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用律动儿歌教学设计
中班传统儿歌律动活动教案
中班传统儿歌律动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孩子通过传统儿歌的律动活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
2. 帮助孩子发展肢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3. 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经典的传统儿歌音乐,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
2.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3. 在活动场地上标出一些简单的动作指示,如跳跃、转圈、摇摆等。
三、活动过程:1. 活动开始前,老师可以先和孩子们一起唱一遍传统儿歌,让他们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老师播放传统儿歌音乐,让孩子们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如跳跃、转圈、摇摆等。
3. 在活动中,老师可以适时地加入一些互动的元素,如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势动作、拍手等。
4. 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让他们自由发挥,做出自己喜欢的动作。
5. 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回顾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活动延伸:1.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孩子们唱一些传统儿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传统儿歌的律动,进行一些简单的舞蹈活动,让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中展现自己的舞蹈才华。
3. 在家长参观日或其他活动中,可以邀请孩子们表演他们学到的传统儿歌律动活动,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五、活动总结:通过传统儿歌律动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知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肢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感受音乐的魅力,让他们在欢快的音乐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健康成长。
儿歌律动舞早教教案中班
儿歌律动舞早教教案中班在中班幼儿教育中,儿歌律动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儿歌律动舞,幼儿可以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适合中班幼儿的儿歌律动舞早教教案,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教案一,《小星星》。
1. 目标,通过学习《小星星》这首儿歌,让幼儿了解星星的形状和颜色,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2. 教学内容:a. 介绍儿歌《小星星》,让幼儿听一遍。
b. 教师示范动作,让幼儿跟着一起做动作,比如用手指比划星星的形状,做出星星的动作。
c. 播放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模仿星星的运动轨迹。
3. 教学活动:a. 听儿歌《小星星》,让幼儿跟着音乐摆动身体。
b. 用彩色纸板剪出星星的形状,让幼儿进行涂色和拼贴,加深对星星形状和颜色的认识。
c. 制作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幼儿进行模仿和学习。
4.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音乐的反应和动作的协调程度。
二、教案二,《小兔子乖乖》。
1. 目标,通过学习《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2. 教学内容:a. 介绍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幼儿听一遍。
b. 教师示范动作,让幼儿跟着一起做动作,比如模仿小兔子的跳跃动作。
c. 播放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模仿小兔子的动作。
3. 教学活动:a. 听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幼儿跟着音乐做出小兔子的动作。
b. 制作简单的兔子面具,让幼儿戴上面具进行角色扮演。
c.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兔子的舞蹈表演。
4.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音乐的反应和动作的协调程度,以及角色扮演的表现。
三、教案三,《小鸭子》。
1. 目标,通过学习《小鸭子》这首儿歌,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2. 教学内容:a. 介绍儿歌《小鸭子》,让幼儿听一遍。
儿歌律动 幼儿园教案
儿歌律动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发展幼儿音乐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2.通过拍打手指、跺脚等身体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3.通过学唱儿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4.促进幼儿的社交与情感发展。
教学内容与过程
内容
1.儿歌:《小兔乖乖》、《蜗牛与黄鹂鸟》等几首常见的儿歌。
2.身体节奏:手拍、足踏、同时进行手拍加足踏等简单的身体提醒游戏。
3.歌曲编排:将儿歌的旋律和歌词进行编排,让幼儿学唱。
过程
1.关注幼儿是否喜欢音乐,并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体节奏。
2.先用简单的身体提醒游戏让幼儿逐渐培养起自己的身体节奏感。
3.教唱每个儿歌歌曲,注意让幼儿重复唱,理解歌词。
4.打击乐器,配合儿歌歌曲学唱。
教具准备
1.儿歌CD。
2.颜色鲜艳的手拍板、足踏垫或者其他身体提醒游戏道具。
3.打击乐器。
适用年龄
该教案适用于3-6岁的幼儿园学生。
总结
这个教案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音乐和儿歌学习,以发展他们的感官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节奏感,以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表述能力。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到您。
幼儿园音乐律动小儿歌教案
幼儿园音乐律动小儿歌教案教案标题:《欢乐律动,唱响童年》- 幼儿园音乐律动小儿歌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通过音乐律动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 学习并掌握一些经典的儿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唱出儿歌的歌词和旋律。
