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800字
心灵点滴观后感5篇
![心灵点滴观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7d981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0.png)
心灵点滴观后感5篇病人是完好的个体,病人自己有能力对自己的疾病负责。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心灵点滴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心灵点滴观后感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来自生活的故事。
主人公曾在年少的时候因为患有愁闷症而住进了精神疗养院,在出院后,他就立志要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在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他考进了医学院。
与当时其他的医生不同,他特殊反对传统医学界那种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思想。
相反,他信任,快乐、与病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出方。
在面对审官的质问,他人的质疑的时候,他照旧保持着自己的处事方法,而在他面对审官的时候说了一句令我十分感动的话,他说:“我们应当和宏大的护士们建立友谊,她们可以教你,她们每天与人相处,她们来回于血与屎之间,她们有丰富的学问,而那些人性尚存、受你们敬重的教授们亦如此,分担她们的怜悯,用它来感染别人。
”在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一名医生对护士的敬重,对护士这一个群体的敬重和确定与支持。
在很多医生,甚至是病人的眼中,护士的工作似乎并不是十分的重要,甚至以为护士也只是医生的跟班,要做的工作只是执行医生的遗嘱而已。
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护士的工作就不是很重要的了吗?护士只是在执行医嘱而已吗?我想,答案是否认的!假如真的是那样的话,为什么还要护士?直接只要护工就好了啊!事实上,在一个病人的治疗过程之中,假如没有了护士贴心的服务,细心的关怀,每一个患者都不行能顺利的康复,这不是在夸大了护士的作用,而是在说明一个被很多人所忽视的事实。
在一个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医生的遗嘱的确是基础,而护士的工作就是建立在这么一个基础上,但这并不代表护士的工作就那么简洁。
因为,护士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
假如没有了护士,医生的医嘱也只能是一个“空头的支票”,无法实现其治疗。
我想,这个或许就是护士存在的意义了。
一个和医生一样相辅相成的存在。
医生为病人提供了治疗的方案,而护士就去关怀每一个病人,用快乐、关爱,去贴心的爱惜他们,让他们的身体在照看下慢慢的康复,重获降。
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44ac7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2.png)
心灵点滴观后感心灵点滴观后感1为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共建和谐医患关系,7月20日至22日永修县人民医院组织全体职工六百余人分批次观看了电影《心灵点滴》。
影片讲述了故事主人公帕奇曾是一位有自杀倾向的精神抑郁者,在医院治疗的遭遇让他决心立志要当一名医生,把带给病人欢笑作为医治病人的重要处方,通过他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理想的感人故事。
影片让大家受益匪浅,心灵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洗礼。
很多同志有感而发,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转变观念,体现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做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
院长周英勇要求大家牢记医院宗旨,以饱满的热情,纯洁、善良、充满责任感的爱心,热忱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心灵点滴观后感2汉特“派奇”亚当斯少年时期,因为患有忧郁症因此住进精神疗养院,他在出院后便立志要当医生,于是在六零年代末期和七零年代初期进入维吉尼亚医学院就读。
虽然他天资聪颖,在医学院的成绩非常优异,但是他却非常反对传统医界那种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思想。
他相信欢笑就是最好的处方,他为了逗病痛缠身的病人笑,于是成天穿色彩鲜艳的花衬衫,有时会用塑胶医用品装成小丑的`红鼻子,或是扮成大猩猩,甚至还有一次为了替一位病人实现梦想,他还在游泳池放满面条,让这名病人如愿在面汤里游泳。
他为了带给病人欢乐和希望,可以说是花样百出,无所不用其极,可是他这种离经叛道的思想和做法,却被保守的医学院长视为眼中盯,并且威胁要他退学,不过他仍坚持自己关怀病人、以病人为重的理念,和传统的势力周旋到底,最后终于成功地拿到医科学位,在毕业后成立一个「健康中心」,彻底实践他的理念,为病人建立一个充满欢笑的医疗环境。
心灵点滴观后感3《心灵点滴》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精神病医生和他的病人之间的故事。
电影通过展示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互动,深刻地揭示了精神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
