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探究式教学引入高三地理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自然地理复习中的探究式教学研究(初探)

主讲人:田光进南通市第二中学

一、高三自然地理复习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更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

地理科学是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为一身的综合科学体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地理素养,将使学生在自然科学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方面有良好的提升。全面提高每一个中学生的地理素养是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学习。《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强调“鼓励学生采用质疑和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探究式教学应进入中学地理教学的各个阶段,即便是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也不例外。

高考复习阶段的教学往往是教学改革难以触动的领域。在复习阶段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习惯于以自己为核心,将自己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归纳总结细致地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也十分“乐于”接受这样的灌输,说其为“如饥似渴”也不为过。然而这样的教学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所谓学科技能也往往变形为一种应激反应。学生在此阶段所进行的艰苦的学习复习,其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围绕着如何完成高考试题。至于此阶段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在今后是否有应用的价值,则不再被师生所关注。上述反映的问题可能不具有普遍性,但这种现象及所产生的后果是与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背道而驰的,也是与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初衷不相符的。

当前我国教育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高考也在进行深刻的改革。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是在相同背景下进行的,其目的、思想理念具有强烈的共同性,而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与新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也具有极强的共同性。高考题在能力上对学生的要求比以往更高了,试题似乎也变得更加难以令人捉摸了。以往那种知道—记忆—理解—再强化记忆的学习复习方式已经无法应对新的地理高考,更不用说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了。

基于上述情况,本人认为将探究式教学引入高三自然地理复习中,对学生增强地理分析综合的能力,提高将地理原理运用于地理实际问题的水平都将有极大的益处。这不仅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应对高考,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提高其地理素养,今后更好地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二、高三自然地理复习中探究式教学模式举隅

在高三自然地理复习中,根据不同的复习内容,不同层面的学生群体,教师本人有必要进行同课异构,常常需要开展多种探究式教学模式,私以为,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I 典型例题引导式

具体通过如下四步骤来完成:

高考典型例题展示学生分析暴露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规律教学反思教学相长

(一)高考典型例题(包括各市高考模拟试题)展示,引发求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从疑问开始,因而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求知欲成为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起点。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问题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而以近年来高考题型或各市高考模拟题为案例设疑,更能够激发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实现预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可能。由于近年高考试题和模拟题不讲究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点的覆盖面,而是采取专题化考查方式,要求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有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命题具有切入口小,纵向挖掘深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复习的时候,将近年来高考或各市模拟有关这个知识点的题型集合起来统一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复习“地壳物质循环、地质构造及地质作用”时,可以把“南通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第14——16题”、“南通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卷11——12题”、“南通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卷1——2题”和“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9——10题”等典型试题展示出来,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南通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为某地岩层与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图6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侵蚀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14~16题。

14.图5所示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A. abcd

B. bcda

C. cdab

D. dabc

15.图6所示甲、乙、丙、丁中,代表岩浆岩的是

A.甲

B.乙

C.丙

D. 丁

16.形成图5所示地下洞穴的地质作用主要属

A.①

B.②

C.⑤

D.⑥

(南通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卷)

图7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地貌景观与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地区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A .固结成岩、岩浆侵入、断层形成

B .岩浆侵入、断层形成、固结成岩

C .断层形成、固结成岩、岩浆侵入

D .固结成岩、断层形成、岩浆侵入

12.图8为“地壳物质循环图”,I 、II 、III 代表三大类岩石形成所需的地质环境,则甲河对地貌的塑造作用为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⑤

(南通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卷)

图8 图甲

ⅡⅢ

图例河流冲积物沉积岩岩浆岩断层

图1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与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地堑D.地垒

2.甲处地貌的成因主要是

A.褶皱弯曲B.外力侵蚀

C.流水沉积D.断裂下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图5 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

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 题。

9. 属②背斜谷的地方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 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 褶曲隆起

B. 褶曲凹陷

C. 断裂下降

D. 断裂上升

(二)学生分析,暴露问题

高考题型或模拟题的设计让学生思维活动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他们就会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这个过程也是暴露学生知识缺漏很好的方式。在具体的复习课堂中,暴露学生缺漏的方式也比较多样,通常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个别提问:让个别希望生起来回来问题,要求回答结论,得出结论的依据有哪些,比如题目中的材料,图表信息,运用的地理原理等,通过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分析,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分析优劣。

(2)小组讨论:对于一些综合题目,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允许同桌之间,上下桌之间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时,每一位成员都需要提出自己解题过程中的方法或者出现的思维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