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八章 概括平差函数模型14页word文档
测量平差函数模型课件
编程语言与工具
编程语言
Python是最常用的编程语言,因为它具有简单易学、代码可读性强、拥有丰富 的科学计算库等特点。R语言也是一个常用的选择,特别是在统计分析方面。
开发工具
PyCharm、Jupyter Notebook、RStudio等集成开发环境(IDE)提供了丰富 的功能,如代码高亮、自动补全、调试等,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
评估模型在训练数据和测试数 据上的表现,以判断模型是否 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
鲁棒性
评估模型对异常值和噪声的抵 抗能力。
可解释性
评估模型是否易于理解,以及 是否能够提供有意义的解释。
模型性能优化
01
02
03
04
特征选择
通过选择与目标变量最相关的 特征,降低特征维度,提高模
型性能。
超参数调整
调整模型学习过程中的参数, 如正则化强度、批大小、学习
遥感图像处理
在遥感图像处理中,平差函数模型 用于校正图像的几何畸变和辐射误 差,提高图像质量和识别精度。
平差函数模型的重要性
提高测量精度
通过平差函数模型对测量数据进 行处理和修正,可以减小误差、 提高测量精度,为各种应用领域
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促进科技发展
平差函数模型是测量数据处理和 分析的重要工具,其研究和应用 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
平面控制网平差的原理
平面控制网平差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通过构建误差方程 式和法方程式,求解各未知参数的最优解,从而实现平差 处理。
平面控制网平差的步骤
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构建数学模型、平差计算、 精度评定等步骤。
高程控制网平差
01
高程控制网平差的应用
高程控制网平差主要用于高程测量数据的处理,通过对高程数据进行平
概括平差函数模型
• 概括平差函数模型概述 • 概括平差函数模型的构建 • 概括平差函数模型的优化 • 概括平差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 概括平差函数模型的挑战与展望
01
概括平差函数模型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概括平差函数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 用于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变化,并 通过对数据的拟合和预测来解决问题 。
提供支持。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中,概括平差函数模型常常被用 于分类、回归和聚类等问题,通过训练数 据来学习数据的内在规律和模式。
图像处理
在图像处理中,概括平差函数模型用于图 像的平滑、去噪和压缩等处理,提高图像 质量。
模型的基本假设
数据完整性
概括平差函数模型假设所使用的数据是完整 的,没有缺失或异常值。
诊断检验
通过残差图、正态性检验等手段,检查模型是否 合适。
3
修正模型
根据检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以提高拟合效 果。
模型评估与选择
评估模型性能
通过比较模型的残差、拟合优度等指标,评估模型的性能。
选择最优模型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最优的概括平差函数模型。
可行性分析
对选定的模型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和 稳定性。
数据整理
对数据进行分类、编码和转换,使其适合于模型构建。
模型参数估计
选择合适的模型
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特点,选择 合适的概括平差函数模型。
估计模型参数
利用已知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 、最大似然法等统计方法,估计 模型的参数。
模型检验与修正
1 2
检验模型假设
检查模型是否满足线性、同方差性、无自相关等 假设。
具体来说,概括平差函数模型可以用来拟合时间序列数据,并揭示其潜在的规律 和趋势。通过参数估计和模型选择,可以预测未来的数据点,并评估预测的不确 定性。
测量平差 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PPT课件
间接平差法:
L~ F ( X~)
n1
t1
ntr
第21页/共33页
•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
• 附有条件的间接c平F1(差L~法, X:~) 0 n t r c r u 0 u t
nsL~11(uX~1F)
( X~) u1
0
n t r u t s, u t
第22页/共33页
• 若平差的函数是非线性的,平差之前就要进行线性化。 • 线性化的方法是应用台劳级数展开,保留一次项
•
必要元素之间函数独立
• 问题 :
仅有必要观测能否完成测量工作?观测结果是否可靠?
