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环境问题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
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近年来,全球对环境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德国是一个与环境资源保护息息相关的国家。
德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本文将介绍德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基本经验及借鉴价值。
1.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德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包括《环境保护法》、《水资源法》、《噪声保护法》等,法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作出了规定和要求。
德国政府对这些法规的执行十分认真,对不符合法规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处理,维护了生态环境的整体稳定。
2. 推动可持续发展德国的经济发展以可持续性为目标。
在实际生产中,德国企业注重减少污染排放,推广低碳经济,鼓励循环经济的发展。
同时,德国也推广新能源的应用程序,缓解了传统能源的压力和限制。
3. 强化环境监管德国政府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环保监测体系,实行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监测。
政府对企业的环保投资、环保设备等项目进行资金支持,同时也对企业取得环保认证的权力作出了奖励。
4.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德国政府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工作。
政府通过媒体、广告等途径,提高公众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政府实行的环保公众教育模式,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素质。
通过以上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德国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着力于法律制度、可持续发展、环境监管和公众意识等方面的建设。
这些举措都为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注入了崭新的动力和生机。
对于其他国家如何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体系,德国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借鉴价值。
德国的环境问题
德国的环境问题一、德国境内莱茵河污染事件1986年11月1日深夜,瑞士巴富尔市桑多斯化学公司仓库起火,装有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毒物随着百余吨灭火剂进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
警报传向下游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835公里沿岸城市。
剧毒物质构成70公里长的微红色飘带,以每小时4公里速度向下游流去,100英里处鳗鱼和大多数鱼类死亡,300英里处的井水不能引用。
流经地区鱼类死亡,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送水,接近海口的荷兰,全国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全部关闭。
翌日,化工厂有毒物质继续流入莱茵河,后来用塑料塞堵下水道。
8天后,塞子在水的压力下脱落,几十吨含有汞的物质流入莱茵河,造成又一次污染。
11月21日,德国巴登市的苯胺和苏打化学公司冷却系统故障,又使2吨农药流入莱茵河,使河水含毒量超标准200倍。
这次污染使莱茵河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
使几十年德国为治理莱茵河投资的210亿美元付诸东流。
莱茵河的治理为了使莱茵河重现生机,1950年7月,由荷兰提议,瑞士、法国、德国、卢森堡等国家参与,在瑞士巴塞尔成立了旨在处理莱茵河流域保护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的“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
1963年包括德国在内的莱茵河流域各国与欧共体代表在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范围内签订了合作公约,即伯尼尔公约,奠定了共同治理莱茵河的合作基础。
控制河流污染源,避免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进河流是最重要的举措。
ICPR制定了相应法规,强行对排入河中的工业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为减少莱茵河的淤泥污染,ICPR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固体污染物排入莱茵河,违者罚款,罚金50万欧元以上。
1976年,该委员会又先后通过了防止化学物质污染莱茵河以及专门的防止氯化物污染莱茵河条约。
保护委员会通过“责任到户”的方法把治理工作具体化、可操作化。
如委员会下面设置若干个专门工作组,分别负责水质监测、恢复重建莱茵河流域生态系统以及监控污染源等工作。
德法两国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分析比较及贸易策略
德法两国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分析比较及贸易策略德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它周围有9个邻国: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接壤。
从1990年10月3日德国国家重新统一以来。
这个中心地理位置尤为突出。
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为东西方之间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和地中海地区转车台的作用更加明显。
作为欧洲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员,德国构成了通向中欧就及东欧各国的桥梁。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面积为357000平方公里。
南北之间的直线最远相距876公里,东西之间相距640公里。
最外的边境点:北部是济耳特岛上的理斯特,东部是萨克森州的泰斯卡,南部是巴伐利亚州的奥伯斯特道夫。
西部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塞尔夫康特。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边境界全长为3758公里。
德国人口总数约8180万人。
除俄罗斯之外,它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超过意大利(5800万人)、英国(5700万人)和法国(56O0万人)。
按面积计算,德国小于法国(544000平方公里)和西班牙(505000平方公里)。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29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仅次于比利时、荷兰、英国和北爱尔兰。
德国的人口分布很不平均。
德国统一以后人口迅速增加的地区柏林有居民450多万人,世纪交替时预计将达到550万人。
在城市犬牙交错,没有明确界线的莱茵河和鲁尔河畔工业区,人口超过1100万,大约每平方公里1200人。
其他的人口密集地区是法兰克福、威斯巴登和美因兹等大城市所在的莱茵--美因地区。
首都:柏林(波恩为政府所在地)。
主要城市:汉堡、慕尼黑、波恩、科隆、埃森、法兰克福、莱比锡、德累斯顿。
货币:德国马克。
历史:公元前10世纪,境内已有日耳曼人的一支——条顿人居住。
公元10世纪初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后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
13世纪中期以后中央政权衰落,出现封建据。
德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措施
德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措施
嘿,大家想不想知道德国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啥超厉害的措施呀?
