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寂寞》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0最新寂寞PPT10 人教课标版[优质实用版课件]

2020最新寂寞PPT10 人教课标版[优质实用版课件]
(2)瓦尔登湖为他提供了怎样的居住 环境?
• 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怎样的感受?
牛蛙鸣叫 夜莺歌唱
杨晚树 风摇 吹曳 拂宁静——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
微波荡漾 生灵安适
邻居在一英里外 看不到房子
地平线被森林包围起来 离新英格兰也像离亚洲和非洲一样遥远
没有一个人经过我的房子 我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人或最后一个人
《瓦尔登湖》地位
《瓦尔登湖》与《圣经》诸书一同被美国 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在当 代美国,它是读者最多的散文经典。
这些字容易读错,请您注意积累
涟漪 yī
毛蕊花 ruǐ
摇曳 yè
愜意 qiè
蓊郁 wěng
追溯 sù
鳘鱼 mǐn
黯淡 àn
忧悒 yì
行觞 shāng
(1)文章以“寂寞”为题,那么“寂 寞”表现在哪里?
• 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 了。
• 我自己不也是一部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 还是让我来喝一口纯净的黎明空气。
与自然的对话中,作者受到哪 些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启示?
• 这是作者的世界观、自然观; • 人与自然是应该是平等的; • 人是自然的一员; • 世界应是纯洁干净的; • 人与自然和谐地发展。
寂 寞
梭罗
1817年7月12日梭罗生于 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 佛大学,1838年回到家乡执 教两年。他于1841住到了大 作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 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
1845年3月,他向《小妇 人》的作者阿尔柯特借了一 柄斧头,孤身一人跑进了无 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 中,自己砍材,在湖畔建造 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 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
来到瓦尔登湖畔之后,他认为找到 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在这两年多的 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 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 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完全靠自己的 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1847 年才回到康科德城。1848年他又住在 爱默生家里。此后他患了肺病,于 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仅44岁。

高中语文 第6课中国现代诗二首二寂寞课件 语文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6课中国现代诗二首二寂寞课件 语文版必修1
ppt课件
• 一八四五年七月,二十八岁 的亨利·梭罗搬进了瓦尔登湖 畔林地上的木屋,开始了他的 隐居生活,身体力行他的“简 单生活”哲学。他在木屋中住 了二十六个月,完成了《瓦尔 登湖》初稿的大部分。这部美 国十九世纪文学史上的不朽著 作,使美国文学自然主义的先 驱人物梭罗的名字为世人所熟
悉,并且永远怀念。 ppt课件
ppt课件
美国梭罗博物馆在互联网上搞了这么 一个测试,题目是:你认为亨利·梭罗 的一生很糟糕吗?共有467432人参加了 测试,其结果是这样的:92.3%的人点击 了“否”;5.6%的人点击了“是”; 2.1%的人点击了“不清楚”。
你是怎么看待的?
ppt课件
ppt课件
ppt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 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 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 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 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 思考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 有可能和这位享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思考 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徐迟
热爱自然
融入自然
偶有客拜访
ppt课件
大家都知道,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没有像 他的同学那样,去经商发财或走向政界成为明星, 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他在那儿搭起小木屋,开荒 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简朴的生活。他在世 44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版商赏识他,生前在 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他写作,静思,直到得 肺病在康科德死去。
接触令人神往。好像为我打开了另
一个世界,使我能真切感受到作者
的感受,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加全
面的了解。”——扬大附中高一(8)
班某生
ppt课件
《瓦尔登湖》的读法:

寂寞卞之琳

寂寞卞之琳

寂寞卞之琳一1935年上半年,25岁的卞之琳独自远涉东瀛,在岛国客居5个月期间,应中华文化基金会之邀译出英国现代文学传记作家斯特莱切的名作《维多利亚女王传》之后,卞之琳归国到山东济南省立高级中学,执教—年期间,创作了那首风靡一世的诗作《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与此同时,卞之琳创作的《寂寞》,也一样为更多人们的梦打开了一扇通向慰藉和黎明的天窗:“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这些诗文,让年轻卞之琳逐步走向中国和世界诗坛。