• 多余观测: r=n-t
n>t
• 条件方程:
•
观测误差存在使得测量平差有必要,多余观测使得测
量平差得以实现
第11页/共33页
几何量符号表 示
•1、必要观测次数 t(个数和类型)
•2 、 实 际 观 测 次 数 n
•3、多余观测次数 r
D(ˆ1 ) D(ˆ2 ) D(ˆ ) min
第29页/共33页
• 一、参数估计及最优性质
•
数理统计理论证明,具有无偏性、最优性的估计量必然是一致性估计量,
所以测量平差中参数的最佳估值要求是最优无偏估计量。由于平差模型是线性的,
最佳估计也称为最优线性无偏估计。
第30页/共33页
•二 、 最 小 二 乘 原 理
• 三、必要观测
• 必要观测/必要元素:唯一确定一个确定几何、物理模型 • 的形状、大小所必须进行的观测称为必要观测,其符号 • 用符号t表示。
• 必要元素的特点: • (1)元素的个数仅与几何模型有关而与实际观测量无关 • (2)必要元素之间函数独立
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
1
教学ppt
2
教学ppt
3
教学ppt
4
第二章 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
§2-1 测量平差概述
在测量工作中,为了确定待定点的高程,需要建 立水准网,为了确定待定点的平面坐标,需要建立 平面控制网(包括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我 们常把这些网称为几何模型。每种几何模型都包含 有不同的几何元素,如水准网中包括点的高程、点 间的高差,平面网中包含角度、边长、边的坐标方 位角以及点的二维或三维坐标等元素。这些元素都 被称为几何量。
r=n-t
(2-1-1)
式中n是观测值个数,t是必要观测个数,r称为 多余观测个数,表示有r个多余观测值,在统计学 中也叫自由度。
教学ppt
12
既然一个几何模型能通过t个必要而独立的量唯一 的确定下来,这就意味着在该模型中,其它的量都可 以由这t个量确定下来,即模型中任何一个其它的量 都是这t个独立量的函数,都与这t个量之间存在有一 定的函数关系式。现在模型中有r个多余观测量,因 此,一定也存在着r个这样的函数关系式。
从上面例子可知,一旦几何模型确定了,就能够 唯一地确定该模型的必要观测元素的个数。我们把 能够唯一地确定一个几何模型所必要的元素,称为 必要观测元素。
教学ppt
9
必要观测元素的个数用t表示,称为必要观测个 数。对于上面三种情况,必要观测元素个数分别为 t=2,t=3和t=3。而对于后两种情况,不仅要考虑必 要观测元素的个数,还要考虑到元素的类型,否则 就无法唯一地确定模型。必要观测个数t只与几何模 型有关,与实际观测量无关。
L ~ 1L ~ 2L ~ 31 8 00
(2-1-3)
~~ siSn1L~1 siSn2L~2 0
09概括平差函数模型
试按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列出条件方程和参数的限制
条件。
B
24
A
3
7
1
P1 5
8 11
9 10
P3
6
12
P2
§9-2 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原理
解:n 12 , t 2 3 1=5 , r 12 5 7 , u 2 , s 1 c r u s 7 2 1=8
Lˆ1 Lˆ5 Lˆ8 Lˆ11 360 0 圆周条件
P1A P1B P1P2 P1P3 1 0 极条件 P1B P1P2 P1P3 P1 A
Xˆ1 Xˆ 2 (BA ˆBP2 ) 0 限制条件
B
24
A3 7
1 5P1 8 11
一般条件式, 9 10
若选∠AOB, ∠BOC和∠AOC的平差值为参数,试按附有限制条件
的条件平差列出条件方程和参数的限制条件。
解:n 6 , t 3 , r 6 3 3 , u 3 , s 1
A
crus 5
Lˆ1 Xˆ1 0 Lˆ2 Xˆ 2 0
O
14 2
B
一、条件方程的形式
F (Lˆ) 0 F (Lˆ, Xˆ ) 0
Lˆ F ( Xˆ )
( Xˆ ) 0
一般条件方程式,
用 c 表示个数
限制条件式
§9-1 基本平差方法的概括函数模型
二、参数与平差方法
1.条件平差法
u 0, c n t r
2.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
平差模型与最小二乘准则20页
可见 x的方差最小,最有效。
还应有“有效性”要求
最小方差性:
若有一无偏估 ˆ, 计使 D 量ˆ m 2 ( in 最
小方差),则该即估满计足量有效性又满 致性。是最优估值。
•4-4最小二乘准则
一、最小二乘法 设有误差方程: VAx ˆl
n
在满足约束: vi2v12v2 2vn 2m下in,
(2)精度评定--即是求D(X)的估值。
•4-3 估计值的最优性质
点估计的几种方法: 矩法、最大似然法、最小二乘法、中位数法、截
尾法
用不同的点估计方法对同样的母体进行参数估计 ,会产生不同的估值。
最优估值标准: (1)无偏 性 (2)一致性 (3)有效性
最优估计应具有性质:
估计量ˆ 能在参数真值附近摆动,随着子样容
数理统计问 限题 个: 抽 获 通 样 得 过 x1子 ,有 x2, 样 xn
n有限 构成统 推 计断 量 n母 无体 限
2、常用数理统计方法 (1)参数估计 (2)统计假设检验 (3)回归分析 (4)方差分析
3、对抽样的要求
a、代表性:要求子样的各个分量x i与母体同分布
。即 Exi EX Dxi DX
量的增大,摆幅越来越小,n为时,ˆ 依概率
收敛于 。
一、无偏性
设 ˆ是参数 的 真估 值值,E若 ˆ满
则称 ˆ是 的无偏估计。
问: x是否是母体均估 值计 的? 无子 偏 s样 2是方
否是母体 Dx方 差 2的无偏估计?
