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桷垭正街街巷空间美学特征分析
街巷神化——汉正街街巷空间浅析
街巷神化——汉正街街巷空间浅析马振华;钱雅妮【摘要】以往的城市空间研究大都是自上而下的,带有一种精英式的预设和抽象的偏执,是一种静态的研究.对此,我们倾向于“空间性—历史性—社会性”的整体现,主张“漫游者①”式的观察,以把握空间的动态本质.该文选取汉正街区域的街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阅读及现场调研等方法,对汉正街区域的街巷进行了总体考察,展示了街巷空间肌理的历史演变,揭示了丰富的街巷生活,也证明了汉正街街巷空间和街巷生活对于居民的重要意义.最后,对街巷中的认知系统进行了初探.【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5页(P161-165)【关键词】汉正街区域;自上而下;漫游者;日常生活;空间认知【作者】马振华;钱雅妮【作者单位】北京龙安华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3说到汉正街,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油然而生,埋在脑海深处的记忆跃然纸上。
这似乎是一个冒险的话题。
因为两年多的汉正街“游荡”,因为汉正街的独特,也因为这是个五百年前就已名满天下的绚丽地方。
汉正街的文化,永远被复杂神秘的色彩所笼罩,“扁担②”们茫然又遥远的眼神,同蓝天长江一起,成为了一种特别的生命的定格。
定格于此,昨日重现。
谁来描绘汉正街,谁又能解释汉正街?长河里,文化如潮,那岸边观潮的我们,可看清了几分?定格于此,浅谈轻论,惟恐误读了汉正街,惊扰了他人。
汉正街位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与长江的交汇点(图1)。
早在几百年前,汉正街就借着“九省通衢”的优势,发展成为“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汉口的商业中心。
今天我们所说的汉正街,是指以这条东西大街为中心,向南北延伸出一大片老城区,区域面积达1.67km2,由26个社区居委会,460多条街巷构成,暂住人口达20万。
本文研究的对象只是这片老城区的东南部分(图2)。
对于空间,我们坚信空间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所以我们倾向于空间性——历史性——社会性的整体观[1]。
传统建筑的现代适宜性改造
工 程 技 术59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8.07.059传统建筑的现代适宜性改造①江娇 刘燕(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 400053 )摘 要:关于传统建筑空间的进化,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保持建筑传统风格的基础之上创造有利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建筑空间,笔者主张在传统基础上加入创新的巧妙结构并满足功能需求,探索建造低成本的空间,改良结构方式,运用结合再生、环保的材料等多个途径保持地域建筑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关键词:传统建筑 创新 低成本空间 结构改良 环保材料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3(a)-0059-02建筑传统空间的进化,由于有现代技术的介入,会引起不利于现代生活方式的空间的改变,简单来说就是空间替换。
我们主张的进化,是一种精英式的进化,强调选择性的突变。
的确,某些建筑传统空间由于不能适宜于当下的生活,如果不去改变,就会因不合理为由被彻底背弃。
设计人员希望通过设计引导建设活动,通过基于地方的空间的进化,而非全面的否定。
同时,也希望给建筑空间注入当代的诠释。
1 新技术的介入在全球化背景的影响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已对传统城市空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建筑的风格与形态已逐渐被现代化建筑取代,丧失其地域性与本土化特色。
面对“千城一面”的地域性文化缺失现象,设计人员应该在现代性与本土化之间寻找平衡点,关注对自身文化特色的表达以及对原创性的追求,探索新型技术对解决建筑地域性问题的可能性。
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技术更新,新型技术的介入可以平衡传统建造技艺与现代人需求之间的矛盾。
设计人员希望通过传统建造方式的延续与创新,带来建筑的地域性回归,以及传统建筑诗意的延伸。
我们的建造方式并非对立与颠覆传统,而是在尊重场所文脉,延续传统结构方式的基础上,设计出极具美感、功能完善、空间灵活多变、能满足现代人需求的方案作品。
从街道的美学浅析商业步行街设计
从街道的美学浅析商业步行街设计王裔婷【摘要】通过解读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一书中所提到的街道构成要素及设计原理,对重庆沙坪坝三峡广场步行街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和研究,最后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创造人性空间和美化街道的重要意义。
