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地理第四章
物流经济地理第四章运输物流地理

案例
假定你是一家物流公司的运输管理员,你的客户向 你咨询以下运输问题:① 从上海到赞比亚(非洲), 50 kg 的发电厂急需零件;② 从青岛到美国的各主要 城市,1 000 台冰箱;③ 从天津某食用油工厂到乌鲁 木齐,500 箱食用油;④ 某牛奶工厂在方圆50 km 内 收购牛奶,然后将生产好的包装牛奶运送到本市超市。
会处,由若干个车站、线路及一系列设备组 成的运输生产综合体。 铁路枢纽的任务是办理各线间大量客货列车 的解体、编组、转线等业务。
三、主要铁路枢纽
(二)铁路枢纽的分类
① 设置于政治、经济贸易中心城市的铁路枢纽,如 北京、郑州、西安、石家庄、太原、济南、南京、 成都、贵阳等;
② 设置于综合性工业城市的铁路枢纽,一般位于特 大城市,客货运输量庞大,如上海、天津、沈阳等;
间最重要的纽带 5.交通运输业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
基础支持条件
(二)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运输是物流系统功能的核心 2.运输影响着物流的其他构成因素 3.运输费用在物流费用中占有很大比重
三、影响运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是运输业发展和布局的先决条件 科学技术进步是促进运输业发展的动力 人口的数量与分布影响运输业的布局 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的分布,影响交通运输
一、水路运输的概念及种类
水路运输是以船舶为主要运输工具,以港口 或港站为运输基地,以水域(海洋、河、湖 等)为运输活动范围的一种客货运输。
水路运输包括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
二、公路运输的特点
(二)缺点 1.运量较小,运输成本较高 2.运行持续性较差 3.安全性较低,环境污染较大
三、全国主要公路概况
(完整版)物流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物流经济地理2、课程英文名称:Logistics Economic Geography3、课程编号:0616314、课程类别:专业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专科7、适用专业:物流管理8、开课学期:49、学时:理论课学时4010、学分: 2。
5二、课程教育目标《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等基本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相关要求.课程教学中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功能在于使学生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等基本理论。
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物流问题。
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第1章绪论本章教学内容:1。
1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1.1.1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1。
1.2 物流经济地理的学科体系1。
2物流经济地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1。
2。
1 物流经济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1。
2.2 物流经济地理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章生产力布局与物流空间布局本章教学内容:2。
1 生产力布局2.1.1 生产力布局概述2.1。
2 生产力布局的原则2。
1.3 生产力布局的演变与问题2。
1.4 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2.2 物流空间布局2。
2.1 物流空间布局概述2。
2。
2 物流空间布局的原则2。
2。
3 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第3章农业物流地理本章教学内容:3.1 农业与物流3。
1。
1 农业生产的特点3.1.2 农业物流的概念和分类3.1.3 发展农业物流的意义3。
物流经济地理课件PPT课件

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仓储设施 安全的威胁。
仓储设施规划与建设
设施布局
根据物品特性、运输需求等因素 合理规划设施布局。
设备配置
选用适当的存储设备、搬运设备 等,提高仓储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仓 储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
05 配送中心与地理环境
配送中心选址及影响因素
特点
综合性、地域性、动态性、社会 性。
物流经济地理研究内容
物流布局研究
包括物流网络布局、物流节点 布局、物流通道布局等。
物流条件评价
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 术条件、社会条件等对物流活 动的影响评价。
物流与经济关系研究
包括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 用、物流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等 。
物流区域规划研究
包括物流区域划分、物流区域 发展战略制定等。
02 物流布局与地理环境
物流布局原则及影响因素
物流布局原则
合理性、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消费水平和结构、交通运输条件、物 流技术
地理环境对物流布局影响
01
02
03
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 植被等
经济地理环境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 生产力布局、市场供需等
政治法律环境
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国际关系等,对国际物流的政策环境、风 险防控等产生影响。
国际物流网络优化策略
节点优化
合理规划物流节点布局,提高节点间的连接性和 通达性,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方式优化
根据不同货物特性和运输需求,选择合适的运输 方式组合,实现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
ABCD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设计思路1. 课程性质、地位《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它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物流地理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布局及经济效用;物流地理在公路、水路、铁路和农业、工业的区域布局;物流地理在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效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技能。
