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论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韦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韦谨摘要:本文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康复标准、家庭和社会支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研究方面展开护理研究综述,期望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增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帮助患者及早回归社会,达到健康状态的目的。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研究;进展血液透析,一般被称为洗肾,属于血液净化技术范畴。
主要是通过半透膜原理的运用,将机体有害物质、代谢废物毒物和多余的水份及电解质通过对流、扩散排出体外[1]。
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该类患者肾脏病代替治疗的最佳方式之一[2],目前,我国每年依靠血液透析存活时间超过15年的患者占透析总数的10%左右。
尽管血液透析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患者需要面对很多和治疗有关的压力,以及血液透析并发症与疾病本身对身体带来的痛苦,这些都会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一定的影响[3]。
医护人员应努力提高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要注重治疗效果,还要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以便患者能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
本文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
1 血液透析患者的康复标准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应包含:身体护理、心理护理、职业康复等方面内容[4]。
身体护理的康复标准指的是,患者尿毒症及透析引起的各类并发症有所好转,患者能够生活自理,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从事工作,具有较好的运动能力。
心理护理的康复标准指的是,通过积极治疗与良好护理,患者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心理状态更好,没有疾病压力,并且排除了不良情绪,能够经常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积极融入社会[5]。
职业康复标准指的是,患者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拥有工作权利。
2 家庭和社会支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血液透析,这是一项漫长的治疗过程,血液透析的治疗费用一般较高,这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论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摘要]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方法通过对14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加强内瘘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掌握良好的使用时机,正确穿刺技术和方法,透析后采取正确压迫止血法,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意识。
结果 140例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年,最长可达10年。
结论掌握动-静脉内瘘正确的护理方法和完善的护理流程,对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把患者的动脉与静脉吻合,使静脉达到动脉化,便于透析时穿刺及获得足够的血流量。
动-静脉内瘘是经典的永久性血管通路[1],内瘘的通畅是患者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内瘘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如何做好内瘘的护理及最大限度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有效的血液透析,一直是医护人员关注的问题。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1100张,其中血透室开放床位35张。
现报道如何做好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以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1 临床资料本组140例,男95例,女45例,年龄22-88岁,平均年龄55岁。
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53例,多囊肾5例,糖尿病肾病40例,高血压肾病39例,梗阻性肾病3例。
140例患者均为每周透析2-3次,透析时间为4小时,血管通路均为成熟的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时均采用16号内瘘穿刺针及碳酸氢盐透析。
2 护理体会2.1 影响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因素及护理措施2.1.1 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机掌握好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机,对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在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后,由责任护士配合医生决定内瘘的使用时机,避免过早使用内瘘。
因为未成熟的内瘘血流量不足,容易出现阻塞、狭窄。
优质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效果论文

优质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摘要:目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让血液透析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透析治疗。
方法:选择在某部队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的效果观察,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80例透析患者在实施前,63例对护理工作满意,在实施后,75例对护理工作满意。
结论:优质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能使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感到安全,舒适。
同时,体现出护理工作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关键词:优质护理;血液透析;应用;评价【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44-0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我透析中心长期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4岁,均为尿毒症晚期患者,在研究的2年期间均无死亡或病情加重。
我透析中心医务人员15人,医生3人,护士10人,卫生员2人,血液透析机24台。
1.2方法:将8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实施血透常规护理,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实施优质护理。
