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说明
《香山红叶》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香山红叶》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6fa3c3af1ffc4fff47ac05.png)
《香山红叶》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看图和朗读拼音儿歌,让学生知道北京香山秋天满山红叶,景色十分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儿歌。
3.能借助拼音学会5个生字的音,认识6种基本笔画,能用笔画记忆字形的方法记忆字的形。
教学重点:1.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顺序地看图。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及6种笔画。
教学难点:学会5个生字及6种笔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看图读拼音识字。
教师板书:(让学生小声读一读;再请一个学生大声朗读一遍。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要学习有顺序地看图,借助拼音读儿歌,还要学习几个生字。
我们要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记得最牢。
二、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图画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书中插图,整体感知。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秋天)从哪儿看出是秋天呀?(香山红叶)你能用一句话说说插图的意思吗?2.从远到近观察。
(1)提问:远处是什么?(连绵起伏的群山)近处是什么?黄栌和枫树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2)教师出示枫树的叶子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枫叶有五个角,就像我们的小手。
黄栌的叶子有点儿圆。
3.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色?那里有什么?你觉得怎么样?三、学习读儿歌1.复习整体认读音节:yī、sì、wǔ、yè2.复习三拼音节:piàn、liǎng、xiāng、tiān3.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儿歌,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画上记号。
4.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相互纠正。
5.教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小儿歌,请同学读儿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教师范读,学生随读。
7.认识逗号和句号。
8.再读儿歌,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告诉学生逗号的停顿比句号停顿时间短一点,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读到逗号击一下掌,读到句号击两次掌。
9.指名读儿歌,读出香山红叶给你带来的喜悦。
教科版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
![教科版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55f9390722192e4536f664.png)
《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教材解析:《香山红叶》是教科版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在本文用明晰的笔墨形象生动地描写了香山红叶的可爱和美丽。
课文语言非常的朴实无华,课文的文字简练,但文章的含义深长,十分的让人思考,在教学时应重点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快乐阅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为文本描写流畅,适合学生朗读,一定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
文章通过对香山红叶与众不同之美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红叶的爱,对生活的爱。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读课文,理解香山红叶与众不同的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逐步的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3、认识“萧”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争取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学生通过学课文,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祖国美好河山。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品味文章精美细腻的语言,合理的展开想象,通过想象北京香山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观察与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了解香山、黄栌树的信息、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播放香山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学生可以有多个答案,此时,可以让学生同座商讨,最后确定为:红叶教师问学生看到这些红叶他们有什么感受呢?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概括。
生:太漂亮了,太好看了,太美了,太让人难忘了等等。
师:教师一定给予充分的肯定。
是的,这红叶简直太美了。
它美得不是仅仅绚丽,它红得实在是太可爱了。
记得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今天,这节语文课就让我们随着作家叶君健一起走进北京的香山,去发现、品味香山红叶的美。
(板书 3香山的红叶)二请学生介绍北京香山。
(可以相互的补充)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香山红叶之美。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力争读流利。
遇到读不熟的就多读几遍。
读完后在想一想,文章中那个词、哪些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那些不明白的词、句请你画下来?2、学生认读词语,自学后请学生交流词语。
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 张睿彤
![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 张睿彤](https://img.taocdn.com/s3/m/6fd1c679a45177232e60a20e.png)
香山的红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北安管理局二龙山农场初中张睿彤教学目标:1、分析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2、联系课文,分析文中引号的作用。
3、体会作者眼中北京香山红叶独一无二的美。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点拨法、先学后教教学时间:2课时操作要点:读书指导教学重、难点:1、感受香山红叶与众不同的美。
2、课文中引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问好香山红叶历史悠久,金代的“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是最早的描写香山红叶的诗句。
