能力训练点1、朗读诗歌做到以声传播,有感情朗读,读出诗中的意味。

2、了解诗歌的赏评。

(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2、人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爱。

(四)美育渗透点1、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感受诗人的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知——析赏——评——行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1)、创作背景的介绍。

2)、诗人的整体评价。

3、疑点重点词句的理解。

4、解决方法1)、注重贯穿朗读训练,以朗读带动理解。

2)、结合陶渊明的诗歌介绍背景。

3)、以同类诗文拓展诗歌的赏评。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媒体设计录音机《古筝高山流水》、投影仪《陶诗、赏诗》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朗读诗歌。

2、设问、作答、引题。

3、背诵诗歌。

4、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七、教学步骤(一)导语中国的传统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诗歌和散文更是两股清泉,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让它们永久地留在血液里,终生受益。

初一上学期我们学过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铅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圈。

展示了山村优美的风光,恬静的生活,老友间的情谊,透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情趣。

大家还能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写冬去春回的神助之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渊,杂英满芳甸。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了解《饮酒》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2.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借代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阅读与理解相结合。

教学资源:1.课文《饮酒》;2.教学PPT;3.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引入课题,并和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引发学生对饮酒这一话题的思考。

二、学习新课(2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饮酒》,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以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3)文中的“浊酒”,“倒立杯中的浊酒”,“满瓶的酒缸”,“江河,山川都被酒浸透了”,这些词语的意义是什么?三、导读中心(15分钟)1.教师解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借代和隐喻的意义。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教师提供指导和补充说明。

四、深化学习(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理解题目的练习,并与组员共同讨论答案。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1)文中的“满瓶的酒缸”、“江河、山川都被酒浸透了”等句子中的借代和隐喻是什么意思?(3)你对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有何理解?3.学生展示答案,教师提供指导和讲解。

五、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复习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饮酒》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饮酒》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饮酒》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饮酒》教案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

(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二、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

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

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三、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齐读,师向学生明确:本诗分为两层。

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四、研习新课1、研习第一层:提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尔:这样。

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附]板书设计:在人境第一层 (果)←心远地自偏(因)无车马喧2、研习第二层提出以下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解决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诗五首 饮酒教案

诗五首 饮酒教案

诗五首饮酒教案教案标题:诗五首《饮酒》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五首饮酒主题的诗歌作品,包括作者、背景和主题。

2. 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表达情感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模仿和创作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1. 五首饮酒主题的诗歌:如《将进酒》(李白)、《饮酒》(杜甫)、《饮酒·其四》(苏轼)、《饮酒·其二》(杨万里)、《饮酒·其一》(杨万里)。

2. 教学PPT或课件,包括诗歌的文本、作者简介、背景介绍、诗歌分析等内容。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饮酒的印象和理解,激发学生对饮酒主题的兴趣。

2. 提问:你认为饮酒在诗歌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或象征?请举例说明。

探究(20分钟):1. 分组阅读五首饮酒主题的诗歌,并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分享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和解读这些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展示PPT或课件,介绍每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拓展(15分钟):1. 邀请学生选择其中一首诗歌,以小组形式进行朗读和演绎,注重情感表达和声音语调的运用。

2. 学生自由创作一首以饮酒为主题的短诗,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中饮酒主题的意义和象征。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演绎和创作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欣赏。

3. 提问:你觉得通过学习这五首饮酒主题的诗歌,你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有了哪些提高?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这五首饮酒主题的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其他饮酒主题的诗歌,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解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探究、拓展和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五首饮酒主题的诗歌。

初中古诗饮酒教案

初中古诗饮酒教案

初中古诗饮酒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酒》诗;-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领会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创作或评论。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和形式; -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认识陶渊明诗歌的价值,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诗意,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教学重点:-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诗中的修辞手法;- 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难点:-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和运用;-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诗人情感和思想的领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陶渊明的诗歌,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让学生体会陶渊明的诗歌风格;2. 提问:你们对陶渊明有什么了解?他的诗歌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饮酒》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2. 引导学生朗读《饮酒》诗,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3. 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三、诗歌分析(15分钟)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等;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如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2. 邀请几组代表进行汇报,让大家一起交流和学习。

五、诗歌欣赏(5分钟)1. 让学生欣赏一些其他著名的陶渊明的诗歌;2.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饮酒》诗有一个全面的理解;2. 强调陶渊明诗歌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

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诗词五首饮酒教案

诗词五首饮酒教案1知识与能力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诗歌的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3课时陶渊明《〈饮酒〉(其五)》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1.听音频朗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3.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心远”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酒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2、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

3、体会诗意。

(二)能力训练点1、朗读诗歌做到以声传播,有感情朗读,读出诗中的意味。

2、了解诗歌的赏评。

(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2、人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爱。

(四)美育渗透点1、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感受诗人的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知——析赏——评——行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1)、创作背景的介绍。

2)、诗人的整体评价。

3、疑点重点词句的理解。

4、解决方法1)、注重贯穿朗读训练,以朗读带动理解。

2)、结合陶渊明的诗歌介绍背景。

3)、以同类诗文拓展诗歌的赏评。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媒体设计录音机《古筝高山流水》、投影仪《陶诗、赏诗》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朗读诗歌。

2、设问、作答、引题。

3、背诵诗歌。

4、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七、教学步骤(一)导语中国的传统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诗歌和散文更是两股清泉,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让它们永久地留在血液里,终生受益。

