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题新人教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2c03e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9.png)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日本实行大化改新,仿照唐朝制度实行改革,废除贵族世袭制,依照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政权。
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制定了班田制,并实行了与唐朝基本一致的税收制度
制度
货币
唐朝的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开宝(始铸于708年)
建筑
日本都城平城京示意图
文字
二、鉴真东渡
鉴真(688年—763年6月25日),唐朝僧人,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五、分析唐代中外交流蓬勃发展的原因(笔记)
1、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国力强盛
2、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天竺
3、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唐朝中外交流的史实,请你提一条建议
1、有稳定的政局,坚持对外开放政策2、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1、结合鉴真东渡日本的经历,我们能从鉴真身上学到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笔记)
鉴真东渡,前后6次,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我们要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fb73252059eef8c75fbfb349.png)
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K12教育资料
玄奘像 18
玄奘西行的概况
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
贞观初年 (唐太宗时期)
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 ,前往天竺?
佛经中有些疑难问题 ,众说纷纭,难得定论。
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K12教育资料
19
玄奘为中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 贡献。他是我国古代著名高僧、旅行家 和佛经翻译家。
相关史事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 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 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 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从中国传 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唐 代 仕 女
日 本 和 服
K12教育资料
10
二、鉴真东渡 (唐玄宗在位时期 6次东渡日本)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 影响的人物是鉴真。当时的皇帝是唐玄 宗。他前5次均未能成功东渡。但他仍 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 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 ,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 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 越的贡献。
遭遇台风失败:海上漂泊14天后到了海南岛, 5 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东渡成功: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
6 州南部的鹿儿岛K。12教育资料
13
孝谦天皇仿二王字体所写
鉴
唐招提寺 真
在
的 唐 招 提 寺
日 本 设 计 和 主
持
修
建
K12教育资料
14
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 圆寂,葬于日本。逝世前, 其弟子按其真容制作了鉴真 干漆夹纻坐像。塑像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供奉在 唐招提寺开山堂内,被日本 政府定为“国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0af81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a.png)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阅读《隋唐史》、《唐朝史》等相关的史书,以深入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视频资源:《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的纪录片,以直观地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给予学生的时间太少,导致部分小组没有充分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下次我应该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成果。
此外,我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过于严格,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我应该更加注重营造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误。
最后,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个别关注不够。下次我应该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板书设计
①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重要性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与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重要性: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是唐朝繁荣与开放的重要体现。
②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情况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学生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知识竞赛、撰写历史论文等活动,以提高对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历史解释:通过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培养学生的History解释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1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bc6158df524ccbff021840c.png)
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经济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
遣唐使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 为“________ 鉴真 ,曾___ 6 次东渡日本,第 的人物是扬州大明寺高僧______
6 次成功,因辛劳而双目失明。他在日本10年,主持修建 ___
俗。
阿倍仲麻吕和鉴真
鉴真像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了解日本、朝鲜半岛、印度的位置
日本的遣唐使及主要路线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㈠
鉴真东渡主要路线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㈡
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与新罗的关系
用《西游记》剧照引出玄奘西行
上西天取经
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
玄奘西行
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
唐招提 寺。 了________ 新罗 ,朝鲜 2.唐朝进口最多的物产来自_____ _____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天竺,高僧______ 玄奘 西行前往天 3.唐朝时,国人把印度称为_____
《大唐西域记》 竺取经。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 ____________
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c30459195f312b3069a56a.png)
导入新课
澳 大利亚唐人街日本唐人街
图中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古代新 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 和地区?
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 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2.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 3.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鉴真准备东渡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鉴 真 手 迹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的和同开
政府交往:日本派遣唐使和留学生(僧) 到中国访问和学习
唐 与
时间:唐玄宗时期
日 本
民间交往:鉴真东渡
经过: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影响:最有影响力,对中
的
4、影响:经济交流;政治制度;文 化交流(医学、天文、音乐)
5、代表人物:新罗人崔致远,进士 及第,文集《桂苑笔耕》
三、玄奘西行
玄奘
《西游记》里徐少华扮演的唐僧
结合你看到的影视作品《西游 记》,比较一下书中的玄奘与影视作 品中的唐僧有何异同。
玄奘
玄奘(602—664),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 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 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 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玄奘法师是中国历史 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我国佛教学界崇高声 望的大德,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于冒险、勇于克服 困难、在沟通中印文化上最有贡献的一个人。唐 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他历尽千难万险前往天 竺取经求法,前后17年,博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 学说,携带回许多经籍,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 工作。他的事迹被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改编写入中 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千百年来 广为流传。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21张PPT)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85028503d8ce2f00662396.png)
岂能东归而生!”