1986年,香山红叶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
香山红叶作为首都北京的一张旅游名片而深入人心,已成为北京最浓的秋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香山红叶与众不同的美。
(板书课题)二、感知课文,从整体上感受美。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按课文内容,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说出段意。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秋天的景象)第二部分:3、4自然段。
(红叶的美丽)2、香山红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读书想象,在细读中品味美。
(一)寻红叶之美1、男生读第1自然段,女生读第2自然段。
思考:香山的秋天为何与众不同?(红叶)2、小组读书,互相交流,同学评议并补充。
3、同时播放香山红叶与普通树叶对比的图片,欣赏对比的写作手法。
(二)品红叶之美1、默读3、4自然段。
2、动笔画,哪些语句带给了你美的享受?A“喜笑颜开”拟人的修辞手法(动态美)B“艳阳天”与“凄凉萧瑟”的对比,写出了红叶给人们的视觉享受。
C“无边无际”、“密”、“大红锦簇”、“热闹”写出了红叶的美丽与灵动。
3、课文多处使用了引号,用笔画出来。
试着说一说每处引号有什么作用引号的作用有三种:一、表示引用的部分。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三、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第一段:“青枝绿叶”——强调第二段:“红花”——特定称谓“一年快完了”“全盛时期”——强调第三段:“红花”——强调(第一处)“红花”——特定称谓(第二处)第四段:“鬼见愁”“艳阳天”——特定称谓“红花需要绿叶扶”——引用“秋天里的春天”——强调四、听读结合,在回顾中升华美。
《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第十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097aec2e27d3240c8447ef5f.png)
《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简析:本文是教科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叶君健的一篇散文,文章以清新的笔触描写了香山红叶的可爱与美丽。
课文语言朴实简练,含义深长,描写流畅,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
文章通过对香山红叶与众不同之美的一再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红叶的爱,对生活的爱。
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既能受到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自主阅读,快乐阅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此,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尊重学生独特的读书感受,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1、通过读课文,理解香山红叶与众不同的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3、认识“萧”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想象北京香山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观察与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1、课前了解香山、黄栌树的信息。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深秋,秋风萧瑟,草木凋零,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香山,他们去看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香山风光片),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香山风光。
(解说词:香山红叶,历史悠久,金代的“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是最早的描写香山红叶的诗句。
1986年香山红叶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
香山红叶作为首都北京的一张旅游名片,其品牌深入人心,已成为北京最浓的秋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香山红叶与众不同的美。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从整体上感受美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学生汇报)3、指名朗读课文,说一说:香山红叶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汇报)三、读书想象,在细读中品味美(一)寻红叶之美1、默读1、2自然段,思考:香山的秋天因何而与众不同?2、同学们到小组内读书,合作交流。
香山红叶一年级语文的教案设计
![香山红叶一年级语文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da435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b.png)
香山红叶一年级语文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香、山、红、叶”等生字,掌握生字的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描绘的美景。
(3)学会观察大自然,培养审美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的认读与书写。
(2)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难点(1)课文描绘的美景与情感的表达。
(2)观察大自然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香山红叶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景物。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香山红叶的美。
2.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停顿。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并尝试书写。
(3)教师讲解生字,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方法。
3.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香山红叶的哪些特点?(3)教师提问:为什么说香山红叶是美丽的?4.感受课文(1)教师播放香山红叶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描绘的美景。
5.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3)学生实践:观察教室里的植物,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课文,你学到了什么?四、课后作业1.书写生字。
2.画一幅香山红叶的画。
3.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大自然,记录所见所闻。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生字的认读与书写教师活动:利用卡片、实物等辅助工具,让学生对生字进行认读,并用游戏化的方式,如“找朋友”游戏,让学生配对生字卡片。
学生活动:学生跟读,并在卡片上模仿书写生字,教师个别指导。
对话设计:“谁可以告诉我这个字念什么?”“谁愿意来演示一下这个字怎么写?”(2)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活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细节,如红叶的颜色、形状等。
