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 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7ff79caaea998fcd220e64.png)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精品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精品教案一、分析教材、明确目标《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关注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知识方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3、情感方面: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得出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那也许在小朋友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1:1平均分配的形式,这里也可借此引发讨论,进而进行多劳多得的思想教育。
)通过这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那接下来就可以顺水推舟,指导自学例2、感悟新知.(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同时自然的过渡到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上。
)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发展提高这里我将前面的小故事做了个小变化。
今年中秋节前,孙悟空和猪八戒又想做“唐氏月饼”,这时沙僧也要加入,猪八戒为了能赚更多钱,做月饼比去年勤快多了。
结果他们做的月饼的个数比是5:4:6,卖出后一共赚得300元。
那请问同学们,今年和去年相比,有了什么变化呀?现在他们该怎么分这笔钱呢?这样一来,就在学生中击起了波澜,学习的气氛也达到高潮。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优秀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f2f59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a.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
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了数量关系相同,通过复习题的分析解答,让学生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再把题进行改动变化。
在边画图、边分析的过程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在已经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六年级学生能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去拓展,去学习更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逆向思维,能根据具体的数量和分率,求出单位“1”的量。
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2、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教学过程一、1、苹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苹果多5千克。
⑴、梨的重量比苹果多了()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千克。
2、钢笔X元,比毛笔少了3元。
⑴、钢笔比毛笔少了()元。
⑵、毛笔是()元。
3、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课1、教学补充例题:水果店运来了一些苹果,已经卖了36千克,还剩下20千克,水果店运来了多少苹果?(1)卖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运来苹果的重量-卖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4)指名列出方程。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优秀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e609f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6.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练习八的第59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3.做练习八的第5题: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二、课堂练习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来解应用题,今天我们要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正比例、反比例意义和判断来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1.做练习八的第6题。
指名读题,让学生自己解答。
集体订正时,请一个同学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教师: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要晒17550吨盐,需要多少吨海水该怎样解答让学生口头列出比例式,教师板书出来。
教师小结:像这道题,问题虽然变了,但题中基本数量关系没有变。
晒出的盐和海水的吨数成正比例关系,解答这样的应用题的关键:一是要正确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成什么比例,二是要找准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数:2.做练习八的第7、8题。
集体订正后,指名讲一讲是怎样想的。
3.做练习八的第9题。
做题前,提示学生选用哪三个数据都可以,但所叙述的事情要符合实际情况。
订正时,如果学生在编题中的语言不规范,要注意纠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52页~53页的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3、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问:我班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你能根据我班男女生人数用比的知识和分数的知识来说一句话吗?学生汇报:(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口答应用题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口答:100÷2=50(平方米)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研究按比例分配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5c921d8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9.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实例,探究比的概念,学习比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 比的概念的理解。
2. 比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3. 比的应用,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比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比的题目,加深对比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4. 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然后每组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比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完成。
板书设计1. 比的应用2. 重点: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方法,比的应用。
3. 难点:比的概念的理解,比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比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做一些比的题目,巩固对比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提高题: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 思考题: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对比有了直观的理解。
然后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比的计算方法。
通过应用环节,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比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的识别与处理。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理解障碍的知识点,它们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在本节课中,识别出的教学难点包括比的概念的理解、比的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比的应用,尤其是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9acb2f58fb770bf78a55da.png)
比的应用【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和数形结合等方式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1)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问题解决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旗,水杯、水、筷子,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奥运圣火已经点燃,奥运盛会即将在北京召开,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为奥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们也做一回奥运小使者,把奥运精神带进幼儿园。
