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支持的护理
4.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课件
全胃肠外营养
禁食时所需营养 全部经静脉途径 提供
26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学习内容
经 中 心 静 脉 肠 外 营 养 支 持
27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学习内容
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PPN)
28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学习内容
❖肠外营养适应证
✓ 营养不良 ✓ 胃肠道功能障碍 ✓ 因疾病或治疗限制不能经胃肠道摄食或摄入
临床上采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35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学习内容
• PICC,它由外周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其次 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 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 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 至1年)。导管材料为硅胶,与人体组织相溶 性极好,柔软、弹性好。
41
学习内容
② 脂肪代谢紊乱:因过多输入脂肪所致。 病人出现高脂血症或脂肪超载综合症(发热、急性消
化性溃疡、血小板减少、溶血、脾肿大骨骼或肌肉痛)。 处理:立即停止或减慢输脂肪乳剂。
③肝胆系统损害:与长期TPN、配方不合适或胆碱缺乏有关。 病人表现为肝酶谱异常、肝脂肪变性和淤胆等。
处理:减少总能量供给、调整葡萄糖与脂肪的比例等可逆 转。
学习内容
5、预防感染: 吸入性肺炎、急性腹膜炎、肠道感染 6、喂养管护理: (1)妥善固定 (2)保持通畅:每次输注前后要冲洗1 次、连续输注间隔4小时冲洗1次 7、肠内营养的检测:代谢情况、营养 情况 8、心理护理
25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学习内容
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
经静脉途径提供 人体代谢所需的 营养
• 思考:1.根据上述病例,此病人有什么饮食与营养的护理问题?
第四章 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支持的护理
只要肠道有功能,尽量应用肠道营养。
19
[适应症]有营养支持指征,胃肠有功能
经口摄入减少:经口摄入不能、经口摄入不足、 经口摄食禁忌
胃肠肠道疾病稳定期 高分解代谢如:严重感染、大手术、严重创伤、
大面积烧伤 慢性消耗性疾病 肠外营养的补充或过渡
20
[禁忌症]
肠道疾患者如:肠梗阻、活动性消化道 出血、严重肠道感染、严重腹泻及休克
的含量
13
[营养不良类型和临床表现] 消瘦型营养不良 低蛋白性营养不良 混合型营养不良
14
[营养支持的基本指征] 近期体重下降大于正常体重10% 血清白蛋白小于30g/L 连续7天不能正常进食 已明确为营养不良 可能产生营养不良或手术并发症的高危病
人
15
[能量及蛋白的需求] 基础能量消耗 男:BEE(kcal)=66.5+5H+13.8W-6.8A
7
标准体重的测定方法 平田式计算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8
Broca改良式计算 身高>165cm者,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 身高<165cm者, 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 -105 女性标准体重(kg) =[身高(cm)-100]0.9 简易方法 标准体重(kg) =身高(cm)-105
2
[营养支持] 在饮食摄入不足或不能的情况下,通过
肠内或肠外途径补充或提供维持人体必 须的营养素.
3
[外科病人机体代 谢特点]
饥饿时机体代谢的变化 ◆单纯饥饿,机体通过降低代谢率 禁食在24小时内,能量即被耗尽。 饥饿时间延长,机体大部分组织适应脂肪
分解供能,从而蛋白质分解减少,尿素氮 排出减少。 长期饥饿可使蛋白质消耗,出现体重下降,肺 通气量及换气能力减弱,心脏萎缩、免疫 功能下降,最终导致死亡。
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支持护理
人生命体征和营养状况。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03
及时发现并处理与肠外营养相关的并发症,如静脉炎、感染等
。
营养代谢支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 2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病人皮肤和口腔护理, 减少感染风险。
代谢并发症的监测与处理
密切监测病人血糖、电解质等指标,及时发现并 处理代谢异常。
3
营养管路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通过出院前的营养教育,使病人了解自身营养状况,学会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提高自我 管理能力。
促进康复
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病人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营养不良
通过营养教育,让病人了解营养不良的危害和预防措施,避免出院后营养不良的发生。
出院后营养支持的指导与建议
饮食调整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营养需求,指 导病人出院后合理饮食,包括食 物种类、摄入量、餐次安排等。
营养液的配制与输注
根据病人营养需求和医嘱,配制合适的营养液,控制输注速度和温 度。
胃肠道功能的监测
密切观察病人胃肠道反应,及时调整营养液配方和输注速度。
肠外营养的护理措施
营养液的配制与保存
01
在无菌条件下配制营养液,确保营养液的质量和安全。
营养液的输注与监测
02
通过静脉途径输注营养液,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和剂量,监测病
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
