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校本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校本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校本课程《传统文化》教案第一篇:校本课程《传统文化》教案传统文化教案第1课、《中华改良杂字》(节选)一、经典回放:勤能补我拙,俭能为我廉。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路遥知马力,日久结人缘。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4页六、活动广角:第35页七、成长袋:第36页八、个人熟读自立歌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千家诗》(一)一、经典回放:湖上[宋] 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清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8页六、活动广角:第39页七、成长袋:第40页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读本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读本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教案第一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1.2 教学内容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1.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和传承意义时的表现。

第二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 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具体影响。

2.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理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影响时的表现。

第三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3.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2. 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3.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人物的理解;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人物主要成就和影响时的表现。

第四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4.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2. 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传统文化教案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4篇)

传统文化教案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4篇)

传统文化教案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4篇)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下面这4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传统文化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篇一《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实验学校赵建玲教学目标: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生活中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过程:一、再现生活师:同学们,你们好,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中国)师:没错!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夸夸我们中国,你会怎么说?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具有许多传统佳节的国家……师:孩子们,你们说的没错,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它和外国有着太多不同。

孩子们,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知多少呢?生:我知道我国的传统佳节就是一种民族文化。

生:我国的京剧、越剧、豫剧…… 等就是我们的戏曲文化。

生:我妈妈蒸的花馍、扎的花鞋垫也是一种民间文化。

……二、描述生活师:你们说的没错,哪你们都知道我国每年都在几月过什么节?生:每年正月初一过春节正月十五过元宵节五月初五过端午节……师:我编了一首对儿歌,你们也一起来想吧!几月几日是春节?几月几日是元宵节?几月几日是端午节?几月几日是中秋节?几月几日是重阳节?生:正月一日是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五月五日端午节。

八月十五中秋。

九月初九重阳节。

师:非常棒!那你们知道怎么过这些节吗?生:……师补充:春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守夜、拜年;元宵节:吃元宵、舞龙灯、猜灯谜;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高、炸米果、饮菊花酒。

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课堂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课堂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 能够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4. 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音乐、戏曲、书法等;3. 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4.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给学生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图片,如古代建筑、传统节日、传统乐器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中华传统文化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Step 2 知识讲解1. 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厚性;2. 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礼仪、音乐、戏曲、书法等,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相关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3. 分类讲解每个组成部分的特点和意义,如礼仪的作用、音乐的表达方式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Step 3 案例分析1. 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案例,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书法的艺术价值等;2. 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3.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体会和感悟。

Step 4 活动设计1. 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学习描写传统文化场景的诗歌、演唱传统歌曲、观看传统舞蹈等;2. 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3.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意义。

四、教学评估1. 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2. 设计小组或个人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受和体会;3.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8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8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8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中华武术的风格、作用,对中华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根据图示大胆探究马步、弓步、掌、拳等武术动作,会用动作表现音乐的特点。

3.萌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1.了解一些常见的武术动作。

2.教师教学资源《中国功夫》(音频、视频);武术动作图示;北京奥运会、春晚节目中有关武术的视频。

活动过程:1.请幼儿欣赏歌曲《中国功夫》,感受音乐强悍、有力的气势。

提问:这首歌曲,听起来怎么样?你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对歌曲的感受?请幼儿用动作自由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2.幼儿自主探究武术动作,感受中华武术的风格。

(1)提问:为什么大家喜欢中国功夫?武术有什么用?小结:中国功夫可以帮我们强身健体,还可以用来保护自己。

武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武术动作变幻多端、刚劲有力,用武术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是最合适的。

活动反思:在本次教学活动当中,孩子们的表现很积极,而且兴趣较浓,和老师的互动很好,目标基本完成。

但由于人数较多,在活动中的常规较乱,有个别幼儿出现捣乱的现象,在以后的活动中,应在组织活动的常规养成和纪律性方面加强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篇2设计意图新年快到了,老师在教室里挂上了中国结。

古朴而又漂亮的中国结给教室增添了节日喜气的色彩。

小朋友们不认识中国结,他们好奇而又热烈地讨论着“老师,这是什么呀?真漂亮啊。

”“老师,我家里的墙壁上也有这个东西的。

”“老师,为什么要挂这个东西呢?”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

别小看这小小的中国结,它身上所反映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

我想,既然孩子们对中国结有这么浓的兴趣,何不组织一次这样的主题活动,以让幼儿从小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我国民间工艺的多姿多彩,从而萌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传统文化课堂教案设计模板

传统文化课堂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

- 掌握一定数量的传统文化知识点,如节日习俗、传统艺术、民间传说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以下为部分教学内容参考:1.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2. 传统艺术:书法、国画、京剧、民间舞蹈等。

