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空间格局与产业策略

合集下载

成都雄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成都雄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成都雄起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创新驱动型城市,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

本文将对成都雄起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成都经济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连续多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1.6万亿元,增速超过了8%。

成都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引擎,对沿线地区产生了辐射带动作用。

2. 产业转型:成都在过去的几年中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等领域的发展。

成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在成都的比重也不断提升。

3. 城市建设:成都将城市建设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手段,注重城市更新与升级。

通过软环境和硬环境的改善,成都正在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腾退旧城区,建设现代化CBD,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使得成都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交通基础设施:成都在过去几年中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

成都已建成了两个国际机场和多条高速铁路,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交通的便捷度提升为成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未来趋势展望1. 城市功能拓展:未来,成都将继续推进城市功能的拓展,进一步扩大和完善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发展领域。

同时,成都将注重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交流与旅游资源整合,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都将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打造更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和项目。

成都将建设更多创新创业基地和科技园区,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和支持服务,吸引和培育更多高层次创新人才。

3. 精细化管理:成都将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注重提升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成都东部新区方案

成都东部新区方案

成都东部新区方案第1篇成都东部新区方案一、项目背景成都东部新区位于成都市东部,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响应国家战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二、发展目标1. 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2. 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

3.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形成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三、实施方案1. 产业结构优化(1)发展主导产业:聚焦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2)产业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形成产业生态圈,提高产业附加值。

2. 城市建设与规划(1)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2)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

(3)生态环境保护: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3. 创新驱动(1)科技创新: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人才引进与培养: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新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 社会事业(1)教育: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2)医疗: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就医需求。

(3)文化体育:丰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居民文化生活品质。

5. 民生保障(1)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质量和水平。

(2)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群众基本生活。

(3)住房保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四、政策保障1.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兴业。

2.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

3. 完善新区政策体系,确保政策执行力度。

成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空间格局与产业策略PPT幻灯片

成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空间格局与产业策略PPT幻灯片

7
2020/2/24
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要求
• 深度参与国际竞争, 提升国际竞争力。 突出服务国家现代 化建设大局的综合 能力。——国际融 入性、竞争性。
• 强化区域引领和辐 射带动作用。促进 国家中心城市与核 心城市群的协同一 体发展。
专栏: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与指标(2030年)
功能 国际化经济、
交流中心
300-400 10000 国家级城市群
二、建设背景
(一)全球竞争视角
1.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竞争本质是城市尤其是核心城市的竞争
• 城市作为资源要素流转和配置的节点,在全球范围内结成为一个多极化、多层次的全球 城市网络体系,并且呈现愈发紧密的态势;核心城市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代表国家 参与全球竞争。
113

115
114

113
115

117
117

122
121

123
122

124
124
美国智—库“AT Kearney”每1隔25两年发布全球城市12指5 数(Global Cities
Index,GCI),包含5个领域的26个指标。
2020/2/24
核心城市承担与世界的经济、创新、文化、交通信息联系
• 一批新兴城市如南京、杭州、武汉、成都在各类排行中崭露头角。
香港 北京 上海 台北 广州 深圳 南京 天津 成都 武汉 大连 苏州 青岛 重庆 西安 杭州 哈尔滨 郑州 沈阳 东莞 泉州
2008年 5 12 20 34 52 54 — — — — — — — 59 — — — — — — —
2010年 5 15 21 39 57 62 — — — — — — — 65 — — — — — — —

浅析成都中央商务区(CBD)的建设

浅析成都中央商务区(CBD)的建设

浅析成都中央商务区(CBD)的建设本文从中央商务区(CBD)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成都CBD建设的概况,并提出了对成都建设CBD的几点建议, 以期成都的中央商务区能建设得更好,同时为国内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CBD的建设提供指导。

标签中央商务区;区域性CBD;成都1 中央商务区(CBD)的概念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E.w.伯吉斯著名的城市同心圆理论模式将城市空间结构分为5个圈层,最内的中心圈层是商业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称为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这个时期的CBD功能以零售业、娱乐业等商业活动为主,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CBD的功能内涵发生了变化,其功能转变为以高效的、集约的商务职能为主,辅以部分商业活动。

