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拦沙的利与弊

合集下载

三峡工程的利弊

三峡工程的利弊

三峡工程被列为全球超级工程之一,是世界“十大之最”。

三峡工程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堪为世界级工程的前列。

利: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缓洞庭湖的淤积等。

弊: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珍稀物种,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一定影响。

一、长江三峡工程利处:1、防洪: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控制上游进入中下游平原的洪水,遇百年一遇洪水,可在不动用荆江分洪区的情况下控制荆江河段的流量在安全范围以内,遇千年一遇洪水或1870年型洪水,可控制枝城站流量不超过80000立方米/秒。

是解除长江中游洪水威胁,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有效的措施。

2、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840亿千瓦小时,可供电华中、华东以及川东地区。

每年约可替代煤炭5000万吨,可减轻上述地区的煤炭运输压力,并可减轻因火电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

3、航运:三峡工程建成后,水库回水形成660公里长的深水航道,可改善重庆以下的航道条件。

由于险滩淹没,航深增加,坡降变缓,流速减小,船舶的运输效率将明显提高,运输成本可较目前35%~37%,必将大力加速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

4、其他: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长江三峡工程弊处:1. 文物:三峡周边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

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移民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

据报道,真正挖掘出来的移民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

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

对库区文物的影响,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

2. 环境: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完成,上游水位抬升,使得长江沿岸大面积陆地被淹,一些物种将不复存在;下游水位降低,水流量减少,使得下游气候也将出现变化。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高中复习必备)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高中复习必备)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高中复习必备)【三峡工程的利与弊】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库区,其中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但总的说来是利大于弊。

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它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得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调节局部气候。

此外,与火力发电相比,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不利影响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水库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三峡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三峡工程八大焦点问题透视焦点一:泥沙淤积埋大坝?泥沙淤积问题是三峡工程最主要的技术问题之一。

面对泥沙问题,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即在汛期时加大排水量使浑水出库,在枯水季节大量蓄积清水,以此减少泥沙在水库内的淤积。

近年研究表明,三峡水库泥沙入库量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

根据中国工程院2013年《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综合报告》,自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以来(2003年至2012年),入库年均水量变化不大,但入库年均沙量为2.03亿吨,为1990年前均值的42%。

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水库上游来沙减少趋势仍然持续,2009年至2012年的年均入库悬移质输沙量为1.83亿吨,仅为1990年前均值的38%。

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性评估项目组组长、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认为,三峡入库泥沙量减少,一方面是因为上游不断实施水土保护工程,水土流失局面得到很大改善;另一方面,三峡上游新建了一系列水库,对泥沙有一定拦截作用。

他表示:“今后,随着三峡上游新建各大水库的蓄水拦沙和上下游水库的联合调度,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总体会进一步缓解,三峡水库可以在100年内维持200个亿的库容量。

三峡工程利弊分析

三峡工程利弊分析

三峡工程的利弊从网上看了三峡工程的资料,明显的分成了两派。

一派极力强调三峡工程是利国利民、千秋万代的工程;而另一派则从各个方面指出三峡工程的问题,让人怀疑国家投资20000多亿兴建的全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难道是个天大的错误?在此,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将这些资料做一些整理和对比,提高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知。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在防洪、发电和航运这三个方面。

(一)防洪三峡工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洪,解决下游洪水灾害问题。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

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

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

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

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

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

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

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

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不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二)发电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

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

三峡大坝利与弊

三峡大坝利与弊

三峡大坝利与弊从古至今,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给华夏人民带来了无限的好处。

而如今,本是同想造福华夏儿女的三夏大坝工程,却受到了质疑……自1994年正式动工起,三峡大坝变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它具有防洪、抗旱、运输、旅游、发电五大功能。

这五大好处可不是低估的。

防洪:三峡上游有10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测控系统已覆盖其中60万平方公里。

加上大渡河、雅砻江上一些其他单位的测控系统,上游流域水情测控达到了80%以上的覆盖率。

由于拦蓄洪水,三峡水位上涨迅速,目前正以平均0.13米/时的速度连续攀高。

截至20日10时,水位已由19日10时的147.15米上涨至150.12米,24小时内上涨了3米,拦洪约15亿立方米。

三峡有约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防洪功能巨大。

抗旱:“三峡水库按日均出库每秒10000立方米的水平控泄。

这一泄量要高出入库量每秒3000立方米。

三峡水库开闸放水抗旱。

为了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抗旱用水及航运安全,国家防总决定再次加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自5月20日至24日,三峡水库按1万立方米/秒左右控制下泄,5月25日至6月10日,其下泄流量将加大至1.1万至1.2万立方米/秒。

