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艺术与人文精神之我见
人文精神:诗歌的价值体认与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
人文精神:诗歌的价值体认与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人文精神是指人类精神发展的高度阶段,它包括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等方面,是人类文明的核心要素。
而诗歌作为一种高度文学艺术形式,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之一。
本文将从诗歌的价值体认和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两个方面探讨人文精神与诗歌的关系。
一、诗歌的价值体认1、诗歌是人类的灵魂之歌诗歌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传递着人类灵魂深处的思想感情,体现着人的意志力和创造力。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诗歌可以更加细腻、深刻地表现人类内心的世界,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2、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有着非常高的审美价值。
它通过美学的形式表现出人类思维、感情的深刻性,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影响和感染力。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中,诗歌一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遗产中的珍品。
3、诗歌是文化情感的诉说诗歌可以表现丰富的文化情感,从而促进文化传承。
诗歌能够传递文化的内涵和精华,传达出一种社会的价值观和情感交流,为社会建设和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1、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在诗歌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为主要目的。
毕竟诗歌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要想真正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那么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必须有较高的素养。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丰富自己的感知体验与情感体验,提升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诗歌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的。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领略到诗歌美与感性,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时,要着重突出诗歌作品的语言文字和艺术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感受和领悟诗歌的深层次与个性化的情感内涵。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诗歌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主要目的。
诗歌作为革命时代、时代精神、文学思潮的历史记录,学生应在阅读中了解时代背景和文学思潮、文化传统与历史渊源、艺术形式与技巧等,以达到提升文化素养的目的。
诗歌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诗歌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诗歌作品是人类文化传承的珍贵遗产,它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
在多元文化的今天,诗歌作品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并寻找其对我们当下的启示和意义。
一、思想内涵诗歌作品的思想内涵可以在诗中深层次地体现,它涵盖了人类文化从古至今的智慧结晶,体现了诗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
例如,在《离骚》中,屈原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达了对道义和人道主义的思考和追求。
在《庐山谣》里,李白把革命和美好的理想寄托在了这座名山之上,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在《登高》中,杜甫通过登高远望,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感悟。
在当今社会,这些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们可以作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参考,为我们指引前行的道路。
二、人文精神诗歌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文化中,诗歌被视为国粹,它不仅具有审美的价值,更是一种人类文化表达方式,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诗歌的人文精神不仅表现在文学艺术上,还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在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爱情、亲情、友情等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诠释。
在民间歌谣传唱中,诗歌作品更是表现出作者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反映出社会动态和文化风貌。
三、诗歌作品的现实意义诗歌作品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具有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诗歌作品的历史价值不可忽视,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人文精神。
通过诗歌作品的研究和阅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此外,诗歌作品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表达方式,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在当下,诗歌作品仍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提供我们深刻的思考,引导我们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价值,传递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歌的文艺功用与社会价值
诗歌的文艺功用与社会价值诗歌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表达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语言和形式,传递着情感、思想和意义。
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承载着社会责任和价值观念的载体。
在当今社会,诗歌的文艺功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对社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首先,诗歌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具有情感宣泄的功用。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经历各种情绪和情感的波动,而诗歌正是一种倾诉和记录这些情感的方式。
通过诗歌,人们可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喜悦、迷茫等感受,这种情感的宣泄有助于解决心理困扰和缓解压力。
同时,诗歌也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诗歌的表达,读者可以找到与自己相似的情感和经历,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安慰和理解。
其次,诗歌还具有启迪思想的功用。
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诗歌可以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形式,传递着深邃的思想和智慧。
