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样本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大学生的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大学毕业生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城市和乡村的主要人才来源。
但是,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不同步。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就业问题1.供需失衡目前,就业市场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
据统计,2019年大学生毕业生总数为874万人,而就业岗位却只有443万个。
这种严重的供需失衡导致许多大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2.择业观念不同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就业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也很常见。
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对自己的优劣势的认识。
一些大学生认为只要是大学学历就能找到好工作,不重视实践和能力的培养,反而过多地注重学历和学科背景。
3.身心素质不匹配同时,一些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也不匹配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无法胜任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导致了就业困难。
另一方面,一些促进就业的岗位,比如手工艺人、服务业等,很难找到毕业生愿意从事的岗位,也是导致就业难度的原因之一。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1.强化实践教育大学应该加强实践教育,转变教育理念,让学生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累积,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让他们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
与此同时,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团组织等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更好地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2.增强就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政府及各种机构应加强就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布,学校也可以建立就业指导中心,开设职业规划、职场心理、写简历、面试等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与就业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3.积极推进就业结构调整政府应重视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强对一些新兴产业的支持,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传统工业和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并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以满足多元化就业市场的需求。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机制不完善、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以及就业指导不足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改革教育机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升个人就业能力,以及加强学校就业指导服务。
通过这些对策建议,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顺利就业。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对策研究,教育机制,就业市场,个人能力,就业指导,针对性对策,改革,企业合作,就业能力,学校就业指导服务。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政府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挑战。
当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但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了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需求减少,新兴行业的就业需求增加,大学生往往面临行业与专业不匹配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培养,导致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难以顺利就业。
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有效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情况和就业技巧,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速度。
面对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1.2 问题意义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关系着国家的经济稳定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引起重视和研究。
就业问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关乎个人的生计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教育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
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能否有效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短板分析与改善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短板分析与改善对策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也变得愈发严峻。
然而,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其就业短板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短板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旨在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短板分析1. 就业观念不合理部分高校毕业生存在就业观念不合理的问题,过分追求名校、大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基层岗位缺乏足够的认可和尊重,导致就业机会受限。
2. 缺乏实践经验在校期间,部分学生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导致毕业后无法胜任实际工作需求。
3. 就业技能匮乏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发现自身缺乏必要的就业技能,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4. 求职能力不足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简历制作不规范、面试技巧欠缺、职业规划不清晰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求职成功率。
5. 行业了解不够部分毕业生对于各行各业的情况了解不足,缺乏对就业市场的准确把握,导致选择岗位不当,错失合适的就业机会。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短板改善对策1. 加强就业指导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多渠道寻找就业机会,提升就业成功率。
2. 注重实践教育高校应加强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增加就业竞争力。
3. 强化职业技能培养高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就业技能水平。
4. 提升求职能力高校可以开设求职技巧培训课程,帮助学生规范简历、提升面试技巧、进行职业规划,提升他们的求职能力和成功率。
