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测定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63f3526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7.png)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仪器。
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操作电解质分析仪,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仪器准备1. 确认电解质分析仪的工作状态良好,所有部件正常运转。
2.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和电缆是否连接稳固,确保电源供应稳定。
3. 根据测量需求,准备好所需的电解质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
三、操作步骤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开关,待仪器启动完成后,进入仪器主界面。
2. 选择所需的测试项目,并根据仪器要求设置相关参数,如溶液体积、测量时间等。
3. 使用吸管或移液器,将待测溶液加入电解质分析仪的测量槽中,确保槽内液面平稳。
4. 点击开始测试按钮,仪器开始测量待测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5. 等待测量完成后,记录测量结果并保存。
6. 清洗测量槽和相关配件,以防止交叉污染。
7. 根据需要,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其他测试项目的测量。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需佩戴实验手套和眼镜,以防止溶液溅入眼睛或接触皮肤。
2. 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将电解质分析仪的测量槽倒置或碰撞,以防止损坏仪器。
3. 使用前应仔细阅读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手册,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4. 在使用电解质标准溶液时,应注意其保存条件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污染的标准溶液。
5. 当出现异常情况或仪器故障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五、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1. 根据仪器测量结果,计算出待测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值。
2. 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3. 将结果与相关标准或参考值进行比较,评估待测溶液的质量或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
4.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或数据表中,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六、仪器维护与保养1. 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电解质分析仪的测量槽和相关配件,避免残留物的积累。
2. 定期检查仪器的电源线和电缆连接是否良好,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a50c43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9.png)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仪器。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使用电解质分析仪,并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二、仪器准备1. 确保电解质分析仪处于稳定的工作环境,远离振动和干扰源。
2. 检查仪器的电源线是否正常连接,并接通电源。
3.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仪器盖,检查电解质试剂的储存情况。
确保试剂瓶密封良好且未过期。
4.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极是否完好无损,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校准。
三、样品准备1. 使用干净的容器取得待测溶液样品。
2.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稀释液将样品稀释至适宜的浓度范围。
3. 将稀释后的样品倒入电解质分析仪的样品槽中,确保样品液面平稳且不溢出。
四、操作步骤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开关,并等待仪器启动完成。
2. 在仪器的操作界面上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式,如测定钠、钾、氯等电解质。
3. 根据仪器界面的提示,设置相应的参数,如样品体积、温度等。
4. 点击“开始”按钮,仪器将自动进行样品测量。
5. 等待测量完成后,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
五、仪器维护1. 测量结束后,关闭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开关。
2. 清洁电解质分析仪的样品槽和电极,确保无残留物。
3. 定期校准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定期更换电解质试剂,避免试剂过期或者失效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 定期检查仪器的连接路线和电源线,确保无松动或者损坏。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和护目镜。
2. 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将手指或者其他物体接触到电解质试剂或者样品液体。
3. 严禁将电解质分析仪用于非指定的样品类型或者浓度范围。
4. 如发现仪器故障或者异常情况,应即将住手使用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维修。
七、附录1. 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界面和参数设置详细说明。
2. 电解质分析仪的校准方法和频率。
3. 电解质分析仪的维护记录表格。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292743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3.png)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仪器,用于测量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
本操作规程旨在提供使用电解质分析仪的详细步骤,以确保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二、仪器和设备1. 电解质分析仪: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电解质分析仪是否连接到电源并开启。
2. 电极:确保电极干净,没有污垢或氧化物。
如有需要,使用适当的清洗剂进行清洗。
3. 校准溶液:准备一系列浓度已知的标准溶液,用于校准电解质分析仪。
三、操作步骤1. 校准仪器a.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等待其预热。
b. 将电极插入标准溶液中,确保电极与溶液充分接触。