满足湖北、湖南两省中稻栽插等抗旱用水需求,缓解沿江城乡供水、灌溉引水和航运压力,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抗旱用水及航运安全。

因加大下泄力度,三峡水库水位下降近1米,意味着水库在释放长江上游天然来水的同时,两天内为中下游抗旱增加补水6亿多立方米。

”这一小段足以介绍三峡大坝的抗旱措施了吧!即使发生灾害或者战争,它也不会成为一个难题或者一个充满风险的战略目标。

因为它的下游有三个巨大的急转弯,可以防范大坝突然的破坏。

仅仅两大好出就足以令人震撼!可好归好,总不能没有一点坏处吧!三峡部分地区的文物会被淹没,有些已经异地重建,有些永久沉入水下;其次是部分植被淹没,改变了三峡坝区附近的生态和小气候;三是让支流的河水水位提高,对部分居民有影响,需要搬迁移民百万人。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概述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概述

三峡工程(上海中学东校初一1班戚奕文)三峡大坝,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历经18年,到2009年工程基本完工。

工程基本完工。

随着工程的一步步进行,随着工程的一步步进行,随着工程的一步步进行,三峡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三峡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三峡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为整个为整个长江流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三峡大坝景观图三峡大坝资料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已被列为全球超级工程之一。

长江三峡大坝,位于西陵峡中,距葛洲坝上游38公里。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每秒排沙流量为2460立方米。

排沙孔分散布置于重力坝段和电站底部。

泄洪坝段每秒泄洪能力为11万立方米。

水电站厂房位于泄洪坝左、右两侧,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7亿度。

左岸的通航建筑物,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双线E 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的客货轮。

三峡工程是解决长江中下游严重洪水威胁的诸多综合措施中的一项关键性工程。

工程建成后,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可由目前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可大大减轻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威胁。

可大大减轻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威胁。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水电站建成后,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将是世界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上最大的水电站,847847亿度的年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1/91/9。

三峡水库蓄水后,。

三峡水库蓄水后,川江航道的通航能力得到大大提高,万吨级船队有半年时间可直达重庆,并有利于库区内发展养殖业。

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大坝建成后,坝前水位抬高坝前水位抬高110米,瞿塘峡和巫峡江段,瞿塘峡和巫峡江段,水位仅分水位仅分别抬高38—46米。

简述三峡大坝的利弊

简述三峡大坝的利弊

简述三峡大坝的利弊1.三峡大坝的利——(1).防洪蓄水: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地控制洪水。

中国式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

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

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

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

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

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

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

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

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部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2).抗旱调水:5月26日,三峡水库水位降至152米附近。

按国家防总调度,自5月20日三峡水库增大下泄流量为中下游实施抗旱补水以来,水库水位6天内从154米连续下降了2米。

三峡水库在此区间原有存水约12亿立方米,现已全部释放大坝下游,用于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以缓解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抗旱紧张和沿江城乡供水、灌溉引水压力。

按此计算,目前三峡抗旱补水力度约为每天2亿立方米。

5月初旱情初现时,记者在宜昌市沿江大道看到,长江部分航段露出了滩涂,与远处岸边高水位留下的痕迹形成鲜明对比。

而这几天宜昌水位明显上涨。

一些在江边钓鱼的市民说,水位上涨后,来往的船只也多了一些。

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水文监测数据显示,连日来,三峡大坝下游湖北宜昌、湖北沙市、湖南城陵矶、江西九江、江西湖口等观测站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三峡工程利弊

三峡工程利弊

三峡工程利弊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

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益处。

但一个决策要历时这么久才得以决定,当中的影响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三峡工程的兴建,主要阻碍的因素是文物古迹的保护、生态保护以及大规模的移民。

三峡工程的弊端大坝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

世界野生动物协会今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通过大坝的水流速度目前正在加快,对下游的防洪大堤造成破坏。