对于读者来说,诗歌既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一种思考和思考的媒介。
通过欣赏和解读诗歌,读者可以获得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一步拓展思维边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诗歌作为一种富有哲理的艺术形式,可以促使人们思考和思索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人们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此外,诗歌还有一种审美的功用。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通过其独特的语言和形式,带给读者观赏上的愉悦和美感。
诗歌语言的节奏感、形象的描绘和运用的修辞手法等都是构成诗歌审美的重要元素。
欣赏诗歌不仅可以带给人们精神层面上的享受,也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鉴赏能力。
通过欣赏诗歌,人们可以培养对于美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从而更加独立和深刻地体验和欣赏世界的美。
最后,诗歌还具有社会价值。
在当代社会,诗歌通过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对于社会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声音。
诗歌可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批评,提醒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行动。
同时,诗歌也可以通过对于历史、传统和文化的表达,传递着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
诗歌作为一种具有文化载体的艺术形式,对于社会的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的传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诗歌的看法
对诗歌的看法
诗歌是一种古老而美妙的艺术形式,通过运用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节奏,诗歌
可以传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对我而言,诗歌是一扇窥探灵魂深处的窗户,它能够触动我内心的琴弦,唤起我对人生、自然和人性的思考。
诗歌有着独特的魅力,它可以用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传递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诗
人们通过精心选用的词语和押韵的手法,创造出一种美妙的节奏感,让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性。
当我阅读一首诗时,我可以感受到其中流淌的情感和诗人的灵感迸发,这种感觉让我沉浸在一种美妙的境界之中。
除了语言的魅力,诗歌也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诗人们通过诗歌的形式,可以传达他们对生活、爱情、友谊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常常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世界。
我发现,阅读诗歌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诗人的情绪和感受产生共鸣。
诗歌也被视为一种传承文化的载体。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各个时期的诗歌都
记录着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
通过阅读古典诗歌,我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认知,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同时,现代诗歌也反映出了当代人的思考和感受,展现出独特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总的来说,诗歌对我而言是一种珍贵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具有美感,还激发了
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阅读和欣赏诗歌,我能够与诗人们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感受到他们的创作灵感和独特的人生体验。
诗歌让我更加敏锐地观察世界,更加真切地感受生活的美好。
盛唐诗歌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
盛唐诗歌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盛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众多杰出的诗人涌现出来,他们以优美的诗句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情感体验。
盛唐诗歌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
首先,盛唐诗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与自豪。
在盛唐时期,中国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社会繁荣。
这种国家的繁荣与强盛也体现在诗歌中。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景色描绘了国家的辽阔和壮丽,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的自豪感。
盛唐诗人们通过描绘国家的繁荣和壮丽,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自信与自豪。
其次,盛唐诗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奋斗精神。
在盛唐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族的侵略和内部的动荡,但中华民族从未放弃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诗人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复兴的期望。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描绘了国家的动荡和困境,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盛唐诗人们通过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复兴的期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奋斗精神。
此外,盛唐诗歌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情操与人文关怀。
在盛唐时期,诗人们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用诗歌表达了对社会正义和人道主义的追求。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以草木的生死变化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不公,表达了对社会正义的呼唤和对人道主义的关怀。
盛唐诗人们通过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情操与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盛唐诗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
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与自豪、坚韧与奋斗精神,以及崇高情操与人文关怀。
盛唐诗歌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诗的艺术和文化魅力
唐诗的艺术和文化魅力唐诗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伟大的诗人们以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创作了数量惊人,内容丰富多彩,情感真挚深沉的唐诗佳作。
这些诗歌是文化历史上丰富而充实的遗产,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以及一个国家的文化深度。
唐诗的艺术和文化魅力不仅体现在其诗歌形式上,更在于其文化内涵与精神魅力。