与上面这些诗文相隔60余年后,在1998年元月15日和8月13日,88周岁的卞之琳先生分别书写了两篇千字悼文《忆尘无》和《脱帽志哀》,用现世的沧桑心情追怀以往春华:“所虑者,我没有‘浮世绘’的作者以及永井荷风,知堂先生的手段,写出来的东西,不能使人‘泣’,使人‘喜’,使人‘醉’,使人‘可亲’,‘可坏’耳。

大勇者……在某一个时候,还不得不对晓风残月,轻轻叹一声气,这灵魂暂时‘柔软’,也是人所共有的。

这样,我的简单的两句话深化了,醇化了,我再想说什么呢,不只合到此为止吗?”1998年底12月的一天,我如约前往京城干面胡同探望卞之琳先生。

这个时候,已处在病中的卞之琳由女儿陪伴,白天多数时间孤坐在自己的小间书房里,辛苦编纂着他的个人全集。

这一天卞老跟平常里的日子一样,度过了自己静穆和寂寥的88岁华诞。

不知怎么,这样的时刻,不免让人想起了半个世纪前卞之琳的名篇《寂寞》:“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个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二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出生在江苏海门的江乡小镇,读小学时天生腼腆,学习成绩突出上进,各门学科考试中,只懂把顶格(满分)当做及格。

1927年卞之琳离开家到上海进入浦东中学高中部念书,两年后北上投考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

大学初期,卞之琳开始细读莎士比亚戏剧原著,课余试译过许多英伦名诗名作。

《寂寞》卞之琳 全文及解析

《寂寞》卞之琳 全文及解析

《寂寞》卞之琳全文及解析卞之琳的《寂寞》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诗歌,全诗如下: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这首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情感。

下面我们来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

诗的开篇,“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描绘了一个乡下孩子的形象,因为害怕寂寞,所以在枕边养蝈蝈为伴。

这里的“寂寞”是孩子内心深处对孤独的恐惧和对陪伴的渴望。

蝈蝈成为了他在寂静夜晚的伙伴,为他带来了些许安慰和欢乐。

“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孩子长大后来到城市,生活变得忙碌和操劳。

夜明表的出现,一方面是他在城市生活中的一种实用需求,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他在喧嚣与忙碌中,依然渴望在黑暗中有一丝光亮和陪伴。

夜明表的滴答声或许能在寂静的夜晚给他带来一种别样的慰藉。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这一句将孩子的思绪拉回到了童年,他羡慕蝈蝈能在墓草间自由自在地生活。

墓草在这里象征着一种宁静、自然、不受尘世纷扰的环境。

孩子对这种环境的向往,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对纯真和自由的追求。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诗歌的结尾充满了悲剧色彩。

人的生命已经终结,但夜明表却还在不停地走动。

这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而那些无生命的物件却似乎能永恒地存在下去。

同时,夜明表的不停歇也象征着城市生活的忙碌与喧嚣并未因个体生命的消逝而停止,有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凄凉。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再到死亡的过程,展现了生命的变化和无常。

童年时的寂寞与对自然的向往,成年后的操劳与对陪伴的寻求,以及死亡来临时生命的脆弱和世界的冷漠,都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在艺术手法上,卞之琳运用了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不同的场景和情感描绘得十分细腻。

通过对比的手法,如童年的宁静与成年的喧嚣、生命的短暂与物件的永恒,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语文版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2单元 寂寞

语文版 高中语文 必修1 第2单元 寂寞
语社版2003新课标语文必修一
寂 寞
卞之琳
宁德一中 肖丽秀
作者介绍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
江苏海门汤门镇,祖籍江苏,曾用笔名季 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 评论家、翻译家。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 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在现代诗坛 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 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作者介绍
卞之琳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诗坛,受
过"新月派"的影响,但他更醉心于法国 象征派,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 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 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 注意理智化、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 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 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偏于 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
1、解读意象 2、分析手法 3、品味语言
课后拓展

