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 教学设计(醉花阴 详案)
《声声慢》1、导入:我们知道李清照的文学生涯可以分为前后两期,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过的醉花阴就是她的前期作品的代表作。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最为人们称道的《声声慢》。
可以说,《声声慢》的情感内涵她所有词作中是最为厚重的,在艺术成就上,也可谓李清照在作词方面的巅峰之作。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睹它的风采。
2、朗读:先请同学们朗读一遍。
现在请同学们听一听别人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或重音。
(播放音频)。
听完朗读,你们觉得这首词包含着什么样的情绪?凄凉愁苦3、你们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4、生有感情的齐读。
师:教师点评,一般应该读得不错。
确实是凄凉愁苦,词中那几句是直言作者的凄凉和愁绪的?生: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和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师:就是这两句,读完全词,我们能大概理清作者的情感思路:开篇总说凄凉,怎么凄凉呢?作者接下来写了很多事物都让人感受到这种情绪,写道最后发现,实在是太惨了,说也说不完,还是不说了,于是才以“怎一个愁字了得”作结。
所以,这首词,行文结构很简单,就是一个总分总的结构。
说它简单,其实很不简单。
我们来具体分析这首词。
和《醉花阴》一样,也是写愁。
不过不是开篇就点明,而是在词的末尾。
这一句,通过注释,我们知道是说“这光景(这状况),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什么光景?作者到底遭遇了什么事,看到什么景?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回到词中来寻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破题就是大手笔,独具匠心。
先不说其间包含的情感,光从语言形式上,就很与众不同了。
请位同学说说。
生:……(语言及情感方面)。
师:这位同学说的,和我们书上42页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课件展示42页唐圭璋语或者翻到书,解读)。
你们还是很不错的。
要相信自己的鉴赏能力。
现在简单总结一下,叠词的运用的好处:增强语言上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能起到强调作用。
例:“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和声声慢)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完成《醉花阴》,第二课时完成《声声慢》《醉花阴》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分析词中的意象。
教学重点:把握词中作者抒发的感情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李清照)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
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长于文赋,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她的不少作品,大家能不能背出一两首来?或者说出一两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看起来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词都相当熟悉。
她的词婉丽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很值得一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早期的词作《醉花阴》。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在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
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
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教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李清照的《醉花阴》《声声慢》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专题中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
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
《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将重点赏析,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取李清照的这两首词来做比较阅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信这是编排者的匠心之处。
学情分析:1、在学习本单元前几首词之后,学生们对于宋词应该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不论是柳永还是苏轼或是辛弃疾,不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的风格,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
这为接下来李清照词两首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2、男性作家不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更多采用的是客观接入视角,而李清照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她的创作视角更多地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加注重词人个人情感与周遭环境景物的联系变化,从而创作出独特的意境。
更加细腻温婉。
3、本人任教的是一所省重点省示范高中,学生的语文功底相对较好,并且本班男生较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为小活动的设置提供了可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通过字形音韵及意象意境两方面来欣赏诗词。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文本细读以及对比分析的方法来鉴赏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李清照的两首不同的词表达的不同“愁”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通过字形音韵及意象意境两方面来欣赏诗词。
难点:尝试站在古代女性的角度理解她的愁思。
教学方法:讲授法,吟咏唱和法、合作探究法、对比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宋代名家的豪放词和婉约词,但是这些名家没有一位是女性,今天我们来学习古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两首词,课文的处理是详讲《声声慢》,略讲《醉花阴》,通过这两首词的学习,我们要体会从字形音韵和意象意境这两方面来鉴赏诗词(板书)。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年级,必修4)江西景德镇昌河中学蔡兰芳一、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与风格;3、结合词人前后期创作背景,品味词中词人不同的愁苦,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4、从文本细读入手,使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诗词比较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比较词人在两首词中的不同的愁情及愁得原因,是学习两首词的重点;难点: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来达到对词人的创作与思想情感有个全面的了解,是高一的学生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比较鉴赏(文本比较、知人论世比较)、讨论、点拨、多媒体课件四、学法:让学生学会从朗诵中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学生自主鉴赏为主,探究文本,根据所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比较鉴赏和知人论世鉴赏方法。
五、教学思路:人教版必修四的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是在不同年龄阶段写的,加之年代的特殊性,处于北宋与南宋交替、外族入侵的时间。
是颇能代表她前后期的创作。
李清照,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
李清照,前期享受过与丈夫相亲相爱的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美中不足却是两地分居,因此前期的作品大多在诉说对丈夫的相思之愁。
后期,北宋灭亡,李清照遭受夫死、国破、家亡,经受颠沛流离、形单影只等不幸,后期的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上还是思想内容上都比前期要深、广。
为此,教授这两首词,主要抓住词的感情变化入手。
以回忆写愁的诗词来导入;再以朗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对两首词的情感进行初步感知;又从两首词所表达的“愁”情的相同和不同入手,来引导学生对两首词进行比较鉴赏,并让学生学会文本比较鉴赏和知人论世鉴赏两种方法,从而对李清照前后期创作的相同与不同,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六、课时设计: 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愁”,自古以来是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萍乡三中:刘长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李清照在早期和晚期作品的不同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词的内容。