实施优质护理后,通过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2实施优质护理2.1血液透析前的护理2.1.1环境的安排:本着“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提高医疗技术的同时,不断改进血液透析室的环境。
血液透析室外设有休息室,并配有供患者自己使用的储物箱,每人有分发钥匙,患者可以存放一些自己常用物品。
室内设有2台空调,每床单位彩色电视,并配有耳机,供患者自由收看节目而又不会影响其他患者。
室内空气保持新鲜,环境清洁,安静,光线适宜,温度在18-24℃,湿度在45%-55%。
2.1.2心理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这种状态常常给患者带来无助感,从而引发心理问题的出现[1]。
首先,我们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赢取患者的信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得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根据自身情况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兴趣爱好,提高患者自信心,在积极接受治疗的同时,积极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舒适护理论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舒适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08-01【关键词】舒适护理;血液透析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操作,而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 1998年华杏出版社总裁萧丰富先生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其理念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据这一模式,我院血透中心于2006年9月起将舒适护理理念贯穿于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提高了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患者的舒适度,缓解其生理上的不适及心理上的压力,减少了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2006年9月以来我院共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88例,行血液透析治疗9350人次。
其中男58例,女30例;年龄21~86 岁,平均年龄52.5 岁。
透析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20年;透析频度为2~3次/周,4~5 h/次,舒适护理提高了血透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血透的并发症,大大提高和改善了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
2 舒适护理2.1 透析前的舒适护理①首先,创造一个良好、整洁、温馨的环境,通常透析室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控制在50 %~60 % ,让患者在透析治疗中感到冬暖夏凉,生理舒适,每日紫外线消毒,严格控制进出透析间的人员,预防交叉感染。
②血透室护士不仅要有5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3个月以上的血透室进修经历,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其仪表要端庄、举止大方,对待患者要主动热情、和蔼可亲、微笑服务,使患者进入透析室时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觉得受到尊重。
③对于首次进行血透的患者,护士主动、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血透室的环境及工作人员的情况,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家庭以及社会背景等情况,同时讲解血液透析技术的一般知识、治疗作用、操作程序及安全性、可靠性,让患者对血液透析有个初步的了解,缓解紧张及焦虑情绪, 使患者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论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晚期患者重要的替代疗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具有血流充足、感染少、易穿刺、使用时间长等优点。
因此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我院是二级甲等医院,现对我院收治的58例动静脉内瘘患者从术前、术后到使用过程中所采取的保护措施进行分析【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64-02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8岁,平均47岁。
内瘘使用时间5个月~11年,平均使用5年8个月,其中1例因血管狭窄造成内瘘闭塞,其余无内瘘感染和闭塞,满足透析要求。
透析周期为每周1~3次,透析时间为4h,穿刺成功率100%,血流量可达到200~300ml/min2 护理2.1 动静脉造瘘的目的动静脉造瘘术就是运用血管外科技术人为的建立一条动静脉之间的短路,为血液透析提供长期而有效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血管通路。
内瘘一般可使用4~5年,可以保证整个透析过程有足够的血流量(可达到200~300ml/min),内瘘易于穿刺,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2 人工造瘘术后护理2.2.1 一般护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是否有改变,发现异常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并给与及时处理。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4~6小时,嘱患者抬高造瘘侧肢体30°,以促进回流,减少肢体肿胀2.2.2 观察内瘘是否通畅:术后24小时内触摸内瘘静脉端血管有无震颤或用听诊器在切口近端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1次/2小时。
如果出现杂音及震颤消失或减弱,应检查是否敷料包扎过紧,导致吻合口及静脉侧受压2.2.3 注意事项:保持敷料局部无菌,避免潮湿,发现敷料渗血、潮湿及时更换,防止感染。
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论文

内蒙古中医药*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10007)2012年2月20日收稿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9-0088-02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李永秀*摘要:目的:实施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疾病的转归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方法:应用口头宣教、专题讲座、个别会谈、文字宣传、黑板报、回访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掌握相关知识。
结果: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患者能自觉控制透析间其体重的增长要求,透析并发症降低,护患关系融洽,有5位患者回归社会自食其力,87%的患者可进行一般的家务劳动。
结论: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觉坚持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延缓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健康教育;血液透析;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手段,可有效的延长尿毒症病人的生命,然而,由于血液透析存在治疗费用昂贵、治疗周期周期漫长;大多数为走透病人,对病人及家属自身行为要求高;各种治疗行为和操作透明度高;家属及患者对血液透析缺乏配合知识,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抗拒心理等特点。
