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散文(20122)[1]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散文
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
期而不去寻找更多的新知音。
综合 表述
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 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
PA R T. 0 1
高考散文阅读 常见题型解题思路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一、熟悉 文体
添加标题
转承句——承上启 下,过渡,承接上 文,引出下文;
添加标题
中心句——点明中 心、揭示主旨;
添加标题
点睛句——点明全文 中心,统领全文;句 子含义深刻,耐人寻 味,读后能给人以启 迪。
添加标题
情感句——从字面上看 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 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 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 解。
3.修辞技巧
1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
2
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
富。
3
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增加
语势,增强说服力;抒情,可淋漓尽致 。
4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
气氛
5
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
感。
6
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感染力强。
审题,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进行筛选。
第二步:分析筛选出的内容,进行摘要。
(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 秘莫测
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 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 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 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 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 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
(钟子期)能丝毫不差地感应他的琴 声,神奇地领悟他弹奏出来的情 思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散文课件
注意作者使用的语气和措辞,感 受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深入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 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
。
赏析语言与表达技巧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用词、句式、修辞等。 欣赏作者的表达技巧,如叙述、描写、议论等。
注意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感受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03
散文常见题型解析
内容概括题
总结词
真题示例二
总结词:叙事议论
详细描述:这篇散文以叙事为主,通过叙述事件或故事来表达作者的看法和观点。阅读时需要关注事件的叙述方式和作者的 议论方式,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真题示例三
总结词:文化思考
详细描述:这篇散文涉及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通过比较和思考来探讨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阅读时 需要关注作者的文化思考方式和观点,理解作者对文化和社会现象的看法。
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和信息筛选能力。
详细描述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某一段落的内容,通常涉及文章 的中心思想、事件经过、人物关系等方面。在回答时,学生需要筛选关键信息 ,剔除细节,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总结。
语句理解题
总结词
考查学生对散文中特定语句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详细描述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解释散文中某个特定语句的含义或作用。学生需要结合上下文 语境,分析语句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深层含义等,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和情 感色彩。
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练习三
总结词
鉴赏语言和文字美
VS
详细描述
本练习注重引导学生鉴赏散文的语言和文 字美,包括语言的韵律、节奏、用词的精 准和形象等方面。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品 味和比较,感受散文的语言魅力,提高自 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完整)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完美版)
文学类文本复习教学案——散文散文鉴赏的基本常识一、散文鉴赏的基本要求(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分析散文的基本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关于散文鉴赏的要求: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散文的基本特征散文的构思特征是“形散神不散”,就是散文的材料零碎、大跨度;所谓“神不散”就。
所谓“形散”是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选材特点:典型、新颖、真实。
表达方式的特点:灵活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线索:散文的线索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散文的凌乱材料就是被一根中心线,或者思想线索,或者情感线索,或者时间线空间线牢牢地牵引着。
找出线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
三、散文的类型(一)抒情散文(《荷塘月色》《春》)《白杨礼赞》抒情散文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的散文样式。
表现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象征)。
抒情散文类型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
(1)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形写声写色味、情态,以描写为主,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来抒发感情,采用的手法,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时间、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
(2)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写貌传神,从而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表现手法多托物言志、象征、人格化手法。
