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ppt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常数 x
10
(2). 图示法描述电极附近的浓度梯度 (P155)
Ci 0
c
C is
δ
x
11
(3). 稳态扩散电流
i -nF P i -nFD i
s C Ci
0 i
d
dc P i - Di - Di dx
当Cis→0,
s C Ci 0 i
d
i -nFDi
C
d
0 i
12
8
在电极反应开始阶段,由于反应粒子浓度变化的幅度 比较小,且主要局限在距电极表面很近的薄层中,因而指 向电极表面的液相传质过程不足以完全补偿由于电极反应 所引起的消耗。 这时浓度极化处在发展阶段,即电极表面层中浓度变 化的幅度愈来愈大,涉及的范围也愈来愈广。习惯上称为 传质过程处在“非稳态阶段”或“暂态阶段”。
3. 迁移电流
扩散电流与迁移电流
在电极附近,电活性物质通常有扩散和电迁两种过 程同时进行,所以外电路流过的Faraday电流,有这两部 分组成:
iF = id + im
Id的符号由氧化还原反应决定,im由电场不同的反应 总效应决定。
13
14
5.2. 直流极谱法
1. 极谱波的形成(P153)
15
4
Π 总= Π 对+ Π 电+ Π 扩
= VxCi ± ExUiCi - D(dC/dX)
Π-流量(mol/cm2);D-扩散系数(cm2/s); Vx-流速(cm/s); Ex-x方向的电场强度(伏/cm) C-浓度(mol/L); U0-淌度(cm2/s.v)
0
5
2. 扩散过程
在电解池中,上述三种传质过程总是同时发生的。然 而,在一定条件下起主要作用的往往只有其中的一种或两 种。 例如,不搅拌溶液,在离电极表面较远处,扩散和电 迁传质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电极表面附近的薄层 液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扩散及电迁过程。
2 3
2 3
i 708 nD m C
1 2
2 3
1 6
imax 708nD m t C
1 2
2 3
1 6
p156
23
1 t id i d t 0
607 nD m t c(25℃)
2/3 1/6
1/2
p156
24
3. 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P156)
从 Ilkoviĉ 公式知,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包括: a) 溶液组份的影响 组份不同,溶液粘度不同,因而扩散系数D不同。 分析时应使标准液与待测液组份基本一致——底液。
6
如果溶液中除参加电极反应的粒子外还存在 大量不参加电极反应的“惰性电解质”,则粒子 的电迁速度将大大减小。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电极表面附近薄层液 体中仅存在扩散传质过程。这就是伏安和极谱需 要的研究条件。
7
(1)稳态过程和非稳态过程
当电极表面上进行电化学反应时,反应粒子不 断在电极上消耗。因此,在电极表面附近的液层中 会出现这些粒子的浓度变化,破坏了液相中的浓度 平衡状态,称为出现了浓差极化现象。
21
A为电极面积;
vT 4 mt 3 prt 3
1 3
m-汞的流速,ρ为汞的密度。
3m t rt ( ) 4p
2
3m t At 4prt 4p ( ) 4p
2 3
22
3m t D 0 s it nF[4p ( ) ] (Ci0 - Ci0 ) 4p pt
3m t D 0 it nF[4p ( ) ] C0 4p pt i
1)残余电流 (a-b)
a—b段为残余电流区, i残=ic+iF
2)电流开始上升阶段 (b-c)
这时刚刚达到镉的析出电位,Cd2+开始还原,电流开始 上升。 滴汞电极反应: Cd2+ + 2e + Hg Cd(Hg) 甘汞电极反应: 2Hg + 2ClHg2Cl2+2e
16
3)电流急剧上升阶段 (c点前后到d)
即在半波电位前后的区域。
百度文库
4)极限扩散区(d-e段)
此时达到极限,电流称为极限电流。
17
极限扩散区时:
C 0
S i s C Ci 0 i
i
d
δ→常数,id= kCi0
id 称为极限扩散电流。
18
1
a-b
2
3
δ
析出电位后
δ
半波电位时 Cos =CRs, 即id1/2时 不同时刻,粒子在 电极附近的浓度变 化与电流情况
4
δ
d点附近
5
δ
d点之后,
id与浓度什么关系呢?
19
单 滴 汞 上 的 电 流 和 铅 极 谱 图
P153
20
2. 扩散电流方程(P155)
扩散电流方程是扩散电流与在滴汞电极上进 行电极反应的物质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从 Cottrell方程可知:
1
it
nFAD
2
p t
1 2
1 2
(C
0 i
- C is )
25
b) 温度影响 温度影响公式中的各项,尤其是扩散系数D。
室温下,温度每增加1℃,扩散电流增加约 1.3%,故控温精度须在 0.5 ℃ 。
26
c) 毛细管特性的影响
汞滴流速 m、滴汞周期 t 是毛细管的特性,将影响 平均扩散电流大小。通常将m2/3t1/6称为毛细管特性常数。
设汞柱高度为h,因m=k’h,t=k’’/h,则毛细管特性 2/3 1/6 1/2 常数m t =kh ,即 id 与h1/2成正比。 因此,实验中 汞柱高度必须一致。
极谱法的基本装置和电路(P152)
可分析 有机物
待测试液 静止不动
小面积工 作电极
溶液组成 基本不变
1
E外=φa-φc+ iR
P153
E外=-φc(vs. SCE)
半波电位
极限扩散电流
P154
2
5.1. 液相传质的基本方式
1 液相中粒子的运动方式
(1) 扩散(Diffusion)
当溶液中粒子存在浓度梯度时,这种粒子从高浓度
向低浓度的移动过程。由于电极反应造成的这种现象,
称为“浓差极化”。
3
(2) 对流(convection)
粒子随着流动的液体而移动。这是溶液中 的溶质和溶剂同时移动。有两种形式:a. 自然 对流; b. 强制对流。
(3) 电迁(migrition)
在电场作用下,荷正电粒子向负极移动,荷 负电粒子向正极移动。
9
若出现浓度极化的范围延伸到电极表面附近的静止层 之外,过程处于“稳态阶段”,表面层中指向电极表面的 反应粒子的流量已足以完全补偿由于电极反应而引起的反 应粒子的消耗。
这时表面液层中浓度极化现象仍然存在,然而,却不 再发展。这个表面层也称扩散层,即这个扩散层的厚度不 在变化,即为稳态。这时:
c 0;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