六年级语文上册 香山红叶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香山红叶教案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0d938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e.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香山红叶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香山红叶》的主要内容,了解香山红叶的美丽景色和传说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香山红叶》的主要内容。
2. 欣赏香山红叶的美丽景色和传说故事。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表达自己对香山红叶的感受和想象。
教学准备:1. 课文《香山红叶》的文本。
2. 香山红叶的图片或视频。
3.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香山红叶的美丽景色和传说故事。
2. 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化。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香山红叶》。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讨论。
三、生词学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2. 学生朗读生词和短语,并解释其意思。
3. 教师引导学生用生词和短语造句。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关于香山红叶的写作题目。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对香山红叶的感受和想象。
3. 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 学生反思自己对香山红叶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3. 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阅读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关于香山红叶的额外阅读材料,如相关的文章或故事。
2. 学生自主阅读拓展材料,理解其内容。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七、欣赏香山红叶之美(10分钟)1. 教师展示香山红叶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其美丽景色。
《香山红叶》教学设计
![《香山红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86b10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3.png)
《香山红叶》教学设计第1篇:《香山红叶》教学设计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萧”字、正确书写10歌生字。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对香山红叶之美的细致描绘。
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香山红叶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陶冶。
重点: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难点: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观察y7u生动妙雪的方法。
教具:香山红叶的图片。
教法:朗读法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寻美兴趣。
学生虎豹搜集香山红叶的图片。
师: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叶君健去欣赏*香山红叶的美。
二、初读课文,初建美的印象。
1.让学生读通顺、读流利,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度几遍。
2.有些比较长的句子,要多读一读,断句要合理,教师适当指导。
3.想一想:香山红叶在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深入精读,寻访红叶之美1.香山红叶究竟以什么吸引了作者?你从中哪些词或哪些句子体会到了红叶的与众不同?读一读,品一品。
2.找出相关语句后,即可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边读边谈边想。
(1)先请学生读,紧扣关键词语,然后谈感受。
(2)在把感受带到课文深入地朗读,读出赞美之情。
3.再读全文,颂红叶之美。
1.带着赏美景、品美文的感受朗读全文。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香山红叶的赞美。
第二课时积累内化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看图和朗读拼音儿歌,让学生知道*香山秋天满山红叶,景*十分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儿歌。
3.能借助拼音学会5个生字的音,认识6种基本笔画,能用笔画记忆字形的方法记忆字的形。
教学重点:1.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顺序地看图。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及6种笔画。
教学难点:学会5个生字及6种笔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看图读拼音识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香山红叶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香山红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79038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3.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香山红叶教案第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香山红叶教案看图读拼音识字1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看图和朗读拼音儿歌,让学生知道北京香山秋天满山红叶,景色十分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儿歌。
3.能借助拼音学会5个生字的音,认识6种基本笔画,能用笔画记忆字形的方法记忆字的形。
教学重点:1.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顺序地看图。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及6种笔画。
教学难点:学会5个生字及6种笔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看图读拼音识字。
教师板书:k4nt*d*p9ny9nsh0zi 看图读拼音识字(让学生小声读一读;再请一个学生大声朗读一遍。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要学习有顺序地看图,借助拼音读儿歌,还要学习几个生字。
我们要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好,记得最牢。
二、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图画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书中插图,整体感知。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秋天)从哪儿看出是秋天呀?(香山红叶)你能用一句话说说插图的意思吗? 2.从远到近观察。