这类散文的特点是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有的自然景物,被作者赋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散文(讲课用)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1.答题原则: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①观点鲜明。 ②分析辩证有分寸 评价人物、事件时,要综合考虑内外因因素、 主客观因素、个人与时代、先天禀赋与后天努 力、伟大与平凡等的关系,使分析说理婉转留 有余地。 ③紧扣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 探究评价常常需要适当联系实际。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题型四:语句含意理解阐释题解题思路
3.解题基本方法: ⑴据上下文语境确定语句基本内容或含义。 ①明确位置——注意段首、段尾、过渡句; ②理清行文的思路层次; ⑵联系主旨,揣摩并揭示语句的深层内涵。 ①考虑局部与整体的联系。 ②表达出与中心相关的某一情感或态度倾向。 ③写景句一般要考虑所抒发的感情。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的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 情(言志、析理)才是目的、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的层面上分析。
一、主观题基本解题思路
1.通读全文,圈点勾画。
答题两步走: 1.表层意思: 揣摩、明确语言片断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及 其所表达出来的内容。(怎么写、写什么) 2.深层意蕴: 体味语言运用所产生的效果、所要达到的 目的及对全文主旨或作者情感态度表达所起 的作用。(为什么写)
题型四:语句含意理解阐释题解题思路
1.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①引领下文,概括段意、层意; ②揭示(暗示)、突出(强调)或升华(深化) 文章中心主旨; ③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 ④过渡衔接,使文章环环相扣,结构紧凑。 2.解题基本原则 ⑴联系语境: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⑵抓关键词语: 名词、动词、形容词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文学类散文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如何读懂散文一、掌握散文文体知识1.散文的基本概念现代文学中,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2.散文的文本特征(1)形散神聚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
“形散”是指:①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常见的线索: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意境深邃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散文阅读方法第一步,关注标题(对象)①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②提示阅读线索;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第二步,概括内容①标记各段落序号;②概括各段落内容。
第三步,梳理思路1.把握线索①寻找作品的线索;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③注意文中议论、抒情句。
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梳理+题型解析+方法点睛+真题演练)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面备战(全国通用
专题14:现代文阅读(散文)一、考点梳理散文大致分为三类: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抒情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
第一类我复习专题将其归为“叙事文”中复习,第三类初中不作要求。
本专题复习的“抒情文阅读”即指第二类写景状物类抒情散文。
此类散文又有两小类: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②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散文特一是文学性(形象性),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借助人物、景物(意象、意境)表达思想情感;二是选材的多元性:散文选材非常广泛,可以多角度,多侧面选材,也可以跨时空选材,信马由缰,但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统一的。
所谓“形散神聚”。
抒情散文阅读考点:1.理解词语的含义(表层、深层)。
这一考点基本与其它文体的阅读相同。
不过,抒情散文最讲究语言美感,所以分析(或赏析)字词的含义尤其重要,往往一个字语蕴含着丰富的含义,不仅要求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和内涵,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感,考查的是学生对散文语言中字词的理解与感知能力。
字词的含义一般可从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表达作者的情感来分析。
2.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内容上,结构上)。
这一考点与叙事文阅读的查考基本相同。
在抒情散文中,句子的表达作用一是在文章的结构上有点明中心、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和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等作用。
二是在文章内容上表现景物的特点、表作者情感、突出主题、引发读者思考等方面来解答。
3.概括作品或文段内容。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散文(20122)[1]
2.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感情, 深化中心。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 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 ,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 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 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6)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 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 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7)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 件等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 画人物、表现主题。如鲁迅的《药》中“微风早已 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 音,在空气中越颤越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 一般静”,这段环境描写,就渲染了一种凄凉和忧 郁的气氛,更增强了不是年轻人为年老的死者祭奠 ,而是白发老人为年轻的死者上坟的悲哀。
有叙述,有抒情,更有议论。
小结:熔情、理、事于一炉
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熔铸在一起的表 达技巧,关键在于: ⑴抓好叙事——抓住那最能反映生活本质和 内心深情的举止行为。事件选得典型、感人, 情缘事而发,议由感而生,文章就会显得自然 而真切。 ⑵要使情、理、事融和在一起。以抒情、议 论之笔来叙事,收到笔笔含情,即事见理的效 果。
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 期而不去寻找更多的新知音。 综合 表述 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 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
高考散文阅读 常见题型解题思路