现代CBD的概念可定义为在一个现代都市内集中有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以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楼、酒店、公寓、会展中心、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市场机会最多、运作成本最低,最便于开展现代商务活动的中心区域,其拥有最集中的人流、最便捷的交通、密度最高的建筑、最高的地价、最大的吸引力和服务范围。

根据城市经济实力的差异和影响力范围的大小以及商务机构的层次,可将CBD可分为全球性CBD,如曼哈顿、东京等国际经济的管理、控制中心;国际性CBD,如北京、上海等经济影响力跨越国界,并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区域性CBD,如大连等经济影响力超越城市本身,并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决定影响力。

2 成都建设中央商务区的概况2.1 建设背景成都是西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是西部落后地区与中东部发达地区交流的桥梁,立体的水、陆、空交通系统将成都与各个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方便了内外经济往来,信息流通。

成都的经济实力位居西部地区第一位,其经济外向度在西部城市中最高,聚集度最大,目前,落户成都市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189家,其中境外企业149家,居中西部首位。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2003--2020--16页)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2003--2020--16页)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目录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 11)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3【1】总规修编历程 3【2】规划期限 3【3】规划范围 3【4】发展目标与战略3【5】城市性质与职能5【6】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5【7】主城区人口与用地规模 5【8】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9】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6〖1〗主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6〖2〗主城区空间布局形态6〖3〗主城区空间布局结构7〖4〗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7【10】都市区资源与环境控制规划7【11】主城区对外交通规划7【12】主城区道路交通规划8【13】主城区公共设施规划8【14】主城区居住用地规划8【15】主城区工业及物流系统规划9【16】主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9【17】主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9【18】城市远景发展构想102)成都市十一五规划情况103)成都市轨道交通规划情况 10【1】1号线(新都大丰站—华阳广都站) 10【2】2号线(龙泉东站—郫县石牛站) 11【3】3号线(新都红星车站—双流板桥南站) 11【4】4号线(温江站—龙泉西河站) 11【5】5号线(驷马桥站—华阳江河站) 11【6】6号线11〖1〗6号线主线(沙湾站—华阳四河站) 11〖2〗6号线支线(琉璃场站—双流航空港站) 11【7】7号线(郫县生态站—龙潭东站) 114)成都城市规划解读12【1】城市发展战略———扇叶绿楔、向东向南、七星拱月12 【2】城市交通发展格局———“井”字加“环”状12 【3】市域城镇体系12【4】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12【5】未来成都模式是“一城三圈六走廊”13【6】未来主城区扩容的主要城市组团13〖1〗基本情况13〖2〗各组团功能定位、重点发展职能、空间发展策略13 [1]华阳组团———小康居住新城13[2]新都、青白江组团———大型制造业基地14[3]双流(东升)组团———新型工业基地14[4]龙泉驿组团———山地型休闲旅游区14[5]温江(柳城)组团———花园居住新城15[6]郫县(郫筒)组团———高新技术产业中心15【7】成都“11858”规划发展构想15【8】高密成都规划151)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1】总规修编历程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27•【文号】国函〔2024〕146号•【施行日期】2024.09.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4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成都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9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6.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96.6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5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

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

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
2.改善交通条件: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缓解交通压力。
3.提升环境质量:加强生态建设,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营造宜居城市环境。
4.增强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服务能力和居民生活质量。
5.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升城市竞争力。
四、规划内容
1.空间布局规划
-细化城市功能区,合理配置各类用地,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增加公共绿地,提高人均绿地面积。
(3)加强水环境治理,保障水系连通,提升水环境质量。
(4)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4.基础设施规划
(1)加强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
(2)完善排水防涝设施,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强化城市设计,提升建筑风貌,塑造城市特色。
-增加公共空间和绿地,构建生态网络,提高城市生态品质。
2.交通规划
-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构建慢行系统,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提倡绿色出行。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组织效率。
-推广智能交通技术,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2.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保障规划的实施。
3.资金保障: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
4.社会参与: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增强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5.监督评估: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定期检查规划执行情况,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六、结语
本规划方案旨在为成都中心城区的未来发展提供科学、系统和全面的规划指导。通过实施本方案,将有效推动中心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确保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共同书写成都中心城区发展的新篇章。

成都发展趋势

成都发展趋势

成都发展趋势成都发展趋势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发展迅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未来的成都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

