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及其教学
小学数学教案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教案概念教学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描述来区分不同的几何图形。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认识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
1. 圆的特点和形状。
2.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和区别。
3. 三角形的特点和种类。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教科书相关知识点。
2. 图形模型或图片资料。
3. 尺子、圆规等教具。
4. 练习册或活动册。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几何图形,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各个图
形的特点。
2. 学习:逐个介绍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不同图
形之间的异同。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几何图形,并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和辨别。
4. 拓展:通过游戏或活动,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几何图形辨别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几何图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
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启
发性和趣味性。
2.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讲座精品PPT课件
• 计算引入 有的概念不便直观引入,但通过计算
能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时就要采取 计算引入的方法。
如: 循环小数的学习 商不变规律的学习 倒数概念的学习 圆周率概念的学习
这样,引导学生把大量的感性材料加以分 析、综合,形成了概念。
比如“针尖刺木板”的痕迹引入“点”、用“拉紧的绳”或“ 小孔中射入的光线”来引入“直线”的方法是直观说明法,“1 ,2,3,···叫做自然数”是指明对象法。
(2)对于用概念的形成来学习的概念 一般可通过观察实例,启发学生抽象出本质属性, 师生共同进行讨论,最后再准确定义。
(3)对于用概念的同化来学习的概念 (a)用属加种差定义的概念 新概念是已知概念的特例,新概念可以从认知结构 中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概念中繁衍出来。 (b)由概念的推广引入的概念 讲清三点:推广的目的和意义; 推广的合理性; 推广后更加广泛的含义。
,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典型事例。 (2)尝试建立表象阶段(分析共同属性)
分析所观察实例的属性,通过比较得出各实例的共同属性。 (3)抽象本质属性
从上面得出的共同属性中提出本质属性的假设。并通过比较肯定例证和 否定例证检验假设,确认本质属性。 (4)符号表征阶段
尝试地用语言或符号对对象进行特征的概括与表征,从而获得概念。(5) 概念的运用阶段
◆概念同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同化方式学习概念,实际上是用演绎方式来理 解和掌握概念。因为它是从抽象定义出发来学习的 ,所以应注意及时利用实例,使抽象概念获得具体 例证的支持;
(2)学习中必须经过概念分类这一步,使学生从外 延角度进一步对概念进行理解;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基础。
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途径:1. 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是通过使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和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利用教具、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
例如,在讲解分数时,可以使用切开的苹果或蛋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含义。
2. 游戏化学习将数学概念融入游戏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数学游戏,学生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数学概念。
例如,使用扑克牌进行数字配对游戏,既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数字,还能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
3. 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出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讨论和探索。
例如,设计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计算总价和找零,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4.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测量教室周长的任务,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卷尺进行测量,最后汇总结果。
5. 多感官教学法多感官教学法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他们全方位地体验和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例如制作立体几何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几何体的特征和性质。
6. 运用信息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可以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
通过数学软件和应用程序,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
例如,使用在线数学游戏和测试,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和兴趣。
7. 关联实际生活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例如测量家里的家具尺寸,统计班级同学的生日月份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优秀4篇)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优秀4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篇一1.具体直观地引入概念数学概念较抽象,而小学生,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
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2.通过实践活动认识本质、形成概念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
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
3.由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以旧知引出新概念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
我就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
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篇二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
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
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
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
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
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
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策略: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触类旁通,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数字大小时可以用实物比较大小,让学生体会数字大小的概念。
2. 多样化教学法: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角度来呈现数学概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视觉型学生可以使用图示来解释问题,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操作,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逻辑推理。
3. 渐进推导法: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几何形状时可以从简单的形状开始,逐渐引入复杂的形状,让学生逐步认识并掌握各种几何形状。
4. 讲解和实践相结合:在讲解数学概念的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分数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分割实物来理解分数的概念。
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竞赛、趣味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概念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数列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数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对数列的兴趣。