2. 能够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律动活动。
3. 通过律动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幼儿的儿歌,如《小兔子乖乖》、《小星星》等。
2. 播放器、音乐CD或音乐APP。
3. 教具:彩色纸、贴纸、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 引导幼儿做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摇头、摆手、转圈等,同时播放欢快的音乐。
- 鼓励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歌曲学唱(10分钟)- 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儿歌,如《小兔子乖乖》。
- 播放该儿歌的音乐,先让幼儿仅听音乐,感受旋律。
- 逐句教唱歌词,带领幼儿一起跟唱,注意语音的准确性和节奏的把握。
3. 律动活动(15分钟)- 选择一首活泼的儿歌,如《小星星》。
- 播放该儿歌的音乐,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律动,如拍手、踩脚、转圈等。
-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通过肢体表达音乐的感觉。
4. 创作活动(15分钟)- 给每个幼儿发放彩色纸、贴纸和绘画工具。
- 让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儿歌内容进行绘画创作,可以画出歌中的人物、动物或场景。
-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可以辅以简单的口头表达。
5. 温馨结束(5分钟)- 播放柔和的音乐,引导幼儿放松身心,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
-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延伸:1. 针对不同儿歌的教学,可以设计不同的律动活动,如《小星星》中的星星跳、《小兔子乖乖》中的兔子蹦等。
2. 可以邀请幼儿家长参与教学,共同与幼儿唱歌、跳舞,增强亲子互动和家庭教育。
幼儿音乐律动童谣教案
幼儿音乐律动童谣教案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2.通过律动童谣的教学,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手能力。
3.通过童谣的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童谣的教学和律动配合。
难点,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准备。
1.准备多种童谣歌曲。
2.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3.准备简单的乐器,如小鼓、小铃铛等。
4.准备教学道具,如卡通图片、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老师播放轻快的音乐,让幼儿自由活动,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热身活动时间约5分钟。
2. 引入童谣。
老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要学习的童谣歌曲,可以先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曲的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
3. 听音乐。
老师播放童谣歌曲,让幼儿仔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4. 学习歌词。
老师带领幼儿一句一句地学习童谣的歌词,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唱。
5. 律动配合。
老师根据歌曲的节奏,带领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律动动作,如拍手、跺脚、摇头等,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动起来。
6. 乐器伴奏。
老师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让幼儿自由选择,用乐器伴奏歌曲,增加音乐的趣味性。
7. 创编动作。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和节奏,自己创编一些动作,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意。
8. 角色扮演。
老师可以让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扮演歌曲中的角色,增加幼儿的参与感和表现力。
9. 游戏互动。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童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10. 总结。
老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自由发表感想,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2.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参与?3.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表现能力?4. 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六、教学延伸。
1. 可以邀请音乐老师来学校,给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
2. 可以组织幼儿参加一些音乐律动比赛或表演,增加幼儿的舞台经验和自信心。
儿歌律动小班儿歌教案
儿歌律动小班儿歌教案教案标题:儿歌律动小班儿歌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语言发展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演唱儿歌。
2. 跟随儿歌的节奏进行舞蹈和动作表演。
3. 通过儿歌学习和巩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儿歌音乐录音或乐谱。
2. 舞蹈和动作表演的示范视频或图片。
3. 幼儿绘本或图片资料。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音乐氛围,播放一段欢快的儿歌音乐。
2.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自由舞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正式教学:3. 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儿歌,如《小星星》。
4. 通过播放儿歌音乐,带领幼儿一起唱儿歌,并指导幼儿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5. 引导幼儿模仿儿歌中的动作,如伸手指向天空、转身等。
6.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编排动作表演。
7.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小组观看并鼓励。