%Through reading the streets components and design principle brought forward by Yoshinobu Ashihara in Aesthetics of Street,this paper analyzed,compared and researched in detail the three gorges square pedestrian street in Chongqing Pearls,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 pointed out that to create human space and beautify street had great significance.【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4(000)033【总页数】2页(P16-17)【关键词】街道;美学;广场;空间【作者】王裔婷【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3在《街道的美学》一书中,芦原义信先生将日本的街道与欧洲的街道作对比,从美学和城市设计的层面深入挖掘了日本的街道与欧洲的不同。
并运用一些现代建筑理论,对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建筑环境、街道、广场等外部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其中还大量应用了格式塔心理学中“图形”与“背景”(即图底关系)理论。
中国的街道和城市建设情况与世界各地的街道有着一些不同和差异,同时又有一定的共通性。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不同的城市的街道设计及城市设计理论,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国内的街道以及城市建设。
川渝传统民居街、院、室的空间转换形态初探
川渝传统民居街、院、室的空间转换形态初探刘轩【摘要】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川渝地区的传统民居街、院、室必须要有高效的空间转换才能满足当地人的需求.其高效的空间利用,因地制宜的转换形式,是当地人长期总结的结果,极具当地特色.通过不同地形对场镇选址的影响,总结不同的街、院、室平面形态组合,总结其手法以方便学者参考、探讨.【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川渝;传统民居;空间转换【作者】刘轩【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正文语种】中文引言川渝地区的传统场镇有着独特的地域性特点,结合当地条件形成了丰富的街、院空间,并融入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是人们长期以来不断探索发掘的宝贵经验。
1 街、院、室平面形态组合的方式随着地形的不同,川渝地区场镇的节点空间布局也呈现多样化,笔者根据场镇街、院、室布局的方式主要将其分为了四种不同的平面形态方式:线性群居排列式、线性群居围合式、片状群居围合式、片状群居组团式[1]。
1.1 线性群居排列式线性群居排列式为场镇中主街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一条街道往往呈线性布置,并且作为联系周围建筑的唯一路径,起到骨架作用。
虽然只是一条街道,但是街、院、室的组合方式却有很多,同时也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图1)。
(1)单边街单边街往往在场镇中承担交通辅助的作用,有些场镇沿江水,为了让私人空间与主街的人流分开留出了这样的小路,方便当地居民使用。
这样的街道虽然很窄,仅能并排走三两人,但是其面靠江河田地,就会显得非常开阔,并不会让人们觉得压抑,更加融合了街巷空间向居住空间过渡[2]。
(2)街既是院由于用地紧张,人们又需要满足商贸交易与生活的需求,这样的场镇都采用了一条主街联系整个场镇,在这一条街道中,两边统一的建筑形式形成相对围合的院落空间,街为人们提供了公共交流的场合,这样相对围合封闭又深远的空间形态贯穿场镇始终,形成主要的街、院、室空间形态。
传统街巷空间的形态特征分析及其现代化传承 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
传统街巷空间的形态特征分析及其现代化传承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摘要:街巷是中国传统居住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对街巷的保护和更新,深入对街巷内涵的挖掘,本文通过对街巷空间的研究,试图寻找出这一传统空间的特征并探讨其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之道。
关键词:街巷;外部空间;场所;尺度及比例;磁器口改造在我国历史规划中,“街--巷--院落”是城市空间组织的基本模式,街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但城市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居住形式正在被逐渐取代,我们的城市空间越来越多的向西方建筑--(围合)广场的形式转变,居住空间越来越硬性,远不如街巷空间的功能多用,情感柔性亲切。
一.街巷概念在古代,街巷都有道路的意思,但有区别,涵义不尽相同。
李劲松《园院宅释》:“巷:小于街的房间道,胡同。
”本文中街巷的概念:是住宅与大街联系的通道,是居民生活的舞台,与中国传统的城市格局和居住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街巷与空间尺度的基本关系1、从空间形态看街巷与院的关系“外部空间主要是借建筑体而形成的”(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 ,巷是借住宅而形成,其从外部包围着住宅,也被住宅从两侧面围合。
巷与住宅存在着图底反转,通常将巷视作住宅间联系的通道,但借助图底反转,亦可把巷视作街坊的内院——邻里共同拥有的院子。
2 、街巷空间的尺度首先是功能,在古代城镇人行与车行界限模糊,街道气氛融洽;而今路面有了人行、车行、自行车道等划分,设障碍或绿化分隔,交往频率低,街巷空间功用限于街区内部使用,交通量小,尺度适应慢节奏的传统邻里生活。
其次是行为和情感的需要,不同的空间尺度对人的视觉和心理产生迥异的影响。
这些感受将影响到人们在空间中的行为趋势。