成都将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的软硬件设施水平。

无论是交通、水电、通讯还是环境等方面,都要不断提高,为实现城市现代化做好准备。

第二,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科技创新中心,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吸引优秀的人才和科技企业进入成都,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科技创新对经济的转化。

第三,推进产业升级转型。

成都将加强现有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特别是要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四,深化改革开放。

成都将继续深化改革,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机会。

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外资和外国企业来成都投资,推动国际合作和交流。

第五,加强文化产业发展。

成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未来将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使成都成为国内文化产业的重要中心之一。

第六,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成都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城市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总之,未来成都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成都将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主题,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推进成都现代化建设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推进成都现代化建设


成 都市城 市空 间布局 发展趋 势 : 单 中心 向双
中心发展
城市发展 的初 期 , 由于资源、 资金等 比较有 限 , 采
取单 中心块 聚式 布局 , 有 利于 迅速形成 规模效 应 , 能 促进 城市快 速发展 。 当城 市发 展到一 定规模 且进入 快速扩张 阶段后 , 为满足城市功 能调整及新 的城市 功 能对 空 间 的需 求 , 就 需 要在 城 市外 围选 择 新 的生 长 点, 由此 引起城 市形 态 的改 变 , 推动 城 市空 间扩 展 。 因此 , 当城市 发展 到一定 程度后 , 只有从 单一 中心 向 多 中心转变 , 才 能支撑城 市 的现代化 与城 市功能 的多 元化发展。 图 1 成都 市双 中心示意 图 在成都市 由单 中心 向双 中心 发展过 程中 , 必然会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0 6
作者及 单位 : 余 梦秋 , 成都市社科 院经 济所助理研 究 员。 ( 四川成都 , 6 1 0 1 2 3 ) 中图分 类号 : F 2 9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6 7 9 { 2 0 1 3 ) 0 2 — 0 0 9 3 — 0 4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推进成都现代化建设
摘要 : 城 市空 间布局优 化 , 是城 市功 能转型 的先导 。成都 市要 建设 成 为开放 型 区域 中心和 国际化城 市, 必 然 需要进 一步优 化城 市空 间布局 。在从单 中心 向双 中心发展 中, 成都 市将 面J l  ̄ , . z - 个 问题 : 一是 旧城 的“ 有机更
— —
般 来讲 , 新 城建 设 着眼 于城 市发展 的直接 经济 效
二、 国内外城市空 间布局变迁的经验及借鉴

2035年:成都跻身世界城市新方阵

2035年:成都跻身世界城市新方阵

2035年:成都跻身世界城市新方阵杨继瑞许辰迪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展望2035年,成都将成为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未来成都将振翅高飞,跻身世界城市新方阵。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

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摒弃了“盆地意识”、“西部思维”,跳出区域中心城市的视野局限,锚定了自己在全省、全国、世界城市坐标体系中的位置。

成都跻身世界城市新方阵的基础分析笔者从规模潜力、消费活力、内生动力、城市能级以及开放水平五个维度形成14个指标形成城市综合发展潜力的评估模型。

其中,规模潜力主要考察市场规模,消费活力考察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内生动力考察城市的经营能力,城市能级考察城市的区域重要性和影响力,开放水平考察外向依存度。

遵循科学、系统、客观、可操作、可对比的基本原则,笔者对全国与成都类似的15个副省级城市进行对比,并以此分析现阶段成都的阶段特征,为成都新时代奋力发展、在跻身世界城市新方阵中的角色定位奠定基础。

从总体指标得分来看,成都优势明显,未来潜力巨大。

在副省级城市中成都市的城市综合发展潜力指数排第4位,在国家“双循环”新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全国双循环战略中作为重要支撑,成都力量功不可没。

从城市综合发展的规模潜力指标来看,成都市有巨大的规模市场。

按照城市人口、行政区面积和经济总量三项指标总体排位来看,城市人口排第1位、行政区面积排第3位,经济总量排第3,因此成都市在15个副省级城市总排第2位,城市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从城市综合发展的消费活力指标来看,成都市消费活力相对不足,未来提升空间大。

按照第三产业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以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四项指标总体排位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第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广州、厦门并列排第3,但在城市消费活力有较大提升空间。