因此,开展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合适的生活方式、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态度对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我科自2005年以来对患者实施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成立于2002年4月,由于医院的规模小,在当地知名度低,患者不愿意到我科做透析治疗,2002年至2005年全科只有1-7名患者。
2005至2009年我科对在我院进行透析治疗的76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年龄15岁至83岁,平均67岁;其中男性46人,女性30人;糖尿病肾病27例、紫癜肾3例、狼疮肾4例,肾小球肾炎10例,其他22例。
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2007年起我科患者逐步增加到目前有58人,透析年限1-8年,科室规模和社会效应处于当地领先。
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跌伤原因护理措施论文

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跌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跌伤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通过对我血透中心2009年1月至2012年3 月跌伤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跌伤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跌伤的原因很多,有年龄因素,患者自我疾病因素、环境因素等,进行健康宣教、加强体育锻炼、对跌倒患者的心理护理等措施。
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跌伤;原因分析;护理【中图分类号】r6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39-01跌倒指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 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
国外许多学者进行大量的研究, 认为跌倒是一种社会流行病,是环境、生理、病理和心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5%~15% 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伤害[2]碍,而且增加了家属经济上的负担。
血液透析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在透析过程中还是在家中,因慢性疾病的并发症,如骨骼的变化、高龄、贫血、直立性低血压等,其发生跌倒的危险性可能较正常人高[3]血压、肌肉痉挛、皮肤瘙痒等;透析结束起床穿鞋时可能会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等,以上种种因素均增加了发生跌倒的危险性。
据文献报道[3]83.7% 和72.9% 处于跌倒低度危险,而分别有15.32%和12.6% 存在跌倒高度危险,说明无论是否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都是跌倒的危险人群。
本研究旨在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以便做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以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本血透中心9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跌伤的老年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型分析,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我血透中心共发生9起患者跌倒意外事件,男6例,女性3例,年龄54~85岁;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2~3 次/周,每次4h。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71-01维持性血液透析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除肾移植外最有效的方法。
患者除长期忍受身体病痛外,还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临床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状态、工作生活压力、家人态度、经济压力及需求等的了解,为临床护理人员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本中心对2010年8月以来的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措施的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随机抽取了在笔者血液净化中心共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患者。
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3~73岁。
所有患者接受透析时间为6个月~11年。
结果,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各种不良情绪的程度明显减少,焦虑、恐惧、孤独等不良情绪明显好转。
2 患者心理变化2.1焦虑反应由于血透治疗具有长期性,患者由于恐惧、担心和易情绪激动,出现食欲不振、头痛失眠等。
另一方面,患者的家庭往往要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用,对患者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患者易产生焦虑心理,甚至伴有无价值感。
加上这些患者多半丧失劳动能力,不能胜任原先在家中和社会上的地位而深感焦虑不安。
2.2绝望反应:透析患者大多数是经过长期治疗的,完全依赖机器维持生命,因此对患者的生理机能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又由于患者透析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影响血液透析的疗效,更易产生忧郁绝望心理,往往认为自己是家庭的累赘,而产生自暴自弃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出现抵制心理,拒绝治疗[1]。
2.3恐惧心理:因肾脏有很大的代偿能力,很多患者在自觉不适时才来就诊,初次就诊就被确诊为尿毒症,因此对此病的严重后果感到恐惧,觉得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对未来、陌生的治疗环境、新的治疗方式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
2.4偏执、怀疑心理:由于长期治疗,单调枯燥的生活氛围,与社会团体的脱离,昂贵的治疗费,病痛的折磨和睡眠的障碍等,部分患者看什么都不顺眼,觉得周围的人与他过意不去,甚至怀疑医院巧立名目乱收费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境障碍护理体会论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境障碍的护理体会【关键词】血液透析;心境障碍;心理护理;疾病预防【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43-01环境、食品污染的加重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全球尿毒症患者近10年几乎增加1倍,2010年全球超过200万透析患者,人工血液透析是以纠正患者的一些生理指标为目的,是一种带有创伤性的终身治疗,由于心境障碍容易引起各种心身问题而影响疗效。
我科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境障碍,采取了科学、人性化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探讨如下。