一、唐诗的诗歌形式唐诗是一种诗歌形式,以五言和七言句子作为基本的诗体,这些句子往往被连续组合为多句诗句。
唐诗所使用的语言是中文语言,具备高度精炼、含蓄、图形和押韵的特点,使唐诗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唐诗的创作方式是美学的,波澜起伏的行云流水般的句式、修辞手法和形象意象,使诗歌摇曳生姿,具有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美。
诗歌类别丰富多彩,包括山水、田园、咏物、怀人、抒情、颂赞、讽刺、歌咏、禅意等,构成了一个文学的大世界。
二、唐诗的文化内涵唐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它的重要特点之一。
唐代时期,中国社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福祉和繁荣,经济、文化和政治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唐诗诞生于这样的人文环境中,反映了诗人们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抒发。
唐诗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就是这些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唐诗的文化内涵,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解读,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层就是唐诗中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
唐诗中的思想是基于人性的马克思主义,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深层次的宇宙意义等。
唐诗所传达的人性是完美和谐的,唐诗对于人性与自然、人性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和道家的哲学。
此外,唐诗中的哲学思考、思维活力、解放自我、审美精神等方面,也是贯穿整个唐诗文化的特点。
三、唐诗的精神魅力唐诗的艺术和文化魅力,不仅在于其形式和文化内涵,更在于它的精神魅力。
唐诗中的精神魅力是诗人和时代的魂魄。
唐诗伴随着唐代的繁荣兴盛,反映了当时人文风貌和社会情感,诗人们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着当时社会和个人的愿景和怀抱。
唐诗中的精神魅力可以从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自由主义、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解析。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文精神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文精神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文精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人的尊严:中国古诗词中常常强调人的尊贵和价值,强调人的尊严,例如《论诗》中有“诗人莫按甲兵出”的一句,表达了提倡和崇尚人文精神的观念。
2. 关注人间情感:古诗词常常以人间情感为题材,表达深沉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杜甫的诗作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民生困苦的关注,白居易的诗作中则展现了对爱情和家庭的追求和表达。
3. 弘扬仁义道德: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强调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例如孔子在《诗三百讲》中强调“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个体的志向和道德的重要性。
4. 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古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探索了人类存在的意义。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和心灵安宁的诉求,王勃的《滕王阁序》则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5. 弘扬民族精神:中国古典诗词中也常常弘扬民族精神,表达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和关注。
例如岳飞的《满江红》中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和坚定信念。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文精神表现出对人的尊重、关注人间情感、弘扬仁义道德、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弘扬民族精神等特点。
这些精神价值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人类社会的思索和追求。
唐宋诗词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观研究
唐宋诗词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观研究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诗词文化繁荣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遗产。
唐宋诗词以其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价值观打动了众多文化爱好者。
一、唐宋诗词的人文精神1、情感丰富唐宋诗词以其丰富的情感表现为其人文精神的重要特征。
唐代的大诗人杜甫,用其深沉的抒情和广博的情感表现了自然、人类以及社会生活等各种方面的情感,打造了独特的诗词文化。
宋代的苏轼、辛弃疾等大诗人,也都以其富有感情和生活情趣的作品吸引了众多诗词爱好者。
2、关注伦理道德唐宋诗词在表现情感的同时也注重伦理道德的表达。
唐代的诗人白居易在其诗作中表现了对于社会奉献和勤政的呼吁,同时也表现了对于家庭关系以及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视。
宋代的王安石以其倡导的新学思想,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使得他的诗词成为了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
3、珍视自然生态唐宋时期,自然生态的珍视也成为了诗词文化的重要内容。
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诗人以其深沉的自然意识,表现了对于自然生态的珍视与保护。
宋代的诗人陆游,也以他的“山水田园诗”表现了对于自然的珍爱与保护,成为了唐宋诗词中不可忽视的人文精神表现。
二、唐宋诗词的价值观1、对于生命与自由的珍视唐宋诗词中的价值观表达中,对于生命与自由的珍视是重要的内容。
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珍视与对于自由的追求。
宋代的文学家曾巩,提出了“人生有情趣、政事有可说”的思想,表现了对于生命与情趣的珍视。
这种珍视生命与自由的价值观在唐宋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2、对于艺术审美的追求唐宋诗词中,对于艺术审美的追求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价值观。
唐代的王之涣倡导的“以诗会友”、“诗中有画”,表现了对于艺术审美的追求。
宋代的诗人秦观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表现了对于艺术审美与人文追求的共同体现。
3、对于历史传承的追溯唐宋诗词中,对于历史传承的追溯也是具有重要价值观的内容。
唐代诗词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艺术魅力
唐代诗词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艺术魅力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具盛世气象的历史时期之一,唐诗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诗意与韵律美。
在这些唐诗中,不仅仅是抒发情感、描写自然,更是表达了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对人类生命的深刻反思,其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一、人文主义思想唐诗文以人为本,表达出人文主义思想。
唐代诗人秉持自由平等的思想,强调人的尊严和个性。
在李商隐的《无题》中,“无限风光在险峰,曾为乱世枭雄”,表达了对人性的肯定,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
