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案(9篇)
乘法分配律教案(9篇)《乘法安排律》数学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乘法安排率是进展简便计算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相关的生活阅历和类似的熟悉,因此比拟难于把握。
故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通过学生互动,发觉规律,提出设想,验证结论,最终敏捷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由于平常进展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比拟高,一局部学生还喜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借以带动全班的学习,所以我打算创设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操作、沟通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1、动手“做”数学;2、充分发挥“兵”帮“兵”的作用;3、组织学生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依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切实改良课堂教学,转变传统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行为。
学生是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熟悉世界的,因此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去发觉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能依据学生的状况善导,表达学生会学,并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强化学习兴趣,不断进展和完善自己。
教学媒体设计:1、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与课题相关的练习(以“小灵通”、摘取“才智果”的形式激发兴趣,并配备音乐调整心情,同时利用Powerpoint 制作板书设计加大课堂密度)。
2、实物投影仪;学生预备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2捆。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一、创设故事情景教授将手指蘸入煤油和蜜糖的杯子里,用嘴尝得津津有味,但学生跟着做却无一不上当,由于教授伸进的是食指,吸的是中指,以此说明观看的重要性,告诫学生留意下面的操作要仔细观看,这其实也是一种思维品质。
二、导入1、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两根,围成一些图形,说一说你用哪些简便的方法算出小棒的总长度,从中发觉什么。
学生:(3+2)×2=3×2+2×2师:你们是怎样发觉的?学生:①通过计算,知道结果是一样的;②无论怎样摆,都是4根小棒,所以总长度是不变的。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13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13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书第54的例题以及55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含用字母表示),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展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和难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两个运算定律,那谁来说说它们的名称和字母公式呢?(随学生回答出示小卡片: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乘法的另外一个运算定律。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1.谈话:五一快要来了,商场正在开展服装促销活动呢!一其去看看吧!2.课件例题情景图。
(1)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短袖衫:每件32元;裤子:每条45元;夹克衫:每件65元。
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
)(2)问:李阿姨一共要付多少钱呢?谁能口头列出综合算式?指名说出算式,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65+45)×5 65×5+45×5让回答的两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即先算的是什么。
)第一个算式: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
第二个算式:先算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各用多少元。
(3)猜一猜:这两个算式结果会怎样?(相等)(4)计算验证。
师:真相等吗?让我们动笔来算一算,男生算第一道,女生算第二道,做在自备本上。
集体交流,指名汇报计算过程。
(5)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的确是相同的,可以给它们画上等号。
(板书:=)我们把这个等式轻声读一读。
(学生轻声读读这个等式。
)3.探索、发现规律。
(1)师:仔细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精选5篇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借助实际问题体会、认识乘法乘法律。
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算式。
预设过程一、引入1、学校要买25副乒乓球,每个乒乓球4元,每个乒乓球板9元,一共要多少元?2、理解题意二、探新1、学生独自列式2、小组交流想法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5×(4+9)=25×4+25×9=32525×(4+9)=25×4+25×9指名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4+9)×25=4×25+9×25=325(4+9)×25=4×25+9×254、改题:如果改为买45副,你又可以怎样算?45×(4+9)=45×4+45×9(4+9)×45=4×45+9×455、观察:请你们仔细观察上面这几题,6、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都是两个数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不同点:算式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联系:算式左边和算式右边有什么联系?6、举例:这样的算式你能再举出一些吗?7、概括:你们能把上面的规律概括成一句话吗?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吗?(a+b)×c=a×c+b×ca×(b+c)=a×b+a×c8、质疑:还有什么问题?三、巩固1、做一做判断并说明理由2、第5题: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3、第6题103×1220×5524×20525×24四、: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1、口算2、作业本3、寻找生活中乘法分配律的例子。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写教学设计可以熬炼每位教师的逻辑思维实力,只有围绕教学任务和目标写出的教学设计是有价值的,以下是我细心为您引荐的乘法安排律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供大家参考。
乘法安排律教学设计一等奖1教学内容:课本26页例7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视察、沟通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发觉并理解乘法安排律,驾驭乘法安排律的特点,区分乘法安排律和乘法结合律的不同。
2.经验乘法安排律的推导、发觉过程,体验比拟分析、归纳发觉的学习方法。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造就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觉并理解乘法安排律,驾驭乘法安排律的特点。
难点:乘法安排律意义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初步发觉乘法安排律课前导学:1.一共有25个小组参与植树,每组里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水。
一共有多少人参与这次植树活动?2.学校买来45盒彩色粉笔和155盒白粉笔,每盒40支。
一共有多少支粉笔?3.一套运动衣上衣75元,裤子45元。
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三组等式:〔4+2〕×25=4×25+2×25〔45+155〕×40=45成×40+155×40〔75+45〕×60=75×60+45×6二、分析乘法安排律的特征1. 问题:你能写出同类型的等式吗?学生仿照老师所板书的等式,写出同类型的等式。
