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小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小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第一、词法一、古今异义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2、使动用法火尚足以明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三、一词多义道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四、虚词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其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乃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二、句法一、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所谓前洞也。

第三、难句翻译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第三、文学文化常识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最全最实用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最全最实用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总结最全最实用《游褒禅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游记文章,以他游玩褒禅山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对《游褒禅山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游褒禅山记》的背景知识1.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他是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褒禅山:位于湖北省黄陂县,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天下第一禅山”之称。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1.游览褒禅山的经过:苏轼先是在长江上游历,欣赏了长江流域的美景,然后登上褒禅山,游览山川美景,感叹山水的壮丽和瑰丽。

2.对自然山水的赞美:苏轼以绘画的手法描绘了山川风景,赞叹了壮丽的云海、秀丽的峰岭、奇特的石头等。

他认为自然山水是上天给予人们的最美好的礼物,享受山水的美景会给人们带来宁静和快乐。

3.对人生的思考:苏轼在游览山川的过程中,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人生就如同登山一样,需要攀登和克服困难,只有勇往直前,才能达到人生的巅峰。

同时,他也提出了追求自由和超越世俗的理念。

三、文章中的重要意象1.云海:云海是文章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山中云雾的美丽和神秘。

苏轼形容云海如织,氤氲宛如仙境,使整个山水景色更加幻化和壮丽。

2.泉水:泉水是文章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山中清澈的水源和生命的源泉。

苏轼对泉水的描绘充满诗意,赞美泉水的清澈和快乐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3.石头:石头是文章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山中坚毅和刚强的品格。

苏轼形容石头如奇山异石,有着令人惊叹的造型和神奇的力量,寓意着人生需要坚定的意志和勇气。

四、文章的主题思想1.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赞叹:苏轼通过赞美褒禅山的山川美景,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叹之情。

他认为自然山水是上天给予人们的最美好的礼物,需要人们去欣赏和珍惜。

2.对人生的思考和价值观的探索:苏轼通过游览褒禅山的经历,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游褒禅山记重点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重点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重点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作者:王安石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品体裁:游记3、写作背景:作者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 年)任舒州通判时所作。

二、重点字词1、实词11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12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13 谬:弄错,使……错。

14 咎:责怪。

15 极:尽情享受。

16 相:帮助。

17 其:①指示代词,那。

②人称代词,自己。

18 于:①对于。

②在。

19 以:①因为。

②用来。

110 之:①的。

②指代人、物、事等。

2、虚词21 而:①表承接。

②表转折。

③表修饰。

22 然:①然而。

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3 乃:①于是,就。

②才。

24 盖:①承接上文,解释原因,大概。

②发语词,不译。

三、重点句子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翻译: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翻译: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翻译: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翻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5、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翻译: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然而力量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6、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翻译: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物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

7、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游褒禅山记》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现小编整理了课文重要知识点,掌握好这些内容才能在文言文考试中运筹帷幄,包括通假字、诗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欢迎阅读!《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一词多义(扩展)(一)虚词“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二)实词“道”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三)实词“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四)实词“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五)实词“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六)虚词“其”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王春光一.生字词:⑴庐冢.(zhǒng)青冢⑵谬.(mi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谬种流传⑶窈.然(yǎo)窈窕(yǎo tiǎo)⑷咎.(jiù)既往不咎咎由自取⑸瑰.怪(guī)二.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父→甫三.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动筑屋定居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名→动命名3.有泉侧.出侧:名→状从侧面4.由山以上.五六里上:名→动向上走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名深度穷:形→动走到尽头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动→名见到的景象7.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名到达的人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动照明9.往往有得.得:动→名心得,收获10.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名艰险偏远的地方1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形→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1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尽:形→动用尽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使动使……错,弄错传:动→名流传的文字名:名→动指识其本名四.古今异义词: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数字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非常古:不寻常,不平凡今:程度副词,很,十分3.于是..余有叹焉于是古: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今:顺承连词,表示后一件事紧接着前一件事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所以古:……的原因学者古:研究学问的人今:因果连词,表结果今: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⑴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⑵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⑶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⑷此余之所得也⑸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介宾短语后置句:⑴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⑵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2.省略句:⑴有碑仆(于)道⑵而余亦悔其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⑶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⑷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六.一词多义:1.其:⑴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第一人称代词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③指示代词那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⑵语气副词:①推测语气大概如:其.皆出于此乎②反诘语气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③婉商语气还是如:吾其.还也④期望语气一定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⑶助词:无意义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2.胜:⑴shēng ①尽如:何可胜.道也哉/刑人如恐不胜.②禁得住,能承受如:沛公不胜.杯杓⑵shèng ①胜利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②胜过、超过如:日出江花红胜.火③优美的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3.道:⑴道路如:有碑仆道.⑶方法如:策之不以其道.⑷说、讲如:何可胜道.也哉⑸取道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游褒禅山记》是唐代诗人王安石所著的一篇游记,使用的是文言文。

