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区开发模式选择分析
开发区开发管理模式及发展要素
开发区运作中的关键问题 从我国近30年的开发区运作经验来看,一个开 发区的运作是否顺利,不在于新技术发明的多少, 而在于它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等是否 有利于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 影响一个开发区运作的关键问题主要为以下三个方 面: 1、体制;——发展平台 2、产业;——内在驱动因素 3、环境;——外在驱动因素
经济管理体制要点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就是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自负盈 亏和管理科学;开发区的经济职能一般都是通过其拥有产权的综合公司或专业 公司来实现的,其中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率先在我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已有 20 多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如苏州高新、中炬高新、东湖高新、倍特高新和长 春经开等都是开发区控股的上市公司; 2、建立多渠道的融资体系:开发区大都是在国家或地方优惠政策的引导下,自 主创业而发展起来的;有的开发区由地方政府划拨了小部分启动资金,有的则 完全是通过自筹资金进行开发的;目前我国开发区主要的融资渠道有:商业银 行贷款、政府给予贴息政策(如昆山)、国家开发银行贴息贷款(如惠州仲 恺)、发行股票上市融资(如苏州高新)、与外资联合开发(如苏州工业园)、 委托国内有成功经验的开发区开发(如绵阳 等);
开发区运作模式
1、管委会主导 2、公司运作型 3、管委会协调型 4、中外合作型 5、委托管理型
1、管委会主导型
管委会主导型又称管委会直接运作型,是指由上级政府 设立开发区管理机构(管委会),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 构全面负责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招商引资和 社会管理等开发区运作的一切活动。 从国际上看政府主导型的开发区较多,尤其是发展中国 家,发达国家在早期也多采用此模式。 比较成功的开发区如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印度的班加罗 尔等都是政府主导型的,我国如台湾地区的新竹工业园、广 东的中山火炬高新区和苏州的昆山开发区也都是这种模式。
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
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摘要: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能做到协调融合、共同发展的良性状态,倡导“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不断进行产业的优化升级,完善城市功能,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新区是实施产城融合的重点区域,然而在实行产城融合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产业与城市发展不能有效融合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城市新区产城融合中的问题、发展模式,进一步论述了促进产城融合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产城融合;新区;问题;发展模式;实施路径引言: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全国各地都兴建了不少的开发区、产业新区,它们大多处于城市外围,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产城分离状态。
这些开发新区促进了城市工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随着我国步入城市化社会后,这种产业区与城市区分离发展的弊端与问题也越加严重,造成如城市功能薄弱、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低、土地浪费等,对于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
因而如何有效解决产城分离,实现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协调、良性互动,是当前城市新区在发展过程中要面临的重点问题。
一、城市新区产城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一)配套社会服务、生活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城市功能薄弱伴随产业与城市的进一步深化融合发展,会使得产业与生活空间联系更加紧密,这也要求城市新区的要具备充足的生活居住空间及完善成熟的城市功能。
但从当前现状看,城市功能还很不完善。
首先是城市新区的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存在不足,相应的配套生活设施不健全,不少地方还保持着工业园区模式,不能满足新区工作人员和企业员工的生活需求。
其次是医院、学校等事关民生的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缓慢或不足,在短期内无法提供新区居民需要的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功能。
最后是居民入住、生活在新区的比例较低,产城融合要求城市新区就业与居住呈现一种协调的良性关系,避免居住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发展导致的产城分离,但目前很多新区还存在着这种居住、就业分离的现象[1]。