成都五大兴市战略及其实现路径

成都五大兴市战略及其实现路径

2005-2010年成都市GDP圈层分布变化
2005-2010年成都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圈层分布变化
2005-2010年成都市工业增加值圈层分布变化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118 一圈层
2223 二圈层
1124 三圈层
(二)如何实现“三圈一体”战略
1.雁形理论与雁队理论 2.优化核心区域,推动第一圈层“头雁高飞”。 3.打造主体区域,推动第二圈层“中雁竞飞”。 4.做强腹地区域,推动第三圈层“尾雁快飞”。
市级各部门的12个调研题目
(1)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都加快发展面临哪些重大挑 战和机遇?最大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如何抢抓机遇应对 挑战?
(2)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全国其他副省城市的综合 比较情况。我市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要实现重大升位,可 以确立哪些追赶目标城市?需要找准哪些赶超路径和发展 方位?
(1)成都农业的发展方面是现代都市农业 (2)要真正把握都市农业的内涵
四、“立城优城”战略
(一)如何理解“立城优城”
“立”好以天府新区为代表的新城,“优” 化以中心城区为代表的老城,
(1)充分认识城市的高集聚、高效率 (2)建设城市新区是近年来我国城市 扩张发展的趋势
(二)如何实现“优城”战略?
——成都青北江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西 部国际内陆无水港。
2011年全国民用机构主要业务数据
机场
北京/首都 广州/白云 上海/浦东 上海/虹桥 成都/双流 深圳/宝安 昆明/巫家坝 西安/咸阳 重庆/江北 杭州/萧山
旅客吞吐量(人) 名次 本期完成
货邮吞吐量(吨) 名次 本期完成
起降架次(次)
名次
3.市内交通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2)大力度的交通攻坚

对成都城市空间格局的思考

对成都城市空间格局的思考

312[摘 要]成都市的城市空间发展尚未形成主导方向,城市呈现“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中心城交通问题严重,城市环境恶化。

基于此,成都市必须制定区域、都市区、城市三个层面的空间发展战略,坚持实施成渝城市群发展战略、构建多中心的城市结构、采用走廊式发展的模式及集中紧凑布局等原则。

[关键词]成都;空间发展战略;结构Reflection on the Urban Spatial Arrange-ment of Chengdu/Zhang Qiao, Zeng Jiuli[Abstract]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atial arrangement of Chengdu is featured by its failure in forming a dominant development trend, the formation of a development pattern of spreading in all directions, serious traffic problems in the central city zone and deterioration of urban environment.With these as the basis, Chengdu has to work out strategies for spatial development at regional level,metropolitan area level and city level,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Chengyu city group, constructing a multi-cen-tered urban structure, adopting the mode of corri-dor-like development and centralized and compact arrangement, etc.[Key words] Chengdu,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Structure对成都城市空间格局的思考□ 张 樵,曾九利[文章编号]1006-0022(2006)11-0031-03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1.1背景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期,城市空间发展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急剧扩展期,很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正面临空间重构与调整的历史机遇。

成都可行性分析

成都可行性分析

成都可行性分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和发展成为了全球各地政府和企业的重要议题。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成都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成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和挑战。

一、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成都位于中国四川省,地理位置优越。

紧邻青藏高原、西南丘陵和平原地区的交汇处,成为了连接中国内地和西部地区的重要节点。

此外,成都还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和投资人。

二、政府支持和优惠政策成都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城市发展,并积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

政府扶持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和研发,并提供多种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

这些政策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创业者流入成都,也促进了当地产业的振兴和升级。

三、人才和教育资源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才和教育资源。

城市内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批的科研人才和专业人才。

同时,成都还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这些人才和教育资源的集聚为成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四、旅游和文化资源成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

成都的文化底蕴深厚,包括古代建筑、传统民俗和川剧等。

此外,成都还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都江堰和武侯祠,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光临。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也为本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五、挑战与问题然而,成都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城市规模急速扩大,面临土地资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其次,交通拥堵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成为制约成都发展的瓶颈。

另外,市场竞争激烈,创业和经营风险较高,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支持。

六、发展前景和建议尽管成都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天府新区规划图

天府新区规划图

天府新区总体规划亮相四川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图)天府新区与成都市中心城区共同形成“一核、两区、双中心”的格局。

