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
名词解释欢迎下载优质研究资料。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生物科学中的形态学,主要阐述人体器官功能系统、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
它是医学科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
解剖学姿势是指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下肢并拢,手掌足尖向前的姿势。
骨膜是紧贴于骨的表面,除了关节面外,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致密而坚韧。
它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具有营养骨的作用。
同时,骨膜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灵敏,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参与骨的生长和修复。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存在于骨髓腔内与骨松质间隙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具有造血功能,是人体内主要的造血器官。
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仅存在于成人的骨髓腔内。
椎间孔是由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与椎下切迹彼此围成,内有脊神经和小血管通过。
椎孔由锥体和XXX围成,彼此连成椎管,容纳和保护骨髓。
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尾向前突的角,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标志。
翼点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前下部,由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呈“H”形的缝,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此处骨质薄弱,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
椎间盘是连接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具有弹性,能缓冲震荡,保护脑和脊髓。
骨盆界线是由骶骨岬、骶骨与耻骨联合上缘及两侧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相连而成的环形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咽峡是由腭垂下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部位,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
指肠悬肌由平滑肌与结缔组织构成,位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隔脚之间,是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于腹后壁的结构,是空肠起始端的重要结构。
胸锁乳突肌是一种颈外侧肌,起自胸骨柄及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
一侧收缩时使头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时使头后仰。
一侧病变使该肌痉挛时,可引起斜颈。
硬膜外腔是指硬脊膜和椎管内面膜之间的一个窄腔,内含脂肪和椎内静脉丛,并且与颅腔不相通,腔内呈负压。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

系统解剖学心得体会系解是医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系统解剖学主要是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对于成绩、理解和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在学习系统解的时候,我发现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系统解剖知识。
因此,在学习中我们不能仅仅依赖课本上的内容,更应该注重练习和实践。
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多去寻找其他资料和医学杂志,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将所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比如患者的病例、临床表现等,使所学到的知识更具体化,更有深度感。
理论学习无法替代实践,实践既能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是锻炼技能和规范操作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会讲解器官的形态、生物学特性等,但实操时,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器官的形态学和结构特点。
在解剖操作时,要先理解所操作的部位特点和操作注意事项,了解机体生理和解剖生理,才能做到准确迅速,而且确保操作的正确性,从而更好地帮助临床工作。
在学习系统解的时候,我们也需要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记忆是学习体系解剖学的重点之一,正确的方法对于记忆和掌握知识十分重要。
学习应该注重透彻的理解,而不是生硬的刻板记忆。
比如,记忆某个器官的部位和名称,可以从其形态特征来记忆;记忆器官的运作机理,可以从其生理或病理方面来记忆。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推敲每个器官的名称、结构、组织、功能、运作机理等等,切忌浅尝辄止,虚心向他人请教。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应保持兴趣和好奇心,尝试着去了解更多的生物信息学技术、医疗器械和解剖操作技巧。
了解前沿科技和创新治疗手段,会让我们更容易从整个学科的角度去理解。
这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培养科研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性。
总之,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练习、保持思考、了解前沿科技和创新治疗手段,不断学习和积累唯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更好地记忆,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学习成果和实践经验,已备不时之需。
实地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

实地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实地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是解剖学的两个重要分支。
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体结构和组织,但在方法和研究内容上有所不同。