根据病人的营养需求和胃肠道功能状况,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如 肠内营养制剂或肠外营养制剂。
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营养制剂的 种类、剂量、给予途径、给予时间等。
营养代谢支持途径的选择
肠内营养支持
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支持的护理
• (1)答:该病人并发了腹泻。 • (2)答:导致肠内营养发生腹泻的相关因 素有:肠内营养剂的类型;营养液的渗透 压;营养液的输注速度过快和温度过低; 伴同用药,如抗生素、H2受体阻滞剂,以 及某些药物、电解质和含镁的抗酸药等; 营养液污染;低蛋白血症。 •
• (3)答:预防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主要措施 有:①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 逐步递增;②控制输注量和速度以输液泵控制滴 速为佳;③保持营养液的适宜滴注温度,以接近 正常体温为宜。④用药护理:某些药物,如含镁 的抗酸剂、电解质等可致肠痉挛和渗透性腹泻, 须经稀释后再经喂养管注入;⑤避免营养液污染、 变质;⑥对严重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先输注人 体白蛋白或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减轻 肠粘膜水肿。
外科病人的营养需求
• 能量需要量 基础能量消耗量(BEE):与性别、体重、
身高、年龄有关
机体能量需要量=BEE*校正系数 校正系数:与病人病情有关 • 营养素需要量
外科病人的营养需求 ——营养素需要量
• 糖:占总能量的55%以上,生理需要量100~150g,
或5mg/(kg.min),适量补充
• 蛋白质:基础需要量1~1.5g/(kg.d),外科病人增
心理-社会状况
病人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以及经济能力
护理评估
辅助检查 • 血浆蛋白测定:血浆清蛋白、转铁蛋白、 前白蛋白 • 免疫功能测定:周围血液总淋巴计数、延 迟型皮肤过敏试验 • 氮平衡测定(g/d) =24h摄入氮量(g/d)24h排出氮量(g/d)
护理诊断
• 营养不良: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营养物质 摄入不足或过度消耗等因素有关 • 潜在并发症:腹泻、误吸、体液失衡、糖 代谢紊乱、脓毒症等
某些疾病,如肝、肾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病人而设计,目的在于将衰竭
外科营养支持
第四章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一、外科病人的代谢变化手术、创伤、感染后,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系列应激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胰岛素分泌减少,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均增加,使体内营养素处于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降低的状态。
外科病人应激状态下机体代谢变化的特征是:①静息能量消耗增加;②高血糖,伴胰岛素抵抗;③蛋白质分解加速,出现负氮平衡;④脂肪分解明显增加;⑤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微量元素、维生素代谢紊乱。
外科营养支持的目的是维持与改善机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的代谢与功能,促进病人康复。
二、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态的评定营养支持指南推荐的营养管理流程为营养筛查-评定-制定处方-营养支持-监测。
营养筛查、评定及干预是营养支持的关键步骤,其中,营养筛查是判断个体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或不利临床结局的营养因素,以决定是否进行详细的营养评定。
营养筛查和评定是治疗干预的前提。
【营养风险筛查】(一)营养风险营养风险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对疾病或手术有关的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
可从2方面理解:①有营养风险的病人由于营养因素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可能性更大;②有营养风险的病人从营养支持中受益的机会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营养风险的概念内涵与临床结局紧密相关,强调因营养因素出现临床并发症的风险,而不仅仅是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
(二)营养风险筛查临床上使用的多种营养筛查工具分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和营养不良筛查工具2类,各种方法均有其特点和不足。
在临床营养筛查时,应根据被筛查对象的特点和筛查人员情况选择适当的筛查工具。
1.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适用于住院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
由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出,从疾病评分、营养状态和年龄3方面进行评分。
总评分>3分的住院病人具有营养风险,需要结合临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对总评分<3分者,每周进行一次营养风险筛查。
第四章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皮肤黏膜苍白、胃肠功能紊乱、疲乏 无力、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
18
初期:眼睑等部位水肿 中期:全身软组织明显水肿 严重:胸、腹腔出现积液
19
4.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是机体脂肪或 能量储备的指标。
男性11.3-13.7mm,女性14.9-18.1mm。
20
5.上臂肌肉周径 反映肌容积的变化 上臂肌肉周径(cm)=上臂中点周径(cm)-