(1)提问:远处是什么?(连绵起伏的群山)近处是什么?黄栌和枫树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2)教师出示枫树的叶子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枫叶有五个角,就像我们的小手。
黄栌的叶子有点儿圆。
3.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色?那里有什么?你觉得怎么样?三、学习读儿歌1.复习整体认读音节:yī、sì、wǔ、yè 2.复习三拼音节:piàn、liǎng、xiāng、tiān 3.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儿歌,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画上记号。
4.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相互纠正。
5.教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小儿歌,请同学读儿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教师范读,学生随读。
7.认识逗号和句号。
8.再读儿歌,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告诉学生逗号的停顿比句号停顿时间短一点,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读到逗号击一下掌,读到句号击两次掌。
教科版《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
![教科版《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739605ba0d4a7303763a8b.png)
教科版《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教科版《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文是教科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叶君健的一篇散文,文章以清新的笔触描写了香山红叶的可爱与美丽。
课文语言朴实简练,含义深长,描写流畅,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
文章通过对香山红叶与众不同之美的一再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红叶的爱,对生活的爱。
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既能受到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自主阅读,快乐阅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此,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尊重学生独特的读书感受,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1、通过读课文,理解香山红叶与众不同的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3、认识萧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想象北京香山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观察与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1、课前了解香山、黄栌树的信息。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深秋,秋风萧瑟,草木凋零,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香山,他们去看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香山风光片),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香山风光。
(解说词:香山红叶,历史悠久,金代的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是最早的描写香山红叶的诗句。
_86年香山红叶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
香山红叶作为首都北京的一张旅游名片,其品牌深入人心,已成为北京最浓的秋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香山红叶与众不同的美。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从整体上感受美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学生汇报)3、指名朗读课文,说一说:香山红叶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汇报)三、读书想象,在细读中品味美(一)寻红叶之美1、默读1、2自然段,思考:香山的秋天因何而与众不同?2、同学们到小组内读书,合作交流。
《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详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b65ecddf8c75fbfc77db2a8.png)
《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详细解读)教学目标1、通过读课文,理解香山红叶与众不同的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想象北京香山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观察与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深秋,秋风萧瑟,草木凋零,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香山,他们去看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香山风光片),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香山风光。
(解说词:香山红叶,历史悠久,金代的“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是最早的描写香山红叶的诗句。
1986年香山红叶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
香山红叶作为首都北京的一张旅游名片,其品牌深入人心,已成为北京最浓的秋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香山红叶与众不同的美。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从整体上感受美。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学生汇报)3、指名朗读课文,说一说:香山红叶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汇报)三、读书想象,在细读中品味美。
(一)寻红叶之美1、默读1、2自然段,思考:香山的秋天因何而与众不同?2、同学们到小组内读书,合作交流。
3、各组推荐代表交流,其他同学评议并补充。
香山的秋天因红叶而与众不同,因为普通的树叶在秋天令人感到凄凉,而香山的红叶却是秋天一到,天气变凉了,再打几次霜,树叶就变了颜色,起初变得有点发黄,然后由黄逐渐变红,远远看去像一朵朵盛开的红花。
4、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普通树叶和香山红叶的图片,营造朗读氛围,增强朗读的效果。
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读第二自然段,欣赏文中对比的写法,了解作者的描写方法。
在对比中体会美,内化美,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
(二)品红叶之美1、指名读3、4自然段,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因为香山红叶美。
小学一年级《香山红叶》课堂教案
![小学一年级《香山红叶》课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0d895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0.png)