《物流经济地理》的前导课程为物流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物流市场营销、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物流仓储与配送实务等,这些前导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续课程主要有供应链管理、保税物流、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实训、综合实训等,这些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流管理中所使用的设施设备的认识,提升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
2. 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以物流运输方式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以现代物流流程或功能为主线,同时充分开发学习资源,利用实训室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物流管理岗位应具有的综合业务技能,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物流实践,解决物流行业出现的有关问题。
物流经济地理课件 第四章 轻工业物流

18
第三节 食品工业
❖ 食品工业 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部门。包括:粮油
加工、制盐、屠宰、肉类加工、水产加工、罐头 制品、制糖、制茶、卷烟、烤烟、酿酒、蛋乳制 品等,主要分布于原料产地和消费中心。
特点:工业规模不大,但分布较为分散。
19
恩格尔定律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得出的规律: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来 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 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来购 买食物的支出的比例则会下降。
主要的生产中心—— 青岛、上海、北京、广州、 哈尔滨、沈阳、杭州等。青岛啤酒最负盛名,畅 销国内外市场。
(3)黄酒
以浙、苏、闽三省为最多。浙江是全国最大的黄 酒生产省。北方黄酒以小米为原料,生产主要分 布在鲁、辽、冀和内蒙古等省区。
浙江绍兴的加饭酒、福建龙岩的沉缸酒是我国黄 酒中的佼佼者,多次被评为国家名酒。北方的小 米黄酒以山东的即墨黄酒、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青 城黄酒和辽宁大连黄酒等较为有名。
峰、白毫银针 ❖ 乌龙茶:武夷水仙、大红袍、安溪铁观音 ❖ 花茶: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茶 ❖ 紧压茶:沱茶、边茶、砖茶
27
(五)制盐工业
❖ 制盐工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消费面广,供应量 大,体积笨重、价格低廉,不宜远途运输。
❖ 海盐: ❖ 北方:长芦盐区、辽东盐区、山东盐区、苏北盐
区 ❖ 南方:莺歌海盐区、 ❖ 湖盐:内蒙古(吉兰泰)、甘肃(雅布赖)、青
物流经济地理

第一章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生产布局的基本条件是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呢.中国位于北半球,是在全球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面距印度洋不远.中国国土大部分地处中纬度,最北境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北纬53度34分,最南境在广东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纬3度51分.中国国土最东境子啊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东京135度05分,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京73度附近.中国国土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亚洲面积的四分之一.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自然资源指对生产力发展与布局有影响的自然界中的各个因素包括:1土地2气候3陆地水4海洋5矿藏6动植物.第二章我国物流业的基本状况物流结点又称物流接点,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所以也称为物流结节点.物流结点的作用是:对整个网络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执行调度、信息等神经中枢职能,在有些场合也称为物流据点,执行中枢功能的有称为物流中枢.物流结点的功能1衔接功能2信息功能3管理功能物流结点的种类1转运型结点2储存型结点3流通型结点4综合型结点第三章农业物流地理人类劳动的定向干预,这是农业生产最本质的特征.粮食作物是物理的一大对象小麦大量出产并转化为商品粮区为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安徽、江苏、四川、湖北.玉米大量出产与山东、河北、四川、辽宁、吉林.高粱集中出产于东北地区.大豆大量出产于东北地区经济作物是工业原料.粮食又称食用作物包括:谷类作物、薯类作物和豆类作物.我国粮食生产主要以细粮为主.青藏高原以青稞为主.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又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其中以冬小麦为主,其面积产量均占小麦总量的百分之80以上.冬小麦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春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及六盘山、岷山和大别山以西的区.北方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六盘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南方冬小麦只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岷山、大别山以东的地区.玉米为杂粮之首.纤维作物是纺织工业的原料,主要包括棉花、麻类和蚕茧.蚕茧按蚕的食料不同可分为桑蚕茧、柞蚕茧和蓖麻蚕茧,其中以桑蚕茧,柞蚕茧产量最多.1桑蚕茧又名家养蚕集中分布在太湖流域、四川盆地和珠江流域.2柞蚕茧又名野养蚕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河南伏牛山地区是我国三大柞蚕产地,其中以辽东半岛的生产规模最大.麻类主要有黄麻、红麻、苎麻、和亚麻,我国世界上主要产麻国,主要生产黄麻、红麻、苎麻、亚麻.1黄麻以浙江产量最大2红麻有称洋麻3苎麻在国际上有“中国草”之称4亚麻以黑龙江最多花生是我国的第一大油料作物.我国是世界上生产油菜最多的国家.我国是大豆故乡.产量仅次于美国和巴西居世界第三.哈尔滨、辽源、长春,人称“三大大豆仓库向日葵是一种新兴的高产油料作物,以内蒙古产量最高.我国糖料以南糖北菜,以南方种植甘蔗,北方种植甜菜,其中以甘蔗生产规模较大.甘蔗以广西产量最大,是全国最大的产糖区,糖量占全国的百分之.甜菜以黑龙江产量最大.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甜菜糖产区.云南烤烟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山东是我国烤烟种植历史最久的地区.