运用今天所学的意象解读法去解读闻一多 的《死水》这首诗,看看这首诗通过哪些 意象,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谢 谢!
夜明表:
时间 物质
细心体会“意”
诗人对蝈蝈和夜明表各怀有怎样的感情?
热爱(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对生 蝈 蝈: 命的感慨、对自然的向往)
夜明表: 追求(对生存的思考、对精神家园
的追寻)
学会知人论世
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的?
对生命的感慨;对生存的思索;对自然的向 往;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寂寞是悲凉的引子,迷失在追寻精神家园的 寂寞之途。
品味诗歌
意象解读法
意象:来自客观事物表象,蕴含 诗人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用语 言文字显现的诗意形象。

寂寞 卞之琳

寂寞 卞之琳

本诗选取了“蝈蝈”“墓草”“夜明表”这样几个意象,作 为主人公活着和死亡的寂寞的见证,诉说着生也寂寞、死也 寂寞,突出了这样的一个主题。从结构上说,浓缩时间,高 度概括了主人公一生的命运。在宏大的背景下,一个小人物 倍显寂寞。 作者以 “夜明表”,加倍写出了人生的寂寞。
主题探究
主题的多角度解读 : 1、乡下打工仔寂寞孤独的一生; 2、人类精神追求、信仰的遗落; 3、迷失的乡愁,都市怀乡病; 4、生也寂寞、死也寂寞的生命永 恒形态; 56789……………
讨论交流小组内讨论五分钟
共同解决

⑴《寂寞》中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童年、中年、死前的寂寞分别表现在哪里?
主人公是个一生“寂寞”的人。“蝈
蝈”“夜明表”等意象分别衬托了小时的 寂寞、死时的寂寞。
共同解决

⑵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 怎样理解“如今他死了四个小时,夜明表还 不曾休止”?
江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寂寞
卞之琳
教学目标
1、分析意象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体验诗歌中“寂寞”“寂寥”的内涵。
感知体会
朗诵是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独立探究


体会思考: ⑴《寂寞》中主人公是一 个什么样的形象?童年、 中年、死前的寂寞分别表 现在哪里? ⑵诗中“蝈蝈”“夜明表” 等意象有何作用?怎样理 解“如今他死了四个小时, 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当堂训练
展开合理想象,仿写句子
寂寞是什么?有人说 寂寞是有群星环绕的明月,身处繁华却孤独清冷。 寂寞是被沙漠包围的胡杨,置身荒凉却坚韧顽强。

《寂寞》课件

《寂寞》课件

小孩子是被“寂寞”贯穿一生的小人物的形象,是一个“寂寞”的载 体。 “蝈蝈”“夜明表”等意象分别衬托了小时候的寂寞、死时的寂寞。
一首八行的诗歌,以瞬息的速度描绘了一个小人 物从童年到死亡的静态而缓慢的一生,充满了感 情。 诗歌从孩童写起,似乎暗示着‚寂寞‛与生俱来。 长大后,日夜操劳,夜间也不得停歇,与夜明表 时时为伴,依然是寂寞。最后是孤零零地去了, 连生时的这份慰藉也不能带走。诗歌把寂寞挖掘 得如此之深。 本诗选取了‚蝈蝈‛‚墓草‛‚夜明表‛这样几 个意象,作为主人公活着和死亡的寂寞的见证和 承担之物,诉说着生也寂寞、死也寂寞的生命形 态,突出了这样的一个主题。
2.主人公中年的寂寞表现在哪里? (1)可以描绘一下主人公一天的生活。 (2)他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3)人们是如何对待他的?
3.主人公死前的寂寞表现在哪里? (1)主人公是何原因导致死亡? (2)死亡动作、眼神、心理是怎样的? (3)死亡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
三、分析意象特点
1.《寂寞》中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 象有何作用?
寂寞是什么?有人说 寂寞是有群星环绕的 明月,身处繁华却孤 独清冷。 寂寞是被沙漠包围的 胡杨,臵身荒凉却坚 韧顽强。 展开合理想象,仿写 句子。 寂寞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寂寞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寂寞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汉园三诗人
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 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 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三人的诗歌合集《汉园 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 卞之琳《数行集》,三人因此而得名。 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 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 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 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 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 的探索,文字奇巧。 从诗歌流派整体分类上看,汉园三诗人属于中国现 代派诗群。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寂寞113张ppt课件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寂寞113张ppt课件
——徐迟
ks5u精品课件
一八四五年七月,二十八岁 的亨利·梭罗搬进了瓦尔登湖畔 林地上的木屋,开始了他的隐 居生活,身体力行他的“简单 生活”哲学。他在木屋中住了 二十六个月,完成了《瓦尔登 湖》初稿的大部分。这部美国 十九世纪文学史上的不朽著作, 使美国文学自然主义的先驱人 物梭罗的名字为世人所熟悉, 并且永远怀念。
ks5u精品课件
寂寞
“我初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时,
觉得那只是一本很无聊的书,并没
有很出众的文采和打动人心的情节,
可我第二次读时,却感到了一种平
静,体会一个在湖边静静读书的人
的快乐和他一年只用工作几周就能
够满足生活所需的清闲。第三次捧
起这本书时,我就被那种与世无争
的宁静平和深深地吸引了,作者和
动物的和平相处以及与大自然亲密
热爱自然
融入自然
偶有客拜访
ks5u精品课件
大家都知道,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没有像 他的同学那样,去经商发财或走向政界成为明星, 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他在那儿搭起小木屋,开荒 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简朴的生活。他在世 44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版商赏识他,生前在 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他写作,静思,直到得 肺病在康科德死去。
ks5u精品课件
ks5u精品课件
ks5u精品课件
译序:
“《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 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 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 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 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 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 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享利·戴维·梭罗先生一 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1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二) 《雨巷》 《寂寞》 (共45张PPT)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1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二) 《雨巷》 《寂寞》 (共45张PPT)

