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0)及答案 含解析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
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D】
图7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9.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
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
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C】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
1909 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
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20 世纪 80 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 1997 年底,全国共有 91 万个村民委员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D】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6)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6)及答案1.(2016·全国丙卷·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
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
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7分)解析:本题以北魏孝文帝庙号改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问,根据材料逐点概括即可。
第(2)问,改革的意义则要从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出发,从这一改革对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作用、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内容:改变拓跋珪时的做法,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尊崇“天子七庙”儒家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2)意义:改用汉族的庙号制度,加强了皇帝为中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发展,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2.(2017全国卷Ⅱ·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
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
最新 2018年高考最后一卷试题历史(十)(附答案) 精品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历史(十)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2018年8月1日,中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将正式施行,表明中国对农业耕地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了。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各朝各代都重视农业生产。
据此完成1~2题。
1.唐朝实行的“纳绢代役”和宋朝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都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增加了农民收入B.都表现了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C.都保证了农民有一定的劳动时间D.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答案:C解析:两者的规定能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2.右图《棉花图·收贩》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A.引进高产作物逐渐取代传统农作物B.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中后期进一步扩大C.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日益商品化D.农业进步促进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答案:C解析:读图片可知,棉花是农产品,既然是“收贩”,表明商品买卖关系扩大。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和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制定了各自相应的统治政策。
据此完成3~4题。
3.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A.扩大了疆域B.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C.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D.促进了民族融合答案:B4.洪武十一年,会稽郡守贪赃枉法,明太祖决定对他进行处理。
当时对其处理可能要通过①锦衣卫②刑部③按察使司④通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通判乃北宋所设,只是监督知州,不管刑狱、诉讼之事。
2018年湖北省高考历史试题与答案
2018年湖北省高考历史试题与答案(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4.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图6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6.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专题训练试题汇编全套集锦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专题训练试题汇编目录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及答案 (1)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2)及答案 (7)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3)及答案 (12)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4)及答案 (18)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5)及答案 (23)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6)及答案 (28)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7)及答案 (33)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8)及答案 (39)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9)及答案 (44)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0)及答案 (50)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1)及答案 (55)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2)及答案 (61)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3)及答案 (67)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4)及答案 (73)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5)及答案 (79)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及答案1.(2015全国卷Ⅱ·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
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
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
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
“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
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
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
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
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
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
2018年高考文综新课标全国Ⅰ卷 历史试题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新课标全国Ⅰ卷)(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东福建 10省使用)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5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 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 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 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 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曾,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木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2018年高考历史 选修部分 非选择题(10)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0)及答案1.(2017·全国卷Ⅲ·44)(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 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
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
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
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8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可概括特点之一是改变前代严刑峻法,减轻刑罚;据信息“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可概括特点之一是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据信息“删繁就简……‘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可概括特点之一是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第(2)问,结合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内容和特点,从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方面分析。
