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1号线土建工程的介绍

合集下载

上海地铁一号线北廷伸无缝线路施工难点的攻1

上海地铁一号线北廷伸无缝线路施工难点的攻1

上海地铁一号线北廷伸无缝线路施工难点的攻关摘要:上海市轨道一号线北延伸是我国第一条城币高架公路一体化轻轨交通线,在城市轨道高架桥上建立焊轨基地现场焊接长钢轨,我国尚属首次。

本文针对高架桥的施工条件,介绍了上海轨道一号线北延伸高架桥焊接长钢轨、轨条运输的施工方案,以及小半径、大坡道地段长轨车的运行安全措施。

关键词:焊轨基地无缝线路安全措施1 工程概况一号线北延伸自地铁一号线“上海火车站站”北端折返线至宝山“泰和路站”北端约400m处,全长约12.5km。

本工程由地下段和高架段两部分组成,其中地下段又由盾构段、暗埋段和敞开段组成,共长约4200m;高架段又由“一体化高架”和一般地铁高架两段组成,共长约8300m。

高架桥是上海市共和新路高架工程的一部分,“一体化高架”段共长5456m,其地面以上共有两层:上层为马路,下层为轨道交通。

地下段和高架段的轨道,其道床结构均不相同。

本工程线路平面共有曲线科处,曲线总长占线路总长的38.34%,最小曲线半径R min=400m。

线路纵断面最大坡度为30%, 且该段地道有部分处在R=600m的曲线上,故该处的当量坡度达31.17‰,全线各地段设计坡度差较大,最大处达40.9‰,呈凹型。

本工程上、卜行间最小线间距为3.7m,较既有的营运线小0.3m。

按设计,本工程全线铺设60kg/m轨无缝线路,其焊接长度上下行共计24.76km、现场焊接联合接头约280个。

2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案2.1关于“焊接基地”问题当钢轨焊接确定为“接触焊为主、气压焊为辅”的技术方案后,首先要解决的是“焊接基地”问题。

此前,我们曾经承接了上海地铁一、二、三、五号线既有无缝线路的铺设任务。

一、三、五号线的长轨焊接都是在铁路专门的焊接车间焊轨流水线上进行的、实行工厂化生产,其焊接工艺、作业程序控制和产品检验,均严格执行铁道部行业标准,焊后的成品长轨,由专用的长轨列车通过铁路转运至地铁现场换装站,再换装到由轨道平车改造的运轨车组,运送至工地。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设计标准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设计标准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设计标准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设计标准是由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上海市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设计的相关工作。

标准中包括了建筑物的基本要求、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建筑结构、安全标准等内容。

首先,标准明确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所需遵守的基本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建筑物的净高度等,这些要求都是为了确保建筑物与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其次,标准中对于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也作出了规定。

这些原则包括了建筑物的环境适应性、建筑物的可持续性、规划与设计的协调性等方面。

标准的规定旨在使建筑物既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需要,又能够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除此之外,标准还详细规定了建筑结构方面的要求。

包括建筑物的承重结构、防水处理、隔热隔音和防火等方面。

这些规定为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

最后,标准中还明确规定了建筑物的安全标准。

这些安全要求包括了建筑物对地震、火灾、烟气等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同时对于建筑物内部的安全隐患也做出了相应的安全要求。

总之,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设计标准是一份非常详细的指导性文件,旨在保障轨道交通与建筑物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保障乘客的安全。

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

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

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条文说明SZ-08-2000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2000 上海目次1总则 (2)2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3)2.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3)2.2基坑围护结构施工 (3)2.3土体加固 (3)2.4坑内井点降水 (4)2.5支撑体系 (5)2.6基坑排水 (5)2.7承压水处理 (6)2.8出土、运输和弃土 (6)3基坑开挖 (7)3.1 基坑开挖程序 (7)3.2 支撑 (10)3.3基坑纵向放坡 (11)3.4基坑挡墙封堵 (12)3.5坑底开挖与底板施工 (12)3.6拆除支撑及井点 (13)4信息化施工 (14)4.1施工监测 (14)4.2地下管线监护 (15)4.3建(构)筑物监护 (16)1 总则1.0.1在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繁多的上海市区修建地铁车站,常会碰到深基坑施工中的周围环境保护的风险性问题。