咱先来说说生态环境这一块。
德国那可是相当重视啊!你看人家公园里干干净净,花儿开得那叫一个艳,树儿长得那叫一个壮!就像我们爱护家里的小花园一样,德国人对他们的环境也是精心呵护。
为啥?因为他们知道好的环境就像宝贝一样珍贵呀!比如,德国很多城市都大力推广垃圾分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真的做得特别细致!每个人都会认真地把垃圾按照要求分好类,就好像在完成一项超级重要的任务。
这就好比我们整理自己的房间,只有整理好了才能住得舒服嘛。
再讲讲经济发展措施。
德国的工业那是杠杠的!但他们可没光顾着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环境哦。
他们研发的那些高科技产品,既环保又好用。
就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厨师,能做出美味又健康的菜肴。
德国很多企业都积极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对环境做出了贡献。
比如,有的工厂会利用太阳能发电,这多牛啊!这不就跟我们想要既能赚钱又能享受生活是一个道理嘛。
在德国,政府、企业和民众可是齐心协力。
政府出台各种好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响应,民众也热情参与。
这就好像一场精彩的团队比赛,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德国人的这种做法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啦!他们既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好的,又能让经济蓬勃发展。
咱们是不是也应该行动起来,像德国一样,找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完美平衡呢?让我们的家园既美丽又繁荣!。
德国的环境保护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的环境保护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提起德国,人们往往会想到其先进的工业技术和严谨的做事风格。
然而,德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
从曾经的环境污染到如今的生态宜居,德国走过了一条艰辛但卓有成效的环保之路,其经验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德国在过去也曾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工厂排放出废气、废水和废渣,城市空气质量恶化,河流受到污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但德国政府和民众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
在法律制度方面,德国建立了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从联邦到各州,都有详细的环保法律和条例,对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这些法律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同时,德国还设立了专门的环保执法机构,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对于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处罚力度相当大,这使得企业和个人都不敢轻易违法。
在经济手段的运用上,德国采取了多种激励措施来推动环境保护。
例如,通过税收政策对污染企业征收高额的环境税,促使企业减少污染排放。
同时,对于积极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补贴,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
此外,德国还建立了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为环保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发展。
德国非常重视环保教育和公众参与。
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开设了环保课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
在德国,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很高,各种环保组织和志愿者活动十分活跃。
民众不仅自觉遵守环保法规,还积极监督企业和政府的环保行为,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在技术创新方面,德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环保技术的研发。
在清洁能源、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突破。
例如,德国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做出了重要贡献。
德国自然与人文地理概述
德国自然与人文地理概述德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方面情况自然:德国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中欧平原(波德平原),北临北海、波罗的海,北与丹麦接壤,西邻荷兰、比利时、法国、卢森堡,南接瑞士、奥地利、匈牙利、捷克,东与波兰、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西俄罗斯)接壤;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北德平原,南部是巴伐利亚高原和阿阿尔卑斯山地,西南部有艾费尔高原,中部是中德山地,东南部是图林根林山和厄尔士山(克鲁什内山);气候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海洋气候的过渡地带,属于温带海洋气候但大陆性显著;河流众多,主要有西部的莱茵河,南部的多瑙河,北部的易北河和中部的美茵河.人文:1.人口:德国人口9000万,是欧洲的第一人口大国,人口主要分布在莱茵河流域和易北河流域及北部的沿海地区,主要民族是日尔曼人,通用德语2.城市:德国的城市化比较早的国家,城市化程度高,主要城市:首都柏林,北部港口城市汉堡,南部巴伐利亚地区的慕尼黑,汽车城沃尔夫斯堡和斯图加特,金融中心法兰克福等3.经济:德国经济总量世界第四(前三:美、中、日)欧洲第一,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主要有以鲁尔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和以南部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汽车、钢铁、化工、电力、电子、航空等工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4.文化:德国文化发达,以哲学最为突出,著名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尼采、叔本华、莱布尼茨、费尔巴哈、马克思;另外德国的文学、音乐、美术、自然科学都相当发达,著名文学家歌德,音乐家巴赫、贝多芬等.德国人文地理:截至2016年,德国总人口8267万,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6人,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它主要是德语(德语),有少量的丹麦人和山梨人。
德语被广泛使用。
德国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18世纪德国文学达到了顶峰。
歌德、海涅、席勒、莱辛和格林是杰出的代表。
自然地理:德国地形多样,有丘陵、高原、丘陵、美丽的湖畔和广阔的平原。
德国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德国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市场营销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在德国市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以下是对德国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1.具有较高的市场饱和度:德国拥有强大的消费市场,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几乎每个行业都有众多的竞争对手,这要求企业在市场定位、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
2.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德国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在进入德国市场之前需要符合欧盟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此外,德国还有严格的反垄断法律和消费者保护法律,对企业的市场行为有着严格的监管。