1 应激与心境障碍应激在物理学上有压力与应力的含义,在生物学上具有刺激与反应的含义。
可以是各种过强的不利刺激,也可以用来指对不利刺激引起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反应,还可以指个体正在面临着危险,由于容易混淆,就用应激源或应激性事件来表示各种超过一定阈值的刺激[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其人生中遭遇的较大生活事件,引起心理、生理和行为的改变表现为表现为呼吸、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肌肉紧张,尿频,出汗等;认知方面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感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激惹,紧张恐惧,焦虑不安;行为方面出现兴奋激越或意志消沉。
据报道透析患者能够上班的达51.4%,实际工作中仅占5.7%[2],这些都易诱发心境障碍。
2 心理护理心理治疗对应激相关障碍的康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比药物治疗更持久有效,心理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并能巩固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2.1 脱离应激来源抑郁是肾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3],改变患者生活环境,这对心境障碍的治疗非常重要。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正视和面对现实,让患者认识到人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困难,生活就是和自然作斗争,就是和各种预料不到的境遇作斗争。
鼓励患者调整自己,去适应和处理各种问题,应对不同应激,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对心境障碍症状的环节和摆脱应激源很有帮助。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常见并发症预防护理论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护理对策,以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011年9月间7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透析年龄1~18年,每周行血液透析2~3次,血流量200~250ml/min,归类总结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 经过统计得出,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主要为:出血、血流量不足、假性动脉瘤、血栓、内瘘狭窄、感染,其中出血的发生率最高。
结论: 早发现、早预防、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内瘘;护理【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16-01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而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故血管通路又称为血透患者的生命线[1],内瘘的通畅以否直接影响透析效果。
动静脉内瘘在临床使用中常因自身血管条件不佳、反复穿刺及护理不当而影响其正常使用,既增加患者痛苦,又降低其生活质量,可见保护内瘘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笔者所在科临床工作中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措施加以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11年9月间7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30例,女45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59±1)岁,透析年龄1~18年,每周行血液透析 2~3次,血流量200~250 ml/min,本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透析的诊断标准.1.2 结果:75例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n,%)2 内瘘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2.1 出血的预防及护理: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避免穿刺失败及同部位重复穿刺引起的血肿;避免过早使用内瘘,一般内瘘成熟至少需要4周,最好等待8~12周后再开始穿刺[2]。
课题研究论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临床医学论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对两组透析前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以及营养不良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与透析前相比,透析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均明显提高,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
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质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xx年10月至20xx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
30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9.0~71.0岁,平均年龄(64.5±5.5)岁,平均透析时间(24.0±5.0)月;30例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8.0~70.0岁,平均年龄(65.0±6.0)岁,平均透析时间(24.0±6.0)月。
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透析时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负面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内心压力,使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发放健康手册,定期开展健康讲座,详细阐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营养不良的致病因素、治疗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继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制定个性化的膳食方案,每日总热量为138~147kJ/kg。
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针对患者的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透析前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以及营养不良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
从食欲不振、体重降低、生理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并发症方面,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分别计分为1分、2分、3分、4分,其中1分为营养正常、4分为严重营养不良,营养不良=2分+3分+4分。
舒适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实践论文