&出现胃肠道症状应减慢滴速、降 低浓度。严重者暂停。
40
3.采用鼻胃管管饲者,喂食时上半身抬 高150-300,喂食前回抽胃液,确定在 胃内方可注入食物。喂养后1h内尽量少 搬动病人,以防反流和误吸;
者) 要素膳食(适用于胃肠道消化功能障
碍者)
32
①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
②误吸: 因病人年老体弱、昏迷。鼻-胃管
移位及胃内容物潴留所致
33
③代谢性并发症: &高钠、高氯及氮质血症:补水不足
或肾功不全 &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老年
病人或胰腺病人 &低血糖:突然停用
34
1)制剂 10%、25%、50%葡萄糖溶液 脂肪乳剂 复方氨基酸溶液 无机盐溶液 全营养混合液(TNA)
12
3.碳水化合物: 成人每日生理需要量至少外源补给葡萄
糖100-150g。 供能占全部总能量的55%以上 4.其他: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
13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短肠综合征、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梗阻
14
2.高代谢性疾病:大面积烧伤、大手 术后、多发性损伤、严重感染
9
1.公式估算法 基础能量消耗(BEE): 指机体在安静、平卧、禁食的状
第4章第2节 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支持的护理
EN
EN PN PN
20%20% 80%80% 70年代90年代
图片4-2-1
肠内营养的适应证10分钟
(1)吞咽和咀嚼困难者;
(2)意识障碍或昏迷、无进食能力者;
(3)消化道疾病稳定期;
4)高分解代谢状态
(5)慢性消耗性疾病
[肠内营养的禁忌症]10分钟
【经肠营养用膳食的分类】
1、大分子聚合物包括自制匀浆膳和大分子聚合物制剂
2、要素膳
3、特殊配方制剂
4、组件配方(调节性制剂)
【肠内营养投给方法】10分钟
1、口服
2、分次投给
3、重力持续滴注
4、机械连续输注
【管饲途径】
图片4-2-2 肠内营养的适应证10分钟板书教学
[肠内营养的禁忌症]10分钟挂图教学
【肠内营养投给方法】10分钟PPT教学
经肠营养
肠吸收状况
较差良好
要素膳整蛋白膳
管饲> 6w
肠造口是否鼻肠管。
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支持的护理
第四章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支持的护理本章重点介绍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支持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学习难点是外科病人的代谢特点,掌握营养代谢支持的指征,并发症的观察和评估;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护理措施的异同、并发症观察的重点。
营养支持是指在饮食摄入不足或不能进食时,通过肠内或肠外途径补充或完全提供人体所需营养的一种技术。
但是,单纯的营养支持并不能满足病人的机体代谢需要,1987年Cerra 提出了代谢支持的概念。
认为应激、创伤时体内代谢发生了明显变化,此时的营养支持则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才能既达到支持目的,又避免不良反应。
随着营养支持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同样重要。
肠内营养能防止肠黏膜萎缩、减少细菌易位所造成的肠源性感染机会、避免肠外营养所致的肝脏负荷增大等。
临床上,大约有50%外科病人存在营养不良,其中不少病人因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而营养代谢紊乱。
恰当的肠外营养能够代谢支持能够有效改善代谢状况、阻止疾病发展,促进创伤愈合,使病人早日痊愈。
外科护士应了解病人的代谢特点,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工作,及时对病人的营养状况作出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做好营养代谢支持病人的护理工作。
第一节概述为能合理实施营养支持,监测营养支持的效果,应该充分了解病人机体代谢变化,合理选择营养支持途径、营养组成,促进病人康复。
一、外科病人代谢特点及营养需求(一)饥饿状态下的代谢变化特点在饥饿或禁食状态下,机体为了维持代谢稳定,内分泌活动发生改变,体内的糖原、蛋白质、脂肪不断分解和动员,最终可造成机体功能的改变。
①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促进了糖原分解。
②受内分泌变化的影响,蛋白质分解加速,进入糖异生过程;蛋白质消耗在饥饿初期比较严重,随着脂肪水解功能的增加,其消耗逐渐减少。
③内分泌活动的变化,使脂肪水解的供能作用逐渐成为饥饿是重要的适应性变化。
④长期的饥饿,可造成机体水、电解质缺乏;蛋白质、脂肪的不断消耗,使机体内酶、激素和其他重要蛋白质合成不足,从而导致各系统组织、器官重量减轻、功能下降,严重者可致病人死亡。
第四章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编辑版pppt
41
4.保持口腔、鼻腔或胃肠造口处的清 洁,保持管道清洁、通畅。
5.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营养监测和 并发症观察
编辑版pppt
42
(二)肠外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1.严格无菌操作 营养液在无菌环境下配置。低温
(<4℃)保存。并于24h内用完。 2.做好静脉导管护理 1)TPN导管必须专用,严禁输入其他
第四章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编辑版pppt
1
学习目标
1.掌握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 2.熟悉一般外科病人的代谢特点及营
养需要 3.熟悉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评估
和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编辑版pppt
2
第一节 外科病人的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 (一)禁食或饥饿状态下的代谢变化
编辑版pppt
3
1.内分泌与代谢的变化 血糖水平可降低10%-15%。胰岛素分泌