在上海地铁一、二号线建设中,针对上海流变性软土的特征,参考国内外深基坑工程理论和经验,并通过大量现场量测资料的反馈分析,建立了一套考虑时空效应规律的控制基坑变形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并运用在地铁一、二号线车站深基坑和十余个邻近正在运行的地铁隧道的深基坑工程中(如新世界大厦、香港广场等),均达到了的控制基坑变形、保护周围环境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确保今后上海地铁基坑的质量与安全,避免因基坑施工不当而造成周围环境损坏,现制定本规程,以便施工和监理等部门掌握和应用。

1.0.2为了更好的与其他规范和标准相衔接,本规程中将基坑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与《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GJ08-236-1999)中基坑等级: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相对应。

根据上海地铁一、二号线工程量测和实践经验,凡基坑挡墙最大水平位移δh≥0.5%H(H 为基坑开挖深度)的车站基坑,均出现后期差异沉降大、漏水较多的现象,故在本规程中将《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三级标准取消,以保证车站结构防水的工程质量。

上海地铁车站施工组织设计

上海地铁车站施工组织设计

上海地铁车站施工组织设计上海地铁是上海市中心区域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天搭乘地铁的人数达到了数百万。

由于城市的扩张及人口的增加,地铁的线路也在不断地扩建和改善,以更好地服务市民。

在地铁线路扩建的同时,车站的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本文将会介绍上海地铁车站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知识。

1、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施工组织设计是指为了施工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而对施工进行的规划、组织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经济的最佳效益。

2、车站建设的施工组织设计车站建设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车站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保证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需要考虑到车站建设所处的位置、土壤条件、地下管线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施工的进度、质量和安全等方面。

在方案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制定施工工序、工程量、施工进度计划等详细内容。

(2)定位和测量在车站建设过程中,定位和测量是重要的环节。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需要对车站的位置、高程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测量和定位,以便后续的施工。

(3)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车站建设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坍塌、倒塌等事故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进行施工现场的管控,确保安全。

(4)环保措施在车站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各种环保措施,防止污染和破坏周围的环境。

例如在施工现场设置噪音隔离措施、环境监控等。

3、上海地铁车站施工组织设计的实践上海地铁建设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车站建设的施工组织设计方面也是非常成熟的。

(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上海地铁在车站建设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方面,有详细的规定和标准,对车站建设所涉及的施工工序、材料、管线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和排布。

(2)安全措施上海地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各项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车站建设的安全。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车站周围需要设置围挡、安全标识等。

(3)环保措施上海地铁在车站建设的环保措施方面也非常重视。

上海地铁的发展史

上海地铁的发展史

上海地铁的发展史上海地铁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上海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状况日益拥堵,地铁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于是,上海市政府开始了地铁建设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第一条上海地铁线路是1号线,它于1993年正式开工建设,1995年完成并投入使用。

1号线起自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止于莘庄。

该线全长16.1公里,共设有17个车站。

1号线的开通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也为上海地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上海地铁迅速扩张。

1999年,2号线一期工程开工,2000年建成通车。

该线从浦东新区的张江高科技园区一直延伸至上海虹桥火车站,全长30.2公里,设有30个车站。

新的2号线通过市中心,将浦东与浦西连接起来,方便了市民的跨区域出行。

随着上海地铁的不断扩张,上海市政府也开始着手规划更多的地铁线路。

2003年,已经形成了以1号线和2号线为骨架的“十字形”地铁网络。

于是,3号线一期工程开工,2000年建成通车。

该线从上海南站到江杨北路,全长40.3公里,设有29个车站。

3号线的开通进一步提高了上海地铁的覆盖范围,方便了更多市民的出行。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上海地铁的发展非常快速。

随着更多线路的建成,地铁的出行效率不断提升,市民乘坐地铁的习惯也逐渐形成。

除了地铁线路的拓展,地铁车站和设施的改善也是上海地铁发展的重点。

地铁车站逐渐实现无障碍设施的改造,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更便利的出行环境。

同时,地铁车站也不断引入新的科技设备,如自动售票机、自动闸机、车站导航系统等,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乘坐体验。

