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消费力的地区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
![消费力的地区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https://img.taocdn.com/s3/m/f6fa68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6.png)
消费力的地区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的解释:1. 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从而影响其消费力。
发达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平均工资和收入水平,因此居民的消费能力相对较强。
相比之下,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则可能存在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导致消费力较弱。
2. 就业机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薪酬待遇,这为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进而提升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而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则可能面临就业机会较少、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从而限制了消费力的提升。
3.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和资金,如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
这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使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品质,同时也对消费力的提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比之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可能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4. 消费文化和消费习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具有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消费文化,居民更加倾向于追求时尚、个性化和高品质的消费。
这种消费文化和消费习惯推动了消费力的提升。
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的消费文化和消费习惯可能相对保守,限制了居民的消费能力的发展。
5. 地方政策和产业结构: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以及地区的产业结构也会对消费力产生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政策、消费券等手段来促进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
同时,产业结构的不同也会导致地区之间的消费差异,发达地区可能拥有更多高附加值、高消费需求的产业,从而提升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综上所述,消费力的地区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更多的就业机会、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开放的消费文化以及有利的地方政策和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
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则面临相反的情况,导致消费力较弱。
浅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浅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a150f1f55270722192ef71c.png)
的 比例 同样 会 遭 到破 坏 。这 时 候 消费 需 求 相应 减
2 收入水平 、 、 消费 水平 引起结构 变动 的原因
收入 的增 长必然 引起 消费水平 的增 长 , 肖 而? 费
2 建立农 业保 险机 构 , 、 以减 轻 自然灾 害对 农 民
开拓农 村 消费市场 就要 完善 和发 展我 劳动 因素造成 经 济 发展 水 平 不 同 , 动 报 酬不 同 , 收入 的影 响 , 劳 从 而形成 消 费水 平 的 差 异 , 国经 济 发 展 的不 平 国的农 业保 险 。 我 衡, 在地 区之 间 , 城乡之 间表 现得 非 常明显 , 经济 在 培育新 的消 费热点显 得格外 重要 , 于我 国城 对
浅论 消 费水平 与 经 济发 展 的 关 系
谢 丽珍
( 娄底职业 技术 学院, 湖南 摘
水平。
娄底
470 ) 100
要: 消费水平低是制约我 国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 。如何提 高消费水平促进 经济发展是 目前我 国应解 决的 问题。
积极发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 育城 镇新 的 消费热 点 ; 培 发展 消 费信贷 ; 建立和 完善 社会 保 障制度 有利 于提 高我 国消 费 关键词 : 消费水平 ; 消费信货 ; 保障制度 中 图 分 类号 : 1 F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消费 的商 品和劳务 的价值额 , 同时也 可 以用来 指称 有着 直接 的依 存 关 系 , 当国 民 收入 的增 长较 快 时 ,
一
国的消费 总规 模 , 即社 会 总 消 费 。2研 究 消 费水 其他条 件不 变 的情 况 下 , 费水 平 也 增 长较 快 , _ 消 而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d4e68b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a.png)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引言消费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消费水平的提高既反映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本文将探讨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促进消费水平提高的措施。
消费水平的意义消费水平是指人们用于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水平。
消费水平的提高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因为消费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需求的增加促进了企业的生产,刺激了就业增长,并推动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消费水平的提高还能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消费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消费水平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消费作为需求的一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高消费水平意味着人们购买力的增强,推动了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刺激了生产和销售活动的增加。
这进一步促进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其次,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改善。
当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强时,他们购买更多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增加了生活的舒适度和享受。
这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对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就业增长也有积极影响。
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加,企业需要增加生产和服务的规模,从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有助于减少失业率,提高人民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
实现消费水平提高的措施为了提高消费水平,各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刺激消费增长。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1.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提供廉价的借贷资金,鼓励人们增加消费支出。
2.推动收入分配的公平: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加他们的购买能力,从而推动消费水平的提高。
3.优化税收政策:降低个人所得税率和增值税等税收,减轻人们负担,鼓励消费。
4.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险、养老金和失业救济等福利,增强人们的安全感和消费信心。
5.加强教育和培训: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人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增加收入,从而提高消费水平。
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及其解读方法
![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及其解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900037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8.png)
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及其解读方法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稳定增长的过程,它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