玄奘西行
1.玄奘西游是哪位皇帝 在位期间?
唐太宗
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 前往天竺?
佛经中有些疑难问题,众 说纷纭,难得定论。
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0
0 0
0
鉴真和玄奘有什么共同之处?
1、都生活在唐朝,都是僧人, 2、都对唐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做 出重大贡献, 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 尽艰辛, 4、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 精神。
(3)为什么日本会派那么多遣唐使来中国?
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遣唐使对日本政治、文化、生活有 何影响?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 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 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动脑筋”:日币与唐币有哪些相似之处?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日本的和同开珎 (始铸于708年)
想一想:唐朝的对外交往为什么如此广泛和活跃?
展启示时今?期大天,食波的我中斯们国能正从处唐于朝改的革对开外放交,往经中济得高到度什新么发 罗
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广,州坚持 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 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 为己所用。
阿拉伯半岛
天竺
印度半岛
长安
新罗
朝鲜半岛
日本
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你能找出 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日本遣唐使
(1)什么叫“遣唐使”?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 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457e2aa45177232f60a2b4.png)
探究学习一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遣唐使四处搜寻书籍,汲取唐的文明成果, 然后将它们携带回国,然后日本开始学习和吸 纳唐的制度与文化,试图构筑以天皇为中心的 小中华帝国。基于唐礼形成的仪式也开始为维 护以天皇为中心的朝廷秩序服务。
——《遣唐使眼中的中国》
制度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文字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真 贡献: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 六次
东
东渡,最后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 主持修建的 唐招提寺 被日本政府定
渡 为一级国宝。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贡献。
探究学习二
鉴真东渡的概况、影响
鉴 真 坐 像
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的影响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影响:在日本留居十年,传播唐文化,鉴真 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西游记》中的唐僧
唐僧原型:玄奘高僧
阅读课文第21页
经历:
初年,高僧
_西行前往
玄 天竺(印度)取经。他访遍天竺名寺,研习佛 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 _ __ _ __
奘 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西 贡献: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
阅读课文第19页
背景: 唐朝 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非常
频繁。
遣
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 影响:把唐朝先进的
先进文化 制度
。 、天文
唐 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
使 等传回日本,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 产生深
远的影响。
探究学习一
日本从唐朝学习了哪些文化?
中国“开元通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baf6f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e.png)
2. 鉴真东渡:学生将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3. 遣唐使:学生将了解遣唐使的背景、组成、任务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作用。
4.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学生将了解唐朝与周边国家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情况。
3. 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5. 时空观念: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运用时空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历史知识,我们需要分析所教年级的学生层次、知识储备、能力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
5. 唐朝的对外贸易:唐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他如何将佛经带回中国?
2. 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努力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遣唐使的作用是什么?通过遣唐使,唐朝与周边国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交流?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具体知识点如下:
1. 玄奘西行: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多年到达印度,学习佛法,并将所学的佛经带回中国,对中印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鉴真东渡: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五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17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PPT课件(17张)](https://img.taocdn.com/s3/m/39726eab02020740be1e9bff.png)
•
4.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 ,最后 一段中 ,松柏 梧桐覆 盖相交 ,鸳鸯 双双和 鸣,是 运用了 浪漫主 义的手 法,既 象征了 刘、焦 爱情的 不朽, 又象征 了他们 的悲愤 和控诉 。所以 ,这首 诗是浪 漫主义 的诗歌 。
•
5.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 的人物 个性化 的语言 刻画了 人物的 性格, 一些段 落浓墨 重彩, 如刘、 焦话别 ,兰芝 辞母等 ,使人 物形象 更鲜明 。
文字
平假名
平假名假借汉字的草书造成; 片假名假借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造成。
片假名
二、鉴真东渡
1、概况
1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2 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3 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4 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5 遭遇台风,劳累染疾,双目失明
6 66岁东渡成功(公元754年)
二、鉴真东渡
相同点
鉴真东渡
唐玄宗 时期
日本
玄奘西行
唐太宗 时期
天竺
六次航行 五次失败 历尽磨难
输出 文化
路途遥远 引入 历尽千难万险 文化
都是唐朝僧人;为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 流作出重大贡献; 都为完成使命历尽 艰辛;都有顽强的 毅力和百折不回的
精神;……
思考与分享 为何唐朝的对外交往如此之活跃?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பைடு நூலகம்
四、玄奘西行
1、时间、目的地: 2、经历: (1)出发: (2)学习: (3)归国:
四、玄奘西行
3、影响 (1)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 重大贡献。 (2)《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中 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32ed2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f.png)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师:(配乐展示一组图片:唐朝曲辕犁、筒车、科举图、仕女图、唐三彩、敦煌莫高窟等).教师:前几课我们学习了唐朝的历史,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对唐朝的印象吗?学生:繁荣昌盛、强大统一、盛世繁华、博大宏伟、昂扬进取等。
教师:大唐的气息如同春风般扑面而来,盛唐的大门向着四方来者迤逦大开,高度的繁荣造就了它的自信和从容.现在世界各地很多地区都有“唐人街”,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时期与外国友好往来的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一起去见证唐朝的开放与交流。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一)遣唐使1.概况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遣唐使?(2)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来中国?(3)日本共派遣唐使多少批?(4)遣唐使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进行学习交流,当时称为“遣唐使”。