(二)产城融合发展认识还不够深刻,管理体制还不完善产城融合发展关系着一个城市的建设布局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也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
我国城市新区发展战略研究
特征。在这些定位内容 中,空间定位是灵
魂 ,产业 定 位 是基 础 ,功 能定 位 是核 心 。 在 我 国近年 来 一些 新 区的定 位 中 ,还特 别
二、新区的产业选择
新 区产 业 选 择 对 于 新 区 的持 续 、快
表 1 主 要新 区战 略定位
新区名称 战略定位
依托京津冀 、服务环渤海 、辐射 “ 三北”、面向东北亚 ,努力建设成为我 国北方对 滨海新区 外开放的门户 、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 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 流 中心 ,逐步 成为 经济 繁荣 、社 会 和谐 、环境 优美 的宜 居生 态型新 城 区 。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 ,中国内陆重要 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 两 江新 区 基地 ,长江 上游 地 区金 融 中心 和创 新 中心 ,内陆地 区对外 开 放 的重要 门户 ,科 学 业 发展 的示 范窗 口。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 区和生态 田园新城 ,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 西 咸新 区 地建 设 的 国家级 新 区 ,彰 显秦 汉 文 明 、推 动 国际文 化 交流 的 历史 文化 基 地 ,统筹 高 科技 资 源的新 兴产 业集 聚 区 ,城 乡统筹 发展 的一体 化建设 示 范 区。 天府新区 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兰州新区 甘肃层面 :新 区将成为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 ,沟通全省的重要交 通 枢纽 和物流 中心 ,实 现全 省跨越 式 发展 的重 要经 济增 长极 。 南沙新区 国际智慧海滨城市、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
【 图分 类号 】F 9 。 中 2 11 近 年来 ,我 国城 市新 区呈 快速 发展 的 区 自 身优 势和劣势 、 遇与挑战深入分析 的 机 势 头 ,除 滨海 新 区 、两江 新 区 、西咸 新 区 基础上 , 通过 确定新区在区域当中的位置及
关于片区综合开发模式的浅论
大众商务关于片区综合开发模式的浅论王奕霖(中铁宜宾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四川 宜宾 644300)摘 要:文章研究了片区综合开发类项目的典型模式,列举了其前期工作流程和实施要点,并简析了其合法合规性和与政府隐性债务相关的问题,为该模式的进一步运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片区综合开发;土地收入;隐性债务一、引言自2014年起,随着PPP、BOT等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推广,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级政府的财承空间逐渐用尽。
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地区在片区综合开发领域逐渐出现了授权—建设—运营的ABO模式,为走出目前投资困境提出新的道路。
二、ABO模式简介(一)顶层设计ABO模式是Authorize(授权)—Build(建设)—Operate (运营)的简称,目前集中适用于片区开发类项目。
一般是由地方政府通过竞争性程序或直接签署协议的方式授权相关企业(一般为所属平台公司)作为项目业主,并由其向政府方提供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及运营服务。
政府方按约定给予一定财政资金支持。
这是ABO模式的顶层设计,其基本思路就是将政府投资项目转变为企业投资项目,以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更多地由企业通过其自身能力进行市场化运作。
(二)实施架构在以上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平台公司一般采用“投资+施工”联动的方式选择社会投资人,并共同出资组建项目公司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
项目要实现封闭式管理,尤其是在资金上形成闭环。
下面是基本架构示意图:图1 交易结构图按照以上图1架构,政府通过授权的方式确定所属平台公司为片区开发实施主体,平台公司通过公开招标招入社会资本之后通过签订投资协议确定合作关系,并签署股东协议和成立项目公司。
项目公司与平台公司签署项目合作协议,确定项目公司为最终项目业主。
项目公司直接承担项目勘察设计和施工职责,同时,平台公司配合项目公司或者直接负责项目的征地拆迁等工作。
其次,实现资金闭环是片区ABO模式的关键。
目前,片区类项目的资金大多来自项目自身范围内可出让土地出让收益。
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
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关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都逐渐加快,⽽这两个进程在不断地融合推进,⼆者可以说是共⽣共灭。
但这种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出现的形式不同,产⽣的背景也不同,所以最终我是也不尽相同。
这种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分为三种类型,第⼀种是唇齿相依类型,第⼆种是若即若离类型。