实地解剖学是指在解剖室中对尸体进行解剖和观察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直接观察和操作人体组织,以揭示人体的内部结构和器官之间的关系。
实地解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尸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如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实地解剖学的方法,深入了解人体的结构、形态和功能。
系统解剖学是指以系统为单位,对人体结构进行整体和综合的研究。
它将人体的结构按照系统进行分类和研究,如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各个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等。
通过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构造和功能,为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基础。
实地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解剖学的发展。
实地解剖学通过对尸体的解剖,直观地展示了人体结构和器官之间的关系,为系统解剖学提供了直观的观察和学习材料。
而系统解剖学则将人体结构按照系统进行分类和研究,为解剖学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系统化的框架。
在实地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的研究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者应该尊重尸体的伦理和法律规定,进行合法和道德的解剖研究。
其次,研究者应该具备扎实的解剖知识和技能,确保解剖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研究者还应该注重团队合作,通过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解剖学的研究和发展。
总的来说,实地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是解剖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角度,揭示了人体结构和器官之间的关系和功能。
实地解剖学通过对尸体的解剖,直观地展示了人体的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学通过系统化的分类和研究,全面了解了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这两个分支的研究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了解剖学的发展,为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系统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是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和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属于形态学范畴,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人体解剖学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感官系统九大系统)来描述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局部解剖学是按人体各个局部(如头部、颈部、胸部等)研究人体器官的层次结构、位置毗邻的科学。
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一、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骨骼肌组成,约占人体体重的60%。
在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对人体起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全身各骨由骨连结形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形成人体的基本轮廓。
骨骼肌附着于骨,收缩时以骨连结为支点牵引骨改变位置,引起运动。
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骨连结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作为运动的动力器官。
因此骨骼肌是运动的主动部分,骨和骨连结是运动的被动部分。
骨学颅骨29块(含6块听小骨),躯干骨51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骨主要由骨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构造,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和神经,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修复、再生和改建的能力。
成人骨共有206块,按所在部位不同,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一、按形态,骨科分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长骨分布于四肢,呈长管状,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有容纳骨髓的髓腔,两端膨大称骺,具有光滑的关节面。
骨干与骺之间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干骺端为透明软骨,称骺软骨。
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期间遗留一骺线。
短骨形似立方形,多成群分布于承受重量且运动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
扁骨呈板状,主要围成腔壁如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
颅盖骨保护脑,胸骨和肋骨参与构成胸廓保护心和肺。
系统解剖学(全套课件) PPT

systematic anatomy
绪论
一、系统解剖学的定义: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 能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器官 形态结构的科学。
二、解剖学的分科:
系统解剖学
(systematic— )
局部解剖学
(topographic— )
断面解剖学(sectional- —) 巨视解剖学 (matcro- —) 显微解剖学(micro- —)
(二)自由上肢骨 1、肱骨 (1)上端:肱骨 头,解剖颈,外 科颈、大结节, 小结节,大结节 脊、小结节脊、 结节间沟。 (2)体:三角肌 粗隆,桡神经沟。 (3)下端:肱骨 小头,内上髁、 外上髁,尺神经 沟,肱骨滑车, 鹰嘴窝。
2、面
(1)矢状面:将人体分 割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将人体分割 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3)水平面:将人体分割 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