巩固拓展:8. 引导幼儿回顾学习的儿歌,鼓励他们自己唱出儿歌的歌词和动作。
9. 分发绘本或图片资料,让幼儿自由欣赏和选择自己喜欢的儿歌,并尝试自己编排动作表演。
10. 鼓励幼儿与家长分享所学儿歌和动作表演,增强家园合作。
评估反馈:11. 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12. 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记录他们在儿歌学习和动作表演方面的进步和困难,并与家长交流。
教学延伸:1. 继续引导幼儿学习其他儿歌,扩大他们的音乐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儿歌,并进行动作表演。
3. 定期组织儿歌比赛或音乐会,让幼儿展示所学儿歌和动作表演。
教学提示: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创设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2.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过度活动或不安全的动作。
4. 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2024年幼儿音乐律动《铃儿响叮当》教案
2024年幼儿音乐律动《铃儿响叮当》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
2.进行音乐律动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2.教学难点:歌曲的节奏和动作的配合。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它的名字叫《铃儿响叮当》。
你们听说过这首歌吗?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最受欢迎的吗?生:过年的时候!师:没错,这首歌在过年的时候特别受欢迎。
那我们就一起听听这首歌,感受一下过年的气氛吧!2.学习歌曲师:我们先来学习一下这首歌的歌词,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
(老师带领幼儿朗读歌词)师:现在我们学会了歌词,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首歌的旋律。
请大家跟着老师的钢琴声一起唱。
(老师弹奏钢琴,幼儿跟唱)师:很好,你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的旋律。
现在我们来完整地唱一遍。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3.音乐律动活动师:我们来做一个音乐律动活动。
请大家站成一个圆圈,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老师播放音乐,幼儿跟随节奏做动作)师:很好,你们做得非常棒!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首歌的舞蹈动作。
(老师分解舞蹈动作,幼儿跟随学习)4.合成表演师:现在你们已经学会了歌曲和舞蹈,让我们一起来合练一遍,准备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
(幼儿合练,老师指导)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歌曲《铃儿响叮当》,还学会了它的舞蹈。
你们觉得这首歌和舞蹈好玩吗?生:好玩!师:那我们以后还要学习更多好听的歌和有趣的舞蹈,大家加油哦!现在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幼儿分享感受)五、课后作业1.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唱《铃儿响叮当》。
2.家长协助幼儿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下周向老师汇报。
六、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辅导。
2.在舞蹈动作的教学中,要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美观性,提高幼儿的舞蹈素养。
律动儿歌中班教案幼儿园
律动儿歌中班教案幼儿园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唱歌、跳舞认识节拍和节奏。
2.能够模仿老师的动作和声音。
3.能够在合适的时间保持安静,听取老师的指导。
二、教学准备
1.音乐播放器和有节奏的音乐。
2.课程计划和教案。
3.圆形的绒毛垫子。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律动儿歌
1.老师和学生一起坐在地上,围成一个圆形。
2.老师播放有节奏的音乐,让学生跟着节拍做简单的动作。
3.老师跳起来,跳着唱:“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让学生模仿。
第二步:唱儿歌
1.老师播放律动儿歌,让学生跟着节奏唱。
2.老师可以教唱例如《两只老虎》等生动活泼的儿歌。
3.老师教学生唱起来的时候,可以加上一些动作和手势,让学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第三步:学习舞蹈
1.老师播放舞蹈音乐,教学生跳舞。
2.老师先跳几个动作让学生观察,并且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模仿。
3.老师要注意安排动作的难易程度,并适时的进阶,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满足感。
第四步:游戏时间
1.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玩游戏,其中可以根据律动儿歌课程的主题来选择游戏。
2.可以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领会律动儿歌课程的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总结
1.教师应适时加强和提高律动儿歌的难度。
2.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和简单的唱歌能力。
3.教师需要通过游戏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律动儿歌的知识。
经典儿歌音乐律动教案大全
经典儿歌音乐律动教案大全教案标题:经典儿歌音乐律动教案大全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经典儿歌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和律动能力。
教案一:《小星星》音乐律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唱歌和动作的结合,学会唱《小星星》。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小星星》的音乐录音。
2. 星星形状的卡片或道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播放《小星星》的音乐,让幼儿听一遍,引发他们对这首歌的兴趣。
2. 学唱歌词:带领幼儿一起学唱《小星星》的歌词,逐句教唱,让幼儿跟着唱。
3. 音乐律动:播放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摇动双手模仿星星闪烁的样子。
4. 游戏互动:发放星星形状的卡片或道具,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一边唱歌一边做相应的动作,如将星星卡片放在头顶上,模仿星星在天空中移动的样子。
5. 结束:播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发挥,跳舞或做其他有关星星的动作。