(2)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3)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4)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总结)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评价是“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正值“大化改新”,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0b308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3.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涉及唐朝与日本、新罗、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广泛性以及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认知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中的文化交流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历史事件,掌握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为例,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意义。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我国与外国有哪些文化交流?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主要历史事件,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34fa5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4.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节课内容丰富,涵盖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活跃程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关于唐朝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详细讲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和影响。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人教版2020七年级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27张PPT
![人教版2020七年级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8b358e7cd184254a353519.png)
西安慈恩寺 大雁塔
➢ 大雁塔
➢为保存玄奘带回 的佛经而修建
携带657部佛学经典返回长安,后 居长安慈恩寺,专心译经、讲学。 又将其所见所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一书。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1、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双向交往、兼收并蓄、开放包容。
2、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①社会环境:唐朝前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给对外交往创造 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科技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各国产生 了巨大的吸引力; ③国家政策方面:唐朝政府对外采取开放、兼收并蓄的政策; ④唐朝对外海陆交通发达 ⑤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比如鉴真、玄奘等。
那烂陀寺
现印度
现陕西西安
玄奘西行取经的基本路线:
长安——凉州——敦煌——高昌——西域——天竺 玄奘到印度以后,游历各地,朝拜圣迹,像高僧学习,在印度留学期间
学习优异,为当时印度各国所推崇。
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645年,
玄奘携600多 部梵[fàn]文 佛经回到长安, 受到盛大欢迎。 唐太宗派宰相 房玄龄等前去 迎接。
②贞观后期(645年),玄奘携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4、影响:
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开始翻译佛经,有利于佛教的传播。 ②这些中译本的佛经后来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宗教、哲学、文学、
科学的重要文献。 ③《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
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10/2020
高昌
敦煌
凉州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介绍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启发学生 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2、了解唐朝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 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备考速记新人教版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备考速记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eaaa2e360cba1aa911da92.png)
第 4 课唐代的中外文化沟通【知识框架】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代的中外文化沟通{ 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要点梳理】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代期间 , 中国和日本的沟通特别屡次。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遣文化 , 日本差遣使节到中国 , 当时称为“遣唐使”。
他们把唐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文籍、书法艺术、建筑技使术等传回日本,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1) 概略 : 鉴真接受日本和尚的邀请东渡日本,第 6次东渡,终真于在 754 年到达日本东(2) 贡献 : 他在日本教授佛经, 还流传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渡建筑、绘画等, 为中日文化沟通作出了优秀的贡献2.唐与新罗的关系朝鲜半岛上的国家, 和隋唐来往屡次。
新罗富强此后 , 差遣使节和大量留学生到唐代学习中国文化。
很多新罗商人到达中国经概商 , 新罗物产居唐代入口首位。
新罗仿唐制成立了政治制度,况采纳科举制选拔官吏, 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不单在唐代宫廷演出,并且宽泛流行于民间3.玄奘西行时贞观初年间概(1) 高僧玄奘西行前去天竺取经, 不畏艰险 , 历经劫难 , 经过 4况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2)他遍访天竺的名寺 , 研习佛法 , 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 成为远近有名的佛学大师玄奘西行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依据他的口述, 由贡, 是研究中外沟通史的宝贵文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献献【知识延长】唐代对外交往活跃的原由及带给我们的启迪。
(1)原由 : 国家平定一致 , 经济文化繁华 , 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 交通便利等。
(2)启迪 : 一定保持稳固的政治场面 , 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提升本国综合实力 , 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学习唐代海纳百川的广博胸襟, 在流传本国文化的同时 , 要擅长学习其余文明的成就。
2020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新人教版
![2020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b44b4679563c1ec5da7159.png)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题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
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教学用具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环节说明二次备课复习新课导入一、导入新课(幻灯片显示)旧金山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课程讲三、讲授新课(一)遣唐使(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
隋唐时期曰授本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
“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曰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业知识。
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倍仲麻吕(晁衡)。