c. 在电解质分析仪上选择校准模式,并按照仪器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校准。
d.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校准。
e. 校准完成后,记录校准结果,并将仪器设置为分析模式。
2. 准备样品a. 准备待测样品,并将其转移至干净的容器中。
b. 如有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将样品进行稀释,以确保其浓度在仪器的测量范围内。
c. 根据需要,记录样品的标识信息,如样品编号和测量时间。
3. 进行分析a. 将电极插入样品中,确保电极与样品充分接触。
b. 在电解质分析仪上选择分析模式,并按照仪器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测量。
c.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仪器显示出稳定的测量结果。
d. 记录测量结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计算或分析。
4. 清洗和维护a. 在每次使用后,将电极清洗干净,以防止污垢的积累。
b. 根据仪器说明书的指导,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四、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遵循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2. 注意避免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极与金属物质接触,以防止电极的损坏。
3. 注意避免将电解质分析仪暴露于高温、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中,以防止仪器的损坏。
五、故障排除1. 如果电解质分析仪显示异常或测量结果不准确,首先检查仪器的连接是否正常。
2. 如有需要,重新校准电解质分析仪,并确保校准操作正确执行。
电解质测定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电解质测定标准操作规程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629087640912a2161579294a.png)
电解质测定标准操作规程(SOP)【目的】指导电解质(Na+、K+、Cl--、Ca2+、PH)的测定。
【适用仪器】XD-685。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专业主管、科主任。
【方法原理】XD 685电解质分析仪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定原理来测定样品。
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一种化学传感器,它能将溶液中某些特定理智的活度转变成电位信号,然后通过仪器来测量。
685分析仪采用比较法来测量样品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即先测量两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液(定标/冲洗液和斜率标准液)中Na+、K+、Cl--、Ca2+和H+的电极电位,在仪器程序内建立一条标准曲线,然后再测定样品溶液中Na+、K+、Cl--、Ca2+和H+的电极电位,从已建立的标准曲线上求出样品溶液中Na+、K+、Cl--、Ca2+和H+的离子浓度(mmol/L)。
【标本要求】(1)种类血清、血浆、尿液、全血。
(2)样本量:正常样品量:120 ul;最小样品量:65 ul。
(3)保存2小时内分离出血清和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8小时,4C保存不超过48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且只能冻融一次。
尿标本应在2小时内分析,且在低温放置。
【试剂】(1)定标/冲洗液(定标Ⅰ) (编号 685001) 500ml/瓶(2)斜率定标液(定标Ⅱ) (编号 685002) 80ml/瓶(3)去蛋白液(带酶粉12支) (编号 685003) 30ml×1瓶/盒注意:使用时请用注射器吸1.5ml的去蛋白液加入盛放去蛋白粉的容器内,并且摇晃容器使蛋白粉完全溶解后使用。
(4 ) 电极活化剂(编号 685006)300ml×3瓶/盒(5)参比电极电解液(编号685004)30ml×3瓶/盒XD 685分析仪所用的试剂仅供体外诊断使用,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除了蛋白粉(4℃保存)外,所有试剂均可在室温下(8-25℃)密封保存,有效期为十八个月。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c1578a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5.png)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仪器。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操作电解质分析仪,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二、操作准备1. 确保电解质分析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仪器是否有损坏或者故障。
2. 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标准溶液,并检查其有效期和保存条件。
3.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和连接线是否正常,确保仪器接地良好。
4.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玻璃仪器、试管、移液器等实验用具,并确保其清洁无污染。
三、操作步骤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电源,并等待仪器预热至工作温度。
2.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参数设置,如测量范围、测量时间等。
3. 使用试剂和标准溶液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根据仪器要求将样品注入分析仪中。
5. 启动电解质分析仪,开始测量过程。
根据仪器提示进行操作,如选择测量模式、设置测量时间等。
6. 等待测量完成后,记录测量结果,并及时清理仪器和实验用具,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7. 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判读,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
四、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佩戴实验室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试剂和标准溶液的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如有接触应即将用大量清水冲洗。
3. 使用化学品时应注意其毒性和腐蚀性,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接触有害物质。
4.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理仪器和实验用具,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五、故障处理1. 如遇到仪器故障或者异常情况,应即将住手操作,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2. 在等待维修期间,应将故障仪器隔离,以防止误操作和进一步损坏。
六、维护保养1. 定期对电解质分析仪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仪器表面、更换损坏部件、校准仪器等。