6. 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来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平行线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并总结出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7. 注重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困难,进行个性化辅导和帮助,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对于理解困难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对于进步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的数学题目,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挑战性。
8. 反复复习与强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复习和强化学生所学的数学概念,巩固学生的知识储备。
可以通过课后习题,小测验等方式进行复习和强化。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概念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概念课小学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其教学质量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小学数学教育更是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担,教学质量更是重中之重。
概念教学虽是数学教育的基础知识,但是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一)突出不同呈现形式的小学数学概念的,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1、图画式小学数学概念的揭示策略通过对图画式概念教学特点的研究,可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对图画的深层进行理解,让学生学习概念的本质,而不是表面。
在学生能够理解图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念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尽量使用数学语言中的名词、术语。
以圆的概念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将圆的表象抽象成数学语言。
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用语要规范、贴切;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概念,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描述式小学数学概念的揭示策略描述式概念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字形结合式概念,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字”和“形”要同时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形”的深层含义,进一步的深挖概念的根本。
因此,对“形”的研究一定要透彻。
除此之外,图示仅仅给人以直观形象,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图示所表明的涵义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描述出来,再结合概念中的“字”,如此,才能真正将“字”与“形”相结合,给概念下一个纯文字式的定义。
如直线的概念、小数的概念,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
3、定义式小学数学概念的揭示策略定义式的概念由于用词简练而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教师在教授概念时一定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深层剖析,将专业名词、术语通俗化,以便学生理解;必要时,还可通过直观教具、举例子、联想对比等手段,化抽象为形象;也可有效运用反例和变式,让学生明确区分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概述
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概述一、教学目标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 认识0、1、2、3、4、5、6、7、8、9、10等基本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
- 学习数的组成,如2、3、4、5的组成,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几何图形-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 学习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如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圆形的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
3. 量的认识- 认识长度、面积、重量等基本量。
- 学习使用尺子、剪刀、胶水等工具进行测量和操作。
4. 数的进位和退位- 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
- 学习20以内、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5. 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物、计时等场景。
三、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化、情境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评价方法包括观察、问答、测试等。
五、教学资源- 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 辅助材料:教学挂图、教具、学习软件等- 环境资源:教室、实验室、操场等六、教学进度安排本学期共16周,每周4课时。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 数的概念(2周)2. 几何图形(2周)3. 量的认识(2周)4. 数的进位和退位(4周)5. 解决实际问题(2周)6. 复习与总结(2周)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方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大宁县古乡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都注重对课堂教学的改进和钻研,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但在概念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重技能,轻概念。
“为概念教学而教学概念”,认为教学概念,就是讲清课本中的一个定义,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却忽视在掌握概念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对一个新概念的引入,简单从事,高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3、教师自身对教材理解不够,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一些概念的外在特征给学生带来的认识偏差。
(二)、研究概念教学的意义1、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
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律、法则和公式。
2、其次,数学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理论依据(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理解概念,一要能举出概念所反映的现实原型,二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概念所反映的全体对象,三要掌握表示概念的词语或符号。
2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掌握概念是指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记住概念,正确区分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
能对概念进行分类,形成一定的概念系统。
3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概念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辨认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运用概念的有关属性进行判断推理。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1、心理学依据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事物感兴趣。
了解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
了解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数学在小学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科学,它通过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等概念。
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数字与运算、几何、数据分析与统计等。
二、数字与运算数字与运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它涉及到数的认知、数的表达以及数的运算。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数字的大小和顺序关系。
此外,还需要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
三、几何几何是研究形状、空间和结构的数学学科。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几何概念,如点、线、面、角等。
通过几何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观察、描述和比较事物的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和几何推理的能力。