答案:(1)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2)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2.(2018·大连模拟)(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32年的议会改革,为改革土地法扫清政治障碍,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1833年《废除和解诉讼和共谋拟诉法》之后,已婚妇女取得丈夫同意并经过专门的委员会认可后,可通过要式合同的形式处分其自由继承地产。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练习(含答案)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在“依法治国”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是( ) A.1949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D.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依法治国”,A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排除;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中国法制建设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故选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地位远不如宪法,而且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故C、D两项错误。
2.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
下面有关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说法正确的是( )A.1954年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C.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制定并通过D.1954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否定【答案】A【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A项正确,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故B项错误;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和发展,D 项错误。
3.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某一历史时期曾经遭到严重破坏。
这一历史时期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B.解放战争时期C.改革开放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故选D项。
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法制建设之路没有遭到严重破坏,故AC排除;解放战争时期不属于新中国时期,故B排除。
4.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3)(有答案)_有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3)及答案1.(2018·梅州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据《通典》载:“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
”……注意按照职务分类,选拔那些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此职。
秦《内史杂律》规定“除佐必当壮以上”。
刘邦进入壮年,才试为亭长;秦汉时的博士限年五十以上。
《为吏之道》提出的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总原则是:“为君则怀,为臣则忠。
”并将“君怀臣忠”视作为政的根本。
秦始皇在巡游全国各地所立的记功刻石上,就曾留下不少要求臣民效忠于皇帝的说教。
秦《除吏律》有多处规定,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
——摘编自黄崇岳《中国历朝行政管理》(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官吏选拔入仕的条件。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前代相比,秦朝选拔官吏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这一变化有什么积极作用。
(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注意按照职务分类,选拔那些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此职”“刘邦进入壮年,才试为亭长;秦汉时的博士限年五十以上”“为君则怀,为臣则忠”“秦《除吏律》有多处规定,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归纳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之前的世袭转变为秦朝的官僚政治,即以血缘关系为主转变为以才干和品行为主;第二小问作用,从该变化对于打破特权贵族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及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回答。
答案:(1)条件:耕战优异;品行端正,未被处分或判刑;效忠皇帝;才能可胜任;有一定的年龄限制。
(2)变化:由以血缘关系为主转变为以才干、品行等为主(或由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
作用:打破贵族特权垄断,扩大统治基础;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2018·昆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第 6 页(共 24 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历史——选修 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17.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 同因素。
第 4 页(共 24 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用 20 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 利发展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分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 意的问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考点】1K: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从汉到元的选官制度。需要掌握科举制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 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宋朝科举制相关知识解答即可。
时间 类别
1929~1930 年 1930~1931 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最新-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分项版151-3选修 精品
2018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15:高中历史选修(1-3)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选择题(2018年全国卷文综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科举考等,悉照旧制,乃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既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解析】:从材料可知,代表现代的欧式帽虽然遭遇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最终还是被接受了;但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可见人们在接受现代欧式帽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摒弃旧的礼仪,可以判定这种现象是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故选A。
二.非选择题(2018年新课标卷文综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材料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
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
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
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
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
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
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
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预各旗事务、发布政令。
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
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
(5分)(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
(10分)(2018年山东卷文综33)(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图14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4分)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
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3.(4分)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4.(4分)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泉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5.(4分)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硫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己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6.(4分)1923年底,孙中山认:“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2018年贵州高考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 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学%科网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