为了准确评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趋势,人们采用了一系列的指标来衡量,这些指标不仅可以提供经济发展的概况,还可以揭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并探讨它们的解读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它统计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动力。
通常来说,GDP增长率在正数范围内表明经济处于增长状态,而负数则表明经济处于衰退状态。
然而,单纯关注GDP增长率可能会忽视一些问题,比如环境破坏和资源耗竭。
所以,我们还需要关注其他指标来全面评估经济发展。
二、劳动力市场指标劳动力市场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状况和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
其中,就业率和失业率是两个重要的指标。
就业率指的是劳动力参与就业的比例,它可以反映劳动力市场的活跃程度;失业率则指的是寻找工作但没有找到的就业人口占劳动力总人口的比例,它可以反映就业市场的供求状况和社会稳定性。
通过分析就业率和失业率,我们可以了解就业机会的多少和劳动力市场的脆弱性,从而评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消费水平指标消费水平指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
个人消费支出和零售销售额是两个常用的指标。
个人消费支出指的是居民在一定时期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额,它可以反映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习惯;零售销售额则指的是所有企事业单位通过零售渠道销售给个人和家庭的商品和服务的销售总额,它可以反映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
通过分析消费水平指标,我们可以了解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偏好,从而评估经济发展的民生效果和市场活力。
四、投资水平指标投资水平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和创新方面的投入程度和效果。
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入是两个关键指标。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fd519d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9.png)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上升。
消费水平是指人们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程度以及其质量和价格。
在过去,人们的消费水平主要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比如衣食住行等。
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提高到了更高的层次,人们对于商品的质量和价格要求也越来越高。
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二者互相促进。
一方面,消费水平的提高能够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增加消费需求,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消费者对于质量更好的产品的需求不断推动着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能够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效益,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生产水平也为人们提供更多和更高质量的消费品和服务,是消费水平得以提高的保证。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财力去供养更高层次的质量消费品,比如国际化的衣服、数码产品等。
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不同行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了人民的生产水平和经济的整体水平。
此外,消费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带动商业服务业的繁荣,促进城市商业的发展。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品质量和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商业服务业也必须不断升级改进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的要求。
商场、超市、网购等渠道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购物方式,不断更新的产品、优质服务等也为人们提供一种更加鲜明的消费品牌,以满足不同的的消费需求。
在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我们需要强调节约的重要性。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消费行为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人们应该鼓励更为环保、可持续的消费理念,通过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和能源,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总之,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的背景下,我们也要明智消费,增强环保意识,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通过优质服务和创新的产品,让消费水平的提高带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3641ae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7.png)
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经济发展水平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的总和,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
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很多,涉及到人口、产出、收入、就业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标。
首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
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通常以人均GDP来比较国家之间的经济水平,高人均GDP意味着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其次,劳动力参与率是反映就业水平的指标之一。
它表示在劳动力人口中,实际从事劳动工作的人口所占比例。
高劳动力参与率通常意味着充分就业和良好的经济发展。
第三,投资水平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投资是指用于扩大生产能力、改善生产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资金。
通常以固定资产投资为指标,包括房地产、基础设施、设备等实物资产的投资。
高投资水平能够带动经济持续增长,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第四,消费水平也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
消费是指个人或家庭在一定时期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高消费水平通常意味着人们的消费能力较强,市场活跃,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第五,人口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人口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的增加速度,通常以年均人口增长率来衡量。
人口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力资源多,市场潜力大,有助于经济的发展。
第六,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财政收入是国家税收和非税收的总和,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求而进行的开支。
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财政支出的合理安排能够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
出口和进口的数量和价值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贸易状况。
出口收入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进口能够提供对本国市场的多样化选择和扩大消费市场。
总之,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总和,反映了该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的综合水平和能力。
消费水平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消费水平对中国经济的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a7965b9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a.png)
消费水平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消费水平一直在不断提高,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人们开始关注品质和服务,而不再只是关注价格。
这一变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一、消费对GDP的影响消费对GDP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表示一个国家一定时间内所有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消费在GDP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8%。