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为我国的五大产茶省苹果是我国产量和消费量名列第一的大宗水果.山东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地.梨也是我国的大宗水果,总产量居世界第一.称为我国三大果园的有:辽南丘陵、山东丘陵和珠江三角洲.我国三大鱼苗基地1太湖流域2江汉平原3西江流域胡椒以海南产量最多,云南西双版纳质量最好.人参吉林产量最大、质量最好.鹿茸以东北产量最高,质量也最好.虫草又名“冬虫夏草”中国农业生产的链状结构1产前准备2产中管理3产后加工4商业流通5最终消费五大环节.第四章轻工业物流地理轻工业是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加工工业部门.我国丝纺分为桑蚕丝纺织工业和柞蚕丝纺织工业.我国以桑蚕纺织为主.我国的桑蚕纺织工业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柞蚕丝绸生产国.浙江杭州是全国最大的麻袋生产中心.苎麻全国是湖南原料最充足、生产力最强,生产规模最大,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化学纤维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化学纤维生产地.上海也一直是全国最大的服装生产中心.青岛啤酒最负盛名.烟台是我国着名的葡萄酒产地.辽宁省是全国生产纸张最多的省份.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高级文化用纸产地.第五章重化工业物流地理华北区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和供应区.西南地区以贵州产煤最多.煤炭运输布局指煤炭的基本流向既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和煤炭出关.电力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能源.我国的钢铁主要工业基地:鞍山、本溪、包头、上海、马鞍山、武汉及渡口现在的攀之花.主要的有色金属产区是:上海、辽宁、甘肃、湖南、及云南.有色金属是指:铁、锰、铬等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在工业上用途最广泛的有色金属有:铜、铝、铅、锌.有色金属的5个生产环节1采矿2选矿3粗连、4精炼、5轧制.2006我国水泥产量为亿吨居世界第一.专用设备是机械工业中产量最大的一类.仪表厂只要分布在:上海、重庆、西安、哈尔滨、南京、北京、德兴.发电设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哈尔滨、上海、四川、北京、武汉、天津.铁路车辆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大连、青岛、唐山、大同、戚墅堰、株洲、资阳、长春齐齐哈尔、浦镇、武昌、眉山、西安等地.汽车制造业只要分布:长春、上海、南京、济南、襄樊、沈阳、重庆等.船舶制造业主要分布:上海、大连、广州、天津、武汉、青岛等.飞机制造业主要分布:上海、西安、沈阳、成都、南昌等.我国电子工业主要分布:北京、上海、西安、武汉、成都、广州、南京、无锡等.第六章商业物流地理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 2生产布局因素3人口因素 4交通因素商业布局的原则4点1工业品批发网点布局的原则 2农产品收购及批发网点布局的原则3零售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 4饮食服务行业布局的原则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4点1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生产力的发展是商业中心形成的决定性因素2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3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状况是商业中心形成的基本因素.4行政区划的建制和变更亦是影响商业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商业中心的作用和特征商业中心的作用3点1促进各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2促进生产,引导生产,调整区域经济结构.3促进商品交换,强化商品流通,推动经济贸易的发展商业中心的特点4点1地区差异性 2综合性较强3聚集性较高 4辐射能力大我国商业中心的分布大型商业中心:商品流向规律是:商品沿着最经济合理的路线和方向,从产地到达销地的客观必然性.我国主要商品的流向1粮食——东北地区的小麦、大豆、杂粮南运华北、西运西北.长江流域的大米南运广东,北运华北,东运上海及沿海城市.2糖——基本上是南糖北运、西运,东北及内蒙古产的甜菜糖少量运至华北及西北.3盐——基本上是北方沿海场长芦盐流至华北、东北、华东、中部,南部沿海盐场流至华中、华南及南部地区,我国西部盐除本地消费外,还运至我国中部地区.4石油——我国石油主要分布于北方,基本流向是北油南运.原油运输以管道为主,其次是水运和铁路.成品油运输以铁路为主,运输量占总运量的百分之75,水运占百分之20,极少量用管道运输.5煤炭——主力是铁路,运煤路线是京广、津沪铁路和北方沿海线.煤炭总流向是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物流经济地理复习资料◆生产过程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有机结合,这是农业生产活动最本质的特征.◆亚麻纺织工业集中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以黑龙江省规模最大.◆以木本油料为基本原料进行油脂生产的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湖南有“茶油之乡”之称,综油生产在广东、云南.◆酒是一种含酒精成分的饮料,白酒被认为是“中国酒”的代表.◆重工业泛指生产资料的生产工业,有能源、机械制造、电子、化学、冶金及建筑材料等工业◆石油:我国石油工业主要分布于北方,因而石油的基本流向是北油南运.原油运输以管道为主,其次为水运和铁路运输.◆煤炭:我国煤炭运输的主力是铁路,主要运煤线是京广、京沪铁路和北方沿海线.煤炭的总流向是西煤东运、北煤南运.◆东早西晚: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早.◆煤炭:世界各地的煤炭资源分布并不平衡,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世界煤炭资源的70%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海上运输:指以船舶为工具,通过海上航道运送旅客或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简称海运.◆霍尔木兹海峡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波斯湾地区的门户.。
物流经济地理

绪论: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同许多相邻学科存在密切的关系,并相互补充和借鉴,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方法:企业调查及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地理信息系统法第一章:环境:相对于某一中心,即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物流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与之相关的生产力布局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要素。
(它包括有形的水体、土地、动植物、矿产和无形的光、热等资源。