近年来,上海地铁的扩张速度越来越快。

例如,2010年,上海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9号线一期工程和11号线一期工程相继开工建设。

此后,上海地铁相继投入使用了多条新线路,如10号线、12号线、13号线和16号线等。

这些新线路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上海地铁的网格化运营,提高了市民的出行效率。

工匠精神之上海1号线地铁

工匠精神之上海1号线地铁
缔造中国专用车最高品质
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想想看,一 条地铁增加点转弯出口,省下了多少电,每天又省下了 多少运营成本。
缔造中国专用车最高品质
宏昌天马
驰骋天下
每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
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在北京、广州地铁
站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德国设计师们在设 计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 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 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停在安全线以
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缔造中国专用车最高品质
宏昌天马
驰骋天下
德国设计师根据地形、地势,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 都设计了一个转弯。这样做不是增加出入口的麻烦吗? 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吗? 当二号线地铁投入使用后,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 奥秘。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
驰骋天下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 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
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
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 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 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 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二号就因为缺了
内;而二号线的设计师们就没想到这一点。地面全部用同
一色的瓷砖,乘客很难意识到已经靠近了轨道。地铁公司
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缔造中国专用车最高品质
宏昌天马
驰骋天下
德国设计师在设计一号线时,一是为了让乘客免于掉下 站台,二是为了节省站台的热量,每处都设计了相应的站 台门,车来打开,车走关上。而中方的施工单位可能是为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工程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工程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工程一、工程概况1990年1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计委批准上海市新龙华至上海火车站地下铁道正式开工。

1995年4月10日,地铁一号线全线投入试运营。

上海地铁一号线南起新龙华站,北至上海火车站,全长14.57公里,设12座车站。

在线路南端的新龙华设车辆段。

四座车站的地下连续墙在施工结束后单层作为永久性结构,不设内衬墙。

地下车站均设站台层和站厅层。

黄陂南路、陕西南路与常熟路三座车站采用"逆作法"施工。

地铁一号线采用无缝线路轨道,运用了目前较先进的焊接技术,用固定式接触焊接,把每根长25米的60公斤/米钢轨焊接成每根长250米钢轨。

送入隧道焊接成无缝长轨。

首次突破了建国以来我国长轨列车运行史上33%。

的大坡道制动防爬技术难关。

地铁一号线运营采用中央控制系统。

由总调度所实行列车运行和电力调度指挥,并与车辆段及沿线12座车站组成列车运行指挥保障系统。

该系统有供电系统;环控系统;给排水系统;防灾报警系统;通信、信号系统及接触网、电力远动、电梯、车站卷帘门自动控制系统等。

二、新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地铁一号线及站位的选择,主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地铁网络规划所确定的控制点,既从预测流量、城市商贸、文化设施、居民点分布与地面交通状况等实际因素出发,同时又充分考虑了工程地质、市政设施与地面建筑物等给工程带来的影响,使线路及车站的选择能达到缓和城市公共交通,方便市民出行,活跃城市经济文化生活,推动城市开发的目的。

地铁人民广场站顶板及地下连续墙的堵漏、抗渗试验:该项目对地铁车站建成初期,由于温差、车站纵向变形等原因可能导致的顶板及地下墙裂缝渗水进行了多项研究、试验,采取堵漏、弹性防水条嵌缝、刚性支座等多种办法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区间隧道防水技术研究:该项目对隧道穿越具有一定侵蚀作用的地下介质层如何满足长期抗渗要求、保护隧道结构的长期安全使用了研究试验,在一号线工程中取得满意效果。

上海地铁概况

上海地铁概况

上海地铁概况上海地铁概况_上海地铁简介时间:2012年03月16日分类:地铁资讯一、上海轨道交通基本概况截止2011年6月30日,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1条线、275座车站,运营里程达420KM(不含磁浮线) 二、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区间:富锦路—上海火车站—莘庄。

长约37公里,共设28座车站,是一条纵贯上海南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

线路识别色:红色。

轨道交通2号线运营区间:徐泾东—淞虹路—浦东国际机场.长约68公里,共设30座车站,是一条横贯上海市区连接浦江两岸的东西向线路。

线路识别色:绿色.轨道交通3号线运营区间:上海南站—长江南路-江杨北路.长约40.5公里,共设29座车站,是一条环绕中心城区以高架为主的地铁线路(铁力路站为地下车站)。

