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6.3 .1实数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6.3 .1实数 课件(共21张PPT)

9,

0.6,
64, 0, 3
0.13
(5)正实数数集合:
9 , 3 5,
64,
,
0.

6,
3,
0.13
(6)负实数集合: 3 ,
4
(7) 实数集合: 9 , 3 5, 64,
,

0.6,
3, 4
0,
3, 0.13
解:
课堂小结
1. 无理数及实数的概念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实数. 2. 实数的分类
5 , 3 , 27 ,11, 9 2 5 4 9 11
它们都可以化 成有限小数或 无限循环小数 的形式
思考1:(1)整数能写成小数的形式吗?3可以看成是3.0吗?
可以 (2)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思考2:除了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还有什么其他类 型的小数吗?
无限不循环小数 叫做无理数
它们都是无限 不循环小数, 是无理数
π
练一练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17 , 4
π
3,
4,
0.101,
, 3
2, 5
64, 2.121, 0.3737737773(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渐加1)
...
有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的分类如下:
(1)按定义分
整数
有理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含开方开不尽的数
π 含有 的数

人教版《实数》优秀课件初中数学ppt

人教版《实数》优秀课件初中数学ppt
品比赛,小红很高兴,他 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2 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 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 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 多少?你能帮小明算一算 吗?
二、推进新课
填表1
正方形的边长 1 正方形的面积 1
3 0.1 9 0.01
思考:你能从表格中发现什么共同点吗?
已知一个正数,求这个正数的平方, 这就是平方运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算数平方根的数学符号表示 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重点); 一个正数有两个算术平方根,且互为相反数。 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红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 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你能帮小明算一算吗? 第1课时 算术平方根 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思考:你从表2中能发现什么? 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 算数平方根的数学符号表示 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求这个数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重点); 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红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 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你能帮小明算一算吗? 一个正数有两个算术平方根,且互为相反数。 用大小完全相同的250块正方形地板砖,铺一间面积为160 m2的地面,每块地板砖的边长是多少? 第1课时 算术平方根 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重点); 已知一个正数,求这个正数的平方,这就是平方运算。
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求这个数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算数平方根的数学符号表示
所以m+n=2
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
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红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实数课件:6.3 实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实数课件:6.3 实数

正有理数
正实数
实数
正无理数
0 负实数
负有理数
负无理数
4.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教学课件 七年级数学下册(RJ)
第六章 实数
6.3 实根(2)
课前预习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P54“思考”
1.无理数也有相反数吗?怎么表示? 2.有绝对值吗?怎么表示? 3.有倒数吗?怎么表示?
探究新知
(1) 2的相反数是 ____2___ -π的相反数是____π_____ 0的相反数是____0_____
无理数的概念
所有的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 环小数的形式吗?
2 =1.41421356237309504880168… 3 5 =1.70997594667669698935310…
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
1.0100100010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
解:- 的相反数是 π -3.14的相反数是3.14-π
(2)指出 - 5 ,1- 3 3 分别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2)- 是 的相反数; 1- 是 -1 的相反数;
例题讲解
(3)求 3 64 的绝对值;
|
|=|-4|=4.
(4)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3 ,求这个数。
绝对值为 的数是 或-
实数的运算
35
9
3 4

0.6
(6)实数集合: 9 3 5

0.6
3 4
3 9 3 0.13
64

0.6
3
3
4
0.13

3 9

64 3

3 9

第六章 实数(复习课件)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六章 实数(复习课件)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举一反三
【7-2】如图,用两个边长为 18cm的小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纸
片,沿着大正方形纸片的边的方向截出一个长方形纸片,能否使截得的长
方形纸片长宽之比为3:2,且面积为30cm2?请说明理由.
解:不能.理由如下:因为大正方形纸片的面
积为( 18)2+( 18)2=36(cm2) ,
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七 实数的综合运用
(3)如果2+ 5的整数部分是a,小数部分是b,求出a-b的值.
(3)因为 4< 5< 9,即2< 5<3,
所以4<2+ 5<5,
所以2+ 5的整数部分为4,小数部分为2+ 5-4= 5-2,即a=4,b= 5-2,
所以a-b=4-( 5-2)= 6- 5.
举一反三
【7-1】若 2的整数部分为x,小数部分为y,则 2x-y的值是( C )
A.2 2-2
B.2
C.1
D. 2
【7-2】如图,用两个边长为 18cm的小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纸
片,沿着大正方形纸片的边的方向截出一个长方形纸片,能否使截得的长
方形纸片长宽之比为3:2,且面积为30cm2?请说明理由.
0
一个,为负数
3
a
可以为任何数
知识梳理
四、实数及其运算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它们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
式.
5 3 27 11 9
, , , , .
2 5 4 9 11
5
2.5
2
3
0.6
5
27
6.75
4
.
11