一核:整个成都市域;两区:成都中心城区优化开发区、天府新区重点开发区;双中心:成都老城中心和天府新区的新中心。

天府新区要形成“一带两翼、一城六区”的空间格局。

一带: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沿天府中轴向南延续,并向东延伸至龙泉山边;两翼:东西两翼的产业功能带,包括成眉高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带,龙泉经开区的高端制造产业功能带;一城:天府新城;六区:依据主导产业和生态隔离划定六个产城综合功能区。

10月26日,备受瞩目的《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经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

四川省政府强调,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实现培育新的增长极、带动全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

要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形成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此前的10月17日,在第十二届西博会开馆的前一天,天府新区总体规划内容首次亮相成都规划馆。

这是自今年5月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并将“天府新区”纳入规划内容后,天府新区总体规划首次公布。

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提出,再造一个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以强化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区“双核”之一的引擎作用。

当天,西门子与成都正式签署投资协议,将在天府新区建立世界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产品生产及研发基地。

第十二届西博会期间,25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加天府新区的项目洽谈,足见天府新区的吸引力。

强化成都引擎作用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地区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增长较快的区域,肩负着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的重任。

作为成渝经济区“双核”之一,成都如何进一步强化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乃至西部地区快速发展?“建设天府新区正是要增强成都作为成渝经济区"双核"之一的引擎作用,与重庆两江新区一起,成为西部发展的重要门户,带动周边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快速发展。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支撑的意见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支撑的意见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支撑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1.31•【字号】成府函〔2018〕13号•【施行日期】2018.01.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支撑的意见成府函〔2018〕13号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引进、扶持和培育总部企业,加快推进“总部成都”建设和总部经济发展,增强对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作用,助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构建城市产业生态圈,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市党代会和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精神,以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价值链和创新链核心为导向,着力构建大企业大集团集聚集群发展格局,全面增强“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使总部经济成为成都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全面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辐射带动内陆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成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突出创新发展、生态发展理念,提升政策设计的敏感度,针对不同类型的总部企业分类精准施策,加大规划引导、资源倾斜、主体培育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系统推进总部经济生态圈建设。

坚持加快发展与优化布局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针对市级重点产业园(集聚区)制定差异化政策,促进总部企业有效集聚,推动企业数量、质量和经济贡献持续增长。

坚持全球引进与本土培育相结合的原则。

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总部、第二总部落户成都,深耕成都;支持企业“分改子、子升总、总升级”;大力支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向总部企业方向发展,扶持和培育根在成都的总部企业布局省外、国外,走向全球。

成都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成都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成都的发展前景怎么样先看上位规划,再谈城市发展,梳理《成都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总结来说就是:“依托成都资源,发展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区,建立公园城市。

”接下来,全文围绕这四个总结点展开。

(全文阅读时间约3min,规划草案附在底部)根据草案,本次规划思路为“1条主线、3个立足、处理好5对关系”,其中《规划》提出成都市的近远景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到2035年,全面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色、成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一、聚焦城市群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着眼成渝地区“双核”之一的战略定位,坚持以“强化极核引领作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主线。

通过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极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发挥好成都和重庆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引领带动成渝地区统筹协同发展,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二、发展都市圈成都作为四川的极核城市,推动干支联动引领区域协同发展,建强“成都都市圈”,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建好“经济区”,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除此以外,成都的城镇空间格局由“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转变,构建“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城镇空间格局。

三、推动城市分区未来五年,成都将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东进”指沿龙泉山东侧,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化产业基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南拓”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控”指持续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发展高端绿色科技产业,保持生态宜居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北改”意味着建设提升北部地区生态屏障,加快城市有机更新;“中优”就是优化中心城区功能,降低开发强度、建筑尺度、人口密度。