线路识别色:黄色。

轨道交通4号线环线。

长约33.6公里,共设26座车站,与轨道交通3号线接轨成环。

线路识别色:紫色。

轨道交通5号线运营区间:闵行开发区-莘庄。

长约17公里,共设11座车站(除莘庄站为地面车站,其余10座为高架车站)。

线路识别色:紫红色。

轨道交通6号线运营区间:港城路—东方体育中心。

长约36公里,共设28座车站(其中高架车站8座,地下车站20座)。

线路识别色:品红色。

轨道交通7号线运营区间:美兰湖—上海大学—花木路。

长约37公里,共设32座车站。

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一条南北向的骨干线.线路识别色:橘红色。

轨道交通8号线运营区间:市光路—航天博物馆.长约41公里,共设30座车站。

在人民广场与1、2号线形成大型轨交换乘枢纽,并且往航天博物馆方向的列车两边车门同时开启.在西藏南路站与4号线形成立体“十字”交叉换乘。

线路识别色:蓝色。

轨道交通9号线运营区间:松江新城—杨高中路。

长约46公里,共设23座车站,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重要的市域级骨干线路.线路识别色:淡蓝色.轨道交通10号线运营区间:虹桥火车站-新江湾城(支线:航中路—新江湾城)。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南站站入地改造工程运营组织管理.doc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南站站入地改造工程运营组织管理.doc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南站站入地改造工程运营组织管理-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上海南站站,整体搬迁,施工改造,运营组织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南站站改造工程是国内首例轨道交通在线运营车站的改造工程。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1号线能够做到正常运营,其关键在于很好地解决了工程中的运营配合及线路一次驳接时各个专业有机配合的难题。

分析其施工过程中的运营及施工组织,对今后的运营线路车站以及在线服务重大设备的改造有借鉴作用。

1 改造工程概况2 改造工程的施工特点1)必须确保地铁不间断运营原有的上海南站站是具备折返能力的通过站,距其最近的折返站是徐家汇站和莘庄站;如果上海南站站暂时停用,则在徐家汇站———莘庄站的“6站7区间”内不具备折返功能,运营调整的难度很大。

此外,上海南站站还与车辆段的前出库线相连接,上海南站站停用将对列车出入库作业产生影响。

为了不影响市民出行,在上海南站站改造施工期间,1号线的运营不能中断。

2)多专业交叉施工,协调和配合的工作量较大由于地铁南站和铁路南站合建,土建结构非常复杂,所以本工程同时具有多专业小范围交叉施工作业的特点。

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专业的施工有干扰,尤其是车站建筑、车站装修工程、铺轨工程、接触网工程、车站风水电安装等工程施工的相互干扰现象特别突出。

3)施工风险较大由于本工程在既有运营线路上施工,且区间隧道施工的深基坑开挖离运营线路最近处不到1m;施工过程中,AFC(自动售检票)专业需要并网调试,可能存在的风险是中央控制系统瘫痪,会造成各个车站的票务数据流传送不畅;线路驳接需要在一个晚间地铁停运时间内完成,不能妨碍次日的正常运营,驳接时间很短,专业多,工序多。

这些都给地铁的正常运营带来了一定风险。

3 改造工程施工组织方案3.1 改造方案的施工组织思路整个上海南站站改建工程范围包括一个车站和两个区间。

为保证轨道交通1号线的正常运营和车辆段列车出入库的正常作业,保证新建的正线结构和线路的施工,需要铺设临时正线和临时出入段线;并对梅陇基地后出库线进行改造,通过分阶段对临时上行线和下行线、出入库线进行驳接,使列车在临时线路上运营。