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化肥残留物被不断排入大坝水库,导致巨型水藻生长泛滥,并威胁到下游的水供应。

而水库水位的波动也被认为是湖南省农民所遭遇奇特鼠灾的根源。

从三峡大坝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国这个正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国家急于摆脱自然界的束缚,而另一方面,它为此努力的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三峡项目的启用正逢国外生态学界对兴建大坝的做法重新进行审视之时,经济学界也有相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此类耗资巨大的项目只有靠国家补贴才能生存下来。

大坝蓄水以及雨季的水位调整引发了山体滑坡,也严重损害了庙河村等地区的地质结构。

三峡水库两岸的环境污染长江沿岸垃圾之多,触目惊心。

两岸到处都是垃圾堆放场,有的已有20多年历史。

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堆积如山,多数已被植物覆盖。

这种覆盖,又为以后清理工作带来相当的难度。

据估计,生活垃圾有300多万吨,工业垃圾1500多万吨,被埋起来找不到的还不算在内。

虽然蓄水前已经对库区进行了垃圾清理,但是还有很多难清理的、隐埋的垃圾及废料,一旦库区开始蓄水,这个垃圾和废料将进入水中。

另外库区还有1500多个屠宰场,900多所医院卫生院,4万多座坟墓,30万平米的厕所都要进行防疫处理,清理难度之大,历史少见。

废弃的化工原料,工业排放的有毒物和重金属,其危害远远大于生活垃圾,主要表现在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一旦库区内开始蓄水,这些垃圾、废料就会进入水中,严重污染库区内的水质和影响下游地区的饮水安全。

三峡工程的利弊

三峡工程的利弊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三峡的好在于她能防洪,灌溉,养殖等;能够支持中国偌大人口的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问题;让重庆夏天的气温下降1.2摄氏度,冬天上升1摄氏度;有利于重庆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其不好的方面在于:淹没了库区周边地区的文物古迹;破坏了沿岸的生态,对于大多的周边的动植物的生存有影响。

我认为三峡工程是在目前的阶段利大于弊的。

还有她的一个防护工程也应当值得大家的关注。

三峡工程是很多年前就在讨论的问题。

她是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体。

她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东西,是顺应社会的发展,也丢了很多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做一定的补救工作。

那么我们的绿色营就是很好的一个窗口 .环境。

可以看看我们周围的江水,就知道了。

其实堤坝的修建积聚很多的泥沙在大坝的周围,水的浑浊,还有中下游的泥沙的减少对环境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在葛洲坝电站建成的八十年代中期以前,重庆四川以及西南地区的整个长江流域雨量充沛空气湿润,降雨量和气温年年都恒定在一定范围,尤其是成都平原,年年风调雨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而在此之后的这一地区的天气,用长期在此地工作的北方人的话来讲“越来越象北方的天气了”。

降雨量大大减少且年份之间差别很大,空气也变得干燥,夏季气温明显升高,冬季气温变化无常,有的年份严寒,有的年份又趋于无霜。

而在三峡大坝建成的最近几年除了延续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不正常的气候外,人们普遍对天气的感觉是“冬天过了是夏天,夏天过了是冬天,没有春秋两季”,没有了以前那种不管在那个季节“久雨必定久晴,久晴必定久雨”的规律,也没有了以前那种“太热了,一定会下雨”的气候特点,更没有了“盆地多夜雨”、“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自然景观。

成都平原也频频出现江河断流,夏季酷热创历史纪录,典型的去年暖冬也创造了历史之最,旱情之严重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全然没有了天府之国应有的自然气候。

但只要环境专家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尽力的去解决,那么三峡大坝必将造福人类。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

这是黄万里教授去世之前发生的。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头蓄水,之后三峡船闸试运行,三峡第一台发电机组投入运行;2006年5月20 日三峡大坝全部完工。

这是黄万里教授去世之后发生的。

现在要向黄万里先生报告的是:"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地凉起来了。

穿着新衣的皇帝感觉到有点凉了。

"第一: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峻崩岸。

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

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峻崩岸的消息,湖南省水利厅负责人紧急赴京向水利部和我国防总汇报险情。