结论
数理统计中
x
1 n
n i1
xi
s 2
1 n
n
(xi
i1
x )2
例:证明子样均值是母体期望的一致性估值。
空间误差分析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PPT课件
第8页/共77页
§4-1 测量平差概述
• 5.多余观测 • 假设对模型中的几何量总共观测 n 个, n < t,无法确定模型; n = t,唯一地确定模型,但无法发现粗差 n > t,可以确定模型,还可以发现粗差
条件平差的自由度为多余观测数r,即条件 方程个数。
第22页/共77页
§4-2 函数模型
• 例1:已知点A、B高程;观测值:h1—h5
× hh~~14
~ h5 ~ h5
~ h2 ~ h3
0 0
H
A
~ h3
~ h4
H
B
0
hh~~14
~ h5 ~ h5
~ h2 ~ h3
0 0
h~1
~ h2
~ h3
§4-2 函数模型
h1
B X~1
A
h4
h5
h~~1 h2
X~1 X~1
HA X~2
D X~3 h2
~ h3
X~2
H
A
h3
h6
C X~2
t = 3,选3个参数
X~1 X~2
HB HC
X~3
HD
1 0
1 1
0 1
B
0
0
1 0
0 1
L~
~ h1
~ h2
L~ B X~ d
0
~ h2 ~ h5
~ h3 ~ h6
0 0
h1
~ h3
~ h4
~ h6
04平差数学模型
HC X
选C点高程为参数,则增加一 个条件式,为:
H A h1 X 0
写成距阵式为:
1 0 1 1 0 1 1 1 0 0 0 0 0 1 0 0 1 1 0 0 L X 0 0 0 5,1 0 1,1 H A HB 0 0 1 0
例.(1)t=2,选D,C点的高程为参数:
X1 H C X2 HD
(2)列立5个观测方程:
X H h1 1 A
X H h2 1 B X H h3 2 A h4 X 2 H B X X h
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的函数模型的特点:
可以看出,它是“特殊的条件平差”; 它特殊在也选了参数,但又不同间接平差;参 数的个数u不能大于或等于t(0<u<t); 函数模型的总数c且c=r+u;
函数模型由两大类构成: 1)一类是条件平差的条件方程; 2)另一类是含有参数的条件方程。
F ( L, X ) 0
例:t=2,选2个参数。
选:X 1 L1 X L
2
2
X1
X2
L1 X 1 L X
2
2
L3 X 1 X 2 1800
1 0 0 B 0 1 ,d 0 0 1 1 180
n=6,t=3,r=3,故应列出3个线性无关条件 方程:
h1 h5 h4 0 h2 h5 h6 0 h h h 0
3 4 6
1 0 0 1 -1 0 A= 0 1 0 0 1 -1 0 0 1 1 0 -1 L h1 h2 h3 h4 h5 T h6
《平差数学模型》PPT课件
一般而言,如果某一平差问题中,观测值
个数为n,必要观测个数为t,多余
观 测 个 数 为 r=n-t , 再 增 选 u 个 独 立
参 数 , u=t , 则 总 共 应 列 出
c=r+u=n 个 函 数 关 系 式 , 其 一 般 形
式为
L~ F(X~)
n1
或:
L~BX~d
n1 nt t1 n1
将 L ~L代入上式,并令
则:
l Ld
BX~l
n1 nt t1 n1
上式就是间接平差的函数模型。
03.02.2021 8
第二节 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
一、函数模型
L~ F(X~)
4. 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法
n1(X~) 0
如果在某平差问题中,选取u>t个参数,线性形式的S1函数模型为
其中包含t个独立参数,则多选的 s=u- t个参数必定是t个独立参数 的函数,即在u个参数之间存在着s 个函数关系式。方程的总数
产生矛盾
平差
求改正数V
L1L2L3180
消除矛盾
Lˆi Li Vi
“观测值估值” (又叫平差值、 最或是值、最 或然值)来代 替观测值
我们把按照某一准则求得观测值新的 一组最优估值的计算过程叫平差。
V称为观测值的改 正数
03.02.2021 5
第二节 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
• 在科学技术领域,通常对研究对象
7
第二节 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
一、函数模型
3. 间接平差法
参选数择几X~ 何,模将型每中一t个个观独测立量量表为达平成差 u 1
所选参数的函数,共列出 r+u=r+t=n个这种函数关系式,以 此作为平差的函数模型的平差方法 称为间接平差。(见例子)
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
而无法确定其大小,因此,必要元素不仅要考虑其个数, 而无法确定其大小,因此,必要元素不仅要考虑其个数, 而且要考虑以它的类型.由此可知, 而且要考虑以它的类型.由此可知,当某个几何模型给定 之后,能够唯一确定该模型的必要元素的个数t及其类型, 之后,能够唯一确定该模型的必要元素的个数t及其类型, 只与几何模型有关,与实际观测量无关. t只与几何模型有关,与实际观测量无关. 对于任一几何模型,它的t 对于任一几何模型,它的t个必要元素之间必要不存在函 数关系,亦即其只任一元素不能表达成其余( 数关系,亦即其只任一元素不能表达成其余(t-1)个元素 ~ ~ 的函数.例如,对于( 中的情况, 的函数.例如,对于(1)中的情况,若以L和 L作为必要 2 ~ ~ 1 元素, 元素,则 L1 L2间无函数关系;又如在(2)情况中, 与 间无函数关系;又如在( 情况中, ~ ~ ~ ~ ~ ~ 选 L , , ,则 L+ L L =180 ,三者之间存在函数关系, + 三者之间存在函数关系, L2 L3 3 1 1 2 就不能说t=3 实际必要元素只选了两个,而漏选了一个. t=3, 就不能说t=3,实际必要元素只选了两个,而漏选了一个. 因此必要元素t个量为函数独立量,简称独立量. 因此必要元素t个量为函数独立量,简称独立量. 在一个几何模型中,除了t个独立量以外, 在一个几何模型中,除了t个独立量以外,若再增加一个 则必然产生一个相应的函数关系式.仍以( 量,则必然产生一个相应的函数关系式.仍以(2)情况 ~~ ~ ~ ~ ~ 中,必要量选为 L1 L2 S1 若增加一个量L3,则存在 L+ L2 ,,, 1 ~=180 ,若再增加一个量 ~,则有 + L3 S2 ~ ~ ~ sin L2 S2 = S1 ~ 返回目录 sin L1