四、数据分析与统计数据分析与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和解读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需要学习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如何通过数据进行比较和推断。
通过统计学习,学生能够培养信息获取、处理和解释的能力。
五、数学解决问题数学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数学解决问题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各种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探索、发现规律,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六、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等。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与改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与改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评价、测试评估等方式进行。
通过评价和反思,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八、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和挑战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的基础,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与特征,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①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②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确概念;③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地围绕课题,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
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而各个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又不尽相同,有的是现实模型的直接反映;有的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经过一次或多次抽象后得到的;有的是从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有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有的是将思维对象理想化,经过推理而得;有的则是从理论上的存在性或从数学对象的结构中构造产生的。
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
一般来说,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
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或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与模型、图形、图表等作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去获取概念。
例如,要学习“平行线”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辨认一些熟悉的实例,像铁轨、门框的上下两条边、黑板的上下边缘等,然后分化出各例的属性,从中找出共同的本质属性。
铁轨有属性:是铁制的、可以看成是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永不相交等。
同样可分析出门框和黑板上下边的属性。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可以抽象地看成两条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彼此间距离处处相等;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等,最后抽象出本质属性,得到平行线的定义。
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是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去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学中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精品课件
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学 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即是对概念所反映的本 质属性的把握过程。为准确把握概念的本 质属性,加深学生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 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精品课件
❖ 抓关键词
有些概念往往是由若干个词或词 组组成的定义。这些数学语言表述精确, 结构严谨,对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作了明 确的阐述。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抓”住这 些本质的东西不放,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 概念。
但本质属性又有区别。对这类概念,学生 常常容易混淆,必须及时把它们加以比较, 以避免互相干扰,可以找出概念间的差异, 发现概念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精品课件
❖ 如数位与位数 ❖ 化简比与求比值 ❖ 时间与时刻 ❖ 质数与互质数 ❖ 比与比例 ❖ 体积与容积 ❖ 整除和除尽 ❖ 面积和周长等等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如:
1.整除
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2.最简整数比——最简分数 比的化简——分数的化简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找出新 概念与已有的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精品课件
.其他引入方法 故事引入,猜谜引入等。 如:1、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精品课件
❖ 如,平行线的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叫做平行线”
❖ 如,分数定义中的关键词,“平均分“,学生只有把这些词 语的含义弄清楚了,才会理解分数的概念。
❖ 如,整除概念的判断,一是被除数、除数(不为0)、商必 须是自然数;二是没有余数。
❖ 再如,揭示倒数概念时,应重点强调“乘积为1”、“互为” 两个重点,让学生明白两个数互为倒数是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一个数是不能称为倒数的。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四部曲”解析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四部曲”解析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四部曲”是指数学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包括引入、示范、练习和巩固。
第一步:引入
引入是指教师向学生介绍新知识或概念。
在引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问题、实物或图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
在学习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用水果比喻,让学生通过分发和收集水果的过程,感受到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
第二步:示范
示范是指教师用具体的例子或演示来展示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在示范环节中,教师要仔细讲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目的和意义。
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用示意图来演示如何测量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并计算出面积。
第三步:练习
练习是指学生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练习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提高他们的熟练程度和理解能力。
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口算题,让学生多次进行练习,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
第四步:巩固
巩固是指教师通过复习和归纳来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巩固环节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分数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自己解答一些分数的问题,巩固他们对分数的理解。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循环使用,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概念的认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发问和思考,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数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不仅需要掌握各种计算方法和技巧,还需要对数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各种数学概念。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首先需要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历史故事或数学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