5. 拓宽就业渠道高校可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加强对各行业就业市场的调研,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岗位。
结语:高校毕业生就业短板的存在是一个长期而严峻的问题,需要高校、社会和学生共同努力来解决。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含5篇)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含5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题目: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及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宏观方面就业环境的影响,也有高等教育结构以及毕业生个人和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原因。
1.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相适应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由毕业生的供给与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产业升级的速度紧密相关。
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尽管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所宣扬的多为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动作用,诸如扩大内需、缓解社会就业矛盾,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等等,很少触及到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致社会、学校和个体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准备不足。
2.社会对劳动力需求速度与社会劳动力增长速度不相适应作为就业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市场,无疑受到所处社会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采取一种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致使新增的众多企业和经济项目对劳动力的吸纳需求相对下降,造成了“高增长、高投资、低就业”现象。
1980~1989年,1991~1995年和1996~2000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3 %、12 %和 8.3 % ,就业增长率分别为 310 %、1.2 %和 0.9 % ,就业增长弹性系数分别为0.332、0.1和0.1,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所需就业的劳动力却迅速增加。
“十五” 期间,每年城镇平均新增劳动力 290 万人,加上现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人员达 2 200 多万,按GDP 每年增长 7%~8% ,每年新增就业岗位 700万到 800 万,年度就业岗位缺口为1400-1500万人,再加上农村还有1.5亿的富余劳动力,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报告
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报告一、引言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对当前的就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二、主要问题1. 就业结构不匹配目前,劳动力市场上供需结构不平衡,存在技能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许多毕业生或失业人群拥有的技能与用人单位需要的职位要求相差较大,导致了“人少岗多”、“员工难招”等现象。
同时,一些传统行业发展受限,无法吸纳大量劳动力,造成了产能过剩和就业减少。
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但供求关系使得他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教育体制与职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
3. 企业用工成本高昂繁琐的用工手续、高额的社会保险、工资待遇不合理等问题导致部分企业在招聘和用工方面存在困难。
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4. 就业歧视问题某些特定群体如女性、少数民族、残障人士等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歧视,并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困难。
此外,年龄歧视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年长者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5. 就业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就业信息渠道和途径,使得毕业生和求职者无法准确了解市场需求和职位信息。
相比之下,用人单位却面临着海量简历筛选和人才选拔困难。
三、对策分析1. 优化教育体系及早建立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机制,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素质和适应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应对职场挑战的能力,同时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并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间的沟通。
2. 高效用工机制加快推进简化用工手续、合理压缩社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轻负担。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费、提供用工补贴等方式来鼓励企业招聘人才。
此外,建立更加灵活的用工制度,如引入弹性工作时间和远程办公制度,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3. 加大就业平台建设投资建设全面、高效且透明的就业信息平台,提供真实有效的职位信息与培训资源。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投入到就业大军中。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些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这个问题的存在,不仅对个人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探究解决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1. 就业压力大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是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校学生的毕业人数逐年增加,而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却有限,很多大学生找工作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加之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有限,用人单位数量有限,造成了就业市场供求矛盾,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 就业观念不合理在传统观念下,很多人认为大学生毕业就应该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实际上这种理想状态很难达到。
一些大学生对于就业观念不够现实,导致找工作时很难调整自己的心态,导致就业困难。
3. 就业能力不足很多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发现自己的就业能力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大学生只会考试,对于实际工作技能方面掌握不足,一些软实力也不够突出,这使得用人单位难以满足需求。
4. 求职渠道单一大学生在求职时,往往只依赖于网络招聘、校园招聘会等渠道,而忽视了一些其他的求职渠道。
这使得他们的求职范围变得有限,也增加了找工作的难度。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就业教育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应该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教会学生真正的就业技巧。