一、熟悉文体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 ,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 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 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 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 态,总结感悟 。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散文知识点汇编 教学PPT课件
PART 04
赏析散文句段 作用
活动三 赏析句段作用
一、六大常考句段类型及作用
①开篇点题,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 某种情感(奠定情感基调)。②开篇不点题,那么,开头句段的 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 开篇 垫。③开篇描写景物,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可能是铺 垫;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 (渲染)某种氛围等。④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篇抒情, 引起读者共鸣;开篇抑扬,强化读者印象。
1.线索的类型
活动二 分析线索及作用
(1)明线:明线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常见的线索形式如下: 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全文围绕它来展开; ②以人物为线索; ③以事情的发展为线索; ④以某一具体的物品为线索; ⑤以地点的变换为线索; ⑥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⑦以心理(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散文阅读
content
目
01如何读懂散文
录
02理清散文行文思路
03分析散文线索
04赏析句段作用
PART 01
如何读懂散文
一、散文的概念及类型 现代文学中,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 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 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 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详细描写物,目的是以物象征人,形在写 物的描述——物的
象征式 物,旨在写象征之人;卒章显志;篇末深化 特征——由物及
15现代文阅读(散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原卷版)
15现代文文阅读(散文)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种子秘语祁云枝整个秋天,种子们星罗棋布,在不同的高度和维度上梳妆打扮。
它们涂脂抹粉,描眉画眼,一切就绪后,开始唤风、唤雨、唤水流,唤身穿皮毛的动物,唤小鸟的肠胃、人类的嘴巴……一旦邂逅,便从高空跃下,从地面起飞,在半空里弹射,于水面上漂浮,或者,干脆搭乘动物和人类这一辆辆目标航班,去远方开疆拓土。
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
这甘甜的旅程,让动物愉悦,也完成了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
诗与远方,其实也是所有草木的梦想。
此刻,我正在一棵高大的红枫树下拍摄小视频。
鲜红的枫叶,在秋风里荡秋千,荡出唰啦啦的声响。
眼前的枫树,宛若一条流向天际的河流,翻卷出红色的浪花。
小鱼般欢快的种子,从朵朵浪花里迸溅出来,进入我的镜头。
秋意渐浓。
树木多穿起金黄橙红的衣裳,这是成熟的颜色,也是富足的颜色。
天空里密布独属秋天的忙碌,看得见看不见的种子,在我的头顶上飞翔,奔赴下一年的生之约。
我仿佛看见,又一个春天来临,姹紫嫣红和万千生命的迭代,纷纷从种子里萌动。
大地,又一次演绎万种风情。
一旁的女贞树上,两只灰椋嬉闹着在枝丫间啄食。
蓝天、紫果、绿叶,组合成一幅画,鸟儿,是这幅画面上动态的笔触。
灰椋吃饱喝足后抹着嘴巴飞远了,在鸟儿新陈代谢时,女贞种子穿越鸟儿的肠胃,被播种到远方。
鸟儿播种的同时,还顺带施了肥。
我追着一粒种子拍摄。
镜头里,红枫种子旋转出令我痴迷的轻盈,它晃晃悠悠,漫无目的而又充满了希望。
我知道,种子飞行的方向和距离,取决于那一刻经过它身旁的风,这种不确定的飞行,像极了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东西。
我用手接住一枚旋转着落下的翅果,一枚翅果含两粒种子,像两条吻在一起的小鱼身体呈倒八字张开。
橙黄的鱼头是种子,鲜红透亮的鱼尾是翅膀,这枚翅果不像是现实的种子,更像是仙境里的精灵。
在这架小小“螺旋桨”的带领下,红枫种子轻舞飞扬。
红枫种子成熟后脱离母体,因重力下坠的刹那,这对小鱼翅膀即刻开启了螺旋桨的功能,在空中飞快地旋转起来。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散文
小结:熔情、理、事于一炉 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熔铸在一起的表达技巧,关键在于: ⑴抓好叙事——抓住那最能反映生活本质和内心深情的举止行为。事件选得典型、感人,情缘事而发,
议由感而生,文章就会显得自然而真切。 ⑵要使情、理、事融和在一起。以抒情、议论之笔来叙事,收到笔笔含情,即事见理的效果。
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 、物的突出特征上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 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综合 表述
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找更多的新知音。 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
高考散文阅读 常见题型解题思路
一、熟悉文体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
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
二、储备基本知识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还没考过)
②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主体事物。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 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钟 子期却能够准确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思。
21.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 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 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 答。 人们灵魂的声音,……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 审题 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 筛选 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 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 好啊!……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 分析/ 太艰辛了……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 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追求必 摘要 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的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 情(言志、析理)才是目的、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的层面上分析。
在这有限的时刻里,战士们还多方寻思着,为 当地的父老们尽一点力。他们思虑着:哪些溪涧 在山洪到来时不好通过,就架起一座座石桥和板 桥;哪些人家离河太远,就在散居的村舍挖下一 口口水井;哪些水井靠近大路,又在水井上加了 井盖。他们还挨家挨户去看,看谁家的房子漏雨, 就苫上新草;谁家的灶台裂了缝,用泥灰把它抹 好。„„这些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滚、爬、拚搏, 无所畏惧的战士,对朝鲜人民是多么体贴入微! 怪不得朝鲜人民称颂他们“这些中国孩子的心, 简直是金子一般的心,银子一般的心,水晶一般 的晶莹玲珑的心!”