地铁车站预留远期线路下穿条件设计

地铁车站预留远期线路下穿条件设计

门 凿 除 工 况 进 行 了 计 算 ,根 据 计 算 结 果 采 取 相 应 措 施 。该 方 法 设 计 思 路 明 确 ,效 果 可 靠 ,可 供 类 似 工 程 参 考 。
关键词:地铁车站,预 留 措 施 ,远期线路
中 图 分 类 号 :U231.4
文献标识码:A
我 国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建 设 已 处 于 快 速 发 展 期 。除 了 北 京 、上
远期线路隧道距离本期实施车站底板下约2 m ,穿过车站东
1 工程概况 本案例为地下二层车站,沿 城 市 主 干 道 下 方 南 北 向 敷 设 ,车
站 主 体 规 模 291.5 m x l 8.3 m (标 准 段 内 净 ),标 准 段 埋 深 约 16.8 m。基 坑 采 用 地 下 连 续 墙 + 支 撑 的 围 护 形 式 。标准段地下
潜水主要埋藏于①层填土、③i 层 粉 砂 夹 粘 质 粉 土 、③2 层粉 围内地墙需要采用玻璃纤维筋代替普通钢筋,地墙接头采用锁口 砂 层 中 ,稳定水位埋深为1.00 2.20 m。本工点勘察深度范围 管 。由于本工程所处的土层以砂性土为主,为了保证地墙接头处
内揭示的承压水层为第I 层承压水层,第 I 层承压水主要埋藏于 的止水效果,在地墙接缝位置设置旋喷桩止水。
根 据 当 地 线 网 规 划 位 置
海 、天 津 、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已具有较为成熟的轨道交通网络 下 穿 ,相 对 关 系 图 如 图 1 所 示 。 因 此 需 要 在 此 处 做 相 应 预 留 外 ,不少中小城市也正在 进 行 轨 道 交 通 规 划 、筹 建 或 建 设 。 由于 措 施 。
网 规 划 ,相 关 管 理 部 门 要 求 设 计 考 虑 预 留 远 期 线 路 下 穿 条 件 并 对 设 计 方 案 作 相 应 调 整 ,此 时 已 有 部 分 处 于 预 留 范 围 内 的 地 下 连 续 墙 按 原 施 工 图 施 工 完 毕 ,这 增 加 了 本 站 设 计 预 留 方 案 的 复 杂 性 。 2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M1线)一期工程水城路站基坑降水施工方案1250

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M1线)一期工程水城路站基坑降水施工方案1250

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M1线)一期工程水城路站基坑降水施工方案目录1工程及环境概况2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评价3编制依据4降水方案5井管构造6施工组织7施工主要机械8施工准备9成井施工10降深控制11质量保证措施,安全制度,文明制度12工期13技术资料整理汇总1、工程及环境概况本工程场地位于长宁区虹桥路与水城路交界处。

该车站为地下二层,全长176m,主体结构宽约17.6m;采用明挖顺作法,车站主体结构基坑挖深约17.39m,西端头井、东端头井基坑挖深约19.24m;基坑主体结构基坑开挖面积约3500 m2,其中第三施工区标准段(10~19轴)基坑开挖面积约1146 m2,西风井(①~⑧轴)基坑开挖面积约1291 m2,挖深约10.5m;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进行围护,本工程场地自然地面标高为+4.000m。

2、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及基本评价根据地质报告,本工程所涉及的地层主要如下:根据地质报告,拟建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地表迳流,潜水水位埋深一般为0.50~0.70m;第⑤2层、⑤3-2层为微承压水含水层,其中⑤2层的微承压水水头埋深为5.10m,标高为-1.10m;⑤3-2层的微承压水水头埋深为6.75m,标高为-2.75m。

地质条件基本评价:1)基坑主要穿过①、②、③、④层,其中③、④是淤泥质土,为含水量高,压缩系数大、渗透性差、灵敏度高的软弱土层,基坑开挖时易产生流变现象,因此井点降水难度大,对井点降水有较高要求。

2)该基坑底落在⑤1层上,强度较差;3)⑤2层、⑤3-2层为微承压水层,需采取一定的减压措施;4)基坑采取地下连续墙围护措施后,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基本不考虑基坑内地下水的水平向补给。