现在我们有一些印有奥运会会徽的小旗想要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
1. 幼儿园有两个班,要把这些小旗分给这两个班,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合理呢?为什么?学生可能的答案: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平均分,因为这样每个人分到的会同样多。
2.经调查,大班有30人,小班有20人,这回如果我们还把这些小旗平均分给这两个班,你觉得还合理吗?为什么?学生可能的答案:不合理,因为每个人分到的就不一样多了。
怎么分合理呢?请你静静地想一想,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的答案:按人数比30 :20 = 3 :2进行分配。
3.3 :2表示什么意思?二、问题解决活动1:合作研究怎样按3 :2 这个“比”来分配为了研究方便,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小旗。
(一)合作研究1.合作要求:两个同学一组分工合作,每分一次,就详细记录下当次分给大班和小班小旗的面数,直到分完为止。
(提示:记录时,不累计上次分得的小旗面数)大班分得()面小旗小班分得()面小旗2.学生合作研究3.教师组织反馈交流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收集约三种不同的分法,分步展示在投影上。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4559a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7.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简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悉分数乘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其他相关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解答一些稍复杂的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发展,需要学生用分数乘法和减法加以解决。
例题是已知某小学六年级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总人数以及其中男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女运动员人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材首先呈现一条表示运动员人数的线段,要求学生在这条线段上分别表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
通过这样的操作,一方面能使男运动员人数与总人数的关系更加清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要求女运动员的人数,可以先算出男运动员有多少人。
当学生画图操作后,教材不在呈现具体的分析过程,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解题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列式解答。
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算法,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经验。
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的第1~2题中的数量关系都与例题相近,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例题所学习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瞧!岭南小学举办了学生运动会(媒体同时出示例题文字)他们六年级有45人参加,其中男运动占5/9,谁能知道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学生自由读题,了解题意。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充分运用教材,以现实的、学生熟悉喜爱的活动场景引入新课,既加强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优秀3篇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a9e51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8.png)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优秀3篇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一、激情导入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男生占()份,女生占()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和()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其中()量占()份,()量占()份,()量占两之和的()/ (),()量占两量之和的()/()。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什么?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例2: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方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90045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5.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1】篇〗一.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准备与同学们一起应用百分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课题:百分数的综合应用)二.基本练习师:老师想向大家了解一些情况,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师:你的身高是多少?生1:我的身高是1米58。
生2:我的身高是152厘米。
生3:我的身高是145厘米。
师: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生1:我的体重是43千克。
生2:我的体重是38.5千克。
师:自己的身高和体重都知道,但你知道自己体内大约有多少千克的血液在流动吗?(生茫然并窃窃私语。
)师:你们称过吗?(生:没有)能称吗?(生:不能)师:是呀!称体内的血液这不要了大家的命了(众人笑)。
所以老师去查了一些资料,终于找到了一个科学研究的结果。
(课件出示:人体中血液的重量约占体重的7%)现在能知道了吗?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重来计算体内的血液重量。
反馈:生:我的体内有4.7千克的血液。
师:是怎样计算的?生:用自己的体重乘以7%。
师:你们都是这样来算的吗?生:是。
(学生讲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生:我的体重是44千克,所以是44×7%。
师:对呀!用这样一条简单的百分数知识就可以解决体内血液的重量问题,其实类似的问题在我们身上还可以找到许多,比如说:12岁左右的少年,头高占自己身高的14.28%。
(课件同步出示)看到这里,你能知道什么?生:能知道自己的头有多高。
师:你想知道自己的头高吗?(生:想)请算一算吧!(学生计算,师巡回。
)反馈:生:我的身高是155厘米,头高就是155×14.28%=22.134厘米。
生:我的身高是141厘米,头高就是141×14.28%=20.13厘米师:与上面同学的计算结果比较一下,我们的头高都一样吗?为什么?生:头高不一样,是因为身高不相同。
师:老师的头高是21.7厘米,你能帮老师算算身高吗?(课件同步出示)(学生计算,师巡回。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第3课时 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第3课时 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5324327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7.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四、比的应用一、教学内容1.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
2. 学会求比值,求比值的方法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3. 学会求比与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
2. 学生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求出比的比值,并能运用比的比值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求比值的方法,比与分数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运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20个苹果,小华有15个苹果,请同学们求出小明和小华的苹果数量之比。
2. 讲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号相当于分数线。
3. 讲解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例如,小明和小华的苹果数量之比为20:15,比值为20÷15=4/3。
4. 例题讲解:求下列比的比值。
(1) 4:3(2) 5:25.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求出下列比的比值。
(1) 6:4(2) 7:86. 比与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例如,5:2可以表示为5/2。
7. 例题讲解:求下列比与分数的关系。
(1) 3:4和3/4(2) 6:7和6/78.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求出下列比与分数的关系。
(1) 4:5和4/5(2) 8:9和8/9六、板书设计比的意义: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比与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七、作业设计1. 求下列比的比值。