电影中,医生发现了一个年轻女孩的病情,并致力于治疗她,并且与她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心灵点滴观后感范文4篇
![心灵点滴观后感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d13ab0998fcc22bdd10d48.png)
心灵点滴观后感范文4篇《心灵点滴》这部影片,是根据一个六七十年代的真实改编的。
下面是网为大家整理的心灵点滴观后感4篇,欢迎参考~篇一:心灵点滴观后感范文《心灵点滴》这部影片,是根据一个六七十年代的真实故事改编的。
主角名叫亨特·帕奇·亚当斯在学校中总是因为“过分乐观”而受到责备,曾经一个导师对他说:“你想要成为小丑,那就去马戏团。
”其实,帕奇是想当一名小丑,但他同时还行当一名医生,所以就成就了现在的他,帕奇在弗吉尼亚医学院学习,在学习期间用他的小丑天赋让很多病人的脸上多了一丝快乐,医院里有一间病房没有医生敢进去,他第一次进去试着和病人说话,但不到一分钟就被打出来了。
第二天他穿着一身天使的服装拿着一本书进去了。
过了一两分钟就推着那位从不出来的病人出来了,其他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毕业后,他成立了一个学院,致力于更接近的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八十年代中期他的个性化的诊所受到了媒体的注意并由此出版了一本关于他成就的书。
在书中,帕奇阐述了他的基于幽默的处方,解释了他为什么穿得象个大猩猩,为什么在病房里堆满气球或在浴缸里装满蜡烛以引起欢笑,以给病人精神上的接近或纯粹的欢笑。
在使用特殊的方法来减缓病人的紧张情绪后,帕奇以先驱者的身份提出了医生应该治疗人,而不是疾病,他坚信,同情、加入和心灵相通对医生来说与灵丹妙药和技术进步一样重要。
在电影中,开始没有多少人赞成帕奇的观点,学院院长瓦尔考特尤其反对他的方法,而帕奇的室友米奇也认为他是一个孩子气的家伙。
但同时他也影响了一些人,包括护士乔蕾塔、同学楚门和卡琳。
帕奇发现他在儿童病房大受欢迎,因为他的可笑、古怪的方式驱散了儿童们的恐惧感。
在对传统方式的抗争中,他疏远了一些人、使更多的人吃惊,但是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在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中,帕奇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开了一个诊所,每个人在这里不仅遇到了医生,还遇到了朋友。
篇二:心灵点滴观后感范文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来自生活的故事。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cc7a03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2.png)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篇1)看完《心灵点滴》这部电影后,我又读了一遍希波克拉底誓言:仰赖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波斯及天地诸神为证,鄙人敬谨直誓,愿以自身能力及判断力所及,遵守此约。
凡授我艺者,敬之如父母,作为终身同业伴侣,彼有急需,我接济之。
视彼儿女,犹我兄弟,如欲受业,当免费并无条件传授之。
凡我所知,无论口授书传,俱传之吾与吾师之子及发誓遵守此约之生徒,此外不传与他人。
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柬一切堕落和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与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
尤不为妇人施堕胎手术。
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
凡患结石者,我不施手术,此则有待于专家为之……流传约2000余年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至今读起来仍然令我头皮发麻。
我就反思为什么几千年以前的思想还是让我这个二十一世纪的医务工作者如坐针毡。
总结了一下,那时学医不受高昂的学费,现在学医时间长不说,实习还不给钱;那时以病家谋利益为信条,现在以养家糊口为信条;那时堕胎手术是医者大忌,现在国家鼓励,妇产科门诊10分钟一个,一天好几十;那个时候,骨折了小夹板或树枝固定,现在骨折了都是切开复位后打上钢板上钉子……科技是进步了,医者的道德下滑了。
生存的压力,物质的诱惑等等,医务工作者很难独善其身。
当然有没有另类啊?概率虽小,人还是有的.,但都活得相当悲惨。
话说现年42岁的冉崇伟是四川武胜县的医生。
冉崇伟称,“医院搞‘开单提成’,我抵制这种做法,结果完不成任务,工资被扣了3。
4万元。
”他还和卫生院打起了官司。
这官司不论输赢,他以后还怎么在单位混?还有山东省滕州市中医院杨国梁拒收回扣被指人格障碍,同事称其毁医院名声。
还有更惨的,南方某某医生医术高超,病号特多,但他就是不开大药房,惹着了院长,急坏了主任,恨啥了同事,结果他被同事踢坏了男人的命根子,恐吓信一封一封地投在他家里,妻子跑了,工作也丢了。
心灵点滴观后感精彩5篇
![心灵点滴观后感精彩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49a83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2.png)
心灵点滴观后感精彩5篇《心灵点滴》观后感篇一只有当我们有一个聆听的心并关怀人时,才能摸触人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才真正帮助到人,并产生影响力。
因人们的需要不只是药物上的医疗,乃是心灵上的医治和释放——这是观后对我最深的触动。