消费升级的趋势对GDP的影响也随之显现。
中国传统的消费方式以低价格、大众品牌为主导,但是人们现在更关注品质、品牌、服务和好的购物体验,因此,消费水平的提高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也会随之推动GDP增长。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仅是提高GDP的度量,更是推动经济活力的源泉。
消费通过刺激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提升投资回报等方面,促进了国内市场的优化、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进一步打开了消费市场,提升了国民生活质量,这些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作用。
二、消费的拉动力消费作为一种现象,是由千千万万的消费行为所构成。
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而言,每个人的一点点改变,也会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产生极大的影响。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推进,城市化带动了消费的增长。
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工资水平在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而进入了城市劳动力市场,随之带来了就业增长和消费增长。
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对健康、休闲、娱乐、旅游等方面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些都是消费增长的部分原因。
中国的中产阶级的崛起同样是消费增长的原因之一。
中产阶级是指一部分收入相对较高的家庭,他们的消费富有追求品质和享受生活的特点,中产阶级的崛起推动了奢侈品、高端品牌的迅速发展。
三、消费升级的趋势“消费升级”被认为是中国经济的催化剂之一。
消费升级指的是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品质、品牌、服务和购物体验,从而转向高质量、高品位、个性化的消费。
消费升级的趋势让消费市场持续扩大。
经济发展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与变化
![经济发展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与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885884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9.png)
经济发展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与变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发展,消费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经济发展对消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改变了商品的供需关系。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与变化。
一、消费水平提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较高的收入使得消费者有更多的可支配资金用于消费,从而推动了消费市场的扩大。
人们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更加追求品质和享受。
高端消费品的需求急剧增加,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特点。
二、消费结构升级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只注重生活必需品的购买,而更注重品质和服务。
消费结构发生了升级,从传统的“吃、穿、用、住”转变为“吃、穿、用、住、行、娱”。
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对于时尚、品牌、绿色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消费市场地域差异减小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消费市场地域差异逐渐减小。
过去,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而现在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兴力量。
经济发展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消费能力提升,消费者变得更加追求品质和多样化。
地域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消费市场呈现出全国统一的特点。
四、电子商务崛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消费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人们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实体店和购物中心,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购物。
电子商务的便捷和价格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推动了消费市场的快速扩大。
同时,电子商务也催生了新型的消费市场,例如共享经济、网络直播销售等。
五、消费升级与绿色消费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逐渐从实物产品向服务和体验转变。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环保、个性化等方面的需求,绿色消费成为一种趋势。
消费升级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品质和功能上,也体现在消费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上。
消费市场也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鼓励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
六、市场竞争加剧与品牌建设经济发展带动了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不得不更注重品牌建设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对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的影响研究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对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199bb8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8.png)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对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的影响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逐渐增加,这对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论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对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的影响,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探讨。
首先,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直接推动了消费需求的增加,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当居民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时,他们会选择更高档次的商品和服务,这就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其次,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对促进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生产和服务领域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到经济活动中。
因此,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可以刺激更多的企业增加生产和服务,从而给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减少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就业稳定。
再次,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对改善贫富差距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过程中,一方面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可以得到改善,另一方面,高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这样一来,贫富差距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缩小,社会公平性得到提升。
此外,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还对调整经济结构具有积极意义。
过去,我国经济过于依赖投资拉动,而消费占比相对较低。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凸显起来,可以有效平衡投资与消费的比重,推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然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过度消费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加剧,对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
其次,一些人消费过度可能导致个人负债累积,增加金融风险。