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2018年历史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全国
已被突破, D 项正确;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 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因此 ABC项错误。
1985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
【答案】 D
20.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 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 。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
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答案】 A
22.1941 年 6 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 说几句好话” ’。这反映出丘吉尔
‘“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
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维持社会等级,但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
因此 D 项不正确,选 B 项。
而且杜
【答案】 B
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 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 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外国商定,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 物税率,中国重新挽回这项主权。
【答案】 A
18.1931 年初, 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 码,这一成功
1932 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江苏卷及答案【word版】.doc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江苏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商业这一长效热点,落实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及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变化类”的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关注材料中变化后的结果。
由本题中“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的信息可判定答案。
2.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B【解析】古代“雀” “爵” 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
【精品】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详细解析)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00分)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需要掌握古代商业发展演变。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可以看出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历代王朝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故B项错误。
材料无法得出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代商业发展演变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00分)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分析】本题考查史料的作用,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
【解答】“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正确;A与题意相悖,排除;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尚武健身材料未体现,故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作用,历史“一度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史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直接面对研究对象,通过直接的观察进行工作,而只能依据间接的材料,即史料来从事历史研究。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2)及答案 含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2)及答案1.(2018·济宁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明代中叶以后,卫所兵制逐渐崩溃。
在东南沿海,虽然卫所尚存,但卫所军士素质极差,往往不能抵御倭寇的骚扰。
戚继光清醒地认识到,倘若再不从改革兵制上寻找出路,编练新军,抗倭斗争就难以取得胜利。
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被允许招练民兵。
戚继光招募的对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活动在义乌县南、仙霞岭山区的“矿夫”,二是以陈大成为首的义乌县地主武装。
新军设置了一整套训练内容,训练注重根除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正心术”的弊端,使军队懂得“卫国保民”的义务和责任。
训练中坚持把纪律训练与战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训练达到严格纪律、严格节制、统一号令的目的。
训练内容既有各种兵器的技术训练,又有各种战术训练内容;既有士卒的训练,又有将军的训练;既有体能训练,又有胆气等心理训练。
这支招募形成的戚家军成为东南沿海抗倭的骨干力量。
——摘编自李鹏青《论戚继光的军事改革》(1)据材料概括指出戚继光军事改革的特点。
(7分)(2)据材料指出戚继光军事改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
(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被允许招练民兵。
戚继光招募的对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活动在义乌县南、仙霞岭山区的‘矿夫’,二是以陈大成为首的义乌县地主武装”得出推行募兵制,以农民和地主武装为主要募兵对象;根据材料“训练注重根除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正心术’的弊端,使军队懂得‘卫国保民’的义务和责任”得出军事训练、思想教育和纪律训练相结合;根据材料“训练内容既有各种兵器的技术训练,又有各种战术训练内容;既有士卒的训练,又有将军的训练;既有体能训练,又有胆气等心理训练”得出训练系统,注重实战。
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在东南沿海,虽然卫所尚存,但卫所军士素质极差,往往不能抵御倭寇的骚扰”得出结论;第二小问作用,主要从对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抗击倭寇方面回答。
2018年10月选修三检测非选择题
2018年高二历史选修三检测非选择题一、非选择题班级姓名1. 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英国及其殖民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支出战费近100亿英镑,损失船只约900万吨位,其经济结构遭到重大破坏。
战争不仅在经济上,而且政治和社会层面对英国造成了重大影响。
……有意思的是,英国的全球霸权似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比大战前看上去要更完整。
——据《英国通史》《近现代世界史》等资料编写(1)结合材料一图文及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造成的影响,(6分)并指出一战后的英国全球霸权“看上去要更完整”的主要理据。
(4分)材料二 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
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
可是,随着大战持续进行,这项叫做孤立主义的政策却逐渐变得不切实际。
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
……其实,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
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
——引自【美】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等(2)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
(8分)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该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
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国际联盟盟约》材料二亲爱的温斯顿:哈里和乔治·马歇尔所要告诉你的一切,均是我由衷之言。
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
两国人民很有智慧,完全能够看到俄国人今天所杀死的德国人和所摧毁的装备比你我两国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0)及答案1.(2017·全国卷Ⅲ·44)(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 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
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
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
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8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可概括特点之一是改变前代严刑峻法,减轻刑罚;据信息“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可概括特点之一是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据信息“删繁就简……‘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可概括特点之一是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第(2)问,结合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内容和特点,从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方面分析。