《心灵点滴》围绕着对待病人的两种治疗态度的医生的故事展开叙述。
其中,主人公帕奇代表的是不仅仅关心病人的生理上的病痛,而且注意给病人带来快乐,带来心灵上的安慰具有人文关怀的一类医生;另一类是以华克院长为代表的自认为高高在上以传统的治疗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的一类医生。
在帕奇与华克院长的一次次争执中,我看到了一个医务人员身上应该拥有的三样法宝:热情、微笑、信念。
心灵点滴中,帕奇主动去了解病人的需求,帮病人们完成以前未能完成的心愿,他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了病人。
在他的世界里,我看不到被动的做法与消极的情绪。
他主动帮室友如迪驱赶幻想出的松鼠以让如迪敢出去上厕所;他主动与病人玛姬打招呼并与之握手;在华克院长的再三劝阻下,他依然去医院看望病人??乍一看,他表现出的是固执行为,然而,这是由他内心的热情以及对病人的爱的驱使所产生的崇高行为。
对帕奇来说,热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在他的热情之余,他给病人带来了快乐,成为了他们最要好的朋友。
这样一来,他不仅帮助病人治疗身体上的疾患,更重要的是增进了病人的精神抗力。
如果我们希望别人以热情的心对待我们,我们就必须先用自己的热情温暖融化别人心中的冰。
对一个从事医护行业的人群来说,热情更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一群呈现出各种类型病状的人群,他们的身后还要关心他们的家属。
微笑,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字眼,似冬日里温暖我们身躯的阳光,也似黑夜里照亮我们前进路途的灯塔。
「笑」实在具有莫大的意义。
因它不但有医疗的价值,且能让病人在痛苦中得到慰藉,化解病人的孤单,减缓病人的紧张和惧怕情绪。
所以,帕奇相信笑就是最好的处方。
为了逗病人笑,他扮演小丑,给病人带来欢笑和温暖,影响了身边的人,羸得许多人的喜爱。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作文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ffeb8e7bceb19e8b8f6ba8f.png)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作文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来自生活的故事。
主人公曾在年少的时候因为患有忧郁症而住进了精神疗养院,在出院后,他就立志要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心灵点滴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心灵点滴观后感1《心灵点滴》这部影片,是根据一个六七十年代的真实故事改编的。
主角名叫亨特·帕奇·亚当斯在学校中总是正因“过分乐观”而受到责备,以前一个导师对他说:“你想要成为小丑,那就去马戏团。
”其实,帕奇是想当一名小丑,但他同时还行当一名医生,因此就成就了此刻的他,帕奇在弗吉尼亚医学院学习,在学习期间用他的小丑天赋让很多病人的脸上多了一丝愉悦,医院里有一间病房没有医生敢进去,他第一次进去试着和病人说话,但不到一分钟就被打出来了。
第二天他穿着一身天使的服装拿着一本书进去了。
过了一两分钟就推着那位从不出来的病人出来了,其他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毕业后,他成立了一个学院,致力于更接近的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八十年代中期他的个性化的诊所受到了媒体的注意并由此出版了一本关于他成就的书。
在书中,帕奇阐述了他的基于幽默的处方,解释了他为什么穿得象个大猩猩,为什么在病房里堆满气球或在浴缸里装满蜡烛以引起欢笑,以给病人精神上的接近或纯粹的欢笑。
在使用特殊的方法来减缓病人的紧张情绪后,帕奇以先驱者的身份提出了医生就应治疗人,而不是疾病,他坚信,同情、加入和心灵相通对医生来说与灵丹妙药和技术进步一样重要。
在电影中,开始没有多少人赞成帕奇的观点,学院院长瓦尔考特尤其反对他的方法,而帕奇的室友米奇也认为他是一个孩子气的家伙。
但同时他也影响了一些人,包括护士乔蕾塔、同学楚门和卡琳帕奇发现他在儿童病房大受欢迎,正因他的可笑、古怪的方式驱散了儿童们的恐惧感。
在对传统方式的抗争中,他疏远了一些人、使更多的人吃惊,但是他看到了自我的价值心灵点滴观后感5篇读后感。
在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中,帕奇实现了自我的梦想--开了一个诊所,每个人在那里不仅仅遇到了医生,还遇到了兄弟姐妹。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c76a46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5.png)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精选20篇)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篇1不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眼涙也不是第一次汩汩而流了。
"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日,校园组织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我们观看了电影《心灵点滴》。
剧中派奇(威廉罗宾斯饰)反对传统医界那种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态度,他认为惟有多和病人沟通才是成为好医生的不二法门,所以他常跑去医院和病人互动,但也因此成为了医院的问题人物,但事后也证明,许多医院无法管理的病人,都能受到派奇那股热情感动而努力活出自己。