唐代诗人反对一切的奴役和压迫,表现出了人文主义的精髓。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草木深”,表达了对战争和暴力的悲愤之情,体现了诗人人文主义的精神。
二、艺术魅力唐代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多样的表现手法和精湛的技艺,使诗人的意境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唐诗所具有的格律,如五言、七言诗称之为“唐诗”,都具有很高的声韵感和美感。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十六字为一组的抒情格律,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情表达。
在这首诗中直接的描写“行路难”的场景和细节,形成了直抵人心的诗意。
唐诗的意象也是那么丰富多彩,以“风景写景”为主,使诗人们在高度抽象的诗意中,能够通俗易懂地表达对自然美的感悟,让读者感受到这种深刻的情感。
三、一代诗魔王—李白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奇人物,李白在唐代诗歌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的作品形式多样,内容生动;他的思想开阔,对不同文化形式敏感,形成了独特的诗学风格。
李白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将进酒》,三百万人赞颂这首诗歌,甚至成为李白的“代表”。
《将进酒》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然后升华到“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展示了李白诗歌的吸引力,从强烈的艺术感受到深沉的人道主义的关怀,从歌颂自由狂放到思考人性的玄奥。
这让李白的诗歌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代表,也蕴含了时代的精神和人性的内涵。
诗歌艺术与时代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诗歌艺术与时代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诗歌艺术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历史、文化、美学等多元素。
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诗歌艺术不断发展和传承,成为了时代精神在艺术领域的精彩呈现。
本文主要探讨诗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所承载的时代精神。
历史传承的文化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诗歌艺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古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而诗歌作为文化表达的一种方式,一直被世人传颂。
中国的诗歌艺术历史悠久,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创新。
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成为了诗歌艺术的代表,被千千万万的人传诵和传颂,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诗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更加重要。
一方面,它能够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启迪和文化熏陶。
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于诗歌艺术表现方式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因此诗歌艺术的创新也是十分重要的。
时代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诗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既要继承经典、弘扬传统,又要有所创新和更新。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诗歌作为时代精神的传递者,在吸纳、融合和创新中发展。
20世纪初,伴随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国民文化运动,很多作家诗人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潮的碰撞中寻求新的表现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诗歌作为传递时代精神的重要艺术形式,为精神文化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胡适、郑振铎、闻一多等人通过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和创新,打破传统文化在诗歌中的束缚,提倡自由、个性、现代性的表现方式。
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诗歌艺术也出现了新的表现方式。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诗歌文本的创作、传播和阅读变得更加便捷。
网络诗歌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如何维护诗歌的内在审美特征,如何保持诗歌的精神内涵等等。
网络诗歌的兴起,正是传承与创新的必然产物,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其自己的文化价值。
结语诗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唐诗宋词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唐诗宋词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
这些诗词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民的情感,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
通过对唐诗宋词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并体验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首先,唐诗宋词的文化内涵可体现在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上。
这些古代诗人以高超的语言艺术,将鲜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致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意境。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思念之情的深切,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绘,寄托了对自由、宽容的向往。
这些杰出的艺术成就使唐诗宋词成为了一扇窥探当时社会面貌的窗口,展现了古代文化的瑰丽风采。
其次,唐诗宋词所传递的人文精神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这些诗词向世人展现了古代文人士人的情怀和境界,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唐诗宋词大量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们咏史抒怀,描绘了社会的变迁、官场的险恶、民间的苦难,以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与哲学观点。
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对世界的独到见解。
同时,唐诗宋词中也表达了人们对家国、亲情、友情、爱情等人文关怀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情感从诗人的笔端流淌而出,引人共鸣。
进一步探究唐诗宋词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我们不得不提及其背后的文化基础。
这些古代诗人往往受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熏陶,他们深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以及道家的隐逸求真,这些思想都为唐诗宋词赋予了文化的内核。
另外,佛教的传入也对唐宋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诗歌中渗透着一丝对解脱和超脱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对于内心安宁和世俗烦扰的反思。