第三种是天涯海⾓类型。
但这些类型都很难真正的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不管是唇齿相依模式,还是若即若离模式,或者天涯海⾓模式,这些模式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都不能完全的实现科学的依据和正确的发展途径。
在我国的新城开发区,⽼城开发区和农村⼩城镇等不⼀样的地域都有着不⼀样的产城结合形成背景和发展的模式。
⽂章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域模式和产城融合发展不同的三种模式分析新城开发区,⽼城开发区和农村⼩城镇应该⾛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最终得出结,论新城开发区应该⾛效率和质量同等的空间型产城融合发展途径,⽽⽼城开发区应该致⼒于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途径,农村⼩城镇途径应该是与产业群相结合,最终实现城乡⼀体化的产城融合发展途径。
⾛城乡⼀体化的路径不仅可以解决农村最根本的三农问题,⽽且也可以使城市与农村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产城融合道路,最终让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隔阂被打破,使地域的资源,更能够得到共享。
关键词: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实施路径最近20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平和⼯业化发展⽔平迅猛。
据调查2015年的城镇化⽐率⾼达56%。
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开始有问题出现。
这些城镇化的质量很低,并且产城融合的⼒度很⼩,集中表现在城镇化发展和⼯业化发展相分离,⿁城和睡城现象经常出现。
产业结构不完善,产业规划不协调。
都变成了我国发展产城融合的⼀⼤弊端,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的完美转型。
所以本⽂从如何提升城镇化与⼯业化的质量的⽅⾯来剖析产城融合发展的道路和实现的途径。
⼀、⽬前产城融合的三种模式产城融合已经成了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TOD模式、SOD模式、AOD模式三种城市开发模式
政府利用自己对土地、信息、政策等的垄断,通过合理的运作,从社会筹集资金。
TOD(Transi t-Orient ed Develo pment)作为一种源自城市规划的城市经营方式,已经被西方国家的城市政府广为采用。
所谓TOD,就是政府利用垄断规划带来的信息优势,在规划发展区域首先按非城市建设用地的价格征用土地,然后通过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开发,实现土地的增值。
政府基础设施投入的全部或主要部分是来自于出售基础设施完善的“熟地”,利用“生熟”地价差平衡建设成本(赵燕菁,5667 )。
TOD模式运用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政府行动领先于市场需求,只要判断准确、运作得当,对城市边缘的“生地”进行TOD的先期投入,其成功的可能性和回报率要远远超过现有建成区内的“熟地”。
基于TOD模式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最近南京市正以此理念重新规划新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和建设时序。
SOD(Servic e-Orient ed Develo pment)是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产生的一种新方式。
所谓SOD,就是通过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的开发模式,即城市政府利用行政垄断权的优势,通过规划将行政或其他城市功能进行空间迁移,使新开发地区的市政设施和社会设施同步形成,进一步加大“生熟”地价差,从而同时获得空间要素功能调整和所需资金保障。
一个成功的经典案例,是当年青岛市政府出让了老城区用地,而率先进入新区,实现了城市功能转移、空间疏解与优化、政府财政状况改善等多重目标。
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SOD尤其是以政府为核心的行政中心转移,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示范效应和心理预期效应,是无法衡量的。
AOD(Antici patio n-Orient ed Develo pment)即规划理性预期引导的开发模式,这是一种城市规划—城市经营整合概念,是一种城市经营的新手段。
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的城市经营论
_
经 营
战 略 ■●■r TFra bibliotek E 论
【 摘要 】本文揭示了 市新 区建设开发模 式选择的重要性 , 城
从 城 市 资 源 集 成 和 城 市资 源转 移 两 方 面 剖 析 了城 市 新 区 建 设
开发 模 式 对 于 城 市 资 源 经 营 的理 性 思 考 , 城 市 主 题 经 营 和 城 从 市成 长 两 方 面探 讨 了 “ 谐 主 题 ” “ 新 主题 ” “ 业 主 题 ” 和 、创 、创 等 经 营 思路 对 于 城 市 新 区建 设 开发 的 影 响 以及 城 市 新 区成 长 的
设模式 或是全面布点齐头并进的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模式 , 对于 城 市资源的经营都必须有层次、 有重点 、 有计划的开展。 城市资源经营是城市 经营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之一 , 其 建立在 资源依存型的城市新 区建设开发模式基础之上 , 包括 以
人 口资源转移 、 产业资源承 接 、 城市 资源整合为契机 所构建 的