派奇心仪的女主角是同班同学,但课业上的压力,加上派奇总是和她閒聊一些非课业上的东西,让女主角觉得派奇在浪费她的时间而很讨厌派奇,但渐渐地,她了解到派奇不只成绩优异,而且有一颗悲天悯人的爱心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成立一个让病人充满欢笑的医疗环境」。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因为他没有注意那个精神有问题的病患,加上女主角的视病犹亲,让她独自走进病患家裡而惨遭杀害,因此而让派奇心灰意冷一阵子,差一点放弃理想。
所幸,生命的无常,可贵的便是它让人绝望的同时,它也给了人无限的希望。
自责难过到曾经也想轻生的派奇,终於在山顶上再度找到了自己看待生命的角度,重燃起以往助人為乐的信心和勇气。
他坚信,医病之间也是一种人际关系,不应该照著传统教科书所言,做情感切割,反而要贴切相连。
所以医生不该只是躲在象牙塔裡做实验,或是开药动手术,而是要儘早地学会和人相处,学习倾听和交谈。
同时,在他的定义中,医生就是广义的助人者,而所谓医疗行為,要治疗的不是一种病,而是一个人。
对抗疾病可能会失败,但如果以人性的同理心对待病人,抱著互助為济的精神,则帮助病人,陪伴病人度过疾病苦痛,这件事是永远都不会失败的。
这部电影是由真人真事所改编,片尾叙述这位派奇医生在电影拍摄结束為止,已正著手重新建立他的「家人医院」,而且目前也己有了近3000名的医生,正排队準备加入他的行列。
心灵点滴观后感(精选18篇)
![心灵点滴观后感(精选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ac5a3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7.png)
心灵点滴观后感(精选18篇)看完某一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灵点滴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灵点滴观后感篇1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的是主人公Patch Adams 怀着帮助病人的满腔热忱,从医学院学习期间就开始实践他的情绪治疗法,并开设免费诊所为穷困的人们服务的故事。
主创人员将叙事的重点放在了Patch Adams怎样做而非为什么这样做,这使得前1/3时间里的部分剧情给人感觉比较突兀,但当你慢慢往后看的时候,从内心接受了Patch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乐天派时,就会逐渐感受到那种人性光辉照耀下的温暖感觉。
这片子最开始打动我的是Patch在儿童病房里把灌肠的气球套在鼻子上,把体温表、输液用的架子和夜壶都变成杂耍道具的那个情节。
相信凡是有过较长时间住院经历的人都曾体验过,那些冷冰冰的医疗器械,令人沮丧、厌烦,甚至恐惧,更别说对那些小孩子了。
而Patch 让这些稚嫩的脸上重新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让我真有些羡慕这些小孩子了,为什么自己当初没遇到Patch这样的医生呢。
与医学院教育学生们千万不要对病人产生感情相反,Patch的理论是尽可能和病人拉近距离,用欢笑减轻甚至治愈他们的病痛,我不知道这种理论是否真正有效,但当我看到背上插着翅膀的Patch站立在痛苦的绝症病人床边时,觉得他的确就是天使。
和制度、固有观念作对的人总是要经受诸多磨难,有意思的是,本片中制度的化身——医院院长的饰演者,在另一部诠释自由精神挑战固有制度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同样扮演象征制度权威的典狱长。
既然这两部影片均出自好莱坞,这位演员在两部影片里的斗争也只能是均以失败告终了。
片中还有两位熟脸,一位是曾出演《波士顿法律》的Monica Potter,在本片中饰演令Patch倾心的女同学,可惜她的结局令人唏嘘。
一心想帮助他人的人落得这种结局,实在是最悲惨不过的,这令我想起了《急诊室的故事》第六季发生的惨剧。
心灵点滴观后感精选5篇
![心灵点滴观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b06cd2680203d8ce2f24b6.png)
心灵点滴观后感精选5篇《心灵点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来自生活的故事。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心灵点滴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灵点滴观后感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来自生活的故事。
主人公曾在年少的时候因为患有忧郁症而住进了精神疗养院,在出院后,他就立志要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在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他考进了医学院。
与当时其他的医生不同,他非常反对传统医学界那种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思想。
相反,他相信,欢笑、与病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出方。
在面对审官的质问,他人的质疑的时候,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处事方法,而在他面对审官的时候说了一句令我十分感动的话,他说:“我们应该和伟大的护士们建立友谊,她们可以教你,她们每天与人相处,她们来回于血与屎之间,她们有丰富的知识,而那些人性尚存、受你们尊敬的教授们亦如此,分担她们的同情,用它来感染别人。
”在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一名医生对护士的敬重,对护士这一个群体的尊重和肯定与支持。
在很多医生,甚至是病人的眼中,护士的工作似乎并不是十分的重要,甚至以为护士也只是医生的跟班,要做的工作只是执行医生的遗嘱而已。