成都66个产业功能区产业特色及建设情况V2

成都66个产业功能区产业特色及建设情况V2

重点产业园布局66个重点产业园〔集聚区〕(产业园区开展规划与特色与建设情况)目录重点产业园布局66个重点产业园〔集聚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区域42.1主要产业园〔聚区〕:东进区域42.1.1天府国际空港新城〔高新区东区〕62.1.2龙泉山“梦里桃乡〞水蜜桃产业园〔龙泉驿区〕102.1.3简州新城现代装备产业园〔简阳市〕132.1.4简阳空天产业园〔简阳市〕152.1.5简阳西部电子商务集聚开展区〔简阳市〕172.1.6淮州新城智能制造产业园〔金堂县〕182.1.7通用航空服务业集聚区〔金堂县〕202.1.8天府水城文旅康养集聚区〔金堂县〕212.2主要产业园〔聚区〕:南拓区域222.2.1鹿溪智谷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服务功能区〔天府新区〕222.2.2天府中心总部经济功能区〔天府新区〕262.2.3天府中心国际会展功能区〔天府新区〕292.2.4天府新区南区产业园〔新津县〕312.2.5新津梨花溪文化旅游区〔新津县〕322.2.6农业博览园〔新津县〕332.2.7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邛崃市〕362.3主要产业园〔聚区〕:西控区域382.3.1郫都中国川菜产业园〔郫都区〕382.3.2智能制造产业园〔崇州市〕392.3.3崇州康养旅游服务业集聚区〔崇州市〕402.3.4崇州优质粮油产业园〔崇州市〕402.3.5邛崃绿色食品产业园〔邛崃市〕412.3.6邛崃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邛崃市〕422.3.7都江堰经济开发区〔都江堰市〕432.3.8滨江新区文化娱乐集聚区〔都江堰市〕442.3.9大青城休闲旅游产业园区〔都江堰市〕452.3.10大邑智能装备产业园〔大邑县〕462.3.11大邑电子信息产业园〔大邑县〕472.3.12安仁文创文博集聚区〔大邑县〕482.3.13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蒲江县〕492.3.14〔中德〕职教创新集聚区〔蒲江县〕502.3.15蒲江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蒲江县〕512.3.16航空动力产业园〔州市〕532.3.17绿色化工产业园〔州市〕562.3.18州龙门山山地旅游集聚区〔州市〕562.4主要产业园〔聚区〕:北改区域582.4.1先进材料产业园〔青白江区〕582.4.2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集聚区〔青白江区〕59 2.5主要产业园〔聚区〕:中优区域602.5.1中央商业商务集聚区〔锦江区〕602.5.2红星路文化创意集聚区〔锦江区〕612.5.3东大街金融服务集聚区〔锦江区〕612.5.4中心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青羊区〕622.5.5青羊总部经济集聚区〔青羊区〕622.5.6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青羊区〕632.5.7北部新城商贸商务集聚区〔金牛区〕632.5.8人北商业商务集聚区〔金牛区〕642.5.9环交大智慧商务集聚区〔金牛区〕652.5.10武侯新城电子商务集聚区〔武侯区〕672.5.11人民南路文创金融集聚区〔武侯区〕682.5.12红牌楼现代商务商贸集聚区〔武侯区〕682.5.13东客站枢纽经济集聚区〔成华区〕692.5.14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成华区〕692.5.15龙潭新经济产业集聚区〔成华区〕712.5.16高新区南部园区〔高新区南区〕712.5.17天府国际生物城〔高新区南区〕722.5.18金融总部商务区〔高新区南区〕732.5.19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区〕742.5.20汽车贸易博览集聚区〔龙泉驿区〕752.5.21天府新区双流空港高技术产业园〔双流区〕76 2.5.22双流军民融合产业园〔双流区〕762.5.23双流航空服务业集聚区〔双流区〕772.5.24高新区西部园区〔高新区西区〕782.5.25医学城〔温江区〕792.5.26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温江区〕792.5.27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温江区〕802.5.28郫都智慧科技园〔郫都区〕812.5.29创新创业集聚区〔郫都区〕812.5.30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新都区〕822.5.31新都国际公路物流港集聚区〔新都区〕821.概要重点产业园〔集聚区〕分为国家级新区与开发区和产业新城两局部,66个产业园涵盖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融合产业、都市现代农业,覆盖了22个区〔市〕县。

成都的未来发展趋势

成都的未来发展趋势

成都的未来发展趋势
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理和经济优势,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成都将继续深化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发展。

成都市已经制定了《成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6-2035年)》,明确了
未来发展的目标和规划。

其中重点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城市更新和改造,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其次,成都将加强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

成都已经形成了一批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重点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

未来,成都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引进和培育科技创新企业,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推动成都经济的转型升级。

第三,成都将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

成都已经成为中国西部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未来将积极参与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加强与国内外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国际项目进入成都,推动成都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成都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腹地,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同时也面临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未来,成都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