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1.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日本派遣唐使;②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③使团把赠品给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7caa09849ec3d5bbfd0a74f7.png)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目录导航
01 目 标 导 航、思 维 导 图 02 知 识 要 点 03 难 点 释 疑、历 史 图 片 04 解历 题史 技图 巧 05 过 关 训 练 06 合 作 探 究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
( B )11.请为下面四幅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A.唐朝经济繁荣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B.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D.唐朝科技发达
( C )12.(2019南京)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 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 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是 A.诸子百家争鸣 B.大运河的开通 C.中外交流频繁 D.都市生活繁华
合作探究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 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 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 文化的优秀成分,
返回
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 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 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 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C )13.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 A )14.某著名导演执导的历史剧《梦回唐朝》,在拍第十六 集《八方来客》(反映唐朝繁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时,拟 定了如下四个史实,请你帮他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经 D.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日本多次派遣使节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C.侵略中国沿海地区
D.学习唐朝书法艺术
2.下列关于新罗与唐朝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仿照唐朝,实行科举制
C.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等科技成就
D.中国音乐传入朝鲜半岛,广泛流传
3.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
D.将朝鲜半岛的音乐引入中国
4.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5.唐朝时,新科进士们在长安大雁塔上题写自己的姓名以作长久的纪念,此举被称为“雁塔
题名”。
产生这些“新科进士”的选官制度是()
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6.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久早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7.下列哪一成语的来历与古代科举制无关?()
A.金榜题名 B.连中三元 C.名落孙山 D.卧薪尝胆
8.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
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9.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
这些主要说明()
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 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
10.“日本前后共任命19次遣唐使节团,成行15次。
另外还有10次非正式的日本使者,唐朝也10次派使节团访问日本。
遣唐使节团成员早期200人左右,后期多达500人。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
A.唐朝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辐射邻近国家
B.唐朝时中日交流频繁
C.日本遣唐使团次数多,规模大
D.日本吸收盛唐先进文化,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1.“重走唐僧西行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 )
A.中国广州尼泊尔
B.中国北京印度那烂陀寺
C.中国新疆巴基斯坦
D.中国西安印度那烂陀寺
12.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文献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纪》
D.《资治通鉴》
13.“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被日本人民尊称为“律宗之祖”“文化恩人”。
为了纪念鉴真东渡,2016年,原创史诗歌剧《鉴真东渡》在日本东京奥查德剧场成功举行首演。
歌剧歌颂了鉴真慈悲普度的悲悯情怀、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
材料二《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一行四人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1)鉴真东渡发生在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日本人民为什么把鉴真尊称为“律宗之祖”“文化恩人”?
(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高僧有哪些共同之处?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是旧大陆文明中心所有城市中最具世界意义的城市,在这方面超过了同时代的君士坦丁堡,唐帝国和中国文明不仅为朝鲜,而且为更远的日本所赞赏和效仿,这显示了中国的威望。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1)列举一例“唐帝国和中国文明”为日本所效仿的史实。
(2)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唐朝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往来的原因。
材料二玄奘西行是世界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笔,玄奘用其开放的胸怀吸纳异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早已超越了时间、地理和宗教的限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材料三瘦西湖景区精心打造的《鉴真东渡禅茶秀》展现了鉴真大师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品质,传达了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扬州精神。
(3)玄奘和鉴真在促进唐朝与外国的友好交往中分别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们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4)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材料二琵琶拨尽昭君泣,芦叶吹残蔡琰啼。
归见林逋烦说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郑惠真《送水云归吴》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A
2.D
3.B
4.A 5 D 6 C 7 D 8 B 9 C 10.D 11.D 12.B 13.D
14.(1)唐玄宗。
原因:鉴真6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都具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都拥有高深的学问、渊博的知识;都为密切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5.(1)日本派遣了大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唐朝前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给对外交往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唐朝制度先进,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通发达,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际声望很高,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唐朝政府对外采取开放的政策;等等。
(3)玄奘: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
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鉴真:东渡日本后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方式:玄奘是把天竺的文化带回唐朝,鉴真是向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4)一个国家要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开放有利于发展,保守导致落后;等等。
16①我们必须保持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②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③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