最后,全面提高居民消费水平需要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及提高消费环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综上所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对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贫富差距以及调整经济结构。
然而,我们也要警惕过度消费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
![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https://img.taocdn.com/s3/m/00f66d2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c.png)
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猛,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也呈现了明显的提升。
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不仅能够刺激需求,也能够扩大就业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随着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购买力得到提升,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这就促使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例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智能家电、高端消费品以及文化旅游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直接促进了相应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其次,经济增长也直接促进了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促使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为其提供了更充裕的消费能力。
经济增长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的工资水平,也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社会保障水平。
这些都为居民增加了可支配收入,提高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提高生活质量,这又进一步拉动了经济增长。
因此,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然而,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虽然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消费不足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在扩大,但与之相比,居民的消费能力相对不足。
部分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并没有跟上消费水平的提升,导致了消费需求与实际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
这种消费不足的现象不仅会抑制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提高城市居民消费水平,需要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大收入分配的力度,确保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与消费水平的提升相适应。
另一方面,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加,可能出现过度消费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https://img.taocdn.com/s3/m/73cc4d1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b.png)
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
一、就业机会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使更多的人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企业的扩大和新的产业的兴起,这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满足生产需求。
因此,人民可以通过就业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二、收入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人民的收入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随着经济的增长,企业的利润也会相应增加。
通过推动经济发展,人们可以享受到更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这使得他们的收入水平得以提升。
高收入可以让人们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三、消费水平的增加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
当人们有了更多的收入后,他们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提高日常生活的品质和享受。
比如,人们可以购买更好的食物、住房、交通工具和娱乐设施等,从而提高生活水平。
四、社会保障的完善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促使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人民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壮大,政府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来投入到社会保障事业中,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幸福。
五、社会福利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福利得到提升,人民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社会福利政策。
例如,国家可以加大对教育、医疗和文化等领域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此外,社会安全和法律保障也会得到改善,人民会感受到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总之,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巨大的影响。
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增加消费能力、完善社会保障和提高社会福利,经济发展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福利,持续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继续提高,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消费水平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评估
![消费水平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6b94646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2.png)
消费水平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评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消费水平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不可忽视。
消费水平的提高可以推动GDP的增长,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评估消费水平对GDP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关键因素。
首先,消费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有更多的储蓄和消费能力。
他们开始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这将刺激生产活动并带动经济增长。
例如,当人们购买汽车、房屋和其他大型商品时,这些需求将直接推动相应行业的发展。
此外,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企业也会增加投资以满足需求,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消费对就业也有重要影响。
消费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这将带动企业增加生产。
为了满足需求,企业需要雇佣更多的工人,以扩大生产规模。
新的就业机会将刺激居民的消费能力,形成正循环。
这也意味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加GDP,还可以减少就业率,推动社会稳定与发展。
消费水平对GDP的影响受到几个关键因素的制约。
首先,居民收入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明显增长,消费水平的提高将受限。
因此,提高收入水平是促进消费的关键。
这可以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加强教育培训和提高工资水平来实现。
其次,消费者信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如果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感到悲观或不确定,他们可能会减少消费支出,这将对GDP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来增强消费者信心,例如提供稳定的经济环境、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金融体系的健康状况。
消费水平的提高需要足够的金融支持,例如贷款和信用。
如果金融机构存在风险,可能会限制居民的消费能力。
因此,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条件。
最后,消费结构的优化也对GDP产生影响。
消费水平的提高应该是有质量的消费,而不是仅仅追求数量。