2. 保持仪器的良好通风和干燥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七、附录1. 操作人员应熟悉电解质分析仪的技术规格和操作说明书,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操作仪器。
检验科电解质ISE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电解质ISE检测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039e17a51e79b8969022637.png)
检验科电解质ISE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保证钠、钾、氯离子(ISE)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特制定本制度。
2.【职责】2.1 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2 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3.【样本类型及实验前准备】3.1样本类型:血清、肝素锂抗凝血浆或尿液。
3.2患者准备:患者处于安静状态精神、体力、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无特殊要求。
最好用禁食的标本以减少乳糜血的干扰)。
3.3容器添加剂类型:肝素锂抗凝管3.4仪器设备:PSD-16B ISE 分析仪4.【实验原理】传统的血液样品的离子检测方法是用火焰光度学方法,样品被已知离子(通常为锂离子或铯离子)浓度的溶液稀释,雾化并通过火焰成为离子态。
这些离子象不同频率的光子一样稀放能量,光的强度与样品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新发现的钠离子选择性玻璃、和选择性吸收钾和氯的有机化合物使得探测器可以直接接触生物体液进行测量,这些感受器即所谓离子选择性电极。
PSD-16D电解质分析仪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检测生物体液中的钠、钾、氯离子浓度。
钠、钾电极采用对钠、钾离子敏感的膜电极;氯电极采用分子机制的PVC膜,仅对氯离子敏感。
电极电位可与内参比电极产生的稳定电位比较而测得。
离子选择性电极使得电位随样品的离子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变化的电位与离子浓度呈对数关系,以能斯特方程表示:RT㏑(γC)E=E0+——————NF其中:E=在样品溶液中的电极电位E=在标准状态下的电极电位RT/nF=一个与电极反应值有关的常量㏑=取自然对数r=溶液中的离子活度c=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检测时利用了比较法。
首先,加入样品,再加入稀释液,混匀后吸进装载电极的分析单元中,测量电位,然后加入标准液测量电位,测量电位,二者的差与样品中钠、钾、氯离子浓度和它们在标准液中的浓度之比存在对数关系,因已知电位与标准液中钠、钾、氯离子浓度的关系,计算机可据能斯特方程计算出样品中钠、钾、氯离子浓度。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23ab65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b.png)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仪器。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使用者正确操作电解质分析仪,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仪器准备1. 确保电解质分析仪处于稳定的工作环境,避免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
2.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线是否连接良好,并确保电源电压符合仪器要求。
3.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极是否清洁,如有污垢应及时清洗。
4. 校准电解质分析仪,根据仪器厂家提供的校准方法进行操作。
三、样品处理1. 准备样品,确保样品的保存条件符合分析要求,如需要稀释或者预处理,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2. 使用洁净的容器取样,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3. 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如需要调整样品的pH值,应按照标准方法进行调整。
四、仪器操作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选择相应的测试程序,根据仪器界面的提示进行操作。
3. 将样品注入电解质分析仪的样品池中,确保样品彻底覆盖电极。
4. 等待分析仪完成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5. 如需进行连续测试,应等待仪器恢复到初始状态后再进行下一次测试。
五、数据处理1. 根据仪器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各种离子的浓度。
2. 将分析结果记录在相应的数据表格中,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归档。
3. 如有需要,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六、仪器维护1. 每次使用完电解质分析仪后,应将样品池和电极进行清洗,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2. 定期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极是否需要更换,如有需要,及时更换电极。
3. 定期校准电解质分析仪,根据仪器厂家提供的校准方法进行操作。
七、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电解质分析仪时,应注意避免触摸电解质溶液,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或者损伤。
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将电解质溶液溅入眼睛,如有不慎溅入眼睛,应即将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检查。
3. 使用电解质分析仪时,应注意避免将仪器放置在易燃或者腐蚀性物质附近,以免发生意外。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55db6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c.png)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电解质分析仪。
二、仪器准备1. 确保电解质分析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仪器是否有损坏或者异常现象。
2. 检查仪器所需的电力供应是否正常,确保电源稳定。
3. 准备所需的试剂和标准溶液,确保其纯度和浓度符合要求。
4. 清洁仪器的测量池和电极,确保其表面干净无污染。
三、操作步骤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等待仪器初始化完成。
2. 根据所测溶液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参数设置。
3. 将待测溶液样品倒入仪器的测量池中,确保样品覆盖电极彻底。
4. 关闭测量池的盖子,开始测量。
根据仪器的指示,等待测量结果的稳定。
5. 记录测量结果,并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将水或者其他液体溅入仪器内部,以免损坏仪器。
2. 使用试剂和标准溶液时,应注意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如有不慎接触,请即将用清水冲洗。