3.健全的基础设施:德国拥有出色的基础设施,包括发达的交通网络、高效的物流系统和全面覆盖的电信网络。
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为企业打造高效的供应链和营销渠道提供了便利条件。
4.高度理性和成本敏感的消费者:德国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非常理性和成本敏感。
他们注重品质和性价比,对价格敏感,喜欢比较不同品牌和产品的性能、价格和质量。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定位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5.比较保守的市场文化:德国市场具有保守的市场文化,消费者和企业在选择和信任新品牌和新产品时相对谨慎。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良好的品牌形象、可靠的产品品质和有效的市场传播来赢得市场份额。
6.消费者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德国消费者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对环保型产品和企业趋之若鹜。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注重环保,并积极参与社会责任项目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
7.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德国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进行,消费者的购物方式趋向于线上。
因此,企业需要将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纳入其市场营销战略中,拓展线上渠道,并通过社交媒体和互联网营销来与消费者进行有效互动。
总的来说,德国市场营销环境具有激烈的竞争、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健全的基础设施、成本敏感的消费者、保守的市场文化、环保意识和数字化转型等特点。
德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察与思考
中德合作领域与项目
水资源保护
中德在水资源保护领域合作, 共同开展水治理和生态修复项
目。
空气质量改善
双方合作改善空气质量,引进 德国的清洁能源和排放控制技 术。
循环经济
中德在循环经济领域合作,推 动资源回收和废物处理方面的 技术交流。
森林保护
德国支持中国森林保护项目, 促进森林可持续管理和生态恢
复。
03
德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
德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
• 请输德合作现状
政策对话
中德两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保持密切的政策对话,共同探讨解 决方案。
技术交流
双方在环保技术方面进行交流,引进德国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经验 。
资金支持
德国政府为中方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开展环保项目和培训。
02
德国生态环境保护实践
垃圾分类与回收
垃圾分类制度
德国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包括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 害垃圾等,居民需按规定进行投放。
回收利用体系
德国建立了完善的回收利用体系,对纸张、塑料、玻璃等可回收材 料进行高效回收和再利用。
环保教育普及
德国注重环保教育普及,从小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习惯 ,提高居民参与度。
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
01
02
03
绿色建筑标准
德国制定了一套绿色建筑 标准,鼓励建筑采用环保 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建 筑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城市规划
德国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 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合 理布局绿地、水域等生态 空间。
绿色出行方式
德国鼓励居民采用绿色出 行方式,如公共交通、骑 行、步行等,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德国政府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注重生态优先,推广绿色建筑 和绿色交通,减少对自然环境 的破坏。
德国的经济环境
德国的经济环境
国贸2+2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
1、自然资源。
德国属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在工业原料和能源方面只要依靠进口。
矿物原料对国外的依赖特别大。
德国拥有少量的铁矿和石油,天然气需求量的1/3可以由国内满足,硬煤、褐煤、钾盐的贮量比较的丰富。
德国的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以针叶林为主。
全国生产的木林只能满足国内木材需求的45%。
褐煤是采矿工业中最大的一个工业部门。
由于铀的贮藏量有限,核电站所需的浓缩铀由国外进口。
2、行业概况。
(1)农业。
德国的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农业从业人员约占劳动力的4%,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
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部分进口也是出于调剂品种或价格因素。
(2)工业。
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工业,工业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业人员约占劳动力的40%。
重要的工业领域有钢铁、采矿、精密仪器和光学仪器、航空航天、纺织和服装、食品工业和造船工业等。
(3)服务业。
德国的工林和农林、牧渔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均逐年减小,而第三产业(包括商业、交通、服务等行业)则持续壮大。
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占将近60%。
从就业人数看,在全部就业人员中,第三产业占50%。
主要包括商业、交通运输业、电信、银行、保险、出租房屋、旅游、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部门。
旅游业发达。
德国的环境保护
可再生能源
• 德国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先者之一。 • 德国一直在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 政府通过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 目前,德国约有4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这一比例正在不断增长。
03
交通和移动
交通和移动
• 德国政府致力于推进可持续的交通方式。 • 德国拥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地铁、电车、公共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 政府为使用电动汽车和自行车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补贴、税收减免、停车优
德国的环境保护
SUBTITLE HERE
• 简介 • 可再生能源 • 交通和移动 • 废弃物管理 • 污染控制 • 绿色城市 • 总结
01
简介
简介
• 德国是一个高度注重环境保护的国家。 • 德国人民对环境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责任感,这也促使政府和企业在环境保护
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行动。
02
惠等,以鼓励公民使用更环保的交通方式。 • 德国政府实施“绿色出行计划”,鼓励人们减少驾车,增加步行、骑车、坐公共交
通等低碳出行方式。
04
废弃物管理
废弃物管理
• 德国拥有高效的废弃物管理系统,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 政府和企业合作,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等方式,有效地处理了废弃物,并将
以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06
绿色城市
绿色城市
• 德国政府致力于打造绿色城市,通过城市规划和建设,创造更健康、更环保的城市 环境。