这篇文章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深入描写了禅理境界,是一
篇文笔优美、意蕴深刻的作品。

下面是《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
的归纳整理:
1. 常见的动宾搭配:如“登山、泛舟、瞻仰、游荡、观瞻等”。

这些词
在对景描写和游记中常常出现。

2. 单音节词重复的表达手法:在一些神态描写和修辞手法中,常常使
用单音节词的重复,来加强表达的效果,如“俯俯仰仰、悠悠闲闲”。

3. 处所词作动态动词用:在文中有许多使用处所词作动态动词来使用,如“翻回、转到、过来、回到”等。

4. 指代词的运用:在文中出现了很多指代词,如“其、之、乃、其间、
然后”等等。

他们都是指代前文中出现过的词语。

5. 反问句的表达手法:反问是文言文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如“此非芜菁之苗乎?此非蒲柳之枝乎?”
6. 经验和事物名词的运用:在文中,许多经验和事物的名词都被广泛
运用,比如“霁、阳、云、箫、松、山、水、屿、岛、谷、峰、嶂、澗、渚”等等。

7. 比拟与拟人手法:比拟和拟人是唐代文人非常擅长的手法,如“麓山
如鍼,势若倾卧”、“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等等。

8. 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在文中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句,“山高
水长、远近名山、巍峨屹然、旖旎婆娑”;中心句,“烟霞缭绕,仙境
般的美景令人陶醉”等。

总之,《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文笔优美、意蕴深刻的作品,通过对自
然美景和禅理境界的描写,展现出唐代文人的诗性和哲学表达能力,
是中国文化中的珍贵遗产。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知识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

你只是你只是浅尝辄止,那么只会觉得枯燥乏味,像对待任务似的应付学习。

但你如果深入探索,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奇妙,了解许多所不知道的道理。

知识的力量让你沉醉,甘愿深陷其中并发现宝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小结实词1.文(1)文章,这里指碑文例:其文漫灭(2)碑上残存的文字例: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2.为(1)刻,动词例: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2)是,动词例:于人为可讥3.记(1)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用作书名或篇名例:游褒禅山记(2)题记,动词例:而记游者甚众例:来而记之者已少(3)写作,动词例:临川王某记4.观(1)观察,动词例:古人之观于天地……(2)景象,名词例: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5.名(1)称之,命名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2)识其本名例: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6.得(1)能够,助动词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心得,收获例:往往有得例:此余之所得也7.常(1)平常,寻常,形容词例:非常之观(2)常常,副词例:常在于险远8.道(1)道路,名词例:有碑仆道(2)说,动词例:何可胜道也哉9.然(1)……的样子,形容词词尾例:有穴窈然(2)然而,连词例:然视其左右10.谬(1)错误,形容词例:盖音谬也(2)弄错,形容词用作动词例: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阴,与之相反)12.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13.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虚词1.其(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指示代词,那(3)距其.院东五里指示代词,那个(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5)其.文漫灭代词,它的,它上面的(6)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它,它上面(7)其.下平旷代词,它的(8)问其.深代词,它的(9)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指示代词,那些(10)其.进愈难凑足音节,舒缓语气(11)而其.见愈奇同上(12)然视其.左右代词,它的,(13)盖其.又深代词,它(14)则其.至又加少矣指示代词,那些(15)既其.出凑足音节,舒缓语气(16)则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词,那个(1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我(1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19)其.孰能讥之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2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它的2.而(1)而.卒葬之连词,表承接关系(2)而.记游者甚众连词,表承接关系(3)而.其见愈奇连词,表转折关系(4)有怠而.欲出者连词,表承接关系(5)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承接关系(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连词,表承接关系(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连词,表递进关系(8)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连词,表转折关系(9)而.人之所罕至焉连词,表因果关系(10)而.又不随以怠连词,表递进关系(1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连词,表转折关系(12)而.在己为有悔连词,表并列关系(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连词,表转折关系(1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连词,表并列关系3.之(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代词,它(2)而卒葬之.代词,那里(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它(4)褒之.庐冢也结构助词,的(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它(6)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结构助词,的(7)入之.甚寒代词,洞穴(8)谓之.后洞代词,它(9)入之.愈深代词,洞穴(10)遂与之.俱出代词,他们(11)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文字(12)余之.力尚足以入结构助词,的(1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①代词,他们;②结构助词,的(1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用于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结构助词,的(17)而人之.所罕至焉音节助词(1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代词,他(19)其孰能讥之.乎代词,他(20)此余之.所得也音节助词(2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用于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用于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音节助词4.以(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介词,因为(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介词,因为(3)由山以.上五六里相当于“而”,连词,表承接关系(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关系(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介词,因为(6)夫夷以.近相当于“而”,连词,表并列关系(7)险以.远相当于“而”,连词,表并列关系(8)不随以.止也相当于“而”,连词,表承接关系(9)而不随以.怠相当于“而”,连词,表承接关系(1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连词,表目的,来(1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此,由此(1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者也“所以”连用,表……的原因,……的缘故5.夫(1)夫.夷以近语音助词,无义(2)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那(3)悲夫.古书之不存代词,那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作动词,称之,命名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同上4.问其深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所看到的(景象)7.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作名词,到的人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1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昏惑,使……迷乱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弄错;名:名词作动词,识其本名。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篇一: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重点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重点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重点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一篇游记。