②学习“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③品味鉴赏词中的名句,把握词的意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习词人把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深刻的思想性。
②领悟婉约派词的情调,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了解李清照前期后期词的不同风格。
【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2. 探讨法: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3. 多媒体辅助法:PowerPoint演示文稿,感知、品读、印证。
【学法】诵读、讨论、展示、评价。
【朗读方式】1、自由朗读2、齐声朗读3、指名朗读4、熟读背诵5、配乐朗诵6、范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MP3朗读文件纸质学案【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学案(学习活动)二、自由朗读“参考译文”。
(早读或课外)1.《醉花阴》译文: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2.《声声慢》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醉花阴声声慢教案
醉花阴·声声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花阴·声声慢》。
(2)理解词牌《醉花阴》的格式和特点。
(3)分析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及其词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醉花阴·声声慢》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李清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醉花阴·声声慢》。
(2)理解词牌《醉花阴》的格式和特点。
(3)分析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及其词作风格。
2. 教学难点:(1)把握《醉花阴·声声慢》的意境和情感。
(2)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清照及其词作风格。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哪些关于花的成语或诗句?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醉花阴·声声慢》,感受词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醉花阴·声声慢》的意境和情感。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醉花阴·声声慢》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对这首词的理解。
5. 拓展延伸(1)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花的古诗词?(2)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交流分享。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醉花阴·声声慢》的意境和情感,以及李清照的词作风格。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醉花阴·声声慢》。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分析其意境和情感,下周分享给同学。
3. 调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花的诗词、成语等,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醉花阴》《声声慢》比较联读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醉花阴》《声声慢》比较联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的基本内容、背景和艺术特色。
(2)能够分析两首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文本比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词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的内容和背景。
2. 分析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两首词的意象和手法。
2. 学会比较分析不同文本,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的作者背景。
(2)简单介绍两首词的题材和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词,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
(2)让学生分析两首词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发现两首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比较:(1)教师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手法等方面比较两首词。
(2)教师点评并总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两首词。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朗读两首词,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分析《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两首词的理解和感受。
3. 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词,简要介绍其内容、作者和艺术特色,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馈与评估:1. 在课后通过作业、提问和课堂表现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比较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文本解读能力。
3. 关注学生在情感体验方面的反馈,了解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七、教学调整与改进: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3篇
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2、疏通词意,理清思路,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
3、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4、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把握《醉花阴》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愁”绪,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解决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对词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通过找出词作中的意象来理解抽象的“愁”。
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并能总结出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⑴播放示范朗诵录音,让学生对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感受。
⑵学生齐读,加深感受。
2、情感教学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播放配乐朗诵加深学生对词所表达的情感的体3、情境教学法:通过联系生活展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来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
4、问答法:通过师生的问答互动,引导学生完成词的学习,培养学生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内容讲解:一、导入:同学们,从高一直至现在的学习,就诗词这一块,我们已经接触过不少的作家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哪些?点拨: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李商隐《锦瑟》《马嵬》《其二》、李白《蜀道难》、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性别层面上来讲,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们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点?但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一首词却是出自一位女词人之手,即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在封建社会,男性掌握着话语权,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领域,在文学领域也同样如此。
因此,作为女性的李清照能够在当时由男性所掌控的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创作出为世人所称颂的佳作,她是以怎样的魅力和才智才能得到世人的认可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文本中去寻找答案。
醉花阴与声声慢对比 教学设计
认识意像
(此图用的时候请将“词典网”三个字去掉)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会出现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夕阳”“西风”等,这些事物被文人墨客赋予了很多特殊的含义,那么你知道这些事物通常被称为什么吗?