总结起来,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集中体现了文化的内涵与人文的精神。
它们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与人们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人的智慧与情感。
品读诗词歌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高中作文800字
品读诗词歌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高中作文800字标题:品读诗词歌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诗词歌赋无疑是最璀璨的明珠之一。
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品读诗词歌赋,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首先,诗词歌赋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
它们或豪放激昂,或婉约细腻,或深沉内敛,或明快洒脱,展现了丰富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则以豪迈奔放的笔触,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豁达胸怀。
其次,诗词歌赋是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和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
它们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如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战乱后的长安城,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命运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和妇女的悲惨命运。
再次,诗词歌赋富含哲理,充满了智慧和启示。
许多诗句都寓含着深刻的道理,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看待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启示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坚韧不拔的决心。
最后,诗词歌赋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它们的韵律优美,语言生动,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景色和开阔的视野,激励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进取的精神。
总的来说,诗词歌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唐代诗人杜甫的艺术和人文精神
唐代诗人杜甫的艺术和人文精神杜甫的艺术和人文精神杜甫,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的诗歌广为传颂,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其思想和艺术成就也影响和启迪着后世,为后人所推崇和景仰。
诗歌风格独具杜甫的诗歌风格独具,既有壮阔气势,又有清新俊逸,清秀洒脱。
他的诗歌表现出宽广的视野和深邃的思想,主题涵盖人生哲理、时政风云、社会现实、自然景观、雅俗共赏等多个领域,形式多样,有绝句、律诗、乐府、词、曲等。
在杜甫的诗歌中,常出现宏大的场面和惨烈的画面,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几乎伴随着民众的疾苦,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震撼。
但是,他的诗歌并不仅仅是残酷和痛苦的描绘,更多的是带有深层次的感悟和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的体现杜甫的诗歌是他人文关怀和深层思想的真实写照。
他的许多诗篇都是为了表现他对天下苍生苦难的感受,对逆境中众生命运的关注。
正如他自己所言:“丈夫未灭悲壮在,何言已哀君莫回”。
杜甫在他的诗中,通过关注社会的脉搏和深层次的人文意义,更好地捕捉到了“人间处处有芳草”这一诗意的本质。
他的诗歌曾经捕捉到了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对当时的政治现实和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体现了他在人类事业和正义思想上的追求。
同时,杜甫的诗歌对自然和生态的关注亦然体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
他曾经在一首诗中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不仅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幽微观察,也表达了他对人类生命周期的深刻领悟。
结合现代意义杜甫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不仅在历史上对当时社会有着继往开来的影响,同时在现代社会也跨越着时空和文化的分界线,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意义重构。
在现代社会中,对人文立场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已成为当今社会做事的基础要素,而杜甫的诗歌则恰好具有这样的文化价值。
他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对时代和人类的关注,对生命和存在的关照,都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人文关怀和生态文明的观念相契合。
总之,杜甫的诗歌艺术和人文思想始终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在诗歌鉴赏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
、
在鉴赏中提升人生境界
《 四书- 大学》首句说到: “ 大学之 道。在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
作弊等等。许多事情刚发生时都很小。 但
如果都 “ 恶小而为之” 后就可能发展成不 良的行为习惯。 ,日
家就以经典的方式概括了人们的成才之
路 。这就是 “ 修身 、 齐家 、治国 、平天
词。 气势磅礴,意蕴深厚,境界高远,蕴
涵着丰厚的人文 精神。它从各个方面表达 丁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在人类从愚昧走向 文明的路途上 ,诗词带给人 以心智的启 迪, 开启了人类对美好的 追寻、对爱情的
贡献。
子对诗歌的社会作用的阐释。就是说人们
通过诗歌可以考察历史的变迁 、了解社
要具有高远的人生境界,首先要提高 自身的修养 。古人云: “ 修犹切磋琢磨 , 养犹涵养陶冶。 ”早在我国先秦时代 , 儒
会、 促进人们团 、 结 抒发自己对社会的看
法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作用对我们今 天来说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中华诗
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体现的 , 是求真
务实、淡泊名利的高远人生境界,而他 的“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则是一种无
私忘我 、 乐于奉献的高尚境界。在人和
世界上惟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 做人的道理。司马迁的 “ 士可杀,不可
到深深的震撼 , 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 天空, 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 教师要充分利用诗词中丰厚的人文 精神,引导学生鉴赏诗词中表现高尚道 辱” ,孟子 的 “ 富贵不能淫 , 威武不能 屈” 。李清照的 “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 雄”道出了 做人的准则和应遵守的气节 与操守。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 自 、 立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之我见
2012.11学教育115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敬业精神、协作能力已成为企业录用员工重要的考量点之一。