6.3.1实数的概念-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6.3.1实数的概念-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在举例说明时,尽量选择与学生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提高他们对实数学习的兴趣。
3.加强对讨论环节的引导,确保学生们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高讨论效果。
4.关注沉默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实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6.3.1实数的概念-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三节,标题为“6.3.1实数的概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实数的定义:介绍实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实数是包含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全体数,是数轴上的所有点对应的数。
2.实数的分类:将有理数和无理数进行分类,并举例说明。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等,无理数如π、√2等。
-实数的精确表示:学生在表示无理数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如何用有限的小数或分数精确表示无理数。
-实数运算的规则:尤其是无理数参与运算时,如何进行合理化简和计算。
-实数在数轴上的定位:在数轴上准确地找到无理数的位置,以及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
举例解释:
-对于无理数的理解,可通过π的近似值3.14的由来,说明π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从而引出无理数的概念。
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数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实数与数轴的关系,提高空间想象力和直观感知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1《实数的概念》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1《实数的概念》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1《实数的概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1《实数的概念》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数进行系统学习的开始。

本节内容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实数的必要性,进而引入实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对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实数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实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实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难点:实数的抽象性质和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实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发现实数的性质,体会实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3.教师讲解:对实数的性质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

4.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了解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5.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知识点复习与小结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知识点复习与小结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引导学生发现实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为小ຫໍສະໝຸດ ,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为小组,给出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例如,可以让学生探讨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并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例如,可以让每个小组成员依次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交流。
(四)总结归纳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实数的兴趣和好奇心。
2.通过图形、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4.创设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注重小组合作的过程和结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提高方向。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愿意主动学习数学。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优秀教学案例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实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完成实数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实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掌握实数的知识。
4.引导学生总结实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实数的性质有哪些?如何描述有理数和无理数?”
(三)小组合作
1.让学生分组讨论实数的性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究实数的运算规则,例如“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规则。”
在教学设计上,我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知识点进行合理划分,使得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和性质。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评价上,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数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实数的概念,例如身高、体重、温度等,让学生感受到实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明身高1.6米,小红身高1.5米,请问小明比小红高多少?”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数的应用场景,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展示实数表示的点的位置。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实数的性质,例如“为什么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知识点
实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其涉及到数学中的各个领域。

在七年级下册的第六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实数的相关知识。

1. 实数的概念
实数是指所有可以表示成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或无限不循环小数的数。

简单来说,实数包括整数、分数、小数、无理数等。

2. 实数的分类
根据实数的性质,可以将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两类。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成分数形式的实数,包括整数、分数和循环小数。

无理数是不能表示成分数形式的实数,例如根号2、π等。

3. 实数的运算
实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b,它们的和、差、积、商分别为:
a+b,a-b,ab,a÷b(b≠0)
此外还有实数的乘方运算,即a的n次方(n为正整数),表示a 连乘n次的结果。

4. 实数的比较
实数之间可以进行大小比较。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b,若a>b,则a称为大于b,b称为小于a。

若a=b,则a与b相等。

若a<b,则a称为小于b,b称为大于a。

5. 实数的表示
实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数轴是一条直线,上面的每个点都
与一个实数一一对应。

数轴上的原点表示0,向右表示正数,向左表示负数。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的相关知识点。

实数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掌握好实数的相关知识对于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