一千多年来,长江干堤爰护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平安。

1998年长江洪水后中心政府动用几千亿国债加固长江干堤,1991年联合国又资助长江干堤修理。

三峡大坝蓄水后发生的长江干堤崩岸问题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后的状况特别相像。

1962年黄河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导致黄河大堤溃塌,***中心为此召开中心工作会议加以争辩,打算转变工程运行方式,并开头改造。

黄万里教授用"清水顶冲长告急"来说明问题的严峻性。

长江干堤长告急,社会就不得安定, 穿着新衣的皇帝也无法睡个平稳觉。

其次: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

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

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力量立刻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力量不行能达到每年深不超过15米,冬季不超过20米,泥沙简单在坝前淤积。

但是假如泥沙淤积量过大,前置库削减消落带生态危机的作用将大打折扣。

前置库形成后,假如不依据三峡工程环保要求严格处理上游垃圾和污水,对于开县来说尽管开县盼望将来成为一个滨水城市,但是有可能面临的又是一湖臭水。

拦沙坝的名词解释

拦沙坝的名词解释

拦沙坝的名词解释拦沙坝是一种用于河流或河口防治泥沙淤积的工程措施。

它通常是由人工建造的,用以拦截河流中悬浮物质,如沙子和泥浆,减缓或阻止其沉积于河床或沿岸地区,以维护航道畅通、保护农田和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设施。

一、拦沙坝的功能和意义1. 防治泥沙淤积:拦沙坝的主要功能是拦截河流中的泥沙,防止其沉积在河床上,造成水深变浅、河道变窄的情况发生。

泥沙淤积不仅影响航道通行,也会加剧洪水灾害和河道侵蚀等问题,因此及时采取拦沙措施非常重要。

2. 维护水域生态环境:河流中的泥沙是许多水生生物和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泥沙积聚过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系统失衡。

拦沙坝可以减少河流中的泥沙含量,有助于保持水域的生态平衡,维护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

3. 保护农田和灌溉用水:农业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支柱,而泥沙淤积会对农田产生严重的影响。

拦沙坝的建设可以阻止泥沙进入农田,改善农田水质,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保护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拦沙坝的类型和建设技术拦沙坝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混合型拦沙坝、重力式拦沙坝和充填式拦沙坝等。

1. 混合型拦沙坝:混合型拦沙坝通常由混凝土和钢筋组合而成,结构较为稳固。

它主要通过外部的拦沙料至,如砾石和石块,来增加悬浮物的截留能力。

此外,混合型拦沙坝还常配合河床勘测、导流道等工程,提高拦沙效果。

2. 重力式拦沙坝:重力式拦沙坝是由较厚的混凝土或石块建造而成,具有较大的重力稳定性。

通过充分利用建筑材料的自重,重力式拦沙坝能够有效地阻止泥沙通过,保持下游的水体清澈。

3. 充填式拦沙坝:充填式拦沙坝是用大量的土石等充填材料构筑起来的。

它灵活性较高,易于调整拦沙坝的形状和体量,适应不同河流条件。

此外,充填式拦沙坝还可以利用其平坦的表面用于农业生产或休闲娱乐等用途。

拦沙坝的建设一般需要充分考虑河流的水动力特征、泥沙输移规律、工程造价等因素,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

此外,还需充分考虑环境影响评估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等,确保拦沙坝的建设具有可持续性和综合效益。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任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有利弊的两个方面,当然长江三峡工程也不例外。

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的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对一项水利工程的正确认识。

一、三峡工程的背景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

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于1993年进入施工阶段,1994年开始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计划至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为17年。

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下面就防洪、发电、航运来分析三峡工程的有利的几个方面。

二、三峡工程的积极作用(一)防洪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据历史记载。

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灾214次。

进入20世纪,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大洪水,分别淹地340万和150万公顷,死亡人口14.5万和14.2万。

新中国成立以来,1954年的特大洪水,虽采取分洪措施,仍死亡3万多人,淹没良田300多万公顷,京广铁路有100天不能正常通车;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干流连续出现8次洪峰,持续两个多月。

百万军民奋力抗洪,虽然保持住了长江大堤,但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600亿元。

【VIP专享】三峡大坝拦沙的利与弊

【VIP专享】三峡大坝拦沙的利与弊

大坝拦沙,江湖失衡?长江新麻烦作者:南方周末记者严定非南方周末特约撰稿钟煜豪发自:湖北武汉 2015-04-02 10:48:28来源:南方周末“三峡对鄱阳湖的影响主要在蓄水阶段:枯水位提前,枯水时间延长,枯水位降低,冬季的枯水情况在秋季就出现了。