男性(身高-105)X0.9
编辑版pppt
16
实测体重是标准体重的 80%-90% 轻度营养不良
60%-80%中度营养不良
60%以下为重度营养不良编源自版pppt172.贫血表现
皮肤黏膜苍白、胃肠功能紊乱、疲乏 无力、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
编辑版pppt
18
3.水肿表现 初期:眼睑等部位水肿 中期:全身软组织明显水肿 严重:胸、腹腔出现积液
估计肠外营养不超过2周,可采用 周围静脉途径,长期的全肠外营养应 选用中心静脉途径。
编辑版pppt
28
编辑版pppt
29
3.营养支持的适应症
1)无法从胃肠道正常摄食者: 高位肠瘘、食管瘘、短肠综合征、
严重胃肠道反应者 2)高代谢状态者: 大面积烧伤、复杂性多发性创伤、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第四章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案例王女士;72岁;左半结肠切除术后第4天;禁食;胃肠减压;治疗除使用抗生素外仅每天补液1500ml..体检:T38.5℃;P100次/分;R24次/分;BP90/60mmHg;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实验室检查:血清白蛋白25g/L;血红蛋白术后第1天100g/L;术后第3天97g/L;术后第4天95g/L;粪便隐血试验+++..思考:1. 您将为该病人实施何种营养支持;为什么2. 该种营养支持方式输注营养液的途径有哪些;如何选择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1. 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外科营养支持病人配制营养液的能力;具备为肠内营养支持病人进行鼻饲的能力..2. 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外科病人的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掌握鼻饲液的温度;掌握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3. 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外科营养支持病人进行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新课讲解营养支持疗法是指在饮食摄入不足或不能摄入的情况下;通过肠内或肠外途径补充或提供维持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一、外科病人的代谢特点图片小先生一禁食饥饿状态下的代谢变化1、内分泌变化许多内分泌物质都参与了饥饿的反应;如饥饿时血糖下降;胰岛素分泌即减少;为维持血糖水平;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以加速肝糖原分解;受这些激素的支配;脂肪酶使脂肪水解增加;以提供内源性能源..内分泌的变化也使肌肉和脂肪组织对糖的摄取减少;促进氨基酸自肌肉动员、糖异生增加;为脑和其他需糖组织供能..2、能量贮备耗竭在无外源供能的情况下;机体便动用自身组织供能..肝糖原是首选的供能物质;但其贮备量小;不足维持机体24h的能量需要;而肌糖原只能被肌肉自身利用;虽然体内最多的是蛋白质;但均以功能性组织和形式存在于体内如肌肉、酶、血浆蛋白等;若大量丢失;必然产生明显的功能障碍;脂肪由于贮备量大;供能密度高;其消耗又与器官功能关系不大;因此脂肪组织是饥饿时最主要的内源性能源..3、氨基酸代谢及糖异生饥饿早期;糖是某些重要器官和组织中枢神经、脊髓、血细胞等主要或唯一的能源物质..肝糖原在24h内即被耗尽;此时主要靠异生过程提供葡萄糖..氨基酸是糖异生的主要底物;若这种糖异生持续存在;体内蛋白质势必很快被消耗;以致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所以在饥饿后期;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脑组织逐渐适应于由脂肪氧化而来的酮体代替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由于酮体的利用;减少了用于糖异生的蛋白质的分解;此时每天氮排出量下降至最低水平;仅2~4g..4、脂肪代谢脂肪水解供能是饥饿时重要的适应性改变..肌肉人、肾及心脏等可以直接利用游离脂肪酸及酮体..游离脂肪酸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但脂肪酸可在肝内转化为酮体;成为包括脑组织在内的大多数组织的重要能源..这种现象在饥饿后期最明显..5、内脏改变长期饥饿使内脏发生一系列变化..肾由于尿素生成减少;肾浓缩功能消失;出现多尿和低比重尿..肝成为糖异生的重要器官;饥饿使肝含脂量减少和肝蛋白丢失..胃肠运动减弱和排空时间延长;胰酶生成减少..肠粘膜上皮再生延缓;粘膜萎缩..心肌代谢乳酸盐相关酶减少;利用乳酸能力下降;出现心功能不全..二创伤或严重感染时的代谢改变1、能量代谢增高应激状态下的肌体;因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心率及呼吸加快;肝内化学过程回事和发热等都使能耗增加..其增加程度与应激程度呈正相关..肝糖原异生作用加强;糖的生成成倍增加;而不被胰岛素抑制;为胰岛素阻抗现象..所谓胰岛素阻抗;是指无论血浆胰岛素水平如何;原先对胰岛素敏感的组织变为不敏感;导致细胞对葡萄糖的通透性降低;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导致高血糖..应激状态下脂肪动员加速;成为体内主要的能源..组织对脂肪酸的利用增强;血内游离脂肪酸和甘油水平都增高..2、蛋白质氨基酸分解代谢加速创伤时不仅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亦增加;但总的来说是分解超过合成;若同时存在饥饿状态;则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更明显..尿氮增加;出现负氮平衡..二、外科病人的营养需要图片一能量需求能量是营养需求的基础..正常成人一般每日约需能量7535kj1800kcal;主要由食物中三大营养物质提供..其中;糖类是机体重要能量来源;占所需能量的50%~60%..脂肪是体内主要的能源贮备;贮存的脂肪在需要时可被迅速动员进行氧化;提供较多的能量..蛋白质是人体结构的主要成分;一般情况下不作为能源利用..1、糖类最重要的来源是每日膳食中的淀粉;它在消化道中被彻底水解为葡萄糖后吸收入血再进行氧化;成为外源性供能方式;每1克葡萄糖完全氧化分解可供能17kj4.1kcal..进入体内的葡萄糖;除了氧化供能以外;还可在细胞内综合成糖原贮存起来..人体许多组织细胞都能合成糖原;但以肝脏和肌肉的贮存量较多;分别称为肝糖原和肌糖原..