答案:(1)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2)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2.(2018·大连模拟)(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32年的议会改革,为改革土地法扫清政治障碍,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1833年《废除和解诉讼和共谋拟诉法》之后,已婚妇女取得丈夫同意并经过专门的委员会认可后,可通过要式合同的形式处分其自由继承地产。
根据1870年《已婚妇女财产法》的规定,已婚妇女有权继承被继承不动产上的租金和收益。
1882年《已婚妇女财产法》赋予已婚妇女与男子同等的财产处分权资格,在不动产法上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
因为危及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所以土地法改革没有触及土地法的核心问题,无法对现行土地法律制度进行系统的改革。
土地法改革在改革封建土地法、实现土地法的现代化方面的效果十分有限,其任务远没有完成。
——摘编自咸鸿昌《19世纪英国的土地法改革》(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土地法改革的背景及其具体措施。
(8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土地法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有何不足?(7分)解析:本题考查1832年英国土地法改革。
第(1)问从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土地改革的背景及具体措施。
第(2)问,英国土地改革取得的成效,应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妇女地位的提高,适应了社会发展等方面作答,不足之处应紧扣材料最后一句话“其任务远没有完成”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为土地法改革提供了政治保障。
措施:英国议会先后通过一系列法律,承认妇女的财产权利。
(2)成效:改革提高了英国已婚妇女的法律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英国封建土地法律制度,适应了社会发展变革的潮流,推动了英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不足:由于遭到地主阶级的反对,改革很不彻底,没有完成改革的任务。
3.(2018·青岛模拟)(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
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世界年代史》材料二顾维钧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
会上,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他据理力争,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
但最后,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1)据材料一,指出何为“新秩序”。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10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维钧据理力争而最终未能挽救山东的原因。
(5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新秩序”,据材料一“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秩序为凡尔赛体系;第二小问“说明”,据材料一“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体系下矛盾重重: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第(2)问,据材料二“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的性质是一战中战胜的帝国主义大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它是以掠夺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基础的,由此可以得出“弱国无外交”。
答案:(1)新秩序:凡尔赛体系(列强一战后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说明:这一体系下矛盾重重,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答出两点即可)(2)原因:巴黎和会是一战中战胜的帝国主义大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是以掠夺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基础的;“弱国无外交”。
4.(2018·长春模拟)(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0年7月底,德国秘密制定侵略苏联的计划……如何摆脱来自东方日本的威胁,重新成为苏联必须严重考虑的外交问题……连1940年7月,日本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处理时局纲要》,规定调整苏日关系以适应南进之需。
1941年4月13日,苏联、日本达成了《苏日中立条约》。
条约除了肯定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在一方与第三国发生军事冲突时保持中立以外,还特别声明:“日本须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即外蒙古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须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中国自然成为这两个国家相互妥协的最直接受害者……不过同时由于国际形势并未按苏联领导人的意志发展,苏联对华援助并未停止,苏德战争爆发。
条约稳定了苏联的东部边界,但激化美、英同日本的矛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日战争的外援主要依赖美英。
——改编自李嘉谷《论〈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抗战的实际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影响。
(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由“1940年7月底,德国秘密制定侵略苏联的计划……如何摆脱来自东方日本的威胁,重新成为苏联必须严重考虑的外交问题”可知二战初期,德日法西斯占上风,试图扩大战争,苏联面临德国战争威胁,安全形势严重,由“1940年7月,日本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处理时局纲要》,规定调整苏日关系以适应南进之需”可知日本试图调整苏日关系以实施南进。
第(2)问根据材料,由“肯定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在一方与第三国发生军事冲突时保持中立以外,还特别声明:‘日本须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即外蒙古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须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可知有利于苏联稳定远东,避免两线作战,推动了日本南进,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二战规模的扩大,由“稳定了苏联的东部边界,但激化美、英同日本的矛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日战争的外援主要依赖美英”可知美英与日矛盾激化,推动了美英援华,由“中国自然成为这两个国家相互妥协的最直接受害者”可知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抗战等。
答案:(1)二战初期,德日法西斯占上风,试图扩大战争;苏联面临德国战争威胁,安全形势严重;日本试图调整苏、日关系以实施南进。
(2)有利于苏联稳定远东,避免两线作战;推动了日本南进,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二战规模的扩大;美英与日矛盾激化,推动了美英援华;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抗战;推动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答出三点即可) 5.(2018·菏泽模拟)(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
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
材料二“零伤亡”是近期局部战争发起者追求的目标。
他们试图达到己方“零伤亡”。
然而,尽管他们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势,“零伤亡”也没有成为现实。
对于作战地域内的平民百姓来说,造成的更是巨大的、惨痛的伤亡。
(1)据材料一,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
(8分)(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局部战争”的认识。
(7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的关键信息着手,“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说明空中打击成为主要手段;“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说明战争形态向信息化发展,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第(2)问,应围绕“局部战争”展开,言之有理即可,如局部战争同样有破坏力;应努力制止非正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
答案:(1)空中打击成为主要手段;战争形态向信息化发展;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2)局部战争同样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灾难、破坏和威胁;应努力制止非正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6.(2018·昆明模拟)(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58年7月10日在芝加哥——北方废奴主义的大本营,林肯发表演讲:让我们抛弃不同人种之说,不同种族之说,某种族应为低级,故而必须置于一种低级地位,诸如此类的无稽之谈。
让我们抛弃所有这一类的东西,让我们在这块土地上,团结如一人,直到我们能够再一次站起来宣布,所有的人生而平等。
……两个月后的9月18日,在南方查尔斯顿——蓄奴主义的大本营,林肯发表演说:我必须说,我不是,也从来没有,主张以任何方式实行白人和黑人种族的社会及政治平等:我不是,也从来没有,主张让黑人也有选举权,也能当陪审员,也能担任公职,也能和白人通婚。
——林达《扫起落叶好过冬》(1)根据材料,概括林肯对种族问题的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不同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当选总统后做出的选择,并运用史实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