此外,历史原因亦是重要因素,封建等级制度曾深深影响着城镇的道路尺度,“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都城大小不同其道路宽度不同三.以磁器口为例分析1、历史背景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沙坪坝区童家桥,嘉陵江畔的千年古镇。
昔日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山城重庆主城区步行街道景观特征探析的开题报告
山城重庆主城区步行街道景观特征探析的开题报告标题: 山城重庆主城区步行街道景观特征探析背景和研究意义:步行街是城市中的一个独特存在,其作为路网和景观的交汇点,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购物、娱乐等生活服务,同时也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其主城区的步行街也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城市重要的商业、文化和旅游中心。
了解并分析重庆市主城区步行街的景观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步行街道景观特征的系统分析,揭示步行街的概念和类型,探讨景观表现形式和元素,解析景观特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为步行街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1)步行街的概念和类型:介绍步行街的概念和类型,分析重庆市现存的主城区步行街的类型。
(2)景观表现形式和元素:探讨步行街的景观特征的表现形式和元素,如人行道、绿化、景观灯光等。
(3)景观特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分析步行街景观特征与城市经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关系,阐述步行街景观特征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4)结合案例深入分析:通过选取重庆市主城区某步行街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其景观特征,探索步行街景观设计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及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系统介绍步行街的概念和类型,并分析其景观特征表现形式和元素,以构建理论框架。
针对重庆市主城区步行街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案例深入分析,深入探索其景观特征,并提出建议和可行性方案。
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将揭示重庆市主城区步行街的景观特征,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对于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与规划部门而言,将有助于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对于景观设计师和规划师而言,也将提供研究、设计和实践领域的经验借鉴。
同时,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城市的景观文化、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也将带来重要意义。
重庆传统风貌区街巷空间品质测度研究
重庆传统风貌区街巷空间品质测度研究
李运星;刘家琳
【期刊名称】《园林》
【年(卷),期】2024(41)4
【摘要】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的推进,重庆传统风貌区逐渐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改造,然而当下更新现状缺乏量化评价和精细管控。
街巷作为传统风貌区最主要的公共空间,是衡量空间品质的重要切入点。
选取重庆传统风貌区共149个样点,采用街道空间品质测度方法,基于街景图像量化空间客观特征和主观感知评价,并将两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发现,重庆传统风貌区的围合感营造较好;更新改造可以大幅度提升通透性、整洁协调度和意象化。
得到显著影响主观感知评价的空间客观因素有:界面密度、宽高比、绿视率、天空开阔度、围合度、传统风貌建筑、原生树木、文物及历史建筑、色彩饱和度、色彩明度、业态数量以及改造强度。
研究旨在通过空间客观特征的优化来提升主观感知,从而实现街巷空间品质的优化。
【总页数】10页(P104-113)
【作者】李运星;刘家琳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市潼南区生态环境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重庆鱼洞老街传统风貌区历史文化与传统空间遗产价值研究
2.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镇江历史风貌区街巷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3.传统村落环境格局、街巷空间及建筑风貌保护发展对策研究——以云南武定县万德村为例
4.亚文化视角下的山地传统巴渝风貌街区外部空间整治探究——以重庆市北碚区同兴传统风貌街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宽窄巷子街道空间形态影响因素浅析
态是指城市各有形要素在城市空间中的存在形式,也就是城市各 应的现代材料。街道中各商铺的建筑门窗也都独具特色,不仅丰
功能区的分布组合及其有机联系,此时,街道则作为城市各个要 富了宽窄巷子中商铺的外观形态,同时也丰富了整个街走向以及组合方式直接促成 面的虚实。
了城市的形态,而 街 道 的 空 间 形 态 主 要 包 括 “第 一 次 轮 廓 线 ”和 “第二次轮廓线”。