3、编制依据《基坑工程设计规程》上海市标准(DBJ08-61-97);《基坑工程设计规范》上海市标准(DBJ08-11-97);《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GJ08-236-1999);《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上海市标准(DGJ08-11-1999);《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08-40-94);甲方提供的工程主体结构有关资料;甲方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4、降水方案4.1 降水目的:(1)通过降水及时疏干开挖范围内土层的地下水,使其得以压缩固结,以提高土层的水平抗力,防止开挖面的土体隆起;(2)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时做到及时降低连续墙内基坑中的地下水,保证基坑的干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3)及时降低下部承压水的承压水头,防止基坑底部突涌的发生,以确保施工时基坑底部的安全稳定。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站域地下空间一体化研究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站域地下空间一体化研究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站域地下空间一体化研究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和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开发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需求更为迫切,地上地下空间的综合统筹和一体化开发成为必然,因此,本文将结合上海市地铁一号线战域的施工实例,对上海市地铁一号线战域地下空间一体化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对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的内容做了分析,介绍了地下空间一体化的准备、设计手法和策略。

关键词:站域;地下空间;一体化1.上海市地铁一号线的基本情况上海地铁一号线是上海的第一条地铁,真正启动是在1983年,1986年获得中央批准,上海地铁相关方面邀请经验丰富的北京城建院参与设计及勘察、可行性调研等前期工作。

当时,北京城建院特意设立了上海分院,为申城轨交一号线做了大量工作,承担了不少“单体”项目的设计:如负责线路、行车组织、限界、环控与供电系统的设计,以及徐家汇站、常熟路站、陕西南路站的设计工作。

通过对各个功能分区赋予其不同的设计特色,营造高质量的地下空间品质,探索出中国地下空间设计的新模式。

上海市地铁一号线起于莘庄站,途经宝山区、静安区、黄浦区、徐汇区、闵行区,止于富锦路站,截至2020年3月,上海地铁1号线全长36.89千米,共设28座车站,采用8节编组A型列车。

该项目为上海的第一条地铁项目,已于1990年1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1993年5月28日,南段上行线开始观光试运营。

上海地铁1号线采用了"逆筑法"工艺,圆型隧道施工采用土压平衡式盾构推进;应用了工厂自动焊接长轨与洞内移动式气压焊接技术,使无缝钢轨长度达6.3千米。

1号线轨距1435毫米,采用1500V直流(高架电线方式)动力电源,最高时速可达80千米/小时,运营时速为75千米/小时。

该线采用A型车,曾有6节、8节两种列车编组;截至2010年,该线已全线实行8节编组运营。

2.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研究的核心内容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的核心是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体(或载体),整合和安排沿线的各项城市要素,达到“有机结合、功能协调、节约资源、综合发展”的目标。

中国通号介绍材料

中国通号介绍材料

中国通号拥有国家甲级勘测、设计、咨询、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及总承包 一级等多项资质,具备重特大工程总承包和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具有丰富的系 统集成经验,市场遍及海内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信息化、机 场、港口、矿山等领域。中国通号在轨道交通控制领域拥有国内一流、国际先进 的系统技术和装备,已成功应用于武广、沪宁、沪杭等十余条高速铁路及客运专 线,并先后实施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十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和伊朗 德黑兰地铁、巴基斯坦铁路等海外项目,在行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处于领先水平。
序 号 1 2 3 项目工程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首期弱电系统(通信、乘 客信息显示及自动售检票系统)安装工程》 《广州地铁一号线专用通信系统无线、传输子系统 扩容项目设备安装与服务合同》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车站站台增设PIDS显示终 端扩容改造项目施工合同》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五号线车辆段升降弓脱靴处 视频监控安装项目合同》 项目类型 备 注 在 建 在 建 在 建 在 建
B.通信系统外接口分工及描述 a)外部接口管理说明 (1)制定通信系统与其它相关系统之间的接口技术规范,提出解决建议方案,确 保内、外部接口的实现。 (2)负责通信系统各接口的正确性和接口设计的贯彻与实施。 (3)通信系统外接口接受招标文件规定。 (4)工程接口的协调及管理:由于系统自身以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种类数量比较 多,必须对接口进行管理。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将所有的接口及其各种特性归纳并整理成表,在与其他系统协调、连接时提供给 对方。 将接口表提供给业主、总包单位,以便操作和维护。 在现场接口调试时,指派专门的技术人员赶赴现场,除了快速解决本系统的问题 外,还要积极配合各方将接口调试工作顺利完成。 以上各步骤,均将和各方达成统一意见,以书面形式存档并上报业主、监理单位 及总包单位。 (5)我公司将把工程接口的管理列入项目管理之中,指定一位工程督导专人负责, 工程接口管理的主要责职如下: 作为本公司工程接口管理的联络人,参加各阶段的设计联络会议及其它有关会议。 按照各阶段的设计变更要求进行确认,保证接口设计的正确进行。并及时将设计 变更送到内部的有关部门。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负荷分析与评价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负荷分析与评价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负荷分析与评价徐行方;李旭辉;蒲琪;杨贞桢【摘要】基于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特点与现行列车运行图,分别就不同方向、不同区段分析了1号线早晚高峰线路负荷强度,以及不同类型站台早晚高峰负荷强度.结果表明,该线不同时段、不同方向的拥堵区间各不相同,早晚高峰站台负荷均在可控范围之内,采取的客流组织措施安全有效.针对1号线大客流、高负荷的压力,提出了挖潜扩能和安全运营的建议.【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4(017)010【总页数】5页(P42-46)【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输送能力;线路负荷;车站负荷;评价【作者】徐行方;李旭辉;蒲琪;杨贞桢【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04,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804,上海;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04,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804,上海;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201804,上海;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200070,上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3.6First-author's addressKey Laboratroy of Road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of Education Ministry,Tongji University,201804,Shanghai,China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于1995年4月10日正式运营,分主线、南段、北延伸、北北延伸分段开通。