初一上学期我们学过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洗都市的喧嚣、尘世的铅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的画圈。

展示了山村优美的风光,恬静的生活,老友间的情谊,透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情趣。

大家还能知道哪些诗人也是田园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谢灵运《登池上楼》中写冬去春回的神助之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渊,杂英满芳甸。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P317,今天我们来共同研讨真正的隐士,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上品《饮酒》来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净世界。

二、背景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在其自传性散文中称“五柳先生”(宅边有五柳树,因此为号焉)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猛志逸四海”,有“大济于苍生”之志。

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一心处两端”四十一岁辞彭泽令隐居躬耕时期,史记当他在做彭泽令时,郡里派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来带相迎,以示敬意,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的决心,“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在次年写的《归园田居》中曾云其志向和对世俗的观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做官是“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归田园是“复得返自然”(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而且包含道家的所谓纯真本性的意义,将被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复到自然的面目)代表作: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散文《桃花源记》成语世外桃源的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花垂鬓,并怡然自乐。

”《五柳先生传》(过去进步知识分子企慕的人物),赋《归去来兮辞》其中优秀作品内容上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

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对后代作家影响很大,王维曾写“复值接与醉,狂歌五柳前。

”自比五柳,开田园一派。

三、知解题:本篇为《饮酒》组诗的第五首,此组词共二十首,为陶渊明酒后写的杂感诗。

在古代酒与人关系甚密,可解忧可增兴。

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陶亦自云: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俗语:酒后吐真言,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的真言。

2、一读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意义,体会文意,3、逐步读——析——赏。

教师范读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点明而转折——矛盾人境无车马喧。

自问自答实——虚意味深长。

学生齐读(注意问句升调,答句的意味深长)归纳: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板书心远——骨心静——境自静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说出亲切感人.中国禅宗六祖能一日诵经,风吹幡动,一曰:“旗动”二曰:“风动”慧能曰:“心动”亦点明此意。

学生齐读,体会诗意。

接着诗人顺势而下写出无限的意趣。

教师范读后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初句点明:妙在“悠然”——无意看山。

“见”不是“望”“看”——景已入心。

触景生情,与自然化为一体,进入更高的境界。

体会人与自然的贴近,顾城《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是诗人推崇的田园生活优雅闲适的绝妙写照,也是作者追求的飘逸之梦。

王维诗中亦云其悠闲“倚杖紫门外,临风听暮蝉”。

至于“菊”字,我们可从苏东坡《冬景》中可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一个“傲”字尽现其意。

周敦颐《爱莲说》中曾云“晋陶渊明独爱菊”物芳可明志洁足见其节操高尚,淡泊名利。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可见此句有两意: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这是一种真情的召唤。

在自然的感召下,诗人的心更宁静了,他悟得了真意:鸟日出而出,日归而返,完全委运自然,那么我要像飞鸟一样,纵身大自然之中,以尽百年,不也欣然自得吗。

正如《挽歌》中云“死去何足惜,托体同山阿”这接近于老庄的自然无为,返朴归真。

但诗人悟得有没有说出?——引出末句。

点明,真意——髓南宋词人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蓦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归纳,诗人悟得却不愿细析(有莫测高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

此句展现无比广阔无比自由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正是陶渊明毕生追求的世界,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不是很多人能懂得,足见其诗“旷达中含几多悲凉,飘逸中带几多沉重。

”)此时景情意合而为一,实乃诗之完美境界。

体味、讨论、齐读。

听《高山流水》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评:1、陶自评“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宋陈师道评“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

”3、金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醇。

”启、行1、学其金刚怒目一面“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2、洗其消极: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热爱自然,共享自然。

轻松一刻: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1、采()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闲()花落,夜静春山空。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始盛开。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6、人面不知何处去,()依旧笑春风。

7、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沾衣欲湿()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1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来。

1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12、()()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3、来日绮窗前,()著花未? 14、停车坐爱()晚,()红于二月花。

15、()尽已无擎雨盖,()残犹有傲霜枝。

板书饮酒陶渊明启、行:有追求、爱自然评:景、情、意、理合一闲适、自得--傲析、赏:而心静<==>境自静心远——骨田园<==>尘世悠然——飘逸之梦景即情↓ 真意——髓自然知:背景文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生平及这首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了解学习鉴赏诗歌形象的常见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以探究陶渊明成为士大夫精神堡垒的个中原因为线索,采取读——讲——赏——评——练的教学方法,探究学生自主学习、会学习的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树立热爱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

二、[教学重点]探究陶渊明成为士大夫精神堡垒的思想意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心远”的丰富内涵。

四、[教学媒体] 播放器、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熟悉陶渊明吧?学过他的诗文吧?谁来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你心中的陶渊明?讲生-------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著名诗人。

田园诗的创始人。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其中《饮酒》诗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躲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第五首。

师:那么陶渊明在士大夫心中又是怎样的呢?可以说,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许多士大夫仕途失意,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看屏幕)由此可见,陶渊明已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那么陶渊明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呢?今天我们通过《饮酒》这首诗来探究一下个中原因。

(二)自主·合作·探究读朗读——整体感知(划出节拍、重音、情味)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师:同学读懂这首诗没有?请小组出示疑问。

赏1、(预设问题)关于诗题。

是否与饮酒有关?一种有关:《饮酒》二十首序“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既醉之后,则题数句为娱,纸墨遂多,聊为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一种无关:借酒为题,躲避迫害。

《饮酒》二十首“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

”①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呢?明确:心远地自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