3. 在测量前,应确保测量池和电极表面干净无污染,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4. 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如有不清晰的地方,应及时向相关人员咨询。
5. 定期对电解质分析仪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五、故障排除1. 若仪器显示异常或者测量结果不许确,首先检查仪器的电源和电力供应是否正常。
2. 检查仪器的测量池和电极是否干净,如有污染,请进行清洁处理。
3. 检查试剂和标准溶液的纯度和浓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有问题,请更换新的试剂。
4. 若以上方法无效,应及时联系仪器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和调试。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安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化学品。
2. 使用试剂和标准溶液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溅入眼睛和皮肤。
3. 仪器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关闭电源,并将试剂和标准溶液妥善存放,避免误食或者误触。
检验科生化电解质检测的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生化电解质检测的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58f4dffa300a6c30d229fcf.png)
检验科生化电解质检测的标准操作规程【目的】体外检测血清离子(K、Na、CL)的含量。
【职责】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标本类型及实验前准备】1.标本类型静脉采血 (无溶血、无脂血)2.患者准备早晨空腹【仪器设备】东芝TBA-FX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低速离心机一、检测原理离子选择电极(ISE)利用某些膜材料的独特特性来产生电势(电动势,EMF),用于检测溶液中的离子。
电极带有的选择膜同时接触试验溶液和内部充填液。
内部充填液含有固定水平的试验离子。
由于膜的特定性质,试验离子将与膜在两侧紧密连接。
根据试验溶液和内部充填液中的试验离子水平的差别来确定膜EMF。
根据Nernst公式得出溶液中特定离子的EMF:(1) E = E0 + RT / nF · In (f · Ct) / (f · Ci),从而得出试验离子的水平。
二、试剂1.试剂试剂来源:日本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试剂组成:1.电解质参比液:1L/瓶,主要由醋酸、氯化钠组成,PH约6.5;2.样本稀释剂:90mL每瓶,每盒5瓶,主要由PH约6.5的醋酸组成。
2.校准要求2.1校准品:使用与东芝公司校准品对测定进行校准。
2.2校准间隔:试剂批号变更时,使用与试剂配套使用的复校准血清对测定进行校准后再对临床病人样本进行测定。
三、操作详见《东芝TBA-FX8生化分析仪的标准操作规程》。
四、计算E = E0 + RT / nF · In (f · Ct) / (f · Ci),从而得出试验离子的水平五、质控程序1.建议采用朗道水平2(正常范围质控)和水平3(病理范围质控)两个水平的血清进行室内质控。
2.可接受性判断质控物的检测值应在给定质控范围,或可以通过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对实验室的运作情况进行系统评估。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b4e9aa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7.png)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引言概述: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医学、环境科学、食品工业等领域。
为了确保准确和可靠的测试结果,正确的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规程,包括样品准备、仪器设置、校准、测量和数据分析。
正文内容:1. 样品准备1.1 选择适当的样品容器: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样品容器,通常使用塑料或玻璃容器,并确保容器干净、无杂质。
1.2 样品储存条件: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储存条件,如低温、避光等,以防止样品发生化学变化。
1.3 样品稀释:对于高浓度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确保测量结果在仪器的测量范围内。
2. 仪器设置2.1 温度设置:根据样品的温度要求,将仪器的温度设置到合适的范围内,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2 测量参数设置:根据样品的特性,设置仪器的测量参数,如电流、电压等,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2.3 仪器校准: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校准3.1 校准液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校准液,根据仪器的要求和样品的特性,进行校准操作。
3.2 校准曲线绘制:根据校准液的不同浓度,绘制校准曲线,以便后续测量时进行样品浓度的计算。
3.3 校准操作: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南,进行校准操作,确保仪器能够准确地测量样品的电解质浓度。
4. 测量4.1 样品处理:将样品注入仪器中,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南进行样品处理,以确保样品与仪器的接触良好。
4.2 测量操作: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南进行测量操作,包括设置测量时间、开始测量等步骤。
4.3 测量结果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数据整理和存储。
5. 数据分析5.1 数据处理: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单位转换、数据平均等操作,以得到准确的电解质浓度结果。
5.2 数据比对:将测量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对,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3 结果解释: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结果解释和分析,以满足实验或应用的要求。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a57616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f.png)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引言概述: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生物体内电解质浓度的仪器。
正确的操作规程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样本制备、仪器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详细阐述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规程。
正文内容:1. 样本制备1.1 采集样本1.1.1 样本应在患者安静状态下采集,避免运动和饮食对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1.1.2 采集样本前,应清洗双手,使用无菌技术,避免污染。