空间界面即是底界面、侧界面、顶界面和端界面。
成了高低错落的建筑外轮廓,且建筑多是坡屋顶形式,层层叠叠,
1.1 底界面
更是丰富了街道的建筑外轮廓线,
底界面,顾 名 思 义 即 是 处 于 空 间 环 境 中 最 下 面 的 部 分,即 1.2.5 端界面
地面。
端界面,在街道中即是指街头、街口的界面,一般为街道入口
空间、节点空间、街道转折或街道尽端的景观界面。 宽窄巷子街口处的界面营造主要以景观植物与景墙作为手
段,其次通过广场 来 实 现 城 市 交 通 道 路 与 宽 窄 巷 子 的 过 渡,使 得 街道内外空间的转换自然。
2 街道的“第二次轮廓线”
芦原义信的《街道的美学》中“第二次轮廓线”的定义可以知 道,在街道中由人为增添的附加物即是街道的“第二次轮廓线”, 通过归纳总结,街道中的公共设施,绿色植物,景观小品等城市家 具以及一些建筑装饰和街道贩卖摊都是作为街道的“第二次轮廓 线”存在。
色,灰色以及棕色,使得街道内整体形态相融合。与此同时,又有 具有不同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81206 作者简介:邓添星(1992),女,在读硕士
·2·
第 45卷 第 2019年
25期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21世纪城市绿色街道空间形态设计初探
21世纪城市绿色街道空间形态设计初探
刘仁义;左光之
【期刊名称】《安徽建筑》
【年(卷),期】2002(000)003
【摘要】@@ 街道作为城市的血管给人们的是最直观、最熟悉的印象,但对街道空间形态全面地、系统地研究的甚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随着城市设计学科的发展,街道的空间形态特征、街道空间环境等已被专业人员注目研究,"对熟悉的事物要有意识地视为'陌生'的,再按新的观点加以研究"[1],对街道这既"熟悉"又近乎"陌生"的概念,运用城市设计理论对街道空间形态设计进行探索.特别是在新世纪之初,街道空间形态如何发展、如何进行设计已倍受关注,21世纪城市绿色街道空间形态设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总页数】2页(P1-2)
【作者】刘仁义;左光之
【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系;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应用微气候热舒适分区的街道空间形态初探
2.浅析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系统设计--以连云港市街道空间环境系统设计为例
3.保定古城区城市街道空间形态变化研究
4.
城市老街道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汉正街宝庆街城市设计5.北京城市街道空间几何形态与热环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街巷风貌分析报告
街巷风貌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将对特定街巷的风貌进行分析和描述,旨在传达该街巷的特色和独特之处。
通过对街巷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商业氛围等方面的观察和描述,我们将揭示出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魅力。
2. 街巷地理位置该街巷位于某城市的市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其毗邻主要商业区和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
因为其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这条街巷成为城市的重要门户之一。
3. 街巷建筑风格街巷的建筑风格以传统为主,保留了许多古老建筑的风貌。
街巷两旁的建筑大多为两层或三层的独立店铺,建筑风格统一,窗户和门廊设计精美,展示出浓厚的历史氛围。
这些建筑物都至少有几十年的历史,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4. 街巷商业氛围街巷的商业氛围浓厚,各种小店铺和餐馆林立。
这里有传统手工艺品店、特色小吃店、艺术画廊等各种类型的商店。
游客和居民可以在这里购买到独特的纪念品、手工艺品和当地特色美食。
这些小店铺以其独特的商品和个性化的服务吸引了许多人慕名而来。
5. 街巷文化特色该街巷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文化特色和活动。
例如,每年的传统节日时,街巷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吸引了游客和居民的参与。
此外,街巷还有一些艺术展览和表演,使人们能够了解当地的艺术和文化。
这些文化特色是该街巷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
6. 街巷的未来发展为了保护和传承该街巷的独特文化和历史,城市当局制定了多项政策来保护和改善该街巷的环境。
他们计划对建筑进行修缮和保养,同时吸引更多的投资,以提升街巷的商业品质和形象。
此外,他们还计划通过组织更多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
7. 结论街巷风貌分析报告揭示了该街巷的独特之处,包括其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商业氛围和文化特色。
街巷作为城市的门户和文化中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通过合理的保护和发展,我们相信该街巷将继续成为城市的亮点和独特景观。
城市特色步行街空间形态分析——以成都市锦里古街(Ⅰ期)为例
城市特色步行街空间形态分析——以成都市锦里古街(Ⅰ期)为
例
黄浩;张鲲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40)011