小学一年级《香山红叶》课堂教案课堂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香山红叶》是一篇描写秋天风景的诗歌,全篇由六首七绝组成,共354个字。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如红叶、清风、湖水、山石等,以及对秋天景色的感受和思考。
这篇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理解《香山红叶》诗歌的字面意思;(2)学会运用诗歌中的一些词语,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感能力;(2)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领略诗歌的美感的同时,能够借鉴其写作技巧。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2)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更好地珍视和保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理解诗歌中的字面意思;(2)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
2.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词语含义;(2)帮助学生领悟诗歌的美感和思想内涵。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解读作者的语言,帮助学生了解《香山红叶》的字面意思。
2.语境法:通过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帮助学生领悟诗歌的意境。
3.比喻法:通过比喻、引申等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抒情手法。
4.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环节(1)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红叶、秋风、湖水等秋天的形象,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世界,培养学生对秋天的认知和感性体验。
(2)讲解环节先让学生自己品味整首诗的情味和意境,然后进行语言的分析和讲解:红叶如火,似锦绣清风徐来,水波初澄秋山如画,天地开阔此时此刻,快乐无限(3)体验环节通过家长-孩子互动讲解这些描述。
让孩子听懂这些描述,然后把这些描述说明的事物描述出来,再让他们把这些事物分成那些属于秋天的事物,形成让他们更深入了解秋天的结局。
二、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内容。
3.巩固环节(1)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页诗歌的理解和体验。
文档:《香山的红叶》教材说明
![文档:《香山的红叶》教材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8bb966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d.png)
《香山的红叶》教材说明〔解题〕本文是叶君健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清新的笔触描写了香山红叶的可爱与美丽。
通过对香山红叶与众不同之美的一再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红叶的爱,对生活的爱。
〔结构分析〕本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从感觉上描写香山由于“红花”的盛开,而与别的山有所不同。
第一层(第1自然段),写普通的树叶在秋天令人感到凄凉。
第二层(第2自然段),写香山的秋天因红叶而与众不同。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具体描写香山的红叶带给人的美感。
第一层(第3自然段),写香山红叶给人的感官带来的惊奇和快感。
第二层(第4自然段),写香山红叶创造了“秋天里的春天”的独特景观,世界上少有。
〔语意理解〕“但在北京西郊的香山,情况却不是如此。
这里除了青松,几乎漫山遍野都是黄栌树。
”“黄栌”,落叶灌木,叶子互生,卵形或倒卵形,秋季变红,花单性和两性同株共存,果实为肾脏形。
木材黄色,可以制染料。
香山的这些黄栌树是清代乾隆年间栽植的,200多年来,逐渐形成拥有94000株的黄栌树林区。
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是观赏红叶的最好季节,红叶持续时间通常为1个月左右。
“他们会发现,第一个星期天到这里来时,山上还是林绿荫深;……而这里却正好是艳阳天———色调比较浓的一种艳阳天。
”“林绿荫深”,写出了黄栌叶没有变红时到处一片绿色的样子;“喜笑颜开”原意是心情愉快,满脸笑容;用在这里是一种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栌叶变红后,使这里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美丽起来的景象。
“凄凉萧瑟”,寂寞冷落。
“艳阳天”,明媚的春天。
这句话包含两个对比,一是叶子未红与红时的对比,一是有没有红叶的对比。
两个对比同样突出的是黄栌叶变红以后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正如下文进一步指出的“这确实是一种不寻常的变化,给人的感官带来一种惊奇和快感,这种惊奇和快感是在别的地方得不到的”。
“它究竟占了多大面积,无人估计得出,因为它无边无际,一眼看不尽。
以《香山红叶》为例的小学古诗词教案
![以《香山红叶》为例的小学古诗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7f6eb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4.png)
以《香山红叶》为例的小学古诗词教案。
一、教材介绍《香山红叶》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全诗58字,用七言绝句的形式表现了秋日游览香山的景色和思念远方的情感。
经过百余年的流传,此诗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一。
二、教学目标1、能读出古诗词中的常见音节和韵母。
2、能理解并表达古诗词中的情感。
3、能用简单句描述自己角色在古诗词情境中的感受。
4、能流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
三、教学准备1、PPT或实物展示香山红叶的图片。
2、印有古诗词的卡片和解释卡片。
3、讲解用的PPT或黑板笔。
4、发音和韵律练习的歌曲或游戏。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香山红叶的视频,让孩子们首先感知到这个话题。
(2)出示香山红叶的图片,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孩子们对这个话题有更深刻的了解。
2、领读(1)教师大声朗读古诗词,鼓励孩子们跟读。
(2)分组领读和模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朗读。
(3)引导孩子们分别朗读不同的诗句,并指导他们正确发音和韵律。
(4)让孩子们分别读和背诵古诗词,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3、学习(1)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香山红叶中的情感。
例如,白居易在诗中用了“想”、“残”、“几度”等词语,表现出他对远方的思念和人生的不易。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讨论。
(2)学习添加诗词的字句。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逐个读出字句,并且分别解释字句的含义。
如“襟”指衣襟,“依依”指思念不止,“愁”指忧愁,令人感到忧愁和悲伤。
同时,教师可以将相关字句印在图片上。
(3)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自由讨论,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对古诗词中情感的感受。
4、巩固(1)练习古诗词中的韵律。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歌曲或游戏,让孩子们练习发音和韵律。
例如,孩子们可以用“123,123”顺序循环读出诗句的每个字,以达到掌握韵律的目的。
(2)配对古诗词和图片。