1.1.3 样本采集时,应遵循规定的采集容器和采集量。
1.2 样本处理1.2.1 样本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样本离心后分层。
1.2.2 样本离心前应充分混匀,避免沉淀和凝固对结果的影响。
1.2.3 样本离心后,应将上清液转移到干净的离心管中,避免红细胞和其他颗粒物质的干扰。
2. 仪器操作2.1 仪器准备2.1.1 在进行测量前,应确保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充足,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1.2 检查仪器的校准状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2.1.3 检查仪器的试剂储备情况,确保试剂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
2.2 仪器操作步骤2.2.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等待仪器自检完成。
2.2.2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相应的分析模式。
2.2.3 根据仪器的操作指南,准确加入待测样本和试剂。
2.2.4 启动仪器测量程序,等待测量结果的显示。
2.2.5 仪器测量完成后,及时清洁仪器,避免污染和试剂残留。
2.3 仪器维护2.3.1 定期对电解质分析仪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3.2 保持仪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灰尘和水分对仪器的影响。
2.3.3 及时更换试剂和耗材,避免使用过期或损坏的试剂。
3. 数据分析3.1 结果解读3.1.1 根据电解质分析仪的测量结果,进行数据解读和分析。
3.1.2 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判断电解质浓度是否正常。
3.1.3 对异常结果进行进一步检查和确认,避免误诊和误治。
3.2 数据记录3.2.1 将测量结果准确记录在病历或实验记录表中。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656ee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c.png)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引言概述: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设备,用于测量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
正确操作电解质分析仪对于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规程,包括样品准备、仪器设置、测量步骤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一、样品准备:1.1 样品采集:从待测溶液中取样,确保样品代表性。
1.2 样品处理:根据实验需要,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稀释或者过滤等。
1.3 样品标记:对每一个样品进行准确的标记,包括样品编号、测量时间和其他相关信息。
二、仪器设置:2.1 仪器校准:在每次使用前,对电解质分析仪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2 电极准备:将电解质分析仪所使用的电极进行清洗和校准,确保电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2.3 仪器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电解质分析仪的相关参数,如测量范围、测量时间和温度等。
三、测量步骤:3.1 样品注入:将样品注入电解质分析仪的测量池中,确保样品与电极充分接触。
3.2 测量操作: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的指示,启动电解质分析仪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3 数据记录:将测量结果及时记录下来,包括测量时间、样品编号和测量值等。
四、数据分析:4.1 数据处理:对测量结果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如平均值计算、数据修正等。
4.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要求,对测量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如浓度计算和趋势分析等。
4.3 结论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通过遵循以上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规程,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长期可靠性。
在实验操作中,还应注意安全使用仪器,避免电解质溶液的溅洒和电极的损坏。
惟独正确操作电解质分析仪,才干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为科研和实验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33224e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5.png)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引言概述: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
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正确操作电解质分析仪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规程,包括样本处理、仪器校准、测量操作、数据分析和维护保养等五个部份。
一、样本处理:1.1 样本采集:选择合适的样本容器,确保容器干净无污染,避免使用已过期的试剂。
按照标准操作程序采集样本,避免污染和氧化。
1.2 样本准备:将采集到的样本转移到干净的试剂瓶中,避免样本与外界接触,防止样本变质。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稀释或者浓缩处理。
1.3 样本标识:在样本容器上标明样本编号、采集时间、采集者等信息,确保样本的追踪和识别。
二、仪器校准:2.1 校准试剂准备:根据厂家提供的说明书,准备好校准试剂。
确保试剂的质量和有效期,遵循正确的配制方法。
2.2 仪器校准操作:按照仪器操作手册中的指导,进行仪器的校准。
校准过程中要注意校准曲线的绘制和校准点的选择,确保校准结果准确可靠。
2.3 校准记录和验证:记录校准的日期、时间和结果,以备后续分析使用。
定期进行校准验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测量操作:3.1 仪器预热:根据仪器要求,进行预热操作。
确保仪器在稳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测量。
3.2 样本处理:根据实验要求,将样本注入仪器中。
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和仪器要求,避免样本的污染和损坏。
3.3 测量记录和分析:根据仪器的测量原理和操作手册,进行测量操作。
记录测量结果和相关参数,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四、数据分析:4.1 数据处理: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包括单位转换、数据校正等。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要求和数据分析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绘制图表和曲线,解读数据结果。