这篇文章通过叙述作者和同伴游褒禅山的经历,阐述了治学处世都要有坚强意志和“深思慎取”的道理。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重点知识点的归纳。

一、文学常识1、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2、文体本文是一篇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

二、重点字词1、实词(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中“谓”,称为。

(2)“其文漫灭”中“漫”,模糊不清。

(3)“有碑仆道”中“仆”,倒。

(4)“盖音谬也”中“谬”,错误。

(5)“有穴窈然”中“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穷”,走到尽头。

(7)“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中“拥”,持,拿。

(8)“火且尽”中“且”,将要。

(9)“盖余所至”中“盖”,发语词,大概。

(10)“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中“十一”,十分之一。

(1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中“非常”,非同寻常。

(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中“相”,帮助。

2、虚词(1)“而卒葬之”中“而”,表承接。

(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以”,因为。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中“者”,语气助词。

(4)“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中“其”,代词,指华山洞。

(5)“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中“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6)“既其出”中“其”,助词,无实义。

(7)“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中“以”,因为。

(8)“余之力尚足以入”中“以”,用来。

(9)“而又不随以怠”中“以”,而。

(1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中“而”,表转折。

3、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舍”,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中“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名”,动词用作名词,指识其本名。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者,……也)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者,……也)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定语后置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省宾语)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宾语)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四)文言固定句式①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②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重点语句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
由前一事引起的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十分之一 今义:表整数的数词,也指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庆日
三、一词多义 ①何可胜.道也哉 尽,读shēnɡ ②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 能承担,禁得起,读shēnɡ 1.胜③予优观美夫的巴,陵读胜s.h状ènɡ《岳阳楼记》 ④射者中,弈者胜.《醉翁亭记》 胜利,读shènɡ
退出
《游褒禅山记》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1
通假字
2
古今异义
3
一词多义
4
词类活用
5
文言句式
一、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皆通 “甫”,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古义: 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①②而来.卒而.记葬之之者已少连词,连表词承,接表承接 ③以连其词求,思表之递深进而.关无系不,在而也且 9.而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连词,表转折,然而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连词,表转折 ,却
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连词,表转折,却
①副以词其,乃.表华示山判之断阳,名之可也译为“是”“就是” 10.乃②副良词乃.,入于,是具告沛公《鸿门宴》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介词,因为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介词,因为 8.以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由以夫险有至然又.其山夷以志于力以..求以与以远幽足悲..思上力近暗以夫.之五,昏至古连深六而惑焉书连词而里又而之词,无不无不,与不连随物存相相在以以“词..当当也怠相上,于“之于”表“以“介连目而连之而词连用的”词””,词,,,,的,因,表用表表省表为用方来并承略并来向列接,列,关关因关表系系此系目的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一、山水描写:
1.王之涣以丰富的词藻描绘了褒禅山的壮美景色,如“大川之阳,有
万丈之园”、“峦头如削,山势清峭”、“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等。