平差
停止
返回
误差的分类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
下进行的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符号 上都表现出偶然性,从单个误差上看没有任何 规律,但从大量误差上看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不可避免,测量平差研究的内容
粗差:错误
停止
返回
测量平差的任务:
♠对一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运用
0 ⋯ 0 a22 ⋯ a2n ⋮ 0 1 ⋯ 0 ⋯ ⋯ ⋯⋮⋯ ⋯ ⋯ ⋯ an2 ⋯ ann ⋮ 0 0 ⋯ 1 a12 ⋯ a1n ⋮ 1 0 ⋯ 0 ⋮b b ⋯ b n 11 12 1 1 ⋯ 0 ⋮b21 b22 ⋯ b2n ⋯ ⋯ ⋯ ⋯ ⋯ ⋯ ⋯ ⋮ 0 ⋯ 1 ⋮bn1 bn2 ⋯ bnn
−1
停止
返回
矩阵求逆方法
(2)初等变换法:
a11 a 21 A = n×n ⋯ an1 a11 a 21 ⋯ an1 1 0 ⋯ b n 0 1 b2n ⋯ bnn
a12 ⋯ a1n a22 ⋯ a2n ⋯ ⋯ ⋯ an2 ⋯ ann
停止 返回
补充知识
一、矩阵的定义及其某些特殊矩阵
(1)由 m× n 个数有次序地排列成m行n列的表叫矩阵 通常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
a11 a12 a a22 21 A= m×n ⋯ ⋯ am1 am2 ⋯ a1n ⋯ a2n ⋯ ⋯ ⋯ amn
停止
返回
(2)若m=n,即行数与列数相同,称A为方阵。元素a11、a22……ann 称为对角元素。 (3)若一个矩阵的元素全为0,称零矩阵,一般用O表示。 (4)对于 n× n 的方阵,除对角元素外,其它元素全为零,称为对 角矩阵。如:
平差重点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2.8.1 边角网按条件平差(1) 边角网中的条件边角网的建网方法有四种,即在测角网的基础上加测部分边;在测边网的基础上加测部分角;观测部分边和部分角;观测全部边长和角度。
由于边角网既测边长又测角度,因此它具有三角网条件,测边网条件及由边、角两类观测量共同组成的边角条件,具体有以下几种:a. 独立三角网条件用角度组成的三角网图形、圆周闭合和极三种条件;b.独立测边网条件用边长组成的测边网的图形条件;c.边、角条件由观测边长和观测角度共同组成的正弦条件或余弦条件;d. 附合网条件它包括测角网或测边网中的坐标方位角(固定角)、坐标及基线(固定边)(测边网除外)三种条件。
在以上条件中,a、b、d三类条件分别在测角网、测边网及导线网中做了讨论,现讨论C种条件式的组成。
①正弦条件方程式的组成正弦条件是指平差图形中观测角和观测边的平差值应满足正弦定理。
在图2.8-1中,测角网中加测了边长Dcd。
则其正弦条件为:其线性形式为:(2.8-4)式中:很显然,边角网中正弦条件同三角网中基线条件式是相似的,所不同的是在基线条件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边长改正数这一项,因此边角网中正弦条件式是三角网中基线条件式的扩展。
在图2.8-1中,如果边长ab也是观测边,那么在(2.8-4)式中还要加一项VDab,其条件方式程形式为:图2.8-1 边角条件基本图形(2.8-5)作为特例,当在一个边角网三角形中(见图2.8-1),显然有两个正弦条件式,其形式为:(2.8-6)式中:式(2.8-6)亦可写成下列形式:(2.8-7)式中:W1=D1sinβ2-D2sinβ1W2=D2sinβ3-D3sinβ2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在测三条边及两个角的三角形中,此时显然有两个正弦条件,其中一个与式(2.8-6)或(2.8-7)式中第一式相同,而第二个条件式则不同,设β3=180°-β1-β2,其条件方程式形式为:(2.8-8)式中:或表达为:(2.8-9)式中:W=D2sin(β1+β2)-D3sinβ2。
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
本节重点:(1)测量平差的函数模型定义,类型;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包括:条件平差法模型、间接平差法模型、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模型、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模型、综合平差模型;(2)测量平差的随机模型。
本节教学思路:首先说明平差的数学模型分两类:函数模型与随机模型,进而分别阐述其定义、分类及建立的方法和模型的具体形态。