运动系统
第一章 骨 学
运 动 系 统
组成:
骨:连结形成骨骼,构成人体支架,支持体重、
保护内脏,并参与运动,充当杠杆
关节:在运动中作为支点,起枢纽作用
25
(二)辅助结构 1、韧带
囊内韧带 囊外韧带
26
2、关节盘: 关节面间的纤维 软骨板。 3、关节唇: 关节窝周缘的纤 维软骨环。 4、滑膜襞,滑 膜囊。
27
28
(三)关节的运动
1、屈和伸:循冠状轴所作的运动。踝关节的屈 称跖屈,伸称背屈。 2、收和展:循矢状轴所作的运动。 3、旋转:在垂直轴上所作的运动。骨的前面转 向内侧称旋内,反之为旋外。前臂的旋内称 为旋前(手掌向后),相反的动作称为旋后。 4、环转:
29
(四)关节的分类
系统解剖学实验报告答案

系统解剖学实验报告答案实验目的,通过解剖实验,了解人体系统解剖结构,掌握系统解剖学知识。
一、呼吸系统解剖结构。
1.1 鼻腔和咽喉部分。
鼻腔由鼻腔前庭、鼻腔后庭和鼻腔腔道组成。
咽喉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
鼻腔内有鼻中隔和鼻甲。
鼻腔前庭有鼻毛和嗅觉区。
1.2 呼吸道。
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喉和气管。
下呼吸道包括支气管和肺。
肺内有支气管、支气管末梢、肺泡等结构。
1.3 肺的结构。
肺分为左右两叶,左肺有上叶和下叶,右肺有上叶、中叶和下叶。
肺组织内有支气管、支气管末梢和肺泡。
二、循环系统解剖结构。
2.1 心脏。
心脏位于胸腔中,由心包、心肌和心腔组成。
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通过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相连。
2.2 血管系统。
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静脉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输送回心脏。
2.3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将富含氧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肺循环将含二氧化碳的血液输送到肺部进行氧合。
三、消化系统解剖结构。
3.1 食管。
食管连接口腔和胃,由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
食管内有纵行褶皱,有助于食物通过。
3.2 胃。
胃位于腹腔中上部,分为贲门、胃体和幽门。
胃内有黏膜皱襞和胃腺,用于消化食物。
3.3 肠道。
肠道包括小肠和大肠。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分为盲肠、结肠、直肠等部分。
四、神经系统解剖结构。
4.1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
大脑分为大脑皮层、大脑白质和大脑基底核,脊髓分为颈髓、胸髓、腰髓和骶髓。
4.2 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神经负责头部和颈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负责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和运动。
结语。
通过本次解剖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系统解剖结构,掌握了系统解剖学知识。
这对于我们日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解剖学水平,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科学。
它通过对人体结构的系统性研究,揭示了人体的内部构造、器官功能、组织关系等。
下面将重点解释系统解剖学中涉及的一些名词。
1. 组织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是研究组成人体的细胞和组织的科学。
组织学系统解剖学侧重于研究不同组织的形态结构、胚胎学发育、生理功能等方面。
通过研究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结构和功能关系,可以深入理解组织在器官和系统中的作用。
2.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最基本的支撑结构,由骨骼和关节组成。
骨骼系统不仅提供身体的形态支撑,还保护内脏器官并参与肌肉的运动。
通过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骨骼系统中不同骨骼的名称、结构特点、生长发育、关节类型和运动范围等重要内容。
3.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由肌肉、肌腱和肌膜组成,是体内最重要的运动器官系统之一。
肌肉系统能够使骨骼实现各种形式的运动,维持体位姿势和稳定性。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肌肉的分类、命名、位置、起止点、功能等方面,以及肌肉的形态学特征和肌肉纤维的结构。
4.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系统。
它起到输送氧气、养分、代谢产物等物质的作用,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系统解剖学研究的重点包括心脏的结构、心血管系统的分布、血管的类型及其分支分布、血液的组成和循环等方面。
5.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它负责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呼吸系统的器官结构、位置、支气管树状分布、肺叶和肺段划分等。
6.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肠道以及消化辅助腺体组成。
它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并排出食物残渣。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消化器官的形态、分布、解剖学特点、消化腺体的结构和分泌物的作用等。
通过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的结构和组成。
它为医学的临床、病理学、药理学等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对进一步研究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可编辑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紧贴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外)特点:由致有营养骨的作用。
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灵敏。
内层含有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存在于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是人体内主要的造血器官。
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由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与椎椎孔vertebral:由锥体和椎弓围成,彼此连成椎管,容纳和保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前下部,由额,顶,颞,,位于十二起自胸骨柄及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时使头后仰。