2.描述了山上的流泉、瀑布、飞瀑和行云流水的景象,如“冷泉如泻”、“飞瀑断岩”、“山上有云海”等。

二、禅意:
1.文章中提到了禅师的禅室和禅院,以及作者向禅师请教禅学的情景,展示了禅宗的修行境界和博大精深的佛学理念。

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1.作者赞美了褒禅山的奇妙和壮美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仰慕和赞叹
之情。

2.描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和统一,如“山明水秀”、“山色若云锦,
水色若罗绮”等,以及自然界中的万物生长和流动的景象,如“搏击飞跃”、“猿啸洞庭”等。

四、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1.作者通过游山观景,体验大自然的恢弘和广阔,思考人生的意义和
境界。

2.描述了山水之间的变幻和人生的起伏不定,如“人未至,山径已行尽”、“人行百里,其耻诚矣”等,借此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反省。

3.通过对静心修行和倾听内心的向往,强调个人修养和内心的安宁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或十月一日国庆节。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同寻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
的人。

4.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
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用来。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三、一词多义
1.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
“是”“为”)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连词,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
⑤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动词,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盖余所至(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其文漫灭(名词,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路)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
④文过饰非(动词,掩饰、掩盖)
⑤披发文身(动词,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
⑥温文尔雅(形容词,文雅)
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转折连词,然而,但是)
6.得
此余之所得也(动词,得到)
古人…往往有得(名词,心得,收获)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动词,能够)
此言得之(形容词,适宜,正确)
7.舍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
8.以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
③由山以上五六里(而,表承接的连词)
④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表修饰)
⑤火尚足以明也(连词,用来)
⑥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表并列连词,而)
⑦无物以相之(连词,用来)
⑧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此,由此)
⑨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
9.于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原因等,在、到、向、自、从、跟、对、对于、给、由于、在……方面、在……之中等
①始舍于其址(介词,在)
②于人为可讥(介词,在)
③于是余有叹焉(介词对于)
④余于仆碑(介词对于)
⑤求救于孙将军(介词向)
(2)放在形容词后表示比较,比、胜过。

⑥长于臣
⑦师不必贤于弟子
(3)放在动词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
⑧君幸于赵王
10、“其”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2、距其院东五里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它,指仆碑
4、问其深,代词,它的,指洞穴的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那些,指好游者5、盖其又深,代词,那,指后洞
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那些,指游客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代词,他们,指古人
7、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8、而余亦悔其随之代词,指自己
9、既其出助词,无义
10、视其左右代词,它,指洞壁
11、谬其传代词,它的,指古书
12、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个,指欲出者
13、吾其还也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14、其可怪也欤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15、路漫漫其修远兮助词,调节音节,无义
16、…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代词,其中的
总结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1 代词
(1)人称代词他(们)它(们)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例“问其深”
(3)指示代词远指:那(些)那个
近指:这(个、些、种)
例“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我(们)、自己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指示代词其中的
例“不能名其一处”
2 语气副词
(1)表示反问的语气“难道”
例:“其孰能讥之乎?”
(2)表示测度、委婉的语气“大概”“可能”
例:“其皆出于此乎?”
(3)表示希望、商量、劝勉的语气“还是”
例:“吾其还也”
(4)表示祈使语气:“一定”“务必”“可要”
例:“安陵君其许寡人”
3.用作连词
(1)表选择:是……还是……
其信然邪?其梦耶?《祭十二郎文》
(2)表假设:如果,假如
其如是,孰能御之?《孟子·梁惠王》
4、用作助词,其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一)名词的活用
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①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

得:动词作名词,心得,收获。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⑤于是余有叹焉叹:感慨
(三)副词作动词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四)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艰险偏远的地方。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

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3.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弄错,使……错。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句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
2、判断句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此予之所得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省略句
有碑仆(于)道
有志矣,而又不随(之)以止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