(1) 8:5(2) 9:42. 求下列比与分数的关系。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09f18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5.png)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精品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精品教案【导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49页例2,做一做及相应练习。
【导学目标】1、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2、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分析、尝试、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学重点】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导学难点】探究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导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回顾知识孕伏迁移1、联系生活事例,发现数量之间的比:2、出示信息,分析比的意义,孕伏迁移新知。
[设计目的:学生分析理解数量之间比的意义,承前启后,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做准备]3、明确目标,揭示学习内容。
二、尝试交流探究方法解决问题1、展示信息,理解题意:用清洁精浓缩液和水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ml的清洁剂。
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各是多少?2、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在500ml的清洁剂中,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清洁剂的,水的体积占清洁剂的)3、根据分析理解,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要求写清楚计算过程、步骤)4、汇报尝试结果,叙述解题思路。
[预设方法]方法一:① 500÷5=100 ml方法一:① 1+4=5(份)②100×1=100 ml ② 500×=100 ml③100×4=400 ml ③ 500×=400 ml5、引导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检验方法:把求得的两个量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量;或者把求得的两个量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否与题目中的比相符)三、应用方法及时强化明确思路出示信息:出示信息:合唱组共有45名同学,男女生人数比是2:3,合唱组用男女生各几人?让学生思考讲述,以简单的实际问题口述解题过程,小结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精品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7fd370b84ae45c3b358c82.png)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精品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9页例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及解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态度与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通过类比及知识的迁移推出结论,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中“比”的含义。
突破方法:通过知识迁移,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按比例分配中“比”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想知道什么问题吗?昨晚老师在家做晚饭的时候,自己动手,做了一回米饭,结果做出来的米饭像米粥一样,这是为什么呢?生1:水放的太多了。
生2:米放少了。
师:哦,原来是这个原因,那水和米到底放多少才合适呢?生:我知道,我妈妈说过,按照1份水3份米来做就可以。
师:1份水3份米,也就是说水和米的比是?生:1:3师:你能给老师讲解的更详细一些吗?(引导学生强调水和米的比)师:太棒了,谢谢你,今晚老师就按照你的方法再试一试。
师:在日常生产、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比如,我们冲饮料时,饮料粉和水按一定的比来冲,饮料才好喝;洗衣服时,洗衣粉和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洗衣液去污效果才好;造房子时把水泥、砂子、石子按一定比例配制的混凝土才坚固耐用。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生1:安利洗涤剂与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可以配制成洗涤液。
生2:冲速溶咖啡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去冲。
师总结: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课题:比的应用)生:齐读课题。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比的应用第1课时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比的应用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106224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5.png)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比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学习“比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比的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
2. 比的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具模型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比的概念。
2. 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比的概念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比的概念,强调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2.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大小关系、比的倒数等。
3. 通过实例演示比的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2. 强调比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比的应用一、比的概念二、比的基本性质三、比的应用实例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的概念、性质和应用,使学生对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也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地方。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和比的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比的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1. 比的概念: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在引入比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身高、体重、速度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的存在和意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a647d6d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3.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1.1. 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比例符号。
1.1.2. 掌握比的应用方法,能够用比解决问题。
1.1.3. 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扩大和缩小比的大小。
1.2. 能力目标1.2.1. 能够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1.2.2. 能够合理选用比例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1.2.3. 能够通过多种方法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1.3. 情感目标1.3.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理解。
1.3.2.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3.3. 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和巨大的作用。
2. 教学内容2.1. 基本概念比例的概念及符号表示。
2.2. 实际问题2.2.1. 相同单位下的物品的比。
2.2.2. 不同单位下的物品的比。
2.2.3. 多个物品的比较。
2.3. 问题的整合和拓展2.3.1. 比的大小比较。
2.3.2. 比例的扩大和缩小。
2.3.3. 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3. 教学过程3.1. 知识点讲解3.1.1. 讲解比例的概念和符号。
3.1.2. 着重讲解相同单位下的物品的比。
3.1.3. 指导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3.2. 实例讲解3.2.1. 举例子说明相同单位下的物品的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3.2.2. 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熟练使用比例解决问题。