二、注重概念的形象化和情境化教学学习数学概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形象化和情境化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概念时,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进而理解其中的数学概念。
在教学几何概念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几何概念的意义和用途。
通过形象化和情境化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各种数学概念。
三、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整合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这种联系和整合。
在教学数学运算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关系。
在教学几何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规律,让学生感受到几何概念之间的内在整合。
通过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可以帮助他们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式提问在教学数学概念时,教师需要以问题为导向,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式提问的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探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每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角度进行策略探究,以期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小数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际情境,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花费、比较价格等,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把握教学顺序,循序渐进小学数学概念较多,教师应该根据概念的难易程度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合理划分教学顺序,逐步引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分数时,可以先从简单的整数除法开始,逐步引入真分数、假分数、分数的比较等概念,避免学生产生困惑和疑惑。
三、注重概念的直观呈现,提供具体的操作数学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图形、实物、图表等方式来直观呈现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在教学图形的分类时,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实物图形,让学生观察、分类,并总结出图形分类的规律。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数学概念的学习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教学平行线的概念时,可以提出一些与平行线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动力。
五、巩固与拓展,注重知识的运用与延伸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后,教师应该通过一些实际应用题目和拓展问题,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在教学面积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面积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六、多样化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评价,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采用口头回答问题、书面作业、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评价,提供多方面的反馈和指导。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探究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教案:小学数学入门,掌握基本概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教案:小学数学入门,掌握基本概念作为小学生的第一节数学课,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们初步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节十分重要的课程,也是数学学习的起点,因此,学生们必须认真对待,多思考,多体验。
1.引入通过对学生们的生活实例进行引入,引导学生们理解“数学”的概念。
比如,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时间、长度、价钱、重量、面积等等,都与数学有关,数学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习基本概念教师要让学生们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数、数的读法、数字、数的大小、数的比较、数的顺序等等。
其中,对“数”这个概念的讲解尤为重要,因为“数”是数学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概念之一。
在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卡片、实物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数字,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字的概念。
另外,在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顺序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等形式来进行教学。
3.加减法的简单应用在学习了数学的基本概念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加减法的简单案例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字和计算过程。
在讲解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采用数轴、珠心算、图片配合文本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加减法的本质。
同时,在加减法的讲解中,教师还要告诉学生们注意顺序的重要性,即先加后减或者先减后加是有区别的。
4.总结在学习完本节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结,帮助他们更好地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们自主思考,积极探索,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入门的重要一课,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们,让他们愉快地学习数学,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2.游戏化教学:运用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探索和发现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使用电子白板、数字化教学资源等等。
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
5.周期性复习:将数学概念和知识进行适度的周期性复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并发现和纠正可能的错误。
周期性复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6.探究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授乘法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索和思考能力。
7.不同教学方法的融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不同,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8.实际应用:将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情境中。
总之,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教学、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周期性复习、探究引导、不同教学方法的融合和实际应用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都是数字的属性,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数字概念,如奇数、偶数、倍数等,来引入质数和和数的概念。
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旧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概念。
二、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在概念引入之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概念建立的基本策略有:1、概念的定义在引入概念之后,需要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定义。
概念定义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生僻难懂的词汇,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
例如:“圆”可以定义为“平面上到一个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概念的特征学生需要了解每个概念的特征,从而能够区分和分类不同的概念。
例如:“正方形”的特征是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概念的例子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