目前,1号线全线运营里程36.869 km,共设有28座车站。

其中6座为两线换乘车站,1座为三线换乘车站。

另设有梅陇、富锦路2个车辆段和1个控制中心。

莘庄站至富锦路站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1]。

1.1 线路运营特点1号线途经繁华地段,运营繁忙、客流量巨大。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年度报告显示,从2011年开始,1号线日均客流量突破了100万人次,全年客流占路网客流的17.86%;1号线最高单日客流量出现在2010年9月30日,达到142.73万人次。

上海地铁一号线北延伸无缝线路施工难点的攻关

上海地铁一号线北延伸无缝线路施工难点的攻关
成. 其中地下段 叉 南盾 构段 、 暗埋段 和敞 组. 运送至 r 地 二号线我们仅承 担铺设 陔 电{【 焊机较 近 .能保证 焊接 时J源 1胆 5 l u 开段组 成 .共 长约 40 r;高架段 叉 由 任务 , 轨焊 接由工 程局 自行组织 20n 长 由于 参数 的稳 定 体化高 架 ”和 般 地铁 商梨 两段 组 二 号线 无法 畸铁路连 接 . 以 . 1 ( )基 本上 可以 f北 I 单 向运卸 3 h f l J 所 他仃 曾在
实际 供电 能力 及场地 条件 , 火热处理
2I .关于 “ 焊接 基地” 问题
当钢轨 焊接确 定 为“ 触焊 为主 接 气 改用 还原性 . 火焰加热 疗式 ; 焊后 细魉 以 压烨 为辅 ” 的技术 方案后 , 先要 解决 的 平磨 机取代 进 r的精 磨机 床 .也限 于场 首 I 是” 接基地 ” 焊 问题 地 条件 . 短流 水线 长度 , 缩 以运轨 车组取 此前 . 们曾经 承接 丁上海地 铁一 、 代成 晶轨 承轨 台 .焊 后 睦轨 商接 纵I 我 装 二 、三 五 线既有 尤缝线 路的铺 设任 车 .因此 也可取 消横 向装 午所需 的起 重 务 。一 、 、 三 五 线的长轨焊 接都 是在铁 没 备。 路 专 f的 焊接 车 间 焊轨 流水 线 E } 21 J 进 r .. 址 2选
维普资讯
上海铁道 科技 2 0 0 6年第 1 期 文章编 号 C 110v 2H 0 -3 -3 N 3— 52 h(IJJ I0 70 6
上海 地铁 一号线北延伸无缝线路矗 工难点的攻关 匝
王 金 山 上 海铁 路 局 工 务 大 修 段
2旆工 准点 及解决方 案
工条 件 。舟 绍 了上海轨 道 一号 践北 延伸 离槊桥 烊接 长钢轨 、轨 条运 输