校园应该开设一些就业讲座、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调整就业观念。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实际工作。
2. 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开设更多的实践课程,加强学生的实操能力。
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加社会志愿者服务等,这些活动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就业率下降: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下降。
许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就业压力巨大。
2. 找工作周期延长: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工作岗位正在被自动化取代,大学生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导致找工作周期的延长。
特别是对于不少专业岗位的毕业生而言,找到与之相关的工作需要更长的时间。
3. 就业素质不足: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发现自己缺乏应聘所需的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
在大学期间,以学历为主要参考标准的教育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存在一定的欠缺。
二、原因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教育改革滞后: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导,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缺乏实践机会和真实工作环境,导致毕业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就业市场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就业市场供求结构不合理,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遇到了困难。
这一方面由于政府缺乏精确的就业市场预测和调控,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行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不足的情况。
3. 求职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求职观念存在偏差,只追求大城市和名企单位,过分追求高薪和舒适环境。
这种观念使得许多大学生放弃了一些实际就业机会,导致就业难。
三、对策研究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1. 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
开设更多实践课程,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2. 优化就业市场:政府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预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引导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投入到就业市场中。
由于就业市场需求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导致一些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1. 就业门槛高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
而大学毕业生由于自身的学识还不够丰富,经验和能力也较为欠缺,这就使得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门槛。
就业门槛过高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2. 就业渠道狭窄大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只知道通过招聘会或者网络求职,而忽视了其他就业渠道。
由于这种就业方式过于单一,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相对较窄,进而加大了他们就业的难度。
3. 学历与岗位不匹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但与此一些行业对普通本科生的需求并不大。
一些大学生由于学历与岗位不匹配,导致他们在就业中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陷入就业瓶颈。
4. 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并且很少有机会进行实践。
而在现实社会中,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工作经验。
由于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很多用人单位对他们的招聘并不感冒。
二、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1. 提高个人素质面对现状,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自身的欠缺,系统性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提高个人素质是肯定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有意识地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2. 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要拓宽就业渠道,不仅仅只是靠招聘会或者网络求职,而是应该多渠道地寻找工作的机会。
可以通过社交平台、校园招聘以及人际关系等多种途径进行求职,扩大就业渠道,提高找工作的机会。
3. 培养实践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实习、兼职等方式去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校门,投入到工作中。
然而,在就业市场上,大学生们却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就业难、用人单位要求过高等。
这些问题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就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是十分严峻的。
据统计,每年有百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走向职场,但是他们在找工作时却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经过初步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岗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
许多学生毕业后想要从事某一领域的工作,但是这一领域的工作市场却不是很稳定,就业机会也比较少。
2.用人单位要求过高。
现如今许多企业都想要招聘高素质的员工,这对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却是一大困难。
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让用人单位不愿意雇用他们。
3.缺乏实践经验。
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学习,而忽略了实践经验的积累,这导致他们毕业后在实践中难以快速适应工作,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以上这些问题都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困难,需要我们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从根本上分析其原因。
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供求失衡。
目前的职场市场和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需求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毕业生的实际需求,造成供需关系失衡。
2.学校教育和职业规划不匹配。
学校教育大多是按照课本知识来授课,缺乏实践经验的累积。
而职业规划也存在不合理、不够个性化等问题。
3.毕业生自我素质不足。
对于一些毕业生来说,他们对现实社会存在认知不足,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的阅历。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并不单一,不能仅仅局限于供求关系,而是要从面上考虑问题,逐一解决。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五篇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五篇第一篇: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