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
)中国现有林区按地域可划分三大区域: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其中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是中国主要的天然林生产基地。
生产力布局:亦称生产力布置,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城市)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中国生产力布局的原则:经济性原则——统一计划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原则、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政治性原则: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减小城乡差别原则、巩固国防原则。
物流布局:既是一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物流设施利用配置的一种状态。
完善物流网络布局,开发建设物流设施公共平台是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
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计划化原则、直达化原则、短距化原则、钟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社会化原则、服务化原则、标准化原则中国物流业在东部地区已形成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①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②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③以厦门、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④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这四大物流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形态,带动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激活和融通了全国范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
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版课后答案1、24.下列界线中,不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的是( ) [单选题] * 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1月份0℃等温线C.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正确答案)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2、日本是一个岛国,下列属于日本的岛屿是()*A、北海道(正确答案)B、本州岛(正确答案)C、澎湖列岛D、四国岛(正确答案)3、西北和青藏地区除了畜牧业外,其农业特点不正确的说法是()[单选题] * A.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属于灌溉农业B.青海省的重要农业区是雅鲁藏布江谷地(正确答案)C.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很好地利用了高山冰雪融水来发展农业D.雅鲁藏布江河谷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和小麦4、44.欧洲人的主要食物为()[单选题] *A.米饭和面类B.寿司和生鱼片C.牛羊肉和乳制品(正确答案)D.咖喱和土豆5、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单选题] *A、圣彼得堡工业区B、莫斯科工业区(正确答案)C、乌拉尔工业区D、新西伯利亚地区6、读东北三省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22~23题。
甲地区一月平均气温曲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单选题] *A.地形(正确答案)B.冬季风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7、每年5~10月,海南蔬菜产量锐减,主要原因是[单选题] *A.自然灾害多B.需求减少,播种面积减小(正确答案)C.气候干旱D.气候湿热8、4.美国需要大量进口的农产品是()[单选题] * A.小麦B.玉米C.大豆D.咖啡(正确答案)9、中南半岛上的大城市多分布在()[单选题] *A、山麓地带B、沿海地带C、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正确答案)D、河流中上游地带10、3.下列亚洲河流,注入北冰洋的是()[单选题] * A.长江B.印度河C.叶尼塞河(正确答案)D.湄公河11、俄罗斯地形以()为主[单选题] *A、山地B、平原(正确答案)C、高原D、丘陵12、14.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位于( ) [单选题]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正确答案)13、西北地区代表性农作物的一组是()[单选题] * A.小麦、咖啡B.水稻、油菜C.瓜果、长绒棉(正确答案)D.甘蔗、茶叶14、俄罗斯的工业描述不正确的是()*A、俄罗斯是一个轻重工业都发达的国家(正确答案)B、圣彼得堡工业区是俄罗斯最发达的工业区(正确答案)C、莫斯科工业区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正确答案)D、乌拉尔工业区主要是以石油、钢铁等工业为主15、世界上热带和寒带大陆面积分布最广的大洲分别是[单选题] *北美洲、南极洲非洲、南极洲(正确答案)非洲、亚洲南美洲、南极洲16、13.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大洲。
物流经济地理第二版习题答案

物流经济地理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第1章1.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既包括各经济部门在地域商的布局,也包括个地区经济部门的结构、规模和发展,以及地域布局和部门结构的相互联系,具有综合性特征。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领会现代物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思考物流经济地理对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布局的影响。
2006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
它第一次在如此重要的文件上,明确了物流产业的地位。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具体来讲:(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2)物流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3)特定条件下,物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4)物流现代化可以改善我国的经济运行,实现质量的提升;(5)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