2.学生独立仿写。
3.随机抽人答复。
4.问题:你怎么判定这些等式是相等的?〔重点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来理解〕思索等式相等的缘由,分析等式的特征。
三、稳固练习〔一〕1.在平板上完成练习题,并提交。
2.分析每道题对错的缘由。
四、理解乘法安排律的意义导语:刚刚我们发觉的规律在数学中叫做乘法安排律,请大家自己看书上第26页内容,看看标准的表述语是什么,同时把字母表达式补充完整。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7篇)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7篇)篇一:课堂小结篇一③28×42×29今日学习了乘法安排律,知道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练习十四第2题篇二:《乘法安排律》优秀公开课教案篇二教材分析 :乘法安排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驾驭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安排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根据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解并描述思路、视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然而乘法安排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安排律,更要让学生经验探究规律的过程,进而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实力。
同时,学好乘法安排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把数学学问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学问。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留意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前面教学中发觉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驾驭是比较坚固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行简洁的"竖式计算,没有发觉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觉简算的意义。
因此,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便利,让学生亲身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实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1、在探究的过程中,发觉乘法安排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安排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乘法安排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究规律的过程。
2、经验共同探究的过程,培育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沟通的实力。
《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优秀8篇
《乘法分配律》优秀教案优秀8篇《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采摘园图片。
这是老师去采摘园采摘草莓的图片。
你们观察过采摘大棚的地面是什么形状?采摘棚原来宽20米,长60米,扩大规模后,长增加了30米。
现在果园的面积有多大?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
交流学生作品后,出示60米30米20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
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 20=1800,60× 20+30× 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0米()米20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刚才已知长增加了30米,现在尝试自己决定长增加的数量,你还能写出一些类似上面这样的等式吗?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
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米()米()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原面积增加的部分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教师小结: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乘一个数,等于用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和相加。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2.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投影仪.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27+73)×840×9+40×114×(10+2)10×6+10×42.用简便方法计算.(说明根据什么简算的)25×63×43.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0×5+5×80(1250+125)×8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算的?二、探究新知1.导入: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知道了乘法的又一个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2.教学例6:(1)出示例6:演示课件“乘法分配律”出示例6下载(2)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3)教师提问: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4)学生明确:每组中的两个算式都可以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18+7)×6=15018×6+7×6=150(18+7)×6=18×6+7×6(5)教师出示:20×(15+9)=48020×15+20×9=48020×(15+9)=20×15+20×9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中算式所表示的意义.(6)反馈练习:按题要求,请你说出一个等式.(投影出示)(__+__)×__=__+__×教师提问:像符合这种条件的式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算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引导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规律性启发学生回答:首先是等号左边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其次是等号右边两个加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最后是等号左右两边的两个算式相等.3.教师概括运算定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4.反馈练习:横线上能填几?为什么?(32+35)×4=__×4+__×4(62+12)×3=__×__+__×__教师:为了简便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根据练习学生从而得出:(a+b)×c=a×c+b×c使学生明确:有的题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比较简便,有的题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比较简便.5.教学例7:演示课件“乘法分配律”出示例7下载(1)出示例7:102×43启发学生想:能否把算式改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然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引导学生对比:(100+2)×43,102×(40+3)这两种算式哪种比较简便?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一个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教师板书:(2)出示9×37+9×63引导学生观察: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原式改写成什么形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9×37+9×63=9×(37+63)=9×100=900学生讨论:这样算为什么简便?