4.3 结果报告:根据实验要求,编写实验报告,包括测量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6ce52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a.png)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引言概述: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仪器,用于测量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
正确的操作规程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规程,包括仪器的准备、样品的处理、测量参数的设定、数据的记录和结果的分析。
一、仪器准备:1.1 仪器检查:在使用电解质分析仪之前,首先要进行仪器的检查。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如电极、电池等是否正常工作,是否有损坏或污染。
1.2 仪器校准:校准电解质分析仪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的重要步骤。
根据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校准操作,并记录校准结果。
1.3 仪器清洁:保持电解质分析仪的清洁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关键。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方法,清洁仪器的各个部件,确保没有残留物干扰测量。
二、样品处理:2.1 样品采集:在进行电解质分析之前,需要采集样品。
样品的采集应遵循规范的操作步骤,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纯度。
2.2 样品预处理:有些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干扰物质或改变样品的性质。
预处理方法包括滤液、稀释、酸碱调节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
2.3 样品保存:对于不能立即进行测量的样品,应采取适当的保存方法,以防止样品的变质或污染。
常用的保存方法包括冷藏、冷冻等。
三、测量参数设定:3.1 选择测量模式: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模式。
电解质分析仪通常提供多种测量模式,如离子选择电极、阴阳离子测量等。
3.2 设置测量参数: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实验要求,设置合适的测量参数,如测量范围、温度补偿、电极斜率等。
3.3 校准电极:在测量之前,应进行电极的校准。
根据仪器的说明书,使用标准溶液进行电极的校准,并记录校准结果。
四、数据记录:4.1 实验条件记录:在进行电解质分析实验时,应记录实验条件,包括样品的来源、处理方法、测量参数等,以便于后续的结果分析和比较。
4.2 测量数据记录:在进行测量时,及时记录测量结果。
对于重要的数据,应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bcbc72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c.png)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引言概述: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人体血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仪器,对于评估患者的电解质平衡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操作电解质分析仪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规程,帮助用户正确操作仪器,获取准确的测试结果。
一、仪器准备1.1 确保电解质分析仪处于水平状态,避免仪器晃动影响测试结果。
1.2 检查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连接是否牢固,确保电源正常供电。
1.3 检查试剂盒和电解质传感器是否在有效期内,避免使用过期试剂造成测试结果不准确。
二、样本采集2.1 选择适当的采血部位,通常在患者的前臂静脉处采血。
2.2 使用无菌技术采集血液样本,避免污染影响测试结果。
2.3 采集足够的血液样本,确保电解质分析仪可以进行多次测试。
三、样本处理3.1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转移到干净的试管中,避免污染和外界干扰。
3.2 轻轻摇动试管使血液充分混合,确保样本均匀。
3.3 遵循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指南,将处理好的样本装入仪器中进行测试。
四、仪器操作4.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等待仪器自检完成。
4.2 按照仪器显示屏上的指引,输入样本信息和测试参数。
4.3 将处理好的样本装入仪器中,启动测试程序,等待测试结果显示。
五、结果解读5.1 仔细阅读电解质分析仪显示的测试结果,确保理解每个电解质的浓度值。
5.2 将测试结果与参考范围进行比较,判断患者的电解质平衡情况。
5.3 根据测试结果,及时向医生或临床实验室专业人员报告结果,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结语:正确操作电解质分析仪对于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规程,包括仪器准备、样本采集、样本处理、仪器操作和结果解读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用户正确操作电解质分析仪,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d7468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5.png)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医学、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
为了确保电解质分析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操作规程,以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电解质分析仪。
二、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适合于所有使用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人员。
三、设备准备1. 确保电解质分析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仪器是否有损坏或者故障。
2. 根据需要,准备所需的试剂和标准溶液,并检查其有效期。
3. 清洁电解质分析仪的各个部件,确保无污染。
四、操作步骤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开关,并等待仪器启动。
2. 根据所测量的样品类型,选择相应的测量模式。
3. 使用吸管或者移液器将待测样品转移到电解质分析仪的测量池中。
4. 关闭测量池的盖子,并按下开始测量的按钮。
5. 仪器将自动进行测量,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测量结果。
6. 根据需要,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纸质或者电子记录表格中。
7. 清洗测量池,确保无残留样品。
8. 关闭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开关。
五、质量控制1. 每次使用电解质分析仪前,应进行质量控制测试,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质量控制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3. 如果质量控制测试结果超出了预设的范围,应及时调整仪器或者更换试剂,并重新进行测试。