二、从自然中积累 太阳是寂寞的,可是它毫不在意,把它的光和热释放出芳洒满乾坤,成为永恒;流星是寂寞的,可是它不以为然, 将它的灿烂留给人间,铸成辉煌。所以,请品味寂寞,完成 心灵的升华。
三、从历史中积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寂寞是铺就成功 之路的基石。寂寞的时候,自己倾听自己,最适于反思,也最 适于工作。韩非子的寂寞。造就了《说难》 《孤愤》 ;司马迁的 寂寞,成就了“史家之绝唱”的《史记》 ;陈景润的寂寞,攻破 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堡垒;艾米莉· 狄金森的寂寞,创造了无数不 朽的诗篇。
第5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二) 《雨巷》
《寂寞》
本课话题——寂寞 一、从课本中积累 “乡下小孩子怕寂寞,/ 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 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寂寞时刻伴随着人生的不同阶 段,儿时的天真单纯,用“养一只蝈蝈”排遣寂寞;长大后, 与夜明表为伴,时间催促着人们的脚步,在奔忙中感受到了真 正的寂寞,人生始终摆脱不了的是寂寞。诗句留给我们的,就 是这样一种天荒地老的寂寞之感。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i áo ) (1)寂寥 (l .
(3)彳亍 ( ch ì ch ù ) .. (5)凄婉 ( q ī w ǎn ) .. (7)篱 墙( l í) .
(2)彷徨 ( p án ɡ hu án ɡ ) .. (4)惆怅 ( ch óu ch àn ɡ ) .. (6)颓圮 ( p ǐ) . (8)蝈 蝈( ɡu ō ) .
三、相关知识 关于“现代派” 1932 年 5 月,施蛰存受现代书局委托创办文艺刊物《现代》 , 所刊诗歌的风格不尽相同,但其中相当多的诗特征突出而醒目, 从艺术到思想都有若干共同倾向,当时就有评论称之为“现代 派”。戴望舒是主将。他们在题材选择、审美趣味、语言风格和 艺术表现手法方面都有近似之处,他们以刊物为中心,形成一支 较稳定的诗人群。此后,卞之琳在北平编《水星》文艺杂志,所 刊诗歌与《现代》相呼应,共同推动着这股新诗潮向前发展。抗 战爆发后,现代诗人群急剧分化,现代派诗越过“黄金时代”而 走向衰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敲锣的又过桥,
琳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分析意象特点 1.“梦”指什么?如何理解“做着梦封闭、空虚、迷蒙、麻木的生活状 态。诗人从古镇的众生相中捕捉到了瞎子与更夫 两种类型,借以概括阴惨的社会环境与苦难的人 生命运。瞎子、更夫“敲不破……”“敲沉了”表 现了这个古镇的人们浸沉在这种生活状态之下程 度之深,借以抒发作者极其悲痛的悲剧情感。
❖ 1.主人公童年的寂寞表现在哪里? ❖ (1)他的家里都有哪些人? ❖ (2)他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 (3)试描绘小孩子的一个生活片段。 ❖ 2.主人公中年的寂寞表现在哪里? ❖ (1)可以描绘一下主人公一天的生活。 ❖ (2)他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 (3)人们是如何对待他的? ❖ 3.主人公死前的寂寞表现在哪里? ❖ (1)主人公是何原因导致死亡? ❖ (2)死亡动作、眼神、心理是怎样的? ❖ (3)死亡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
4.“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有何用意?
❖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封闭的沉寂的古 镇中这一句更能让人感觉到古镇的“寂寥”,这 里是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以动写静的手法。
5.《古镇的梦》里写到“白天是算命锣,夜里是 梆子”。《寂寞》中写“小孩子”到成年到死亡。 结合主题,谈谈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
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 授,定级教授,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 一年。
❖ 著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 (1935)、《数行集》(收入《汉园集》 1936)、《慰劳信集》(1940)、《十年诗草》 (1942)、《雕虫纪历1930-1958》(1979) 等。
寂寞
卞之琳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 一、分析意象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 二、分析诗歌意境特点。 ❖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 四、体会衬托等艺术手法的作用 ❖ 五、意象特点的分析。 ❖ 六、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寂寞”“寂寥”的内