教学内容:一、平差模型的定义与分类1.从模型的性质分:函数模型、随机模型,函数模型连同随机模型称平差的数学模型;2.函数模型又分为:条件平差法模型、间接平差法模型、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模型、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模型、综合平差模型;二、各类函数模型的建立(一)概述1.函数模型定义:在科学技术领域,通常对研究对象进行抽象概括,用数学关系式来描述它的某种特征或内在的联系,这种数学关系式就称为函数模型。
2.函数模型的意义与特点函数模型是描述观测量与待求量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的模型。
对于一个平差问题,建立函数模型是测量平差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模型的建立方法不同,与之相应就产生了不同的平差方法。
函数模型有线性与非线性之分,测量平差通常是基于线性函数模型,当函数模型为非线性时(如(2-1-4)式),总是要将其线性化。
(二)各种经典平差方法及其线性函数模型的建立方法。
1. 条件平差法及其函数模型首先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条件平差函数模型的建立方法。
在图2-1中,观测了三个内角,n=3,t=2,则r=n-t=1,存在一个函数关系式(条件方程),可以表示为:令=[1 1 1]=[ ]=[-180]则上式为(2-2-1)再如图2-2水准网, D 为已知高程水准点,A 、B 、C 均为待定点,观测值向量的真值为]其中n=6,t=3,则r=n-t=3,应列出3个线性 无关的条件方程,它们可以是:令0180~~~321=-++L L L 31⨯A13~⨯L1~L 2~L 3~L T0A 0~0=+A L A 116~[~h L =⨯2~h 3~h 4~h 5~h 6~h 0~~~)~(4211=--=h h h L F 0~~~)~(5322=+-=h h h L F 0~~~)~(6313=--=h h h L F 图2-2AB则上面条件方程组可写为(2-2-2) 一般而言,如果有n 个观测值,必要观测个数为t ,则应列出r=n-t 个条件方程,即(2-2-3)如果条件方程为线性形式,则可以直接写为(2-2-4)将代入(2-2-4)式,并令(2-2-5)则(2-2-4)式为(2-2-6)(2-2-4)或(2-2-6)式即为条件平差的函数模型。
经典平差函数模型的概括形式分析
经典平差函数模型的概括形式分析刘志平;张书毕;卞和方【摘要】Two generalized forms of classical adjustment models a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and then the third generalized form of classical adjustment models is presented based on null‐space operator .At the meantime ,it is pointed out the proposed for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students understand classical adjustment models .Finally ,it is suggested that different generalized form of classical adjustment model can be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for undergraduate because it is helpful to inspire students to investigate actively the inner‐link of different classical adjustment modes by themselves .%对经典平差函数模型的两种概括形式进行回顾和总结,基于零空间投影算子导出经典平差函数模型的第三种概括形式-等价条件平差模型,教授学生理解该概括形式平差模型的作用及特点。
提出在本科教学实践中以不同的平差模型概括形式开展课堂讨论,有利于启发学生对平差模型内在联系的自觉发现。
【期刊名称】《测绘工程》【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78-80)【关键词】经典平差模型;概括平差模型;零空间投影算子;等价条件平差模型【作者】刘志平;张书毕;卞和方【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7.2《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是测绘专业的八大公共专业基础课之一,该课程教学内容受到高度重视[1-2]。
测量平差函数模型
0 引言
0 引言
在多余观测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数学模型和某种 估值原则,对观测结果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求得一组 没有矛盾的最或然值,并评定精度。
几何模型、物理模型: 函数模型:描述观测量和未知量间确定性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其 真值(平差值)应该满足的关系。 随机模型:观测精度与观测值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确定性关系的数学 表达式,是观测值的统计特性。
练习题
建立如图所示水准网的四种平差函数模型 。
B
A
C
D
谢谢!