3.3. 问题拓展3.3.1. 引导学生通过比例的大小比较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比的应用方法。
3.3.2. 指导学生通过扩大和缩小比例,更好地实现数学运算。
3.3.3. 通过设计实际问题,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
4. 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4.1.1. 理解比例的概念,熟练使用比例符号。
4.1.2. 掌握比的应用方法,能够用比解决问题。
4.2. 教学难点:4.2.1. 比的大小比较。
4.2.2. 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798a244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6.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比的基本运算以及比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熟练运用比进行各种运算,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解决相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例、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于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比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概念,熟练运用比进行各种运算,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比的概念,熟练运用比进行各种运算。
2.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解决相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比的应用。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发现比的运算规律。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的应用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商品打折、比赛评分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同时,通过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比的计算和比的应用问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9a3da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c.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页例1、第113页例2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完成练习二十九的第1~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在学过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具准备将复习中的第1题图画在小黑板上,第2题写在黑板上.教学过程一、复习1.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2)图中空白部分占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2.五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出示上面的复习题后,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同时,请3名学生在黑板上每人做一题.核对第2题时,教师可以说明:这道题是求五年级学生中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人数占五年级全体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提问:“解答这样的题目关键是什么?”“关键是应该以谁作单位‘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教师: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百分数的应用题跟分数应用题类似.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一).二、新课1.教学例1.出示例1:“五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请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和上面复习中的第2题有什么不同?”“解答这道题应该以谁作单位‘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口述,教师板书:120÷160=0.75=75%教师:这道题和上面复习中的第2题相比,题目的条件完全相同,只是问题不同.因为这道题的问题是求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所以要把结果化成百分数.2.出示练习题:“一班种树40棵,二班种树48棵,二班种树的棵数占一班的百分之几?”先让学生想一想,再提问:“这道题怎样列式?”让学生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教师说明:解答这样的题目,必须看清求的是什么,弄清以谁作单位“1”?把数量关系弄清楚了,才能确定怎样列式.3.教学例2.教师: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农业生产中,要实行科学种田,播种前需要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然后根据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决定单位面积的播种量.这样既能确保基本苗的数量,又可以避免浪费种子.通常把“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叫做发芽率”(口述后再板书发芽率的概念).求发芽率是百分数在农业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应用.口述并板书发芽率计算公式:发芽率=×100%教师指着公式中的百分号说明:在这个公式中为什么要乘100%呢?因为发芽率是指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如果公式只写成,不加“×100%”,一般来讲,这只是分数形式,除得的商是小数,而不是百分数.如果在的后面加上“×100%”,相当于乘1,这样就可以使除得的结果化成大小不变的百分数了.所以在计算发芽率的公式中必须加上“×100%”.我们在这以后还要学习像出粉率、合格率、出勤率等等,这些也要用百分数表示,所以它们的计算公式也必须加上“×100%”.〖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2】篇〗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应用(一)教材第23——24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eb06122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2.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其中涉及到比的应用这一章节。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深入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比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运算方法,难点是理解比的概念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的例子,以及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比如水果的比较,来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比的意义。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比如水果的比较,来讲解比的基本运算方法,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计算来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巩固和加深对比的概念的理解。
4.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清晰地展示比的概念和比的运算方法,以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会包括一些类似的例题和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比的概念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学习进行反思,看看学生们对比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我也会给出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比的应用的理解。