一侧病变使该肌痉挛时,75cm ,门静脉,肝管以及神,外,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由前至后 肾静脉、 肾动脉、肾静脉、肾盂部,前部、左右侧部、后部。
前部浅,后部最深,并于子宫直肠陷凹相邻,两者间仅隔以阴道壁和腹膜该陷凹内有积液时,可经阴道穹后部穿刺引流,以便诊--主动脉及房。
特点:大循环动脉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大循环精脉内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
意义:血液流经全身毛细血管时,血液动的是有大循环经静脉流回到心的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的是经肺部气体交换后的动脉血。
意义: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时,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动脉导管在出生后6个月尚未闭锁,则能接受体内、外又称也称3.5mm处的一黄色小包括:感受器—传神经纤维(轴突及其髓鞘)聚集所形成的结构,颜色白亮,称可编辑神经元胞体聚集形成的团块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称为神导非特异性冲动,使大脑皮质保持意识水平、清醒状态;通过网状脊髓束参与运动调节;通过网状结构内的生命活动中枢,止于舌正中线两侧。
舌向前下方,即伸舌。
若一侧颏舌肌瘫痪,当病人伸舌时,舌嵌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挤压延髓,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包埋在白质 位于丘脑外腔内有脊神经通过。
意义:临床上常将麻醉药注入此腔内--硬脉,左右颈内动脉、左右后交通动脉、左右大脑后动脉互相连接而成。
意义:在该动脉环完整时,若构成此环的某一处血液肝脏面有H 形三条沟,其中横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左右主支气管在肺门附近按肺叶分出肺叶支气管,复分支,形成支气管树。
系统解剖名词解释

1、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
2、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3、正中矢状面:沿人体前后正中线方向将人体切为左、右完全对称的两部分的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4、冠状轴: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垂直轴和矢状轴相垂直的轴。
5、骨连接:骨与骨之间藉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形成骨连结。
按骨连结的不同方式,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大类。
6、关节腔:由关节软骨与关节囊滑膜层所围成的密闭、潜在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可润滑关节、减少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关节的稳定。
7、内收:运动时,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称为收8、椎孔:椎体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的孔为椎孔9、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的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0、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1、闭孔:耻骨与坐骨共同围成的孔1213、脊柱:由躯干的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借骨连结而形成,构成人体的中轴,上承托颅,下接下肢带骨。
14、椎间盘:相邻两椎体之间的连接。
最上一个在C2、C3之间,最下一个在L5与骶骨之间。
由纤维环和髓核之间。
有连接椎体、承受压力、吸收震惊、减缓冲击和有利于脊柱运动的作用。
15、肋间隙:胸腔肋骨与肋骨之间的间隙,隙内有很多重要的器官和组织16、胸骨下角:胸骨下角又叫腹上角,为两侧肋弓与剑胸结合共同形成的向下开放的角。
17、肘后三角:肘关节屈曲呈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3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18、坐骨大孔:由骶棘韧带和坐骨大切迹共同围成,内有血管神经通过。
19、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构成20、界线:由耻骨联合上缘,耻骨结节,耻状梳,弓状线和骶骨岬围成,是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系统解剖学完整版

系统解剖学完整版第一章:绪论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以形态学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手段,揭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为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等相关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正常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等。
通过对这些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功能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解剖观察法、组织学观察法、影像学观察法、生理学实验法等。
解剖观察法是通过解剖尸体或活体,直接观察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等特征。
组织学观察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了解组织的微细结构。
影像学观察法是通过X光、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等特征。
生理学实验法是通过实验手段,研究器官的功能和生理过程。
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各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通过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功能,为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等相关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系统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运动系统运动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骨骼、肌肉和关节。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肌肉是骨骼运动的动力来源,关节则是连接骨骼的枢纽。