《醉花阴与声声慢意象对比》微课设计
授课教师
学科
语文
微课名称
醉花阴与声声慢意象对比
视频长度
5分钟
知识点来源
人教版高中必修4第2单元第7课时
知识点描述
《醉花阴》和《声声慢》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词人李清照,两首词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有一定的差异性。本节课通过对比这两首词的意象,去感受相同意象不同情感的妙处。
预备知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此“黄花”与彼“黄花”
比较两首词中的“黄花”体现出哪些不同的意境?
《醉花阴》“人比黄花瘦”中“黄花”:表达出李清照此时对丈夫的思念,宛然一个闺中思夫的美丽少妇形象。此时李清照虽然自比黄花,但是她依然带着期盼,带着青春的活力。
《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中“黄花”与《醉花阴》中的黄花大不相同。重阳过后,黄花开始凋落,词人将枯萎的黄花比作自己,展现词人内心的孤苦和凄凉。
1.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2.对比《醉花阴》《声声慢》中意象不同的含义。
3.体会词人相同意象表达出的不同心境。
课后作业
写作训练:走进作者,假如你是李清照,给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写一封信,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字数不限。
醉花阴与声声慢意象对比
相同意象
不同情感
《醉花阴》与《声声慢》这两首词中,词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愁绪?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课方案一、内容及分析1.内容:《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是作者初期和南渡后暮年的作品。
《醉花阴》委婉地陈述闺中的孤独忧愁和对爱情的神往;《声声慢》则表现了词人长久逃亡生活的感觉,显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与凄戚。
2.分析:鉴赏词主要经过抓意象,掌握境界,体会作者感情。
教授这两首词时,可抓住其同为抒写愁思的特色,着重朗诵和鉴赏二者的联合,以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在品读中间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二、目标及分析1.目标:(1 )知识与技术:学会抓住诗歌的意象,经过意象剖析认识诗歌所创造的境界,从而体会作者的感情。
让学生掌握一般剖析诗歌的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2)过程与方法:指引学生比较两首词中的意象,找寻相同的意象和感情,经过比较剖析来商讨两首词在感情抒发上的不一样之处。
主要以设置问题的方式建立讲堂,师生互动,创立灵巧讲堂。
(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领会到诗歌的魅力,培育他们对诗歌的学习兴趣。
2.分析:(1)解决境界和感情的剖析,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
启迪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踊跃性。
(2)讲堂中要做到以学生议论沟通为主,以教师指引启迪为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经过朗诵,想象,让学生感觉诗歌魅力。
三、教课识题诊疗剖析1.学情剖析学生对诗歌不敏感,兴趣不高,缺少必定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不知道如何用文字表达。
但是初中学过《醉花阴》,学生对作品及作者有必定的认识,所以教课要点放在《声声慢》上,用对照阅读的方式学习两首词。
2.教课重难点设置( 1)教课难点:让学生学会抓主要意象,体会作者感情,掌握必定的答题方法。
( 2)教课要点:学会诗词的对照阅读的技巧。
3.教课方案思想新课程要修业习鉴赏诗歌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培育鉴赏诗歌的兴趣, 拓宽文学赏识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心里感情世界,培育健康崇高的审美情味,提高文学修养。
本次课的设计思想以生为本,用对照阅读的形式进行研究学习,让学生在对照阅读中研究两首词的异同。
高中语文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1)
《醉花阴》教学目标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
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3、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教法建议1、朗读;2、讨论;3、比较拓展;4、多媒体技术支持。
教学过程一、导入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吗?李清照!我们从对联中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来?1、金石录是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赵明诚一起写的一本研究考古金石的论著。
2、漱玉集是李清照的作品集。
后主,南唐后主李煜,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二、组织诵读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可以男女学生比较诵读,齐读,老师示范朗读。
三、切入提问1、找出全诗的词眼——愁“愁”是全诗的感情基调。
好一个“凉”字,是心凉吧。
2、李清照表达的什么愁?从何处看出来?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即“佳节”“独处”的“少妇”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3、李清照是如何表达她的闺中之愁的?讨论。
把握表达手段:细节,形象,意象运用,情境,高超的表达技巧(不说而说的含蓄之美;真个事俗而词雅)。
进而品词句,品意境。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紧紧扣住一个“愁”字分析。
季节:佳节又重阳点出愁的原因。
一个“又”字说出了与亲人分别的时间长。
时间:永昼、半夜、黄昏后用时间的推移写出在家的空虚,无聊。
细节:愁永昼(时间长)、销金兽(空虚、无聊)、凉初透(不但写出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寒冷,彻夜难眠)、把酒(借酒消愁)意象:人比黄花瘦A、用人瘦胜似花瘦,含蓄表达离思之重。
李清照词《醉花阴》阅读教案——与《声声慢》比较阅读
李清照词《醉花阴》阅读教案——与《声声慢》比较阅读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宋词文化背景;3.对比两首词的不同之处,并能对两首词进行批评鉴赏;4.大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1.唐宋词的文化背景和特点2.李清照词的主题、风格和意向3.《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的比较阅读1)意象和主题2)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4.审美鉴赏2)理解词中的意象、悟出其中的情感和意义3)说出自己对词作的感受和体会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2.讲授法3.问答法4.讨论法5.分析法6.比较法7.鉴赏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古代文人的兴趣爱好2)唐宋词文化背景二、讲解与分析1)李清照词的主题、风格和意向2)《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的比较阅读1.意象和主题2.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3.对比和分析两首词之间的不同之处三、鉴赏和讨论2.理解词中的意象、悟出其中的情感和意义3.说出自己对词作的感受和体会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唐宋词的文化背景和特点、李清照词的主题、风格和意向,以及《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的比较阅读。
同时,我们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全部完成,但在授课过程中,许多学生的文学背景知识和文学素养欠缺,导致理解和鉴赏上都出现了一些困难。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再次强调文学素养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地去研究和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
此外,还可以采取更多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演讲和写作等,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醉花阴、声声慢 》优质课 教案
