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课本习题的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6 +2= 2 ( 口+ b ) , =1 一a ,
= ,
长为 2 , 正方 形 A B C D 的边 长 为 1 , 于是
P Q=B P +Q D =Q G, 从 而 △C P Q
△C G Q, 因此
亦即
从而
LP C Q=/ _ G C Q= 2/ _ P C G= 4 5 。 .
P Q= 2一( 口+ b ) ,
使边 C B与 C D重合, 则 点 P 与点 G重 合, 点 Q与 点 H 重合 , 于是 C P =C G,
B P=D G. LP C G=9 0 。 . 又 AA P Q 的周
所以
即
图 1
 ̄ / 口 + b = 2 一 ( 0 + 6 ) ,
角线 B D交 C P 于点 E, 交 C Q 于 点 F, 则 J s c P 0=
2S△G F .
理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口+ b ) =( 1 一口 ) +( 1 一b ) ,
第 4期
Y - 4  ̄  ̄ 龙: 对 一 道 课 本 习题 的研 究
・1 7・
正 方形 边长 的 2倍 . 3 试题 的 拓展研 究
结论 5 在正 方形 A B C D中, 若 点 P, Q分别 在 边A B, A D上 , AA P Q的周长 是 正方形 边 长 的 2倍 , 则 S △ +S △ c D 0= S △ c P o . 如果 联 结 正 方 形 的 对 角 线 B D, B D 截 AC P Q 的 2边分 出了一个小 三 角形 , 那 么这 个小 三 角形 的 面 积与原 AC P Q 的面积 有 怎样 的关 系 呢 ?经 过 尝 试研 究得 如 下 的结 论. 结 论 6 在 正方形 A B C D中, 从 顶 点 C引 2条
的大 小.
C Q=
由勾股 定理 得
Ec : .
( 人 教 A版 数 学必修 4第 1 4 7页 习题 ) 解法 1 ( 综合 几 何 法 ) 如图 1 , 将
正方 形 A B C D 绕 点 C顺 时针 旋 转 9 0 。 ,
√ 2
因为P Q =  ̄ / 口 + b , 又由已 知条件得
笔者尝试用上述解法来考查结论 的逆命题 , 发 现也是一个真命题 , 于是便有如下的结论. 结论 2 在正方形 A B C D中 , 若点 P , Q分别在 边A B , A D上 , 若 LP C Q= 4 5 。 , 则A A P Q的周长是
的长 分别 为 1— 0 , 1一b , P Q 的长 为 口+b .由勾股定
・
1 6・
中学教研 ( 数 学)
对
一
道
课
本
习 题
的
研
究
●王 伯龙
( 彭阳县第三中学 宁夏彭阳 7 5 6 5 0 0 )
即 t 2+b=1一口 6 ,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说 过: “ 必须重视 很多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数学功能、 发展功能 和教育功能的可行性. ” 中学数学教材 中的习题凝 聚了专家、 学者的集体智慧和结晶, 研究这些习题 ,
第一个蘑菇 ( 或作出第一个发现 ) 后, 要环顾 四周 ,
因为 它们 总是成 堆 生 长 的. ” 我们 从 面 积 的 视角 出 发 研究 试题 的一 般 性结 论 , 可得 如下 的几 个结 论.
射线分别交 A B , A D于点 P , Q , 若Z _ P C Q= 4 5 。 , 对
的数学兴趣 , 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1 试 题 的呈 现及解 答
直线A C: y= , 由点到 直 线 的距 离公 式得
Q E= b
,
题 目 正方形 A B C D的边长为 1 , P , Q分别为 A B , D A上的点 , 当A A P Q的周长为 2时 , 求L P C Q
责无旁贷的任务. 通过研究习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
学解题 能力 , 发 展 学 生 的 数 学 思维 能 力 , 培 养 良好
标系, 联结 A C , 作 Q E上A C, 垂足 为 点 E . 设 P( Ⅱ ,
0 ) , Q( O , b ) , 由 已知得 C( 1 , 1 ) , B( 1 , 0 ) , O( O, 1 ) ,
充 分挖 掘其 内在功 能 的教 育 教 学 价值 是 一 线 教 师
又t a n a=0 , t a n l=b f , 于是
t a n ( + 1 3 ) =
=
=, .
由0 。 < + < 9 0 。 , 得 + = 4 5 。 , 故 LP C Q= 4 5 。 . 解法 3 ( 坐标法) 建 立如 图 3所 示 的 直 角 坐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 : “ 没有一道题是
可 以解 决得 十全 十美 的 , 总 剩下 些 工作 要 做 , 经 过
充分的探讨与研究 , 总会有点滴的发现 , 总能改进 这个解答 , 而且在任何情况下 , 我们都能提高 自己
对 这个 解答 的理 解 水平 . ” 他 打 比方说 : “ 在 你找 到
C
于是 R t / ' , C B P— R t AC E Q . 可知 / _ _ B C P=Z _ E C Q, 故 LP C Q=LA C B= 4 5 。 . 2 试 题 的一般性 结论
注 意到 题 目的 已 知 条 件 : AA P Q 的 周 长 恰 好
是正方形边长的 2 倍, 从而可得一般性的结论. 结论 1 在正方形 A B C D中 , 若点 P , Q分别在
P
B
边A B, A D上 , AA P Q的周长是 正 方形 边 长 的 2倍 ,
图3
图2
则 LP C Q= 4 5 。 . 用 上 面 的方 法易 证 明结论 成 立 , 此处 略.