• 德国的城市中有许多公园和绿地,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休闲娱乐场所。 • 德国政府通过建设绿色建筑、智能城市等措施,推进城市绿色化,实现城市环境的
可持续发展。
德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德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一个地理环境多样的国家。
以下将介绍德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一、地形德国地势复杂多样,包括山脉、高原、平原和河流等。
德国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和黑森林山脉。
这些山脉地势陡峭,峰峦叠嶂,是德国最高的地区。
德国中部是中欧平原,地势相对较低,适合农业发展。
德国北部则是托尔斯特拉平原,也是德国最大的平原地区。
二、气候德国的气候因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差异而各不相同。
德国西南部和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受到大西洋气流的影响,夏季相对较凉爽,冬季相对较温暖。
德国东北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德国中部则介于这两种气候之间,夏季较温暖,冬季较寒冷。
三、河流德国有多条重要的河流,其中最长的是莱茵河,它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发源,流经德国西南部,最终注入北海。
莱茵河是德国最重要的水道之一,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此外,伊泽尔河、多瑙河和易北河等也是德国重要的河流。
四、湖泊德国境内有许多湖泊,其中最大的是巴伐利亚州的康斯坦茨湖。
康斯坦茨湖位于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交界处,是欧洲第三大湖泊,也是德国最大的湖泊。
它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是德国重要的水上运输和旅游资源。
五、自然保护区德国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
其中最有名的是黑森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巴登-符腾堡州和巴伐利亚州之间,是德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黑森林以其浓密的森林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自然爱好者。
六、地质资源德国地质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铜、铅、锌和盐等。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之一,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莱茵河和鲁尔河流域。
此外,德国还拥有丰富的盐矿资源,盐矿主要分布在巴伐利亚州和下萨克森州。
总结:德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多样,包括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以及丰富的地质资源。
这些特征不仅影响着德国的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也为德国的经济和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机会。
德国鲁尔区的整治措施
德国鲁尔区的整治措施1. 引言德国鲁尔区是位于德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工业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矿石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这一地区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工业遗址等环境问题。
为了改善鲁尔区的环境质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这些措施及其效果。
2. 工业遗址修复鲁尔区有大量的工业遗址,这些遗址存在着严重的污染和安全隐患。
为了修复这些工业遗址,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污染物清理:对遗址进行彻底的污染物清理,包括土壤和地下水的处理,以确保没有污染物泄漏到周边环境中。
•结构修复:修复遗址中的建筑和设施,确保其安全稳固,防止进一步的不安全事件发生。
•填埋治理:对一些无法修复的遗址进行填埋治理,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业遗址的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如今,许多修复后的工业遗址已经成为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3. 矿区生态恢复鲁尔区的煤矿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
然而,煤矿开采导致了大量的地表塌陷和生态破坏。
政府为了恢复矿区生态,采取了以下措施:•植被恢复:在矿区进行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工程,包括栽植各种草本植物和树木,以帮助固定土壤和改善空气质量。
•水资源管理:修复矿区的水体,包括湖泊和河流,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保护和培育水生生物。
•野生动植物保护:保护和培育矿区中的野生动植物,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中心。
通过这些措施,鲁尔区的矿区生态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如今,矿区不仅成为了生态保护和旅游观光的热门区域,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优美的休闲场所。
4. 工业排放治理长期以来,鲁尔区的工业活动导致了大量的空气和水污染。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管措施:•环评制度:对新项目进行环境评估,确保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污染物减排:采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烟尘、二氧化硫等。
•监测与执法: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
德国工业革命污染事情有哪些_德国工业革命污染事情讲解
德国工业革命污染事情有哪些_德国工业革命污染事情讲解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以往我们都是对其高度评价。
但从生态环境的视角来考察,工业革命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环境污染。
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德国工业革命污染事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8世纪末--20世纪初环境污染的发生环境污染由来已久。
早在14世纪初,英国就注意到了煤烟污染;17世纪伦敦煤烟污染加重时,有人著文提出过改善大气品质的方案①。
不过直到这时,污染只在少数地方存在,污染物也较少,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尚不至于造成重大危害。
环境污染发生质的变化并演变成一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危机,则始于18世纪末叶兴起的工业革命。
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史学家普遍把工业革命视为人类历史或“南一北”差距的分水岭②,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这场革命视为人类环境污染史的分水岭;又由于“从影响全球和区域的环境问题看,主要责任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工业发达国家”③,因此,历史地考察西方主要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环境的污染与治理,审视西方人对待自然的认识或态度,明确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的重要性,就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一、18世纪末--20世纪初环境污染的发生从18世纪下半叶起,经过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初,首先是英国,而后是欧洲其他国家、美国和日本相继经历和实现了工业革命,最终建立以煤炭、冶金、化工等为基础的工业生产体系。
这是一场技术与经济的革命,它以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为基本动力。