1 参数平差的函数模型
说明: ① 参数平差的未知参数个数等于必需观测数; ② 未知参数必须独立,即未知参数之间不存在函数关系; ③ 误差方程个数等于观测值个数; ④ 未知参数通常选取间接观测量,所以也叫间接平差。
2 附有限制条件的参数平差函数模型
2 附有限制条件的参数平差函数模型
3 条件平差函数模型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录
参数平差函数模型
附有限制条件的 参数平差函数模型
条件平差函数模型
附有参数的条件 平差函数模型
问题分析
1 参数平差的函数模型
参数平差:选取与观测值有一定关系的参数作为未知数,以观测方程为 基础,按最小二乘原则求解未知参数的最或然值,并评定精度。
以各待定点坐标平差值为未知数
1 参数平差的函数模型
5 小结—平差函数模型的比较
参数平差 自变量
附有条件的 参数平差
条件平差
极值求法 自由极值
条件极值
条件极值
方程形式
附有参数的 条件平差
条件极值
函数模型
5 小结—平差函数模型的比较
即为条件平差;
四种平差方法所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参数平差 和具有约束条件的参数平差误差方程形式统一、规律性强、便于编程 ,且所选参数一般为最终成果,故应用较多。
08第八章 概括平差函数模型共10页文档
第八章 概括平差函数模型§8.1概述在已经介绍过的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以及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等四种基本平差方法,其差别就在于函数模型不同。
若将误差方程也视为参数形式的条件方程,以未知参数为纽带,可以对4种平差方法概括如下:(1)、条件平差:0)ˆ(=L F ,不选择未知参数,方程数等于多余观测数:c=t n r -= (2)、间接平差:)ˆ(ˆX F L=,选函数独立未知数t u =,方程数n t r u r c =+=+= (3)、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0)ˆ,ˆ(=X LF ,选择t u <个函数独立参数,除应列出r 个条件方程外,还要附加u 个对未知参数的约束条件方程,所以必须列出u r c +=个条件方程。
(4)、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ˆ(ˆX F L =,0)ˆ(=ΦX 。
选择t u >个参数,参数间存在t u s -=个函数关系。
所以除列出n 个误差方程)ˆ(ˆX F L=(也可视为特殊形式的条件方程-参数方程形式的条件方程),还要列出s 个限制条件方程0)ˆ(=ΦX。
方程数c=n +s 。
由此可见,是否选择参数及如何选择参数决定着平差方法,即参数是联系各种平差方法的纽带。
另外可以看到,前三种函数模型中都含有观测量,或者同时包含观测量和未知参数,而后一种只含有未知参数而无观测量。
为了便于区别,将前三种统称为一般条件方程,而后者称为限制条件方程,并统称为条件方程。
在任何几何模型中,函数独立参数个数总是介于下列范围之内: t u ≤≤0。
也就是说,在任一平差问题中,最多只能列出t u =个函数独立的参数。
在不选择参数时,一般条件方程数c 等于多余观测数t n r -=,若又选用了u 个函数独立参数,则总共应当列出u r c +=个一般条件方程。
由于t u ≤,因此一般条件方程的个数总是介于n c r ≤≤范围,即一般条件方程总数不超过n 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概括平差函数模型§8.1概述在已经介绍过的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以及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等四种基本平差方法,其差别就在于函数模型不同。
若将误差方程也视为参数形式的条件方程,以未知参数为纽带,可以对4种平差方法概括如下:(1)、条件平差:0)ˆ(=LF ,不选择未知参数,方程数等于多余观测数:c=t n r -=(2)、间接平差:)ˆ(ˆX F L=,选函数独立未知数t u =,方程数n t r u r c =+=+=(3)、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0)ˆ,ˆ(=X L F ,选择t u <个函数独立参数,除应列出r 个条件方程外,还要附加u 个对未知参数的约束条件方程,所以必须列出u r c +=个条件方程。
(4)、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ˆ(ˆX F L =,0)ˆ(=ΦX 。
选择t u >个参数,参数间存在t u s -=个函数关系。
所以除列出n 个误差方程)ˆ(ˆX F L=(也可视为特殊形式的条件方程-参数方程形式的条件方程),还要列出s 个限制条件方程0)ˆ(=ΦX。