脑组织主要依靠糖氧化提供能量;但其自身的糖原贮备很多;为维持脑组织旺盛的代谢需要;必须不断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在空腹状态下;外源性供能已停止;此时只得依靠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输送入血;形成内源性供能;以保证机体特别是脑、红细胞等依赖血糖的组织代谢的需要..肌糖原由于缺乏葡萄糖-6-磷酸梅;不能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仅能为肌肉组织本身的氧化供能..依靠肝糖原分解来维持正常血糖浓度;最多不超过24h..禁食1d后便依赖糖异生作用来补充血糖来源..糖异生的原料主要是乳酸、丙酮酸、甘油和某些氨基酸..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约占总量的90%..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必须维持恒定;空腹时正常血糖的浓度为 3.9~6.2mmol/L..这种恒定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完成..交感神经的兴奋可使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皆可通过不同机制升高血糖..2、脂肪食物中的脂肪经消化道脂肪酶的作用;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氧化供给能量;1g脂肪完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为39kj9.3kcal..正常人饥饿时;以脂肪作为主要供能物质..禁食1~3d后由脂肪供给的能量可达身体所需能量的85%左右..脂肪是经肝脏、许多激素和一系列酶的作用完成其代谢..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糖皮质激素都能激活脂肪酶;促进贮脂水解;提供能源..二蛋白质的需求蛋白质生理功能主要包括:①构成组织细胞的主要成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须摄入含蛋白质比较丰富的膳食;才能维持其生长和发育;成人也必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才能维持其组织更新;组织创伤时;更需要蛋白质作为修复的原料;②产生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酶、多肽类激素、神经递质以及能防御微生物侵袭的免疫球蛋白等;③氧化供能;每1g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可产生17kj4.1kcal的能量..但这种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由糖和脂肪所承担..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是含氮量相当接近;约为16%;即1g氮相当于6.25g蛋白质..一般食物中的含氮量基本上反映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因此测定食物中的含氮量就可以计算出摄入蛋白质的量..人体每天也有一定量的组织蛋白分解;生成的含氮物质主要由尿及粪排出..测出尿及粪中排出的氮量可以计算出组织蛋白质分解的数量..所以;对人体每日排出的氮量与摄入氮量进行测定计算;能了解人体蛋白质代谢状况..1、氮的总平衡摄入和排出的氮量基本相等;表明组织蛋白质合成和分解处于平衡状态;是正常成人蛋白质代谢状态..为了维持氮总平衡;成人每日食物中需要含蛋白质40~60g..2、氮的正平衡摄入氮量大于排出氮量..提示摄入的蛋白质除了补充消耗外;还有一部分构成了新的组织成分而保留在体内..儿童、孕妇和疾病恢复期病人属于此种情况..3、氮的负平衡摄入氮量小于排出氮量..表明体内蛋白质分解量大于合成量..见于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广泛组织损伤等危重病人..非蛋白质热卡与氮的比值维持在628~837kj150~200kcal;1g氮时;有利于合成蛋白质;而不被作为能量消耗;因此称为最佳热氮比值..氮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体内利用20种氨基酸可以合成多种蛋白质;其中有8种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供应;称为必需氨基酸..它们是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每日需要量至少6g..组氨酸虽能在体内合成;因合成量不足;尤其婴儿生长需要足够的组氨酸;即便成人长期缺乏氨酸;也会造成负氮平衡..所以;也应属于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是指体内可自行合成;不一定需要由食物蛋白质供给..有些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合成率很低;当机体需要量增加时则需体外补充;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例如精氨酸、谷氨酰胺、组氨酸、酪氨酸以及半胱氨酸等..机体在患病时因摄入减少;必需氨基酸来源不足;体内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会受到影响;因此从临床营养角度;补充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具有相同重要的意义..在8种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都有侧链结构;又称为支链氨基酸BCAA..肝几乎不代谢支链氨基酸;而骨骼肌、心脏及脑组织可直接利用它们合成蛋白质及产生能量..三维生素的需要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必需的营养要素;它们不能在体内合成;或者合成的量不足以供应机体的需要;帮必须由食物供给..维生素的每日需要量甚少常以毫克或微克汁;它们既不构成机体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体内供能的物质;然而在调整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方面却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主要包括水溶性和脂溶性2大类..水溶性维生素又几乎没有贮备..因此;必须注意每日食物中各种维生素的不断补充..