可是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通过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提供有效参考。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不断呈下降趋势,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目标,跟风现象严重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在不少招聘会上,大学生求职都出现了盲目跟风现象,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是热门岗位,受到了大多数专业学生的青睐,不少学生不论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与这些热门企业相一致,条件是否符合那些热门岗位的需求,常常是一窝蜂地前去应聘。
尽管大学生非常重视追求兴趣爱好与个人才能的发挥,但在现实面前,他们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临近毕业找工作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出现就业迷茫,续而从众跟风,大家都觉得好的工作单位一哄而上。
2、非高薪不干,非大城市不去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忽略自身特点和长远发展及用人单位要求,他们往往看重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忽略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利益的结合,忽略了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这种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比较功利的现象比较严重。
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发生了倾斜,在选择上过分选择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而且,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不愿到不利自身发展的地方去。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范文两篇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范文两篇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精选范文两篇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
下面是由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范文,更多优秀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分析篇一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出发,对改善就业难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开始向大众化教育形式转变,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部分高校盲目扩招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本文从社会及政府、高校教育体制、用人单位、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分析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一)社会及政府的影响首先,社会及政府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和就业政策的管理上仍然不够完善。
比如在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机制方面还比较滞后,仍然存在着制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和体制性障碍,从而制约了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
在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归公安部门管理,人才市场归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
部门在沟通协调方面经常存在各种问题,同时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毕业生在跨地区就业时经常会遇到各种条件限制,这些不利条件都会影响公正有序就业市场的建立。
其次,市场缺陷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市场规则不统一、秩序混乱导致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难以达成一致,既浪费成本又影响就业。
(二)高校教育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在教育体制上仍然沿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导致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同时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也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一,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盲目性和趋同性,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够紧密甚至产生脱节现象,对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一定困难。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就业挑战,包括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就业竞争的激烈化、就业预期的个性化等。
那么,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有哪些呢?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1. 就业渠道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传统的单位就业逐渐被新兴的创业、自主择业、远程办公等就业形式所取代。
大学生需要面对不同的就业渠道,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2. 就业竞争激烈化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许多优秀的大学生可能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3. 就业预期个性化传统的就业观念逐渐被打破,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预期也变得越来越个性化。
许多大学生希望能够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追求与自己内心渴望相符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二、大学生就业对策1. 强化职业规划教育为了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就业市场,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组织职业规划辅导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清就业市场的潜规则,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除了传统的单位就业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创业、自主择业、远程办公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就业。
大学应该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相关的创业政策和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的机会。
3. 提升就业能力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大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除了学术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就业技能培训课程,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4. 创新就业方式为了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就业预期,社会应该创新就业方式,提供更多多样化的工作机会。