骨骼由骨头组成,骨头坚硬且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承受外力的作用。
骨头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骨架。
系统解剖学

2.常用的方位术语
上superior和下inferior:按解剖学姿 势,头居上,足在下。近头为上,远头 为下。 在比较解剖学或胚胎学,常用颅侧 cranial代替上;用尾侧 caudal代替下。 在四肢则常用近侧proximal远侧distal 描述部位间的关系,即靠近躯干的根部 为近侧,而相对距离较远或末端的部位 为远侧。
水平面或横切面horizontal plane or transverse plane:沿水平线所做的横切面, 它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与上述两个纵切面 相垂直。 须要注意的是,器官的切面一般不以人体 的长轴为准而以其本身的长轴为准,即沿其 长轴所做的切面叫纵切面longitudsection 而与长轴垂直的切面叫横切面transverse section。
有机质与无机质的比例随年龄增 长逐渐变化: 幼儿骨的有机质较多,柔韧性和 弹性大,易变形,遇暴力打击时 不易完全折断,常发生柳枝样骨 折。 老年人有机质渐减,胶原纤维老 化,无机盐增多,因而骨质变脆, 稍受暴力则易发生骨折。
五、骨的发生和发育概况
骨发生于中胚层的间充质。间充质先分布 成膜状,以后在膜的基础上骨化,称膜化 骨。有的间充质发育成软骨,以后再骨化, 称软骨化骨。 1.膜化骨: 颅顶骨和面颅骨的发生属于此型。 2.软骨化骨: 四肢骨(锁骨除外)和颅底骨的发生属 于此型。
四、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
骨不仅坚硬且具弹性,这些物理特性 由它的化学成分决定,骨组织由有机 质和无机质构成。 有机质由骨细胞分泌产生,约占骨重 的1/3,其中绝大部分(95%)是胶原纤 维,其余基质,即中性或弱酸性的糖 胺多糖组成的凝胶。 无机质主要是钙盐,约占骨重的2/3, 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结晶。
五、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1.形态与功能相互统一的观点: 2.进化发展的观点: 3.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是对人体或动物体内系统结构的研究和描述,它是整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
系统解剖学将人体或动物体内的结构划分为不同的系统,例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1.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肺部和相关肌肉组成,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产物带回肺和肾脏进行排泄。
3.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肠和相关腺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消化成小分子物质以供吸收。
4. 泌尿系统:由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主要功能是排除代谢产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5.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神经和感觉器官组成,主要功能是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和调节全身各部分的活动。
6. 骨骼系统:由骨骼和相关软组织组成,主要功能是提供身体支撑、保护内脏器官和参与运动。
7. 肌肉系统:由肌肉和相关结构组成,主要功能是产生力和运
动。
8.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体和激素组成,主要功能是分泌激素调节全身的代谢、生长和发育。
9. 免疫系统:由淋巴器官、淋巴管和免疫细胞组成,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抵御入侵的病原体和其他异物。
10. 生殖系统:男性的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尿道
等组成,女性的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组成,主要功能是生殖和产生后代。
通过对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揭示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复杂生物学过程,为医学、生物学和解剖学的研究提供基础。
系统解剖学

骨膜 骨内膜
三、骨的化学成分
*有机质[约占1/3]
赋于:弹性、韧性
*无机质[约占2/3]
赋于:硬度
成人一般为3:7 老人< 3:7 [易骨折] 儿童> 3:7 [易变形] 婴儿≈1:1[外力→折而不断→青枝状骨折]
21
煅烧骨
脱钙骨
22
尺切迹。
3、尺骨 (1)上端:滑车切迹,
鹰嘴,冠突,桡切 迹。
(2)体 (3)下端:茎突。
4、手骨 (1)腕骨(8块): 近侧列:舟、月、三
角、豆。
远侧列:大、小、头 状、钩。
(2)掌骨:(5块) (3)指骨:(14块)
二、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髋骨): 髋臼,闭孔。
1、髂骨:髂骨体、髂骨翼。髂嵴,髂前上棘,髂结节。 髂窝。坐骨大切迹。耳状面。弓状线。
短而宽、呈桶状
耻骨下角 90~100 °
男性 高而窄 近心形 较窄小 较垂直
长而窄、弯曲度大 岬突出
高而窄、呈漏斗形
70 ~75 °
(二)自由下肢骨的连结
1. 髋关节 关节面:股骨头、髋臼。 有关节唇。 关节囊:前壁下缘附于股 骨间线,后壁下缘包绕 股骨内侧2/3。 髋臼横韧带 股骨头韧带
运动:三轴 后面
(2)体:粗线、臀肌 粗隆,耻骨肌线。
(3)下端:股骨内、 外侧髁,髌面。收 肌结节。髁间窝。
2、髌骨
3、胫骨
(1)上端:胫骨 内、外侧髁, 髁间隆起,胫 骨粗隆。
(2)体:比目鱼 肌线。
(3)下端:内踝 (huai)。
(4)腓骨
外踝
4、足骨 (1)跗骨: 跟、距。舟骨, 楔骨(1、2、3) 骰(tou)骨。 (2)跖骨(5块) (3)趾骨(14块)
系统解剖学学习计划

系统解剖学学习计划导言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解剖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内外形态、结构、组成和相互关系,并揭示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对于理解医学知识和掌握临床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系统解剖学的学习涉及到大量的人体解剖学知识,需要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自己的解剖学水平,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习目的系统解剖学的学习目的是掌握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器官与系统、脏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体的三维空间关系。
通过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组织,掌握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二、学习内容1. 人体骨骼系统:骨骼系统包括骨骼、肌肉和韧带。