四无机盐的需要在组成人体的元素中;除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出现的大量碳、氢、氧和氮元素外;还有其他含量较高的元素;如钠、钾、钙、镁、磷;它们在体内组成各种无机盐..无机盐在食物中分布广泛;一般殾能满足机体需要..无机盐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及营养代谢过程都有特殊作用;其中与营养代谢关系密切的是钾及磷..另外;镁是许多酶的激活剂;在代谢中也有重要作用..五微量元素的需要机体除需要以上无机盐以外;尚需要量微但具有生理作用的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铁、锌、硒和锰等..它们参与酶的组成、合成抗体、促进伤口愈合等..如锌参与100多种酶的组成;还能影响毛发生长及伤口愈合;铜也是酶的成分;与抗体生成有关;还可影响铁的代谢..三、营养不良的类型和临床表现图片一能量缺乏型消瘦型营养不良1.体重/身高低2.脂肪储存减少3.肌肉组织萎缩4.血浆蛋白正常二蛋白质缺乏低蛋白型营养不良1.内脏蛋白丢失2.脂肪储存正常3.低蛋白血症4.水肿三蛋白质能量缺乏PEM混合型营养不良1.体重下降2.虚弱3.低蛋白血症4.水肿5.微量营养素缺乏四、营养支持指征病人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提供营养支持:1.体重下降>10%2.白蛋白<30g/L3.>7d不能进食4.已确诊营养不良5.可能产生营养不良的高危病人五、肠内营养支持图片肠内营养enteral nutition;EN是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指经胃肠道;包括经口或喂养管;提供维持人体代谢所需营养素的一种方法..首选的原因及肠内营养的优点:1.肠内营养剂经肠道吸收入肝;在肝内合成代谢机体所需的各种成分;整个过程符合生理..2.肝可发挥解毒作用..3.食物的直接刺激有利于预防肠粘膜萎缩;保护肠屏障功能..4.食物中的某些营养素谷氨酰胺可直接被粘膜细胞利用;有利于其代谢及增生..5.肠内营养无严重并发症..6.方便;便宜..优点:符合生理过程;预防肠黏膜萎缩;保护肠屏障功能;方便;便宜;可发挥肝脏解毒功能;无严重并发症..一适应证凡有营养支持指征、胃肠道有功能并可利用的病人都有指征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包括:1.吞咽和咀嚼困难者2.意识障碍者或昏迷3.消化道疾病稳定期4.高分解代谢状态5.慢性消耗性疾病二禁忌证1.肠梗阻2.活动性消化道出血3.严重肠道感染4.腹泻5.休克6.胃肠道术后早期三肠内营养的给予途径1.经鼻胃管、胃造瘘管:适用于胃肠功能良好者..2.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适用于胃功能不良、误吸危险大、消化道术后需较长时间肠内营养者..四输注方式1.分次给予:适用于胃功能好者;100~300ml/次;2~3h /次;2.连续输注:适用于胃功能欠佳者;缓慢、匀速..开始浓度12%;速度50ml/h;每8-12h逐次增加;3-4天后达到全量24%;100ml/h 2000ml/24h..五护理诊断1.有误吸的危险2.有粘膜、皮肤受损的可能3.腹胀、腹泻4.潜在并发症:感染六护理措施视频1.营养全面按要求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2.预防感染如为自行配制溶液;配制时应注意清洁;并在24h内用完..以防细菌系列;引起腹泻及肠道感染..3.配置浓度用管饲连续滴注时;开始病人常不易适应..应从低浓度形如;最初为12%浓度;逐日增加;3~4d后达到24%浓度..4.滴注速度肠内营养液应用初期每小时以40~50ml的速度滴注;以后逐渐加快..一般每小时的进入量不超过100ml..1d总液体量约2000ml..要避免一次大量推注营养液;以免发生腹胀、腹泻..如发生恶心呕吐可减慢速度;或停止12~24h..5.营养液的温度滴注的营养液应恒定在40℃左右;如温度低于30℃会引起腹痛与腹泻..6.注意事项在实施胃肠内营养时应注意:①妥善固定鼻-胃管;防止胃内容物潴留;②病人可取半卧位;夜间或眨眼时可停止管饲;以避免因鼻胃管移位或胃内容物反流而造成的误吸;③营养液停输30分钟后;若回抽液量>150ml;则考虑有胃潴留存在;应暂停鼻胃管灌注;④保持鼻喂饲管的通畅;以防任何原因导致的管腔阻塞;⑤输注导管应每天更换;否则易发生细菌污染..六、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图片肠外营养系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所有营养均从静脉途径提供的;称全胃肠外营养一适应症当外科病人出现下列病症且胃肠道不能充分应用时;可用TPN1.营养不良者2.胃肠道不能功能障碍者3.疾病或治疗限制不能从胃肠道摄食:消化道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短肠综合征4.高分解状态:严重感染与败血症、大面积烧伤、大手术5.肿瘤病人放化疗二禁忌症1.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2.出凝血功能紊乱..3.休克..三肠外营养制剂1葡萄糖肠外营养主要能源物质2脂肪:安全、无毒;提供热量大;10%为等渗液;可从周围静脉输入..速度要慢3氨基酸: 20种氨基酸4维生素和矿物质1维生素:水溶性、脂溶性2电解质:钾、钠、氯、钙、镁及磷3微量元素:锌、铜、锰、铁、铬、碘4生长激素四肠外营养液的输注途径1周围静脉:<2w;部分补充营养或中心静脉置管和护理有困难时用..2中心静脉:长期;全量补充时..五肠外营养的并发症1技术性1气胸2血管损伤:血胸、纵隔血肿、皮下血肿3胸导管或神经损伤4空气栓塞5导管错位、移位6血栓性静脉炎2感染性1穿刺部位感染2导管性脓毒症3肠源性感染3代谢性1非酮性高渗高血糖昏迷2低血糖休克3高脂血症或脂肪超载综合症4胆管系统损伤六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气胸、空气栓塞、导管移位等..2.舒适的改变3.有体液失失衡的危险七护理措施1.安全置管和正确的输注方式1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护理;使其对静脉穿刺和营养补充的方式有一个心理适应和调整过程;并做好置管区的皮肤准备..2备好置管所需的物品;如导管、输液泵、终端过滤器等..为了能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选择质量上乘的导管显得相当重要..目前困兽犹斗烗静物是由硅胶管或硅化的聚丙乙烯和聚氯乙烯导管;而硅化聚氯酯导管质量更好;可在体内保存1年以上..静脉营养液一盘可用常规输液方法..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急性肾衰、心衰要限制入水量时;或重度高血糖病人滴注胰岛素时;则需应用微量输液泵控制输入速度..