舒适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实践【摘要】本文探讨舒适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具体应用,运用舒适护理模式从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四方面对129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中、后护理,有效提高了血透患者的舒适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舒适护理;护理模式【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96-02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治疗与舒适是患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护理工作的目标。
舒适护理模式,也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台湾医学专家萧丰富先生提出的,其理念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状态或减轻痛苦和不愉快的程度,真正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四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1]。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将舒适护理模式运用到血液透析病人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29例患者,其中,男78例,女51例。
年龄为13-81岁,平均年龄为53±10.34岁。
透析频率2-3次/周。
透析龄为36±7.34月。
透析原发病为:慢性肾炎引起的肾衰竭49例,高血压引起的肾衰竭42,糖尿病引起的肾衰竭29例,其他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囊肾等引起的肾衰竭9例。
2 舒适护理的实施方法2.1 血液透析前的舒适护理2.1.1环境准备透析室应宽敞、明亮、整洁、安静。
为保证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两次,每次半小时,室内放置温湿度表,温度应保持在22~24℃之间,湿度应控制在50%~60%之间。
严格区分感染与非感染间,做到患者相对固定透析机,并严格执行每半年进行传染病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透析室保持完全独立,非本室人员禁止入内,避免交叉感染。
本透析室采用淡黄色窗帘,按比例三床之间配有一电视。
被套、床单、枕套一人一更换,双摇床并带有床档和餐桌,给患者创造了一个温馨如家的环境。
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的精准护理

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的精准护理摘要总结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改善呼吸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减少水钠潴留、增加活动耐力、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经精准个性化护理后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8天后顺利出院,恢复规律的血液透析治疗。
关键词血液透析急性左心衰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前言慢性肾衰患者有时可发生一些严重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急性左心衰为其中较多见的一种。
如不紧急处理,易死亡,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慢性肾衰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1]在我国目前高达1.2亿CKD患者中,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比例要比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比例高。
心衰是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
特殊体征为肺部湿啰音、外周水肿、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反流症、心尖搏动位置改变、第三心音奔马律以及心脏杂音等。
《中国透析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管理指南》:“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心力衰竭患者,尤其当其不能耐受间歇性血液透析时,推荐采用CRRT”。
血液透析心衰的危险因素有:高容量负荷:尿毒症患者残肾功能低下或缺失、透析不充分,超滤不足、饮水过多;内瘘血流量:若AVFB大于1500ml/min,且AVFB值越大,对心功能影响越大,易导致心衰发生;低血压导致心脏灌注不足造成心肌损伤,最终可使心功能下降;感染是心衰发作的最常见诱因,血液透析护理不当增加感染风险,还有贫血、透析模式差异、钙磷代谢紊乱等均是心衰的危险因素。
患者邱某,男性,60岁,维持性血液透析7年,透析频率一周三次,透析通路是动静脉内瘘。
患者诊断:1.急性左心衰竭;2.急性冠脉综合征;3.陈旧性心肌梗死;4.慢性肾脏病五期;5.2型糖尿病;6.高血压3级。
因无法平卧,胸闷气紧加重,可粉红色泡沫痰入院。
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病史,吸烟,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外伤史、手术史,有饮酒史,否认输血史、过敏史。
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对如何通过护理提高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并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纳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血管通路护理,并对护理结果进行观察。
结果:本次实验50例研究对象经由护理后,均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主动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生存质量较高,并发症发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结论: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全面、优质的护理具有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生存质量;并发症近些年来,我国尿毒症患者的人群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在尿毒症的治疗之中,血液透析是最为常见的手段。
由于尿毒症患者大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障碍,这一点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患者在饱受疾病折磨的同时,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压力,故而容易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绝望等等。
这些负面心理问题极大的影响了血液透析工作的进展以及质量,导致护理工作难度增大,基于此,本次实验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纳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22-84岁间,平均年龄为54岁;血液透析每周2-3次,4.5h/次。
上述患者均为慢性肾衰、糖尿病所引发的尿毒症。
2临床护理2.1 心理护理由于该疾病病程较长,且难以根治,因此在护理过程之中一旦产生任何不足,均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对于治疗活动的信心产生动摇,继而产生悲观、抑郁等负面情绪。
此外,由于透析时间较长,且费用较为昂贵,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导致患者心理产生异常。