发模 式” 的圈子 , 资源有效整合 、 在 功能准确定位 、 布局 科学调 整 等基础之上对于城市新 区建设开发模式进 行再思考 。基于 此, 文章试图从城市经营的 角度对于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展
开研究 。
市 或城区等所拥有 的信 息资源 、 技术资源 、 资金 资源等通过 共
同开发 、 利益分享 等机制 内化为城市新 区的内部 资源 。内部资 源外化是在城市新区建设开发过程中 , 将城 市新 区本身所 拥有
的品牌资源 、 声誉资源 、 形象资源 等借 助媒介 向外界传播和推 广, 在外界接受该资源的 同时对于城市新 区建设开发加强 了解 并愿意加入到城市新区开发建设中来。内部资源 累加化是对城 市新 区所拥有的人 口资源 、 土地 资源 、 产业资源 、 自然 资源 等进 行 梳理和挖掘并加 以因势利导 、 归纳整理 , 为城市新 区资源 的
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的区域经济学分析
联 动 和空 间 联动 , 到 “ 旧结 合 、 新 做 新 以
补 旧” .使 城 市 的 功 能 与 空 间 得 到 逐 步
难 以一 视 同仁 、 衡 发 展 . 平 常常 是 以经
济 增长 为 先锋 . 会 进步 和 生态 环 境改 社
能 反 映 城 市 固 有 功 能 的 扩 大 与 增 强 第 二 .城 市 的 外 部 空 间 跨 越 式 发 展 地 区 ,
人 民的 生 活水 平 和 素养 才能 提 高 . 会 社
希 曼 为代表 提 出 来 的 .其 强
调 经济 部 门或 产业 的不平 衡 发展 .强 调 关联 效 应 和资 源 优化 配 置效 应 自然环 境 是 使得 区域资 源空 间 配置 与 区
模 ; 次 , 好 新 城 总 体 规 划 与 土 地 利 其 做
间配 置 城市新 区建 设开 发模 式是 指 中
央政 府 、 级 地方 政府 、 城 开发 公 司 、 各 新
用规 划 的衔 接 . 格 按 照规 划 安排 建 设 严
用 地 和 控 制 规 划 保 留 用 地 . 强 区 域 开 加 发 的 宏 观 调 控 . 高 土 地 资 源 的 有 效 利 提 用 . 格 控 制 各 项 建 设 用 地 指 标 , 新 严 把 城建 设控 制 在 一定 的规模 内。再 次 , 实
城 市新 区建设 开发模 式 的 区域经 济 学分 析
粱 宏 志
f 武汉 理 工大 学土木 工程 与建 筑 学院 湖北 武 汉 4 07 ) 300
摘 要 : 示 了 区 域 经 济 学 理 论 对 - & 市 新 区 建 设 开 发 模 式 的 作 用 与 意 义 , 别 从 发 展 目标 不 -  ̄ 揭 I - 分 f , -
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
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一、城市新区类型与产城融合1、产业型新区许多城市的新区都是在原城市外围一定区域内划定一定范围,以相对聚集有关产业和拓展城市空间为目的发展起来的。
如一些城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产业园区或产业聚集区等,均是如此。
改革开放后,早期阶段城市新区的扩展多以此类型为主。
这类新区的优点是产业优势明显,不足是社会服务功能薄弱。
2、综合型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渐意识到产业型新区功能单一园区和母城的功能割裂自身功能又难以完善因此在开拓新区时除了突出产业聚集功能外还综合规划和考虑了产业布局、交通、生活服务设施(学校、商场、医院等)配套、商品房开发等诸多功能,新区就是一个功能相对完善和独立的新城区。
目前,城市新区的开发主要以此类型为主。
3、产城融合根据国内新区建设的实践,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在新区建设时,政府追求的产城融合一般包含三层涵义:一是新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完善同步,成为功能完整的城市新区;二是城市新区产业的甄选和布局与整个城市未来的发展定位相吻合,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性质或者代表国内未来一个时期的优势产业;三是城市新区与老城区的有机融合,既希望缓解老城区的拥堵压力,又期盼代表新时期现代都市的特质,最终实现新老城区的共生和新陈代谢。
前两个层次产城融合中的“产”主要是产业的概念,包括一、二、三产业,尤其是二产的竞争力及其辐射带动作用和三产的社会服务功能能否达到产业自身与城市新区和整个城市的融合。
后一个层次产城融合中的“产”是指产业聚集区,是一个区域概念,主要是新城区与老城区的融合关系。
二、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存在的问题 1、人口城市化压力大,社会服务设施与城市基本功能薄弱一般情况下,城市新区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是推动新区发展的“催化剂”,其目标是实现经济功能和设施功能的双赢。
但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大型公共设施的选址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导向虽然由城市政府决定,但各城市政府又受自身实力、建设资金和空间需求的限制,造成其从属功能的规模、性质等标准降低。
浅析新型开发园区管理运营模式
随着产业链竞争加剧、传统产能过剩、传统产业集群布局完成等因素影响,现在产业园区的发展举步维艰。
显然,传统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必须要改革新。
“管委会+公司”模式是一种市场化的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的模式。
“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重点是推动管委会的行政改革与公司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推动政企分开、政企合作,充分发挥管委会的战略引领与资源配置作用与公司的市场化运作的价值。
