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年级,必修4)

江西景德镇昌河中学蔡兰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与风格;

3、结合词人前后期创作背景,品味词中词人不同的愁苦,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4、从文本细读入手,使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诗词比较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比较词人在两首词中的不同的愁情及愁得原因,是学习两首词的重点;

难点: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来达到对词人的创作与思想情感有个全面的了解,是高一的学生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比较鉴赏(文本比较、知人论世比较)、讨论、点拨、多媒体课件

四、学法:让学生学会从朗诵中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学生自主鉴赏为主,探究文本,根据所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比较鉴赏和知人论世鉴赏方法。

五、教学思路:

人教版必修四的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是在不同年龄阶段写的,加之年代的特殊性,处于北宋与南宋交替、外族入侵的时间。是颇能代表她前后期的创作。李清照,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李清照,前期享受过与丈夫相亲相爱的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美中不足却是两地分居,因此前期的作品大多在诉说对丈夫的相思之愁。后期,北宋灭亡,李清照遭受夫死、国破、家亡,经受颠沛流离、形单影只等不幸,后期的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上还是思想内容上都比前期要深、广。

为此,教授这两首词,主要抓住词的感情变化入手。以回忆写愁的诗词来导入;再以朗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对两首词的情感进行初步感知;又从两首词所表达的“愁”情的相同和不同入手,来引导学生对两首词进行比较鉴赏,并让学生学会文本比较鉴赏和知人论世鉴赏两种方法,从而对李清照前后期创作的相同与不同,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六、课时设计: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愁”,自古以来是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漫步在浩瀚的文学殿堂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无数诗词人借诗词这两种文学样式来表达他们的“悲怀愁思”。

我们同学是否记得:

如李白: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透过这些诗词,我们无不读到千古文人的真性情。有关写“愁”,我们词史上还有一位被誉为“写愁第一高手”——李清照。这节课让我们走近李清照,走近她的情感世界,用心灵来聆听,来感受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

我们一起来鉴赏《李清照词两首》,这两首分别是词人前后期代表作,在这节课里,我们来尝试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鉴赏。

(二)、以声传情,朗读体味,整体感知

1、请两位同学朗诵→点评→指导

2、听录音,感受体悟

(三)、比较鉴赏:(同样写愁,两首词所表达的愁有何相同?又有何不同?)

1、两首词的共同的情感:

问:这两首词词人表达了什么共同情感?(共同的词眼?)从词中哪些词句可看出?

愁,①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2、比较鉴赏(文本细读比较、知人论世比较):

(1)文本细读比较方法:

(诗词鉴赏离不开对诗词本身的文本鉴赏,文本鉴赏是诗词鉴赏的“根”。下面,请同学们细读这两首词,或联系李清照其它有关的词,从词句本身来比较两首词的“愁”有何相同,又有何不同,侧重比较其不同。也即是从词中找出词句,从中得出有何不同?)

1)“佳节又重阳”:

“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丈夫离家至少一年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在是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也即是相思之愁。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问:词人在寻找什么呢?

①寻找在南逃时,与丈夫一起收藏而因战乱失去的文物、金石、书籍吗?

②寻找与丈夫过去一起的美好生活?

③寻找在流亡之前的太平安详的生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寻找的结果呢?

3)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先让学生赏析,再点拨。)

赏析:如果说词人在上首还能“东篱把酒“,而在下首词中,

词人有着千般”愁“,加之天气有些寒意。词人同样想借酒消愁。”三杯两盏“下肚,可毫无用处。词人把原因归为是酒过淡。是酒真的压不过天寒吗?实质上是词人的愁绪过于沉重,是酒力压不住愁罢了。

比较得出:第二首词中的“愁”情更沉、更重。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问:这只“雁”,为什么词人说“却是旧时相识”?

赏析:①词人在《一剪梅》曾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此处的”雁“,是不是词人当年给丈夫”鸿雁传书“的那只雁呢?如果是,那纵然有书传,传给谁呢?丈夫早已离开人世了。看见这只相识的雁能不愁吗?正所谓”征雁,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

②问:雁从北到南,这种经历与谁相似?

词人自从北沦陷后,南下避难,与雁一样流离四所,甚至还不如雁呢,雁还能回去家乡,而词人呢?与词人一样因沦陷南逃的人呢?

5)①人比黄花瘦。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赏析:第一首中的词人虽比黄花瘦,但花仍在树上,也不失人欣赏;第二首的黄花已落、凋零、憔悴不堪,词人饱经沧桑后,已是绝望之及。

6)总结:(文本细读小结并导入到知人论世鉴赏中)

相思之愁淡

亡夫之思(后期)?沉

(两首词中共同蕴含着,词人对丈夫的相思之愁,只是前期是对在外工作的丈夫的相思之愁,而后期是对亡夫之思。但相比较来看,后期的愁绪更加沉重。但后期仅仅是对亡夫之思的愁绪吗?)

(2)知人论世比较方法: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亡夫之思”,那还有什么愁?上面对两首词进行了文本细读比较鉴赏,下面我们用知人论世进行比较鉴赏,即是从词人前后期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中搜取相关信息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这两首词)1)回顾:

李清照前后期生活经历有何不同?对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前期:李清照,出生在书香名门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是著名的经学家,也是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其母王氏,为状元之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18岁嫁入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二人情投意合,婚后生活幸福,唯一不着的是丈夫在外地做官,二人分隔两地。前期作品大多抒发闺怨离愁,写对丈夫的相思之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