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护士的工作就不是很重要的了吗?护士只是在执行医嘱而已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为什么还要护士?直接只要护工就好了啊!事实上,在一个病人的治疗过程之中,如果没有了护士贴心的服务,细心的关怀,每一个患者都不可能顺利的康复,这不是在夸大了护士的作用,而是在阐明一个被很多人所忽略的事实。
在一个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医生的遗嘱的确是基础,而护士的工作就是建立在这么一个基础上,但这并不代表护士的工作就那么简单。
因为,护士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
如果没有了护士,医生的医嘱也只能是一个“空头的支票”,无法实现其治疗。
我想,这个也许就是护士存在的意义了。
一个和医生一样相辅相成的存在。
医生为病人提供了治疗的方案,而护士就去关怀每一个病人,用欢笑、关爱,去贴心的保护他们,让他们的身体在照顾下慢慢的康复,重获降。
心灵点滴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
![心灵点滴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e8e9d5168884868662d69b.png)
心灵点滴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病人是完整的个体,病人自己有能力对自己的疾病负责。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心灵点滴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灵点滴观后感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来自生活的故事。
主人公曾在年少的时候因为患有忧郁症而住进了精神疗养院,在出院后,他就立志要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在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他考进了医学院。
与当时其他的医生不同,他非常反对传统医学界那种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思想。
相反,他相信,欢笑、与病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出方。
在面对审官的质问,他人的质疑的时候,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处事方法,而在他面对审官的时候说了一句令我十分感动的话,他说:“我们应该和伟大的护士们建立友谊,她们可以教你,她们每天与人相处,她们来回于血与屎之间,她们有丰富的知识,而那些人性尚存、受你们尊敬的教授们亦如此,分担她们的同情,用它来感染别人。
”在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一名医生对护士的敬重,对护士这一个群体的尊重和肯定与支持。
在很多医生,甚至是病人的眼中,护士的工作似乎并不是十分的重要,甚至以为护士也只是医生的跟班,要做的工作只是执行医生的遗嘱而已。
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护士的工作就不是很重要的了吗?护士只是在执行医嘱而已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为什么还要护士?直接只要护工就好了啊!事实上,在一个病人的治疗过程之中,如果没有了护士贴心的服务,细心的关怀,每一个患者都不可能顺利的康复,这不是在夸大了护士的作用,而是在阐明一个被很多人所忽略的事实。
在一个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医生的遗嘱的确是基础,而护士的工作就是建立在这么一个基础上,但这并不代表护士的工作就那么简单。
因为,护士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
如果没有了护士,医生的医嘱也只能是一个“空头的支票”,无法实现其治疗。
我想,这个也许就是护士存在的意义了。
一个和医生一样相辅相成的存在。
医生为病人提供了治疗的方案,而护士就去关怀每一个病人,用欢笑、关爱,去贴心的保护他们,让他们的身体在照顾下慢慢的康复,重获降。
心灵点滴观后感(四篇)
![心灵点滴观后感(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6d690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2.png)
心灵点滴观后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来自生活的故事。
主人公曾在年少的时候因为患有忧郁症而住进了精神疗养院,在出院后,他就立志要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在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他考进了医学院。
与当时其他的医生不同,他非常反对传统医学界那种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思想。
相反,他相信,欢笑、与病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出方。
在面对审官的质问,他人的质疑的时候,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处事方法,而在他面对审官的时候说了一句令我十分感动的话,他说:“我们应该和伟大的护士们建立友谊,她们可以教你,她们每天与人相处,她们来回于血与屎之间,她们有丰富的知识,而那些人性尚存、受你们尊敬的教授们亦如此,分担她们的同情,用它来感染别人。