这可以包括弹性工作制度、远程办公方式、灵活的工作时间等,让大学生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模板范本】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专业技能不过硬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有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不扎实或技能操作不熟练而被企业淘汰。
比如,有的大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对专业知识一问三不知。
一位人力资源经理发出“这些学生上学时候都干吗了”的感慨。
所有人力资源经理都表示不会录用专业技能差的求职大学生,企业不会培训他们应该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就业观念有待调整大学生求职目标容易锁定大企业、好企业.所以被访谈企业中的知名企业可以“优中选优”的挑选人才,而一些小企业“望才兴叹”,招不来急需人才。
85%的人力资源经理指出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锻炼.如一家大型企业,子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北京生源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外地工作,外地生源的大学生又希望能够留在北京。
同时,部分人力资源经理指出大学生缺乏踏实作风,频繁跳槽,这给他们留下不好印象,影响他们对大学生的招聘录用。
3、沟通能力和自信心不足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尤其是专科生,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本来就信心不足,害怕遭到拒绝,在竞聘时特别是和本科生同场竞争情况下,专科学生往往自信心不足,不能放松,不敢理直气壮,说话没底气、怯场。
根据我们对30家企业对求职大学生学历起点要求的统计: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比例分别为3%、28%、51%、18%、0%。
4、缺乏团队意识部分大学生过分崇尚“个人奋斗",缺少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不能很好地融入公司之中。
主要表现为行为取向功利化、缺乏合作意识。
日常活动中以个人目标为中心,处处想着个人怎样获取更多的实惠,功利化取向明显。
而合作意识淡化,对集体的事情和他人的事情漠不关心。
在这方面与具有工作经验的社会求职者形成明显反差。
三、企业的用人偏好虽然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种种问题及不足之处,但我们通过访谈了解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和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发凸显。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1.1 就业难题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就业困难。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往往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市场需求与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状况,造成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
1.2 就业质量问题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质量也备受关注。
许多大学生被迫从事与自身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不仅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也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1.3 实践经验不足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学习,但缺乏实践经验。
这使得他们在面试和实际工作中常常显得不够自信和应对能力不足。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2.1 教育不匹配部分高校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教育内容和方式未能及时与社会发展同步。
一些专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相应工作。
2.2 招聘渠道狭窄传统的等待招聘会和投简历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积极主动地了解招聘信息,开拓多元化的就业渠道。
2.3 大学生自身问题一些大学生对自身定位和职业规划不清晰,缺乏对未来就业市场的准确了解。
此外,自身能力和技能相对薄弱,导致就业竞争力不足。
三、对策提出3.1 提高教育质量高校要重视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2 拓宽就业渠道针对不同专业和行业,开展多元化的就业渠道,如招聘会、网络招聘、校企合作等。
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创业和自主就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3.3 加强职业指导高校应该提供系统的职业规划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机会,提供学生实践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解决策略研究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解决策略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困境日益突出。
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困境原因以及解决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就业率下降: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就业总量并未相应增加,导致毕业生就业率迅速下降。
2. 学历泡沫:大学普及率的提高造成了高学历大学生增多,但培养质量并不完全与学历相匹配,使得一些高学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面临竞争时显得劣势明显。
3. 就业结构不匹配:大学生的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合,大量毕业生集中在热门专业但就业机会相对较少的领域,导致就业结果不尽如人意。
4. 薪资待遇不高:由于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一些用人单位借机压低大学生的薪资水平,导致大学生获得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二、大学生就业困境原因1. 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国经济正经历着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但大学毕业生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有效破解,使得就业问题愈发突出。
2. 教育理念滞后:高等教育的传统理念仍然局限于知识传输与技能培养,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努力,使得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增加。
3. 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习实践的机会,导致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困境。
4. 招聘歧视:一些用人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持有的主观偏见和刻板印象,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就业歧视。
三、解决策略针对大学生就业困境,应采取以下解决策略:1. 优化就业指导: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实习,提前了解就业市场动态和需求。
2. 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引导他们勇于创新、广泛涉猎多个领域。