3.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等。

4. 传统文化故事:孔子、孟子、诸葛亮等。

5. 二十四节气:立春、惊蛰、清明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2. 课堂讲授- 讲解教学内容,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内容生动有趣。

- 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制作节日手抄报、编写民间故事等。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4. 讨论交流- 各小组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 引导学生发现传统文化中的美好,提高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如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

3.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

2. 图片、视频:收集相关图片、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3. 课外读物:推荐相关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北京市大兴区
姓名:教育ID:
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二,精读细悟,讲解《弟子规》,《论语名句》,古诗《从军行》《送友人》
(1)板书重点词句。

(2)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诗句。

(3)我们来一起理解并学习里面的内容和思想。

三,了解诗文的大意,拓
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见
解和想法。

汇报与展示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着理解诗文的内
容,从而能调动起
学生积极的学习兴
趣,把学习和理解
的主动权交还给学
生。

展延伸。

创设情境,拓展对话:同学们,今天大家将学到的古诗词在放学回家后背
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四、作业:
今天上了这节课,同学们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增加了几分热爱!下课后自己搜集一下关于中华国学的文章、诗句,自己背诵。

畅所欲言,自主交流
设计意图:要利用
语文教学的各个环
节有意识地培养学
生的听说能力,这
一环节不仅能培养
学生的口头组织表
达能力,更能拓宽
学生想象思维空
间。

板书设计
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弟子规部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初中校本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校本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言而有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三则文言文,读准字音、读懂文意并谈感受。

2、通过对经典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知行统一,把对经典的学习与鲜活的生活体验密切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知道讲信用是一种传统美德,做人应该讲信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钦佩讲信用的人,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教学过程一、诚信故事导入引入新课1、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我免贵姓孙,你们应该怎么称呼我?——哎,你们怎么和我打个招呼呢?(你准备怎么招呼我这远道而来的客人?你准备怎么和孙老师打招呼?)——咱班孩子可真懂礼貌,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诚实守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今天,孙老师带来了一个和“信”有关的故事作为送给你们的礼物,同学们请听:《范式严守信约》东汉时,山阳人范式同相隔几千里的汝南人张劭读书时有深交。

学成后话别,范式说:“两年后的今天,我将来府上看望你,并拜见伯父伯母。

”到了约定之日,张劭催母亲做饭准备迎接范式。

母亲笑着说:“范式远在几千里之外,怎能说来就来,两年前说的话,哪能当真。

”张劭说:“范式最守信用,他一定会来的。

”母亲说:“他若真来了,就是真君子,我一定为他酿酒。

”话音刚落,范式已到门前。

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范式?(表里一致,诚实待人,说话办事讲信用)中国自古重信,信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准则。

孔子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失于民,可见信乃立身立国之根本。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十三课:言而有信二、学习【熟读精思】,联系文段解诚信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熟读精思部分的第一则,完成这两个学习任务,请看:任务一:大声朗读文段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文意。

任务二:默读文段,结合文意理解文段并在旁边批注上你的感想。

老师:好,那组愿意展示一下,老师注意随机点拨(找2 个组学生读,评价:读得通顺,再找一个解释文意,一个谈感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文字资料。

三、活动人员:全校师生。

四、活动过程:1、宣布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现在开始!2、活动开始:同学们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

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这24字可以大致概括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意。

3、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爱国篇、诚信篇、友善篇)。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倡议:(1)遵守纪律,文明有礼不破坏校纪、班规,热爱我们的国家。

(2)团结友爱,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长大以后为国家做贡献。

(4)班干部起好带头榜样作用,认真工作,管理班级;值日的同学认真完成值日任务。

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人物,这就是爱。

在家爱家,在学校爱学校,在班级爱班级,这样,我们都可以做到爱国。

教师总结: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都很小,但每个人都拿出一点点爱,汇合起来,就是大大的爱。

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设计

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设计

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内涵,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了解传统文化在各个领域的表现和影响,如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传统文化现象;能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热爱和尊重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树立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历史发展脉络等。

2.传统文化在各领域的表现和影响:分析传统文化在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和深远影响。

3.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其与时俱进。

4.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阐述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在各领域的表现。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传统文化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4.实验法:学生进行文化实践,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传统文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传统文化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化现象。

4.实验设备:保障文化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如参观考察、实验操作等。

传统文化教学课程设计案例

传统文化教学课程设计案例

传统文化教学课程设计案例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精神的寄托。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逐渐被当代人所遗忘和边缘化。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本文将设计一堂传统文化教学课程。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本节主要介绍课程的主题、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1.1 课程主题本课程的主题是传统文化教学。

1.2 课程课时本课程设置为10个课时。

1.3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1.4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 传统绘画与书法- 传统戏曲与曲艺- 传统节日与习俗-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与伦理观念1.5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互动游戏、小组合作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设计本节将具体介绍每个课时的教学活动设计。