什么是新型开发园区管理运营模式,“管委会+平台公司”是目前国内重要开发园区主要运营管理模式,即为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管委会建立专业运营公司,把原来由管委会独自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开发建设运营职能,转变为由管委会和公司共同承担。
开发区发展规划、政策制定和社会事务管理由管委会独自承担;而建设开发、招商引资、园区运营服务等功能则由管委会和公司共同承担,从而逐步实现“政府+市场”的共治。
“管委会+开发公司”模式下,平台公司必须首先是投融资平台,成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商和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商。
其次,平台公司的产业园区运营管理职责是核心,平台公司真正的主战场是产业园区,打造产业园区运营平台,围绕产业园区实现组织下沉、资源下沉、管理下沉、队伍下沉,成为产业园区运营管理平台。
最后,平台公司的产业投资职责是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下,平台公司要成为产业投资孵化平台,以股权投资方式服务于产业招商、产业培育等产业链打造的全生命周期。
1.园区投资开发商园区投资开发是一种大资金、重资产、长周期模式。
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投融资能力和建设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平台公司主要是做产业园区的投资、建设,后续的运营涉及的比较少。
因此,平台公司围绕着产业园区的投资开发,延展的业务一般会是房地产类业务,如住宅、人才公寓、写字楼、商业综合体、安置房等,从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及政策获得房地产开发的空间。
历史上,有些开发区的平台公司凭借园区投资开发成为了当地优秀的房地产企业。
城市新区活力多维度提升路径与实践探索——以沈阳王家湾地区为例
1452023.07 /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城乡规划·设计城市新区是城市空间外延性扩张的重要载体,一般指具有明确边界、由政府主导开发的城镇建设区域[1],包括毗邻建成区和跨越式独立新城两种[2]。
国内外新城开发在逻辑上存在一定差异:国外由人群活力主导,是自下而上的空间产物[3];而国内则更偏向计划性开发。
快速扩张使我国新区开发面临公共服务滞后[4]、空置率高[5]、发展周期长[6]等问题,易出现“空城”与“鬼城”现象[7]。
其原因主要在于计划性开发关注速度而忽略空间质量,功能设施不完善、景观与活动吸引力低、文化缺失等难以吸引人群形成活力。
因此,本研究从城市设计视角出发,解读活力构成,分析研判发展,并以王家湾地区为例提出营造策略作为探索实证。
1城市新区活力提升体系建构新区活力提升重点在于“引”和“兴”:“引”即利用文、景、城的特色与魅力将活力引入;“兴”则是通过多维要素设计,为活力提供短期活动和长期驻留的载体[8],并逐步形成活力“锚点”。
因此,本研究建构城市设计视角下自然、空间与人文内生互动的城市新区活力提升体系(见图1),在“构成—研判—营造”的逻辑下探索建构适应城市新区的活力提升路径,以设计谋求生境、业境、人境与文境的协调互动与共生。
1.1城市新区的活力构成相较于存量空间,城市新区更有利于在建设前期系统性设计规划,因此应探究活力构成要素以进行针对性设计。
对城市新区而言,文化要素能够延续地方精神,提升心理认同,是新区活力产生的根本;经济要素能够支撑新区建设,是活力维系的根基;社会要素能够融合人群与空间,是活力蓬勃的必要条件。
三者均对新区活力摘要 针对城市新区快速扩张过程中产生的空间活力不足问题,从城市设计的视角切入,建构自然、空间与人文内生互动的城市新区活力提升框架,以“构成—研判—营造”为逻辑,将城市新区活力解读为景观、经济、社会与文化4个维度要素,针对性地开展活力研判,并依托空间设计对城市新区活力进行系统性提升优化,最终实现生境、业境、人境与文境的共生、共融。
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状态、经验与路径选择
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状态、经验与路径选择刘厚莲【摘要】从产城融合的提出与内涵出发,依据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三种状态类型判断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程度较低,表现为滞后城镇化特征.通过梳理和总结深圳坪山新区、上海青浦新城和四川天府新区三个新区促进产城融合的做法,研究认为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要把握特色小镇建设机遇,以新区综合发展规划为基础;以促进人口市民化为核心促进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提升人口在新区居留意愿和获得感;强化交通、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促使具有单一产业发展功能的园区转型为集现代高端产业、居住商业生活为一体的新城区,实现新区人口与产业、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期刊名称】《城市观察》【年(卷),期】2017(052)006【总页数】9页(P93-101)【关键词】产城融合;城市新区;发展路径;人口市民化【作者】刘厚莲【作者单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市郊区建设和打造了一批经济产业发展的亮点区域,主要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专业产业园区等。