而蒸汽机的使用需要以煤炭作为燃料,因此,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地下蕴藏的煤炭资源便有了空前的价值,煤成为工业化初期的主要能源。
新的煤矿到处开办,煤炭产量大幅度上升,到1900年时,世界先进国家英、美、德、法、日五国煤炭产量总和已达6.641亿吨②。
煤的大规模开采并燃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时,也必然会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的污染物质。
德国的环境保护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的环境保护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德国的环境保护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亟需解决的重大议题。
而在众多环保事业中,德国一直被认为是环境保护的典范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德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政策,并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环境保护水平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德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不断推出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
以下是德国环境保护的几个方面:1. 温室气体减排德国积极推动低碳经济转型,大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德国政府设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
同时,德国还推动能源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水资源管理德国致力于保护水资源,通过严格的水质监测和管理措施,确保水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德国还采取措施减少污水排放、治理水污染和保护水源地,确保供水安全和生态平衡。
3. 垃圾处理和循环经济德国垃圾处理和废弃物管理模式被世界公认为典范。
德国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德国还大力推行循环经济,通过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德国非常注重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德国政府设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并制定了相关法规和政策,保护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德国还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对我国的启示德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政策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1. 政府重视和倡导德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我国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意识和重视程度,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转型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应加大温室气体减排的力度,推动能源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德国的环境保护
能热水器等措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风能利用
02
德国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通过风力发电、风力泵等措施,提
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水力发电与生物质能
03
德国利用水力资源和生物质资源进行发电,减少碳排放,促进
可持续发展。
03
德国环境保护的主要政 策和措施
德国环境保护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
德国实施“绿色采购”政策, 鼓励企业采购环保产品和服务
。
1990年代
德国制定《循环经济法》和《 废物管理法》,推动废物减量
、再利用和资源化。
2000年代
德国实施能源转型计划,推动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来自德国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欧盟合作
德国作为欧盟成员国,积极参与欧盟环保政策和行动,推动欧盟 环保目标的实现。
德国的环境保护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15
目录
• 德国环境保护概述 • 德国环境保护的主要领域 • 德国环境保护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 德国环境保护的成效和挑战 • 德国环境保护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01
德国环境保护概述
德国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01
02
03
空气污染
德国的工业和交通排放导 致空气质量下降,对人类 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
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模式
德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模式,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发展可再生能源和 绿色产业。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模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和投入,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绿色产业。
德国政府还通过税收、补贴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行动,推动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中 国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完善环保税收和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行动,推动绿色消费和低 碳生活。
这些国家是如何应对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的?
这些国家是如何应对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的?一、德国:环境技术与政策的结合德国作为环保技术发达的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
首先,德国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政策,限制了工业和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德国还在研发和应用环境技术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例如开展清洁能源研究并大力推广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
此外,德国还鼓励民众使用可再生能源,通过减少碳排放来减缓气候变化。
二、瑞典: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瑞典以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绿色经济的实践而闻名于世。
首先,瑞典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限制了工业和交通对环境的损害。
其次,瑞典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例如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开发和利用。
此外,瑞典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鼓励民众减少使用私家车,从而减少碳排放。
瑞典的环境意识在民众中得到了普及,人们普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采取行动。