例如:“分数”的例子可以是1/2、2/3等,这些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三、概念巩固和深化的教学策略巩固和深化概念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反复练和应用,才能真正掌握概念。
概念巩固和深化的基本策略有:1、概念的归纳和总结通过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好地掌握概念。
例如:“三角形”的归纳和总结可以是“三条边的图形是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
2、概念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将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例如:“面积”的应用可以是计算房间的面积、土地的面积等。
3、概念的拓展通过拓展概念,帮助学生将一个概念与其他概念联系起来,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分数”的拓展可以是引入小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策略,从概念引入、建立到巩固和深化,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概念形成的重要媒介。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表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将感性认识转化为形象化的表象。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宁夏中卫市第二小学李凤琴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运用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小学数学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概念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与空间图形课,而几乎在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课,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必然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上好概念课对小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数学素质发展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削弱了概念的教学。
教师对概念的讲解浮光掠影,粗枝大叶,对概念所包含的丰富内涵理解不够,挖掘不深,只是通过模仿记忆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快速熟悉知识和技能。
有些教师在上概念课时,首先要求学生把概念强记下来,然后进行大量的强化练习巩固概念。
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时就一筹莫展。
2.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缩短了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的反复过程。
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是概念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而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将学生要探索的概念知识全盘托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记得快也忘得快。
从而使数学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学生尚未建立初步的概念,教师便迫不急待的进行归纳与总结。
3.忽视了概念的运用,孤立地对概念进行教学。
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概念掌握好了,自然就会应用了。
实际上把概念抽象概括了,并不等于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只是记住了概念,而不知如何灵活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
一些教师在概念教学时往往习惯于把各个概念分开讲述。
课时设置虽然这样做了,但是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各种数学概念显得零碎,缺乏系统性,这不仅给学生理解和应用概念设置了障碍,同时也给概念的记忆增加了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汤雪峰【摘要】本文基于小学数学中关于数学概念的含义及特点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讲解了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模式,对弄清数学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要教”“怎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特点;教学【作者简介】汤雪峰,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教科室。
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数十篇,曾3次荣获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19-0020-05 关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相关问题,在许多不同的场合,如一些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或相关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抑或常态的教师交流等等,我们总会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因此,弄清数学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要教”“怎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对数学概念的认识1.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哲学上认为,概念是人脑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
逻辑学认为,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或固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概念的外延是指适合于这一概念的一切对象。
例如,对于“三角形”而言,“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本质属性”,也就是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内涵。
凡是具有这种本质特性的一切平面图形(无论边的长短与内角的大小怎样)都是三角形,这就是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外延。
心理学上,人们往往把概念与人的分类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
例如,认知心理学认为概念是符号(主要指具有一般意义的词)所代表的具有标准共同属性的对象、事物、情境或性质。
当我们看到“直线”这个词时,思维活动中产生的是一般的直线的表象,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直线。
这种抽象了的直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这时,“直线”这个词就代表了一个概念。
2.什么是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揭示事物共同属性的思维形式。
数学概念强调的是具有共同特有属性(共同特征)的一类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而不是个别事物。
从数学自身的发展来看,数学概念的产生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从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或数量关系的反映而得到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多层次的抽象概括而形成的。
3.数学概念的特点。
(1)高度抽象性。
由数学概念的产生可知,数学概念是从现实生活或已有数学概念抽象而来。
例如,自然数“2”即便来自现实生活,但我们又无法从现实生活中找到“2”,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能遇到“2 只狗”“2 朵花”。
此外,数学概念一般是用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来表示的,如“只能被 1 和它本身整除的自然数叫质数”。
可见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具有更高的抽象程度。
(2)逻辑联系性。
许多数学概念都是在原始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以逻辑加以定义,以言词(或符号)定型,相互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性。
例如,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概念之间就存在严密的逻辑联系。
其中某个概念的界定,往往需要借助与其他概念之间关系的描述,正因为这种概念间的依存关系,它们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概念系统。
(3)定义明确性。
数学概念因其关键特征明显,一般都可以通过某种规则的定义来表述,例如“自然数”“商”“方程”“长方体”等概念。
但,我们在其他领域还会遇到一些难以定义的概念,如教育学中的“教育”,心理学中的“智力”等概念。
单单“文化”这一概念,就有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它。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二、为什么要强调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台湾著名学者台北教育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所张英杰教授,曾通过这样一道题目,研究过小学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与理解数学概念的关系。