教师可以准备好古诗词和相关的图片,让孩子们根据古诗词的内容找到正确的图片。
香山红叶教案
![香山红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2aa6b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8.png)
香山红叶教案教案标题:香山红叶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香山红叶的特点和意义;2.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香山红叶的背景知识介绍;2. 香山红叶的观赏地点和时间;3. 香山红叶的特点和变化过程;4. 学生观察和描述香山红叶的活动。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上次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他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观点。
- 出示香山红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香山红叶的背景知识,包括地理位置、植被类型等。
- 解释香山红叶的变化过程,从绿叶到红叶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观察和描述(15分钟):- 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香山红叶的观察活动。
- 指导学生观察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并鼓励他们用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进行描述。
4. 分享和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互相分享观察到的香山红叶特点和变化过程。
- 引导学生讨论香山红叶对人们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5. 总结(5分钟):- 整理学生的观察和讨论结果,总结香山红叶的特点和意义。
- 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教学资源:1. 香山红叶的图片和资料;2. 观察记录表格;3. 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的词汇卡片。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观察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描述能力;2. 分组讨论时的学生表现和思考深度;3.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老师带领学生参观香山,深入了解红叶的生长和变化过程;2.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或摄影活动,记录香山红叶的美;3. 鼓励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积极保护自然环境。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香山红叶》教学设计】香山红叶
![【《香山红叶》教学设计】香山红叶](https://img.taocdn.com/s3/m/abaa0827da38376bae1faeb3.png)
【《香山红叶》教学设计】香山红叶《香山红叶》教学设计教前准备教具:香山红叶的图片。
教学环节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寻美兴趣。
学生虎豹搜集香山红叶的图片。
师: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叶君健去欣赏北京香山红叶的美。
二、初读课文,初建美的印象。
1.让学生读通顺、读流利,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度几遍。
2.有些比较长的句子,要多读一读,断句要合理,教师适当指导。
3.想一想:香山红叶在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深入精读,寻访红叶之美1.香山红叶究竟以什么吸引了作者?你从中哪些词或哪些句子到了红叶的与众不同?读一读,品一品。
2.找出相关语句后,即可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边读边谈边想。
(1)先请学生读,紧扣关键词语,然后谈感受。
(2)在把感受带到课文深入地朗读,读出赞美之情。
3.再读全文,颂红叶之美。
1.带着赏美景、品美文的感受朗读全文。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香山红叶的赞美。
第二课时积累内化:1. 由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2. 在笔记本上摘录文章中最能吸引你想象的句子。
迁移练习:1.识字写字2.读句子,体会引号的作用(小黑板出示)。
3.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句,体会这些词语运用的妙处。
他们会发现,第一个星期天到这里来时,山上还是();第二个星期来时,这里却忽然变得(),处处是“红花”一片了。
红叶和青松,在这个特殊场合()出来的一种()的美,无形中创造了一个奇特的“()”。
实践活动:1.课文文字优美,配上合适的音乐尝试配乐朗诵。
2.课外再搜集一些描写红叶的优美句段。
板书:秋天一到,像盛开的红花香山红叶处处红花一片奇丽多姿红叶青松,秋天里的春天世上少有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萧”字、正确书写10歌生字。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对香山红叶之美的细致描绘。
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香山红叶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陶冶重点: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六年级语文上册 香山红叶教案 教科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香山红叶教案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0e454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c.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香山红叶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课文描述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课文中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香山红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色。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香山红叶的了解和印象。
二、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并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课文理解(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描述的意境。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帮忙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帮忙翻译课文中的长句子。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课堂小结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六、写作练习(10分钟)练习要求:请以“我眼中的香山红叶”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用上课文中学到的生字词,表达出香山红叶的美。
七、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优秀的作文进行讨论。
2. 讨论内容包括:作文中的亮点、可以改进的地方等。