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它既包括各经济部门在地域上的布局,也包括各地区经济部门的结构、规模和发展,以及地域布局和部门结构的相互联系,具有综合性特征。
《规划纲要》这个大方针之下,如何实现物流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主要部门的整合、如何加快各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相信,物流经济地理学在这些方面均可以发挥其作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3.研究物流经济地理的方法4.试以一微观生产企业为例,分析物流在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具体举例企业略,请同学们自己枚举。
关于物流在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学们可围绕以下观点作开放式回答:(1)物流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
物流经济地理考试重点

物流经济地理第一章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1、我国国土最东境至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东经135度05分),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度附近)。
P12、土地资源是最重要、最基础的自然资源。
P33、全国各类用地面积:牧草地居前首、未利用土地第二、林地为第三、耕地为第四。
P44、人均水资源量在3000立方米以下为轻度缺水,在2000立方米以下的为中度缺水,正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为重度缺水,在500立方米以下的为极度缺水;水资源量折合径流深在150mm以下的为生态型缺水。
P65、我国著名的三大共生矿:①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②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③甘肃金川镍铜矿。
P7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是,世界上最多的民族。
我国人口分布是东部稠密,西部稀少;人口的产业结构上分布是,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流通和服务业。
P10重要思考题:第二章我国物流基本状况7、我国的物流布局:以沿海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的形成:P12①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
②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
③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
④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中国内陆腹地的物流布局,以大城市为中心,以铁路为纽带,形成物流结点,我国的物流业经营分散,组织开幅度较低。
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分为横向联合薄弱。
8、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①计划化原则:物流的组织管理要进行科学规划和计划。
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首要条件。
②直达化原则:可以减少商品运送时间,创造时间价值,又可以降低物流费用支出。
物流企业组织物流合理化的主要形式或目标。
③钟摆化原则:④短距化原则;⑤集中化原则;⑥社会化原则;⑦服务化原则;⑧标准化原则。
P149、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以下方面:①外商投资企业(主体)②有新技术的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和电子商务③部分国有大型企业。
物流地理练习题答案第四单元

物流地理练习题答案第四单元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TA 5AB- TTAK 08・ TTA 2C]第四单元重工业物流地理综合知识模块一我国重工业总体发展情况与布局因素综合练习题【综合训练1】理论部分一. 填空1.随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市场机制在我国重工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结构和宏观布局中开始发挥主导作用。
2.今后我国重工业应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技术推动、内外结合、效率提高、环境友好的新型重工业发展道路。
3 .西北和西南的广大地区,特别是能源富集地区,重点发展的是能源开发。
4.长江将全国三个工业、城市、人口聚集地区,即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武汉地区和重庆地区连接在一起,促进了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之间社会经济的合作和协调发展。
5.运量较小、运费在商品总销售成本中的比重较低的电子工业、精细化工、及许多轻工生产,它们的布点更多地取决于市场、技术、信息及投资来源等二选择1.进行重工业布局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
A技术因素B自然因素C运输因素D地理区位因素2.根据你所掌握的重工业知识,指出下框中哪些社会产业属于重工业范围。
V水力发电业□餐饮服务业vts钢业口V硫酸制造业服装生产业V化肥制造业□食品业V水泥制造业V起重机械制造业日用品制造业家电制造业金融业V汽车生产业V光学仪器生产业渔业交通运输业口三.简答1.重工业主要包括哪些部门?找出你较熟悉的一种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重工业主要包括: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如开采石油、开采矿石、开采木材、冶金、炼焦、化工、水泥、电力、金属结构、农用化肥、农药等等产业,都属于重工业的范围。
2.我国当前重工业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有哪些?上网查询3. 列举一些我国当前重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带和东北地区。
4.进行重工业布局时应重点考虑哪些因素?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地势、土地、天然航道与港湾、气候等。
物流课程PPT-04-物流系统选址规划设计

8
10
6
5
7
8
12
5
11
9
例题(教材P67)
例题(教材P67)
例题(教材P67)
覆盖模型是一种离散点选址模型,即在有限的候选位置里,选择最合适的若干设施位置为最优方案。
01
覆盖模型是指对于需求已知的一些需求点,如何确定一组服务设施来满足这些需求点的需求。在这个模型中需要确定设施的最小数量和合适的位置。
手工计算起来非常麻烦,我们一般采用软件进行计算。如Logware软件的COG功能。
精确重心法(教材P63)
课堂练习
假设物流设施选址范围内有5个需求点,其坐标、需求量和运输费率如下表所示。现在设置一个物流设施,问物流设施的最佳位置为何处?