在这些趋势的推动下,成都有望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

同时,成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城市规划与快速城市化的矛盾,人口增长与资源供给的矛盾等。

因此,成都的未来发展也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南北
双向拓延、
东西两侧发
展的战略空
间布局。
重点:东进战略
把实施“东进”战略作 为重中之重,着眼未来 50年乃至100年发展, 坚持产业分区、集约开 发、集群发展,推动先 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 业重心东移,规划建设 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 代化产业基地,开辟经 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 场”。
2018/3/5
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缘起
2016.04 • 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 标,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金融中心、对外交 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并提出要把成渝城市群建设为国家级城市群。
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肩负国家使命、体现国家意志、代 表国家形象、引领区域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城市能级水平,提升成都市在全球 竞争格局中的影响力、辐射力和集聚力,必须切实增强“五中心一枢纽”支撑 功能。 18.5万平方公里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对成都建设 ,9000万人口
规划建设成都第二领馆区, 预留国际性组织、机构集聚 地,争取设立更多驻蓉领事 机构、商务代表处和国际组

综合交通规划

打造“三网两港一枢纽”立体 式综合型国际化物流体系,建 设国际区域性枢纽城市
空中物流网
“三网” :空中客流网、空中物流网、 陆上物流网 “两港”:以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 际机场共同构成的国际航空枢纽港,依 托青白江国际铁路港,实施“蓉欧+”战 略,建设面向泛欧泛亚地区的中国“国 际铁路第一港” “一枢纽”:指由“148”高铁交通圈、 “3820”高速公路和航空枢纽共同组成 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专栏: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与指标(2030年)
• 深度参与国际竞争, 提升国际竞争力。 突出服务国家现代 化建设大局的综合 能力。——国际融 入性、竞争性。 • 强化区域引领和辐 射带动作用。促进 国家中心城市与核 心城市群的协同一 体发展。
功能
指标 全球城市GaWC体系 外国领事馆数量
单位 个
参考值 Gamma级别以上 3个及以上
以气定形
构建“6+X”通风廊道 ,降低廊道内开发强度 ,增加廊道内部开敞空 间
“以水定人”:选取多要素资源承载力评价,以水资源短板确定人口规模 “以地定城”: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明确发展方向,引导城镇布局
“以气定形”:针对大气环境特征改善城市通风环境,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17
3.1

大都市区规划
龙泉
贾家 三岔
濛阳、永宁、花源、羊马、三岔、 新繁、石板滩、清泉、安德、沙 渠、羊安、寿安、贾家、禾丰、 三星
天府 天府新区 新区
龙简
禾丰 简阳
邛崃
羊安
新津
寿安 蒲江
新空港
其他乡镇:74个特色镇和
115个一般镇
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 方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着力构建以
龙泉山脉为
着力建设
城乡统筹 示范城市
现代化国 际城市
美丽中国 典范城市
2.1

三 成都未来空间格局规划
全面落实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以资源环境为前提,限定城市规模、 布局和形态,促进成都绿色发展、集约发展。
以水定人
市域2030年调控目标为 2300万人,严格控制人 口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以地定城
控制城镇和产业向西扩张 , 引导发展重心向东向南转 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创新网络:重点向天府新 区拓展 制造网络:向龙泉山以东 拓展 金融商务:沿中轴向南延 展 物流网络:生产物流向外 围转移 文化网络:依托双核,强 化西部

大都市区主中心:都市 核心区 大都市区副中心:空港 经济区、淮口、德阳、 绵阳、资阳、遂宁、眉 山、乐山、雅安

市域规划——“双城”时代
区域协同“ 抱团”发展
新经济引领 永续发展
5
成渝城市群空间格局示意图
一座城市能否站上世界城市体系“塔尖” ,既取决于国家战略意志,又取决于综合竞争 能力。纵观全球,发达城市都因拥有强大的产 业体系和经济实力而站到世界舞台中央。建国 以来,成都产业规模由小到大、层次由低到高 、实力由弱到强,发展的“势”与“场”不断 增强,完成了由省会城市到区域性中心城市到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三级跳。 —— 成都市委书记 范锐平
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的 定位,需要在更大尺 度、更宽领域构建成 都发展的外部空间, 提出大都市区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成都 及周边的资阳、德阳、 眉山市,资阳、雅安、 绵阳、遂宁、乐山市 辖区、峨眉山市和夹 江县,总面积7.87万 平方公里。
18