因此,我们要顺应市场需求,通过各种形式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采用合作学习法,从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看,其情感色彩渗透于学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彼此争议,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社会实践中那些充满互助与竞争。
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与其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
在这种利已利人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可潜移默化地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
创业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现在的学习不仅仅是要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是要通过学习,提高发现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解《琵琶行》中白居易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时,我让学生就两人的遭遇谈谈感想。
有不少同学认为,如果是当代社会,琵琶女大可不必自怨自艾。
因为她有才艺,可以收徒弟挣钱,实现自立自强。
白居易也不必看皇帝的脸色,大不了辞官下海,或卖字画,或作自由撰稿人,绝对可以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同学们就进一步津津有味地结合创业能力分析起来:琵琶女能歌善舞,白居易也会写文章,也就是说他们都具备创业的专业技术,也有唱和写的实践能力。
可能缺乏的只是个人创业的心理准备和经营管理能力。
对分析得头头是道的同学,我大加赞赏,同时也认可他们潜在的创业勇气。
还借机引葛兰姆·贝尔的话激励他们:找出自己想做的事,并且专心去做。
假如你想要出人头地,必先由自己来决定将来的方针,也只有自己真正想做、真正全力以赴地工作,才能产生工作的冲劲,便可以踏上成功之路了。
古代诗歌中的曲笔与人文精神
古代诗歌中的曲笔与人文精神作者:曾艳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6年第06期古代诗歌,讲究意境优美、意蕴丰富,含蓄委婉地表达感情。
诗人在表情达意时,往往不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用意象、意境等作烘托渲染,使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以达到使诗歌意境悠远、耐人寻味的目的。
许多诗人除了采用一些传统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曲笔,这样就更进一步拓宽了诗歌意境,使情感的表现更加婉曲,更有韵味。
在诗歌创作中,曲笔是指不直接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情感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或者故意离开诗歌本题,而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曲折回环、跌宕起伏,才会给人一种峰回路转的美感。
而曲笔的运用,让情感更为丰沛,同时更显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凸显出了浓浓的人文精神和人情之美。
以下,笔者就选取古代诗歌中颇具代表性的几篇作品来论述一下古人诗歌中的曲笔及其人文精神。
一、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是借看月来抒发离情,这种夫妻离别的背后更有家国之悲,乱世之叹,因此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感情就更为复杂。
作者本是自己在长安看月,而由此引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然而他更担心的不是自己眼下生死未卜的处境,却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该是如何的担心。
所以他从自己一方落笔,而写妻子今夜应当在鄜州望月,并且是“独看”,为何是“独看”呢?后面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就作出了回答。
原来妻子看月,并不是真正在赏月,而是借赏月“忆长安”,准确说,妻子是因望月而忆长安之“我”,而身边的小儿女未谙世事,哪里懂得“忆长安”啊!这样就用小儿女的“不解”反衬妻子的“忆”,进一步突出了前面那个“独”字。
诗人假想妻子“忆长安”,以此来写出自己的漂泊与危险,进而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因战乱而导致的“世事艰”,从而既突出了自己与家人的离别之情,又显出了对国家、对民生的担忧。
杜甫及其诗歌对当代人文精神构建的意义
杜甫及其诗歌对当代人文精神构建的意义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思想、情感以及创作活动都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作品中涵盖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深刻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以下是杜甫及其诗歌对当代人文精神构建的意义:
1. 关注社会现实:杜甫的诗歌作品中广泛涉及了社会现实的问题,如民生、政治腐败、战争等等。
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启示我们关注当代社会的问题,思考如何解决它们。
2. 强调人类尊严:杜甫的诗歌作品中体现了他对人类尊严的强调。
他认为人类应该自尊自重,不应该屈服于外部压力,也应该关注亲朋好友的福祉。
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 倡导人文关怀:杜甫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民群众的人文关怀。
他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应该得到尊重和爱护。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民的关怀,呼吁统治者要关心人民的生活,实现百姓安居乐业。
4. 关注自然与环境:杜甫的诗歌作品中也涵盖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他认为自然是人类的朋友,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
他的作品中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担忧,启示我们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杜甫及其诗歌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的作品中涵盖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表达了对人类尊严、社会现实、人文
关怀和自然环境的关注。
我们应该从杜甫的诗歌作品中吸取营养,积极构建当代人文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唐宋诗人的人文主义精神与价值追求
唐宋诗人的人文主义精神与价值追求1. 引言在唐宋时期,中国诗歌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和辉煌。
众多的诗人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刻的思想影响着当时社会和后世。
其中,唐宋诗人们特别注重人文主义精神与价值追求,以表现自己对于人性、情感、道德和生命等方面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将探讨唐宋诗人如何体现并传承着人文主义思想,并分析他们对于价值观的追求。
2. 唐宋诗人的人文主义精神2.1 个体情感和人性关怀唐宋诗人非常注重个体情感的表达,通过细腻而真实地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出对于爱、欲望、忧愁等情感状态的敏锐洞察力。
他们将个体作为创作的主体,并赋予个体以尊严和存在意义。
2.2 和谐共生与自然观照唐宋诗人对自然界充满了向往和敬畏之情。
他们以自然为背景,诗中描绘了山水田园的美景,传达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人们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倡导了一种平衡和谐的生活方式。
2.3 道德伦理与人性解放唐宋诗人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于道德伦理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他们关注人类社会的善恶、正义与苦难等问题,并力图在作品中探索人性解放之路。
通过表现独立见解和发扬真善美,诗人们试图引导社会追求道义高尚的价值观。