二、储备基本知识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 ,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 表达效果。(还没考过) ②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 氛围,烘托主题。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 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主体事物。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 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具体 步骤
分析/ 摘要
综合 表述
第一步:审题,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进行筛选。 六、解题过程示范
19.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 和感激”? (知音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 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 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 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 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 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 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 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 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 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兴奋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 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 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
2.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感情, 深化中心。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 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 ,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 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 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③叙述人称的技巧: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 情,便于心理描写,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 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以往考查频繁,现在几乎不考) ④议论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 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⑤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开头能定 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
(6)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 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7)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 件等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 画人物、表现主题。如鲁迅的《药》中“微风早已 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 音,在空气中越颤越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 一般静”,这段环境描写,就渲染了一种凄凉和忧 郁的气氛,更增强了不是年轻人为年老的死者祭奠 ,而是白发老人为年轻的死者上坟的悲哀。
2013-8-16
4
表现手法 (5)烘托.指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刻画渲
染衬托,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 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如汉乐府《陌上桑》 中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 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即是用夸张俏皮的陪衬烘托手法, 从侧面了表现少女罗敷的美貌。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 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 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 ,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 )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 (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 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 )→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 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 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 上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主旨即物人相 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 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 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 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三、散文写作技巧
2.融情于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 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 小结:融情于叙 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 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 ⑴把浓郁的情感融于事件的叙述中 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着桔子走。 ⑵在传情处下重笔,写细节,使情感有依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 附,让人可触可感,产生共鸣。 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 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 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 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布局谋篇
(1)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 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 (2)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 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首尾呼应使结 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3)伏笔。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前段为 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 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 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三、散文写作特点
3.形神俱备
“形”,就是描述对象的具体特征,即形象; “神”,就是作者通过联想、寄寓等精神活动,移 注到描述对象之中去的某种思想感情。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茅竹。 从远处看,一片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到近处看,有的峻峭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 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一支奇兵;有 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形” 的刻画:生动地勾勒出苍山竹海的蓊郁气势。 (袁鹰《青山翠竹》) “神”的寄寓:井冈山人民战斗风貌的剪影。 效果:笔笔写“竹”而又笔笔见“人”
一、主观题基本解题思路
1.通读全文,圈点勾画。
2.审读题干,明确要求。
3.圈定范围,筛取信息。 4.综合分析,整合重组。
5.根据赋分,分点答题。
6.打好草稿,简洁通顺。
二、主观题解题过程
审题 筛选
审清题目要求,根据语境, 定位筛选。 根据题目要求把筛选的信息 剥离整理,重组优化。区分 主次,权衡轻重,或紧缩摘 引,或添加补全。 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 把前面所作的分析或摘要组 织成答案。
子急于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革命激情!没有真情融 ①摹形要善于使用修辞手法,刻画丰满的形象。 注,对竹子描写就可能变成客观死板的风景画;离 ②在形象描摹中要融注激情,使“摹形”和“传神” 开了各具神态的竹的形象,感情的抒发,就会因失 有机结合。 去依托而成为无病呻吟!
一连串的动词,写活了竹子的形象,也表现了竹 小结:形神俱备
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茅竹滑下 山来了么?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 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下了溪水,转入大 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去吧,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 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 着你们——井冈山的翠竹啊!快快地去吧,带 去井冈山人的心愿,带去井冈山人的干劲,也 带去井冈山人的风格吧。
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 期而不去寻找更多的新知音。 综合 表述 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 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
高考散文阅读 常见题型解题思路
一、熟悉文体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 ,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 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 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 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 态,总结感悟 。
第二步:分析筛选出的内容,进行摘要。 (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