例如,增加对教育、医疗和环保等领域的支出,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素质、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
![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https://img.taocdn.com/s3/m/a23bf93ca32d7375a4178021.png)
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文/李放马纯利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在客观上有合理的比例,在数量上有很大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
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当消费的增长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正常比例就会遭到破坏。
这时候消费需求相应减少,消费品市场的供过于求,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弱化。
由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不协调差距加大,引起商品或资本运动受阻,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生产活动被迫紧缩。
其次,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有一定的依存关系。
消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其变化必然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
而最终消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函数,就是消费率,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率变动有明显的影响。
在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区间,当消费旺盛,经济增长率就高;消费不足,经济增长率就会滑落。
当然,消费也不是越高越好,消费率长期过高,会挤掉投资,使经济增长不能持久;但消费率也不能长期过低,长期过低就会使高速扩张的生产能力与低消费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过剩危机“,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第三,居民消费倾向与经济增长也有依存关系。
居民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消费支出占居民收入的比例,是平均消费倾向及边际消费倾向的统称。
在经济的短期波动中,人们的消费变动不会和收入变动成比例。
具体而言,在经济趋向繁荣的过程中,收入增加,这时人们的消费就会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会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要比平均消费倾向小。
在经济走向衰退过程中,收入下降,这时人们的消费会减少,但减少的幅度会小于收入下降的幅度。
这也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从另一个角度说,居民消费倾向也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内需的增长,但从上个世纪末以后,我国的消费要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3ccc085d0d233d4b14e6960.png)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作者:贺友桂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7期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艰难启动期,因此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一直是近年来常被关注与探讨的话题。
每一个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的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
”也就是说,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消费,社会再生产便无法继续进行,消费既是生产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
消费水平作为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额,同时也可以用来指称一国的消费总规模,即社会总消费。
关键词: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再生产过程;社会总消费一、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率与物价消费水平有什么关系假如我们2010年国家GDP增长是10%,而我们的消费水平CPI在怎样的一个百分比是合适的,是没有通货膨胀的或通胀不是很厉害,它们之间有那些密切的关系导致互相影响互相波动。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物价变动与经济增长波动频繁,振幅较大,其背景和影响因素比较复杂。
政策主导价格间歇式高涨,经济增长波动较大,需求拉动导致严重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过快,经济转型导致通货紧缩,经济低速增长,资源制约导致价格上涨,经济增长快速提升。
物价变化和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并呈现出七个特征:(1)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
(2)两者波动方向一致。
(3)物价涨跌滞后于经济增长变化,时差大体为1-2年。
(4)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动周期波长相仿。
(5)物价变动波幅大于经济增长。
(6)物价过度波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显著。
(7)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会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胀或加重通胀程度。
二、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有国民收入总额及其提高速度,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消费与投资人口总数及其增长速度,价格水平的变动等。
消费水平的高低,直接依存于消费基金的多少,而消费基金又来自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总额大,增长速度快,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就高,收入总额小,增长速度慢,则消费水平就低。
消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消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be4f50616fc700abb68fce6.png)
消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2003年以后GDP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10%以上,但应该看到,我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出口拉动,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呈下降趋势。
2000年至2006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由65.1%、5.5个百分点下降到39.2%、4.3个百分点。
同时,在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支出比重则趋于下降,由77.2%下降到72.6%,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渐弱。
目前,这种主要由投资、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我国经济增长过热、经济结构失衡,人民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应有的成果,因此,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投资、消费和出口。
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政策预期鼓舞下,居民的消费意愿必将进一步提高,消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
国家相关政策亦要求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求“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城镇化、工业化推动了中国经济加快前进,而我国又是一人口大国,所以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大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将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吧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通过积极稳妥拖进城镇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随着收入的增长,居民更注重精神层面感受,消费观念也有了必然的转变。
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关系分析
![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关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18695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d.png)
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关系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本文将就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1. 经济增长带动收入增加: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产出的增加,工资和福利待遇也相应提高。