3. 唐宋诗人对于价值追求3.1 心灵寄托与超越个体唐宋诗人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试图透过感官世界探寻心灵的安宁和超脱。
通过艺术创作能够使自己从俗世中解脱出来,找到真实、美好而纯粹的存在。
3.2 自我认知与个体成长唐宋诗人致力于思考人性的深度和多样性。
他们通过诗歌表达个体的内在情感和复杂思想,善于自我反省,并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观。
3.3 社会责任与公众意识唐宋诗人关注社会现实,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对社会问题进行批判与反思,呼吁社会正义,并提出改革建议。
他们借助诗歌的力量影响社会舆论和公众意识,为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4. 结论唐宋诗人以其深入的思考和独具匠心的艺术表达,将人文主义精神融入到作品中,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诗歌与人文情怀的关系
诗歌与人文情怀的关系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诗歌之于人文情怀的关系也越发的密不可分。
在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心中,诗歌是一种反映内心情感的媒介,同时也是一种体现人文精神的创作形式。
在当今时代,尽管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文学风格盛行,但是仍然有许多诗人、文艺工作者坚持着以诗歌表达情感,弘扬人文精神的理念。
在这篇文章中,咱们将会探讨诗歌与人文情怀之间的关联。
一、诗歌是人文情感体现的一种品格正如文艺创作实践所表明的一样,诗歌是反映人类内心情感的一种较为纯粹、直观的方式。
人类在渡过漫长的文明进程之后,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文化层次,进化出了一些愈加深刻、精致和回归感性的文艺形式。
诗歌作为人类最为古老、最为基础的文艺形式之一,在体现人文情感、精神情怀时作用不可谓不大。
从中国文化的视角来看,诗歌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源头之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外华人华侨在寻找中华文化根源时必然会遇到的深刻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是人文情感的体现之一,是我们祖先留存在后人心中的品格。
就像杜甫所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体现了唐诗骨子里的“人文熏陶”。
二、诗歌是人文情感根基的一种形式诗歌不仅仅是文艺类型的一种品格,也是人文情感根基的一种形式。
诗歌不同于诸如小说、散文等类型的作品,它在形式上有着独特的韵律、语言、音韵等表达特点。
这一切都源于诗歌内部的逻辑需求,即寻求一种更为抒情、感染人心的表现方式。
尤其是在古代文学中,诗歌作为一种古老、传统、高贵的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观念阐述属性。
正如宋代诗人李清照在《如梦令·莫着恶紫薇》中所说的:“除却天边月,没人知是何年。
”这些诗歌所体现的情感内涵,往往能够在时间、地域和文化背景不同的情况下被人们共通地理解和接受。
三、诗歌是人文精神的表现之一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和观念,是一种高尚、纯粹的文化理念。
诗歌作为一种古老、高雅的文艺形式,它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的表现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艺术与人文精神之我见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0-12-4 15:42 |提问者:Icy蓝莓诗歌艺术与人文精神有什么联系?怎样看待诗歌艺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最佳答案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典文学中间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文学特点的就是诗。
中国文人很看重“诗”。
古人讲“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就是说即使是穿着粗布或者说土布的平民百姓,也会因为他饱读诗书而显得气度不凡。
这既表达中国传统文人对丰厚学识的自信,也说明华美诗文对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
大家知道,唐朝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强大王朝,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诗代表的是诗歌的极致,是最为辉煌历史时期最为辉煌的文学经典,我们常说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
唐诗的兴盛跟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跟汉魏以来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有很大关系,跟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说唐诗中也蕴含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
今天,我讲的正是唐诗中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如果在座的人们对这个话题曾经有过一些关注的话,可以回忆起几年以前在中国学术界,可以说并不仅是学术界,包括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头和社会上的文学界都在讨论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叫作人文精神。
那么什么是人文是人文,什么是人文精神,经过那一段时期的讨论以后,其实也没有得出一个所以然来。
很多的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结出的硕果却不是很多,真正有影响力的哲学思考,有生动的东西并不是很多,这是我们对那场人文精神讨论的一个遗憾。
那么人文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所谓人文精神简单的说就是强调人如何完善的问题。
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今人讲:“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等等这些都是谈人如何完善的问题。
这就不仅仅把人文精神局限于西方所谓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可以说只要人类存在一天,人类便不会停止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把握。
我们知道历史上的人文主义通常溯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
但是文艺复兴固然提高了人文精神,可其人文精神却主要建立在理性之上,理性的弘扬,渐渐就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并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相信科学,从而形成了所谓科学主义。
进而要求人文学、社会学都得效法科学,成为科学。
这样一来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现代以来,科学主义将人性不当回事,以为人只不过是DNA的合成,可以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或者说认为人只是一个DNA的容器,你别以为自己了不起,性格命运、生死成败都是由早就决定好了的,人的奋斗变得徒劳,人的价值变得低廉。
正是这种科学的傲慢,加上消费主义的物化浪潮。
人文、教育、环保、道德等这些非经济的社会因素被不断地边缘化。
而在我们的大学里,传授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学科也不仅遭到功利主义自下而上的威胁,也受到专业化由上而下的威胁,而不断地边缘化。
这表明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人文精神是一个大而无当的东西。
在这里我可以引发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从原始人类社会到现代,我们的自然科学可以说是有了巨大的发展,而且仍然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
然而,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科学并不能说是遵循了同样勇往直前的轨迹。