为阻止营养液中的大颗粒物质及细菌进入静脉;可在输液系统与静脉导管之间放置终端过滤器..但在应用含有脂肪乳剂的营养液时;可选用孔径在 1.2~1.5μ的终端过滤器..3选择适合的置管静脉;将病人安置于正确的体位..穿刺时注意观察病人的任何不适反应;指导病人正确的呼吸方式..置管成功后观察输液管内血液回流和输注是否顺利;以了解输液管的通畅情况..用无菌3M胶布密封和固定导管..2.营养液的配置和管理 PN的配制;应在层流环境中按无菌操作技术新鲜配制;并置4℃冰箱内备用;保证配制的营养液在24h内输完;全营养混合液输入过程应保持连续性;期间不宜中断;以防污染;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阳光和高温下;以防变质..3.导管护理为预防导管性脓毒症;护理时应强调营养液导管的专用性;不得以任何理由挪作他用..每天检查导管的固定情况;有无扭曲、裂损..每天按无菌操作要求更换输液管及滤过器;每日更换伤口敷料或伤口行封闭性固定..密切监测体温的变化;当病人出现寒战、高热而无其他感染源发现时;应疑为导管性感染;立即拔出导管;同时做血培养及导管头端细菌培养和药敏..4.预防代谢性并发症发生1观察和记录应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改变;有无水、钠潴留或脱水;有无低钾、低钙的表现;有无发热..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2控制输液速度应力求均匀输入营养液;以防高血糖的发生;对需限制入水量者宜用输液泵;便于调节速度..当需要停止含高渗葡萄糖的营养液时;应缓慢减速或输入等渗葡萄糖作为过渡;以防止发生延迟性低血糖..3监测定时测定氮平衡、血糖及电解质浓度;为PN的配方提供依据..定期了解肝贤功能、作血气分析..5.指导病人进行家庭肠外营养对于一些需长期肠外营养、病情允许的病人如短肠综合征、肠道炎性疾病等;可以不必住院而在家庭内进行肠外营养..对这些病人应首先评估其处理能力;以便采取不同的护理系统满足其治疗性护理需要..帮助病人及家属理解PN的程序;辅导和训练他们掌握最基本的无菌技术;自行完成营养液配制和导管护理等..课堂小结营养液应现配现用每次使用前后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保证配置的营养液在24小时内输完TNA液配制后若暂时不输注;应存于4℃冰箱中案例分析讨论1应对该病人实施肠外营养支持..主要依据:①该病人血清白蛋白25g/L;属严重营养不良;②为术后禁食期;每天仅补液1500ml;系摄入不足;③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且粪便隐血试验+++;提示病人存在消化道活动出血;此为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证..故该病人应首先肠外营养支持..2肠外营养液输注的途径包括周围静脉和中心静脉途径;其选择需视病情、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液组成、输液量及护理条件等而定..当短期<2周、部分补充营养或中心静脉置管和护理有困难时;可经周围静脉输注;但当长期、全量补充时则以选择中心静脉途径为宜..护考模拟学生抢答并解答1.外科病人进行营养支持时应首选A.肠内营养B.周围静脉营养C.中心静脉置管营养D.完全肠外营养E.部分肠外营养2.胃癌并幽门梗阻需长期营养支持;应首选A.鼻肠管管饲B.鼻胃管管饲C.空肠造口管饲D.胃造口管饲E.经颈食管造口管饲3.男性老年病人;在鼻胃管管饲过程中突然频咳;咳出泡沫样痰;心悸..口唇发绀.. P:120次/分;R:30次/分;胸部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应首先考虑A.病人对食物过敏B.管饲液误吸C.肺水肿D.心力衰竭E.病人精神紧张4.男性病人;42岁..头面部深二度烧伤;目前进食困难;需进行营养支持..该病人应首先考虑何种方式补充营养A.鼻胃管B.胃造口C.鼻肠管D.中心静脉E.周围静脉5.全胃肠外营养液在4摄氏度冰箱内存放不能超过A.24hB.20hC.16hD.12hE.8h课后作业1.请写出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的常见并发症..2.预习下一节内容..。
第四章 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支持的护理
<1.5*109/L提示营养不良。 ②延迟型皮肤过敏实验——反映人体细胞免疫功能附: 链Βιβλιοθήκη 酶链道酶白色念株菌
0.1ml 前臂皮内
结核菌素
植物血凝素
24~28小时测皮肤硬结直径>5mm为阳性,两种以上 抗原阳性者为细胞免疫有反应。营养不良时反应 低下。
3、氮平衡测定
氮平衡(g/d)=24小时氮摄入量(g/d)- (24小时尿素氮+3g)
④明确的营养不良者;
⑤具有营养不良风险或可能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高 危病人。
2、支持途径的选择
①消化道功能基本正常者,如无禁忌,应以 经口进食为主,必要时经肠外途径补充部 分营养素。
②不能进食或拒绝进食,且胃肠功能尚好的 病人,可经管饲代替口服。
③凡不能或不宜口服、管饲以及消化吸收功 能障碍者,可采用肠外营养。一般肠外营 养支持不能超过2周
• 肠内营养:经鼻胃管或胃造
口经鼻肠管或空肠造口
• 肠外营养:经周围静脉肠外
营养支持,经中心静脉肠外 营养支持,经外周置入中心
静脉导管
二、营养支持途径
肠外营养——经静脉点滴等胃肠外途径 供给病人营养的方法。
肠内营养——用口服或经胃肠道途径管 饲供给病人营养素的方法。
第二节 营养代谢支持病人的护理
• 要素膳 • 特殊配方制剂
附:营养配方种类 ①匀浆饮食: 天然食品混合匀浆化
成分全面但残渣较多 用于消化功能好者 ②配方膳: 大分子聚合物 标准化生产,流动性好 酪蛋白和大豆为氮源 ③要素饮食: 无需消化酶
2、取合适体位并妥善固定喂养管:
半卧位或自由体位、防返流和误吸。
3、营养液输入时保持温度恒定(38~40摄氏度) 4、输入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病情不允许进食者:胃肠道需要休息、消化吸 收不良、长期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等;
③处于高代谢状态,胃肠道供给量不能满足需要 者: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
④明确的营养不良者;
⑤具有营养不良风险或可能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高 危病人。
2、支持途径的选择
①消化道功能基本正常者,如无禁忌,应以 经口进食为主,必要时经肠外途径补充部 分营养素。
低15%即提示有营养不良。
2、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反映机体脂肪的贮备 情况。