六、维护保养1. 定期清洁电解质分析仪的各个部件,避免污染和阻塞。
2. 检查仪器的电源线和连接线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3. 定期校准电解质分析仪,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和要求,更换试剂和耗材。
七、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和眼镜。
2. 避免直接接触试剂和样品,以免造成伤害或者污染。
3.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仪器周围的环境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 禁止在操作过程中吃东西或者饮水。
八、故障排除1. 如果电解质分析仪浮现故障或者异常情况,应即将住手使用,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a7aa18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d.png)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引言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医疗、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为了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量结果,制定本操作规程,以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电解质分析仪。
二、仪器准备1. 确保电解质分析仪处于稳定的电源供应环境下,并连接好仪器所需的电源线。
2. 检查仪器的传感器和电极是否完好,如有损坏或老化现象,应及时更换。
3. 根据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电解质分析仪测量模式,并设置相应的参数。
三、样品处理1. 准备好待测样品,并按照相关标准或方法进行预处理,如稀释、过滤等。
2. 将样品注入电解质分析仪的测量池中,确保样品充分接触到传感器和电极。
四、仪器操作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开关,待仪器启动完成后,进入测量界面。
2. 根据仪器的操作界面提示,选择相应的测量模式和参数设置。
3. 将电解质分析仪的传感器和电极浸入样品中,确保与样品充分接触。
4.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仪器完成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五、结果分析1. 根据测量结果,参考相关标准或方法,判断样品中电解质的浓度。
2. 如果需要对样品进行进一步处理或分析,按照相关的实验操作规程进行。
六、仪器维护1. 测量结束后,将电解质分析仪的传感器和电极取出,并用纯水进行清洗,确保无残留物。
2. 定期检查仪器的传感器和电极是否损坏或老化,如有需要,及时更换。
3. 定期校准仪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仪器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将其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灰尘和湿气对仪器的影响。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电解质分析仪时,应戴上适当的防护手套和眼镜,避免样品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
2. 使用仪器时,应注意避免将样品溅出,以免造成污染或伤害。
3. 注意仪器的电源安全,避免电源线受损或过载。
4. 在进行样品处理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八、故障排除1. 如果电解质分析仪出现异常情况或测量结果不准确,首先检查仪器的连接是否牢固,电极是否干净。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ade220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8.png)
电解质分析仪操作规程引言概述:电解质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检测人体血液中电解质含量的仪器,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正确操作电解质分析仪对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规程,帮助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操作该仪器。
一、准备工作1.1 确认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和连接线是否正常,保证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2 检查电解质试剂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确保试剂的质量符合要求。
1.3 准备标本杯、吸管等必要的操作工具,确保操作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二、样本采集2.1 根据标本采集的规范,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和方法,避免引入外部污染物。
2.2 采集血液样本时,确保采集管中无气泡,并且混匀血液样本,避免结果误差。
2.3 标本采集后,及时将血液样本转移至标本杯中,避免血液凝固或者受到外界污染。
三、样本处理3.1 在进行电解质分析之前,先进行样本的离心处理,确保样本中无悬浮物质干扰分析结果。
3.2 确保样本的温度适宜,避免温度对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3.3 样本处理过程中,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仪器操作4.1 打开电解质分析仪的电源,等待仪器自检完成后进入待机状态。
4.2 操作仪器界面,选择正确的测试项目和参数,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3 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的要求,将标本杯放入仪器中,启动分析过程,等待结果出现。
五、结果解读5.1 分析结果出现后,仔细核对结果和单位,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5.2 将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5.3 结果解读完毕后,及时记录结果并保存数据,便于后续的临床诊断和病例分析。
结论:正确操作电解质分析仪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电解质分析仪的操作规程有所帮助,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仪器的使用效率。
电解质操作规范
![电解质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4a93f2ddd36a32d73758126.png)
XI—921E电解质操作流程
1、插入电源,开机,ON,仪器自检。
2、观察仪器斜率的变化K+、Na+、Cl、Li应在30-60之间。
3、做厂家质控,观察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SD)。
4、分离待检的血清,编号;将病人血清按编号依次移入样品杯内,放入相应的进样盘中。
5、选择测试的序号,点击测试,仪器自动进行测量结果。
6、测试完毕,进行另外一个测试盘的测试。
7、仪器自动打印结果,观察结果有无异常变化。