”2015年1月15日,江西省防汛办主任徐卫明在电话中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这已引发了经年论战。

另一方是为三峡工程辩护的科学家。

2011年春,在50年一遇的旱情中,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专家组组长沈国舫就曾对媒体称,旱情并非三峡引发,而是大气环流影响的结果。

然而,一份验收报告为论战提供了出人意料的注脚:长江中下游江水含沙量锐减。

长江水利委员会称这有利于三峡水库使用寿命,也减轻了中下游防洪压力。

有专家认为会使干旱的湖泊雪上加霜。

三峡库区泥沙量的数据,在1980年代曾是科学家们论证的焦点。

但是,当年集中了国内顶级科学家,经过数个模型得出的预估值,却与运行后验收的真实数据偏差惊人。

泥沙量少了42%为枯水心忧的还有湖南省水利厅原副总工程师聂芳蓉:“三峡蓄水后,在9、10月份最需要用水的时候,从长江进入洞庭湖的水减少了70%以上,最严重的时候,少了90%。

”聂解释,“长江的水来得少,而且水进入洞庭湖变得更加困难。

”导致江水难以进入洞庭湖的原因之一,在所有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科学家中,均认为与上游入库的泥沙剧减有关,因此经三峡大坝下泄出库的江水含沙量锐减。

在水利学上,这被称为“清水下泄”。

长江的新麻烦来了。

对长江下游的江湖而言,清水下泄各有利弊。

一方面,长江河床经清水冲刷,不断加深,利于防洪;含沙量少的江水进入通江湖泊如洞庭湖中,其萎缩速度将大大延缓。

然而,弊端也正是源自利好。

长江河床加深后导致长江水位下降,“在(洞庭湖的长江湖口)松滋口和藕池口,冬天枯水时,(连接长江和洞庭湖的)河床底比江水水位还高,长江的水进不来。

”聂芳蓉透露。

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三峡环境验收报告》)显示,自2003年三峡蓄水至2012年,三峡入库年输沙量为2.03亿吨,仅有论证设计阶段的42%。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论长江三峡工程利与弊
三峡水电站大坝现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它的建成投产,将标志着中国人用智慧和力量铸就了又一个奇迹!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它的利与弊:
利:
1、防洪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
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

2、发电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

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

弊:
1、对库区文物的影响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库区蓄水达17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2、对生态的影响
中华鲟:属鲟形目鲟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一种大型洄游鱼类。

葛洲坝工程于1981年1月大江截流后,阻断了中华鲟至长江口至金沙江的洄游路线。

3、移民问题
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库水淹没区将涉及湖北和重庆的20个区市县,最终动迁移民113万。

在未来的6年时间里,三峡库区每年还需搬迁移民近8万人。

4、地质灾害问题
从1990年至2005年,共查获体积大于10万立方米的崩塌滑坡404处,总体积29.36亿立方米,查获泥石流沟90条。

初二(2)彭洲晟。

辩论:三峡大坝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辩论:三峡大坝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辩论:修建三峡大坝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方:修建三峡大坝之利三峡大坝的修建利弊参半,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三峡大坝的修建带来了哪些益处:第一,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

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

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

长江处古洪水灾区,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

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

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

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

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

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

第二,三峡工程可以发电,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

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

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

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

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第三,三峡大坝的修建给长江上游的航运带来了便利。

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

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

而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5000万吨。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弊三峡大坝的利弊三峡大坝的修建,引发了上至政府高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国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三峡的利弊有各种各样的评价,但教材还比较保守,笼统的说利大于弊,近期我关注了很多这方面的评价,我认为有必要告诉学生真相,让他们了解真实的三峡。

三峡大坝于1994年正式动工,坝体高达185米,它的益处最主要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等方面。

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

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

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

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

三峡建坝后,和葛洲坝的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

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

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

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

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三峡工程还有效改善了某些河段的航运情况。

660公里的宜宾-重庆江段落差很大。

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

而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5000万吨。

那么,横贯中华东、西大地黄金水道的形成,对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益处。

但大坝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从长远来看,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它的益处。