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改善了生活条件,提升了生活水平。
2. 就业机会增多:经济的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量的劳动力能够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从而改善了就业形势,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
3. 技术进步改善生活品质: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科技创新不断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获取更加便捷,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了购物的便利性,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4. 公共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公共设施的投入。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交通运输的便利化,城市环境的改善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二、人民生活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消费需求的提升促进经济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相应增加。
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推动了市场需求的扩大,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教育和技能水平的提升推动产业升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教育水平的提升和技能的提高。
高素质的劳动力更有竞争力,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3. 健康水平的提高减少生产成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往往伴随着健康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医疗费用和劳动力的损失。
健康的劳动力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生产做出贡献,降低了生产成本。
4. 积极的社会参与促进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
积极的社会参与促进了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物质财富,从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消费行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消费行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635a05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c.png)
消费行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消费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消费行为的变化不仅会对个人生活产生影响,也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消费行为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消费行为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消费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拉动了GDP的增长,还刺激了企业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当人们的消费能力提高时,他们更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这就促使了企业扩大生产和提高技术水平,进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例如,中国近年来推行的消费扶贫政策,通过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还刺激了农产品的需求,带动了农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消费行为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反馈的关系。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推动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变化,而消费行为的变化也会进一步影响经济发展。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品质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这就催生了更多高端产品和新兴产业的诞生。
同时,消费者个体的选择也会对企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产生影响。
例如,随着健康饮食的兴起,一些传统行业面临转型与更新,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而企业的竞争也促使其不断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价值。
此外,消费行为还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公平和可持续性有关。
消费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满足,也反映了社会财富的分配和利益的均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例如,富人消费追求奢侈品享受的同时,贫困群体还在为基本生活需求而苦苦挣扎。
这种悬殊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无法实现消费的全面增长。
因此,消费者的理性和平衡消费行为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消费行为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消费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反过来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
消费行为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个人和企业,也对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浅析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浅析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0c7368b804d2b160a4ec0c1.png)
浅析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消费水平作为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额,同时也可以用来指称一国的消费总规模,即社会总消费。
研究消费水平,对于确定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的比例,积累与消费的比率,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消费水平经济发展问题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艰难启动期,一方面市场疲软,产品普遍存在供大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国内的居民储蓄欲望在不断地加强,储蓄率在不断地攀升。
有资料表明,我国在家电,机械加工行业企业的开工率只有60%左右,同时城乡居民的存款却是以年均数亿元的速度增长,仅1998年的前11个月,居民的存款增长了716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873亿元,而社会零售总额增数却由94年的30.5%下降至98年的6.79%。
因此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一直是近年来常被关注与探讨的话题。
马克思说过:“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的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
”也就是说,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消费,社会再生产便无法继续进行,消费既是生产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
一、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我国近期出现投资过热,但消费增长一直相对较弱2003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24.5%,2004年一季度更是高达43%,这已接近1992和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的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主要源于几个方面:一是地方项目投资。
2004年一季度,地方项目投资增长60.2%,中央项目投资只增长 4.8%。
二是集中于工业和建筑业的投资。
三是私营和外企的投资。
四是部分省市的投资。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过于依赖投资的拉动,消费需求亟待提高。
多年来,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实际增长率一直远低于投资的增长率,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近年来,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在80%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约为74%,而我国则要低很多。
社会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
![社会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https://img.taocdn.com/s3/m/15fb2fa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f.png)