【摘要】以成都市锦里古街(Ⅰ期)为例,从锦里古街的项目背景入手,介绍了项目区位环境以及设计构思.从街道类型、空间序列、比例尺度、节点景观4个方面分析了锦里古街的街道空间形态,并通过分析建筑特征、建筑与街道的组合方式来解析锦里古街的建筑形象和空间层次.归纳出锦里古街空间形态设计特征,以期为城市特色步行街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6622-6625)
【作者】黄浩;张鲲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81.3;TU984.18
【相关文献】
1.成都市历史传统街道空间形态的分析对比研究——以宽窄巷子与锦里古街为例[J], 黄谦;牟江
2.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分析——以成都锦里古街为例 [J], 阚逸群;刘锟
3.传统街道空间形态对比分析——以锦里、琴台路为例 [J], 焦海昕;沈一
4.基于“舞台真实”体验背景下的文化仿古街商业运作分析——以成都市锦里为例[J], 何誉杰
5.城市特色商业街空间形态分析--以成都市东郊记忆为例 [J], 李际梅;牟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历史居住区外部空间特征解析
重庆历史居住区外部空间特征解析
刘益
【期刊名称】《家具与室内装饰》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本文针对重庆历史居住区外部空间特征作了入情入理的解剖与分析,这对于人们理解重度历史居住区外部空间的成因及其营造方法,尤其对于了解当时居民的户外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有所启发.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刘益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
【相关文献】
1.基于环境心理体验的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以天津市“格调春天”居住区为例[J], 许婷
2.从和顺到横府——从中国民居空间类型研究开始的现代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实践[J], 殷子渊
3.浅谈如何创造居住空间的场所感——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改造研究 [J], 冯可心
4.重庆近代民居类历史建筑的空间解析 [J], 齐子轩;孙雁
5.住宅小区外部空间的优化设计——"海蓝•阳光"住宅小区外部空间解析 [J], 李艳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黄桷垭,有一群守护老街文脉的“匠人”
在黄桷垭,有一群守护老街文脉的“匠人”文 | 特约撰稿 刘晓娜 图 | 颜 波Article | Contributing Writer Liu Xiaona Figures | Yan Bo华灯初上,奔腾的两江倒映着重庆城今夕的繁华。
随着城市的更新和发展,历史和故事也如江水一般,稍纵即逝,亟需从时间长河里打捞上岸。
身处南山的黄桷垭,如隐居在闹市之上的老者,多少年来,俯瞰着山下的烟云变幻,却始终从容不迫地守护着自己的一砖一瓦,饱经沧桑的同时也“疾病缠身”。
所幸,他的坚守换来了南岸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关注,在垂危之际迎来了一次小心翼翼的“抢救”。
2019年10月,“抢救”后的黄桷垭老街容光焕发地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
那些埋藏了数十年、数百年的故事,又在这个时空中呈现,娓娓道来。
非救不可的老建筑 承载着重庆人的年代记忆黄桷垭老街不长,但在时光更迭中却遗留下175栋老建筑,其中挂牌的历史建筑就有15栋。
它们散落在600多米长的老街上,构成了一部黄桷垭的近代建筑史。
时光深处,每一栋建筑背后,都承载着某位历史人物往昔的风采。
明末清初,反清复明将领张京在黄桷垭安营扎寨;清改造后的老街街道重拾历史的风貌A Group of “Craftsmen” Guard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Old Street of Huangjueya千年黄桷垭 一道通古今黄/桷/垭/老/街/系/列 ①64 · 今日重庆 2020 | 08区域DISTRICTS | 焦 点FOCUS同治年间,云南商人王炽在黄桷垭老街开办“天顺祥商号”;清光绪年间,商界翘楚李耀庭捐资在黄桷垭老街开建云南商会馆;民国时期,著名词人赵熙为自己在黄桷垭的居所题字“静庐”,一个后来叫三毛的女子出生在黄桷垭的一个四合院……尽管这些建筑曾在岁月中满负尘埃、伤痕累累,经过悉心修缮后,今日它们终究又熠熠生辉地屹立在青石板路两侧,守护着黄桷垭。
川渝传统场镇街巷空间形态解析
作者: 刘清清[1]
作者机构: [1]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物刊名: 美术大观
页码: 165-16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期
主题词: 川渝;传统场镇;街巷;空间形态
摘要:川渝传统场镇街巷的平面形态有带状、交叉状、组团形态三种类型.街巷底界面的起伏、侧界面的开放和顶界面的檐距恰到好处地将外部自然景观渗透其中,使得街巷空间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川渝传统场镇街巷空间因其地形高低起伏而具有形态上的多层次地域特征,也带来观感上的多维度体验.其适应特殊地理条件的技术路线和营造运思对当前古镇保护、新镇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黄桷垭老街开街在即30余处老建筑古韵重现
黄桷垭老街开街在即30余处老建筑古韵重现位于南岸南山的黄桷垭老街修缮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这条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化街区尽管还没正式开放,部分商业也尚不成熟,但一处处复原的老建筑,一栋栋焕发新生的珍贵历史遗迹照样吸引着市民争相打卡。