这种异常表现在焦虑、抑郁、情绪低落,意志脆弱等等。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适宜的方法,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以取得患者家属的协从以及配合,进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能够以更加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论文: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内瘘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

122542 临床医学论文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内瘘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xx年6月-20xx年6月共接治的55例透析患者,制定针对性较??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另选取20xx年之前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透析但并未进行护理干预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血栓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内瘘血栓发生率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栓发生率,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doi:10.14033/ki.cfmr.20xx年6月-20xx年6月共接治的55例透析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41~75岁,平均(55.2±5.5)岁,其中糖尿病肾病尿毒症26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末期14例,高血压肾病15例。
另随机抽取20xx年之前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透析患者报告55例,这些患者均未实施护理干预,设置为对照组。
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40~76岁,平均(54.2±5.2)岁,其中糖尿病肾病尿毒症24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末期17例,高血压肾病14例。
两组患者均未进行过肾移植且为首次造瘘,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及护理干预前、糖尿病、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血清白蛋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1.2.1 手术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手术方式均采用非惯用手头静脉和桡动脉端侧吻合;通常内瘘的使用时间为术后的1~2个月,排除一些自身血管条件较差以及手术不理想者。
造瘘的成功标准为:能触及震颤和闻及血管杂音,穿刺血流量大于200~250 ml/min。
每周透析2~3次,每次4~5 h。
血栓形成标准:穿刺血流量小于180 ml/min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血栓形成者[3]。
血液透析论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论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 目的重视和加强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使之达到充分透析,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和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根据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心理沟通和情感支持。
结果患者普遍乐于接受心理护理,对生活态度有明显改善,提高了血透的治疗效果。
结论心理护理对长期透析的患者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血液透析疗法广泛应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越来越多的肾病患者生命得以延续,提高了透析患者的存活率。
虽然血液净化技术延长了病人的生命,但由于其病程长,并发症多,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且受经济条件、社会家庭等诸多原因,出现了种种心理反应。
在透析过程中,护士根据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心理沟通、情感支持和精心护理,不仅可以缓解和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增进护患合作与信任,提高透析质量,同时也能够达到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1 临床资料搜集2007-2010年在山东铝业公司医院血液透析室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20-90岁。
其中,工人53例,农民7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例,高中及初中52例,小学3例。
首次透析平稳过渡,维持性血液透析一般每周2-3次,规律透析。
2 结果60例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血液透析效果较好。
3 讨论3.1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特征的引发因素3.1.1 疾病因素由于肾功能多为不可逆性损害,患者一旦了解到除肾移植外,透析是维持生命的最后治疗方法,只能代替肾脏的部分排泄功能,而不能代替正常的肾脏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功能,往往产生悲观绝望恐惧的心理。
长期透析的患者存在身体水肿、萎缩,皮肤黏膜苍白干燥、脱屑多痒、色素沉着,头发脱落等外在形象改变,大部分患者还伴有性功能减退,因此易产生自尊受损、羞耻感、抑郁等心理变化。
3.1.2 经济社会因素血液透析医疗费用昂贵,一旦无法支付随时面临生命危险,成为患者的沉重负担。
血透护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血透护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XX年1月至20XX年1月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203例,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
520例次发生低血压,125例次发生心率失常,265次发生高血压,90例次发生肌肉痉挛,20例次发生管道凝血,5例次生出血症状。
全部透析病例均使用碳酸氢钠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ml/min,血流量100ml~260ml,诱导透析2h~3h,维持透析4h。
1.2方法根据原因有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变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急性并发症。
2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3例,男132例,女71例,年龄12岁~85岁,共9820例次血液透析。
520例次发生低血压,125例次发生心律失常,265次发生高血压,90例次发生肌肉痉挛。
经积极处理后低血压的495例次血压升高,可继续血液透析,25例次低血压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心率失常的96例次症状消逝,29例症状持续,需结束血透;高血压的210例次血压下降20mmHg~50mmHg/10mmHg~30mmHg,55例次血压下降不明显,85例次肌肉痉挛症状消逝,5例次肌肉痉挛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20例次出血症状及5例次凝血症状均可继续透析。