正常:男性11.3~13.7mm;女性14.9~18.1mm
3、上臂肌肉周径:反映全身肌肉贮备情况。 上臂肌肉周径(cm) = 上臂中点周径(cm)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cm)
×0.314 正常:男性22.8~27.8cm;女性20.9~25.5cm
3、营养支持的主要并发症
(1)肠内营养:误吸、腹胀、腹泻。 (2)肠外营养:体液失衡,低钾、低磷血症;
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导管性脓毒症。
u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营养不良: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过度消耗的 因素有关。
2、潜在并发症:腹泻、误吸、体液失衡、糖代谢 紊乱、脓毒症等。
护理措施
(一)肠内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2、取合适体位并妥善固定喂养管:
半卧位或自由体位、防返流和误吸。
3、营养液输入时保持温度恒定(38~40摄氏度) 4、输入方式:
校正系数:外科病人能量消耗
发热(>37度,每升高1度)——1.12 大手术、严重创伤、感染——1.1~1.3 大面积烧伤——1.5~2.5 呼吸窘迫综合征——1.2
• 肠内营养:经鼻胃管或胃造
口经鼻肠管或空肠造口
• 肠外营养:经周围静脉肠外
营养支持,经中心静脉肠外 营养支持,经外周置入中心
静脉导管
(1)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形成高血糖(与饥饿时 不同,糖大量生成,但不被利用)。
(2)蛋白质分解加速,出现负氮平衡(与饥饿时 不同,呈进行性分解,不易纠正,称为自身相 食现象)。
(3)脂肪动员及分解加强,为能量主要来源,但 未能被机体有效利用,导致蛋白质分解持续进 行。
(4)体液平衡紊乱(ADH及ADS分泌增加)。
(三)外科病人营养的需求
机体必需营养素: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水和无机盐。
• 糖——占总供能量的大部分,供给充足可降低体
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稳定体内代谢平衡。 (100~150g/d)
注意:机体利用葡萄糖能力有限(5mg/kg*min), 应激状态下还会下降,过快过多输入可能导致高 血糖、肝损害、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等。
二、营养支持途径
肠外营养——经静脉点滴等胃肠外途径 供给病人营养的方法。
肠内营养——用口服或经胃肠道途径管 饲供给病人营养素的方法。
第二节 营养代谢支持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了解病人有无相关病史:进食不足或不能;高代谢 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二)身体状况
1、身高与体重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21~27
1.8~2.0 1.6~1.8
0.14~0.18 0.10~0.14
重
<21
<1.6 <0.10
2、免疫功能测定
①周围血总淋巴细胞计数——反映机体免疫状态
<1.5*109/L提示营养不良。
②延迟型皮肤过敏实验——反映人体细胞免疫功能
附: 链激酶
链道酶
白色念株菌
0.1ml 前臂皮内
结核菌素
1、营养液:
无菌环境配制、低温保存、24小时内用完。
➢ 肠内营养的制剂(附)
• 大分子聚合物(自制匀浆膳、大分子聚合物制 剂)
• 要素膳 • 特殊配方制剂
附:营养配方种类 ①匀浆饮食: 天然食品混合匀浆化
成分全面但残渣较多 用于消化功能好者 ②配方膳: 大分子聚合物 标准化生产,流动性好 酪蛋白和大豆为氮源 ③要素饮食: 无需消化酶
• 蛋白质——提供氮源,保证体内蛋白质和其他
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1.0~1.5g/kg·d)
注意:
①必须充分提供热量才能保证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②严重感染、损伤等应激状态下,须适当减少热量 供给,增加蛋白质补给,进行代谢支持。
③肾衰竭、氮质血症者必须控制蛋白质供给量。
• 脂肪——在疾病等应激状态下为主要能量供应物
植物血凝素
24~28小时测皮肤硬结直径>5mm为阳性,两种以上 抗原阳性者为细胞免疫有反应。营养不良时反应 低下。
3、氮平衡测定
氮平衡(g/d)=24小时氮摄入量(g/d)- (24小时尿素氮+3g)
说明: 3g代表经皮和肺丢失的未测定的蛋白
分解物。 营养不良时呈负氮平衡。
(五)营养治疗与反映
1、营养支持的适应症
②不能进食或拒绝进食,且胃肠功能尚好的 病人,可经管饲代替口服。
③凡不能或不宜口服、管饲以及消化吸收功 能障碍者,可采用肠外营养。一般肠外营 养支持不能超过2周
支持途径选择的原则:
优选肠内营养
可以防止肠黏膜萎缩、 减少肠源性感染、避免 肝脏负荷增大等。
肠内外混合
全胃肠道外营养(TPN)是指从静脉供 给病人所需要的全部营养
(三)心理-社会状况 治疗时间长,费用较高,需要评估病人 及家属的认知程度及接受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辅助检查
1、血浆蛋白测定 营养评价的重要指标
项目 半衰期
清蛋白 (g/L)
转铁蛋白 (g/L)
前清蛋白 (g/L)
20日 8日 2日
正常值
>35 2.0~2.5 0.18~0.45
轻
28~34
营养不良 中
第四章
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支持的护理
(3)脂肪水解供能成为饥饿时重要的 适应性改变。
(4)长期的饥饿可造成机体水、电解 质缺乏;蛋白质、脂肪的消耗使体
内酶、激素和其他重要蛋白质合成 不足,从而导致各系统组织、器官 重量减轻、功能下降,甚至死亡。
(二)严重创伤或感染时的代谢变化特点
创伤和感染等应激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和胰 岛素拮抗,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
质。脂肪乳用量:1~2g/kg·d;高代谢状态下还可
以适当增加。
• 其他——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
能量需要量计算公式
男性BEE(kJ)= 4.184*(66.47+13.75W+5.0033H-6.755A) 女性BEE(kJ)= 4.184*(655.1+9.563W+1.85H-4.676A) ➢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