这些园区为城市经济产业发展增补了重要动力,但随着劳动力的不断流入,这些园区也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如人口就业流动性大、城市功能薄弱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各类园区的基础上逐渐成立建设了一批城市新区,如浦东新区(1992年成立)、滨海新区(2005年成立)、两江新区(2010年成立)等,截至2016年6月,我国国家级新区总数达到18个。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协调发展理念,强调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城乡协调发展。
当前,就如何推进新区产业空间与城镇空间联系、产业与城镇功能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人口分布相协调,即促进产城融合已成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和挑战。
为此,有必要深刻认识产城融合的内涵,判断我国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状态,探讨分析未来促进新城新区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等。
城市高新区发展模式与产业选择分析
园区功 能的 重新 定位 。 高新 园 区 “ 四位一 体 ” 的功能 定 位 。即成 为促 进 技术 进 步 和增 强 自主创 新 能力
的重要 载 体 ,成 为带 动 区域 经济 结构 调 整和 经济 增 长方式 转 变 的强 大引 擎 ,成 为高 新技 术 企 业走 出去参 与 国际竞 争 的服务 平 台 ,成 为抢 占世 界 高技术 产业 制高 点 的前沿 阵地 。
准备
上 海 张江产 业 发展模 式 。以引进 技术 和建 立科 技成 果转 化基 地为 主要 发展 战略 的 “ 上海 张江模 式 ” ,通 过构 筑 产业链 形 成 “ 产业 磁场 ”和 吸引智 力 资源 。在世 界 5 0强 企业 中 ,有 5 0 0多家 企业 在张 江设 立 了生 产
基 地或 研 发 中心 。在 高新 技术 产值 中 ,外 商投 资企 业 占的 比重 高 达 6%,使 上 海成 为 中 国最先 引 进 、消 化 0 和 向全 国传播 发 达 国家创 新成 果 的基 地 。 同时上 海张 江 高新 区 以科 技 成果 产业 化 为核 心 ,大力 促 进各 类 创 新 创业 要 素集 聚 。园 区管 理最 大特 点是 公 司化管 理开 发模式 ,经历 了 19- 19 年 起步 创业 阶段 ,尝试 公 92 9 5 司化 园 区开发 和 管理 运作 ; 19- 20 96 0 2股份 制公 司 管理 与开 发 ;20 改建 为 国有 独 资 上海 张 江 ( 团 ) 0 3年 集
“ 业产 品加 工 与 贸易 区 ”l 工 3 l ;二是 产业 主导 ( 产业 集群 )阶段 ,产 业发 展 动力 由政 府 政策 和 企业 市 场竞 争
力双 重 驱使 ,真正 意 义上 高新技 术 大 型企业 出现 ,形成 稳定 的主导 产业 链 ,相 当程 度 上 是 “ 技术 产 品 制 高 造加 丁 基地 ” :三 是创 新 突破 阶段 ,创 新是 推 动 高新 区发 展 的决 定 力量 ,“ 创新 链 ”是 其 主要 增 值手 段 ,逐 渐形 成 以技 术 创新 为 源头 的核 心竞 争 力 ,国际化程 度 明显 提高 ;四是 财富 凝 聚 阶段 ,高 新 区成 为 高新 技 术 品牌 中心 、研 发 与创 新 中心 、孵化 中心 、营 销 中心 、精英 人才 集 聚 中心 、金 融资 本 中心 等 。在 竞 争 中形 成
关于片区综合开发项目运作模式及相关问题的探讨经验分析
交流与探讨2021年1月(下)/ 总第277期163随着我国片区开发政策的不断转变,要求地方政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入到对开发区的建设中,并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但是目前我国片区开发模式中还存在有比较多的问题,也就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开发区运营模式,促进地方的基础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大,促进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1 运作模式探究1.1 PPP 模式PPP 模式作为近年来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的一种重要运营模式,在该模式下政府与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开展合作,在此基础上进行捆绑运营以及利益共享工作。
在应用PPP 模式开展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企业还可以获取到建设投资服务费与发展服务费两部分的收入内容,因此在一些公共性与运营型项目建设工作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而且PPP 模式还可以有效缓解政府部门在项目开咋还能过程中的财务压力。
1.2 ABO+区域综合开发模式在该开发模式中,能够直接将政府授权企业作为项目开发的主体单位,并且能够实现社会资本的筹集。
授权的单位担任投资方的代表,并与社会资金进行合并共同设立项目公司,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环节的管理。
为了保障ABO+项目模式的开展效果,政府部门还要出台相应的投资补助政策,随后实现项目建设成本以及投资效益的对冲并保障授权企业的正当经济效益。
1.3 片区债+土地收益补偿为了获得良好的片区综合性开发效果,当地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等方式,来进行项目启动资金的筹集,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到片区建设之中,保障后续片区项目的开发需求。
因此土地储备中心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加强跟住建部门的沟通力度。
在基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联合招标的方式开展各项工作,当社会资本方中标之后,需要立即协同项目公司进行二级开发建设工作。