3.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学校与用人单位要加强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供需对接机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向。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5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5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大学生“就业难”具体表现(1)不同层级的学校之间毕业生就业状况喜忧参半。
现在很多大公司、事业单位甚至是国家机关,越来越看重“名牌效应”,很多单位的进人指标仅限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有的甚至限制更大,仅仅限定在全国几所重点高校,而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太乐观。
(2)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状况差别较大。
整个社会的总体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近年来明显提高,尽管目前研究生的总体就业情况较前几年有降低的趋势,但是比本科生还是相对比较容易就业,而本科生又比专科(高职)生容易就业。
(3)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文科专业毕业生由于受机关、事业单位需求缩小的影响,就业渠道变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文科专业毕业生由于受传统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的影响,目前他们的就业趋向也在发生着变化。
(4)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竣。
现在女生“就业难”现象已经成为公开的事实,说性别歧视也好,说用人单位对女生有成见也好,对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来讲,不要女生或者优先考虑男生,也逐步成为他们选人的标准。
(5)家庭背景成为决定大学生就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靠家庭背景的“关系”就业成为近几年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攀比心理,在关系就业中,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现象层出不穷。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1)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影晌。
结构性矛盾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由于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快速调整造成的。
大学生“就业难”的突出表现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人,而急需人才的地区和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疆地区很少能接受到大学毕业生。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一、引言高等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和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改善毕业生就业形势。
二、问题的原因1. 就业观念不合理很多高校毕业生过于理想化地期望从事高薪、高地位的工作,对于基层岗位或者创业选择缺乏充分的认知和重视。
此外,求职者对自身优势和需求的了解也不够,导致就业选择的盲目性。
2. 人才供需不平衡某些领域的供需结构不合理,特定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超过了市场对其的需求,导致这些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
另外,一些新兴行业和岗位对于某些专业的需求缺乏充分的了解,从而无法顺利与毕业生对接。
3. 教育与就业不匹配一些高校教育与当前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不够紧密相连,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
这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难以适应职场环境的快速变化。
三、问题的现状1. 就业率下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失业或找不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工作的困境。
根据最近的调查数据,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仅为60%左右。
2. 工资待遇差距较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后薪资较低,相比其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劳动报酬并不相称。
而一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则可能获得较高的起薪,这导致了社会就业不公平问题的出现。
3. 就业质量不高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初期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专业不对口,甚至从事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
这不仅浪费了人才的培养成果,也影响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四、对策与建议1. 完善职业指导和就业咨询机制高校应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发展建议。
2. 加强实践教育和实习机会通过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习项目,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好地接触实际职业环境,增加就业竞争力和职场适应能力。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解决方案研究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解决方案研究一、就业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难度也随之上升。
就业市场呈现出“大量招聘,难以招聘” 的格局,不少大学生在身处求职的压力下,面临着就业挑战。
1.就业压力沉重据数据显示,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已经达到二万万人以上,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大学生需要寻找相对困难的就业途径。
大学生在手头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同时也缺乏实际能力和相关技能,很难顺利进入就业市场,投递简历时找不到需要的岗位。
2.就业岗位缺乏在就业市场上,大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岗位缺乏。
许多招聘要求大学生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能,短期内大学生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就业难度因此加大。
此外,许多大学生企图去涉足一些高薪行业,但这样的行业的需求不大,导致求职难度大大增加。
3.大学生技能需求和市场需求差异大近来,就业市场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充足的技能应对市场需求,不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与市场要求相匹配,就业难度加大。
二、解决方案探讨1.提前做好规划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需要提前做好相关规划。
可以通过联系招聘网站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市场需求及招聘人才的要求和岗位需求,就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同时,应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实习等活动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2.学习相关技能和知识提高技能和知识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学习一些热门的语言技能和计算机使用技能,将来就业的时候更加有竞争力。
同时,积极学习新型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这样可以在工作市场上获得跟高的认知度。
3.多种途径和平台求职大学生在求职时,可以通过招聘网站、社交平台、校园招聘等多种平台寻求合适的工作机会。