上周,在黄桷垭老街“云南商会馆”举行的“黄桷垭老街招商发布会”上,“未开先火”让投资者对该街区的未来充满信心。
街区建筑:因地制宜、修旧如旧招商活动从下午2点开始,由2018年重庆小姐的冠军骆虹宇和亚军陈东阳担纲导游,在活动现场,讲述了黄桷垭历史文化建筑的前世今生。
贵州商会馆(旧址)、天顺祥商号(旧址)、李奎安故居、三毛故居……30余处修复后的老建筑,透过重庆小姐的讲解,散发出阵阵历史韵味,让到场嘉宾在历史与现实间不断穿越。
在招商发布会现场,南岸区住建委主任冉启云介绍了街区重建的背景,他表示,黄桷垭老街历史底蕴厚重、人文资源丰富、建筑风貌独特。
但原老街基础设施落后、房屋年久失修,2016年,南岸区委区政府决定筹资对老街进行全面修缮修复,坚持大保护、不搞大拆建,充分尊重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发掘历史文化、弘扬历史文化。
至2017年上半年,就完成了老街地下管网改造,实现了雨污分流和地上管线下地。
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分期分批对原有建筑外立面进行了传统风貌改造,同时对“李奎安故居”、“三毛故居”、“晏阳初旧居”等历史建筑(危房)进行了保护性修复。
此外,还对“贵州商会馆”、“张京营寨”等建筑(旧址),根据其历史故事所描述的场景仿古重建。
目前,黄桷垭老街600多米长的主街修缮修复工程即将全面竣工,工程总投资3.5亿元。
改造升级后的黄桷垭老街,重现昔日鼎盛时期的繁华景象。
对于街区的修复设计理念,项目总建筑设计师、四川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主任黄耘表示,该街区保留了渝黔驿道的历史风貌,又具有巴渝民居特色,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
老街整体设计和布局因地制宜,建筑利用木、砖、石等地方材料,充分结合了黄桷垭的地形、气候特征进行修缮,同时运用典型结构,反映出渝黔驿道时期建筑建造技术,保持传统巴渝建筑类型及高度特征。
从街道的美学浅析商业步行街设计
从街道的美学浅析商业步行街设计
王裔婷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4(000)033
【摘要】通过解读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一书中所提到的街道构成要素及设计原理,对重庆沙坪坝三峡广场步行街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和研究,最后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创造人性空间和美化街道的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王裔婷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3
【相关文献】
1.浅析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原则——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尺度及交通环境 [J], 王军;柯余祥
2.人与人,人与街道的和谐共生——绵阳商业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实践探讨 [J], 张俐;姚萍
3.从街道的美学浅析成都太古里商业步行街设计 [J], 李亚茹;胡昂
4.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运用 [J], 郭艳敏
5.浅析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系统设计--以连云港市街道空间环境系统设计为例 [J], 张慧;王淮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桷坪规划设计特点
黄桷坪规划设计特点
黄桷坪规划设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生态环境保护:黄桷坪规划设计注重保护本地的生态环境,提倡绿色发展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设生态友好型社区。
2. 人文历史传承: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黄桷坪的人文历史价值,保留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同时融入现代化设计,展示地方独特的文化魅力。
3.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引入智慧城市建设的概念,整合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
4. 交通便利和空间布局合理:规划设计注重交通规划,合理布局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同时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总之,黄桷坪规划设计特点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注重人文历史传承,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并注重交通便利和空间布局合理。
山地住区街道活力的可持续性--重庆北碚黄桷镇规划构思
山地住区街道活力的可持续性--重庆北碚黄桷镇规划构思黄海静;陈纲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0(024)005
【摘要】以重庆北碚黄桷镇规划为例,从住区环境的可持续性、街道活力的再生、功能与景观的组织、领域建构与个性塑造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山地住区街道活力再生的客观要求及设计内容.