三峡工程方案的利弊

三峡工程方案的利弊

三峡工程方案的利弊首先,我们来看看三峡工程的利:1. 消灭了长江上游洪涝灾害: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其上游地区山脉多、降雨多,洪灾频繁,长江流域的洪灾一直是一大灾害。

三峡工程的修建,使得洪峰能被有效控制,减少了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这对于减少洪涝灾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发挥了水能资源: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拥有巨大的发电能力,发挥了水能资源的巨大潜力,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3. 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三峡工程的建设,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交通发展和产业布局提供了便利条件,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缓解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紧张:三峡工程拦截了长江河道上游的洪水,使得下游水域有更多的水能够供应,减少了流域水资源的紧张状况,为流域的经济建设和生态平衡带来了一定的好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三峡工程的弊: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峡工程的蓄水对下游的湿地生态系统、鱼类繁衍和鸟类迁徙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影响,一些鱼类的数量锐减,湿地的面积也缩小了,对于长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 地质灾害的风险:三峡地区地貌多为峡谷,地质条件复杂,蓄水后地壳应力加剧,地震活动频繁,容易出现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这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3. 河床下降引发的问题: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下游河床的淤积问题十分突出,河床下降,导致了下游江苏、安徽等地区的洪水风险加大,同时也造成了航运困难。

4. 农田、文物的淹没和移民问题:三峡工程开展后,移民问题成为了长期困扰该项目的问题,同时移民后未能得到很好的安置,在经济和社会方面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总体来看,三峡工程作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工程的运行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改进措施,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三峡工程能够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坝拦沙,江湖失衡?长江新麻烦作者:南方周末记者严定非南方周末特约撰稿钟煜豪发自:湖北武汉 2015-04-02 10:48:28来源:南方周末长江上游水电大跃进成了三峡入库泥沙减少的主因。

图中河流上的横线为已建成或规划中的大坝。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何籽/图)∙标签∙三峡水库∙长江∙三峡水库从2003年蓄水起的十年间,入库泥沙量仅为论证预测的42%。

长江水利委员会认为,这更有利于延长水库寿命,减轻中下游防洪压力。

但也有专家称,这加剧了下游湖泊旱情。

1980年代三峡工程论证时,泥沙组专家按“最危险”程度预估长江上游来沙量,但却没想到上游水电会出现大跃进,这些水库群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拦沙效果。

洞庭湖、鄱阳湖都欲建闸,减少上游水电对“江湖关系”的冲击。

“整个长江已经不是一条天然的河了”。

2015年1月31日9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点星子站水位为8.01米,逼近8米的极枯水位。

鄱阳湖畔的都昌县,7台水泵24小时开足马力,方能保证县城18万人口的供水。

这种局面已持续10年,江西、湖南等沿江省份深受困扰,一些官员和学者指于2003年开始蓄水的三峡工程对旱情有影响。

“三峡对鄱阳湖的影响主要在蓄水阶段:枯水位提前,枯水时间延长,枯水位降低,冬季的枯水情况在秋季就出现了。

”2015年1月15日,江西省防汛办主任徐卫明在电话中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这已引发了经年论战。

另一方是为三峡工程辩护的科学家。

2011年春,在50年一遇的旱情中,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专家组组长沈国舫就曾对媒体称,旱情并非三峡引发,而是大气环流影响的结果。

然而,一份验收报告为论战提供了出人意料的注脚:长江中下游江水含沙量锐减。

长江水利委员会称这有利于三峡水库使用寿命,也减轻了中下游防洪压力。

有专家认为会使干旱的湖泊雪上加霜。

三峡库区泥沙量的数据,在1980年代曾是科学家们论证的焦点。

但是,当年集中了国内顶级科学家,经过数个模型得出的预估值,却与运行后验收的真实数据偏差惊人。

泥沙量少了42%为枯水心忧的还有湖南省水利厅原副总工程师聂芳蓉:“三峡蓄水后,在9、10月份最需要用水的时候,从长江进入洞庭湖的水减少了70%以上,最严重的时候,少了90%。

”聂解释,“长江的水来得少,而且水进入洞庭湖变得更加困难。

”导致江水难以进入洞庭湖的原因之一,在所有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科学家中,均认为与上游入库的泥沙剧减有关,因此经三峡大坝下泄出库的江水含沙量锐减。