3.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八、作文讲评(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表扬优秀作文,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文中学习,如何运用生字词,如何描绘自然景色。
小学一年级《香山红叶》语文教案
![小学一年级《香山红叶》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6441b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1.png)
小学一年级《香山红叶》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会写“叶、红、片”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香山红叶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香山红叶的美丽。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叶吗?在哪里见过?红叶美吗?2.板书课题:香山红叶(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把课文读正确。
2.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节奏。
(三)学习课文1.学习第1、2自然段(1)朗读第1自然段,理解“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这句话。
(2)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红叶像火焰一样燃烧着,整座山都被染红了”这句话。
2.学习第3自然段(1)朗读第3自然段,理解“红叶像无数只蝴蝶翩翩起舞”这句话。
(2)讨论:红叶为什么会像蝴蝶翩翩起舞?3.学习第4自然段(1)朗读第4自然段,理解“红叶像无数片晚霞飘落在山间”这句话。
(2)讨论:红叶为什么会像晚霞飘落在山间?4.学习第5自然段(1)朗读第5自然段,理解“香山红叶,美不胜收”这句话。
(2)讨论:为什么说香山红叶美不胜收?1.朗读全文,感受香山红叶的美丽。
2.谈论: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为什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词。
2.朗读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1.学习第1、2自然段(1)理解“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这句话。
(2)理解“红叶像火焰一样燃烧着,整座山都被染红了”这句话。
2.学习第3、4自然段(1)理解“红叶像无数只蝴蝶翩翩起舞”这句话。
(2)理解“红叶像无数片晚霞飘落在山间”这句话。
3.学习第5自然段(1)理解“香山红叶,美不胜收”这句话。
(2)讨论:为什么说香山红叶美不胜收?(三)背诵课文1.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2023年《香山红叶》教案
![2023年《香山红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41e73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2.png)
2023年《香山红叶》教案2023年《香山红叶》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萧”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3、通过读课文,理解香山红叶与众不同的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品味细腻的语言,想象北京香山的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观察与生动描写的方法。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5分)深秋,秋风萧瑟,草木凋零,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香山,他们去看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香山风光片),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香山风光。
(解说词:香山红叶,历史悠久,金代的“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是最早的描写香山红叶的诗句。
1986年香山红叶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
香山红叶作为首都北京的一张旅游名片,其品牌深入人心,已成为北京最浓的秋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香山红叶与众不同的美。
(板书课题)二、介绍北京香山。
多媒体(5分)三、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学习步骤自学(13分)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3、细读课文,理清脉络,归纳段落大意。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理解内容大意(10分)1、你解决了哪些生字、新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大家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1)出示__重点字、词开火车认读。
(2)交流词语理解。
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萧瑟:冷落,凄凉。
浓淡相宜:无论色彩浓重或淡薄都很好看。
奇丽多姿:姿态各异,奇特而美丽。
交相辉映:(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
2、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学生汇报)3、汇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描写了香山红叶的可爱与美丽,通过对香山红叶与众不同之美的一再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红叶的爱,对生活的爱)4、读过课文,你觉得香山红叶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回答)看来,香山红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都已感受到香山红叶之美,请用四个字概括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板书(与众不同)五、再读课文,感受香山红叶的美(5分)小组内互读课文,感受香山红叶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山的红叶》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深秋,秋风萧瑟,草木凋零,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香山,他们去看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香山风光片),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香山风光。
(边放课件边解说)解说词:香山红叶,历史悠久,金代的“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是最早的描写香山红叶的诗句。
1986年香山红叶被评为“新十六景之一”。
香山红叶作为首都的一旅游名片,其品牌深入人心,已成为最浓的秋色。
)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看到这些红叶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是的,这红叶美得绚丽、红得可爱。
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今天,这节语文课就让我们随着作家叶君健一起走进的香山,去发现、品味香山红叶的美。
(板书 3香山的红叶)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容?