师生共同总结:①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式子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②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的那个数.③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3)揭示教师算得快的奥秘上课开始时,我们已经比赛看谁算得快,如(1250+125)×8,老师就是应用的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乘法分配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乘法分配律优秀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法分配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分配律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有5个同学就要去参加“无锡市少儿书法大赛”了,书法组的张老师准备为他们每人买一套漂亮的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再问:买5件上衣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再算一算。
反馈:你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为什么这样列式?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再分别说说两个算式的意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助解释。
谈话:两个算式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它们的计算结果也相等,那你会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教师板书,让学生读一读。
谈话:刚才我们算的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如果张老师不这样选择,还可以怎样选择?(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提问: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根据学生回答,列出算式:32×5+45×5和(32+45)×5。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11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11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乘法分配律》。
【教材简析】本信息窗是学生在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乘法运算规律的一个完善。
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济青高速公路为素材,通过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两辆汽车提供的信息,引出了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体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1.结合相遇问题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在猜想验证等自主探索活动中得出乘法分配律,使学生对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难点】清楚地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理解及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出示情境图谈话:瞧,这是济青高速公路!在这里,还藏着许多数学信息,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请你仔细观察,从图片和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信息预设:大巴的速度是每小时行110千米,中巴的速度是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大约2小时相遇。
问题预设: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板书)谈话:请你试着用两种方法在答题纸上解答。
生独立解答。
预设:2.结合情境,感知规律。
提出要求:结合线段图说说算式每一步的含义。
回答预设:①我先算出1小时两辆客车一共行驶多少千米,然后再求两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优秀8篇)
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优秀8篇)乘法分配律篇一教学内容:p36/例3(乘法分配律)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埋伏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二、新授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
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6×25=150(人)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100+50=150(人)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
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a×(b+c)=a×b+a×c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三、巩固练习p36/做一做p38/5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精选7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精选7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篇1)乘法分配律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
如何使学生掌握得更好,记得更牢?我想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要比灌输得来的记得更牢。
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
教学内容:教材第54~55页例题,完成“做一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通过计算说理,理解乘法分配律。
2、让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难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谈话:这学期,我们学校鼓号队又增加了新成员,辅导员柳老师正在为他们准备服装呢!(课件出示商店场景)二、展开探索过程1、初步感知。
提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列式后交流反馈解题思路,并借助图形加深学生对两种解题思路的体会。
提问:猜一猜,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会怎么样?计算验证:算一算,来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板书等式:(30+25)x4=30x4+25x42、类比展开。
(1)出示图形,让学生说说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两种方法求出6套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吗?板书:(30+25)x6=30x6+25x6(2)除了把长方形看成上衣,梯形看成裤子,把它们看成6套衣服,还可以看成什么?要求6套课桌椅多少元,你准备怎么解决?板书:(100+60)x6=100x6+60x63、体验感悟。
(1)类似这样的等式还有吗?你能写出第4组吗?学生举例后,挑3组板书。
(2)提问:这3组算式相等吗?怎么证明?(计算、乘法的意义)同桌互相检查刚才写的算式是否相等。
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7篇)
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这次漂亮的我为亲带来了7篇《乘法分配律教案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乘法分配律》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P36/例3(乘法分配律)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埋伏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二、新授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