大都市区规划范围
18
打破单核集聚,完善枢纽布局,建设轨道上的大都市区


由中心城区、天府新区“双核” 和6个都市组团共同构成
都江堰
安德 彭州
濛阳
12个卫星城

新繁
都江堰、新空港、彭州、金堂、 淮口、崇州、大邑、邛崃、蒲江、 新津、简阳、龙简
大邑
郫都
永宁 羊马 崇州
青白江 新都
石板滩
金堂
清泉 淮口
15个小城市

沙渠
中 温江 中心城 心 区 城 双流 区
花源
三星
国家经济中心
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 人均GDP 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数量
国家科技创新 中心
全国专业协会和国家智库数量 人均住房面积
国家文化中心 和绿色发展示 范中心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人均绿地面积
交通门户和枢 纽 区域辐射带动 作用
高速铁路站数量 4F等级机场数量 区域服务半径 区域服务总人口 组织城市群发展
国际化经济、 交流中心
国际国内大型会展数量
入境国际旅游人数比重 国内500强企业落户数

% 家 % 万元 % 个 平方米 % 平方米 个 座 公里 万人 ——
300次及以上
20.0以上 20家及以上 6 25 25 30个及以上 36 95 10 2个以上 一个及以上 300-400 10000 国家级城市群
9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进入全球视野
• 各类排行榜中中国城市数量不断扩容,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数量均有所增长 • 北京、上海与香港进入排行榜中的顶层,代表中国城市的最高水平; • 一批新兴城市如南京、杭州、武汉、成都在各类排行中崭露头角。
香港 北京 上海 台北 广州 深圳 南京 天津 成都 武汉 大连 苏州 青岛 重庆 西安 杭州 哈尔滨 郑州 沈阳 东莞 泉州 2008年 5 12 20 34 52 54 — — — — — — — 59 — — — — — — — 2010年 5 15 21 39 57 62 — — — — — — — 65 — — — — — — — 2012年 5 14 21 40 60 65 — — — — — — — 66 — — — — — — —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5 5 5 15 9 9 26 21 20 45 44 43 75 71 71 96 84 83 92 86 86 — 102 94 — 96 96 — 104 107 — 110 108 — 105 109 — 112 110 115 114 113 — 115 114 — 113 115 — 117 117 — 122 121 — 123 122 — 124 124 —“AT Kearney”每隔两年发布全球城市指数( 125 125 美国智库 Global Cities

空中客流网
第二部分
成都市产业发展策略
如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 核心在城市功能
关键靠产业支撑 着眼城市长远目标和战略全局,从成渝战略互动中找准提 升城市首位度、扩大
城市辐射力的切入点,以增强“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为目标,加 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14
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国家城镇开放格局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
建设全面体
现新发展理念的
国家中心城市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着力建设创新驱动先 导城市、城乡统筹示范
创新驱动 先导城市
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
市、现代化国际城市、
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和谐宜居 生活城市
.从龙泉山到三绕,4座新城依次排列。从北 到南分别是:淮口新城、龙简新城、简阳新 城、空港新城
市域规划的临空经济区

为带动东部发展,在市域 空间结构中增加“一区“
,即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
济区(65平方公里)
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
集中建设区规划——自由贸易试验区 (119.99)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和长江经济带战略, 围绕自贸区建设,科 学布局国际合作园区 和重大国际化功能设 施,巩固提升向西向 南开放的门户枢纽地 位 打造西部对外交往中 心
8
二、建设背景
(一)全球竞争视角
1.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竞争本质是城市尤其是核心城市的竞争
• 城市作为资源要素流转和配置的节点,在全球范围内结成为一个多极化、多层次的全球 城市网络体系,并且呈现愈发紧密的态势;核心城市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代表国家 参与全球竞争。
多极化、多层次的全球城市),包含5个领域的26个指标。
核心城市承担与世界的经济、创新、文化、交通信息联系
• 北京、上海、广州、
天津等城市,正在带 领三个沿海城市群地
区进入全球城市体系
的“顶端”,带动我 国经济、科技、文化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密 切联系; • 武汉、郑州、成都和 重庆则发挥中部地区 开放门户和向西开放 的作用。 中国十二大城市群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