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的教学设计和思考。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2078d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1.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探索方法,建立模型1.理解题意(1)什么是稀释液?怎样配置的?(2)什么是按比例分配?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学数学书P49例题2,思考:(1)你从例题2中得哪些信息?(2) 1:4表示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3)你能用画图的方法给同位讲解吗?(4)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3.小组展讲小结:方法一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方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2.填空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cm,长与宽的比是5:2,长与宽各是多少cm4.一个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全班有多少人?〖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2】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的第4~5题,练习六的第4~6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比例的方法正确解答有关应用题.2.沟通整数、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联系,会用不同知识,从不同角度,多种方法解答有关应用题.3.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教具、学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二、回忆用比例解应用题,具体步骤有哪些呢?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最后教师总结如下:(1)判断.概括出题中两种有关联的量,找出题中隐蔽的定量,从而确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2)设未知数x,列方程.如果成正比例关系,列式是:x∶y=x1∶y1;如果成反比例关系,列式是:xy=x1y1.(3)解方程.(4)验算.(5)答题.三、分层练习1.基本练习.(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①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时间.②一本书的总字数一定,每行的字数与行数.③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的数量和总价.④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魇奔洌/P>(2)实际运用.①晶晶借了一本112页的《安徒生童话》,她4天看了28页.以这样的速度,预计几天可以看完?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②用一批纸装订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6张,可以装订300本.如果每本18张,可以装订多少本?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③蚯蚓能消化许多垃圾,有人将7.5吨垃圾运到一个蚯蚓养殖厂,78天后,这些垃圾全部被消化了.这个养殖厂一年可以消化约多少吨垃圾呢?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此题有两种答案.2.综合练习.(1)一篇文章原稿每行30个字,共96行,如果改为每行32个字,一页纸35行的版式,那么这篇文章需打印多少行?共需几页纸?提醒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后再独立解答,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评价.解:设需打印x行.30×96=32xx=9090÷35=2(页)……20(行)答:这篇文章需打印90行,共需3页纸.(2)扬扬骑车从家经过游乐场到少年宫,全程需1.5小时,如果她以同一速度从家骑车直接到少年宫,可以省多少时间?学生独立解答后,先在小组内交流思考的过程,再在全班交流,教师评价.可能出现的答案有:(1)解:设从家直接到少年宫,要x小时.(2)解:设可以省x小时.(11+7)∶1.5=15∶x (11+7)∶1.5=15∶(1.5-x)18x=1.5×15 或(11+7)∶1.5=(11+7-15)∶x18x=22.5 解答过程略.x=1.251.5-1.25=0.25(小时)答:可以省0.25小时.3.发展练习.六(2)中队少先队员订《少年科学》杂志,全中队共交了792元,各小队订阅情况如下表,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各小队应交的钱数.第一小队 10本()元第二小队 12本()元第三小队 11本()元学生独立用各种方法算,算完后互相交流各自的方法及思路,再在全班交流.可能的方法有:方法一:792÷(10+12+11)=24(元)方法二:792×10/33=240(元)24×10=240(元) 792×12/33=288(元)24×12=288(元) 792×11/33=264(元)24×11=264(元)答(略).答(略).方法三:解:设第一小队应交x元.792∶(10+12+11)=x∶10x=240答(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3】篇〗教学内容:练习八的第59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时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时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a5e46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0.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时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时“比的应用”所编写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02页至104页关于比的应用的相关知识点,具体包括比的概念、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的应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比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的应用,如何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运动会为例,引入比的概念,讲解比赛中的比较和竞争。
2. 知识讲解:讲解比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讲解比的应用,如何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运动员的速度比较、商品的折扣比较等。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叫做比。
比的意义:用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速度比较、折扣比较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第104页的练习题。
2. 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某商品原价为200元,打8折后,求打折后的价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比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拓展延伸:1. 比的应用:如何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2. 比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如比例、百分数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129b118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7.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含义及数学表示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比的应用练习。
–注重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的运用。
–提供多种形式的比的应用题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比的概念及运用。
–练习比的应用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比的基本概念,通过简单的例子介绍比的应用场景。
2. 讲解比的应用(10分钟)•讲解比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介绍常见的比的运用题目类型。
3. 分组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比的应用题目,让学生讨论解决方法,并展示答案。
4. 案例分析(15分钟)•选取一些比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比的应用方法。
5. 综合练习(15分钟)•给学生发布综合练习题,考察学生对比的应用的掌握情况。
6. 总结(5分钟)•总结比的应用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比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熟练应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提高了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五、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比的应用作业练习册完成习题若干道。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2.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3.班级内部将优秀学生进行表扬激励,鼓励其他同学学习。
以上为本节课教学设计内容,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比的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提高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①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②浓缩液的体积:500×1/5=100(ml)
③水的体积:500×4/5=400(ml)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6)学生试做:练习:做一做第1题。
(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补充练习
(1)出示: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
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
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
①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②一班应栽的棵数:280×
③二班应栽的棵数:280×
④三班应栽的棵数:280×
答:一班栽树94棵,二班栽树90棵,三班栽树96棵。
(5)学生进行检验。
(6)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的第1、3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2、4、5、6、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