那么,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讲,我们如何来看待人文精神呢?在去除了现代社会所谓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原始社会,按照其一定的人际关系或社会制度,我们说人类生活仍然能够进行。
但反过来,如果去除由人性所约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即使在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社会也将会立即崩溃。
这所以说,人文精神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永恒的价值。
人类永远不得不在追求明天的发展和寻找永恒的人性中前行。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我们常讲“落后就要挨打”,科技落后我们只是挨打,但如果文化落后呢?我们会怎样?可以说但凡一个国家强盛都有其内在的文化传统在起作用,这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容易被人忽视.但其实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决定一个民族的气质和内涵。
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的迅速崛起,虽然有其自己的基础和美国的援助,但最主要的还是他们文化内涵决定的民族禀性在深层次上起的作用。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正是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
然而,我们说任何好的传统文化都需要被继承才不至于消亡。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明白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发展理性,同时也包括培养人性。
它的任务是让自己的毕业生成为高品质的人,培养我们社会所需的性格与智力贵族,也就是我们国家常说的知识分子,精英阶层。
这样一来就不能仅仅以职业出路为教育目标,或者说读书只是为了某个特殊的功利目的,比如,西方人所提倡的博雅教育,19世纪中叶,英国有个叫纽曼的大教育家,他在出任大学校长时便说:真正的大学教育是什么,不是专业教育,不是技术教育,而是博雅教育;大学的理想在于把每个本科生的精神和品行升华到博雅的高度;这样的人出来首先他在精神上就是健康的。
纽曼这么说:大学不培养政治家,也不培养作家,也不培养工程师,大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灵魂是健全的到达博雅高度的即具有完整的人格。
这样的人格的完整对这个人来说,意味着是健康,一个健康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一个灵魂健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更容易胜任。
而我们古老的中国也早就有所谓“君子不器”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当时的器皿专用化程度很高,就酒具而言,盛酒的、温酒的、冰酒的、喝酒的都不同。
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该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处。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
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
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或“游于艺”说法。
游是游泳的游,不是游戏的游,在这里我们要特加注意,游戏的游是“辵”旁,这里是水旁的游泳的游,“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
其中的“礼”,以现代而言,包括了哲学的、政治的、教育的、社会的所有文化。
至于现代艺术的舞蹈、影剧、音乐、美术等等则属于乐。
“射”,军事、武功方面。
过去是说拉弓射箭,等于现代的射击、击技、体育等等。
“御”,驾车,以现代来说,当然也包括驾飞机、太空船。
“书”,文学方面及历史方面。
“数”则指科学方面的。
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依六艺修养。
那么,在现在社会的大学如何来培养人性呢?西方学者赫钦斯认为任何大学中应该有“永恒学科”,一是与古典语言和文学有关的学科,学习途径就是阅读古典著作。
另一类,可称为“智性课程”,主要包括文法、修辞、逻辑、数学等具有永恒内容的学科。
以上就是我们对人文精神以及人文学科大致的一个了解。
二、唐诗中的人文精神基于以上对人文精神的大致了解,我们来讲唐诗中的人文精神就显得不是那么空洞和深奥了。
在这里我主要就两首我们所熟知的唐诗来谈。
(一)自信心。
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那么,在我们的唐诗里,诗人是怎么来表达他们对人生归宿的思索呢?这里,我们来讲大家所熟知的一首唐诗,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们说这首诗传诵千古,而经久不衰的魅力何在?我想,正是因为诗中抒发了在登楼过程中诗人面对白日运转、河海奔流,如此辽阔而无垠的画面时,所产生的强烈进取心和不懈的追求。
在他看来所谓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攀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们通常所说生命的体验有两个层次,我们客观的生理存在即身体体验;主观的心理存在即精神体验;我们的身体何在?这不是问题,我们的精神何在?我们的精神与身体同时存在吗?何以见得?可以说这个问题实际上一直困扰着人类。
我们说生活的规则是满足身体的需要,而艺术的追求则是满足精神的需要。
在我们已知的人类生活中,宗教之所以独具魅力,是因为它指向身体与精神永恒的满足。
闻一多说整个《庄子》一部书所表达的是“客子思家的哀愁”,这是什么意思?家这个字,对我们这些有家的人来说,虽然每天都在消费它,但实际上很少在意它的精神内涵——即人生的归宿。
也就是哲学家所说的寻求精神的栖居家园,生存的终极意义。
唐诗中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
”诗人认为个人的生命虽是稍瞬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远长的。
时空是无限,生命也是无限的。
所以,人自从离开母体以后,首先面对的便正是这一种来自于无限时空体验的自我迷惘。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我之前我是谁?在我之后谁是我?他为什么不是我?我为什么不是他?这些也许就是自然科学,数据笔记无法回答的问题了。
在这首唐诗中,正是因为登高楼的艰辛和超越感与看风景的愉悦和现实感可以把刚才我们所说到的生存的双重体验刻画得最为鲜明,从而激发人们追求永恒满足的欲望。
我们说有所待才能有所为,有所追求才能最终达到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之境。
如果说大自然中所运行的万物尚且能自强不息,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怎能甘心搁浅,而止步不前呢?我们说唐诗中表现了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我们说热情洋溢、豪迈奔放的浪漫气质是唐诗最主要的特征,其中尤其以盛唐的诗歌为典型。
诗人林庚称之为“盛唐气象”,说它们表现出了“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
这实际上就是说它们表现了一种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在唐诗中我们经常能够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读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读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等等这样气势雄伟的句子,它们都在时空跨度上给我们强烈的情感冲击和震撼。
我们说这种时空意识与精神气度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意识相互辉映,构成了一种朝气蓬勃的时代心理。
所以,我们说唐诗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迈得很。
在唐诗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宽阔的江河湖海,也能看到比它更为宽阔的万里长空,更能看到最为宽阔的人的心灵。
唐诗让你的心情更为开阔,性情更为豁达,人生更为深刻。
从唐诗中体悟人生。
从而人们永恒的精神追求得以满足。
我们说诗是可以陶冶性情,也就是这个意思。
(二)同情心。
爱心,仁者,爱人,人性人道主义精神马一浮先生在《复性书院讲录·诗教》认为,“诗是以感为体,令人感发兴起”,说“此心之所以能感者,便是…仁‟”,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方是兴也,兴便有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