6.3.1实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6.3.1实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你能求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吗?
限 47 限 设点C表示的实数为x,则点A到点C的距离为-1-x,
5 . 8 7 5 2.会在实数范围内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小 8 循 思考: 是无理数吗?2.
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数 环 ⑤无理数一定都带根号.
(√) (√) (√) (× ) (× ) (√) (× ) (√)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22 , 3.1415926, 7, 8, 3 2 , 0.6, 0,
7 36 ,
,
3
..
1.652,
0.3131131113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3-π|= 3-π C.2的相反数是-2
|-π|=___π_____,|3-π|=__π_-__3___.
2.我们在有理数范围内学过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是 否在实数范围内还能继续用呢?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 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学以致用 知行并进
你能求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倒数和绝对值吗?
7.如图所示,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 和 3 ,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求点C所表示的 实数.
解:∵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 3 , ∴点B到点A的距离为1+ 3 ,则点C到点A的距离为 1+ 3 , 设点C表示的实数为x,则点A到点C的距离为-1-x, ∴-1-x=1+ 3 , ∴x=-2- 3
02002000200002…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它们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6章《实数》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6章《实数》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购物小票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实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设计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实数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2.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能够利用数轴表示和解释实数。
3.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并能进行实数的混合运算。
4.能够运用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2.利用数轴作为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利用数轴作为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3.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体会实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表达机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注重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反思与评价
1.个人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实数知识过程中的理解、困惑和收获,如“你觉得自己在实数学习中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同伴评价: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如“你觉得他的解题方法怎么样?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过程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如“你在这次小组合作中表现得很出色,不仅积极参与讨论,还能够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七年级数学下册《6.3 实数》课件

七年级数学下册《6.3 实数》课件

绝对值
代数意义
只有符号不同 的两个数
几何意义
复习导入
(1)2的相反数是 -2 , 的相反数是
.
(2)-3的绝对值是 3 , 5.2的绝对值是 5. . 2
探究新知
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
(1) 的相反数是
, 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0.
(2)
,
,
0.
-2 B -1
0
1A 2
典例解析 例1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3) (1) (2)
根指数、被开方数都 分别相同的无理数要 合并.
典例解析
合并 算术平方根性质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典例解析 例2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计在算计过算程过中程比中结保果留要几求多 位小保数留呢一?位小数.
典例解析 例2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6.3 实 数
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
学习目标
1.会求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 2.会对实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复习导入 问题1 在有理数范围内,相反数的概念是什么?
有理数范围
相反数
代数意义
只有符号不同 的两个数
几何意义
复习导入 问题2 在有理数范围内,绝对值的概念是什么?
有理数范围
相反数

.
的数
3.
的绝对值 4

.
应用新知
例2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反数
2
绝对值
2
探究新知
实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实数和有理数一样,也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而且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对实数仍然成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实数小结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6章实数小结优秀教学案例
2.作业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课后思考: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思考,思考实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如购物、旅行等,引发学生对实数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数的概念和运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讨论问题: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实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实数的乘法和除法有什么运算规律?”等。
3.小组分享: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实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能够正确区分整数、分数和无理数。
2.掌握实数的性质,包括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能够熟练运用实数性质进行计算。
3.能够运用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数的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互评:鼓励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以购物场景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商品的总价,引发学生对实数的兴趣和好奇心。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教学课件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教学课件
(2)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你积累了哪些经验?
• 思维方法: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运算和开平方求 一个正数的二次幂运算互为逆运算.
• 探究策略: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是发现 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第六章 实 数
6.1 平方根
第2课时 平方根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典例精析 例1 分别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 (2)1265, (3) 0.49 .
解:(1)由于102=100,
因此 100 10;
(2)由于
4 5
2=1265

因此
16 4 ;
25 5
(3)由于0.72=0.49,
不难看出:被 开方数越大, 对应的算术平 方根也越大.这 个结论对所有 正数都成立.
解:由于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是2a+1和a-4, 则有2a+1+a-4=0,即3a-3=0,解得a=1.所 以这个数为(2a+1)2=(2+1)2=9.
方法归纳: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 相反数
回顾平方的概念
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平方的运算,叫作平方运算.
平方
+1
-1
1
+2
-2
4
+3
-3
9
二、开平方的概念 反之,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求这个数的运算是什么?
(3)0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都是0.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 (1)定义不同: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
数x叫做 a的平方根,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 即x2 =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2)个数不同: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而一个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实数的概念》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实数的概念》优秀教学案例
4.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解题思路和解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共同进步。
5.总结归纳与实际应用:在课堂的最后,引导学生对实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实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数知识,认识到学习实数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合作,共同成长。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实例导入,例如购物时找零、测量长度等,让学生感受实数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例如购物时找零、测量长度等,让学生感受实数的实际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实数与有理数、无理数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数轴直观地展示实数的几何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实数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实数的概念,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法自主发现和证明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和问题所在,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3.设计评价表格,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对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强调实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实数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1《实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1《实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1《实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1《实数的概念》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数进行学习。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实数的概念,包括实数的定义、实数的性质等。