教案二:《小兔子乖乖》音乐律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唱歌和动作的结合,学会唱《小兔子乖乖》。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小兔子乖乖》的音乐录音。
2. 兔子形状的卡片或道具。
教学过程:1. 引入:播放《小兔子乖乖》的音乐,让幼儿听一遍,引发他们对这首歌的兴趣。
2. 学唱歌词:带领幼儿一起学唱《小兔子乖乖》的歌词,逐句教唱,让幼儿跟着唱。
3. 音乐律动:播放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模仿兔子跳跃的样子。
4. 游戏互动:发放兔子形状的卡片或道具,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一边唱歌一边做相应的动作,如将兔子卡片放在头上,模仿兔子耳朵的动作。
5. 结束:播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发挥,跳跃或做其他有关兔子的动作。
教案三:《两只老虎》音乐律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唱歌和动作的结合,学会唱《两只老虎》。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两只老虎》的音乐录音。
简短儿歌律动教案大全
简短儿歌律动教案大全教案标题:简短儿歌律动教案大全教学目标:1. 通过简短儿歌的律动教学,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2. 提高幼儿的大肌肉协调性和节奏感。
3.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音乐器材:音响设备,音乐CD或MP3文件。
2. 教具:彩色图片卡片,动作示范视频。
3. 其他:幼儿喜爱的简短儿歌。
教学步骤:课堂导入:1. 创设愉快的音乐氛围,播放快节奏的儿歌音乐;2. 邀请幼儿一起跳跃、扭动、拍手等,进行热身活动;3. 引导幼儿讨论他们最喜欢的儿歌,鼓励他们分享和表达理由。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儿歌的背景和歌词,并进行示范;2. 播放儿歌音乐,全班一起跟随音乐进行整齐有序的律动;3.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动作模仿,例如:扭动、跳跃、拍手等;4.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为几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首儿歌,要求小组合作进行律动表演;5. 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每个小组的表演,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学习。
课堂小结: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醒幼儿玩耍时也可通过律动配合儿歌;2. 鼓励幼儿在家继续练习并和家人分享所学;3. 引导幼儿进行简短的自我评价,鼓励积极表达。
拓展活动:1. 设计练习舞蹈动作的小游戏。
2. 邀请幼儿自己编创简短的儿歌,进行小小课堂演出。
教学反思:1. 针对幼儿的年龄和兴趣,选择简短有趣的儿歌,保持教学活动的活跃性。
2. 注重节奏感的培养,教师要充分示范,并鼓励幼儿跟随音乐创造自己的律动。
3. 引导幼儿合作和互相关爱,激发幼儿团队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
以上是一份简短儿歌律动教案大全,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在音乐律动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发展。
儿歌律动小班简单教案及反思
儿歌律动小班简单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儿歌律动小班简单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通过儿歌律动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社交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儿歌律动的音乐资源。
2. 教学用具:音响设备、音乐播放器、音乐卡片、活动区域划分。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幼儿坐在活动区域,并播放一首欢快的儿歌。
- 提问:你们喜欢听儿歌吗?儿歌有什么特点?2. 歌曲学唱(10分钟)- 播放一首简单易学的儿歌,如《小毛驴》。
-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儿歌,重点让幼儿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3. 律动游戏(15分钟)- 教师将音乐节奏放慢,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动作,如拍手、跳跃等。
- 增加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更复杂的动作,如转圈、踢腿等。
4. 制作音乐卡片(10分钟)- 教师分发音乐卡片给每个幼儿,并给予简单的示范。
- 幼儿使用彩色纸、颜色笔等材料,根据自己喜欢的儿歌内容制作音乐卡片。
5. 表演与分享(10分钟)- 邀请幼儿依次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音乐卡片,并演唱相应的儿歌。
- 其他幼儿可以用掌声和鼓励的话语表达对表演者的赞赏和支持。
6. 反思(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询问他们对这堂课的感受和收获。
- 教师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鼓励幼儿继续参与音乐活动。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儿歌律动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能力,同时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教案的设计注重了幼儿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通过游戏、制作音乐卡片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案的反思环节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感受,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汇总五篇
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汇总五篇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 1设计意图:“对对歌”属于语言活动中的听说游戏,它除了具有普通儿歌的语音押韵,朗朗上口,寓教于乐等特点外,还有一种整齐、呼应的节奏韵律在里面。
同时一问一答的表现形式,能让幼儿在感受歌谣乐趣的同时,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1、联想弯弯的事物,感受对对歌一问一答的韵律美。
2、尝试将更多“弯”的物体编入对对歌,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感受对对歌一问一答的韵律美,尝试将更多“弯”的物体编入对对歌。
活动准备:1、活动前幼儿玩过“你问我答”的对歌游戏,在生活中寻找过弯弯的东西。