人教版《醉花阴、声声慢》优质课教案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二.赏析词文: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
“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
“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色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
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
3.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
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4.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偏偏丈夫游玩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
加深了凉意。
总结: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
这是下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5.下片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中间作者本人的形象在内,说说词中作者是怎样的形象。
多愁善感、孤寂无聊、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妇形象。
6.烘云托月的手法。
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
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
“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
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
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
“黄花”,也就是“菊花”。
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7.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A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课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掌握意象的一般内涵。
2、过程与方法〔1〕结合注释,疏通词的大意。
〔2〕有感情地诵读,在品读中体会和品味词的意境。
〔3〕结合李清照的生平,把握词的主旨。
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词句品读和场景再现,体味词人的情感。
〔2〕了解作品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理解、掌握词中意象的深刻内涵。
〔2〕熟读成诵,在阅读中品味古典诗词的美感和词作中抒发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同学们,音乐好听吗?感觉怎样?有谁愿意说一说这首曲子吗?明确:这首曲子叫《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的民乐,瞎子阿炳用他如泣如诉的二胡声演绎了人世间的悲凉。
静静地听,人们莫不为之动容,这是用音乐表达悲愁的经典。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用文字表达愁苦的经典。
二、知人论世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之一。
她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的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李清照从小就耳濡目染,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会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
赵明诚热衷于金石的研究,李清照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幸福美满。
公元1125年,金入侵宋朝。
两年后,北宋灭亡。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她一家被迫南迁避难。
两年后,其夫赵明诚在赴官上任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
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丧失殆尽等〕。
她的作品也分为前后期,前期多写闺中生活的情趣和大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丽;后期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风格沉郁凄怆。
三、整体感知提问:《声声慢》和《醉花阴》,哪一篇的情感更能打动你?哪一篇是她后期的作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明确:《声声慢》是她后期的作品,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句子都可以看出来。
醉花阴声声慢教案
醉花阴·声声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醉花阴·声声慢》这首词;(2)了解宋代词人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这首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醉花阴·声声慢》;(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李清照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学会珍惜当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并理解《醉花阴·声声慢》的内容;(2)分析词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3)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词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意境的把握;(2)李清照词风的独特之处。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2.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 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醉花阴·声声慢》的内容,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学生准备:预习《醉花阴·声声慢》,了解词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2)展示《醉花阴·声声慢》的词牌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醉花阴·声声慢》,理解词的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词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教育(1)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词人的忧国忧民之情;(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布置课后作业:背诵《醉花阴·声声慢》,写一篇赏析文章。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李清照词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④中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醉花荫》和《声声慢》。
它们分别是作者前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因而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所以,我设计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两首词。
根据《课标》要求,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所以,这节课的整体思路是:认真审读,整体感知——感受形象,体味意境——咀嚼涵泳,品味语言——立足主旨,赏析技巧。
教学目标: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
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
了解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谁。
教师出示课件:——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国伤时的赤子忠臣;——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你知道她是谁吗?(引出李清照)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荫》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作者的内心世界,用我们的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更高层次上认识李清照,并突出主题词“愁”,自然导入新课。