可装成6 袋,还剩下—公斤。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甲显然知道带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规则,就是“将带分数转化为假分数后,再乘以原来除数的倒数”。
但是,对于除法的意义不是很了解。
本题是分装问题,属于“包含除”类型;已知“总数量”和“单位量”,要求“总份数(单位的影响甚深。
学生丙也算错了。
虽然,这三位同学的错误各有各的不同,但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没有完全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
简单的讲,我们如果不理解三角形,以及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就无法正确计算三角形以及含有三角形的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同样,不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也就不谈不上去解决和平均数相关的问题。
再如事实上,命题(或规则)一般都是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它揭示了概念间的固有关系,体现了其中的规律,因此命题(或规则)的学习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间的关系,这正是有意义学习的关键。
正确的数学命题(定理、法则、公式等),我们一般称为数学原理,所以概念的掌握是学习数学原理的前提。
再进一步讲,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对象的本质认识,它是对具体数学概念和原理的认识过程中总结出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
一百多来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
早在1906 年,我国学者杨天骥、蒋维乔编校的《初级师范学校教科书——各科教授法》中,关于“算术科”的“教授目的”的第一条就是“要启发数之观念,使知数与数之间关系。
若此事不能,不能为日用之计算。
”此后我国的一些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均很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这里不再赘述。
再如,德国《小学数学学习纲要》(巴伐利亚州,2000)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认识到,借助算术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定律和方法的帮助,可以描述和探讨出他们生活与经验世界的片段。
”新加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2000)的课程目标中则提出“获得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须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当前,美国小学数学课程强调以“每个概念必须精确定义”“数学表述要精确”“每一个断言都能用逻辑推理来证实”“数学是连贯的”和“数学是目标明确的,并且每个概念或技巧都有其目的”为基本原则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正在积极推广实施。
总之,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基本数学知识的理解,基本数学原理的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以及基本数学能力的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原则与方法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充分尊重数学的历史和逻辑,数学概念的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这样学生才能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意义学习。
也这有这样,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的掌握,才能为数学原理的学习作基垫,才能在数学概念与原理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和数学能力的提升。
现结合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与儿童的相关特点,将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的基本原则总结如下:(1)具体性与抽象性相结合高度抽象性是数学概念的基本特点,但是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为了教学的有效,我们必须对抽象的数学概念作出必要的具体形象化加工,并通过逐步抽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
比如,小学数学里的“直线”“平面”等原始概念,都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借助“拉直的线绳”“课桌面”“黑板面”等具体事物让学生通过“理想化抽象”来理解掌握概念。
(2)把握概念的系统联系性。
前文已经提及,数学上,先前概念往往是后继概念的基础,也正是数学概念的彼此联系构成了数学的公理化体系。
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形成非人为的本质的联系。
这里“非人为的”“本质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上应当依托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
(3)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
严谨性的要求前文已经叙述,这是由数学和数学概念的特点所决定的。
量力性则是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关注教学的“可接受性”的要求。
比如“角”的概念在小学里是通过描述“像…这样的图像叫作角”,或“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来定义的。
只要求学生能对角的概念作静止的描述,不要求学生对角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的动态刻画。
2.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
(1)从数学概念的产生方式确定数学概念的引入方式。
数学概念的产生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从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或数量关系的反映而得到的。
例如,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需要对一些事物进行量的刻画和描述,于是,“数”就产生了;需要对一些事物进行集合意义上的“合”与“分”,于是,四则运算就产生了……另一种是在已有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多层次的抽象概括而形成的。
例如,人们借助对“已知a,则可得后继数a+1”的理解,就可以获得自然数的无限序列:1,2,3,…,n,n+1,…。
基于以上认识,数学概念的引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现实生活情境引入;另一种则是从数学知识自身引入。
这两种情形也就是分别通过“水平数学化”和“垂直数学化”的过程来实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
比如,我们可以从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具体的自然数1,2,3,4,5……,实质上学生经历了一个水平数学化的过程;在认识了1,2,3,4,5……这些自然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自然数”的概念,则需要经历一个垂直数学化的过程。
再如,我们要让学生学习的概念,可以从具体情境中引入新课,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经历、感受和体验。
当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后,我们若要教学“等腰三角形”,就可以直接由抽象的三角形引入。
(2)从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考量数学概念的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
规定性定义:是指人们根据某种需要,通过约定的方式,规定新出现的词(符号)或词组的意义。
如“+”“-”“×”“÷”和“=”等的概念。
这些概念只要直接告诉学生去使用即可。
但,“吨”“千克”和“克”以及“千米”“米”和“厘米”等国际计量单位,虽是人为约定,却有具体质量多少和长短之分,我们要引导学生着重体验它们的主单位,再借助对主单位的认识去理解其他相关单位。
如,质量的主单位千克,长度的主单位米,和容量的主单位升等,我们在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
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的对象作适当的描述,或对如何使用被定义对象作适当的说明。
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是这样描述的:“象0.1,0.05,2.3 等都是小数”。
这样的概念我们要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上下工夫。
当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要让学生经历三种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最初层次是联系生活理解小数的思维水平,这是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小数(一般比接触分数的机会要多),如货币、长度、重量等等,现行北师大版的“元、角、分和小数”,以及上世纪70 年代左右日本和前苏联的算术教材都有这样的安排,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量的“十进”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高一点的层次是借助直观理解小数的思维水平,最常见的是通过对各种图形 (或物体)进行操作、观察以帮助理解小数的意义;最高的层次是能直接根据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这种思维水平是建立在前两种思维水平的基础之上,并通过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到来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