2、课件、挂图。
活动过程:一、出示课件,引出话题。
1、出示图片――弯弯的小河。
教师:小朋友们,图中的小河是什么样子的?(引出“弯弯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弯弯的?(幼儿相互讨论)2、教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叫《对对歌》,里面也有许多弯弯的东西,请你听一听。
二、欣赏儿歌。
1、听儿歌CD第一遍,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说儿歌的内容――月亮、牛角、眉毛、杨柳。
)2、教师朗诵儿歌第二遍,提问:为什么这首儿歌叫《对对歌》呢?(引导幼儿感受儿歌问答式的特点。
)三、学念儿歌。
1、教师念问句,幼儿答答句。
2、互换朗诵。
(提醒幼儿注意儿歌的前一句是提问,后一句是回答,问句与答句说法不同。
)3、幼儿自由结伴,学念儿歌。
(利用课件形象帮助记忆)四、尝试仿编儿歌。
1、教师:这首儿歌讲的都是弯弯的东西,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弯弯的东西也编到儿歌里吗?让我们一起来编一编吧!(要求:要把话说完整,就像儿歌里的句子一样。
)2、学*创编: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引导幼儿男女分组问答。
(如:什么弯弯在头上?辫子弯弯在头上。
什么弯弯在水里?鱼儿弯弯在水里。
什么弯弯在河上?小桥弯弯在河上。
什么弯弯在后面?尾巴弯弯在后面。
)活动延伸:在活动区投放图片,引导幼儿创编与各种形状有关的对对歌。
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 2活动目标:1、理解快板书的内容,能正确使用儿歌中的量词。
简短儿歌律动教案大班
简短儿歌律动教案大班教案标题:简短儿歌律动教案(大班)教学目标:1. 通过儿歌律动的教学,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儿歌律动的教学,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3. 通过儿歌律动的教学,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熟悉并准备好适合大班幼儿的简短儿歌,如《小星星》、《小兔子乖乖》等。
2. 音响设备。
3. 幼儿喜欢的小道具,如彩色丝带、气球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最喜欢的儿歌,并请他们一起唱一段。
2. 引导幼儿讨论儿歌中的动作,如《小星星》中的“挥手”,《小兔子乖乖》中的“摇头”。
主体(15分钟):1. 播放选定的儿歌,让幼儿跟随节奏摇摆身体。
2. 引导幼儿模仿儿歌中的动作,如《小星星》中的“挥手”,《小兔子乖乖》中的“摇头”。
3. 逐步增加动作的复杂度,如《小兔子乖乖》中的“摇头”可逐渐扩展为“摇头、摇尾巴、摆手”。
巩固(10分钟):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儿歌,自由发挥动作表演。
2. 鼓励幼儿在表演过程中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观摩其他小组的表演,鼓励互相欣赏和互动。
总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幼儿对儿歌律动教学的感受。
2. 引导幼儿总结儿歌中的动作,并鼓励他们将学到的动作运用到其他儿歌中。
3. 鼓励幼儿在家与家长分享所学儿歌和动作。
教学延伸:1.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入儿歌律动的元素,如晨间活动、课间休息等。
2. 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儿歌并表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幼儿创作属于自己的儿歌,并与同伴分享。
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儿歌的理解、动作的准确性和自信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注意事项:1. 选取的儿歌要简短易懂,旋律明快,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3. 针对不同幼儿的能力差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
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相关推荐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精彩律动儿歌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律动感受音乐AB曲式结构。
2、学习问候舞并会交换舞伴与同伴打招呼,3、对律动活动感兴趣,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对稳定节拍已有一定基础教具准备:问候舞音乐活动过程:一、欣赏音乐,感受乐曲师: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你可以跟着音乐拍拍腿。
师:听了这个音乐,我觉得真开心,你感觉怎么样啊?(幼儿自由讲述)二、教师随音乐做动作,幼儿模仿1、教师随音乐做动作,幼儿观察、学习(幼儿围成圈坐在地上)师:我要做动作了,如果你看明白了,跟着一起做。
(左右手分别指方——双手食指往前走三拍,最后一拍弯一下手指——拍手——拍腿)2、幼儿学习动作。
师:刚才我做了哪些动作?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带幼儿一起做做动作,提醒幼儿右手先指方向,并通过语言提示帮助幼儿把握节奏。
3、完整做动作(1)师哼音乐带幼儿一起完整做动作。
(2)听音乐一起做动作。
提醒幼儿注意手指的方向,先右边,再左边。
(3)再次听音乐做动作。
三、学习将上肢动作变换成行进动作。
1、学习行进动作(幼儿起立围成圈)师:手指方向的动作换成走路,先王哪边走?(右边)师带幼儿逆时针、顺时针走。
将双手食指往前的动作,换成往中间走三步,点一下头,再往后退。
站立进行拍手、拍腿动作。
2、完整做动作,师哼音乐。
重点指导幼儿做一做往中间走的动作,师提醒幼儿注意节奏。
3、听音乐做动作。
4、在点头时加入语言问好。
师: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鞠躬?和别人问好会说什么?(你好)——请幼儿在第二组动作点头时说“你好”。
用苏州话、韩国话问好。
四、完整听音乐表演,加入问好。
五、邀请老师跳舞,变换问候语。
儿歌律动动作设计教案
儿歌律动动作设计教案教案标题:儿歌律动动作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参与儿歌律动动作设计,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2. 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肢体表达能力。
3.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二、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的儿歌曲目,如《小星星》、《小兔子乖乖》等。
2.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3. 教师准备相关的动作示范和道具,如手指画圈、跳跃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首儿歌,让幼儿跟随节奏摆动身体。
- 引导幼儿回忆并分享他们喜欢的儿歌。
2. 歌曲欣赏(10分钟):- 教师再次播放选定的儿歌,让幼儿仔细聆听。
- 引导幼儿感受儿歌的节奏和旋律。
3. 动作设计(1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儿歌中的关键词和情节,例如《小兔子乖乖》中的兔子、胡萝卜等。