需求点
坐标
需求量
运输费率
A
(3,8)
2000
0.5
例如,假设在一条线上,在位置0、6、8和10上分别有4个点,为每个点服务的成本与这些点到新设施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并且权重相同,求:新设施的最优位置?假如最左面的点在-500,而不是0,新设施的最优位置?
答:点6到点8之间的一条线段。
对于中值问题,固定位置的顺序比他们的实际位置更加重要。
中值问题引入(教材P60)
01
但实际上各位置上顾客的频率是不同的,所以还需要给不同位置赋予一个权重,于是该中值问题可以用教材公式4.4表示。
02
求导并令导数=0,于是得出教材公式4.6。
03
通过上述公式,得出如下结论:求上述中值问题时,所开设的新店面需要设置在权重的中心,即设置点的左右两边的权重和都占50%。
04
中值问题引入(教材P60)
根据初始解汇总各配送中心的吞吐量,进而求出配送中心的存储费率。
物流经济地理资料

物流经济地理第一单元生产力布局一、生产力布局概述〔一〕生产力布局的概念与原那么生产力布局亦称生产力配置,是指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与组合。
生产力布局包括工业布局、农业布局、商业布局和交通运输布局等,它们又决定着我国三大产业的布局。
了解:三大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分流通和效劳两局部,共4个层次:①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等业。
②为生产和生活效劳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效劳、旅游、咨询信息效劳和各类技术效劳等业。
③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效劳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播送、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业。
④为社会公共需要效劳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生产力布局的原那么:1、统一规划的原那么2、合理利用资源的原那么3、减少不合理运输的原那么4、开展生产地域分工的原那么5、平衡开展经济的原那么6、缩小城乡差异的原那么〔二〕我国生产力布局的现状第一产业:我国农业主要生产基地:东北松嫩平原、黄河中下游、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鄱阳湖平原、江淮我国农业大省:、、、、、、、、、、第二产业:我国主要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重心区域:环渤海区域:、、、天津长江三角洲及江浙地区:、、、珠江三角洲及港澳:、、、澳门、〔二〕我国生产力布局的现状:1、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重心区域2、生产力布局已经逐步向西部、内陆转移3、全方位开放布局及市场调节机制逐步形成4、重复布局与重复建立严重,区域产业构造趋同5、对环境的破坏造成开展的可持续性降低二、我国生产力布局的条件我国生产力布局的根本条件:我国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疆域、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特点我国的人力资源条件——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城乡构成、人口的地区分布(一)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地理位置、疆域、温度带、季风、邻国、海岸线中国国土最东境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附近〕。
物流地理第四章水路运输布局与物流地理(共36张PPT)

第三节 我国主要水路运输枢纽 目前黄河以南的通航河段又与鲁 南、苏北、苏南、上海及浙北的水网相连,又是这一地区的水运主要干线 。
湛江—大连、秦皇岛、青岛、连云港。 二、主要港口及港台港口概况
我国河流大致分成外流河和内流河两大部分。 十五”期间,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分别增长17.