社会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消费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繁荣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消费的增长不仅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反过来受到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首先,社会消费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一个国家的消费水平直接反映了人民的购买能力和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社会福利的提升,人们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消费需求的提升驱动了企业的生产和创新,刺激了投资和就业。
例如,当人们有足够的收入购买汽车时,汽车制造商的需求会增加,从而带动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因此,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社会消费水平的增长还与经济结构的升级密切相关。
消费的结构升级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更加关注质量、品牌和体验。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推动了企业向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业转型,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量,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升级和增长。
例如,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重视,健康食品、有机农产品、新能源汽车等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
因此,社会消费水平的提升对于经济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社会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还存在着良性循环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增长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增加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另一方面,更高的消费水平又反过来刺激了企业的生产和创新,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这种良性循环的关系使得社会消费水平和经济增长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当人们愿意消费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时,企业将会加大产能和投资,推动经济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又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然而,社会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过度的消费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当消费追求过度和浪费时,将无法可持续地支撑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个人消费与经济发展
![个人消费与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1b353c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8.png)
个人消费与经济发展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个人消费对于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消费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它涉及到国内生产总值、就业、投资、外汇等多个方面。
而个人消费又是整个消费体系的基础和动力,其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至关重要。
首先,个人消费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而个人消费则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个人消费增加时,尤其涉及到消费大宗商品和服务的时候,生产环节的各个层面都会相应增长,这就直接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
其次,个人消费还具有促进就业的作用。
就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个人消费能够直接带动零售、批发、物流等多个行业的工作机会。
在消费需求增加时,相应的生产企业需要增加产能,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工人。
此外,餐馆、商场等服务行业的需求也会增加,这同时也能促进服务行业的就业机会。
另外,个人消费对于经济投资也起到了支持作用。
消费旺盛的时候,企业需要增加生产能力以迎合更高的市场需求,而这些企业生产的新产品也需要投资资金。
因此,当个人消费增加时,企业也会因此增加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虽然个人消费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消费过度却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消费过度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就需要引导消费者进行合理和环保型的消费。
另外,个人消费也应该以自身经济状况为前提,合理规划参与消费。
总之,个人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规划消费,以对经济发展做贡献。
同时,政府也应该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引导消费者进行合理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艰难启动期,一方面市场疲软,产品普遍存在供大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国内的居民储蓄欲望在不断地加强,储蓄率在不断地攀升。
有资料表明,我国在家电,机械加工行业企业的开工率只有 60% 左右,同时城乡居民的存款却是以年均数亿元的速度增长,仅 1998 年的前 11 个月,居民的存款增长了 7160 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 873 亿元,而社会零售总额增数却由 94 年的 30.5% 下降至 98 年的 6.79% 。
①因此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一直是近年来常被关注与探讨的话题。
马克思说过:“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的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
”②也就是说,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消费,社会再生产便无法继续进行,消费既是生产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
消费水平作为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额,同时也可以用来指称一国的消费总规模,即社会总消费。
研究消费水平,对于确定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的比例,积累与消费的比率,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一)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消费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增长,在客观上有合理的比例,在数量上有很大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当消费的增长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正常比例就会遭到破坏,生产正常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则成为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消费需求不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积累,低消费”时,消费与生产的比例同样会遭到破坏。
这时候消费需求相应减少,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弱化。
由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不协调差距加大,引起商品或资本运动受阻,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被迫紧缩。
其次,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有一定的依存关系。
消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其变动必然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
而最终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函数,就是消费率,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率变动有明显的影响。
在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区间,当消费旺盛,经济增长率就高,消费不足,经济增长率就会滑落。
当然,消费率也不是越高越好。
消费率长期过高,会挤掉投资,使经济增长不能持久,但消费率也不能长期过低,长期过低就会使高速扩张的生产能力与低消费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过剩危机”,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消费率总的变动趋势是下降的,虽然在 1978 - 1982 年消费明显上长,从 61.8% 上升到 68.7% ,但从此以后,我国的消费率却是持续下降的。