方程数c=n +s 。
由此可见,是否选择参数及如何选择参数决定着平差方法,即参数是联系各种平差方法的纽带。
另外可以看到,前三种函数模型中都含有观测量,或者同时包含观测量和未知参数,而后一种只含有未知参数而无观测量。
为了便于区别,将前三种统称为一般条件方程,而后者称为限制条件方程,并统称为条件方程。
在任何几何模型中,函数独立参数个数总是介于下列范围之内:t u ≤≤0。
也就是说,在任一平差问题中,最多只能列出t u =个函数独立的参数。
在不选择参数时,一般条件方程数c 等于多余观测数t n r -=,若又选用了u 个函数独立参数,则总共应当列出u r c +=个一般条件方程。
由于t u ≤,因此一般条件方程的个数总是介于n c r ≤≤范围,即一般条件方程总数不超过n 个。
注意:并非选u =t 或u >t 个参数,u 个参数间就一定彼此函数独立,选u ﹥t 个参数,也不一定包含t 个函数独立参数。
对于任意一个平差问题,若选用了u 个参数,不论t u <、t u =还是t u >,也不论参数是否函数独立,每增加1个参数则相应地增加1个方程,故方程总数为c=u r +。
如果在u 个参数中存在有s 个函数不独立的参数,或者说,在这u 个参数(包括t u <、t u =以及t u >,但是其中没有t 个独立参数的情况)之间存在s 个函数关系式,则方程总数c 中除s u r -+个一般条件方程外,还包含s 个限制条件方程。
若将一般条件方程与限制条件方程统称为条件方程(包括参数形式的条件方程-误差方程),方程数就是u r c +=,也就是条件方程数c 等于多余观测数r 与所选参数u 之和。
平差时必须正确列出足数并且函数独立的条件方程。
少列不能消除所有不符值;足数但是函数不独立,则相当于不足数;多列并且函数独立条件方程足数,则能得出正确解,但增加了计算工作量。
§8.2 基础方程和它的解将平差函数模型:0)ˆ(=LF ,)ˆ(ˆX F L =视为0)ˆ,ˆ(=X L F 的特殊形式,则各种平差函数模型可统一表示为:线性化后表示为⎪⎭⎪⎬⎫=+=++⨯⨯⨯⨯⨯⨯⨯⨯⨯⨯111111100s s x u u s c c u u c n n c W x C W x B V A δδ(8-2-3)而平差的随机模型是在这一函数模型中,待求量是n 个观测值的改正数v 和u 个参数,而方程的个数是u n s c +<+,所以有无穷多组解。
为此,应当在无穷多组解中求出满足min =PV V T 的特解。
按照求条件极值的方法组成函数,设:令:022=-=∂Φ∂A K P V VT T 022=--=∂Φ∂C K B K x TS T δ,转置后得:于是统一平差模型的基础方程为其中方程数u n s c +++,未知数是n 个V 、u 个 未知参数、c 个对应于一般条件式的联系数K 、s 个对应于限制条件式的联系数s K ,方程数与未知数相等,方程取的唯一解。
解基础方程,由(3)得K QA V T =带入(1)式得:0=++W x B K AQA T δ则得统一模型的法方程⎪⎭⎪⎬⎫=+=+=++000X S T T T W x C K C K B W x B K AQA δδ (8-2-10)或者000000111111=⎪⎪⎪⎪⎪⎭⎫ ⎝⎛+⎪⎪⎪⎪⎪⎭⎫ ⎝⎛⎪⎪⎪⎪⎭⎫ ⎝⎛⨯⨯⨯⨯⨯⨯⨯⨯⨯⨯⨯⨯⨯⨯⨯s X u c s S u c s s us cs s u T u u c u T s c u c c c aaW W K x K CC B B N δ,其中Tcc aa AQA N =⨯ 由此可以得到:X cc T bb aa T bb cc T bb bbW N C N W N B CN N C N N x 1111111----------=)(δ 以上述统一函数模型进行平差的方法称为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法,第4-7章所介绍的4中平差方法均可看作这一平差方法的特例。
例如:(1)、若没有选未知数,即1⨯u x δ=0,则函数模型变为AV +W=0,基础方程中(2)、(4)不存在,平差方法为普通条件平差。
(2)、若所选未知数u =t 且函数独立,则条件方程取得特殊形式111⨯⨯⨯⨯+=c u u c n l x B V δ,基础方程(2)、(3)不存在,(4)取得特殊形式0=PV B T ,这是间接平差法。
(3)、若选u<t ,且未知数参数独立,条件方程中含未知参数x δ,线性形式为11110⨯⨯⨯⨯⨯⨯=++c c u u c n n c W x B V A δ。
这时基础方程(2)不存在,0=S k ,基础方程(4)变为110,,,u c c u T K B =这是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
(4)、如果选t u >,且包含t 个函数独立的未知参数,则同样Lˆ可表示所有x δ的函数,)ˆ(ˆX F L=成立,条件方程取得特殊形式l x B V +=δ。
同时由于t u >,存在s t u =-个多余参数,产生限制条件方程s 个,线性形式0W x =+x c δ。