教材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实数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实数进行简单的运算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实数概念相对抽象,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实数进行简单的运算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2.实数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和讨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实例和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那么有理数能表示所有的数吗?还有哪些数是有理数无法表示的?”2. 呈现(15分钟)利用PPT展示实数的定义和性质,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通过数轴展示实数,解释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性质如大小关系、加减乘除等。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数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给出一些实数的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解答案。

4. 巩固(10分钟)通过问题和小测验的形式,巩固学生对实数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提出一些关于实数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实数进行计算。

5.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实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2.学会实数的四则运算,特别是对无理数的运算规则,如开平方、开立方等,并能够准确计算。
3.能够运用实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讲解实数的四则运算规则,特别是无理数的运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无理数的运算步骤。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无理数,如π、√3等,讨论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数学中的运算规则。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无理数的有趣故事和运算技巧。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和提问,共同探讨实数的奥秘。
3.举例说明:如π(圆周率)和√2(根号2)等,它们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无法精确表示为分数。从而引出无理数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实数的定义,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两部分。通过数轴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的概念。
2.介绍无理数的性质和特点,如无法精确表示为分数、无限不循环等。讲解无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科学计算等。
4.完成拓展练习:研究实数在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小短文,分享你的发现和感悟。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与家长共同探讨实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增进亲子沟通。请同学们向家长介绍实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举例说明。
6.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做好准备。鼓励同学们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通过实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为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6.3 实数 课件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6.3 实数 课件

2,
2,求 − 的平方根.
得 + 2=3 + 2,
∵, 是有理数,
∴比较 + 2=3 + 2等号两边,得 = 3, = 1.
∴ − பைடு நூலகம் = 3 − 1 = 2,
∴ − 的平方根是± 2.
【例题4】 .设a与b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m的倒数等于它本身,化简

13−1
2
3
和 2;
解: (1)用求差法.
∵ 13 < 4.

13−1
3

2
2

13−1
2
=
3
<2.
13−1−3
2
=
13 − 4
2
< 0.
(2)
13−1
5

.
2
2
(2)平方和求差综合法
13−1
2

又∵
> 0,
13−1
2
2
5
2
=
> 0.
14−2 13
4
=
7− 13
5

2
2
2
=
2.5
.
2
∵ 13 < 4.
1 1
= +2 − 2 + −
3 9
2
= .
9
5.若实数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是9的平方根,则− + +
3
5或17
+( − 1)2 = _______________.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六章实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六章实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六章 实数6.1 平方根1、平方根(1)平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即:如果a x =2,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2)开平方的定义: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开平方运算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才有意义。

(3)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3的平方等于9,9的平方根是±3(4)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即正数进行开平方运算有两个结果; 一个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运算;0的平方根是0.(5)符号: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可用a 表示,a 也是a 的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负的平方根可用-a 表示.(6)a x =2 <—> a x ±=a 是x 的平方 x 的平方是ax 是a 的平方根 a 的平方根是x2、算术平方根(1)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a x =2,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 ,读作“根号a”,a 叫做被开方数.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也就是,在等式a x =2 (x≥0)中,规定a x =。

(2)a 的结果有两种情况:当a 是完全平方数时,a 是一个有限数;当a 不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时,a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当被开方数扩大时,它的算术平方根也扩大;当被开方数缩小时与它的算术平方根也缩小。

(4)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 (5)a x =2 (x≥0) <—> a x =a 是x 的平方 x 的平方是ax 是a 的算术平方根 a 的算术平方根是x(6)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a ≥0) 0≥a==a a 2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a (a <0) a ≥0(7)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而它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联系在于正数的正平方根就是它的算术平方根,而正数的负平方根是它的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 分数有:___2____3_______。
? 思考:在这组数中? , 2, 3 3是
有理数的整数或分数吗?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 小数的形式,你能发现什么?
3,? 3 , 47 , 9 , 11 , 5 5 8 11 90 9
3 ? 3.0, ? 3 ? ? 0.6, 47 ? 5.875,
如:2、 ?、 3 5、 3 2、? ?、
0.1010010001? (每两个1之间依次增加一个0)
☆无理数的特征:
? ? 1.圆周率 及一些含有
的数
?
2
、2?
?
1?
2.开方开不尽数 2、3 5 ?
注意:带根号
3.有一定的规律,但 的数不一定是
不循环的无限小数 无理数
0.6363363336? (每两个6之间依次增加一个3)
1、实数的 相反数:
实数a的相反数是 ? a
(像有理数的相反数一样在前面 加个负号 即可)
(2)实数的 绝对值:
1)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 它本身;2)一个负实数的绝
对值是这个负实数的 相反数;3)0的绝对值是 0本身。
实数a的绝对值记作:
a a? 0
a ? 0 a?0
?a a? 0
例:
? 6的相反数是 ____6___
π -3.14的相反数是__3_._1_4_-_π__
? 5 是 ___5_ 的相反数, 1- 3 3 是 _3_3__?_ 1 的相反数;
3 ? 64 的绝对值是 ___4_____
___?____3 的绝对值是
3
当堂达标 1、将下列各数按要求填 入相应集合。
8 16, 2? , 3 5, 3 ,0. ? ,3.14159265
的相反数是__5__