【总页数】3页(P61-63)
【作者】黄海静;陈纲
【作者单位】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
【相关文献】
1.重庆市黄桷坪“涂鸦街”街景改造实证研究——基于街道步行系统的空间形态分析 [J], 康彤曦;魏皓严;张玭
2.山地住区街道活力的可持续性——重庆北碚黄桷镇规划构思 [J], 黄海静;陈纲
3.农村集中居住区规划探析——以宝应县黄塍镇大陆湾小区为例 [J], 黄开林;李松良
4.黄桷坪街道开展“真情互助共创和谐”活动收到好效果 [J], 龚泽
5.未来的江南名镇——黄桷垭镇 [J], 罗大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桷垭正街街道美学特征的价值分析
付鹏勃
(四川美术学院建筑设计学院重庆)
摘要:为研究评价黄桷垭正街空间的美学特征,在综合考虑到当地的特殊的山地地形特征并结合山地空间中路径、节点、对景、边界等美学要素和关键点,分析出了整个黄桷垭正街街区对城市形态的重要影响,并结合当地的空间结构,对其街巷的肌理分析得出了重要结论,整个街区的空间结构类似于鱼骨状,由街区连接两侧的小街巷和民居,为当地的美学特征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山地空间、城市形态、美学特征、空间结构、街巷肌理、鱼骨状空间结构
引言:黄桷垭正街作为一个在现代城市中仍然保留的一个旧街区,并且地形复杂、多山地起伏变化,因此他与其他街巷和城市集聚有所差别,在美学理论分析和空间结构分析上具有显著的美学特征,他的街巷空间结构是以鱼骨状结构为主,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空间结构,由主干道与其余小街巷连接,建筑置于两侧分布,因此它的街巷肌理的构成是存在一定规律的,并且在规律中产生着变化。
1、美学特征分析要素.
1.1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室城市集聚的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综合反映,城市形态广义上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态两部分。
两种城市形态思想影响了传统中国的城市格局,第一是《周礼》(西周)的最后一章“考工记”,其中所强调的“围合城墙”、“南北轴线”、“宫城居中”和“对称布局”反映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中国传统的伦理与哲学思想。
第二是《管子》
(周和西汉),这部古典的地理著作倡导自然的哲学,人类的居住环境应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在城市建设中,人们可以利用环境条件达到理想居住的目的。
黄桷垭正街街区的社会群体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这些因素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社会群体、政治形势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社会分层现象以及显著地地理分布特征。
1.2山地空间
地形是影响山地民居形态的重要因素,巴渝地区是举世闻名的山城,最突出的特点是地形起伏有致,黄桷垭正街的山地民居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错落有致,有山地形态的参与,立体感突出,山地地形的肌理变化造成了对街巷民居分布的重要影响,使不同的民居无论在高低起伏的垂直分布上还是相互环绕、连接的水平方向上,都构成了其重要的美学特征,并且山地空间给予了黄桷垭正街街巷交通连接方式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使街巷社区中生活的群体更能感受到这种自然和谐、古朴的富有趣味性变化的独特美学特征。
同时这种山地空间影响的不仅是街道两侧的建筑立面同时还影响到了建筑的布置形式和尺度感,这种随着地形而改变的尺度感和空间感也给人一种特殊的变化的趣味性,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提及到了当建筑物的外墙作为面来看,街道同样具有“图形”性格。
通过D/H来研究空间感受。
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减小会产生接近之感。
当D/H=1时,高度与宽度间存在着匀称之感。
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会逐渐产生远离之感。
当D/H>2时,则产生宽阔之感。
如图:
1.3 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包括点、线、面。
点状要素适合表达内聚性而没有广延性的地物。
比如村落、城镇。
线状要素适合表达纵深延展的地物,如海洋、平原等各种地理类型、经济类型、文化类型、行政类型分区,点线面的空间组合,可以形成多种组合样式。
黄桷垭正街由山地中的梯段和廊道构成的主要交通干线的线要素以及民居分置两侧排列的点要素,和为社会群体提供聚集、娱乐、社会性服务的小型聚居场所构成的面要素,这些要素与地形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显著特征的空间结构。