基础方程中(1)变为l x B V +=δ,(3)不存在,(4)取得特殊形式0=PV B T ,这是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
由此可见,四种平差的函数模型都可看作统一函数模型(8-2-3)的特殊形式,只有当选取未知数中存在函数关系,并且函数独立的数目不足t 时,平差方法取得(8-2-10)的形式,称为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法。
显然,这种方法作为一种概括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种平差方法的差异及其内在联系,其本身无实际应用的价值。
§8.3 精度评定一、单位权方差的估计值公式其中,c 是一般条件方程数,为多余观测数加独立参数个数。
二、协因素阵统一将各基本向量W, x δ,K, S K ,V, Lˆ表示为L 的线性函数。
已知1-=P Q LL ,应用协因数传播律求各向量的自协因数阵和两两向量间互协因数阵,结果列于表8-1(P140)。
三、平差值函数的协因素设有未知数向量函数并且线性化后得:x F f X X X f T u δϕ+==021)ˆ,,ˆ,ˆ(Λ+…。
则:四、概括平差的公式汇编函数模型:11110⨯⨯⨯⨯⨯⨯=++c c u u c n n c W x B V A δ ,),(0X L F W =平差的随机模型是:12020-==P Q D σσ法方程:⎪⎪⎪⎪⎪⎭⎫ ⎝⎛=⎪⎪⎪⎪⎪⎭⎫ ⎝⎛⎪⎪⎪⎪⎭⎫ ⎝⎛⨯⨯⨯⨯⨯⨯⨯⨯⨯⨯⨯⨯⨯⨯⨯1111110000s X u c s S u c s s us cs s u T u u c u Ts c u c cc aa W W K x K CC B B N δ 其中T cc aa AQA N =⨯,B N B N aaT uu bb 1-⨯=,T bb ss cc C CN N 1-⨯= 单位权方差:)(ˆ2s u c PVV r PV V T T --==σ平差值函数的权倒数和中误差:XF T ˆ=ϕ §8.4各种平差方法的共性和特性迄今为止,已经介绍了5种不同的平差方法,不同的平差方法源于采用了不同的函数模型,但是对同一个平差问题而言,无论采用什么平差方法,平差后的结果是一致的 。
目前较多的使用的是间接平差法或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
原因是(1)、误差方程形式统一,规律性强,便于编程电算。
(2)、所选参数通常为平面控制网待定点坐标或高程控制网待定点高程,即控制测量工作所要得到的最终结果,另外法方程系数阵的逆阵本身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所选未知数的协因数阵,即X X Q N ˆˆ1=-,因此评定精度较简单。
条件平差法及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由于条件方程式不规范,不便于计算机编程,加之精度评定困难的缺点,目前应用较少,至于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法,在此仅仅是作为能概括上述4种平差方法的平差模型介绍,目的是帮助理解各种平差方法差异及内在联系,本身更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8.5 平差结果的统计性质参数估计最优性质具有三个判别标准: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1、θθ=)ˆ(E2、1)ˆ(lim =+-∞→εθθεθππP n 3、min )ˆ(=θD本节证明:按最小二乘原理进行平差计算所求得结果具有上述最优性质。
由于各种平差方法都是概括平差模型的特殊情况,所以仅就概括函数模型进行证明。
一、估计量Lˆ和X ˆ具有无偏估计 证:L LE ~)ˆ(=,.~)(~)ˆ(x x E X X E =⇒=δ 根据概括平差的函数模型:11110⨯⨯⨯⨯⨯⨯=++c c u u c n n c W x B V A δ ,),(0X L F W =。
对应11110⨯⨯⨯⨯⨯⨯=++∆c c u u c n n c W x B A ~(8-2-1)a1110⨯⨯⨯⨯=+s s X u u s W x C δ, )(0X W X Φ= 。
对应 1110⨯⨯⨯⨯=+s s x u u s W x C ~ (8-2-1)b分别对(8-2-1)a ,(8-2-1)b 取期望,并顾及0)(=∆E ,得:)(~W E x B =-,-X X W W E x C ==-)(~, 其中)(0X W X Φ=,不是随机变量。
对X cc T bb aa T bb cc T bb bbW N C N W N B CN N C N N x 1111111----------=)(δ取期望,顾及到B N B N aa T bb =,得到:即x δ是x ~得无偏估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