在社交平台上结交职业人脉,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掌握行业建设和市场要求,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增加自己的就业率。
4.改变招聘方式为了解决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问题,招聘方也需要改变岗位需求和招聘方式,鼓励年轻人投入到一些新领域,提供各种培训、实习机会。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就业问题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中既有个体的自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也有社会环境和政策的因素。
需要通过深入的研究来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求职压力大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不少毕业生需要经历多次面试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甚至还有一些毕业生在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找到工作。
这种情况给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求职压力,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2. 就业信息不对称高校毕业生常常由于对就业市场的了解不足,导致就业信息的不对称。
有些毕业生只盯着一两家大公司,而忽视了中小企业的机会;有些毕业生没有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新动态,导致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这种情况造成了毕业生的就业失衡,也给企业招聘带来了不便。
3. 就业能力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很多毕业生在校期间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这也是造成了一些毕业生找工作困难的原因之一。
4. 毕业生就业观念不合理一些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认识存在偏差,只看重工资、福利待遇,而忽视了自身的兴趣和发展,导致将就与工作,长期无法适应工作环境,甚至出现辞职现象。
二、对策研究1. 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高校应该加大在校期间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校可在教学大纲中设立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道德。
同时加强毕业生的就业跟踪服务,及时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市场信息,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和相关的培训,使毕业生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
2. 促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与企业合作实施实习、实践课程和校企联合培养等形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实际工作环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专业技能不过硬我们在访谈中了解到,有许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不扎实或技能操作不熟练而被企业淘汰。
比如,有的大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对专业知识一冋三不知。
—位人力资源经理发出”这些学生上学时候都干吗了”的感慨。
所有人力资源经理都表示不会录用专业技能差的求职大学生,企业不会培训她们应该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就业观念有待调整大学生求职目标容易锁定大企业、好企业。
因此被访谈企业中的知名企业能够”优中选优”的挑选人才,而一些小企业”望才兴叹”,招不来急需人才。
85%的人力资源经理指出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锻炼。
如一家大型企业,子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北京生源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外地工作,外地生源的大学生又希望能够留在北京。
同时,部分人力资源经理指出大学生缺乏踏实作风,频繁跳槽,这给她们留下不好印象,影响她们对大学生的招聘录用。
3.沟通能力和自信心不足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京尤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特别是专科生,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原来就信心不足,害怕遭到拒绝,在竞聘时特别是和本科生同场竞争情况下,专科学生往往自信心不足,不能放松,不敢理直气壮,说话没底气、怯场。
根据我们对30家企业对求职大学生学历起点要求的统计: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比例分别为3%、28%. 51%、18%、0%o4.缺乏团队意识部分大学生过分崇尚”个人奋斗”,缺少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不能很好地融入公司之中。
主要表现为行为取向功利化、缺乏合作意识。
日常活动中以个人目标为中心,处处想着个人怎样获取更多的实惠,功利化取向明显。
而合作意识淡化,对集体的事情和她人的事情漠不关心。
在这方面与具有工作经验的社会求职者形成明显反差。
三.企业的用人偏好虽然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种种问题及不足之处,但我们经过访谈了解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如大多数人力资源经理认为:大学生虽然缺乏经验,但充满朝气活力.观察力敏锐、富有创新精神。
大学生这些特质特别成为时尚、设计方廂公司招录员工的标准。
例如某家网络公司,我们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该公司急需具有创新思维的青年人来捕获信息。
也有一些中老年员工过多的企业部门需要新鲜血液,例如某大型金融国企的行政管理部门,该部门以中老年员工为主,对于新型管理理念不能够充分掌握,因此就需要招收相当比例的具有管理学背景的年轻人。
同时,根据对访谈记录进行归纳统计分析,在企业的用人方廂,人力资源经理有以下四种明显的偏好:第一,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
100%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表示,参加过志愿活动、村官经历、专业实践等活动的大学生更能引起她们的关注,同等条件下,合优先录用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大学生。
第二,看重工作经验。
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缺少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一些企业往往不考虑她们,招聘时明确规定了相关工作经历年限。
如某家金融公司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不但没有裁员, 反而吸收大型金融公司因金融危机裁减的资深员工。
该公司的招聘中,就明文规定”要求有以上工作经验”这样的条件。
第三,追求名校毕业生。
90%的人力资源经理表示,简历筛选过程中,资质相同条件下,看重知名院校的毕业生。
第四,具有用人”惯性”。
这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经理在招聘录用时会倾向选择某些特定高校的大学生。
人力资源经理的用人思维倾向能够用”晕轮效应”来解释。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它是指人们对她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杲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它品质的现象。
反映在人力资源招聘中就是,若企业在录用某所大学的学生后,该校学生表现优异,京尤会使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肯定该校人才培养质量,用入时会优先考虑录用毕业于该校的大学生。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根据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企业的用人偏好,下面从大学生自身.学校、学校与学生相结合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一,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转变就业观念,客观评价自己,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转变职业理念,脚踏实地,愿意从基层做起,主动把握就业机会;其次,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专业冋题上有一技之长;最后,注重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经过参加各类实践活动,能够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求职时就会有自信。