8、如果超出正常范围或有异常时,应与临床联系或再重做一次。
9、如果K+≤3.0,或者≥5.8mmol/L,Li≥1.2mmol/L应立即报
告临床。
记录在危急值报告本中,以免延误临床治疗。
10、单独测试电解质的,粘贴测定结果,登记,签字,发出报告。
11、做电解质的同时有生化项目,输入生化报告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质测定标准操作规程(SOP)
【目的】
指导电解质(Na+、K+、Cl--、Ca2+、PH)的测定。
【适用仪器】
XD-685。
【该SOP变动程序】
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专业主管、科主任。
【方法原理】
XD 685电解质分析仪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定原理来测定样品。
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一种化学传感器,它能将溶液中某些特定理智的活度转变成电位信号,然后通过仪器来测量。
685分析仪采用比较法来测量样品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即先测量两个已知浓度的标准液(定标/冲洗液和斜率标准液)中Na+、K+、Cl--、Ca2+和H+的电极电位,在仪器程序内建立一条标准曲线,然后再测定样品溶液中Na+、K+、Cl--、Ca2+和H+的电极电位,从已建立的标准曲线上求出样品溶液中Na+、K+、Cl--、Ca2+和H+的离子浓度(mmol/L)。
【标本要求】
(1)种类血清、血浆、尿液、全血。
(2)样本量:正常样品量:120 ul;最小样品量:65 ul。
(3)保存2小时内分离出血清和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8
小时,4C保存不超过48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且只能冻融一次。
尿标本应在2小时内分析,且在低温放置。
【试剂】
(1)定标/冲洗液(定标Ⅰ) (编号 685001) 500ml/瓶(2)斜率定标液(定标Ⅱ) (编号 685002) 80ml/瓶(3)去蛋白液(带酶粉12支) (编号 685003) 30ml×1瓶/盒注意:使用时请用注射器吸1.5ml的去蛋白液加入盛放去蛋白粉的容器内,并且摇晃容器使蛋白粉完全溶解后使用。
(4 ) 电极活化剂(编号 685006)300ml×3瓶/盒
(5)参比电极电解液(编号685004)30ml×3瓶/盒
XD 685分析仪所用的试剂仅供体外诊断使用,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除了蛋白粉(4℃保存)外,所有试剂均可在室温下(8-25℃)密封保存,有效期为十八个月。
【校准】
校准间隔为:2小时一点定标,4小时二点定标。
【质控品】
室内质控品至少2个浓度水平。
【操作程序】
(1)在仪器主菜单下按“3”键进入测量操作;如果在休眠状态,按YES键或NO键,进入一点定标,定标后进入测量操作。
(2)直接抬起吸样针,仪器自动吸样,在10秒内将吸样针插入准备好的样品中(屏幕右下角跳动的数字为倒计时),仪器吸到样品后自动停止吸样;
(3)如在10秒内仪器吸不到足够的样品量,仪器显示“按YES键开始吸样”,此时按“YES”键仪器继续吸样;
(4)吸样结束,仪器提示“请按下吸样针”,按下吸样针后仪器显示“正在测试样品”,等数据稳定后,显示测定结果。
【参考范围】
血Na+: 135-145mmol/L;
血K+: 3.8-5.5mmol/L;
血Cl-:98-108mmol/L;
血Ca++:0.80-1.10 mmol/L;
血PH:7.40-7.80
【方法学特性】
(1)仪器检测范围及精密度:
检测范围CV值
Na: 30.0-200.0mmol/L ≤1.0%
K:0.50-15.00mmol/L ≤1.0%
Cl:30.0-200.0 mmol/L ≤1.0%
Ca:0.10-5.00 mmol/L ≤1.0%
Ph: 6.00-9.00 ≤1.0%(2)干扰试验EDTA二钾(1.5mg/ml)、草酸钾(2.0mg/ml)、柠檬酸钠(3.3mg/ml)对本试验有干扰。
【注意事项】
(1) 干扰:溶血标本严重影响血钾测定。
(2) Na>160 mmol/L, Na<130 mmol/L; K>6.0
mmol/L,K<3.0mmol/L必须电话通知医生护士并记录(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受话人姓名)。
(3) 因稀释尿样品测定有按稀释比例转换为样品尿的计算过程,所以在测定好稀释尿样品后,在测定血清或全血样品时,必须将样品类型选择为血清或全血,否则仪器将出现错误结果。
【临床参考】
血清钾
增高,1,肾功能障碍使得排钾减少:如少尿症、尿闭症,尿路闭塞及尿毒症;又如急性肾功能衰竭伴休克,使钾的排泄减少。
2,释放性高钾血症:如重度溶血、大量输入陈旧性库血,挤压综合症、烧伤、注射高渗盐水或甘露醇使细胞内脱水,导致细胞内钾向外渗透而发生高钾。
3,组织缺氧使得血钾上升:如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急性肺炎、中枢或末稍性呼吸障碍及休克等,手术中全身麻醉时间过长引起的组织缺氧。
4,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如艾迪生氏病、肾小管远曲小管分泌减少,血钾上升。
5,储钾利尿剂的过度使用:长期应用螺内酯、氨苯蝶啶等,尤其合并肾功能受损时更可能发生高钾血症。
减低,1,由于各种疾病长期不食或少食易发生缺钾:如晚期肿瘤,严重感染,败血症和心力衰竭。
2,钾丢失增加:严重呕吐腹泻,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成人消化不良综合症,长期胃肠引流等。
3,肾脏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由尿闭期转入多期,肾小管性酸中毒时。
4,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对肾远曲小管储钠排钾的作用,尤其对醛固酮的作用更明显。
5,药物作用:长期使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若同时不予补钾或摄入不足就会发生低血钾。
血清钠
血清钠的浓度仅能说明血清中钠离子与水的相对量,亦反应水盐代谢动态平衡的某一阶段的相对浓度,供临床补液时参考。
增高血清钠高于150mmol/L时为高钠血症,临床上较为少见。
1,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症和醛固酮增多症
2,脑性高血钠症:见于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垂体肿瘤等。
3,注射过多的脱氧皮质醇
减低血钠低于130mmol/L,最低可达100mmol/L
1,肠道失钠:腹泻,呕吐,胃肠道、胰腺、胆管造漏或引流等都可以大量丢失消化液而发生缺钠。
2,尿路失钠:当肾小管损伤比肾小球更甚时,肾小管再吸收功能特别减低,使钠从尿中大量丢失,导致缺钠和代谢性酸中毒。
3,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艾迪生氏病,西蒙病,尿中排钠过多。
4,垂体后叶功能减退:如尿崩症、肾小管重吸收水和钠不足,尿钠排出增多。
5,皮肤失钠:大量出汗如只补充水分,不补足盐分,可造成缺钠。
大面积皮肤烧伤,造成伤口失液和失钠。
6,糖尿病:患者多尿,在排出大量糖和水分的同时排出大量钠7,胸腹腔积液患者在做穿刺放液减压时,如放液量大可使体内缺钠
8,应用利尿剂治疗后大量钠从尿中排出。
血清氯
增高临床少见
1,脱水时,失液大于失盐,CL浓度相对增高
2,低蛋白血症时,CL替代蛋白质的阴离子的作用,使血氯增高3,库欣综合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使用皮质激素使血氯增高
减低临床较多见
1,胃管引流或严重呕吐,丢失大量胃酸,失氯大于失钠,HCO3代偿性增高,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2,氯摄入不足,如长期减盐疗法、饥饿和营养不良
3,糖尿病酸中毒,因产过多,血浆中氯离子被积聚的有机酸阴离子取代,另外糖尿病多尿丢失大量氯离子。
4,肾功能衰竭,因排酸不足,血浆中积聚酸和磷酸盐等阴离子,氯离子相对减少
5,艾迪生病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再吸收氯离子不足使血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