2.1 第一课时主题: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 学习一首传统民间舞蹈并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 学习一首传统民间舞蹈《中国舞曲》。

- 进行舞蹈表演并互评。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传统音乐与舞蹈的相关内容。

- 分组学习并编排舞蹈动作。

- 进行表演并进行互动评价。

2.2 第二课时主题:传统绘画与书法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 学习一种传统绘画技法,并进行实践。

教学内容:- 介绍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的种类和特点。

- 学习一种传统绘画技法——水墨画。

- 进行水墨画创作实践。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传统绘画与书法的相关内容。

- 示范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画法。

- 学生自主创作水墨画作品。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设计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设计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内容;2. 学生能掌握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人物、事迹及贡献;3. 学生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现象,提升批判性思维;3.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实践活动,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 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人文素养。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内容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直观的图片和实践活动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本课程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中华传统文化”单元为教材基础,结合以下内容展开:1. 传统文化起源:讲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周时期的重要事件,如大禹治水、封神演义等,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

2. 传统文化精华:学习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主要思想,如孔子的仁爱、老子的道德经、墨子的兼爱非攻等,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

3. 代表性人物与事迹:介绍岳飞、诸葛亮、李白等历史人物的事迹,学习他们的品质和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地域文化特色:探讨北京故宫、苏州园林、西安兵马俑等文化遗产,了解各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5.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如端午节龙舟赛、春节习俗等,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淀的宝贵财富。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许多学校在校级特色课程中设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本文将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级特色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1.1课程定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2课程设置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熟悉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具体包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内涵,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1.3课程设置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科技发明、历史名人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儒家、道家、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理论基础,熟悉《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文学作品,掌握传统礼仪习俗,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历史名人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2.1思想道德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部分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发展历程,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2.2文学艺术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学艺术部分主要包括《诗经》、《楚辞》、《国风》等古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2.3礼仪习俗中华传统文化的礼仪习俗部分主要包括婚嫁礼仪、丧葬礼仪、饮食礼仪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中华传统礼仪的意义和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

2.4科技发明中华传统文化的科技发明部分主要包括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北京市大兴区
姓名:教育ID:
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二,精读细悟,讲解《弟子规》,《论语名句》,古诗《从车行》《送友人》
(1)板书重点词句。

(2)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诗句。

(3)我们来一起理解并学习里面的内容和思想。

三,了解诗文的大意,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拓展对话:同学们,今天大家将学到的古诗词在放学回家后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四、作业:
今天上了这节课,同学们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增加了几分热爱!下课后自己搜集一下关于中华国学的文章、诗句,自己背诵。

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见解和
想法。

汇报与展示
畅所欲言,自主交流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着
理解诗文的内容,从
而能调动起学生积极
的学习兴趣,把学习
和理解的主动权交还
给学生。

设计意图:要利用语
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
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
说能力,这一环节不
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
组织表达能力,更能
拓宽学生想象思维空
间。

板书设计
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弟子规部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学习资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方案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

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准备阶段1、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开题论证,组织讨论,认清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校的重要意义。

2、组织学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通过学习,转变教育思想,为开展创建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3、制定创建方案,准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并对全体师生进行培训。

宣传落实,注重过程,进行阶段评估,提供实验报告,总结经验论文。

(二)各阶段具体安排如下: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低年级开始诵读《三字经》、《弟子规》。

中高年级开始诵读《大学》、《论语》。

2、校本课程开发:2014年9月以前完成《经亦求精》校本课程的印制工作。

3、校园文化建设:2014年9月以前完成传统文化经典篇目文化长廊建设,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文化凸显传统美德教育思想,在全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4、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高、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

5、学科渗透: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学科,具体细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及目标。

6、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文化学生及教师评价方案并进行实验运作;并形成具体的操作模式。

7、根据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每年有计划的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传统礼仪教育活动、传统文艺、体育教育活动等。

途径与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传统文化经典活动;以人文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检查与指导,如对学生实行“合约式”评价、对教师考核实行“四评”制度等;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如:利用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等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宣传,通过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教育,通过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形式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检验。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多篇)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多篇)

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多篇)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献身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强不息,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觉践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教学手段:课件、PPT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二、内容(一)表现方面 1.爱国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节气。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

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2.利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

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而得是指得到的。

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

这是一种植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一、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

然而,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危机。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教案将提供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案,以启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道德准则;3.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与表达方式;4.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千年古韵—诗词歌赋1. 指导学生了解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华传统文学形式;2. 学习并分析经典传统文化作品,如《离骚》、《红楼梦》等;3. 引导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诗词作品。

第二课华夏传统美食1. 分享中华传统美食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2. 学习中华传统美食的烹饪方法和食材搭配;3. 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传统美食,如饺子、月饼等。