特别是对于非名校的大学生来说,这点更为重要。
总的来说,大学生应该在学校的指导下,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目标有方向地学习知识,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经过一系列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专业相关的社会工作,锻炼实际操作的能力,积累经验,用”人无我有、人有我熟、人熟我精”的优势在竞争中取胜。
第二,从学校来说,首先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应用性专业,不断打造品牌专业,建设特色学科,与时俱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知识内容。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加强实习实践环节,不断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其次,动员学生珍惜寒暑假的社合实践和学校组织各种活动的机会。
要经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 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自信心;最后,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为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指导方案。
例如对于大一的学生,可围绕了解自己、专业、职业开展系列课程;对大四学生则主要杲求职技巧的指导。
第三,从学校与学生相结合的角度,应充分开发校友资源。
高等学校作为人类知识的传承者与创造者,其社会影响正是经过分布于社会各个行业的校友实现的。
校友资源,是高等学校的第—资源。
毕业的学生,常常称自己的学校为”母校”,母校这个词突显了校友与学校之间的天然联系,校友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杲学校发展的无形财富。
高校能够邀请在各行各业里做出成绩的校友回校给在校学生做报告,采访杰出校友,经过新闻报道、校友通讯、校友人物传记等形式,宣传其先进事迹,总结其成长历程, 用校友的奋斗经历和感人事迹激励和引导学生,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
从更直接地促进大学生就业来说, 校友能够给学弟学妹们提供实习、工作机会。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专业技能不过硬.就业观念落后、沟通能力和自信心不足及缺乏团队意识等冋题;在企业的用人方廂,人力资源经理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看重工作经验、追求名校毕业生和具有用人”惯性”。
据此,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学校.学校与学生相结合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给高校发展提供参考,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就业冋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为全社会所关注。
成因分析(—)自身主观原因1.高不成低不就。
造成大学生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杲好高驾远。
多数毕业生渴望找到待遇高环境好工作又轻松的岗位,但这些岗位往往比较稀缺,而且对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有较高的要求。
二是攀比心理。
不少大学生患得患失, 求职时唯恐自己找的工作不如同学找的好,怕丢了廂子,在求职过程中往往犹豫不决。
2.向往大城市。
笔者长期在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从日常求职登记和历次人力资源交流会情况看,进行求职登记和参加交流会的大学生非常少,绝大多数大学生不愿在县级企事业单位就业;从每年就业报到情况看,本科以上返回原籍的大学生也比较少。
原因是许多来自农村和边穷地区的学生,她们读大学的目的就是要离开农村,离开边穷地区,因为农村和边穷地区的生活条件确实比较艰苦,比起城市来讲确实存在很多的不便利。
3.学不成器。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高校扩招以来,高中毕业生只要愿意上大学,只要有钱,即便没钱有关系也行,几乎都能够进入大学学习,无非是院校的档次和知名度存在差异而已,造成无数纨纟夸子弟和缺乏学习能力在过去根本没有机会考入大学的群体也进入大学。
同时,部分大学院校,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顾教学质量,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不论,只要交钱就行,三四年大学过去,虽有大学文凭,却无半点本事。
笔者在陪同企业招工时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拿着本科文凭,对所学却是一问三不知。
4.不愿到企业就业。
当前存在的考公务员热,有的招录岗位竞争比例达1000比1, 1000个大学生在竞争一个公务员岗位。
周围不少亲友的孩子毕业不到人才市场求职,也不到用人单位应聘,而是呆在家里埋头苦读,以求在公务员或者机关事业人员考录中一举成功。
原因是公务员和全供事业岗位工作稳定,退休后生活有保障,而到企业就业,工作会比较辛苦并因经营形势变化存在不稳定性,很多企业还不为员工办社保,退休后缺乏保障。
(二)社合客观原因1.供求矛盾。
”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下,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提供方经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合失衡,导致”就业难”。
”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一是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毕业院校不适应市场需求;二是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不适应市场需要,比如当前高校毕业生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尚未普遍确立,许多人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和条件艰苦的地区工作,就业期望值偏高,从而造成了就业意愿与实际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人为加大了就业难度;四是用人单位出于直接”使用人”的需要存在重男轻女、片⑥强调工作经验等用人导向;五是中小企业虽然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但因其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品牌、管理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工资待遇较低.工作环境不优等冋题普遍缺乏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六是公务员、国家机关工作入员公开选拔虽然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但同时也助长了毕业生非”铁饭碗” 不去的观念。
2.市场缺陷。
围绕高校.地区、行业存在不少就业市场,可是未形成较统一的大市场,导致市场化程度低,信息渠道不畅通,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相互选择和匹配的成本较高;同时,市场规则不统一,发育不充分、不完善,部分市场甚至秩序混乱,导致市场就业的不完全竞争,造成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单位,有的毕业生甚至被迫放弃市场就业。
3.办学失范。
高校扩招之后,一方面杲民办、合资、股份制等非公办高校异军突起,另一方面杲公办学校的层次升格愈演煎烈,还有网络教育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这样一来,大学院校越办越多,招生人数年年增加,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创历史纪录。
然而,不少院校只求招生人数,只重经济效益,却忽视专业的科学设置,不是按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也不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设置专业,而是什么专业经济效益好,什么专业热度高,就设置什么专业, 更别谈必要的设施投入和严谨的教学质量了,造成学历的泛滥、文凭的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