”在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一名医生对护士的敬重,对护士这一个群体的尊重和肯定与支持。
在很多医生,甚至是病人的眼中,护士的工作似乎并不是十分的重要,甚至以为护士也只是医生的跟班,要做的工作只是执行医生的遗嘱而已。
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护士的工作就不是很重要的了吗?护士只是在执行医嘱而已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为什么还要护士?直接只要护工就好了啊!事实上,在一个病人的治疗过程之中,如果没有了护士贴心的服务,细心的关怀,每一个患者都不可能顺利的康复,这不是在夸大了护士的作用,而是在阐明一个被很多人所忽略的事实。
在一个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医生的遗嘱的确是基础,而护士的工作就是建立在这么一个基础上,但这并不代表护士的工作就那么简单。
因为,护士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
如果没有了护士,医生的医嘱也只能是一个“空头的支票”,无法实现其治疗。
我想,这个也许就是护士存在的意义了。
一个和医生一样相辅相成的存在。
医生为病人提供了治疗的方案,而护士就去关怀每一个病人,用欢笑、关爱,去贴心的保护他们,让他们的身体在照顾下慢慢的康复,重获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依然以为护士也仅仅是一个跟班而已。
心灵点滴观后感作文5篇
![心灵点滴观后感作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c50a2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1.png)
心灵点滴观后感作文5篇心灵点滴观后感1昨晚在《医事法》的课上看完了电影《心灵点滴》,感慨万千,一夜难眠。
曾几何时,我也是非常同情患者的,为什么现在变得这样冷漠呢?记得实习的时候,我和闺蜜都曾不止一次为病人死亡而痛哭流涕,闺蜜甚至当时哭得比家属还伤心。
而现在如果再看到实习生为病人哭泣,我们只会觉得他们“太幼稚了”。
我研究生读的是神经内科,病房里大部分病人是脑梗塞,我每天去看他们时都要进行神经系统查体,然后指导他们进行康复训练。
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病人是个老太太,来的时候大面积脑梗,半身几乎全瘫了,大部分肌肉肌力为0,只有个别的部分还可以微动,肌力为1,不过她的意识是清晰的。
这样的病人多数来讲恢复得都不好,因为肌力为0,他们很难用上力,我只能安慰老太太说,剩余活着的脑细胞可能还可以部分代偿这些功能吧,现在最好努力活动这些还可以微动的部分,让它们刺激刺激脑细胞。
而让我惊奇的是,没过几天,老太太的脚居然能动了!后来手也微微能动一点,于是我抓住机会每天鼓励她进行功能锻炼,教她锻炼肌力,后来出院的时候,这半身的肌力基本可以达到3-4级,已经很了不起了!我告诉她,后期还需要长期的锻炼,想站起来还是有希望的,她和家属走的时候都非常开心。
后来再遇到大面积脑梗的病人,我都以这个老太太为例,鼓励他们。
还有一次,我的一个病人也是脑梗半身不遂,当天来的时候情绪低落,第二天我去看她的时候,她竟然说着说着就嚎啕大哭起来,护士长听到动静还以为她欺负我就赶紧跑过来看,我赶紧说没事就把门关上了。
她主要是觉得自己还年轻,才四十出头就变成了废人;我极力安慰她,说年龄更大的、病情更重的病人都可以通过功能锻炼而恢复得很好,她这么年轻,一定可以恢复自理能力的!后来她通过功能锻炼,出院时是走出病房的,让我非常欣慰!和病人家属吵架的事我也干过,那是一个脑梗塞后遗症期的病人,神志不清,长期卧床,只能靠输液维持生活。
每天护士都很头疼给她扎输液,因为长期卧床,她的四肢已经萎缩,血管也越来越细,以至于后来只有一个技术最好的护士可以扎成功了,连护士长都不行。
心灵点滴观后感【优秀4篇】
![心灵点滴观后感【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f8a13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8.png)
心灵点滴观后感【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心灵点滴观后感【优秀4篇】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
《心灵点滴》观后感(优秀8篇)
![《心灵点滴》观后感(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7319d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2.png)
《心灵点滴》观后感(优秀8篇)《心灵点滴》观后感篇一当前几年充斥在我们周围的医患问题,发生的越来越频繁了,有谁曾想到医生这个神圣职业的初衷在哪里?我们无法避免死亡,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们更坦然面对,心态平和的接受死亡,避免身心的煎熬和折磨,而这一切过程的杀手是冷漠。
我们付出的快乐永远比从中得到的要少,经营快乐是项稳赚的营生。
用微笑点燃人性中的善,再用善去延续人类间的爱。
不要将救死扶伤看成是医生天经地义的责任,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帮扶他人的恻隐之心,那是凝聚国人的维系,不该忘记。
许多人在问一个问题,对于病人身体重要还是精神重要?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如果你是牧师,你也许会回答当然是精神重要,人早晚要死,所有的人都会是同一个归宿——死亡,你会教导人们不怕死,去勇敢坦然面对死亡,你会承诺他死后为他祈祷让他上天堂。
而如果你是医生,你会告诉病人,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如何避免死亡,你也会承诺病人挽救他的身体。