学生需要学习人体骨骼系统的骨骼结构、肌肉组织和韧带结构、脏器的位置和相互关系等内容。
2. 人体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学习神经系统的构成、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
3. 人体循环系统: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等组织器官,学生需要学习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循环机制等内容。
4. 人体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器官、肺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学生需要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呼吸机制等知识。
5. 人体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主要包括消化器官和消化腺,学生需要学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消化机制等内容。
三、学习方法1. 课堂学习:学生需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掌握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实践操作:学生可以通过解剖实验、模型展示、临床实习等方式,深入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器官与系统的相互关系。
3. 阅读资料: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解剖学相关的教材、论文、专著等资料,掌握系统解剖学的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
4. 网络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查找解剖学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等资源,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系统解剖学的知识。
四、学习要点1. 掌握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知识,包括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内容。
系统解剖学

1 .上肢骨
四、四肢骨
(2) 锁骨:呈“ ~ ” 形,内侧为胸骨端 ,外侧为肩峰端。 (3) 肱骨:为典型长骨,分一体两端 。上端为膨大的半圆形肱骨头,参与肩 关节的构成。下端有肱骨小头和滑车, 参与肘关节的构成。肱骨头外下缩细称 解剖颈,肱骨上端与干交汇处为外科颈 ,因此处最易发生骨折需去外科治疗而 得名。肱骨干后方有桡神经沟,有桡神 经通过。肱骨下端内上方后面有尺神经 沟,有尺神经通过。 肱骨主要结构可归纳为两头、两颈、 两沟。 肱 骨主要结构 上大下小两 个 头 小头 推 着 滑车 走 解剖外科两 个颈 骨 折 快往 外科
3 .胸廓的整体观及运动 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形,上窄 下宽。肋骨间为肋间隙,由肋间肌 封闭。 (1) 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 肋、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围成,向前 下倾斜。 (2) 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十 二肋、十一肋、肋弓、剑突围成, 膈肌就是附着于胸廓下口周围的骨 面。 (3) 胸廓的运动:吸气时,胸廓和 肋上升。呼气时,胸廓和肋下降。 胸廓 形态、运动 胸廓 形似小 鸟笼 上 窄 下 宽 扁 锥 形 上 口狭 小前下 斜 下 口封膈 分腹 胸 容 纳 保护心 肝肺 呼 气 下 降 吸 气升
(2) 股骨:是人体最粗大的长骨。主要结构有股骨头、股骨颈、股骨体、大转 子、小转子、内侧髁、外侧髁等。 (3) 髌骨:略呈三角形。位于股骨下端前方。 (4) 小腿骨:包括内侧的胫骨和外侧的腓骨,习惯称为内胫外腓 。 1) 胫骨:较粗大,主要结构有内侧髁、外侧髁、胫骨粗隆、内踝等。 2) 腓骨:较细小,主要结构有腓骨头、外踝等。
(4) 前臂骨:包括内侧的尺骨和外侧的桡骨,习惯称为内尺外桡 。 。 1) 尺骨:为一上大下小的长骨。主要结构有 鹰嘴、滑车切迹、尺骨头、桡切迹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足并立,两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足尖、掌心向前。
2、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两侧平对第 2肋软骨3、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此处骨质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4、上、下消化道: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上段的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部分称下消化道。
5、上、下呼吸道:鼻咽喉为上呼吸道;喉以下为下呼吸道。
6、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粘膜面,由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无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与否,均保持平滑状态,不形成皱襞,是膀胱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也是膀胱镜检的重要部位。
7、腹膜腔:脏腹膜和壁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腔内有少量浆液。
8、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个毛细血管,血液与周围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与气体交换,再经各级静脉,最后汇成上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成为体循环。
9、肺循环:循环(小循环)从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入肺动脉,经过肺动脉得肺动脉在肺内的各级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再经肺静脉注入左心房。
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璇循环或小循环。
10、肋膈隐窝:是由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半环形间隙,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间,是直立位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腔积液首积聚于此。
11、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内有脊神经通过。