芦原义信的《街道的美学》中曾经提及到街道与住宅之间的三种关系,分别以美国、意大利为例进行了其住宅与街道空间结构的分析。
例如,以美国为代表,住宅大门与街道之间有前院,前院对城市公共空间做出了贡献。
这就是“外部秩序渗透到内部秩序之中”。
如图
以及意大利为代表的无前院,建筑外墙直接形成道路,同时通过外墙上面的门窗开口,城市生活和私密性互相渗透,并且能够对街道空间形成最好的监视。
这就好比《美国大城市死与生》中提到的“街道眼”。
这时候的居住生活往往渗透入街道生活,比如交谈、缝纫等等。
这就是“内部秩序渗透入外部秩序之中”。
如图
最后作者便以日本为代表,与建筑脱离的院墙形成街道。
这个也是城市建筑,建筑仍然在形成城市空间,形成街道,但是内部秩序和外部秩序则脱节,被围墙隔断。
这个是缺乏公共生活的城市建筑,是一种非城市生活的城市居住形式。
缺乏了监视作用。
如图
第二种以意大利的街道和广场最具代表性。
这也是作者最为欣赏的一个类型。
对意大利人来说,街道是生活的一部分。
建筑直接面向街道修建,没有前院,住宅内外沟通,生活气氛洋溢到街道上,内部秩序渗透到外部秩序之中,是极富人情味的街道。
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胡同与弄堂,与意大利希腊等国相似。
虽然街道中缺乏足够的“阴角”空间,但是中国人还是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局促街道角落,端出椅子纳凉、喝茶、聊天。
这样一来,街道中洋溢着井然的内部秩序。
第三种以日本为例,日本人认为个人住宅即是内,所以重视居住环境的私密性,对代表外的街道带有距离感。
也正是如此,日本人在街道与建筑之间建立封闭的围墙来保证“内”的安全与稳定,日本的道路与内部空间的渗透被围墙隔断,形成单调乏味的街道。
人们在观念中的“外”,漠不关心,缺乏美化街道的观念
黄桷坪街道属于第二种和第三种相混合,这两种形式的混合构筑了黄桷垭正街街道特殊的美学特征,例如带有围墙前院式的日本形式,还有围墙直接围合街道空间的意大利的街道形式,
餐馆、售货点基本是沿街两边布置,同时,他们住宅间的休憩娱乐空间都是靠住宅墙体围合出的空间,使人在感受空间外向性的同时又可以使人感受亲切感。
2、美学特征价值分析
2.1分析角度
黄桷垭正街对城市形态美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街区所存在的山地空间特征以及空间结构的特征对整个城市空间以及对区域性的空间的美学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的依据和说服力。
2.2.1黄桷垭正街美学特征对城市空间的美学价值
老街区历史悠久,空间尺度宜人,环境幽静,保持着中国千百年来一贯的朴素、幽静、恬淡的传统风貌。
上千年历史沉淀的痕迹,使人深深地感受到城市所经历的沧桑和变化,老城的生活环境更动人,更具表现力。
地方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是城市的个性体现。
在提倡文化多样性的今天,更应该深入挖掘老城自身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许多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
如此看来,黄桷垭正街给整个城市注入了传统的血液,作为整个城市的一部分,使得整个城市更富有趣味性和美学价值。
2.2.2黄桷垭正街美学特征对区域性空间的美学价值
老街区作为城市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其发展是必然的,但永远不变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具有特色的生活行为,因为这些方式与行为与他们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山地空间的鱼骨状空间结构使得整个区域富有活力,无论是在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上都有比较显著的美学特征,这对区域性的空间的构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他们的区域性空间更具有美学参考价值。
3.结论
黄桷垭正街特殊的鱼骨状的空间结构形成了具有美学价值的点、线、面组成的特殊的布局形式,其山地地形因素无论是对其交通组织、方向组织还是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的垂直方向的影响,都使其具有显著地美学特征。
同时,综合其他因素考虑。
他已经成为城市形态中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文化价值还是美学价值的研究方面以及现代城市布局方面都具有美学方面的参考价值,并且深深的影响了现代城市的布局。
同时,道空间的美感并不仅仅源自于围合成街道空间的建筑本身,而更多的来源于由这些建筑所确定的街道内部空间的尺度以及布局,换句话说,对一条街道的评价与鉴赏,应该更多的把眼光放在街道内部空间,而不是这个空间的“外墙”,街道建筑对于街道空间的主要意义在于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为街道内部空间提供骨架的支撑。
参考文献:1、凯文·林奇,林庆怡著华夏出版社出版《城市形态》(2003年1月1日出版).
2、《经济学理论》第三讲.
3、[日]芦原义信著.街道的美学.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