2 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的应用优势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PPP 项目开展规模也已经迫近红线。
政府要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还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TOD模式、SOD模式、AOD模式三种城市开发模式
政府利用自己对土地、信息、政策等的垄断,通过合理的运作,从社会筹集资金。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作为一种源自城市规划的城市经营方式,已经被西方国家的城市政府广为采用。
所谓TOD,就是政府利用垄断规划带来的信息优势,在规划发展区域首先按非城市建设用地的价格征用土地,然后通过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开发,实现土地的增值。
政府基础设施投入的全部或主要部分是来自于出售基础设施完善的“熟地”,利用“生熟”地价差平衡建设成本(赵燕菁, 5667 )。
TOD模式运用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政府行动领先于市场需求,只要判断准确、运作得当,对城市边缘的“生地”进行TOD的先期投入,其成功的可能性和回报率要远远超过现有建成区内的“熟地”。
基于TOD模式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最近南京市正以此理念重新规划新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和建设时序。
SOD(Service-Oriented Development)是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产生的一种新方式。
所谓SOD,就是通过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的开发模式,即城市政府利用行政垄断权的优势,通过规划将行政或其他城市功能进行空间迁移,使新开发地区的市政设施和社会设施同步形成,进一步加大“生熟”地价差,从而同时获得空间要素功能调整和所需资金保障。
一个成功的经典案例,是当年青岛市政府出让了老城区用地,而率先进入新区,实现了城市功能转移、空间疏解与优化、政府财政状况改善等多重目标。
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SOD尤其是以政府为核心的行政中心转移,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示范效应和心理预期效应,是无法衡量的。
AOD(Anticip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即规划理性预期引导的开发模式,这是一种城市规划—城市经营整合概念,是一种城市经营的新手段。
如果说,TOD是政府利用垄断规划信息带来的优势而进行城市经营。
AOD则是政府充分利用发布规划信息的诱导作用来进行城市经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新区开发模式选择分析
现代集团城市投融资部李闯
【摘要】
城市新区开发模式的选择是新区经营管理的基础,新区的经营管理既包括城市资源经营,也包括新区开发时序设计,即新区投融资规划。
因此,本文从城市资源经营的角度分析了城市新区开发模式对于城市资源经营和新区投融资规划的影响,从城市经营主题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经营思路对于新区开发建设的影响以及城市新区成长的推动作用,同时还从开发主体的角度对城市新区开发模式进行了梳理。
【正文】
新区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后,为缓解城市压力、拓展城市功能,对城市空间的延伸和资源的重构,他不仅仅是简单地完成特定区域开发建设任务,而必须从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划分和协调、城市容量的拓展和挖掘、城市开发资金的获取和积累、城市开发时序的设定和优化(即新区投融资规划)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城市新区作为城市整体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延伸,其经营开发模式必须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和思想进行选择。
基于此,本文将从城市经营的角度对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展开研究。
一、城市新区资源经营分析
城市新区的建设开发模式必须充分依托城市新区既定的存量资源和由老城扩散和转移来的增量资源,包括土地、人口、自然资源、产业资源等,其中以土地资源为主。
城市新区开发模式具有明显的资源禀赋及资源经营特性,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土地资源经营模式,即以城市土地为基础,采取直接或间接手段,改变城市投资环境和生活条件,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开发城市;另外还有产业资源经营模式和政策资源经营模式,分别是以产业发展和政策优惠等带动新区的开发建设。
因此,新区的开发经营和投融资规划应以新区的资源为抓手,从新区的全局角度进行系统的策划和设计。
从城市经营的角度出发,城市新区开发模式首先必须保持资源的可持续性和新区开发的有序性,不应急于求成,对于各类资源应进行合理利用,尤其是土地资源,虽然城市新区土地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如果利用不够合理,就会出现资源浪费和价值流失。