1990 年比 1982 年降低了 7.4 个百分点。
1997 年又比 1990 年下降 1.4 个百分点。
③由于消费率下降,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呈下降趋势。
如表(一)所示。
表(一) 1990-1998 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各指标贡献率年份经济增长速度总消费贡献率总投资贡献率净出口贡献率1990 3.8 72.1 12.0 15.91991 9.2 68.9 25.8 5.31992 14.2 64.8 46.0 -10.81993 13.5 46.6 70.5 -17.11994 12.6 38.2 42.8 19.01995 10.5 37.9 55.4 6.71996 9.6 52.9 33.7 13.41997 8.8 49.8 33.4 16.81998 7.8 31.8 63.1 5.1资料来源:引自许永兵《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从表一可知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内需的增长,但从 1993 年以后,我国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
93-98 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 42.9% 而投资贡献率却为 56.7%, 后者比前者高出 13.8 个百分点。
这主要是近几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势头放慢。
受收入水平制约,再加上居民对房改,医疗保险,就业制度等改革的预期热情不高,再加上服务消费、住房消费等绝大部分还未完全市场化,所以造成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
( 二 ) 消费水平与经济波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的消费水平也取得了同步的增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 1978 年为 3588.1 亿元, 1994 年上升 43798.8 亿元,年平均增长 9.5%( 按不变价格计算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由 1978 年的 375 元增加到了 1994 年的 3654.5 元,剔除价格因素,年平均增长了 7.3%, 而全国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由 1978 年的 175 元上升至 1994 年的 1737 元。
剔除价格因素,居民消费水平实际年平均增长 9% ,④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消费水平是阶段性波动的。
如表(二)所示。
表(二)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元)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1988 14074.2 111.3 635 106.91989 15997.6 104.3 694 99.21990 17681.3 103.9 723 102.21991 20188.3 108.0 849 114.31992 24362.9 113.6 1004 112.01993 31380.3 113.4 1246 108.71994 43798.8 111.8 1737 114.8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94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 年。
究竟是什么引起了消费的波动呢?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几点因素:1 ,个人收入增长的波动,居民消费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的制约。
当居民的收入大幅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就有所上升,居民的收入下降时,消费也就相就地受到限制,这一趋势以下表(三)可以清晰地表现出来。
表(三)指标 1981年 1985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元) 500.40 748.92 1522.79 1713.10 2031.53 2583.16 3520.31 生活费收入(元) - 685.32 1387.27 1544.30 1826.072336.54 3179.15.生活消费支出(元) 456.84 673.20 1278.89 1453.81 1671.13 2110.81 2851.34 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生活费收入(%) - 91.5 91.1 90.1 89.9 90.5 90.8生活消费支出(%) 91.3 89.9 84.0 84.9 82.3 81.7 81.4资料来源:曾壁钧等著《我国居民消费问题研究》第 50 页,中国计划出版社。
2 、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动。
居民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消费支出占居民收入的比例,是平均消费倾向及边际消费倾向的统称。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 ,边际消费倾向就是增加的 1 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MPC) 。
在经济的短期波动中,人们的消费变动不会和收入的变动成比例,具体而言,在经济趋向繁荣过程中,收入增加,这时人们的消费会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会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要比平均消费倾向小。
在经济走向衰退过程中,收入下降,这时人们消费会减少,但减少的幅度会小于收入下降的幅度,这也说明,边际消费倾向要比平均消费倾向小。
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下降的。
消费倾向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它充分反映了在一定收入水平下消费意愿的大小。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低工资,高积累“的政策,居民个人所得少,消费倾向普遍很高,改革开放以后,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居民的消费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 1978 年以后,我国的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基本上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而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不太明显。
3 、农业波动对消费波动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农业的波动必然引起整个国民经济的波动,从而引起消费的波动。
首先,农业的增长必然导致消费的增长, 1979 年到 1982 年,农业分别增长 1.81 %, 0.31 %, 1.5 %和 0.87 %,消费分别增长 2.8 %, 3.1 %, 1.0 %, 2.2 %,其次,农业的减产或低增长导致消费的下降或低增长, 1991 年农业国民收入下降 1.53 %,同年消费下降 3.2 %,⑤ 1992 年至 1995 年,农业国民收入大幅下降消费也大幅下降。
( 三 ) 消费水平与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大体上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成分,各组织和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构成,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国的经济增长从其内涵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一国的经济增长又是以一定的消费水平为前提的。
当社会经济实现增长,经济总量及人均收入量也会相应增长,从而引起需求结构、生产结构以及外贸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
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高的经济增长率必然带来高的结构变化率。
也就是说,结构的变动是与经济发展过程相联系,是以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即人均收入水平和工业化程度)为条件,是通过资源的再分配来实现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结构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动。
下面就从几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1 、人均收入水平与经济结构变动及工业化程度根据库兹涅茨的研究可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结构变动率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 50-130 美元时是产值结构变动率最高的第一时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 220-360 美元时是产值结构变动率很高的第二时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 360-860 美元时是产值结构变动率较高的时期。
我国改革以来,按世界银行图表集法计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大概在 300 美元左右。
⑥因此可知我国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处于高变动率阶段。
产业结构的转变过程,根据钱纳里等人的理论,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1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2 )工业化阶段,( 3 )发达经济阶段。
工业化阶段是结构转变幅度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需求结构及生产结构、外贸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我国在改革开始时工业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但是人均收入水平却是相当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