三、加拿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努力加拿大作为一个拥有广阔自然资源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国家,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首先,加拿大采取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来保护自然环境,限制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
其次,加拿大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开展了许多生态修复项目,例如湿地保护和森林恢复工程。
此外,加拿大还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四、挪威:碳排放减少的前沿国家挪威以其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先进措施而受到国际瞩目。
首先,挪威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尤其是涉及水力和风能发电。
挪威还鼓励民众使用电动车,提供购买电动车的补贴和充电设施的建设,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此外,挪威政府还制定了严格的减排目标,并实施了碳排放交易制度,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和购买碳排放配额。
挪威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努力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五、中国:环境治理的全面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巨大的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挑战。
然而,中国政府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德国发展的地理政治困顿以及历史教训
德国发展的地缘政治困顿以及历史教训目录前言:一、当今德国的地理位置及其所处的国际环境。
二、1618年-1990年德国地理位置和德国的国际环境三、德国所推行的外交政策四、 探讨德国崛起对新世纪中国的崛起意义,及我国应如何处理与纵多邻国的复杂关系,及崛起与世界和谐问题。
一、德国当前的国际环境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它周围有九个邻国: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 比利时、卢森堡 和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 兰接壤。
他是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但是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这块被称为欧洲走廊的土地,一直就是整个欧洲的战场。
德意志人经常成为的欧洲列强的雇佣军,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
民族对长期分裂和战乱的集体记忆,对德国人造成了深深的伤害,统一和强大,便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
德国现代的领土是在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中定型的,雅尔塔会议确定了战后欧洲政治版图,其中明确规定:苏联国界西移,波兰东部边界退至寇松线,原东普鲁士即奥得河以东划归波兰作为补偿。
德国被划为四块作为战胜大国的占领区,后来随着冷战的推进,西方大国占领的德国区合并组成联邦德国,首都波恩,原苏联占领的德国部分成立了民主德国,首都柏林。
而现在的领土就是在1990年合并以后领土的综合。
那么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德国领土的变迁与发展。
20世纪初,《历史的地理枢纽》被出版,麦金德根据地缘政治特点把世界划分为“枢纽地区”、内新月形地区、外新月形地区。
枢纽地区是位于欧亚大陆的中部,那里地势平坦、西面与东欧平原相联。
他认为“枢纽地区”在中欧和东欧的地缘政治上的重要作用,它的核心就是: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陆心地带”;谁控制了“陆心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1他认识到新的世界属于欧洲,而德意志的地理位置就是那个“陆心地带”的核心部分,也因此,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这块被称为欧洲走廊的土地,一直就是整个欧洲的战场。
那么,在近几百年来德意志人追求国家统一与强大的曲折历程中,曾经上演了一些怎样的悲喜剧?那么我们就必须来看一下德国从17世纪以来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
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为什么?
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
为什么?
在莱茵河流域,德国可能是最急于改善水质和治理污染的国家之一。
以下是几个原因:
1.先进的环保意识和立法:德国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
着较高的意识和要求。
自20世纪起,德国采取了严格的
环境法规和监管措施,提出了严格的水质标准和排放限制。
在莱茵河流域,德国强调对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控制,推
动水质改善和污染治理。
2.国内经济和社会压力:作为莱茵河流域的重要国家,德国
有着发达的工业和城市系统。
由于工业活动和人口密集,
德国面临更大的水环境压力和水污染问题。
改善水质和治
理污染成为迫切的需求,以保护环境、人民健康和可持续
发展。
3.国际合作和责任意识:莱茵河是一个跨国河流,流经包括
德国、瑞士、法国、荷兰等国家。
作为莱茵河流域中最大
的国家之一,德国在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改善莱
茵河水质为目标。
德国在合作中承担更多责任,并推动其
他国家加强水质管理和污染治理。
4.历史影响:莱茵河流域的工业活动和城市化发展源远流长,
多年来积累了相当程度的污染问题。
德国在某种程度上带
有历史责任感,需要努力改善水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并为未来可持续的蓝色经济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德国可能是莱茵河流域内最急于改善水质和治理污染的国家之一,这主要是由于先进的环保意识和立法、国内经济压力、国际合作责任和历史影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德国环境保护的“生态民主”
德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拥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例如,《 联邦自然保护法》和《废物管理法》等重要法律为德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和约束。
公众参与
德国注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促进公众参与环保活动。例如,许多环 保项目都是由非政府组织或社区发起,公众的积极参与使得环保工作更具活力和可持续性 。
响。
废物处理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模式的改 变,德国面临着废物处理和资源 回收的挑战。如何实现废物的减 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是当
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境公平
环境保护需要关注环境公平问题 ,避免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 间产生冲突。德国需要采取措施 确保不同地区和群体都能公平地
享有环境权益。
德国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欧盟合作
德国作为欧盟成员国,积极参与 欧盟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国际合作
项目。
全球倡议
德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和《京都议定书》的重要参与国 ,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 化问题。
技术援助
德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技术和 资金援助,帮助其改善环境状况。
04
德国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与挑 战
德国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