那么如果一位医生同时他也是牧师,他会怎么做呢?《心灵点滴》中的帕奇亚当斯就是这样一位医生,一位牧师,以提高病人生活品质为核心的治疗理论,引起了一系列的故事。
在帕奇亚当斯的理论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倾听。
倾听病人的痛苦,病人的故事,倾听病人的梦想,慢慢地你会发现病人不再是向你抱怨,不再是消沉的看待现状,不再是恐惧死亡。
你会发现他们更多的是向你倾诉,倾诉他们的故事,甚至倾诉他们儿时的梦想。
而那些传统观念的医生,只知道病人如何抱怨,因为不愿倾听,所以他们听不到心声。
每一个人都有故事,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不是因为他们病了他们就没了梦想与愿景,生病只是他们生理上出现了故障,而非他们失去目标与梦想。
永远要铭记我们都是人,不需要有任何修饰的前缀词,我们不仅是医患的关系,我们可以是朋友,坦诚相告的朋友。
而电影中只有这位尚未是医生的帕奇亚当斯在倾听,不是只有他懂,而是其他人都以同样的理由——救更多的人,而拒绝去倾听病人,在他们传统的观念中,学更多的医学知识,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便能妙手回春挽救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800字心灵点滴观后感《心灵点滴》这部影片,是根据一个六七十年代的真实故事改编的。
主角名叫亨特·帕奇·亚当斯在学校中总是正因“过分乐观”而受到责备,以前一个导师对他说:“你想要成为小丑,那就去马戏团。
”其实,帕奇是想当一名小丑,但他同时还行当一名医生,因此就成就了此刻的他,帕奇在弗吉尼亚医学院学习,在学习期间用他的小丑天赋让很多病人的脸上多了一丝愉悦,医院里有一间病房没有医生敢进去,他第一次进去试着和病人说话,但不到一分钟就被打出来了。
第二天他穿着一身天使的服装拿着一本书进去了。
过了一两分钟就推着那位从不出来的病人出来了,其他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心灵点滴观后感5篇心灵点滴观后感5篇。
毕业后,他成立了一个学院,致力于更接近的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八十年代中期他的个性化的诊所受到了媒体的注意并由此出版了一本关于他成就的书。
在书中,帕奇阐述了他的基于幽默的处方,解释了他为什么穿得象个大猩猩,为什么在病房里堆满气球或在浴缸里装满蜡烛以引起欢笑,以给病人精神上的接近或纯粹的欢笑。
(lz13)在使用特殊的方法来减缓病人的紧张情绪后,帕奇以先驱者的身份提出了医生就应治疗人,而不是疾病,他坚信,同情、加入和心灵相通对医生来说与灵丹妙药和技术进步一样重要。
在电影中,开始没有多少人赞成帕奇的观点,学院院长瓦尔考特尤其反对他的方法,而帕奇的室友米奇也认为他是一个孩子气的家伙。
但同时他也影响了一些人,包括护士乔蕾塔、同学楚门和卡琳帕奇发现他在儿童病房大受欢迎,正因他的可笑、古怪的方式驱散了儿童们的恐惧感。
在对传统方式的抗争中,他疏远了一些人、使更多的人吃惊,但是他看到了自我的价值心灵点滴观后感5篇读后感。
在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中,帕奇实现了自我的梦想--开了一个诊所,每个人在那里不仅仅遇到了医生,还遇到了兄弟姐妹。
心灵点滴观后感昨晚在《医事法》的课上看完了电影《心灵点滴》,感慨万千,一夜难眠。
曾几何时,我也是非常同情患者的,为什么现在变得这样冷漠呢?记得实习的时候,我和闺蜜都曾不止一次为病人死亡而痛哭流涕,闺蜜甚至当时哭得比家属还伤心。
而现在如果再看到实习生为病人哭泣,我们只会觉得他们“太幼稚了”。
我研究生读的是神经内科,病房里大部分病人是脑梗塞,我每天去看他们时都要进行神经系统查体,然后指导他们进行康复训练。
我印象很深的一个病人是个老太太,来的时候大面积脑梗,半身几乎全瘫了,大部分肌肉肌力为0,只有个别的部分还可以微动,肌力为1,不过她的意识是清晰的。
这样的病人多数来讲恢复得都不好,因为肌力为0,他们很难用上力,我只能安慰老太太说,剩余活着的脑细胞可能还可以部分代偿这些功能吧,现在最好努力活动这些还可以微动的部分,让它们刺激刺激脑细胞。
而让我惊奇的是,没过几天,老太太的脚居然能动了!后来手也微微能动一点,于是我抓住机会每天鼓励她进行功能锻炼,教她锻炼肌力,后来出院的时候,这半身的肌力基本可以达到3-4级,已经很了不起了!我告诉她,后期还需要长期的锻炼,想站起来还是有希望的,她和家属走的时候都非常开心。
后来再遇到大面积脑梗的病人,我都以这个老太太为例,鼓励他们。
还有一次,我的一个病人也是脑梗半身不遂,当天来的时候情绪低落,第二天我去看她的时候,她竟然说着说着就嚎啕大哭起来,护士长听到动静还以为她欺负我就赶紧跑过来看,我赶紧说没事就把门关上了。
她主要是觉得自己还年轻,才四十出头就变成了废人;我极力安慰她,说年龄更大的、病情更重的病人都可以通过功能锻炼而恢复得很好,她这么年轻,一定可以恢复自理能力的!后来她通过功能锻炼,出院时是走出病房的,让我非常欣慰!和病人家属吵架的事我也干过,那是一个脑梗塞后遗症期的病人,神志不清,长期卧床,只能靠输液维持生活。
每天护士都很头疼给她扎输液,因为长期卧床,她的四肢已经萎缩,血管也越来越细,以至于后来只有一个技术最好的护士可以扎成功了,连护士长都不行。
但是由于身体原因,那个护士有一天被调到门诊去了,那里更加清闲适于养病。
她走了以后,我这个病人的输液就成了一个最棘手的问题。
我于是找家属谈话,希望他同意我们给病人扎一个中心静脉插管,这样每天的输液问题就解决了。
但没想到家属不同意,说既然还有人可以扎成功,为什么不继续扎呢,为什么要做这项创伤更大的操作呢,人员调动是你们的问题,我不管!于是我和那个家属大吵一架,回到办公室还哭了半天。
过了大约一个小时,我想想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啊,于是又回到病房向家属道歉,并心平气和地商量这件事,没想到家属竟然反过来向我道歉,并痛快地同意了。
我开始觉得很委屈,因为真心诚意为病人着想竟然家属会这么不领情,但家属向我道歉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了被理解的快乐。
毕业后我来到放射科工作,接触病人的机会不多。