- 根据幼儿的建议,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设计与儿歌内容相关的动作。
-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动作创意。
4. 动作练习(20分钟):- 教师播放儿歌,引导幼儿按照设计好的动作与歌曲节奏配合进行表演。
-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供肯定和鼓励。
5. 创作展示(10分钟):- 分组让幼儿自由发挥,设计自己的动作与儿歌配合。
-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其他幼儿观看并给予反馈。
6. 总结(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幼儿的努力和创造力。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儿歌互动,发展音乐和动作的能力。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儿歌,设计相关的动作,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幼儿观看其他孩子表演的儿歌律动动作,拓展视野。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动作设计和表演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与幼儿进行简短的反馈交流,了解他们对于今天学习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六、教学反思:1. 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2.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力?3. 幼儿在学习中是否能够理解和表达儿歌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小班有趣律动儿歌教案
小班有趣律动儿歌教案教案标题:小班有趣律动儿歌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通过有趣的律动儿歌,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2. 通过参与律动活动,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和运动发展。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交技能。
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有趣律动儿歌,如《小星星》、《小兔子乖乖》等。
2.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3. 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铃铛、手鼓等。
4. 清理教室,确保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与幼儿一起坐在地上,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我们将一起唱有趣的律动儿歌,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
2. 播放一段动感的音乐,让幼儿自由舞动,为今天的活动做热身准备。
律动儿歌学唱:1. 选择一首律动儿歌,如《小星星》。
2. 先带领幼儿一起听这首歌,让他们熟悉旋律和歌词。
3. 逐句教唱,让幼儿跟着你的节奏和动作一起唱歌。
4. 反复练习,确保幼儿能够熟练唱出歌曲。
律动儿歌互动:1.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简单的乐器,如铃铛或手鼓。
2. 播放律动儿歌,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用乐器伴奏。
3.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节奏和声音,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律动儿歌创编: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喜欢的律动儿歌。
2.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为这首歌编排动作和舞蹈。
3.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编排的舞蹈,其他幼儿可以伴奏或跟随动作。
活动总结:1. 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强调音乐和律动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验。
3. 提醒幼儿,他们可以在家里或学校的其他时间继续唱律动儿歌,发展音乐和运动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唱律动儿歌,促进亲子互动。
2. 在日常活动中,适时引入律动儿歌,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乐趣。
3. 定期举办小班音乐表演,让幼儿展示他们学到的律动儿歌和舞蹈。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唱歌、跟动作、乐器伴奏等。
2. 收集幼儿的作品,如编排的舞蹈视频或照片,评估他们的创意和表现能力。
早教儿歌律动歌教案设计
早教儿歌律动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通过学唱儿歌和跟随音乐律动的方式,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2. 通过律动歌的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通过和其他幼儿一起唱歌和跳舞,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选择适合幼儿的儿歌,如《小星星》、《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等。
2. 设计简单易学的律动动作,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
3. 利用简单的器材,如彩色球、绳子等,辅助教学,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老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摇摆身体,放松心情。
2. 学唱儿歌,老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要学唱的儿歌,并教给幼儿歌词和曲调。
鼓励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唱。
3. 学习律动动作,老师向幼儿展示简单的律动动作,如摆动双手、踏步等,并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练习。
4. 整合歌唱和律动,老师播放音乐,让幼儿同时唱歌和做律动动作,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
5. 利用器材辅助教学,老师给幼儿分发彩色球或绳子等器材,让幼儿在唱歌和跳舞的同时,进行器材的运动,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