“生态民主”对德国环境保护的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生态民主对德国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环境 保护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生态民主的实践,德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得到了广泛的 群众基础和支持。公众参与环保决策不仅加强了对政府和 企业的监督,还促进了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生态民主也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 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在生态民主的推动下, 德国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典 范之一。
德国的环境保护
德国的环境保护xx年xx月xx日•德国环境保护概述•德国的环境政策•德国的空气污染防治目录•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国际合作01德国环境保护概述德国是世界上环保意识最强的国家之一德国在空气质量、水资源保护和垃圾回收等领域的表现优秀德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德国环境保护现状德国环境保护历史1986年,德国颁布了《环境责任法》2000年,德国提出了“绿色协议”计划,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世纪70年代,德国开始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德国环境保护的意义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健康,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02德国的环境政策实现碳排放减少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德国通过实施总量控制和排放交易政策,推动企业采取措施减少排放,并利用市场机制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建立排放权交易制度德国建立了排放权交易制度,通过市场手段分配排放权,并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排放。
总量控制和排放交易政策德国重视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
保护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德国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环保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生态保护政策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德国注重环保领域的立法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并不断加以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保需求。
加强环保执法与监管德国政府严格执行环保法规,通过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企业遵守环保标准,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环保立法与执法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德国政府在环保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通过资金支持和技术研发,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环境治理。
发展绿色金融与碳市场德国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和碳市场,鼓励企业参与低碳投资和绿色金融活动,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保障。
环保投入与资金保障03德国的空气污染防治德国建立了完善的空气污染防治政策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标准和指导文件等,明确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的环境问题一、德国境内莱茵河污染事件1986年11月1日深夜,瑞士巴富尔市桑多斯化学公司仓库起火,装有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毒物随着百余吨灭火剂进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
警报传向下游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835公里沿岸城市。
剧毒物质构成70公里长的微红色飘带,以每小时4公里速度向下游流去,100英里处鳗鱼和大多数鱼类死亡,300英里处的井水不能引用。
流经地区鱼类死亡,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送水,接近海口的荷兰,全国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全部关闭。
翌日,化工厂有毒物质继续流入莱茵河,后来用塑料塞堵下水道。
8天后,塞子在水的压力下脱落,几十吨含有汞的物质流入莱茵河,造成又一次污染。
11月21日,德国巴登市的苯胺和苏打化学公司冷却系统故障,又使2吨农药流入莱茵河,使河水含毒量超标准200倍。
这次污染使莱茵河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
使几十年德国为治理莱茵河投资的210亿美元付诸东流。
莱茵河的治理为了使莱茵河重现生机,1950年7月,由荷兰提议,瑞士、法国、德国、卢森堡等国家参与,在瑞士巴塞尔成立了旨在处理莱茵河流域保护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的“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
1963年包括德国在内的莱茵河流域各国与欧共体代表在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范围内签订了合作公约,即伯尼尔公约,奠定了共同治理莱茵河的合作基础。
控制河流污染源,避免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进河流是最重要的举措。
ICPR制定了相应法规,强行对排入河中的工业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为减少莱茵河的淤泥污染,ICPR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固体污染物排入莱茵河,违者罚款,罚金50万欧元以上。
1976年,该委员会又先后通过了防止化学物质污染莱茵河以及专门的防止氯化物污染莱茵河条约。
保护委员会通过“责任到户”的方法把治理工作具体化、可操作化。
如委员会下面设置若干个专门工作组,分别负责水质监测、恢复重建莱茵河流域生态系统以及监控污染源等工作。
ICPR各部门相互协调,采取了一系列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的措施:拆除不合理的航行、灌溉及防洪工程,拆掉水泥护坡,以草木绿化河岸,对部分改弯取直的人工河段重新恢复其自然河道等。
据本亚明先生介绍,河流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人为地去改变它的生态构成要素,比如修水泥河底和水泥护坡去取代河流泥底和植被护坡只能导致河流变成死河,使它失去自净能力。
据记者了解,国内不少城市现在兴起一个“时尚”:给河流修水泥底和水泥护坡。
尽管从外观上看河流两岸整齐了,但由于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变得浑浊发臭,让两岸居民不敢开窗。
一方面德国政府投入1万亿欧元的巨资治理河流污染,并立法保障河流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德国民众有良好的环保意识。
记者在德国各城市采访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市民把河边的垃圾捡起,放入随身携带的垃圾袋。
1987年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还通过了重在全面整治莱茵河的“莱茵河行动计划”。
1.制定并量化整个莱茵河的水质标准2.截止到1995年,在各个工业部门应用最新技术,实现43种物质减排50%的目标3.制定并执行减少意外排放的目标4.初步制定扩散污染源清单,制定减少扩散污染计划5.制定并执行有关水文、生物及形态变化的计划尽管莱茵河行动计划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打算这个计划的大部分减排目标都已经实现:33组物质已经达到或者优于规定的标准。
其中,13组物质几乎达标,另外12组物质的浓度非常低,低到无法检测到。
仅有7组物质的减排目标没有实现。
从最初治理污染到寻求莱茵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ICPR一系列措施让莱茵河生态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1.控制化学污染建立检测系统,制定监测计划,建立水质预警系统。