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6×25=150(人)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100+50=150(人)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
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a×(b+c)=a×b+a×c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三、巩固练习P36/做一做P38/5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教案(通用14篇)
《乘法分配律》教案(通用14篇)《乘法分配律》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社教材四年级下册P26页例7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使学生亲历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某些运算简便。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索发现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买衣服的情境转入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几组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字母公式,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生活引入,激发兴趣今年十月,县里准备举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我们学校准备派5个同学参加比赛,学校准备为这5位同学选一套运动服装。
老师在商店逛来逛去选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请看大屏幕。
出示:两件上衣(价格分别是100元、80元)两条裤子(价格分别是70元、50元)2、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出示:(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2)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案计算出总价(用多种方法计算)。
二、探索交流,建构规律1、生选择搭配方案并计算。
2、组内研讨,并出示:(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3、汇报交流:(1)探讨第一种方案。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项老师推荐他的方案?(预设学生回答:A:要求5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1套多少钱。
即:一套的价钱×套数=总价。
列式为:(100 70)×5B:要求5套衣服多少钱,就要先求出5件上衣的价钱和5条裤子的价钱。
即:上衣价钱裤子价钱=总价.列式为:100×5 70×5)(2)探讨第二种方案。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14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教案(优秀1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敬业的小编征途为大伙儿分享的14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篇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分配律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尝试计算,初步认识和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2、通过观察交流、举例验证,概括规律,并能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助乘法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学习重难点借助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内涵。
配套资源实施资源:《乘法分配律》教学课件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认真看下面的题目:有一个长方形的果园,原来宽20米,长80米,扩大规模后,长增加了30米。
问:现在这个果园的面积有多大二、学习新知①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怎样的呢把你想到的图形画在练习本上。
并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
②汇报交流,明确算法谁愿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给大家,并说明解决问题的步骤。
③全班反馈(课件动态演示)先来看一种方法:可以先算出扩大规模后果园的长,再算出扩大规模后果园的面积,即(80+30)×20=2200(平方米)(设计意图:借助于课件,展示出这道题目的示意图,进行动态演示,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一步的计算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理解另一种方法打下基础。
) 再来看第二种方法,可以先算出果园原来的面积,再算出后来增加的面积,较后把原来的面积和增加的面积全起来就是果园现在的面积。
即80×20+30×20=2200(平方米) (设计意图:借助于课件,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从中清楚地看到这种方法和一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同时又真正的明白,虽然方法不同,但所要求的结果完全一样)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大家是不是已经发现了尽管这方法不一样,但这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吴正宪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
吴正宪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乘法分配律》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得例题和第55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测、分析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和简洁。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125×53×8 25×44指名说出运用什么方法使计算简便2出示两组算式(6+4)×7 6×7+4×720×(5+2)20×5+20×2(10+25)×4 10×4+25×4先口算,再说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关系?(结果相同)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这两个算式?(等号)谈话导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今天我们要学习乘法的另一个定律。
二、探究新知1、谈话:同学们,学校马上要进行广播操比赛了,体育老师准备给比赛的同学每人买一套服装,我们一看。
出示课件:(课本第54页例题情景图)2、提问: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每件短袖32元每条裤子45元每件夹克衫65元)3、提问:体育老师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能自己列综合等式解决这个问题吗?4、学生试做5、教师巡视,让用(65+45)×5和65×5+45×5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
教师板书:(65+45)×5=110×5=550(元)65×5+45×5=325+225=550(元)6、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列的算式和思路解法一:先算买一套衣服用多少元解法二:先算买夹克衫和买裤子各用多少元7、提问:这道题的两种算法不同,比较一下他们的结果。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动,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初步学习体会提出猜想的方法及类比,说理,举例论证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2、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3、能够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参与推导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趣,提出猜想.