在水利学上,这被称为“清水下泄”。

长江的新麻烦来了。

对长江下游的江湖而言,清水下泄各有利弊。

一方面,长江河床经清水冲刷,不断加深,利于防洪;含沙量少的江水进入通江湖泊如洞庭湖中,其萎缩速度将大大延缓。

然而,弊端也正是源自利好。

长江河床加深后导致长江水位下降,“在(洞庭湖的长江湖口)松滋口和藕池口,冬天枯水时,(连接长江和洞庭湖的)河床底比江水水位还高,长江的水进不来。

”聂芳蓉透露。

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三峡环境验收报告》)显示,自2003年三峡蓄水至2012年,三峡入库年输沙量为2.03亿吨,仅有论证设计阶段的42%。

最显著的后果是,“清水下泻的力度加大,早就过了武汉,现在已经冲刷到湖口县(江西省内,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原来估计还得过二三十年才能到。

”原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说。

所谓冲刷,是指水流对河床的淘刷过程。

这一数据,与2013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2012年度《长江泥沙公报》相差无几。

这是一份“期末考试”的结果。

2014年,三峡工程进行整体竣工验收。

此前,“期中考试”——二期和三期工程验收,已经在2002年和2005年完成。

三峡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陈厚群院士曾对外透露,普通的水利工程在经过半年至一年可进行整体竣工验收,但三峡工程是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因此安排了6年时间进行蓄水运行,以检验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验收包括八个专项。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早在2011年,国家相关部门和三峡集团就启动了验收准备工作,作为最重要的专项之一,环保验收已经就绪。

2011年12月,环保部发文,明确“三峡工程环保验收就是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验收。

”《三峡环境验收报告》由三峡集团委托国内四家权威机构所做,重墨论述了三峡竣工后流域水文泥沙变化,“水文泥沙情势的变化是其他一系列环境因子变化的主因”。

报告肯定了三峡工程的环保措施,同时也坦承,三峡工程当年的环评报告对来沙量减少的幅度估计不足。

三峡工程环评报告1992年2月由国家环保局(现国家环保部)正式批准。

对泥沙减少的危害,全文仅有一处提到,指出河道冲刷可能对中下游及河口地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彼时,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将精力完全投入在相反的方向上——如何减少泥沙淤积对三峡库区的影响。

(东方IC/图)“宁大勿小”退休之后,71岁的翁立达仍坚持每天到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永清小路的办公室上班,这里距离长江水利委员会只有百米之遥。

2015年1月7日,在他逼仄的办公室,他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了三峡工程的“治沙史”。

“(三峡工程)其他专家组都撤了,现在只剩下泥沙组还保留着,足见对泥沙问题的重视。

”翁回忆道。

但结果却有些难堪,在一次研讨会上,翁立达曾质问一位泥沙组专家:“为什么差距这么大?”专家一脸窘迫,没有给出解释。

当年,水库淤积计算由长江科学院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按各自开发的一组数学模型分别进行并相互比较。

在三峡工程论证和设计阶段,水库泥沙淤积与下游河道冲刷的预估研究中,采用长江干流寸滩站加乌江武隆站1961-1970系列年的水沙资料,作为代表性的入库水沙条件。

这十年平均泥沙入库量是5.09亿吨/年,比多年平均量(指1950-1985年)多。

“这也是考虑最不利的状况。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多名专家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估值时可能存在“宁大勿小”的思想。

曾担任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组长的张仁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了当年参加论证的经历:“假如泥沙淤了水库,像三门峡似的,不光是(水库)没有用了,还会发生危险。

所以,当时大家说三门峡的经验一定要吸取,要按照最大可能的危险程度来考虑。

泥沙就采用了1961年到1970年的数据。

”三门峡工程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大悲剧。

张仁的清华大学水利系同事、已故水利专家黄万里因反对三门峡工程而知名。

1950年代,他所预言泥沙淤积并导致陕西水患等灾难一一出现。

对于三峡工程,黄万里也坚决反对,主要理由也是泥沙淤积。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如期开工,黄至死抱憾。

但这位著名的异议者却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自己的论敌——投入巨大精力和财力,设计“蓄清排浑”方案,应对三峡的淤积隐患。