12、Calot三角:是由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肝固有动脉右支和胆囊动脉经过,是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一13、内囊:位于大脑基底部,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由上、下行的投射纤维聚集所形成的白质板。
14、关节:又称间接连接,是骨连接的最高分化形式,以相对骨面间互相分离,之间为充以滑液的腔隙,仅借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相连接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系统locomotor system由骨、骨连结与骨骼肌三部分构成。
人体某些部位的骨或骨骼肌,常在体表形成比较明显的突起或凹陷,并能在体表瞧到或摸到,分别称为骨性标志与肌性标志,统称为体表标志。
骨学一、概述人体每块骨bone都具有一定的形态与结构,并且有独立的血管与神经支配,因此每块骨都就是一个器官。
成人骨约有206块,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与四肢骨。
(一)骨的分类根据形态,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与不规则骨。
1、长骨long bone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长骨具有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骨质致密,围成骨髓腔。
骨的两端膨大称骺epiphysis,骺的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并有关节软骨覆盖。
2、短骨short bone形似立方体,主要分布于手腕与足的后部,如腕骨与跗骨等。
3、扁骨flat bone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的壁,以保护腔内器官。
4、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形状不规则,主要分布于躯干、颅底与面部等。
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空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与额骨等。
位于某些肌腱内的小骨称籽骨sesamoid,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与转变肌牵引方向的作用。
(二)骨的构造骨主要由骨质、骨髓与骨膜构成。
1、骨质sclerotin由骨组织构成,分为骨密质与骨松质。
骨密质compact bone骨板排列紧密,主要构成长骨的骨干以及其她骨的表层。
骨松质spongy bone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
主要分布在长骨两端、短骨与扁骨内部。
2、骨髓bone marrow为填充于骨髓腔与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可分为红骨髓redbonemarrow与黄骨髓yellowbone marrow。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与某些白细胞。
黄骨髓含有大量的脂肪组织,无造血功能。
胎儿与幼儿的骨髓全就是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5~6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但当机体慢性失血或重度贫血时,成人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进行造血。
在椎骨、胸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股骨等长骨骨骺的骨松质内终生都就是红骨髓。
3、骨膜periosteum为致密结缔组织膜,新鲜时呈粉红色,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与淋巴管,对骨的营养、生长与修复等具有重要作用。
骨膜有内外两层结构,外层致密,起固定作用;内层疏松,含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两者有产生新骨质、破坏原骨质与重塑骨的功能。
(三)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骨由有机质与无机质组成,它使骨具有一定的弹性与韧性;无机质主要由钙、磷等盐类组成,它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
年幼时无机质与有机质各占一半,弹性较大,柔软,易发生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断,形成青枝骨折。
成人骨有机质含量约占;无机质含量约占、老年人的骨无机盐比例更大,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粉碎性骨折。
二、躯干骨躯干骨包括椎骨、胸骨与肋。
(一)椎骨椎骨(vertebra)幼儿时为32~33块,即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与尾椎3~4块。
成年后所有骶椎融合成1块骶骨,所有尾椎融合为1块尾骨。
1.椎骨的一般形态由椎体与椎弓构成。
(1)椎体(vertebralbody):为椎骨前部的短圆柱状结构,就是承受体重的主要部分。
其表面为一层薄的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在垂直暴力作用下易发生压缩性骨折。
(2)椎弓(vertebralarch):为椎体后方的弓形骨板,包括后方较宽的椎弓板与与椎体相连的椎弓根两部分。
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称椎孔。
各椎骨的椎孔相连形成椎管,内容纳脊髓。
椎弓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切迹分别称为椎上切迹与椎下切迹。
相邻椎骨重叠时,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与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与血管通过。
每个椎弓有7个突起:其中向两侧伸出的1对称横突;分别向上、下方伸出的1对称上关节突与下关节突;向后伸出的1个称棘突,其尖端可在体表摸到。
2、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颈椎、胸椎、腰椎、骶骨与尾骨具有独立的形态特征。
(1)颈椎(cervical vertebra):椎体较小,呈椭圆形,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横突根部有横突孔。
棘突较短小,第2~6颈椎棘突末端有分叉。
第1颈椎又称寰椎(atlas),呈环状,由前弓、后弓与侧块围成。
第2颈椎又称枢椎(axis),椎体上面有向上的齿突。
第7颈椎又称隆椎(vertebra prominens),棘突长,不分叉,末端呈结节状隆起,活体易于触及,中医称大椎穴,常作为项部与背部计数椎骨序数的体表标志。
(2)胸椎(thoracicvertebrae):椎体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侧面后部有半圆形的小关节面称肋凹;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
肋凹与横突肋凹均与肋骨相关节。
胸椎棘突细长且向后下倾斜,相邻棘突依次重叠呈叠瓦状。
(3)腰椎(lumbar vertebrae):椎体肥厚,椎孔大。
棘突宽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棘突之间的间隙较宽。