(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
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
(请看大屏幕,左边的两组同学做A组的题,右边的两组做B组的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开始) 9×( 37+63) 9×37 + 9×63
(2)评出胜负。
(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
可以看出左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问同学)你们有什么意见吗?)刚才的计算中你发现这两道题有什么关系吗?
教师让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点,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找出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两道题其实可以互相转化,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9×( 37+63) =9×37 + 9×63
(3)将学生的发现以他(她)的名字命名为“**猜想”。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
《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13篇)《乘法分配律》优秀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教材第36页的例3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四、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小黑板、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六、教学策略: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七、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
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简便)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其他同学快速判断。
(生口算。
)(二)、探究发现1.猜想。
师:同学们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题你们能不能很快算出来。
(出示:(10+4)×25。
)这道题算得怎么不如刚才的快啊?(它和前面的题目不一样)好,我们来看一下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这道题含有不同运算符号了,有能口算出来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为什么这样算哪?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你自学能力很强,但对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还不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乘法分配律好吗?(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2.验证。
师:同学们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如果可以这样计算的话,那可简便多了。
到底能不能这样计算,我们来验证一下。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分别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看看是否相同。
(生活动计算。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
)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相等。
)小结:通过验证,这道题确实可以这样算,那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计算呢?通过这一个例子能下结论吗?(不能。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15篇)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优秀15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方案篇一学情分析:乘法分配律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理解,在实际计算中也有应用,如: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卫星运行时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中,“114×21=” 不论是第一种“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 ”还是第四种用竖式计算,其实质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这一理论依据,即将21个114,分成20个114和1个114的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罢了。
因此,基于这些基础,我教学时特别注重与旧知的联系和在意义上的沟通。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4、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增强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提出猜想1.情景暑假中,我们谕小娃娃表演的《阳光羌娃》在比赛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们马上还要到香港参加演出。
(出示照片)出示资料:他们每天都在辛苦地训练着,有时会练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王老师就给参加训练的18个男生和23个女生每人准备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中的大事作为问题背景,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也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①整理条件、问题从这段资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王老师遇到了哪些问题?②学生列式,抽生回答: (18+23)×8, 18×8+23×8③交流算式的意义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个算式呢?④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⑤观察、分析算式特点咦,我发现这两个算式非常有意思。
你看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算式,很多地方都不相同,仔细看看,又有相同的地方,对吧!现在,就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到底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A.涉及到得运算及顺序:都包含了+、×这两种运算,左边是先算加法,合起来以后再乘;右边是分别先乘,然后再加。
乘法分配律-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数学思考: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 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3、解决问题: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 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 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激问导学一、激问导学创设情境激趣引思提出问题筛选重心活动一:买衣服1、阅读理解: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2、思考问题:请选择数学信息解答。
3、汇报、交流体验学习二、自主体验发表、反思:学生激活经验, 尝试体验, 引发观点活动二:计算周长1、请你介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有哪些部分组成?62、请根据所给的数据计算它的周长。
3、汇报计算情况。
14体验学习三、合作体验方法探究、学法指导、领悟提炼、培养学习能力活动三:观察、对比1、思考:你有什么发现?2、结合活动说一说列式的含义。