解法 2 ( 三角法) 如图2 , 设 P, DQ 的长 分
别为 C t , b , LB C P=O L , / _ D C Q= 由 已知 得 A P, A Q
= ,
长为 2 , 正方 形 A B C D 的边 长 为 1 , 于是
P Q=B P +Q D =Q G, 从 而 △C P Q
△C G Q, 因此
亦即
从而
LP C Q=/ _ G C Q= 2/ _ P C G= 4 5 。 .
P Q= 2一( 口+ b ) ,
使边 C B与 C D重合, 则 点 P 与点 G重 合, 点 Q与 点 H 重合 , 于是 C P =C G,
B P=D G. LP C G=9 0 。 . 又 AA P Q 的周
所以
即
图 1
 ̄ / 口 + b = 2 一 ( 0 + 6 ) ,
角线 B D交 C P 于点 E, 交 C Q 于 点 F, 则 J s c P 0=
2S△G F .
理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口+ b ) =( 1 一口 ) +( 1 一b ) ,
第 4期
Y - 4  ̄  ̄ 龙: 对 一 道 课 本 习题 的研 究
・1 7・
正 方形 边长 的 2倍 . 3 试题 的 拓展研 究
结论 5 在正 方形 A B C D中, 若 点 P, Q分别 在 边A B, A D上 , AA P Q的周长 是 正方形 边 长 的 2倍 , 则 S △ +S △ c D 0= S △ c P o . 如果 联 结 正 方 形 的 对 角 线 B D, B D 截 AC P Q 的 2边分 出了一个小 三 角形 , 那 么这 个小 三 角形 的 面 积与原 AC P Q 的面积 有 怎样 的关 系 呢 ?经 过 尝 试研 究得 如 下 的结 论. 结 论 6 在 正方形 A B C D中, 从 顶 点 C引 2条
的大 小.
C Q=
由勾股 定理 得
Ec : .
( 人 教 A版 数 学必修 4第 1 4 7页 习题 ) 解法 1 ( 综合 几 何 法 ) 如图 1 , 将
正方 形 A B C D 绕 点 C顺 时针 旋 转 9 0 。 ,
√ 2
因为P Q =  ̄ / 口 + b , 又由已 知条件得
笔者尝试用上述解法来考查结论 的逆命题 , 发 现也是一个真命题 , 于是便有如下的结论. 结论 2 在正方形 A B C D中 , 若点 P , Q分别在 边A B , A D上 , 若 LP C Q= 4 5 。 , 则A A P Q的周长是
的长 分别 为 1— 0 , 1一b , P Q 的长 为 口+b .由勾股定
・
1 6・
中学教研 ( 数 学)
对
一
道
课
本
习 题
的
研
究
●王 伯龙
( 彭阳县第三中学 宁夏彭阳 7 5 6 5 0 0 )
即 t 2+b=1一口 6 ,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说 过: “ 必须重视 很多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数学功能、 发展功能 和教育功能的可行性. ” 中学数学教材 中的习题凝 聚了专家、 学者的集体智慧和结晶, 研究这些习题 ,
第一个蘑菇 ( 或作出第一个发现 ) 后, 要环顾 四周 ,
因为 它们 总是成 堆 生 长 的. ” 我们 从 面 积 的 视角 出 发 研究 试题 的一 般 性结 论 , 可得 如下 的几 个结 论.
射线分别交 A B , A D于点 P , Q , 若Z _ P C Q= 4 5 。 , 对
的数学兴趣 , 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1 试 题 的呈 现及解 答
直线A C: y= , 由点到 直 线 的距 离公 式得
Q E= b
,
题 目 正方形 A B C D的边长为 1 , P , Q分别为 A B , D A上的点 , 当A A P Q的周长为 2时 , 求L P C Q
责无旁贷的任务. 通过研究习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
学解题 能力 , 发 展 学 生 的 数 学 思维 能 力 , 培 养 良好
标系, 联结 A C , 作 Q E上A C, 垂足 为 点 E . 设 P( Ⅱ ,
0 ) , Q( O , b ) , 由 已知得 C( 1 , 1 ) , B( 1 , 0 ) , O( O, 1 ) ,
充 分挖 掘其 内在功 能 的教 育 教 学 价值 是 一 线 教 师
又t a n a=0 , t a n l=b f , 于是
t a n ( + 1 3 ) =
=
=, .
由0 。 < + < 9 0 。 , 得 + = 4 5 。 , 故 LP C Q= 4 5 。 . 解法 3 ( 坐标法) 建 立如 图 3所 示 的 直 角 坐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 : “ 没有一道题是
可 以解 决得 十全 十美 的 , 总 剩下 些 工作 要 做 , 经 过
充分的探讨与研究 , 总会有点滴的发现 , 总能改进 这个解答 , 而且在任何情况下 , 我们都能提高 自己
对 这个 解答 的理 解 水平 . ” 他 打 比方说 : “ 在 你找 到
C
于是 R t / ' , C B P— R t AC E Q . 可知 / _ _ B C P=Z _ E C Q, 故 LP C Q=LA C B= 4 5 。 . 2 试 题 的一般性 结论
注 意到 题 目的 已 知 条 件 : AA P Q 的 周 长 恰 好
是正方形边长的 2 倍, 从而可得一般性的结论. 结论 1 在正方形 A B C D中 , 若点 P , Q分别在
P
B
边A B, A D上 , AA P Q的周长是 正 方形 边 长 的 2倍 ,
图3
图2
则 LP C Q= 4 5 。 . 用 上 面 的方 法易 证 明结论 成 立 , 此处 略.
解法 2 ( 三角法) 如图2 , 设 P, DQ 的长 分
别为 C t , b , LB C P=O L , / _ D C Q= 由 已知 得 A P, A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