-π 的相反数__π___
0的相反数是__0___
3
2 ? __2____, ? 3 ? ___5___, 0 ? ___0____;
5
2 ? ___2_,| ?π |? _π____,| 0 |? __0_____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 数范围内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 完全一样。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实数(1)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无理数的常见形式:
(1)开方开不尽的数;
? ? (2)圆周率 ,以及一些含有 的数;
(3)有规律但不循环的无限小数 4实数的分类:二分法和三分法。 5实数与数轴的关系:一一对应
本节课主要任务
1.会在实数范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5
8
9
?? 11
?5
?
? 0.81,
? 0.1 2, ? 0.5
11
90
9
☆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
无限循环小数。(有理数的特征)
?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把思考中的?,2,3 3,
也化成小数的形式,你能发现什么?
☆归纳:它们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我 们知道它们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我们把这类 无限不循环 的小数 叫做无理数。
3
2
0.5050050005? (每两个5之间依次增加一个0),3 3中
?
2 正有理数:_____9_,__0_. _________;
正无理数:__0._50_5_0_05_0_0_05_?__, __3_3_, __;
正负无有理理数数::________??__3?2__8,__, ____? ____5?__13____________;;
2 实数:? _5_, _9_,?_3 _8_,? _13_,0_. ?_,0_,?_?2_,0_.5_0_50_05_0_00_5_?_, 3_3
●思考:当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有
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 合于实数吗?
2的相反数是__-2__; 2的相反数是_?____2__
?
3 5
3
有理数
分数 如:1 ,? 2 ,0.6? ,0.1? 23
数实
无理数 如:?,3, 3 7,0.2929929992 ?
无限不循环小数 (每两个2之间依次增加一个 9)?
【活动一】:
在数 1 ,0,3 2,?,? 2 ,0.2020020002, 7,
4
5
0.3535535553?(每两个3之间依次增加一个5)中
有理数:_14_, _0_, _?_52_,__0_.2_0_20_0_20_0_0_2 _;
无理数:?_,_3 _2_, _7_,_0_.3_5_35_5_3_55_5_3_?__;
☆像有理数一样,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
如:?,2,3 3是正无理数,
? ?,? 2,? 3 3是负无理数。
2、按性质(或大小)分类:
3
73 ?
有理数集合{
16 ,
, 7
0. 8 ,
3.14159265
}
无理数集合{ 2? , 3 5 }
3
分数集合{ 3 ,
7
?
0 . 8 , 3.14159265
}
2、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和 绝对值:
? 3的相反数是 __3_; 1 ? 3的绝对值是 _3_?_1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发现?知道了哪些新 知识?
随堂练习 判断:
1.实数不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 ) 2.无理数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
4.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 5和无理数统称 实数
●实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整数
如:? 3,0,5,9 ?
正实数
3 正有理数 如:6, 1 ,0. ? ? 3
数实
0 负实数
正无理数 如:?,5,3 4 ?
3 负有理数 如:? 6,? 1 ,? 0. ? , 3
负无理数 如: ?? ,? 5,? 3 4 ?
☆: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要按 同一标
准,不重不漏 。
【活动二】:
2 在数 ? 5,9,? 3 8,? 1 ,0. ? ,0,? ? ,
●无理数的引入及其概念 ●实数的分类
●随堂练习
●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当堂达标 ●本堂小结及作业布置
●同学们,我们在上册学习了有理数,下面我们 来看一组数,按要求把它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在数3,? 1 ,0,? 7, 2 ,?,2, 3 3中,
2
3
整数有:____3_,__0_,___-7___;
2.绝对值性质的探究。
3.实数的运算 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任务1: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 值
阅读课本84页第二自然段, 然后完成思考
思考:
2的相反数是 __?___2__
-π 的相反数是____π_____ 0的相反数是____0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