(文章描写了香山红叶的可爱与美丽,通过对香山红叶与众不同之美的一再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红叶的爱,对生活的爱)
2、认读词语,交流自学词语。
多媒体课件
3、读过课文,你觉得香山红叶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
师:看来,香山红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都已感受到香山红叶之美,请用四个字概括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板书(与众不同)
三、深入精读
当秋风一吹,漫山的黄栌树由黄变红,整个香山成了红花的海洋,这个时候去香山赏景,是会别有一番情趣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深度学习课文,去寻访红叶之美的与众不同。
(一)、指名读1、2自然段?
1、思考:在作者和人们的联想中,树叶是什么样的?秋天一到,这些普通的树叶变得怎样了?读后你有什么感受?理解词语:萧瑟并造句
(2)而作者在文中写的红叶是哪种植物?(黄栌树)并让学生介绍。
2、师:这种黄栌叶又叫红叶,
讨论交流:(多媒体课件)
(1)你从文中哪些词或者哪些句子体会到了香山红叶的与众不同?(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
(2)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小组交流,播放课件)。
3、作者描写感官上的香山红叶从哪方面进行描写的?(颜色)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找出来读一读。
(2)开篇写普通的树叶,后面写香山红叶,这是什么写法?
(对比手法更加突出了香山红叶的与众不同,秋天万物萧瑟,正是香山红叶“全盛时期”的开始,也就是红的时节与众不同)(板书:红的时节)
4、指导朗读:赛读(读出香山红叶之美,读出对香山红叶的赞美之情)。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师:香山红叶除了红的时节不同,还有哪些不同呢?让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谁愿意接着往下读?
想一想:(1)第一个星期来,山上是什么样?(林绿阴深)第二个星期来,山上什么样?(笑逐颜开)。
(2)理解词语:喜笑颜开并造句,用在这里是什么手法?(拟人)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是生动形象写出黄栌树变红后使这里一下子变得活泼美丽起来)
(3) 这个自然段也同样用了对比手法,谁把这两句话找出来?作者从哪方面进行对比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是叶子未红与红时的对比,二是有没有红叶的对比,突出表现了黄栌树变红以后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
(4)师:作者写道“红叶给人的感官带来一种惊奇和快感”,那么是红叶的哪方面给人带来这种感受?(香山红叶给人带来一种艳阳天的惊奇与快感,是色调比较浓的一种艳阳天。
也就是红的色调不同。
(板书:红的色调)谁来说一说“艳阳天”是什么意思?(明媚的春天)
(5)指导朗读:赛读(读出惊奇与快感)
(三)、自学第4自然段
师:香山红叶给秋天的香山带来了美丽与生机,给去那的人带来了惊奇与快感,如果登上最高的山峰“鬼见愁”,那里的景色更加壮观。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
(1)这个自然段又写出香山红叶哪方面的与众不同?找出有关语句。
读一读。
(2)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画面?(生回答后播放课件)
(3)同桌讨论交流:作者为什么说“无形中创造出了一个奇特的‘秋天里的春天’?
汇报
指导朗读
(读出红叶的美和对红叶的赞美之情)。
四、读演结合,在回顾中升华美
1、看来香山红叶的美景已经印在你们的脑海里了,倘若你们能把这种美读出来,更会让人难以忘怀。
同学们,你们愿意把这一幅幅灵动的美留在课堂上吗?
在音乐声中,全体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全文。
2.诗人笔下的香山红叶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多媒体课件)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五、深化总结,拓展延伸
1、动笔写出自己心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游览了独特的香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动笔在课文结尾处恰当补白吧。
2、外宾在秋天来到了,他要去看一看的美景,你打算怎样吸引外宾到香山一游。
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五、总结全文:当其他树木都在秋风的摧打下泛黄、飘落时,唯有香山红叶迎着秋的凄凉茂盛开放,给秋天的增添了一抹亮色。
作者用他的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副红叶漫山的美丽景象,使我们受到美的熏。
课下同学们搜集香山红叶的现状,用对比的写法写一篇文章
<<香山红叶的明天>。
板书设计:
3 《香山的红叶》
红的时
节爱红叶
与众不同红的色调
红绿映衬背景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