临床常在第3、4腰椎或第4、5腰椎间隙作腰椎穿刺。
(4)骶骨(sacrum):呈三角形,底向上与第5腰椎相接,底部前缘向前突出称岬(promontory),就是女性骨盆径线测量的重要标志。
侧面有粗糙的耳状关节面,与左、右髋骨的耳状关节面相关节。
骶骨中央有纵贯全长的骶管,下端有三角形开口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有向下的小突起称骶角(sacralcornu),可在体表触及,就是临床确认骶管裂孔的体表标志。
骶骨前面凹而光滑,后面凸而粗糙不平,前、后各有4对孔分别称为骶前孔与骶后孔。
(5)尾骨(coccyx):上端借软骨与韧带与骶骨相连,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二)肋肋(ribs)由肋骨与肋软骨组成,共12对。
第1~7对肋前端直接与胸骨连结,称真肋(trueribs);第8~10对肋前端借肋弓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falseribs);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内,称浮肋(floating ribs)。
肋骨为细长的弓形扁骨,分为肋骨体与前、后两端。
后端膨大称肋头(costal head),与相应胸椎的肋凹相关节。
肋头外侧稍细称为肋颈(costalneck)。
肋颈外侧稍隆起称肋结节,与胸椎的横突肋凹相关节。
肋体(shaftofrib)可分内、外两面与上、下两缘,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costalgroove),沟内有肋间血管与神经通过;肋软骨,连于大部分肋骨的前端。
(三)胸骨胸骨(sternum)位于胸前壁正中,自上而下由胸骨柄、胸骨体与剑突3部分组成。
胸骨柄宽短,其上缘正中凹陷称颈静脉切迹,两侧有锁切迹与肋切迹,分别与锁骨相关节与与第1肋相连结。
胸骨体呈长方形,两侧的肋切迹与第2~7肋相连结;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横嵴称胸骨角,在体表可以触及,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就是胸前部计数肋序数的重要骨性标志。
剑突为一薄骨片,上与胸骨体相连结,下端游离。
(四)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第7颈椎棘突、骶角、肋弓、颈静脉切迹、胸骨角与剑突。
三、上肢骨上肢骨由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与手骨组成。
(一)锁骨锁骨clavicle横架于胸廓前上部两侧,全长均易触及,就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锁骨呈“~”形,上面平滑,下面粗糙,分一体两端。
内侧端粗大称胸骨端,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扁平称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
锁骨内侧2/3段凸向前,外侧1/3段凸向后。
锁骨的外、中交界处较细,此处易发骨折。
(二)肩胛骨肩胛骨scapula为三角形扁骨,位于胸廓后外侧上份,介于第2~7肋之间,有两面、三缘与三角。
前面微凹称肩胛下窝,后面有一横行隆起称肩胛冈scapular spine,它将后面分隔为上部的冈上窝与下部的冈下窝。
肩胛冈外侧端扁平称肩峰acromion,就是肩部最高点。
上缘最短,近外侧有肩胛切迹,上缘外侧有向前突出的喙突coracoid;内侧缘对向脊柱又称脊柱缘;外侧缘较厚,对向腋窝又称腋缘;肩胛上角在内上方,平对第二肋,肩胛下角平对第七肋,就是计数肋的骨性标志,外侧角形成椭圆形的关节面称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
(三)肱骨肱骨humerus位于臂部的长骨。
上端膨大,有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
肱骨头的外侧有一大的隆起称大结节,肱骨头的前下方有一小的隆起称小结节,两结节间的纵沟称结节间沟。
上端与体交界处较细称外科颈surgical neck,就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肱骨体中部外侧面有粗糙的三角肌粗隆,就是三角肌的附着处。
其后内侧有一条由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sulcus for radial nerve,沟内有桡神经走行。
下端的内、外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内上髁与外上髁,二者在体表均可触及,就是上肢重要的体表标志。
下端前面外侧部有半球状的肱骨小头,与桡骨相关节;内侧部有与尺骨相关节的肱骨滑车trochleaofhumerus;在滑车后面的上方有鹰嘴窝。
内上髁后方的浅沟称尺神经沟,尺神经由此经过。
(四)尺骨尺骨ulna位于前臂内侧,分一体两端。
上端粗大,朝向前方的深凹称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
切迹上、下前各有一突起分别称鹰嘴olecranon与冠突coronoid process。
冠突外侧面的浅凹称桡切迹,与桡骨头环状关节面相关节。
尺骨体呈棱柱形,下端称尺骨头,周缘有环状关节面,与桡骨的尺切迹相关节。
尺骨头后内侧有向下的突起称尺骨茎突,就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五)桡骨桡骨radius位于前臂外侧,分一体两端。
上端细小称桡骨头head of radius,桡骨头的上面微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周缘有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相关节,桡骨头下方稍细部分称桡骨颈,颈下内侧有粗糙的突起称桡骨粗隆。
桡骨体呈三棱柱形。
桡骨下端膨大,其外侧部向下的突起称桡骨茎突,在体表可触及,就是重要的体表标志;下端内侧的关节面称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下端下面有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
(六)手骨手骨分为腕骨、掌骨与指骨。
1、腕骨carpal共8块,排成近侧与远侧两横列。
近侧列由桡侧至尺侧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与豌豆骨;远侧列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与钩骨。
(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2、掌骨metacarpal共5块,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第1~5掌骨。
掌骨为小型长骨,分一体两端,近侧端为底,远侧端为头,中间为体。
3、指骨phalanges共14节,除拇指为两节外,其余各指均为3节,由近侧向远侧分别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与远节指骨。
指骨也为小型长骨,分一体两端,近侧端为底,远侧端为滑车,中间为体。
远节指骨的远侧端掌侧面粗糙称远节指骨粗隆。
(七)上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锁骨、肩胛骨肩峰与肩胛下角、肱骨内上髁与外上髁、尺骨鹰嘴与茎突、桡骨茎突。
四、下肢骨下肢骨由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与足骨组成。
(一)髋骨髋骨hipbone位于盆部,由髂骨、坐骨与耻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