“当时没考虑别的因素,主要担心三峡会不会淤死,淤死之后还有多少防洪容量,对航运有什么影响,主要在这方面。

”参加过1980年代三峡工程论证的泥沙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其为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事实上,自1990年代后,三峡入库泥沙量明显减少。

在2006年12月,韩其为一篇名为《三峡水库入库泥沙数量已经并继续大幅度减少》的文章认为:“这种大幅度减少在过去历史上有资料以来是没有过的。

”他提出,“现在的三峡工程泥沙研究要不要考虑来沙减少?”水电跃进为什么入库泥沙减少?《三峡环境验收报告》给出的答案是:上游水库拦截和近年长江干支流河道的大规模采砂,尤其是前者。

“最主要的是上游建库和水土保持。

对三峡来说,上游建库影响比较大。

”韩其为分析道。

以金沙江为例,金沙江为长江上游,水力资源一亿多千瓦,占长江水力资源的40%以上。

2002年,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规划获批,全流域共计划开发25级电站,总装机规模相当于4座三峡。

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平均不到100公里就有一座梯级水库的世界超大水库群。

“现在金沙江有两个大库向家坝、溪洛渡,以后还修两个库,乌东德和白鹤滩。

这4个库建成后,300年内将减少三峡入库泥沙400亿(吨),这是中国水科院的研究结果。

”韩其为说,“还有其他的水库,像岷江上游、嘉陵江上游、乌江基本全部开发了,这些都导致来沙减少很多。

”长江上游密集的水电开发,正在制造出意想不到的拦沙效果。

而这是1980年代,黄万里和水电专家在论证泥沙模式时,最大的未知变量。

在1980年代,韩其为参加泥沙组论证时,没有人料到三峡之后的“西南水电大跃进”。

“这些水电的规划,往往只考虑如何利用水能发电,很少兼顾其他需要。

”翁立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以另一条长江支流嘉陵江为例,“(泥沙量)从一点几亿降到一两千万,减少了90%,很多这样的河,都是剧烈地减沙。

”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王兆印说,“等白鹤滩、乌东德建成,金沙江的减少会越来越明显。

”“现在泥沙专家组也有这个意见,认为未来的来沙应该在一亿吨左右,这还有点保守,现在上边还有新的库群在建,保险点说,未来三峡来沙应该在平均1亿吨左右,乐观点,五千万吨都有可能。

”王兆印说。

韩其为持同样观点。

“以后来沙量可能不到1亿吨,就6000万吨左右。

”如果专家们的预言准确,待上游更多水库竣工,三峡入库泥沙量只有论证时的十分之一。

2003-2012年间,三峡水库泥沙淤积总量(单位:亿吨)(何籽/图)“江湖”失衡2014年12月22日,在三峡工程开工20周年之际,三峡集团发布《长江三峡工程运行实录(2013年)》,这是三峡集团第二次发布类似公报。

在库区泥沙方面,《运行实录》显示,根据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泥沙观测成果显示,三峡库区冲淤情况满足或优于原预测成果。

这显然是三峡集团的福音。

“三峡水库的寿命更长了,原来预计120年,现在可能300年以上。

”韩其为分析。

但另一方面,泥沙减少,清水下泄。

这样的清水经过大坝下泄后,因为水的势能作用,流速加快,进而会重新携带新的泥沙。

最直接的后果是,防洪堤崩塌。

《三峡环境验收报告》显示,三峡蓄水后,长江干流防洪堤崩岸655处,总长度495.9公里。

原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曾讲过,“我不否认三峡水库清水下泄对下游堤岸崩溃有一定影响,但这绝不是主要原因……这与河岸本身的坚固情况、水流的方向和冲击力等都有密切关系。

” 但更深刻的改变则是长江与流域内湖泊的“江湖关系”。

“比较明显的是对洞庭湖的影响。

”翁立达表示,“洞庭湖与长江的关系是几万年形成的,现在一下被打乱,本来水生生物是可以进来(洞庭湖)的,现在进不来了,整个生态都在发生变化。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很严重的。

”王兆印也认为,三峡库区的淤积问题已经变轻了,这个百年之内至少不会成为问题,但是下游的冲刷问题反而加重了。

“在洞庭湖的松滋口,冲深四五米已经不得了,未来如果冲深十几米深,河床降低那么多,进入洞庭湖水量只会越来越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