6. 分组表演,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发挥,编排歌曲和律动动作,进行小组表演,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
1. 示范教学法,老师先向幼儿展示唱歌和律动动作,让幼儿跟着老师学习。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儿歌和律动动作。
3. 分组教学法,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分组表演,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小组表演评比,对幼儿进行小组表演评比,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自信心。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保持教学的愉快氛围。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
早教儿歌律动歌教案中班
早教儿歌律动歌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通过早教儿歌律动歌的学习,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节奏感。
2. 帮助孩子们通过唱歌和舞蹈,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3. 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小星星》。
2. 《两只老虎》。
3. 《小兔子乖乖》。
4. 《小猫钓鱼》。
三、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
2. 音乐伴奏。
3. 教具,星星、老虎、兔子、鱼的图片卡片。
4. 教室布置,清空教室中央,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
5. 老师准备,熟悉歌曲的歌词和节奏,准备好相关动作和舞蹈动作。
四、教学步骤:1. 《小星星》。
步骤一,播放《小星星》的音乐伴奏,让孩子们听一遍,让他们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作,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唱和做动作。
步骤三,老师分发星星的图片卡片给孩子们,让他们用手拿着卡片,跟着歌曲的节奏做旋转动作,模仿星星的运行轨迹。
2. 《两只老虎》。
步骤一,播放《两只老虎》的音乐伴奏,让孩子们听一遍,让他们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步骤二,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唱《两只老虎》,并配合手势动作,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唱和做动作。
步骤三,老师分发老虎的图片卡片给孩子们,让他们用手做出老虎的爪子动作,配合歌曲的节奏。
3. 《小兔子乖乖》。
步骤一,播放《小兔子乖乖》的音乐伴奏,让孩子们听一遍,让他们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势动作,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唱和做动作。
步骤三,老师分发兔子的图片卡片给孩子们,让他们用手做出兔子的耳朵动作,配合歌曲的节奏。
4. 《小猫钓鱼》。
步骤一,播放《小猫钓鱼》的音乐伴奏,让孩子们听一遍,让他们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步骤二,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唱《小猫钓鱼》,并配合手势动作,让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唱和做动作。
步骤三,老师分发鱼的图片卡片给孩子们,让他们用手做出鱼的摆尾动作,配合歌曲的节奏。
五、教学总结:通过早教儿歌律动歌的教学,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通过唱歌和舞蹈,不仅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节奏感,还帮助他们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中班律动完整版儿歌教案
中班律动完整版儿歌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班律动完整版儿歌》的歌词和旋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中班律动完整版儿歌》的歌词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儿歌的节奏和韵律,能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准备,《中班律动完整版儿歌》的歌词和音乐。
2. 教具准备,音响设备,教学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一次的音乐活动,或者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进入音乐的氛围。
2. 歌曲欣赏。
老师播放《中班律动完整版儿歌》的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跟唱歌词,让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
3. 歌曲教学。
将歌曲分段教学,先教唱第一段,然后逐步教唱其他段落。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动作和手势来帮助学生记忆歌词和节奏。
4. 集体合唱。
让全班学生一起唱《中班律动完整版儿歌》,并配合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快乐和放松。
5. 分组演唱。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别演唱《中班律动完整版儿歌》,并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
每个小组表演完后,其他小组可以鼓掌或者跟唱,增加音乐活动的互动性。
6. 教师点评。
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表现,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进步。
7. 活动总结。
在活动结束前,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本次音乐活动的收获和体会,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好。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音乐活动,学生在欣赏、学唱和表演《中班律动完整版儿歌》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得到了放松和快乐,促进了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歌曲律动教案
幼儿园歌曲律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的音乐节奏和律动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提高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
教学内容
歌曲选择
1.《小星星》
2.《小兔乖乖》
3.《拔萝卜》
4.《小鸟儿》