涵。
导语设计
寂寞是柔软的,寂寞像温水,像轻风,你感 觉不到它,在这个充满坚硬物质的世界里,它的 确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寂寞本身却是敏感的,它 像个不知疲倦的行者,辛劳地寻找着自己的寄居 地。它像一汪清泉似的,不经意地浸润着你的身 体,当你从内心深处发出一声叹息的时候,你这 才意识到,寂寞已经无可挽回地侵占了你的精神 世界。
❖ 卞之琳的新诗广泛地从中国古诗和西方现代派诗吸取营 养,自成一格,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是30年 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抗日战争 期间曾前往延安和太行山区访问,诗风有所转变,歌唱 人民的战斗生活。诗作讲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 巧,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份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
❖ 诗人主张“未经过艺术过程者不能成为艺术品,我 们相信内容与外形不可分离”。卞之琳创作态度严谨,
孜孜不倦地探索“艺术过程”中的转化与表现,即使对 新诗的外部形式也刻意追求变化和创新,更不用说在诗 的意象、内容方面。有些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成为 海外学者专题研究的物件。在半个多世纪中,诗人坚持 不懈地进行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成功地实验和引进了 西方多种现代诗歌形式,对中国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诗 歌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景观,有着很大的启蒙意义和重要 的贡献,并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
古镇上有两种声音 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夜里是梆子。
古 镇 的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敲不破别人的梦,
梦 老在梦里哭,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作 者 : 卞
明天替他算算命?”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 这句话看似一种客观、冷静的陈述,像一种事实 报告,冷静到极点,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 它对人的心灵的冲击是如此的强烈!这样不动声 色的陈述,不仅加倍写出了一种人生的荒唐,也 暗含了一种无声的控诉。
❖ 在回顾自己30年代初的写作时,诗人说他“较多 寄情与同归没落的社会下层平凡人,小人物”。 此诗就是一例。这句话虽然没有点明死因,但这 么年轻就死去,无论出自什么原因,都出自社会 和命运的不公。为此,由一个乡下孩子的悲剧命 运,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对人生寂寞的无限感受。
卞之琳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于诗坛,受过"新月 派"的影响,但他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并且善于从中 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 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 戏剧化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 进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偏于晦 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
卞 之 琳 简介: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 江苏海门汤门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 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 翻译家。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 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 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 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 代表诗人。
2.《古镇的梦》反复强调瞎子、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 密)”,表现了什么?