上海地铁基坑施工规程

上海地铁基坑施工规程

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Specification for Excavation in ShanghaiMetro ConstructionSZ-08-2000主编单位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执行日期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2000 上海编制说明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地铁工程以及邻近地铁的地下工程日益增多。

但由于上海地层软弱复杂,市区又密布建(构)筑物,保护周围环境的问题十分突出。

目前迫切需要一套技术标准来规范地铁基坑工程的施工,以保证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已建地铁的正常运营。

在上海地铁一、二号线的车站基坑以及邻近地铁的深基坑工程施工中,曾制定并执行了“地铁车站基坑施工规程22条”,在当时为地铁一、二号线顺利完成和正常运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证,同时又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科研成果。

当前地铁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步伐不断加快,地铁基坑工程正朝着“密、深、大”的方向发展,由此带来的技术难题也将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对原施工条例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满足待建地铁工程和将来地铁监护的技术要求。

本规程是在原施工条例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已有的经验和成果,并参考国内外有关技术规定,经多方面征求意见,反复讨论和修改,审查定稿。

本规程共分四章,主要内容有:总则、开挖前的准备工作、基坑开挖和信息化施工。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如有补充和修改意见,请将意见寄至上海市衡山路12号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总工室,邮编200031。

本规程由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主编单位: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刘建航、叶可明、程骁、陆忠良主编人员:白廷辉、宋博、傅德明、杨国祥、黄海滨、杨国伟编写组二○○○年四月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试行)Specification for Excavation in ShanghaiMetro ConstructionSZ-08-2000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2000 上海目次1总则 (2)2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3)2.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3)2.2基坑围护结构施工 (3)2.3土体加固 (3)2.4坑内井点降水 (3)2.5支撑体系 (3)2.6基坑排水 (3)2.7承压水处理 (4)2.8出土、运输和弃土 (4)3基坑开挖 (5)3.1基坑开挖程序 (5)3.2支撑 (6)3.3基坑纵向放坡 (6)3.4基坑挡墙封堵 (7)3.5坑底开挖与底板施工 (7)3.6拆除支撑及井点 (7)4信息化施工 (8)4.1施工监测 (9)4.2地下管线监护 (9)4.3建(构)筑物监护 (9)本规程用词说明 (11)1 总则1.0.1为确保上海地铁基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根据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特制定本规程。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地下车站 区间隧道)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地下车站 区间隧道)
基坑的稳定性、地面沉降、基底抗隆起和涌沙
– 使用期间的要求:
车站主体结构要求控制不均匀沉降、结构开裂、 漏水
走行式 龙门吊
锚杆
组合型 钢支撑
连续墙
北京地铁复八线大望路站基坑
钢管撑
上海2号线河南路站施工现场
广州地铁1号线 人工挖孔桩
广州地铁1号线 军用梁便桥
钻孔灌注桩 施工现场
连续强墙施工机具
防水卷材 模板台车
结构防水
高架车站及高架桥施工方法
三、土建工程主要施工方法介绍
4. 高架车站及高架桥施工
– 高架车站的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桥式结构、站桥分离结构等
– 区间高架桥梁截面形式:
箱型梁、“T”型梁、槽型梁、低高度板梁、钢梁
– 高架桥主要施工方法
预制拼装、现浇、悬拼等。
北京西客站集散大厅
上海1号线衡山路站站厅层
广州地铁1号线坑口站
车 站 盖 挖 法
地铁车站 盖挖法施工步骤
三、土建工程主要施工方法介绍
(2) 地下车站盖挖法关键所在:
– 车站基坑围护结构的选取:
一般有人工挖孔桩、钻孔灌注桩、连续墙等。 – 车站基坑围护结构支撑体系:
基坑内支撑一般采用组合钢支撑、锚杆、结构中楼板等
大断面渡线隧道 开挖步序
北京地铁复八线 东单站前折返线
正在施工中 的渡线隧道
临时支撑
长安街 过街道
平顶直墙施工示意图
凿岩台车
钻爆法施工示意图
钻爆法施工的朝鲜平壤地铁隧道
区 间 隧 道 盾 构 法
盾构机
管片衬砌
后配套设备
盾构隧道施工示意图
三、盾构施工技术及应用情况
3.国内地铁施工盾构机运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