▪ (十)营口港
▪ 位于辽东半岛西北部,辽河入海口左岸, 西临渤海的辽东湾,与锦州港隔海相望, 以 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依托,距沈阳市166 km, 距大连市204 km,距鞍山市84 km,距盘锦市 70 km。背负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广阔的 经济腹地,是东北三省最近的出海口和第 二 大开放港口。
▪ (十一)香港港
西江
▪ 3.东江流域
▪ 东江为珠江三角洲及沿海经济特区与粤东 梅州地区联系的纽带,但流域范围小,货 运比重不大,约占全流域的7%。主要下运 物资为木材、粮食及梅州地区乡镇企业的 产 品。木材由河源、龙川等地运至下游石 龙转三角洲地区
(三)黑龙江及松花江货物运输
▪ 1.黑龙江流域 ▪ 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的北部,是世界上可
▪ (二)八大运输系统
▪ 煤炭运输:根据“北煤南运”总体格局, 装船港由北方沿海的秦皇岛港、唐山港、 天津 港、黄骅港、青岛港、日照港、连云 港等组成,卸船港由华东、华南等沿海煤 炭消费地区的 电力企业专用码头和公用港 区煤炭转运设施组成。
第三节 我国主要水路运输枢纽
▪ 一、主枢纽港、集装箱港 ▪ “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集装箱码头,大型专业化
原油、铁矿石接卸码头 ▪ 二、主要港口及港台港口概况 ▪ (一)上海港 ▪ 上海港是世界上屈指 可数的亿吨大港之一,是全
第四章物流市场细分与定位

实例
物流与信息管理系
21
第三节 物流市场定位
物流服务定位小结
物流市场定位的内容是服务产品。
市场定位就是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和本企业条件,为 企业或产品在目标市场上树立一定特色,塑造预定 形象。所以,市场定位的依据:一是客户的需求特 征;二是该产品的主要竞争者的产品主要特征。
市场定位是塑造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的位置,这种位置 取决于消费者或用户怎样认识这种产品。
综合因素细分法是指以影响物流 市场需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因 素进行综合划分。客户的需求差 异极为复杂,只有从多方面去分 析、认识,才能更准确地把它们 区分为不同的群体。
收高 平 入低
水中
朴素型 时尚型 实惠型
生活方式
变量因素组合法
图 综合因素分析法
物流与信息管理系
8
第一节 物流市场细分
分不同层面
服装市场
表例 产品-市场方格细分
产品-市场方格细分法
物流与信息管理系
10
Q&A
市场细分的原因 ?
企业资源相对有限 市场的规模和供求 广泛存在竞争激烈 消费者需求差异大
物流与信息管理系
11
第二节 物流目标市场选择
一、目标市场的选择的概念
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是指企业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经过评价和筛选所确定 的作为企业经营目标而开拓的特定市场,即企业可望能以某相应 的服务去满足需求,为其服务的几个消费者群体。
空运加上收 并购
购其它公司, 以取得航权、
GelcoExpress 提升亚洲快递 能力
市场
與DPD合作提
升欧洲快运能
力
UPS
貨運、快遞 在加上飛機 運送
併購FINON與 Unida增加歐 洲運貨能力
经济地理学(第3版)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a:高级商品店; b:妇女服装店; c:宝石店 d:家具店; e:食品店; f:鞋店; g:西装店
A:最高地价点; B1,B2:街角
二、零售业空间类型与结构
(一)零售业空间类型划分 中心商业区
外围商业区
普劳德福特划分法
侧重零售 业位置与
特征
主要商业街 临近商业街 孤立商店群
图4-9 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
四、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总体来说,市场原则是基础,交通和行政原则则可看 作是对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修正。
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的 中心地的商品供给;
交通原则适用于如19世纪大交通发展时期,以及新开 拓的殖民地国家、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 分布区域。在文化水平高、工业人口多的区域,交通原则 比市场原则作用大;
来源:牛亚菲,1989
图4-12 江苏省灌云县中心地体系 结构示意图
来源:牛亚菲,1989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建设
成功地应用了中心地理 论,但并没有完全按六 边形嵌套的模式布置。
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大致 相当,高级别的居民点 则布置在较低级居民点 的中间。
图4-13 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规划图
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区位选择特征。
本章要点
中心地、中心性、货物的供给范围、中心地的等级等基本 概念的内涵理解。
在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 系统的各自特征和差别。
对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要素的把握和分析;对零售业区位 模型的理解与零售引力模型的应用。
对现代服务业的区位特征、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
系统的变化。 忽视了集聚利益。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四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方法突破
一、交通运输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应用体验
【例1】 (2022·湖南娄底一中月考)2022年1月1日是由中国中铁、中土集 团承建并运营维护的亚吉铁路正式开通商业运营4周年。亚吉铁路连接埃 塞俄比亚和吉布提,是非洲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该铁路是中国企业首 次在海外采用全套中国标准和中国 装备建造的第一条现代化铁路,真正 实现了全产业链“走出去”,是共建“一 带一路”的标志性成果。读图,完成下 列各题。
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 时空距离 ,使一个区域的经济 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 发展水平。
3.经济拉动效应明显 (1)交通运输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身也是重要的产业,而且还 是经济拉动效应明显的产业。 (2)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 增加 就业 。 4.共建“一带一路”对于加强区域间联系的作用 (1)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相关国家的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 合型的 互联互通 网络,实现相关国家 多元 、自主、平衡、_可__持__续_ 的发展。 (2)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 对外开放 的需要,也是加 强与相关国家 互利合作 的需要。
旁栏边角 练一练 读教材图4.13“小村镇种植的大蒜”及相关文字材料,思考: 1.为什么武功县发展交通可以脱贫致富?
