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心电现象PPT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超常传导与伪超常传导的鉴别
超常传导与伪超常传导在心电图上均 表现为传导改善,区别在于病因的不 同。伪超长传导有明确的病因或有确 切的发生机制。超常传导发生在意料 之外,不能用其他的已知的电生理机 制去解释。
五 超长传导的临床意义
超长传导的概念不仅可以用以解释在 阻滞中出现的复杂的电生理现象,而 且有助于理解一些复杂的电生理机制。
裂隙现象
裂隙现象是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中的一种伪 超长传导现象。心脏电生理研究发现,其本 质是激动传导方向上不同水平面的不应期各 不相同造成的,又被称为伪超长传导。
裂隙现象
定义 心电图表现 电生理机制 临床意义
定义
由于心脏传导系统的不同部位的不应期和传 导速度离散度较大,使得心脏周期的某一时 限内到达远端的激动不能传导,而较早或较 晚的激动都能传导的现象为裂隙现象。这一 时限为裂隙带。
2 阻滞 期前收缩时,联律间期缩短,激动落入了 远端水平面的有效不应期而被阻滞,不能下传。
3 阻滞消失 当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进一步缩短时, 其将落入近端水平面的相对不应期。激动在近端发生传 导延缓,当其传导到远端时,远端组织已脱离有效不应 期,使激动得以下传。
因此,裂隙现象的发生机制不是远端组织的阻滞发生了 意外改善,而是近端组织进入相对不应期激动缓慢下传 的结果,其本质是一种伪超长传导。
临床意义
裂隙现象在临床心电图及心脏电生理检查时 并非罕见,在房室传导系统的正向与逆向传 导中都可能发生,并可以分成数种类型。了 解其发生机制和心电图表现有助于正确解读 复杂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现象。此外,裂隙 现象的发生受心动周期长短,抗心律失常药
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蝉联现象
定义 电生理机制 心电图表现 鉴别诊断
预激综合征正路和旁路间的蝉联现象 预激综合征的蝉联现象有两型: ①旁路蝉联现象(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型):旁路不应期长于房室 结,较快的窦性或房性激动下传时,旁路处于不应期不能下传, 发生旁路功能性阻滞,则激动沿希氏-浦肯野系统下传。激动沿房 室结下传,激动心室的同时,又向旁路产生逆向性隐匿性传导, 这种连续的隐匿性传导可产生旁路持续的功能性阻滞。心电图中, 心动过速时的QRS波时相正常。 ②正路蝉联现象(旁路下传型): 心房激动下传时,遇到房室传动系统不应期出现功能性阻滞,激 动沿旁路下传,同时向房室传导系统产生逆向性隐匿性传导 ,引 起持续性房室传导系统功能性阻滞。心电图上表现为宽大、畸形 的完全性预激的QRS波。应当指出,隐匿性预激综合征的旁路无 正向传导功能,仅有逆向传导功能,因此不存在旁与房室传导系 统之间的蝉联现象
超长传导
• 定义 • 心电图表现 • 电生理机制 • 超常传导与伪超常传导的鉴别 • 超长传导的临床意义
一 定义
病态心肌在传导抑制状态下,其传导性发生 意料之外的、暂时的改善。超长传导的实质 是传导异常的心肌发生了不明原因的、暂时 性的传导改善,是在原有传导异常基础上的 改善,而并非意味着传导性能超过正常。
ຫໍສະໝຸດ Baidu
心电图表现
左、右束支间蝉联现象 室上性激动下传时,遇到一侧
束支不应期边沿另一侧束支下传,并同时经室间隔隐匿性逆向 传到到对侧束支,使之后的室上性激动反复落入该侧束支的不 应期,而发生功能性阻滞。束支间蝉联现象常见于窦性心动过 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和顺向性房室折返性 心动过速等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一系列连续3次以 上的快速,宽大,畸形的QRS波。根据阻滞部位,心电图可 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左束支阻滞及交替性左右束支阻滞现象 (图12-7)
房颤伴发的左右束支间蝉联现象与单侧束 支功能性阻滞的鉴别 一般性单侧束支功
能性阻滞是由于过快的激动下传时,连续遇到 其有效不应期所致,不伴有束支间隐匿性传导。 两者之间的鉴别,可用发生束支阻滞的最短RR 间期与正常形态的RR间期比较。如前者长于后 者则可能为蝉联现象,相反时就可能为功能性 阻滞。
心电图表现
对于同一患者,联律间期不同的激动可以引 起相互矛盾的心电现象:①联律间期长的激 动均能下传;②联律间期短的激动下传受阻; ③联律间期更短的激动反而下传。图(12-2) 中,房性期前收缩出现矛盾性下传时,并伴 有近端传导延期的心电图表现(即PR间期 延长)。
电生理机制
1 正常下传 正常心动周期时,传导系统近远端都处 于兴奋期,激动可以正常的从近端下传到远端。
二 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表现包括:矛盾的RP和PR关系,在 长的RP之后PR延长,短的RP之后PR反而缩 短;文氏型房室阻滞时,本该脱落的P波未 脱落,而其后的PR间期缩短使文氏周期变 得不典型;三度或高度房室阻滞时的心室逸 搏-夺获现象(图12-1);室内阻滞时发生 的房性期前收缩下传心室,原有阻滞消失, QRS形态百年的正常。
鉴别诊断
房颤伴发的左右束支间蝉联现象与室性期前收缩或 室性心动过速鉴别 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的
QRS波在V1导联多为单项(R)或双向(qR、RS或QR) , 在V6多有深S波,其后常有代偿间期,并有室性融合波等特点。 蝉联现象时,多出现右束支阻滞图像,这与右束支有效不应期 比左束支长有关。另外,发生蝉联现象时QRS的初始向量与 激动正常下传的时相同,而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的 QRS波初始向量与正常激动时的完全不同。
定义
当激动传导的前向出现两条径路时, 一侧径路由于处于不应期而发生功能 性阻滞,激动沿着另一条径路下传, 同时像阻滞侧的径路发出逆向性隐匿 性传导,而引起一侧径路持续性功能 性阻滞的现象称为蝉联现象
电生理机制
心脏内存在解剖或功能上的两条传导径路,其不应期及 传导速度不同。基础心率突然加快或发生期前收缩时, 激动在下传过程中遇到其中一条径路不应期而阻滞,激 动沿另一条径路下传。同时,下传的激动还向阻滞侧径 路发出隐匿性传导,连续的逆向性隐匿性传导造成阻滞 侧径路的连续性功能性阻滞,发生蝉联现象。在心律较 恒定的情况下,蝉联现象可以持续存在。一下情况,蝉 联现象便终止:①心率减慢,阻滞侧径路的传导性或不 应期改善。②心率增快,两侧径路同时发生阻滞。③阻 滞侧径路因超长传导或阻滞得到改善,出现一次正常的 QRS波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