)二、了解作者教师出示课件,学生快速阅读这段文字,并找出其中介绍作者生平的语句。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醉花阴声声慢教案
醉花阴·声声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花阴·声声慢》。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
(3)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词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通过分析诗词的句式和意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醉花阴·声声慢》。
(2)理解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3)分析诗词的句式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
(2)体会诗词的美感和哲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醉花阴·声声慢》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醉花阴·声声慢》。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醉花阴·声声慢》,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帮助记忆和理解。
3. 字词解析:(1)解释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如“醉花阴”、“声声慢”等。
(2)解析诗词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
4. 意象与意境:(1)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等。
(2)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
(2)请学生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对《醉花阴·声声慢》的理解和感悟。
2. 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发音和表达准确性。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优质课教案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公开课教案一、学习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个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掌握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②过程与方法:学习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学习方法:比较阅读课时安排:两课时二、教学过程1:对联导入:郭沫若先生有一幅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写的是谁?就是李清照,一位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女性。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指李清照故乡在山东济南;《漱玉集》是她的词集;《金石录》是她和丈夫赵明诚以毕生心血而成的集子(清照和明诚都酷爱收集古玩字画);“文采有后主遗风”指她文风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
那么我们在初中学过她的哪些作品呢?请大家一起来背诵《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写在李清照少女时期,从词作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少女时代常常和朋友一起饮酒游玩,过着幸福无忧的快乐生活。
是呀,生活是那么美好,年轻是那么可爱。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怀恋!然而,法国作家缪塞却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眼泪和愁情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漫步文学的殿堂,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悲怀愁情的诗词。
透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但读到了千古文人的真性情,也读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而被词评家誉为“写愁第一高手”的李清照尤其善于写愁、写悲,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李清照,走进她的情感世界,用心灵来聆听、来感受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吧!2:易安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今山东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年级,必修4)
江西景德镇昌河中学蔡兰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与风格;
3、结合词人前后期创作背景,品味词中词人不同的愁苦,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4、从文本细读入手,使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诗词比较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比较词人在两首词中的不同的愁情及愁得原因,是学习两首词的重点;
难点: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来达到对词人的创作与思想情感有个全面的了解,是高一的学生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比较鉴赏(文本比较、知人论世比较)、讨论、点拨、多媒体课件
四、学法:让学生学会从朗诵中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学生自主鉴赏为主,探究文本,根据所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比较鉴赏和知人论世鉴赏方法。
五、教学思路:
人教版必修四的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是在不同年龄阶段写的,加之年代的特殊性,处于北宋与南宋交替、外族入侵的时间。
是颇能代表她前后期的创作。
李清照,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
李清照,前期享受过与丈夫相亲相爱的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美中不足却是两地分居,因此前期的作品大多在诉说对丈夫的相思之愁。
后期,北宋灭亡,李清照遭受夫死、国破、家亡,经受颠沛流离、形单影只等不幸,后期的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上还是思想内容上都比前期要深、广。
为此,教授这两首词,主要抓住词的感情变化入手。
以回忆写愁的诗词来导入;再以朗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对两首词的情感进行初步感知;又从两首词所表达的“愁”情的相同和不同入手,来引导学生对两首词进行比较鉴赏,并让学生学会文本比较鉴赏和知人论世鉴赏两种方法,从而对李清照前后期创作的相同与不同,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六、课时设计: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愁”,自古以来是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漫步在浩瀚的文学殿堂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无数诗词人借诗词这两种文学样式来表达他们的“悲怀愁思”。
我们同学是否记得:
如李白: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透过这些诗词,我们无不读到千古文人的真性情。
有关写“愁”,我们词史上还有一位被誉为“写愁第一高手”——李清照。
这节课让我们走近李清照,走近她的情感世界,用心灵来聆听,来感受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
我们一起来鉴赏《李清照词两首》,这两首分别是词人前后期代表作,在这节课里,我们来尝试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鉴赏。
(二)、以声传情,朗读体味,整体感知
1、请两位同学朗诵→点评→指导
2、听录音,感受体悟
(三)、比较鉴赏:(同样写愁,两首词所表达的愁有何相同?又有何不同?)
1、两首词的共同的情感:
问:这两首词词人表达了什么共同情感?(共同的词眼?)从词中哪些词句可看出?