3原因及护理3.1低血压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它可引起身体不适、血液通路堵塞、增加死亡率,常见的原因有:超滤量过多超过心血管的代偿,透析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3];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心功能不全,出现心力衰竭;血液经过透析机后,血浆渗透压及细胞外液容量下降,但患者血管自我调节功能减弱,血管舒张因子(腺苷、NO等)释放导致血管扩张;透析前服用降压药。
护理:操纵脱水速度,防止脱水过量,需确定合适的干体重,操纵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5%,减少透析过程的脱水量;改变透析模式,对老年、心血管不稳定、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纳高钠透析、序贯透析、血液透析滤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体会
【摘要】尿毒症患者依靠透析疗法维持生命,近年来透析人群不断增加。
血液透析是一种专科性很强、技术含量较高、风险性较大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
护士要加强法律意识、有足够的耐心、掌握沟通技巧、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处理并发症果断、迅速、准确的高超技术水平是透析患者安全透析的保证,同时也使工作人员身心得到保障。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23-02
血液透析是一种能代替部分肾功能,清除血液中有害物质,纠正体内电解质与维持酸碱平衡的体外血液透析装置。
血液透析即是将血液与透析液分置于一个人工合成的半透膜两侧,利用各自不同的浓度和渗透压互相进行扩散和渗透的治疗方法。
血液透析可将患者体内的多余水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并从透析液中吸收机体缺乏的电解质及碱基,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1年5月到2012年8月间,共收治89位透析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33例,年龄16~80岁,平均51岁;慢性肾小球肾炎35例,糖尿病肾病28例,高血压肾损害20例,梗阻性肾病1例,多囊肾5例。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心
理变化不同。
透析患者绝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有焦虑、
恐惧和绝望心理,年轻人轻生的想法时常出现,护理工作者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正面鼓励,及时调整心理状态,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使其在心理上认同治疗方案,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坚持锻炼,按时透析[1]。
对于初次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已经是经过反复考虑的结果,我们在护理中要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放松心态,减少不必要的情绪波动,使他们坚信只要努力就有希望的信念,护理人员同他们共同完成每一次的透析疗程,在每一个疗程中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以谈心的方式及时进行心理安慰。
一些透析患者对疾病认识缺乏,存在侥幸心理,不能规律透析,还四处求医,有的还有迷信活动,延误了病情,这些现象提醒我们护理工作者应加强心理疏导,使患者及早了解及时采取科学透析的益处。
2.2 血管通路护理
注重血管通路的维护,减少血管通路并发症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本身血管条件差,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
常见的并发症有动静脉内瘘的堵塞、内瘘穿刺点渗血肿胀、内瘘血流量不足、长期深静脉导管留置致感染或导管功能不良。
护士穿刺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区域
穿刺。
穿刺后妥善固定,提高穿刺技术,尽量一针见血。
对穿刺点有渗血的患者加强消毒,适当延长压迫时间,拔针后压迫力量适中;使用深静脉导管时,严格无菌操作,尽量减少导管开放时间,避免导管污染,应用合理深度的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减少堵管率;同时应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
注意卫生,定时听诊内瘘杂音;长期留置导管者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指导患者对血管扩张不良进行药物涂抹和热敷。
内瘘和长期导管堵塞后及早根据医嘱溶栓处理[2] 。
2.3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有低血压、出血、贫血、失衡综合征和热原反应等。
通过实践临床观察及护理,我们体会到,为了避免和减少在透析中出现并发症,应注意以下环节①掌握透析时间及脱水量;②保护透析器;③合理使用肝素量,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应用小剂量肝素或给予无肝素透析,必要时在透析结束时给予按1: 0185注鱼精蛋白以对抗体内的游离肝素;
④妥善处理患者的用药,监控出、凝血状态;⑤严格冲洗管道;⑥在血液透析全过程中严格一切无菌操作,严格全管道封闭连接;⑦透析中如有头晕、乏力、冷汗、头痛、呕吐、怕冷、发抖等不适,及时通知医师,以免延误病情,对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根据不同的并发症采取不同的措施。
2.4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就餐,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就餐环
境,饮食宜清谈,摄入充足的热量,切忌暴饮暴食,尽量少吃多餐,以免加重脏器负担。
给低盐、低磷、优质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之物,蛋白质30~40g/d,盐3~5g/d,多吃蔬菜水果,不吃含钾高的橘子,土豆等。
要低磷高钙饮食,补充水溶性维生素。
饮水量﹤1000ml,吃药时,可用流质饮食送服,减少饮水量。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替代疗法之一,由于受疾病本身、透析并发症、家庭、社会的影响,往往产生各种生理、心理问题,其后果不仅导致免疫力下降,还增加治疗风险、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为严重的是诱发透析并发症,给其家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做好护理工作对解除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顺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有较大的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液血液透析是一项昂贵的治疗技术,首次透析的患者大部分存在不良心理情绪,直接动脉穿刺更是一项强烈应激原,正确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疼痛阈值。
增强患者舒适度,减少透析中的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
透析的护理是护理方面的一个特殊领域。
随着我国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增多,血液透析机的逐渐增多,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然而护理方面无明确的操作规程,容易引起护患之间的纠纷,因此制定统一的透析护理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陈彩芳,卓永宁,吴映华,等.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学,2009,4(28):180-l81.
[2] 梁瑞芳,尹良红,瞿翠球,等.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管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9): 19 - 21.。