5.《风车转转转》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歌曲
让幼儿听一遍所选歌曲,让他们感受歌曲的节奏和律动。
老师可以通过打手鼓、拍拍手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节奏感。
第二步:教授歌曲
1.拍手节奏:手掌拍打肚子,两只手掌相碰等方式教授歌曲的节奏感。
2.动作配合:让幼儿跟着歌曲的节奏动起来,可以手舞足蹈、转圈、跳
跃等方式。
3.身体语言:老师可以模仿动物、自然界景物等,让幼儿仿照自己动作
和嘴巴动作。
第三步:加强练习
老师可以根据歌曲的节奏,安排不同的练习,让幼儿更加熟练地掌握歌曲的节
奏和律动。
1.周期练习: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歌曲的练习,可以每天固定时间进行
10分钟练习,逐渐加长时间。
2.换歌练习:让幼儿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不断加入不同的歌曲,让幼儿
更加熟练地掌握音乐节奏和律动。
教学效果
通过幼儿园歌曲律动教学,可以帮助幼儿逐步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和律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常用律动儿歌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rhythmic nursery rhymes
幼儿园常用律动儿歌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幸福拍手歌》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如果感到幸福大家都来拍拍手,看那大家都一起拍拍手
××.(跺跺脚,拍拍肩,笑一笑要笑出声哈哈。
)
2.《保护小手》
爸爸瞧,妈妈看,宝宝的小手真好看,爸爸瞧,妈妈看,宝宝的小手看不见(摇头),爸爸,妈妈都来看,宝宝的小手又出现。
3.《小小手》
拍拍小手点点头,拍拍小手掐掐腰,我把小手举起来,我们大家做的好。
4.《请你像我这样做》
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
5.《大苹果》
我是一大苹果,小朋友们都爱我,请你先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
6.《小花猫》
小花猫,上学校,老师讲课它睡觉,左耳朵听,右耳朵冒,你说可笑不可笑。
喵!
7.《拇指歌》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嘟嘟嘟。
二食指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唰唰唰。
三中指是哥哥,哥哥拍皮球,啪啪啪。
无名指是姐姐,姐姐爱跳舞,啦啦啦。
小小指头就是我,我来敲小鼓。
咚咚咚。
8.《朋友》
来来来,朋友们,把你的右手摆一摆,向前摆,向后摆,转一个圆圈接着来。
来来来,朋友们,把你的身体摆一摆,向左摆,向右摆,转一个圆圈坐下来。
9.《种花》
小小的福田种小花,洒洒水呀,洒洒水,恩哪,开小花。
小小的福田种中花,洒洒水呀,洒洒水,恩哪,开中花。
小小的福田种大花,洒洒水呀,洒洒水,恩哪,开大花。
10.《猴子荡秋千》
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木,啊木。
四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
啊木,啊木。
三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
啊木,啊木。
两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
一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木,啊木。
这么多的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木,啊木。
11.《手指操》
大门开了进不来,小门开了进不来,前门开了进不来,后门开了进不来,中门开了都开了,十个小朋友都进来了,立正,齐步走,121,121。
稍息。
12.《伸手》
一一二二伸伸手,三三四四点点头,xx六六弯弯腰,七七八八扭一扭,九九零零踏踏脚,拍腿拍手又动口。
嗒嗒嗒。
13.《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孩子笑嘻嘻。
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孩子肚子饿。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孩子爬高山。
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孩子看电视。
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孩子在跳舞。
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孩子在睡觉。
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孩子开飞机。
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孩子吹喇叭。
你拍九,我拍九,就个孩子喝杯酒。
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孩子种果实。
14.抬抬小脚走一走,拍拍屁股扭一扭,摸摸肚子弯弯腰,转个圆圈拍手笑。
15.小鸭小鸡碰在一起,小鸭嘎嘎嘎,小鸡叽叽叽,嘎嘎嘎,叽叽叽,一同唱歌,一同游戏。
16.《数字歌》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筋斗。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17.伸出左手来,左手收回来,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
伸出右手来,手收回来,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
伸出双手来,双手收回来,伸出双手摆一摆,双手收回来。
18.《手指操》
一根手指头呀,一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毛毛虫。
两根手指头呀,两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白兔。
三根手指头呀,三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花猫。
四根手指头呀,四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螃蟹爬。
五根手指头呀,五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大老虎。
六根手指头呀,六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黄牛。
七根手指头呀,七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老鼠。
八根手指头呀,八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手枪。
九根手指头呀,九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钩子。
十根手指头呀,十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剪刀。
19.《蜗牛与黄鹂鸟》
阿门阿前一根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阿嘻阿嘻哈哈在笑他。
葡萄成熟还早的很呀,现在上来干什么。
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