3、试一试:你能用字母把列式转化为公式吗?4、汇报、交流。
5、归纳、总结。
综合体验四、实践体验综合实践体验, 拓展延伸, 感悟内化, 对知识进行多元化运用体验。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24+8)×125=____×____+____×_____(2)25×(20—4)=25×____—25×____(3)45×9+55×9=(____+____)×_____(4)8×27+73×8=8×(_____+_____)2、下面各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为什么?把能用的写出来。
(1)(12+31)+82(2)17×17+15×16(3)14×9+9×36(4)(24+37)×83、思考题。
课文《乘法分配律》优秀教学设计 4篇
课文《乘法分配律》优秀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乘法还有其他的运算律吗?希望今天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有新的发现。
出示问题一、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2米,宽是28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师: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生1:(72+28)×2生2:72×2+28×2(板书两个算式)师:同学们给出了两种办法,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选择其中的一个算式计算一下。
生计算。
师:请选择第一个算式的同学,说出你的计算结果。
生:长方形的周长是200米。
师:谁选择的第二个算式,结果又是多少呢?生:我算的结果也是200米。
师:通过大家的计算,这两个数算式的结果相同,我能不能在这两个算式之间写上“=”?生:可以板书:(72+28)×2=72×2+28×2出示问题二:学校要换夏季校服了,上衣每件32元,裤子每件18元,四年级一班共64人,一共需要多少元?师:这道题你有能用几种方法解答?结果是多少?(生计算,汇报)生1:我列的算式是32×64+18×64,结果是6400元。
师: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的?生2:我列的算式是:(32+18)×64,结果也是6400元。
师: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却是相同,那这两个算式看来也是相等的。
板书:(32+18)×64=32×64+18×32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刚才得到的两个等式,你有怎样的感觉?生:可能有规律。
师:真的有规律吗?【评析:教师创设了求长方形的周长和学校买校服的情境,提出“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学生很快地按要求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出两式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分配律公开课教学
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王艳芳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能力。
2.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体会用不完全归纳法探究规律的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与反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播放各种花的图片,学生欣赏
师:有两名同学也去赏花了,现在他们正在牡丹和芍药园里呢,我们去看看!
出示课本信息图
师:你能图中发现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说出信息和提出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筛选本节课有价值的问题一起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花卉,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信息图中,从而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1、请同学们解决“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和“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多少平方米”这两个问题。
解决问题之前先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怎样列式子
(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可以让学生对所列的算式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后面自己列类似的算式时会更容易。
2、交流结果
每道问题学生会出现两种解法,要让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老师板书算式:12×9+8×9(12+8)×9
15×8+10×8(15+10)×8
师:同学们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每道题目虽然解题方法不一样,但是结果是一样的。
生:每组算式都是相等的。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你们说的非常好,每组的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对于其他的算式,会不会存在相等的关系呢这会是一个运算律吗
生猜测:可能是。
师:这只是同学们的猜测,你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需要我们进行———验证!
3、学生验证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几道类似的算式,并计算是不是相等。
让学生说说自己列的算式,并挑选几道写在黑板上。
师:有没有列出来不相等的
有学生会有不相等的情况,写出来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会不相等,有的是因为计算错误,还有的是列的算式不合要求。
最后学生发现,列出的式子都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学生列出的算式应该都是相等的才对,但是在课堂上由于各种原因,学生中会出现不相等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绝对不能放过去,而是让学生大胆地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交流,找到所列算式的问题,真正让学生明白。
4、总结运算律
师:经过同学们的验证,这确实是又一个运算律,你能试着说一说这个规律吗
生试着说,学生在表达的时候会有些困难,说的不完整或者不准确,老师要及时给与纠正。
出示运算律,学生齐读。
读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己表达的时候会有些困难,这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加法算式中的两个数字我们可以称之为两个加数,这样学生在表达的时候会更加顺畅,不会好几个数分不清楚。
5、写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再汇报交流。
三、课堂练习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80+70)×5=80×+70×
(a+b)×9=a×+×
236×3+236×7=×(+)
m×153+m×47=×(+)
2、找朋友
(15+6)×7325×(99+1)
34×(17+13)34×17+34×13
23×24+23×1615×7+6×7
325×99+32523×(24+16)
这里要重点研究325×99+325,这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为不是乘法分配律的形式,但是可以通过变化,变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325×99+325×1。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乘法分配律和它的字母表示。
生2:我会用乘法分配律了。
师:在研究乘法分配律时,我们是通过怎样的步骤研究出来的
师生共同总结:研究方法是猜想——验证——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方法来研究乘法分配律的,这种研究方法在以后学生研究问题的时候会经常用到,所以最后一定要和学生总结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学会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