离开神经内科的时候,我的导师和师姐师弟们都羡慕我,说我以后再也不用接触病人了,真好。
当时的我很惊讶,因为我在研究生阶段从没觉得接触病人有什么痛苦的,我只是觉得常常对他们爱莫能助是最无奈的事。
然而工作之后,我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
因为工作中主要面对的是影像资料,即使给病人打电话也只是为了多了解一点病情从而出一份更可靠的报告,我对那些急切想知道结果的病人越来越不耐烦,我总是说,我需要再仔细看看,而且还有上级大夫要看的,现在不能告诉结果,告诉了也不准确。
我们还有个岗位是“接诊医师”,负责接待来检查的病人,主要是对申请单过于简单的病人补充病史,有时还需要查体,当然顺便就需要向他们解释检查的注意事项、造影剂的危险性等。
我在这个岗位工作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病人都是带着怒火过来的,甚至有的人把对临床医生的满腔怒火转嫁到我们身上——他们不敢得罪给他们看病的临床医生。
病人不容许我们犯错误,甚至对于等待时间过长也怨气很大,有很多病人坚持用别人的名字做检查,导致信息不准确,这样有误诊的危险,也让人不厌其烦……事实上接触病人的时间少了,反倒看到的都是他们的缺点,厌恶情绪激增,对那些只是想多问几句的病人也变得有点不耐烦了。
我们的主任总是说,要对病人好一点,她本人对挂她号的病人总是十分客气,看片子比平时要仔细许多。
我不知道她是如何保持心情平静的,她对我们永远也不够满意,但对病人却关爱有加,甚至有说有笑。
和我差不多年资的医生如今也多数对病人冷漠了,再也提不起当年的热情。
聊天的时候发现,我们工作中多多少少都被病人或家属伤害过,主要是伤心,所以对越来越多的病人失去了信心,不知道哪个人将来就会反咬一口。
老公说他现在对病人反倒比研究生的时候要好一点了,因为他越来越发现病人之间的差异,所以对大部分病人都越来越好,真心诚意帮助他们,只有对那些素质比较低的病人保持一定距离;或许这就是一个医生开始成熟的表现吧。
反过来看《心灵点滴》,如果PatchAdams最初的表现只是像我们实习时的那种原始的热情,那么当他深爱的人被病人谋杀后,他还能重新建立起对病人的热情,这简直就是奇迹了。
我们都有同情心,我们也都感受过帮助病人的快乐。
但怎样能在被病人伤害过之后还继续对他们好,这需要一个心理调整的过程,也需要在实践中找到合适的与病人相处的方式。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心灵点滴》观后感不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眼涙也不是第一次汩汩而流了。
五一劳动节连续假期的第一天,下午我决定留给自己,偶然乱转电视下,我看了这部HBO播映的电影《心灵点滴》(PatchAdams),也明白了男主角名字中--Patch象徵的修补之意。
这部片和男主角罗宾威廉斯主演的另外两部电影:《美梦成真》、《心灵捕手》一样,都是令我回味再三,膾炙人口的好片。
男主角派奇是位传统医界视為「不走正道」的医学院学生,虽然他的医学院成绩优秀无比,却在操行成绩上落得了个「过度快乐」的评语。
他认為医生不该被社会过度的神格化,享受过多的尊荣和敬畏,而使為人医者渐渐失去原本从医助人的初衷。
称一句「XXX医生」,不代表这个人放的屁就比较香,走路大家就要让一边。
「医生」二字,实际上是代表对自己坚持助人的一种宣誓。
所以他在医院实习时,看遍了传统医院制度的麻木不仁,偏离人性之后,内心產生觉悟,下定决心要开一间梦想中的医院。
於是他和理念相同的伙伴们,在风景优美的山间,建立了一所「以家為本」的免费看诊医院。
面对接踵而来传统医界的抨击和质疑声浪,派奇总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之姿慷慨陈言,毫无所惧;而在病童面前,他却变成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大玩偶,搞笑做怪,只為了博得稚子纯真的一笑。
在这些外界考验前,他是个勇者;但来自内部的挫折却一度重击了他,几乎不支倒地。
同為医学院学生,也是他的亲密爱人--凯琳,一路跟著他一起实现梦想,胼手胝足地打造了心目中的爱心医院。
与派奇的相识相恋,更让凯琳逐步尝试让自己告别本身不為人知的伤痛。
只是没想到,助人这件事,它可贵和可叹的就是,它是一种冒险。
因為听了派奇自身走出忧鬱的经验分享,她决定从帮助别人中找回帮助自己,肯定自己的力量,即使她直觉地有些担心害怕,仍然决定信任他人地隻身前往探望一名精神病患,而忽视了病患本身精神状态并不稳定的潜在高度风险。
最后,她遭遇了严重的不幸。
这使我想起有部电视影集《ER》(急诊室的春天)的某一段情节。
一位年轻急诊医生--大卫,平时对一位好发问又好管閒事的医学院实习生又爱又恨。
两人之间很不对盘,但又有一种微妙的好感情愫。
有次,来了个病人,本身精神情况也是很不稳定,在急救过程中需要从脊椎打麻醉针,照理这应该由医生来做,但这位医生却故意让实习生练习,想让实习生出糗以知难而退,结果她果然技术不佳,弄得病人痛得要命几乎抓狂。
但更严重的事却在后面。
没想到这位病人一直记恨在心,妄想医生都要害他,趁著医生们忙著放假过节的鬆懈,以预藏的刀将认真学习,立志成為一名好医生的女实习生,一刀封喉毙命。
电影中的派奇和电视影集裡的大卫医生一样,他们原本飞扬的自信和旺盛的生存斗志,一夕之间完全被这样的意外事件所击溃,从此陷入自责沮丧的深渊。
所幸,生命的无常,可贵的便是它让人绝望的同时,它也给了人无限的希望。
自责难过到曾经也想轻生的派奇,终於在山顶上再度找到了自己看待生命的角度,重燃起以往助人為乐的信心和勇气。
他坚信,医病之间也是一种人际关系,不应该照著传统教科书所言,做情感切割,反而要贴切相连。
所以医生不该只是躲在象牙塔裡做实验,或是开药动手术,而是要儘早地学会和人相处,学习倾听和交谈。
同时,在他的定义中,医生就是广义的助人者,而所谓医疗行為,要治疗的不是一种病,而是一个人。
对抗疾病可能会失败,但如果以人性的同理心对待病人,抱著互助為济的精神,则帮助病人,陪伴病人度过疾病苦痛,这件事是永远都不会失败的。
这部电影是由真人真事所改编,片尾叙述这位派奇医生在电影拍摄结束為止,已正著手重新建立他的「家人医院」,而且目前也己有了近3000名的医生,正排队準备加入他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