❖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表明人们都曾有求于 算命先生,表现了中国下层人民每一家都摆脱不 了命运的捉弄,暗写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人们在 命运面前都有着深深的惶惑、痛苦与悲哀。“哪 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什 么人家门关得严密?(答案可以见仁见智)或许 不得而知,也许这正是此诗的妙处吧。
❖ 分析意象特点
1.《寂寞》中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 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
小孩子是被“寂寞”贯穿一生的小人物的形象, 是一个“寂寞”的载体。“蝈蝈”“夜明表”等 意象分别衬托了小时的寂寞、死时的寂寞。
2.诗歌《寂寞》是如何营造意境,表现“寂寞”这
样一个主题的?
❖ .一首八行的诗歌,以瞬息的速度描绘了一个小人物从 童年到死亡的静态而缓慢的一生,充满了感情。诗歌从 孩童写起,似乎暗示着“寂寞”与生俱来。长大后,日 夜操劳,夜间也不得停歇,与夜明表时时为伴,依然是 寂寞。最后是孤零零地去了,连生时的这份慰藉也不能 带走。诗歌把寂寞挖掘得如此之深。本诗选取了“蝈 蝈”“墓草”“夜明表”这样几个意象,作为主人公活 着和死亡的寂寞的见证和承担之物,诉说着生也寂寞、 死也寂寞的生命形态,突出了这样的一个主题。
3.如果用《古镇的梦》诗中的一个词语概括这首 诗意境的特点,你认为哪一个词最合适?说说理 由。
“寂寥”。诗人巧妙地利用瞎子的算命锣与更夫的梆子这 两种声音的传导,来营造悲剧艺术的氛围:古镇上,无 论是白天,还是夜里,都一样的寂寥,一样的清冷,一 样的凄凉。这两种特有的声音,使人会产生一种空灵、 寂寞之感。在这空灵、寂寞中生存着的中国平民百姓是 多么的贫瘠、封闭、愚昧、空虚。 诗的第四节中一个 特写,一个病儿的母亲的话:“三更了,你听哪,/毛 儿的爸爸,/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老在梦里哭,/明 天替他算算命?”更加重了古镇的悲剧气氛:无论是白 天还是黑夜,人们都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不知生活在 梦中,还是梦在生活中。这些正是“寂寥”所在。
人物生平:
卞之琳1929年毕业于上海浦东中学入北京大学英 文系就读,较多地接近英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诗歌, 并开始新诗创作。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就 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徐志摩不仅将卞之 琳的诗歌在其编辑的《诗刊》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先 生写题记。因为这段经历,卞之琳被公认为新文化运 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 从结构上说,跳跃性非常大,乡下与城里、童年与 成年、古老与现代、生与死,将时空高度概括组织到一 起,概括了主人公一生的命运,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宏大的背景下,一个小人物倍显寂寞。
3.怎样理解“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 明表还不曾休止”
“如今他死了三个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以不休止的“夜明表”衬托出静态的死亡,我们 可以听到表针滴滴答答的走动声,死亡的寂静被 加深。加倍写出了人生的寂寞,表现了诗人对命 运不公的控诉。
“白天是算命锣,夜里是梆子”高度概括了白天黑夜一样 “敲不破别人的梦”“敲沉了别人的梦”,表现古镇中的 人寂寥、封闭、愚昧的特点。《寂寞》诗中也同样高度概 括地表现了主人公一生的寂寞。
卞之琳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 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待遇;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 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历任中国
作家协会理事,现任顾问;曾作客英国牛津 (1947-1949)。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延安从 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
联系《寂寞》一诗探究中国古代文人的 寂寞情结:
❖ 《寂寞》一诗感叹人生短促而时光无限,寂寞伴 随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文人大多是寂寞的。屈原 是寂寞的,楚国上下,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阴 阳易位,惟屈原独醒;司马迁是寂寞的,为著 《史记》匍匐于地奋笔疾书,身受奇耻大辱而不 改其志,令世人不解;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豪放不羁与封建世俗不和,自然寂寞无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