第三课古今交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1. 分析现代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传承;2. 探索现代艺术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方式,如电影、音乐等;3. 引导学生创作具有现代元素的传统文化作品。

第四课中华传统节日1.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学习并体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春节、端午节等;3. 讨论传统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第五课传统艺术体验1. 邀请专业老师进行传统艺术表演,如京剧、书法等;2. 学习传统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传统艺术表演并进行互动交流。

四、教学方法1. 组织课堂讲述与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传统文化艺术形式;3. 借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估1. 考察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创造力发挥;3. 参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维拓展能力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华传统文化导读》等;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 实验工具:烹饪器具、传统艺术用具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教案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国古代诗词、书法、绘画、传统音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精华;2. 学习古代文化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味。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10分钟):- 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儒家的仁爱、孝道、礼义、诚信等;- 分别举例说明这些价值观在古代文人的作品中的体现。

3. 学习古代诗词(15分钟):- 分享中国古代著名的诗词作品,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李白的《静夜思》等;- 逐一解读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和核心情感。

4. 学习书法与绘画(15分钟):- 给学生展示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吴道子的《酒令图》等;- 简单介绍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

5. 学习传统音乐(15分钟):- 播放传统音乐的录音,如古筝、古琴、二胡等;-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

6. 总结(5分钟):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课堂演讲法:通过讲解,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有直观的感知和理解。

3. 音频播放法:通过播放传统音乐的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文化元素和情感表达。

4. 互动讨论法: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发言和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2. 测验评价:设置简单的选择题、判断题或问答题,测试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设计

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设计

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及发展脉络。

2. 学生能识别并描述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特色,了解其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 学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至少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传统文化现象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至少一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文创作品。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策划并实施一次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2. 学生尊重和欣赏各种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

3. 学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高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活动。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学科知识,以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技能和情感为目标。

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诗经》、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鉴赏,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2. 中国传统艺术:涉及书法、绘画、剪纸等艺术门类的技法与审美特点,了解其历史演变和代表人物。

3. 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介绍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4. 中国历史名人:学习孔子、屈原等历史名人的事迹及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中国古代文学鉴赏(1课时)第二周:中国传统艺术(1课时)第三周: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1课时)第四周:中国历史名人(1课时)第五周:综合实践活动(2课时)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关联性如下:1. 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第二章《文学的瑰宝》2. 中国传统艺术——教材第三章《艺术的华章》3. 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教材第四章《节日的韵味》4. 中国历史名人——教材第五章《名人的足迹》三、教学方法本课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在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节日与民俗等基础知识时,运用讲授法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以及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教授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相关课程。

教学目标该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3.能够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和艺术作品;4.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自我价值感。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和艺术作品;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搜索和收集,以获取相关资料和知识;2.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和内涵;3.进行经典著作和艺术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和艺术鉴赏能力;4.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诗歌或音乐,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打开教学的话题。

步骤二:概念讲解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特点。

步骤三:历史渊源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步骤四:经典著作和艺术作品解读选择几部经典著作和艺术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步骤五: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北京市大兴区
姓名:教育 ID:
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弟子规》、《论语名句》及古诗《春夜喜雨》《赋得古原草送别》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元曲和历史人
物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小学阶段也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
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
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

持之以恒,坚
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
使他们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诗词。

2、课堂指导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3、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
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
传统名句、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
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尊
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 ) ,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
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
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国学经典都
是古文或是诗词,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
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
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1)引入情景,激发探究心理。

(2)利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总结回顾,强化记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景导入,提问学生
曾经背过的古诗词以及传
统文化的经典名句。

黑板板书课堂的主题:品请同学们自己起来背诵自己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已经背过或是学过的古诗词
和经典名句。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精读细悟,讲解《弟
子规》,《论语名句》,
古诗《从军行》《送友人》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着理解诗文的内(1)板书重点词句。

容,从而能调动起(2)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见学生积极的学习兴己的话来理解诗句。

解和想法。

趣,把学习和理解(3)我们来一起理解并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习里面的内容和思想。

汇报与展示生。

三,了解诗文的大意,拓
展延伸。

创设情境,拓展对话:
同学们,今天大家将学到
的古诗词在放学回家后背
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四、作业:
今天上了这节课,同学们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增加了几分热爱!下课后自己搜集一下关于中华国学的文章、诗句,自己背诵。

板书设计
畅所欲言,自主交流
设计意图:要利用
语文教学的各个环
节有意识地培养学
生的听说能力,这
一环节不仅能培养
学生的口头组织表
达能力,更能拓宽
学生想象思维空
间。

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弟子规部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论语部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古诗部分: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皆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
际来谈一谈他们自己心中的国学经典,并引导学对于学生的创新回答,给予了大力表扬,使学
生充分享受参与的快乐。

通过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等方法,将难懂枯燥的国学内容变得自
然易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