愁,①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2、比较鉴赏(文本细读比较、知人论世比较):
(1)文本细读比较方法:
(诗词鉴赏离不开对诗词本身的文本鉴赏,文本鉴赏是诗词鉴赏的“根”。
下面,请同学们细读这两首词,或联系李清照其它有关的词,从词句本身来比较两首词的“愁”有何相同,又有何不同,侧重比较其不同。
也即是从词中找出词句,从中得出有何不同?)
1)“佳节又重阳”:
“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丈夫离家至少一年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在是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也即是相思之愁。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问:词人在寻找什么呢?
①寻找在南逃时,与丈夫一起收藏而因战乱失去的文物、金石、书籍吗?
②寻找与丈夫过去一起的美好生活?
③寻找在流亡之前的太平安详的生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寻找的结果呢?
3)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先让学生赏析,再点拨。
)
赏析:如果说词人在上首还能“东篱把酒“,而在下首词中,
词人有着千般”愁“,加之天气有些寒意。
词人同样想借酒消愁。
”三杯两盏“下肚,可毫无用处。
词人把原因归为是酒过淡。
是酒真的压不过天寒吗?实质上是词人的愁绪过于沉重,是酒力压不住愁罢了。
比较得出:第二首词中的“愁”情更沉、更重。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问:这只“雁”,为什么词人说“却是旧时相识”?
赏析:①词人在《一剪梅》曾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此处的”雁“,是不是词人当年给丈夫”鸿雁传书“的那只雁呢?如果是,那纵然有书传,传给谁呢?丈夫早已离开人世了。
看见这只相识的雁能不愁吗?正所谓”征雁,万千心事难寄“。
《念奴娇》
②问:雁从北到南,这种经历与谁相似?
词人自从北沦陷后,南下避难,与雁一样流离四所,甚至还不如雁呢,雁还能回去家乡,而词人呢?与词人一样因沦陷南逃的人呢?
5)①人比黄花瘦。
②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赏析:第一首中的词人虽比黄花瘦,但花仍在树上,也不失人欣赏;第二首的黄花已落、凋零、憔悴不堪,词人饱经沧桑后,已是绝望之及。
6)总结:(文本细读小结并导入到知人论世鉴赏中)
相思之愁淡
愁
亡夫之思(后期)?沉
(两首词中共同蕴含着,词人对丈夫的相思之愁,只是前期是对在外工作的丈夫的相思之愁,而后期是对亡夫之思。
但相比较来看,后期的愁绪更加沉重。
但后期仅仅是对亡夫之思的愁绪吗?)
(2)知人论世比较方法: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亡夫之思”,那还有什么愁?上面对两首词进行了文本细读比较鉴赏,下面我们用知人论世进行比较鉴赏,即是从词人前后期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中搜取相关信息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这两首词)1)回顾:
李清照前后期生活经历有何不同?对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前期:李清照,出生在书香名门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是著名的经学家,也是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其母王氏,为状元之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
)18岁嫁入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二人情投意合,婚后生活幸福,唯一不着的是丈夫在外地做官,二人分隔两地。
前期作品大多抒发闺怨离愁,写对丈夫的相思之愁。
后期: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
从此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从建
康→洪州→越州→杭州→临安→金华→临安) 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大多表达的是国破家亡之愁。
《声声慢》,就是其晚期的代表作,即是她晚年遭受接踵而
至的不幸写成的。
所表达的既有对亡夫相思之愁,也有
对故国的思念,即是颠沛流离之苦、亡国之痛。
2)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何不同?(词人的思想境界和题材内容上,前后有所不同?)
①思想境界:从前期的比较浅的个人闺怨相思之愁,升华到更深
刻的国破家亡之愁;
②思想内容:从狭窄的个人生活升华到广泛、普遍意义的愁,反映时代的苦难。
而在南宋,遭受亡夫、亡国、流离并不是李清照一人,而有无数个像她一样的因战争死了丈夫,在外流离失所的妇女、亡国之人。
而前期的相思丈夫之愁,毕竟是狭隘的,也是少数人才
有的情感感受。
破国之痛
国破亡夫之思
家亡沉深广
之愁流离之苦
(四)艺术特色:(简单地提及)
炼字(如:昼、又、透、比;叠词。
)
(五)归纳小结:
比较鉴赏方法:
1、朗诵
2、文本细读
3、知人论世
(六)课后作业:
从借景抒情的角度,根据课中所讲,将这两首词进行对比,写一篇读后感。
八、板书设计:
相思之愁淡浅窄
国破亡夫之思
家亡破国之痛沉深广
之愁流离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