还规定了某些化学物质的排放标准。
要求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和悬浮物的污染。
2.控制氯化物污染降低水体盐含量经过多年的努力,莱茵河终于恢复了生机。
本亚明先生兴致勃勃地说,上个世纪90年代在莱茵河里中又出现了大马哈鱼的踪影。
大马哈鱼是莱茵河的标志性鱼类,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数量众多,大马哈鱼是莱茵河上的渔夫们每天“佐食面包的佳品”。
2002年底调查表明,莱茵河已经恢复到二战前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二、德国的汽车尾气处理自从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并经发展成为近现代物质文明的支柱之一。
目前,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亿辆,全世界每千人拥有汽车110辆。
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度增长,预测到2010年全球汽车数量将增到10亿辆。
汽车作为提高生活质量、加快生活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的载体,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可是它的尾气排放物却给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所谓尾气污染,主要是指柴油、汽油等机动车燃料因含有添加剂和杂质,在不完全燃烧时,所排出的一些有害物质对环境及人体的污染和破坏。
汽车尾气正在成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据有关资料显示:一辆轿车每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轿车自重大三倍,并且其中含有100多种有害物质,主要包括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和黑烟等有害成份。
汽车的排气管就像一个释放着巨大污染的烟筒,不停地把有害的气体抛散到空中,而且这些烟筒的数量还在以每年7%的速度增加,这些被污染的空气正在危害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医学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大气污染成正比,城市的肺癌发病率大于近郊,近郊区大于远郊区,其比率约为150:16:1。
汽车尾气的危害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1 直接危害直接危害: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
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
固体悬浮颗粒:固体悬浮颗粒的成分很复杂,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强致癌物苯并芘和病原微生物等。
固体悬浮颗粒随呼吸进入人体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当悬浮颗粒积累到临界浓度时,便会激发形成恶性肿瘤。
此外,悬浮颗粒物还能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阻塞皮肤的毛囊和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眼结膜炎,甚至造成角膜损伤。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亲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削弱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所以,即使是微量吸入一氧化碳,也可能给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伤害。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它们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
在二氧化氮浓度为9.4毫克/立方米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即可造成人的呼吸系统功能失调。
碳氢化合物:[2]目前还不清楚它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但当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其中包含有臭氧、醛类、硝酸脂类等多种复杂化合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喉炎。
1952年12月,伦敦发生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的约为平时的2倍。
铅:铅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汽车用油大多数掺有防爆剂四乙基铅或甲基铅,燃烧后生成的铅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
城市大气中的铅60%以上来自汽车含铅汽油的燃烧。
人体中铅含量超标可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影响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及神经系统。
由于铅尘比重大,通常积聚在1米左右高度的空气中,因此对儿童的威胁最大。
2 间接危害间接危害: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近100年来,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的一大祸患。
冰川融化、水位上涨、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都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而二氧化碳则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尾气的治理对于新车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通行做法,主要是通过“制定标准”和根据标准对新车型开展“型式认证”这两项措施;对在用车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方法,可以归纳为“制定标准”和“执行标准”两个环节。
其中“执行标准”的方法主要是实施“检测、维护制度”。
该制度是普遍采用的、对在用车辆进行强制性定期检测,并对出现故障的车辆进行强制性维修的制度。
它的特点:一是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先进的汽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检测方法;二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运行高效;三是政府、企业与车主之间责任、权利与义务界定清楚,社会监督机制健全。
德国是采取税收政策来对付汽车污染的。
自2001年1月以来,汽车每年的纳税额是根据汽车的功率以及汽车排放污染气体的量来计算的。
此外,还实行了补贴制度,就是对那些排放污染气体少的汽车实行补贴。
有了这两项规定,一些驾车者可以好几年不用交一分钱的税。
据说,这项政策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它促使汽车生产商生产更环保的汽车。
在德国城市街道上,环保广告随处可见。
柏林有许多广告呼吁人们减少使用私车。
柏林一位市政官员曾问记者:你是否注意到,德国城市道路都很窄,一般只有两道。
这是因为德国市政建设首先考虑的是环保因素,而不是考虑让公路适应不断增加的车辆。
很多德国大城市有意把道路建得越来越窄,让有私车的人找不到停车位,使他们重新考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目前,全德国有90多家汽车共享协会,拥有会员近7万人。
一辆共享的汽车可取代6—10辆私人汽车。
三、德国政府对环保的贡献1、鼓励热电联产。
目标是至2020年将热电联产发电占比翻番至总发电量的25%。
主管部门为联邦经济部。
2、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目标是至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扩大至总发电量的25%至30%。
主管部门为联邦环境部、经济部和交通、建设、城市规划部。
3、推广低二氧化碳排放发电工艺。
目标是把在示范电厂有效实施的二氧化碳分离和存储技术推广开来,继续兴建具有年处理10万吨以上二氧化碳能力的分离存储项目。
主管部门为联邦经济部、环境部、交通部、教研部。
4、推广智能用电测量方法。
目的是使商业用户及私人用户即时准确了解用电情况,以为节电之基础。
主管部门为联邦经济部。
5、推广清洁发电工艺。
目标是利用先进技术水平实现气候保护,防止污染侵入,提升公众对新建发电设施的认可度。
主管部门为联邦环境部。
6、引用现代能源管理系统。
目的是将企业能源和用电税收减免与企业引用现代能源管理系统相结合,借以实现产业节能潜力。
主管部门为联邦财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