为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在房地产经营开发方面应考虑将土地资源更多地用于能够解决民生问题的住宅或者可持续经营的商业店铺、高级楼宇等;对于产业资源,应以挖掘新区资源,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链条式发展;对于政策资源,应做到合理利
用和有序引导,避免对政策资源的过度利用。
可见,无论是市场导向或是政府导向的城市新区开发模式,无论是先点后线再面的城市新区开发模式或是全面布点齐头并进的城市新区开发模式,对于城市资源的经营都必须有层次、有重点、有计划的开展。
城市资源经营是城市经营的主要内容,其建立在资源依存型的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基础之上,包括人口资源转移、产业资源承接、城市资源整合等。
在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城市新区开发模式中,需要通过外部资源内化、内部资源外化、内部资源累积化以及外部资源网络化等多种模式实现城市资源经营和新区开发的有序进行。
外部资源内化也就是将外部资源内化为新区的内部资源,如吸收其他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经验;内部资源外化是指加强对新区的包装、策划和宣传,以提高新区的品牌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投入新区开发建设;内部资源积累化就是通过新区自身的积累,增强新区的综合实力;外部资源网络化建立城市新区外部资源的网络状纽带,以实现新区开发的外部支持网络。
在新区资源经营过程中应树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经营理念。
在新区开发中,政府要确立规划先行,明确新区功能定位,开发过程中实行公司化运营,实现“独立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同时按市场化机制运作,盘活存量资产,激活用人机制。
二、城市新区经营主题分析
城市新区不能是对老城区的简单复制,而应该是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城市功能分区与布局不断优化过程中,对城市新城区和老城区所做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无论是从彰显城市新区的形象和品牌特色,或是为了应对同城竞争而必须获取的错位竞争优势而言,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必须体现出一定的城市主题经营特色。
比如“和谐新城”、“创新新城”、“创业新城”等。
“和谐新城”就是要实现城市新区产业、经济、社会、生态等的和谐发展;“创新新城”就是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带动创新型城市新区的发展;“创业新城”就是以创业经济推动城市新区建设开发。
城市新区的开发模式离不开城市资本运作,包括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资本化、以冠名权、经营权等为代表的无形资源资本化、以富裕人口等为代表的人力资源资本化等等。
资源货币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新区建设开发的资金瓶颈问题,但狭义的、片面的、单一的资本重构、重组等城市新区开发模式在对城市资源出售、租赁、抵押的同时,亦可能会因为城市新区建设开发偏离“和谐”、“创新”、“创业”等核心主题及相应的轨迹,城市新区建设开发可能难以保证城市新区具有足够的成长性、生命力和竞争水平。
基于此,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的选择及实施必须以保证推动城市新区的持续成长为前提。
不同的城市新区开发主题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新区的成长模式,但万变不离其宗,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设开发主题的高瞻远瞩和与时俱进、结合城市新区资源特色和能力禀赋的因势利导才是推动新区稳步发展的关键。
以苏州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为例,这是两种非常典型的开发模式。
苏州高新区由于启动资金不充裕,采用的是“逐片开发”、“滚动开发”的模式;而苏州工业园区启动资金较充裕,采用的是一次性大片连片开发。
虽然这两个新区并不是以城市功能拓展为主,但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新区开发模式的选择应与新区自身条件相适应。
三、城市新区开发模式
我国城市新区按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在此按开发主体不同进行分类。
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创新,城市新区的开发模式也由以政府开发为主逐渐向多元化的开发主体转变。
因此,按开发主体分,城市新区主要分为政府独资型、合资型、外包型、混合型(如表1)。
表1:按开发主体分城市新区开发模式
四、小结
城市新区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必须从城市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因素、产业
条件、经济态势、政策体系等多个角度加以综合考虑,对其开发时序、未来的经营策略等进行系统规划。
城市新区开发模式是对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所提出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策略,其对城市新区前期的投融资规划和开发之后的经营管理具有重大影响。
基于此,在选择和推行城市新区建设开发的某一特定模式时,必须站在经营城市的角度,对新区的开发模式进行系统选择,进而对新区的开发时序进行规划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城市新区建设开发工作快速、稳定、高效、持续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