提示 自然条件优越,环境污染少,适宜优质农产品的生长;自然环境优美,交 通便利后促进了当地的对外交流,带动了当地种植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兴 盛发展,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国家交通政策的大力支持,交通运输为其 发展创造了机遇。
结合材料探究: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南昆铁路沿线的资源优势。(综合思维) (2)探讨南昆铁路建设对资源开发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提示 (1)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丰富的农林资源;沿途有著名的喀斯特地貌 风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南昆铁路的建设将促进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 益,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四章_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

配送中心选址的程序和步骤
物流系统的现状分析
地图、地价、业务量、 费用分析、配送路线、 设施现状的分析及需 求预测。
多个配送中心选址方 法(如鲍摩、瓦尔夫模 型;CELP 法等)
选址约束条件分析 收集整理资料
地址筛选 定量分析
单一配送中心 选址方法(如重 心法等)
市场的适应性;购置 土地条件;服务质量; 总费用;商流、物流 的职能及其他。
、地形、地价、环 境、交通条件、劳动条 件及有关法律的研究。
确定选址结果
5
4.4配送中心选址常用的方法
解析方法(重心法、微分法) 建立数学模型
模拟方法 数学方程和逻辑关系
启发式方法(鲍尔曼—沃尔夫法) 针对求解,逐次逼近最优解
实际选址中,经常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几块 可选地中进行选择。
27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
选择:选择体现了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是通过把适应值高的个体复制到下一代来 改善群体的平均适应值。
交叉:保证遗传算法的寻优过程能收敛到 全局最优点,以及提高对优化过程的收敛 速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变异:将个体染色体编码串中的某些基因 座上的基因值用该基因的其它等位基因来 替换,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初始解
要求最初的工厂到用户间(k, j)的运费相对最小 也就是说,要求工厂到配送中心间的运费率Ckj 和配送中心到用户间的发送费率Hij之和为最小, 即
19
二次解
从通过量反过来计算配送中心的可变费用
cn kj
min[cki hkj
vi (win1) 1]
c1 kj
min[cki
hkj
vi (wi0 ) 1]
公共设施
分析因素 气象条件 地质条件 水文条件 地形状况 中心位置距高速路出口的距离 周边企业状况 面积 形状 周边干线 地价 供水、电、热、气、通讯、道 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除了建成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工业基地与工业中心 之外,在广大农村还新建了一大批乡镇企业。
第三节 区域经济带的分布
一、三大经济地带
(一)三大经济地带的基本特点
1.东部经济地带
2.中部经济地带 3.西部经济地带
(二)三大经济地带的 发展战略
第四节 特别行政区
一、香港 1.香港概况 2.香港的国际地位 二、澳门 1.澳门概况 2.澳门经济
三、台湾 1.台湾概况 2.台湾工业经济
1.东部经济地带 2.中部经济地带 3.西部经济地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跨省经济区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协作区 (二)“九五”计划提出的七大经济区 1.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 2.环渤海地区 3.东南沿海地区 4.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 5.东北地区 6.中部地区 7.西北地区
三、经济特区 1.深圳经济特区 2.珠海经济特区 3.汕头经济特区 4.厦门经济特区 5.海南经济特区
物流经济地理
第四章 物流区域地理
知识目标
理解经济区域与物流区域之间的关系; 掌握物流区域环境的基本特征,了解区域管理的功
能要素; 了解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掌握中国三大经济带的基本特点; 熟悉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状况。
技能目标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城市、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
基本技能。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物流区域地理概述 第二节 物流区域环境与管理 第三节 工业生产资源及分布 第四节 中国区域经济带的分布
第一节 物流区域地理概述
一、区域和经济区域的概念 1.区域的概念 2.经济区域的概念 二、区域环境和物流区域环境的概念 (一)区域环境的概念
(二)区域环境的几本特征 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行政地域的分割性 2.区域具有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特点 3.环境污染集中于行业和城镇 三、区域管理和物流区域管理
第二节 工业生产资源及分布
一、工业及其分类
二、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1.资源条件
4.人口条件
2.技术条件
5.市场条件
3.运输条件
6.环境条件
三、我国的工业发展与布局变化
(1)沿海地区。
(2)内地的中原地带和东北腹地,扩建和兴建了一批 重要工业中心。
(3)对西北、西南地区,在改善交通条件的同时,兴 建了一批工业基地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